石灰水泥稳定土底基层配合比设计书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3
S206线淮阳汪洼至川汇区毛楼段升级改造工程S206A-1合同段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河南中州路桥建设有限公司S206线淮阳汪洼至川汇区毛楼段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二零一三年四月十二日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一、原材料的要求(1)土:全线采用两侧取土。
沿线土质较复杂,塑性指数在8~12之间,属于含砂低液限粉土,从颗粒结构分析来看,土样中砂粒含量约占10.9%,粉粒含量约占76.3%,粘粒含量只有5.9%左右。
土块应尽可能粉碎,土块的最大尺寸不大于15mm。
(2)石灰:石灰采用现场消解石灰,能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有效钙镁含量要达到Ⅲ级(含Ⅲ级)以上要求。
(3)水泥:采用周口天瑞水泥厂生产的标号为325天瑞牌水泥。
(4)水:采用工程沿线井水,因处于农村,水未被污染。
二、施工工艺(1)灰土备制工作A、计算土方量备土:根据设计宽度及厚度和已完成路基顶层实际标高计算准确土方用量进行摊铺备土。
B、计算生石灰用量加灰:根据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按10%石灰计量及最大干密度、厚度、宽度计算出每延米用灰量,进行掺加,在掺加的同时,控制生石灰运输车吨位、现场摊铺土方上加灰并量准尺寸,进行质量和体积的双控制方法加灰,以保证生石灰掺加的准确性。
C、生石灰的消解:生石灰按照双控的方法准确均匀的加入摊铺土方后,进行消解,消解时上水要均匀,分两次上水。
使生石灰得到充分消解后,才能缩短闷料时间和达到预期效果。
D、闷料:时间不少于2天,拌和不少于2次,每次拌合后用压路机稳压,使外部形成板结。
以保证混合料的温度和湿度。
(2)整平拌和第2遍时,抽取石灰在土中含量做灰剂量试验,如果计量不够,把备好已消解过的石灰进行掺加,加至灰剂量达到规定值。
紧跟着用推土机排压、人工挂线整平和整型。
再用平地机整平,整完后,用振动压路机快速静压一遍,以消除不平整处,再用人工进行精平,在整平过程中检查混合料的松铺厚度,按设计规定的坡度和路拱成型。
水泥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方案一、石灰的消解为防止成型后的基层出现“蘑菇”现象,石灰必须在使用前7~10天充分消解,且把消解后的石灰过1cm筛子,并尽快使用。
如果石灰的堆放时间过长应该采取覆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以防它的风化。
二、水泥水泥选用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
三、土、砂砾土应选则塑性指数大于12的粘性土,天然砂砾的最大粒径小于4cm,对其不做压碎值、级配要求。
四、配合比的控制通过试验段确定施工方法、各种材料的虚铺厚度,在施工时对四种材料的虚铺厚度进行准确控制,在计量每一种材料时,都要多考虑一些增加量:一是要考虑施工时的各种损耗;二是要注意水泥石灰土综合稳定砂砾的表面修整时宜刮不宜填,最好要保证压实前比正常虚铺值高1cm~2cm,以利整平压实。
配合比一般不宜调整,如遇特殊原因必须调整的则必须重新进行试验、验算,以保证基层强度质量。
五、拌和与整理在拌和时一定要注意拌和的深度及搭接部位,既要控制好不能把下承层的土拌上来,也不能出现素土夹层,更不能出现拌和不匀的死角,特别是在拌和机的转弯调头部位,作业段落的新旧接茬部位,要错环搭接,容易发生漏拌的隐患部位,多遍拌和以拌好拌匀为度。
整理是控制结构层厚度、顶面高程、横坡度、平整度等几何尺寸的关键。
在整理过程中要一次找够,宁多勿少,宁高勿低。
六、含水量的控制含水量对水泥、石灰、土综合稳定基层能达到的密实度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常最佳含水量由试验室通过室内击实试验得出,而粒料及混合料的含水量可在工地按酒精燃烧称重法快速测定,以确定现场所加水量,混给料含水量现场检查标志一般以能用手握成团,但不帽浆沾手,落地能散为宜,在经过拌和后的混合料现场应检查其含水量。
如遇雨天应晾晒,并检查含水量的变化。
工地应有专人抽查混合料含水量变化情况中,一般情况下控制含水量较最佳含水量大23%. 七、成型时间的控制因水泥遇水发生水化作用,故在摊铺水泥后,开始计时,并使各工序衔接紧密,尽量缩短成型时间,以使水泥石灰土综合稳定砂砾基层在水泥终凝时间之前完成碾压。
连申线海安段桥梁工程项目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底基层施工方案1、施工范围施工段落为:K0+600-K0+796.5,K1+203.5-K1+446.645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路面底基层,设计配合比4%水泥:(8%石灰:92%土),20cm厚,计7005m2.2、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2.1.1底基层材料检验合格。
2.1.2底基层配合比设计已经完成。
2.1.3向现场技术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已经完成。
2.1.4施工现场、测量放样、恢复边桩已经完成。
2.1.5水泥石灰稳定土的下承层施工已完成,并交验完毕。
2.2.机械和投入人员准备:2.2.1机械投入准备:挖掘机3台,稳定土路拌机3台,振动压路机2台(22J),三轮压路机2台(3Y18/21),胶轮压路机1台,平地机1台,装载机1台,自卸汽车6辆,洒水车1辆.2.2.2、劳动力投入情况:技术人员4名,主要为测量实验人员。
工人9名,用于在施工过程中得找平等工作,其他为机械操作人员20人。
2.2.3试验仪器设备水泥试验及水稳试件、石灰检验设备、集料标准筛、电动击实仪、手动击实仪、电热干燥箱、恒湿恒温箱、电动脱模器、精密天平(万分之一精度)、电子天平(5kg)、电子天平(2kg)、电子天平(15kg)、台、案称(10kg、100kg)、液塑限联合测定仪、路面弯沉仪、水泥石灰剂量测定设备、标养设备等。
