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洛四联症的病理解剖及手术治疗(罗会昭)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6
法洛氏四联症的手术治疗是如何操作的呢?
一、概述
法洛氏四联症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右室流出道狭窄的程度。
发绀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出生时发绀可能会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右室漏斗部肥厚的进展,到六至十二个月时,发绀才趋向明显。
气喘和阵发性呼吸困难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多在哭闹或劳累后出现,在两个月至两岁的婴幼儿中较多见。
二、步骤/方法:
1、重症患儿可有缺氧发作,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无力,阵发性晕厥,甚至会有抽搐等症状,多在清晨、排便或活动后出现。
对有缺氧发作的重症法洛氏四联症患儿应在婴儿期尽早手术,频繁发作者应急诊手术。
2、患儿一般发育较差,消瘦,口唇明显发绀,四肢末梢因缺氧而有发绀及杵状指,杵状指的轻重与缺氧程度呈正比。
虽然婴幼儿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不适,但是有很多症状家长还是能够观察出来的,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需要及时就诊。
3、随着对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病理生理了解的加深,术前诊断、麻醉、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手术技巧的改进以及各种性能优良的婴幼儿专用医疗器械的出现,手术年龄已不是重要的风险因素。
三、注意事项:
早期根治可防止法洛氏四联症导致的心肌肥厚、侧枝循环增多、肺发育障碍、体格、智力发育迟缓、肾功能损害等的进一步加重。
因此,对于有根治术指征的法洛氏四联症患儿,应该及早手术治疗。
法洛四联征的名词解释|有什么治疗方法法洛四联征的名词解释:法洛四联症发病率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0%,占紫绀型先心病的50%;四联症顾名思义心脏有四种畸型,即: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和右心室肥厚;其解剖变化很大,可以很严重,表现为肺动脉闭锁或近乎闭锁伴有大量的侧支血管,也可仅为室间隔缺损伴流出道或肺动脉瓣轻度狭窄,因此其手术疗效有较大差异。
法洛四联征的临床症状:紫绀也就是青紫色,是四联症病例的主要症状,常表现在唇、指(趾)甲、耳垂鼻尖、口腔粘膜等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
出生时多不明显,生后3-6个月,也有的在1岁后逐渐明显,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
其他缺氧表现患儿因血氧含量下降,稍一活动,如吃奶、啼哭、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寒冷等,即可出现气急及青紫加重。
部分患儿有缺氧发作病史,发作时表现为进食、哭闹或无明显诱因后突然起病,呼吸加深加快,伴紫绀明显加重,心脏杂音减弱或消失,重者可发生昏厥、抽搐,甚至死亡,发作后通常伴全身软弱及睡眠。
发作一般与紫绀的严重程度无关。
患儿运动耐量明显不如其他儿童。
其他表现一、发育不良,体格生长落后,部分患儿智力低下。
二、蹲踞现象也就是走几步路后下蹲,这在其他畸形中少见,紫绀伴蹲踞者多可诊断为四联症。
蹲踞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了心脏负荷,同时下肢动脉受压,体循环阻力增加,使右向左分流量减少,从而缺氧症状暂时得以缓解。
