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件应用规范——端子
- 格式:pdf
- 大小:227.00 KB
- 文档页数:15
端子培训资料端子是电子设备中常见的连接器,用于连接电子元件和电路。
端子承担着传输信号和电能的重要任务,它们在电子工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端子的种类、用途和工作原理,并简要探讨一些相关的实用知识。
一、端子的种类和用途1. 直插式端子:直插式端子是一种常用的端子连接类型。
它采用直插式安装方式,使得电子元件能够直接插入到端子孔中,从而实现信号的传输和电能的连接。
直插式端子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等领域。
2. 螺纹式端子:螺纹式端子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具有很好的固定性和抗震动能力。
它常用于一些对连接稳固性要求较高的设备,如电机、发电机、传感器等。
3. 弹簧式端子:弹簧式端子是一种常见的压接连接方式。
它通过压紧弹簧和引脚之间的接触面,实现连接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这种类型的端子应用广泛,例如电子设备上的连接器、测试仪器、工控设备等。
4. 插座式端子:插座式端子采用插拔连接方式,其特点是方便更换和维修。
它广泛应用于电源插座、插排、插线板等家用电器。
5. 引线端子:引线端子是一种灵活的连接方式,利用导线将电子元件和电路连接起来。
这种类型的端子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的制造和维修过程中。
二、端子的工作原理端子的工作原理基本上是将电路中的信号和电能传输到终端设备上。
一般来说,端子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金属的导电性能能够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和电能的高效连接。
当电子元件插入端子孔中时,金属引脚与端子之间建立起一种物理连接。
这种连接可以通过金属的导电性将电流从一个电路传输到另一个电路。
同时,端子内部的弹簧和接触点可以保持引脚的紧密接触,确保信号的传输和电能的连接稳定可靠。
端子的工作原理还包括信号的传输和电能的连接稳定性。
传输信号时,端子要避免信号的干扰和衰减,以保证信号的完整和稳定性。
连接稳定性涉及材料的选择、接触面积和压力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信号传输的质量和电能的传输效率。
三、端子的选用和使用注意事项端子的选用和使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电流负载能力:不同的端子承载能力不同,需要根据实际电路的负载电流选择适当的端子。
合格连接器端子压接规范端子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插接区、过渡区和压接区。
顾名思义,插接区是端子与另一半连接端子插接的部分。
该部分由连接器设计师设计为对接端子接合,并以一定的方式工作。
如果压接过程中接合部变形,将会降低连接器的性能。
过渡区同样在压接过程中不受影响。
如果你改变了弹性片或端子止口的位置,同样将影响连接器的性能。
压接区是唯一设计受到压接工艺影响的部分。
使用连接器制造商推荐的端接设备,夹紧压接区,从而牢固的与线缆连接。
理想情况下,您将端子压接在线缆上的所有工作仅发生在压接区。
良好的压接示例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
线芯(或线刷)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至少等于线缆导体的直径。
例如,18AWG线缆应伸出至少.040”。
在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
导体压接区在引入端和尾端呈喇叭形,而过渡区和结合区在压接工艺前后始终保持不变。
如果您的压接端子看起来和上图中的端子不同,可能是因为在压接工艺中出现了错误。
下面是压接工艺中可能出现的13个最常见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1&2.压接高度过小或过大压接高度是指导体压接区在压接后的横截面高度,它是良好压接最重要的特征。
连接器制造商提供了为端子设计的每种线缆尺寸的压接高度。
给定线缆的正确压接高度范围或公差可能小达0.002”。
在如此严格的规范下,检验压接机是否设置正确对于获得良好压接是非常重要的。
过大的压接高度无法正确压缩线芯,引起压接区过大的无效空隙,因为线芯和端子金属之间没有足够的金属间接触。
过小或过大的压接高度无法提供规定的压接强度(对线缆端子的保持力),会减小线缆拉拔力和额定电流,一般情况下还会引起压接头在非正常的工作条件下性能降低。
过小的压接高度还会压断线芯或者折断导体压接区的金属。
问题1&2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调节压接机上的导体压接高度。
在首次使用压接机进行工作时,使用千分尺检验压接高度在规定范围内,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应按照要求的频度重新检查,以保持正确的压接高度。
K 30JB/T2436.2-1994导线用铜压接端头第2部分:13~300mm2导线用铜压接端头1994-12-09 发布2000-06-01 实施机械工业部发布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连接导线从10~300 mm 2范围内铜裸压接端头(以下简称端头)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电控、配电、电力电子等电气成套设备中,作为电连接线端冷压接的端头产品。