2.2.4测量仪器及辅助用具全站仪、水准仪、3米直尺。
2.3材料准备2.3.1土:塑性指数17的低液限黏土。
2.3.2石灰:石灰采用消解石灰,有效钙镁含量达到Ⅲ级(含Ⅲ级)以上。
如存放时间较长,将采取覆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
生石灰集中消解,石灰消解场地选择满足环保要求。
2.3.3水泥:采用南通华新水泥有限公司的堡垒牌PO.42.5缓凝水泥。
2.3.4养生材料已准备完毕,数量符合施工进度及养生期需要。
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3.2 操作方法3.2.1准备下承层(即路基):水泥石灰稳定土的下承层表面必须平整、坚实。
XXXXXX公路项目第合同段()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编号: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0 年月日目录一)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二)水泥剂量的确定三)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记录表四)土工击实试验记录表五)水泥性能试验报告六)砂石材料性能试验报告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概述XXXX西南部公路网的主干道,连接上瑞高速公路,被列为XX省“十五”期间公路建设重点工程。
按《路面变更设计》的要求路面结构底基层为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
二)使用部位竹城公路Y段路面底基层,桩号:K0+000~K16+000三)材料来源及性能参数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水泥采用邵阳长城水泥厂宝庆牌P.C32.5级水泥。
碎石采于交通厅机关服务局竹市碎石场。
各材料性能参数见后附试验报告四)配合比参数的确定根据砂石材料筛分情况及混合料级配要求确定砂石材料配比。
筛分结果及混合料级配要求见下表,混合料参配比例为:1-3籽:5-10籽:石粉= 45 :20 :35五)、室内标准试验一、准备a 检查试验仪器设备齐全,并使之运转正常;b 备足碎石、石屑、水泥等材料;c 试验室工作人员:达勇、李理、吴春。
d 通过对混合料击实试验,并按最佳含水量计算干密度制备试件。
二、计算初步配合比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根据设计要求推荐水泥用量为4%。
我试验室增加了3.5%水泥剂量及5.0%剂量做对比试验。
1、水泥剂量4.0%总量:m1=ραV(1+w)*96%=2.380*2651*(1+4.9%)*96%=6354(g)干混合料质量:m2=m1/(1+w)=6354/(1+4.9%)=6057(g)水质量:m3=m1-m2=6354-6057=297(g)干石料质量:m4=m2/(1+水泥剂量%)=6057/(1+4.0%)=5824(g)水泥质量:m5=m2-m4=6057-5824=233(g)碎石1(1-3籽):m4*45%=5824*45%=2621(g) 碎石2(5-10籽):m4*20%=5824*20%=1165(g) 石屑3(0-5籽):m4*30%=5824*35%=2038(g)2、水泥剂量3. 5%总量:m1=ραV(1+w)*96%=2.374*2651*(1+4.7%)*96%=6326(g)干混合料质量:m2=m1/(1+w)=6326/(1+4.7%)=6042(g)水质量:m3=m1-m2=6326-6069=284(g)干石料质量:m4=m2/(1+水泥剂量%)=6069/(1+4.0%)=5838(g)水泥质量:m5=m2-m4=6042-5838=204(g)碎石1(1-3籽):m4*45%=5838*45%=2627(g) 碎石2(5-10籽):m4*20%=5838*20%=1168(g) 石屑3(0-5籽):m4*35%=5838*35%=2043(g)3、水泥剂量5. 0%总量:m1=ραV(1+w)*96%=2.404*2651*(1+5.4%)*96%=6448(g)干混合料质量:m2=m1/(1+w)=6448/(1+5.4%)=6118(g)水质量:m3=m1-m2=6448-6118=330(g)干石料质量:m4=m2/(1+水泥剂量%)=6118/(1+5.0%)=5827(g)水泥质量:m5=m2-m4=6118-5827=291(g)碎石1(1-3籽):m4*45%=5827*45%=2622(g)碎石2(5-10籽):m4*20%=5827*20%=1165(g)石屑3(0-5籽):m4*35%=5827*35%=2040(g)按照JTJ057 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下表:六、试验室配比确定结果分析,3.5%水泥剂量混合料已能满足底基层强度2.0MPa设计要求。
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方案一、前言石灰稳定土作为一种常用的路基材料,具有优良的工程性能和经济性,广泛应用于路基工程中。
本文将介绍石灰稳定土基层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及施工后的质量控制等内容。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 检查施工现场的地基情况,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2. 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石灰、水泥、砂、砾石等原材料,以及搅拌机、压路机等施工设备。
3.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序、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等。