三、由于患儿长期缺氧,致使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和骨组织也增生肥大,随后指(趾)端膨大如鼓槌状称为杵状指(趾)。
四、年长儿常诉头痛、头昏,与脑缺氧有关。
紫绀重,红细胞显著增多的法洛四联症患者,由于血液粘度的增加,可能发生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在机体脱水的情况下脑血栓更易发生,若为细菌性血栓,则易形成脑脓肿。
年龄较大,紫绀较重的法洛四联症患者,支气管侧支循环丰富,可因破裂而致大出血。
诊断超声心动图可以确诊法洛四联症,并与其他类似疾病鉴别。
先天性心脏病之法洛四联症的超声诊断(全文)法洛四联症是复杂型先心病最常见类型,也是紫绀型先心病中最多见的一种,占先心病发病率的10%。
可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冠状动脉起源或走行异常、右位主动脉弓等。
一、病理解剖特征1.肺动脉口狭窄(包括肺动脉瓣下、肺动脉瓣、肺动脉瓣上)2.对位不良型室间隔缺损3.主动脉右移骑跨于室间隔上4.右室肥厚二、病理解剖1.不典型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轻或中度)、室间隔缺损、无明显的主动脉骑跨和右室肥厚,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发绀不明显。
2.典型法洛四联症肺动脉或漏斗部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室肥厚,室水平右向左分流,发绀明显。
3.重度法洛四联症(假性永存动脉干)肺动脉闭锁或漏斗部严重发育不良、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室肥厚,室水平右向左分流,合并未闭动脉导管或大的动脉侧枝循环形成,发绀明显。
三、血流动力学取决于右室漏斗部或肺动脉瓣狭窄程度,如狭窄程度较轻,室间隔缺损处的血液分流方向为左向右,肺循环血流量无明显减少,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下降,患者不出现紫绀;如狭窄程度较重,室间隔缺损处的血液分流方向为右向左,肺循环血流量减少,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患者出现紫绀。
由于右室漏斗部或肺动脉瓣狭窄,使右室排血受阻,压力升高,导致室壁肥厚。
四、超声检查方法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了解室间隔缺损大小、主动脉骑跨程度、右室肥厚情况;心尖四腔及五腔心切面,了解房室大小,房、室间隔缺损,室壁厚度及搏幅等;胸骨旁及剑突下大动脉短轴切面,了解漏斗部、肺动脉瓣、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狭窄情况,有无动脉导管未闭,有无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观察,左位或右位主动脉弓,动脉导管未闭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的显示室间隔缺损处左向右分流,或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血流束,根据血流束宽度,测量缺损大小。
可直观地明确右室漏斗部、肺动脉水平梗阻的情况。
从而将取样容积置于梗阻处,用频谱多普勒了解血流最大流速及压差,估测狭窄程度;测定其左、右室侧的分流流速及压差。