2 引用标准GB 998 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 GB 1497 低压电器基本标准 GB 2040 纯铜板GB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Ka :盐雾试验方法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 5095.2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GB 5231 加工铜—化学成份和产品形状ZB K62 002 电气设备通用辅件产品型号编制办法JB 4261 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辅件名词术语3 产品分类3.1 型号编制应符合ZB K62 002,见附录A 。
3.2 规格有:10、16、25、35、50、70、95、120、150、185、240、300 mm 2。
3.3 本标准给出了T01、T03、TL1型端头的结构图和外形尺寸(见附录B ),其它系列产品在考虑中。
4 压接工具和导线4.1 压接工具端头压接所使用的冷挤压接钳须经专业机构认证。
压接时,钳口、导线和端头的规格必须相配。
压接后的端头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4.2 导线导线应为洁净的多股圆铜绝缘导线,其线芯应无污染或腐蚀。
5 技术要求 5.1 材质与加工5.1.1 端头的材质采用GB 5231中的纯铜T2或T3,并应符合GB 2040的规定。
国家机械工业局 1994-12-09 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线用铜压接端头 第2部分:13~300mm 2导线用铜压接端头JB/T 2436.2-19942000-06-01 实施端头压接部位的接缝处必须焊接(如银焊)。
1.目的:为确保本公司于生产过程中,端子压着能符合品质需求而制订此规2.围:此规适用于各类端子压着检验.3.权责:3.1.制造部:依此规进行生产.32 品保部:负责依此规进行检验.4.定义:无.5.容:5.1.端子正确铆压标准:5.1.1.端子的外模压着绝缘外被铆压部分须在端子模与外模间距的1/2或2/3的位置即可.5.1.2.端子的模压着导体后外露部分须超过0.2-1mm。
5.1.3.正确铆压见:如附图一.nznn5.2.端子铆压检验:项次检验项目判定标准检验器具检验方法1端子模拉力依端子铆压规格一览表拉力计1.测试长度以150mmE右为标准2.脱去外被20m左右。
3.以拉力计拉引测试,直到导体与端子分离,记下此时拉力计上指针之刻度即为端子拉力。
4.若端子为有外皮包裹的,测量端子拉力时先去除外皮后再测量.5.拉力测试后应检验端子拉出后的状况,若导体七股芯线全部断在端子模为端子压着高度过低,则必须重新将端子模高 度调高;若导体七股芯线无一 股芯线留在模中,则必须重新 将端子模高度调低.(除铆压双 并线端子外)6. 双并线合铆压在一端子时,端 子模时不得有芯线导体外露 . 双并线之拉力在拉力规格围即 可,不要求符合5条.53端子铆压检验标准:检验项目判定标准 检验器具检验方法依端子端子模咼 度铆压规 格一览 表分离卡 端子外模绝缘被 覆损伤 露心线或滑出 为不允 收摇摆导体外被压着后需将导线做上下 90度弯曲三次,检查绝缘被覆是否 有损伤或滑出,若有表面损伤或滑 出,则压着高度须重新调整。
I宀检验项目判定标准不良图示说明检验方法绝缘外被压着过长不允收。
(即绝缘外被过于靠近导体压着部分或将绝缘外被直接压着于导体压着部份),此种现象将造成铜丝易断落。
rtnn外观检验项目外观绝缘外被压着过短不允收(即绝缘外被未完全被压着或没被端子外模包覆),此种现象将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
尾料切断部分,所剩下之料头超过1mm不允收判定标准端子模有导体外露(分叉).不允收ftm不良图示说明rtnn检验方法导体压着过长(导体过于靠近端子头部)不允收,此现象将造成端子不易与H.S.G实配。
1.目的:为确保本公司于生产过程中,端子压着能符合品质需求而制订此规2.围:此规适用于各类端子压着检验.3.权责:3.1.制造部:依此规进行生产.32 品保部:负责依此规进行检验.4.定义:无.5.容:5.1.端子正确铆压标准:5.1.1.端子的外模压着绝缘外被铆压部分须在端子模与外模间距的1/2或2/3的位置即可.5.1.2.端子的模压着导体后外露部分须超过0.2-1mm。
5.1.3.正确铆压见:如附图一.nznn5.2.端子铆压检验:项次检验项目判定标准检验器具检验方法1端子模拉力依端子铆压规格一览表拉力计1.测试长度以150mmE右为标准2.脱去外被20m左右。
3.以拉力计拉引测试,直到导体与端子分离,记下此时拉力计上指针之刻度即为端子拉力。
4.若端子为有外皮包裹的,测量端子拉力时先去除外皮后再测量.5.拉力测试后应检验端子拉出后的状况,若导体七股芯线全部断在端子模为端子压着高度过低,则必须重新将端子模高 度调高;若导体七股芯线无一 股芯线留在模中,则必须重新 将端子模高度调低.(除铆压双 并线端子外)6. 双并线合铆压在一端子时,端 子模时不得有芯线导体外露 . 双并线之拉力在拉力规格围即 可,不要求符合5条.53端子铆压检验标准:检验项目判定标准 检验器具检验方法依端子端子模咼 度铆压规 格一览 表分离卡 端子外模绝缘被 覆损伤 露心线或滑出 为不允 收摇摆导体外被压着后需将导线做上下 90度弯曲三次,检查绝缘被覆是否 有损伤或滑出,若有表面损伤或滑 出,则压着高度须重新调整。
I宀检验项目判定标准不良图示说明检验方法绝缘外被压着过长不允收。
(即绝缘外被过于靠近导体压着部分或将绝缘外被直接压着于导体压着部份),此种现象将造成铜丝易断落。