三、施工过程石灰稳定土基层的施工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开挖土方至所需深度。
2. 原材料配置:按照设计配比,将石灰、水泥、砂、砾石等原材料进行配制。
3. 搅拌均匀:将原材料送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确保混合均匀。
4. 铺设压实:将搅拌均匀的材料铺设在地基上,利用压路机进行压实,保证基层密实度。
5. 养护调理:施工完成后,对基层进行养护调理,确保基层的稳定性和强度。
四、施工后的质量控制为了保证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材料质量监控:对石灰、水泥等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2. 施工过程监控:对搅拌均匀、铺设压实等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施工质量检验:对已施工完成的基层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密实度、含水率等指标,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五、总结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是路基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有效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以上是关于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方案的介绍,希望能对相关人员在实际工程中有所帮助。
S223(原 S219)滑确线芦花岗至朱仙镇段改建工程4%水泥 12%石灰稳定土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一、概述(一)路面底基层工程概要本合同段 K187+284~K201+630段路面结构层为一层厚 20cm4%水泥 12%石灰稳定土底基层,面积 170831 m2;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均采用路拌法施工。
(二)、设计概况:一般路段路基宽度26.0 米:其中行车道宽 2×2×3.75 米,中央分隔带宽 1.0米,左侧路缘带宽2×0.5 米,右侧硬路肩宽2×2.5 米,土路肩宽2× 2.0 米。
二、试验段施工目的和任务通过试验段施工进行施工优化组合、机械合理配置,确定提出标准施工方法,合理的技术参数,用以指导大面积施工。
具体如下:1、确定合适的使用材料和施工配合比。
2、确定材料的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1)确定集料重量的控制方法和路拌机行驶速度、拌和数量、时间等操作工艺。
(2)确定集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
(3)确定集料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
(4)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5)确定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方法。
(6)确定压实度,结合料剂量的检验方法。
(7)确定作业队的人员组成和分工,画出施工和质量管理框图。
4、确定水泥石灰稳定土最迟碾压时间和最迟完工时间。
5、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或面积。
二、试验段施工方案(一)试验段位置考虑到成型路基施工及路槽验交时间,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我部拟在K194+180~K194+310 段左幅加宽段设立路面底基层铺筑试验段,长度130m,宽11.83m-6m=5.83m,面积 757.9m2。
(二)试验段日期安排计划开工时间: 2016 年 07 月 17 日,计划完工时间: 2016 年 07 月 18 日(三)底基层材料的选择为保证底基层施工质量符合要求,试验段所用原材料、检测方法及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符合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在施工前半个月完成下列试验项目:1、原材料试验(1)水泥:使用长垣同力PC32.5 缓凝水泥,做无机结合料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细度、胶砂强度试验。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书一、设计依据:1.工程设计图纸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4.水泥及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5.通用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6.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7.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二、设计步骤: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的确定1.1材料的选用(1)水泥:P.C32.5,技术指标见表1:表1 水泥试验结果汇总表(2)俊源石场压碎值:22.5%;针片状:18.4%;液限:22.4% 塑限指数:3.6 表2 石料筛分和集料级配合成计算结果表1.2确定水泥剂量掺配范围依据隆三线设计图纸要求,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设计要求7d 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为 3.0~4.0MPa,最大不能超过上限,水泥掺量为4.0~5.5%,最大不能超过上限,所以本次设计7d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取中值,即3.5MPa为设计值,根据经验水泥剂量按3.5%、4.0%、4.5%、5.0%、5.5%五种比例配置混合料,即水泥比碎石为3.5:100、4.0:100、4.5:100、5.0:100、5.5:100。