法洛四联症的病理解剖及手术治疗一、病理解剖:四联:肺动脉狭窄主要、原发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继发右心室肥厚发病机制:漏斗部发育不全及漏斗部室间隔向前、头端偏移延伸右室流出道梗阻(RVOTO)漏斗部室间隔流入道室间隔排列错位不能愈合室间隔缺损小梁部室间隔漏斗隔前移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大(一)肺动脉狭窄1、漏斗部狭窄最多见典型∵肥厚的室上嵴、隔束及壁束漏斗间隔左前移(1)类型:低位狭窄最常见第三心室中间位狭窄漏斗腔小高位狭窄无漏斗腔肺动脉瓣正常弥漫性管状狭窄漏斗部发育不良、肺动脉瓣及主肺动脉狭窄漏斗部缺如又动脉瓣下VSD,肺动脉瓣及瓣环狭窄异常肌束少见2、肺动脉瓣狭窄占75%(70%)二瓣畸形、增厚、小发育不全、瓣叶缺如(3%~5%)闭琐3、肺动脉瓣环狭窄见于高位漏斗狭窄、管状狭窄者4、肺动脉及其分支狭窄极少数左右肺动脉缺如5、单纯肺动脉瓣膜及瓣环狭窄 5%(二)室间隔缺损(VSD)大都为宽大,1.5~3.0cm,单一 3%~15%多发周边:底部:室间隔肌肉边,前端止于园椎乳头肌(下缘)后部:室缺边缘与三尖瓣隔瓣的植入部相适应(后缘)有时为隔瓣与主动脉纤维连接→嵴高部:主动脉瓣环与右室前壁的连接处(上缘)前部:倾斜、厚的室间隔肌肉组织止于园椎乳头肌(前缘)(三)主动脉骑跨前移、顺钟向旋转(四)右心室肥厚壁厚≒左室壁肌小梁粗大(五)其它病理改变(1)左心室小也可能增大壁厚多正常 EF很少降低(2)冠状动脉异常 7+% 4%造成手术困难前降支起自右冠状动脉横越RVOT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横过RVOT左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右冠状动脉的粗大分支横跨于RVOT(3)体-肺侧支循环(4)右位主动脉弓、房缺、PDA、冠状动脉畸形、镜面右位心、房室隔缺损等。
(5)窦房结、房室结位置正常,房室束和室缺的关系与常见大室缺相同。
房室束在无冠窦底部穿过中心纤维,沿室缺下缘走向园椎乳头肌。
如室缺与纤维三角、三尖瓣环之间有肌肉组织,则房室束不在室缺边缘,补片缝在室缺边缘上,不会损伤房室束。
法洛四联症讲解,及手术图解一、特点是最常见的紫绀性复杂性先心病,占紫绀性先心病80%,占所有先心病12%二、解剖基本病理解剖包括:右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骑跨、高位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可以理解为特殊的室间隔缺损+肺动脉口狭窄,室间隔缺损大小决定了主动脉骑跨的程度,肺动脉口狭窄程度决定了右心室肥厚的程度。
三、自然预后自然预后很差,25%一岁以内死亡、40%三岁以内死亡、70%十岁以内死亡、95%四十岁以内死亡,由于缺氧和其并发症及心力衰竭死亡四、具体解剖(一)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常常为巨大型,儿童为1-1.5cm,成人为1.5-3cm,嵴下型常见(85%)、肺动脉干下型(11%)、嵴内型少见1、嵴下型室间隔缺损(1)、嵴下型VSD后缘与三尖瓣之间没有肌束,三尖瓣环与主动脉瓣之间为纤维性直接延续,并构成VSD后缘,膜部间隔发育不全(2)、房室传导束穿过位于主动脉瓣环和二三尖瓣环之间的右右纤维三角内的中心纤维体后分为两支,右束支走行于VSD后下缘右心室面心内膜下,而希氏束和左束支位于VSD后下缘的左心室面心内膜下,所以,在缺损的后下角是修复VSD的危险区,在此区内如缝合不穿透三尖瓣环和窦部室间隔,仅仅缝在三尖瓣隔侧瓣根部和室间隔的右心室面,就不会损伤希氏束和左束支。
2、肺动脉干下型和嵴内型都位于主动脉瓣下,是圆锥室间隔部分或是完全缺如导致,特点是VSD前缘是肺动脉瓣环,或是与肺动脉瓣环之间有一条纤维肌肉束。
嵴内型为室上嵴发育不良型,下缘为残余室上嵴,与心脏传导束较远,肺动脉干下型为室上嵴缺如型,下缘为窦部室间隔,与嵴下型缺损下缘相似(二)、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分两个部分,一个是右心室漏斗部狭窄,一个是肺动脉瓣和肺动脉狭窄(1)右室流出道狭窄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特点是肥厚的前壁、隔束和壁束以及室上嵴环抱而形成的狭窄,在漏斗部局限性狭窄与肺动脉瓣环之间形成流出腔(第三心室)②、也有少数形成管状狭窄和在肺动脉下VSD无流出腔③、极少数全部圆锥隔与右室前壁融合形成先天性漏斗部闭锁(2)肺动脉瓣和肺动脉狭窄1、肺动脉瓣及瓣环狭窄或闭锁,肺动脉瓣狭窄多为两瓣叶并且交界融合;有时为单瓣叶,显圆顶状,瓣膜狭小。