1.3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首先对三种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做标准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3.5%)、中间剂量(4.5%)和最大剂量(5.5%),其余两个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按内插法确定,最后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如表3表3混合料标准击实试验结果1.4测定7d无侧限抗压强度1.4.1制作试件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路面基层混合料强度试件制备,按现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的规定,采用150mm×150mm的圆柱体试件,每种水泥剂量按13个试件配制,工地压实度按98%控制,现将制备试件所需的基本参数计算如下:(1)配制一种水泥剂量一个试件所需的各种材料数量,成型一个试件按7000g混合料配制,取水泥和碎石的材料含水率为0,先计算水泥剂量为3.5%的各种材料数量:水泥:7000×3.5/(100+3.5)=236.7g集料:7000×100/(100+3.5)=6763.3g需加水量:7000×7.5%=525g(2)制备一个试件所需混合料的数量m=V×p d×k(1+w o)=1/4×15×15×π×15×2.320×98%×(1+7.5%)=6479gm—n%剂量时每个试件所需质量;V—试模体积(试模内劲尺寸为:150mm×150mm);P d—n%剂量时该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W o—n%剂量时该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K—工地预期达到的压实度(98%)。
下面仅就石灰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为例进行介绍。
【设计资料】某地区二级公路路面底基层设计为石灰稳定土,请按现行部颁技术规范的要求设计石灰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
(1)该路面底基层设计为30cm石灰稳定土,要求7d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为0.8MPa。
(2)该路沿线土质为轻亚黏土,石灰材料采用Ⅲ级以上钙质消石灰,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测得结果为74.8%,未消化残渣含量测得结果为9.6%。
黏土的物理性质试验结果表表2-25(3)该路石灰土混合料生产采用集中厂拌法,分二层铺筑,要求施工压实度为95.0%。
【设计步骤】1.原材料检验及选定(1)石灰材料:该路段沿线盛产钙质石灰,经试验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现行有关技术指标要求,(CaO+MgO)含量平均值为74.8 %,未消化残渣含量平均值为9.6%。
(2)土料:该路土场的土质为轻亚黏土,该土的试验检测结果列在表2-25中。
土料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现行技术规范要求。
2.确定石灰剂量的掺配范围参照当地的经验,石灰土的石灰剂量按8%、10%、12%、14%和16%五种比例配制。
3.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用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各种不同石灰剂量的石灰土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结果列在表2-26中。
4.测试7d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1)计算每个试件的石灰土用量采用 50mm×50mm的试件,每个试件的体积为98cm³。
施工中对石灰土底基层的压实度要求为95%。
每个试件需要用不同石灰土混合料的干质量应用公式(2-20)计算。
Q d =V ×m d ⋅γ×K c (2-20)式中:Q d ——试件的干质量,g ; V ——试件的体积,cm³;m d ⋅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g /cm³;c K ——现场要求的压实度,以小数计。
将上述各有关数值代人式(2-20)计算得每个试件需用不同石灰土混合料的干质量列在表2-27中。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一、配合比设计依据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GB/T 1346-201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2419-2005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 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设计图纸二、配合比设计过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包括以下步骤:1、原材料试验;2、目标配合比设计;3、生产配合比设计; 4 、施工参数确定。
2.1 :原材料试验2.1.1 :本配合比使用的原材料如下:(1)粗集料:15~25mm 、10~20mm 、5~10mm 碎石,产地小光山。
(2)细集料:0~5mm 石屑,产地小光山。
(3)水泥:P.O42.5 水泥,厂家龙海红狮水泥有限公司。
粗集料、细集料及水泥检验结果符合规范要求,相关检测报告编号:15-TJ3B-JL02-001~009 、15-TJ3B-JL01-001~003 、15-TJ3B-SN01-001 。
2.1.2 筛分结果统计平均筛分曲线及变异系数,按2 倍标准差计算各档材料筛分级配的波动范围如下表1~4表 2 :10~20mm 碎石筛分结果统计表 4 :0~5mm 石屑筛分结果统计2.2 :目标配合比设计2.2.1 :选择级配范围(采用细则P19 中C-B-3 级配)。
2.2.2 :以集料筛分平均结果构造 4 条合成级配曲线。
4 条合成级配曲线所用各档集料的比例与合成级配见表5、表6,相关检测报告编号:15-TJ3B-JL04-001~004 。
表 5 :集料组成比例表表 6 :合成级配表2.2.3 JTG/T F20-2015 4.6.4推荐的 5 个水泥剂量,对上述 4 条级配曲线分别进行击实试验,得到共20 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率,结果见表7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某高速公路路面基层施工采用5%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铺筑,由试验确定原材料由水泥、集料、水组成,其中集料由1#料碎石(9.5~31.5)mm、2#料碎石(4.75~9.5)mm、3#细集料(0.075~4.75)mm 混合组成。
一、设计依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 JTJ057-9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J051-93《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J059-95二、设计要求以7d无侧限抗压强度≥5.0MPa为设计标准。
三、试验内容本次试验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做准备,以确定混合料各组分的具体配合比。
试验项目主要有以下内容:1、原材料试验2、配合比设计3、水泥稳定碎石重型标准击实试验4、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5、水泥稳定碎水泥剂量标准曲线试验四、原材料试验选用的原材料和各项性能指标如下:1、1#碎石:产地浙江余杭,材料粒径(9.5~31.5)mm,压碎值平均为15.8%。
2、2#碎石:产地浙江余杭,材料粒径(4.75~9.5)mm,小于0.075 mm颗粒含量为0.2%。
3、细集料:产地浙江余杭,材料粒径(0.075~4.75)mm,小于0.075 mm颗粒含量为6.3%。
4、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P.O32.5,产于上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5、水:饮用水。
五、配合比设计1、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级配应符合以下要求: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基层原材料要求,分别对1#料、2#料、3#料进行水洗筛分试验,其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通过筛分计算确定集料比例为1#料:2#料:3#料=28:29:43。
2、确定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水泥采用外掺法,故我们试定以下三组配合比:六、水泥稳定碎石重型击实试验本试验采用重型击实法,击实筒的规格为φ152×120mm,击实层数3层,锤击次数为98次/层。
石灰稳定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HP1400001
一、设计依据:
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二、工程施工要求:
1、强度等级≥0.5MPa
2、压实度≥93%
3、工程部位:路床
三、设计过程:
1、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进行界限含水率测定,确定土的塑性指数。
2、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测定石灰的有效氧化钙和有效氧化镁的测定,合格。
3、配备不同石灰剂量石灰稳定土,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各比例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
4、按规定压实度、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分别制备不同石灰剂量的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6d,浸水24h后,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四、试验结果汇总
推荐灰剂量为2号的石灰剂量石灰稳定土配合比用于施工,其养护6天,饱水一天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为0.54MPa,R c0.90=0.51MPa,R c0.90>R设计,对应最佳含水率18.8%,最大干密度1.697g/m3。