专家详解法洛四联症的手术治疗
一、概述
刚出生几个月的小宝宝是最可爱,最好玩的时候,可某同事的一位朋友却承受着病魔所带给宝宝折磨的痛苦,原因是他的宝宝得了法洛四联症,整天在医院里奔波的他为了宝宝操碎了心,看着某同事的朋友那疲惫的身影,对于这种疾病的危害,法洛四联症有哪些手术方法?这也是一个大家很多人想要了解的问题。
医生在进行手术前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
二、步骤/方法:
1、治疗法洛四联症的主要手段就是首先,目前主要是采取姑息性手术,目的就是能够使病人的肺血流增多,从而改善疾病的症状。
由于心脏外科的发展,绝大多数法洛四联症病人均可采用矫正手术,而姑息手术逐年减少。
2、主要姑息手术有:锁骨下动脉肺动脉吻合术,降主动脉-肺动脉吻合术,升主动脉-右肺动脉吻合术,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吻合术,这个手术就是将上腔静脉血流直接引入右肺循环,虽然有些病人效果良好,但是对心内矫治术造成极大的困难。
3、还有就是闭式漏斗部切除和肺动脉瓣切开术,这个手术很难掌握,所以在临床很少应用。
最后就是升主动脉与肺动脉吻合术,这个方法适用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
儿童和成人应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三、注意事项:
由于缺氧患儿经常呼吸急促,在哭吵、吃奶和活动后,呼吸困难更加明显,青紫加重。
多数婴儿在清晨喂奶时,突然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青紫逐渐加重,若持续时间长可导致小儿神志不清、抽搐。
法洛四联症的病理解剖及手术治疗
一、病理解剖:
四联:
肺动脉狭窄
主要、原发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骑跨
继发
右心室肥厚
发病机制:漏斗部发育不全及漏斗部室间隔向前、头端偏移延伸
右室流出道梗阻(RVOTO)
漏斗部室间隔
流入道室间隔排列错位不能愈合室间隔缺损
小梁部室间隔
漏斗隔前移主动脉骑跨
肺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大
(一)肺动脉狭窄
1、漏斗部狭窄最多见典型
∵肥厚的室上嵴、隔束及壁束
漏斗间隔左前移
(1)类型:
低位狭窄最常见第三心室
中间位狭窄漏斗腔小
高位狭窄无漏斗腔肺动脉瓣正常
弥漫性管状狭窄漏斗部发育不良、肺动脉瓣及主肺动脉狭窄
漏斗部缺如又动脉瓣下VSD,肺动脉瓣及瓣环狭窄
异常肌束少见
2、肺动脉瓣狭窄占75%
(70%)二瓣畸形、增厚、小
发育不全、瓣叶缺如(3%~5%)
闭琐
3、肺动脉瓣环狭窄见于高位漏斗狭窄、管状狭窄者
4、肺动脉及其分支狭窄极少数左右肺动脉缺如
5、单纯肺动脉瓣膜及瓣环狭窄5%
(二)室间隔缺损(VSD)
大都为宽大,1.5~3.0cm,单一3%~15%多发
周边:底部:室间隔肌肉边,前端止于园椎乳头肌
(下缘)
后部:室缺边缘与三尖瓣隔瓣的植入部相适应
(后缘)有时为隔瓣与主动脉纤维连接→嵴
高部:主动脉瓣环与右室前壁的连接处
(上缘)
前部:倾斜、厚的室间隔肌肉组织止于园椎乳头肌
(前缘)
(三)主动脉骑跨前移、顺钟向旋转
(四)右心室肥厚壁厚≒左室壁肌小梁粗大
(五)其它病理改变
(1)左心室小也可能增大壁厚多正常EF很少降低
(2)冠状动脉异常7+%4%造成手术困难
前降支起自右冠状动脉横越RVOT
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横过RVOT
左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
右冠状动脉的粗大分支横跨于RVOT
(3)体-肺侧支循环
(4)右位主动脉弓、房缺、PDA、冠状动脉畸形、镜面右位心、房室隔缺损等。
(5)窦房结、房室结位置正常,房室束和室缺的关系与常见大室缺相同。
房室束在无冠窦底部穿过中心纤维,沿室缺下缘走向园椎乳头
肌。
如室缺与纤维三角、三尖瓣环之间有肌肉组织,则房室束不