大广公路固安(京冀界)至深州段高速公路标准试验报验批复单承包单位: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LM11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配合比设计书一、工程概况: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所承建的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建设项目LM11合同,路面底基层施工桩号为K151+377~ K173+200段,施工全长为21.823km。
路面底基层设计变更为水泥、石灰稳定土,变更设计厚度20cm。
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建设项目LM11项目部工地试验室通过对原材料(水泥、石灰、土)的各项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指标以及标准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进行综合分析,依据其试验成果确定出最佳配合比,并作为今后施工的检测依据。
二、设计依据:1、《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建设项目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6、《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7、《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8、《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三、试验仪器:1、土壤筛1套2、标准筛1套3、液塑限联合测定仪1台4、HZF-A2000电子天平1台5、BS-30KA电子天平1台6、XLJ-Ⅲ型电动击实仪1台7、ZXH-Hv2标准恒温恒湿养护箱1台8、SFK-3000型压力机1台9、φ50×50试模10套10、电动液压脱模器1台11、路面材料强度仪1台12、0-7.5KN测力环1个13、标养室1个14、拌和工具、烧杯及其它四、原材料检验:4、水:采用饮用水。
五、设计要求:1、宜采用粘性土(亚粘土),施工中土块不应大于15mm。
2、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10%。
3、水泥石灰稳定土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强度为0.8Mpa。
六、组成设计:。
水泥稳定基层配合比设计指导书1.目的:为统一公司内部各单位的水泥稳定基层配合比的设计、试验工作,规范资料编制整理,特制定本章。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的中心试验室、各项目试验室进行水泥稳定基层配合比的设计工作。
3.编制依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4.设计准备:4.1确认公路等级、气候区域、交通量和水泥稳定基层强度等级、规范推荐级配范围;4.2确认合格的原材料产地或料场;4.3各种原材料经取样、试验合格并取得试验报告。
4.4确定水泥品种、标号、凝结时间的技术性能要求。
4.5选定相关数据填附表1。
5.配合比设计计算:5.1 根据现场各种矿料的级配合成设计混合料级配有两种方法:i)图解调整法,方法见附录;ii)计算机试算法,由中心试验室提供EXCEL计算程序。
确定各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百分比。
5.2 合成目标级配要求:5.2.1根据设计文件确定强度等级、水泥品种、强度标号。
5.3水泥稳定基层配合比设计指标5.3.1材料5.3.1.1水泥(1)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h且小于10h。
5.3.1.2水(1)饮用水可直接作为基层、底基层材料拌和与养生用水。
(2)拌和使用的非饮用水应进行水质检验,技术要求应符合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表3.5.2的规定。
5.3.1.3粗集料(1)用作被稳定材料的粗集料宜采用各种硬质岩石或砾石加工成的碎石,也可直接采用天然砾石。
粗集料应符合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表3.6.1中I类规定,用作级配碎石的粗集料应符合表3.6.1中II类的规定。
(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
(3)作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底基层和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基层、底基层被稳定材料的天然砾石材料宜满足表3.6.1的要求,并应级配稳定、塑性指数不大于9。
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底基层施工方案重点首先,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并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另外,还需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包括水泥、石灰、砂子、骨料等,并保证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水泥、石灰与土壤进行充分混合。
一般来说,水泥与土壤的掺混比为2%~8%,石灰与土壤的掺混比为3%~10%。
混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应分层逐渐加入水泥、石灰,并与土壤进行充分混合,以确保混合均匀。
然后,在混合土壤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加水处理。
加水处理的目的是使混合物具备一定流动性,便于压实和铺设。
加水的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常为混合物质量的12%~15%。
在加水过程中,需要控制加水的时间和速度,以避免过量或不足。
在混合土壤完成后,需要进行装车、运输和铺设。
装车和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土壤的均匀性和湿度。
而铺设过程中,需要保持均匀的厚度,并使用合适的压实设备进行压实,以提高稳定土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最后,在施工结束后,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和验收。
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稳定性、密实度和承载力等方面。
而验收的标准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底基层施工方案的关键内容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材料的配比与混合、加水处理、装车、运输和铺设以及施工质量的检测与验收。
合理而科学地进行施工,将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水泥石灰稳定砾石土基层施工方案10.1 概述水泥石灰稳定砾石土基层施工主要为左岸桩号XX ~XX 、XX ~XX 新建泥结碎石道路,该道路路基采用水泥石灰稳定砾石土基层,工程量为1240 m3。
10.2施工准备(1)水泥:采用散装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要大于3小时以上和终凝时间6小时以上的32.5号普通硅酸盐路用缓凝水泥。
(2)石灰:石灰等级不低于Ⅲ级,钙镁含量不低于60%。
硅、铝、镁氧化物之和大于5%的生石灰,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指标,Ⅰ等≥75%,Ⅱ等≥70%,Ⅲ等≥60%;未消化残渣含量指标与镁质生石灰指标相同。
主要参数见表10-1;表10-1 石灰级别等级一览表>4 10.3 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采用混合料场拌、自卸车运输、摊铺机摊铺、压路机压实的全过程机械化施工。
拌和场拌和10.4 施工方法(1)下承层准备a.对于原路面垫层进行压实度、平整度检查。
按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验收,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换填好的材料,使之达到有关规范的规定标准。
b.原路面上的低洼和坑洞,应仔细填补及压实,搓板或辙槽,刮除;松散处,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达到平整密实。
c.在集料摊铺前下承层表面洒水湿润。
(2)施工放样恢复中线。
直线段每20m设一中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中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
然后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石灰稳定砾石土基层边缘的标高。
施工过程中,标桩如有丢失或移动,及时补桩抄平。
(3)混合料拌和水泥石灰稳定砾石基层混合料采用稳定土拌合设备集中拌合,理论配合比为:水泥:石灰:砂砾=2:5:93,(其中砂砾掺配25%级配碎石,碎石粒径19.5mm~37.5mm),混合料拌合最佳用水量7.5%,实际拌合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合生产,以确保成品混合料的质量。
拌和场设在生产营地内,拌合设备采用一台XX型稳定土拌和机,工地试验室配合拌和场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既通过调整料斗下面的电机转速和斗门高低来控制各种材料的流量。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路面施工技术》
授课颗粒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訾爱民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模块名称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模块学时8
单元名称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施工单元学时 5
颗粒名称水泥(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混
合料组成设计之目标配合比设计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目标
通过本颗粒的学习,学生能够完成水泥(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组成设计的目标配合比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水泥(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包括的内容、过程教学难点:材料参配比例的确定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水泥(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组成设计之目标配合比设计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动画)、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翻转课堂等