在室缺边缘,补片缝在室缺边缘上,不会损伤房室束。
※右心室漏斗部及室上嵴由隔束组成,隔束与室间隔及右室的冠状动脉分支关系密切,而壁束则与主动脉壁(窦)及主动
脉瓣关系密切,手术时主要切除隔束、壁束,保留室上嵴。
二、手术治疗
根治手术1955年Lillehei 首次获成功。
姑息手术1945年Blalock和Taussig首次做锁骨下动脉-肺动脉分流。
(一)根治手术
成功的关键在于:①严密修补室间隔缺损,不损伤房室束;②彻底解除右室流出道梗阻(漏斗部、肺动脉瓣、瓣环和肺动脉);③良好心肌保护,避免损伤冠状动脉。
基本方法(略):
1、经右心室根治术
①正中劈开胸骨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关闭
②右心室漏斗部纵切口
<右心室长度的1/3
不损伤冠状动脉
③疏通右室流出道
·切除肥厚的隔束和壁束,保留室上嵴;切除肥厚肌束,勿
损伤室间隔和主动脉。
·切开肺动脉瓣交界,切开瓣环
标准肺动脉瓣环直径:
<1岁 8~10mm
4~10岁 11~13mm
11~14岁 14~16mm
>15岁 17~18mm
右室流出道增宽完成叶直径:
婴儿:1~1.2cm
体重:10~12Kg 1.2~1.3cm
12~15Kg 1.3~1.5cm
成人:1.7cm
④修补室间隔缺损
补片材料:Teflon片、自体心包
大小:略<室缺
主动脉骑跨严重者,补片要大些
缝合方法:
·间断双头针3-0尼龙线带垫片褥式缝合。
·连续多用于新生儿、婴儿。
上片、医片、打结后,仔细检查修补是否完善。
⑤补片增宽右室流出道
跨瓣或不跨瓣酌情,肺动脉分支狭窄增宽
材料:自体心包戊二醛处理
带单瓣
人造血管片
同种血管带瓣
带瓣管道——异位冠状动脉
一侧肺动脉缺如
周围肺动脉发育不良
大小适中
连续逢合
⑥测压:右室压、左室压、肺动脉压、桡动脉压、左、右房压。
理想结果:RVP/LVP≤40%,RV与PA压差≤20mmHg,两心房压力
相等且低。
中等度的矫治结果较常见,RVP/LVP≈0.5+
RVPA压差为40~50mmHg,RAP<12mmHg 不满意的矫治结果:RVP=LVP
对于矫治手术不满意,存在残余狭窄和残余分流病例,需当即进行补救矫治,否则难度难关。
四联症矫治术后晚期死亡直接与右室压力有关,RVP<60mmHg者,远期死亡率<1%,而>60mmHg者死亡率为22%,>70mmHg者,死亡率为32%(Garson1979)。
2、经右房及肺动脉矫治
适用于单纯漏斗部狭窄或伴瓣膜狭窄而肺动脉瓣环无狭窄者。
此法优点:①右心室损伤小,远期心功能好;
②不损伤异位冠状动脉;
③避免因右室切口瘢痕造成的晚期心律失常。
右室漏斗部发育不全、弥漫性右室流出道狭窄不适合用此法。
(二)姑息手术体-肺动脉分流术
1、适应证:①2岁以内危重患儿
②肺动脉发育极差、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太小等不适合根治者
③其它复杂先心病伴肺循环血流量不足者
2、目的:①缓解症状,增加肺血流量,使紫绀减轻
②逐渐扩张狭小的肺动脉,为根治手术创造条件
3、手术方法:
①锁骨下动脉与肺动脉分流术,又称标准Blalock-Taussig
分流术
用无名动脉的锁骨下动脉与肺动脉吻合,以免血管扭曲
在降主动脉下行的对侧作胸部切口
②改良的锁骨下动脉与肺动脉分流术,又称改良
Blalock-Taussig分流术
应用5~6mm直径的四氟乙烯管,其上端与钳闭的锁骨下动
脉吻合,下端与肺动脉吻合
优点:手术分离范围较小,不受锁骨下动脉口径限制,
关闭较容易。
③升主动脉与肺动脉分流术
Waterston分流术
右肺动脉前面与升主动脉外侧吻合,吻合口径约4mm,
改进Waterston手术
用4~5mm直径四氟乙烯管一端与升主动脉吻合
另一端与肺动脉干吻合
TOF术中见肺动脉过小,可选用此手术。
④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分流术
Potts手术现少用
⑤右室流出道补片加宽
体外循环下,右室及肺动脉纵切口,切除小部分
肥厚的隔壁束,行跨瓣右室流出道补片。
在姑息手术中,目前临床上以Blalock-Taussig分流术效果最为理想,应用较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