作业:课上提问、课后布置习题作业及上网查阅资料
教学反思。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某高速公路路面基层施工采用5%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铺筑,由试验确定原材料由水泥、集料、水组成,其中集料由1#料碎石(9.5~31.5)mm、2#料碎石(4.75~9.5)mm、3#细集料(0.075~4.75)mm 混合组成。
一、设计依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 JTJ057-9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J051-93《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J059-95二、设计要求以7d无侧限抗压强度≥5.0MPa为设计标准。
三、试验内容本次试验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做准备,以确定混合料各组分的具体配合比。
试验项目主要有以下内容:1、原材料试验2、配合比设计3、水泥稳定碎石重型标准击实试验4、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5、水泥稳定碎水泥剂量标准曲线试验四、原材料试验选用的原材料和各项性能指标如下:1、1#碎石:产地浙江余杭,材料粒径(9.5~31.5)mm,压碎值平均为15.8%。
2、2#碎石:产地浙江余杭,材料粒径(4.75~9.5)mm,小于0.075 mm颗粒含量为0.2%。
3、细集料:产地浙江余杭,材料粒径(0.075~4.75)mm,小于0.075 mm颗粒含量为6.3%。
4、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P.O32.5,产于上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5、水:饮用水。
五、配合比设计1、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级配应符合以下要求: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基层原材料要求,分别对1#料、2#料、3#料进行水洗筛分试验,其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通过筛分计算确定集料比例为1#料:2#料:3#料=28:29:43。
2、确定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水泥采用外掺法,故我们试定以下三组配合比:六、水泥稳定碎石重型击实试验本试验采用重型击实法,击实筒的规格为φ152×120mm,击实层数3层,锤击次数为98次/层。
大广公路固安(京冀界)至深州段高速公路
标准试验报验批复单
承包单位: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LM11
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配合比设计书一、工程概况: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所承建的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建设项目LM11合同,路面底基层施工桩号为K151+377~ K173+200段,施工全长为
21.823km。
路面底基层设计变更为水泥、石灰稳定土,变更设计厚度20cm。
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建设项目LM11项目部工地试验室通过对原材料(水泥、石灰、土)的各项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指标以及标准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进行综合分析,依据其试验成果确定出最佳配合比,并作为今后施工的检测依据。
二、设计依据:
1、《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建设项目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6、《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7、《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8、《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三、试验仪器:
1、土壤筛1套
2、标准筛1套
3、液塑限联合测定仪1台
4、HZF-A2000电子天平1台
5、BS-30KA电子天平1台
6、XLJ-Ⅲ型电动击实仪1台
7、ZXH-Hv2标准恒温恒湿养护箱1台
8、SFK-3000型压力机1台
9、φ50×50试模10套
10、电动液压脱模器1台
11、路面材料强度仪1台
12、0-7.5KN测力环1个
13、标养室1个
14、拌和工具、烧杯及其它
四、原材料检验:
4、水:采用饮用水。
五、设计要求:
1、宜采用粘性土(亚粘土),施工中土块不应大于15mm。
2、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10%。
3、水泥石灰稳定土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强度为0.8Mpa。
六、组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