rtnn外观检验项目外观绝缘外被压着过短不允收(即绝缘外被未完全被压着或没被端子外模包覆),此种现象将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
尾料切断部分,所剩下之料头超过1mm不允收判定标准端子模有导体外露(分叉).不允收ftm不良图示说明rtnn检验方法导体压着过长(导体过于靠近端子头部)不允收,此现象将造成端子不易与H.S.G实配。
标准件应用规范——端子标准件是指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广泛、规格化程度高、可互换的零部件。
在工业生产中,端子是一种常见的标准件,用于连接和固定电子设备中的导线、电缆和接插件。
为了确保端子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需要遵循以下应用规范:1.选择合适的端子类型:根据连接导线和电缆的规格、电流负载、工作环境等要求选用合适的端子类型,如螺旋端子、插座端子等。
2.确保端子质量:选购具备良好质量的端子产品,以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以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并对端子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3.熟悉端子使用说明:在使用端子前,仔细阅读端子的使用说明书,了解其安装、连接和固定的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4.牢固安装端子:确保端子安装固定可靠,避免松动或脱落。
根据端子的固定方式选择适当的固定工具和方法,如使用螺丝固定或压线固定等。
5.正确连接导线和电缆:在连接导线和电缆时,确保导线剥皮长度符合要求,不过长也不过短。
采用正确的连接方法,如使用螺丝、压线螺丝等方式进行连接。
6.绝缘保护措施:对于需要绝缘保护的端子,应采取相应的绝缘保护措施,如安装绝缘套管、绝缘皮套等,以确保电气安全。
7.防止氧化腐蚀:在端子的连接部分,可以采用防氧化膏等防腐措施,防止金属端子接触不良、氧化腐蚀引起的接触电阻增大。
8.端子标识和管理:对于大量使用的端子,应进行标识和管理,以便于维护和管理。
可以采用命名、编码、颜色标识等方法进行区分和管理。
9.检查维护:定期检查端子的状态和连接情况,如发现松动、腐蚀等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在停电的情况下进行维护,确保操作安全。
10.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在使用端子时,需要遵循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如GB/T、IEC等,以确保端子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遵循端子的应用规范可以保证其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在选择、安装、连接和维护端子时,都需要充分考虑端子的特性和要求,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定期更新和了解最新的端子标准和规范,以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
合格连接器端子压接规范介绍1. 压接高度过小2. 压接高度过大3. &4. 绝缘压接过小或过大5. 松散的线芯6. 剥线长度过短7. 线缆插入过深8."香蕉"(过度弯曲) 端子9. 压接过于靠前10. 喇叭口过小11. 喇叭口过大12. 尾料过长13. 弹性片弯曲准则介绍正确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电路大小、接合力、线规能力、结构、端接方法和安全特征,例如正向锁定、完全独立的触点、极性和代理商资格等要求得到满足,那么简而言之就是您找到了完美的连接器。
但是还没有完全到长出一口气的时候,特别是如果您选择的连接器使用压接系统。
虽然这可能是最快、最可靠和牢固的端接方法之一,如果端子没有正确地压接在线缆上,您会忘记在选择正确的连接器上付出的所有辛苦努力。
虽然有13个常见的压接问题会降低您的产品的可靠性,但是仅需一些小的知识和预先规划就可以简单地避免这些问题。
首先,了解端子具有三个主要部分:插接区、过渡区和压接区(图A)这有助于我们理解。
顾名思义,插接区是端子与另一半连接端子插接的部分。
该部分由连接器设计师设计为与对接端子接合,并以一定的方式工作。
如果压接过程中接合部变形,将会降低连接器的性能。
过渡区同样设计为在压接过程中不受影响。
如果您改变了弹性片或端子止口的位置,同样将影响连接器的性能。
压接区是唯一设计受到压接工艺影响的部分。
使用连接器制造商推荐的端接设备,夹紧压接区,从而牢固地与线缆连接。
理想情况下,您将端子压接在线缆上的所有工作仅发生在压接区。
正确执行的压接示例参见图B[/b]。
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
线芯(或线刷)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至少等于线缆导体的直径。
例如,18 AWG线缆应伸出至少.040"。
在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
导体压接区在引入端和尾端呈喇叭形,而过渡区和接合区在压接工艺前后始终保持不变。
如果您的压接端子看起来和图B[/b]中的端子不同,可能是因为在压接工艺中出现了错误。
铜管端子国标
1 铜管端子的概念
铜管端子是指通常用于电器、电气设备的铜管的端子。
它们都有
良好的电热性能,同时也具有抗腐蚀性,是把铜管和电气产品连接在
一起的不可缺少的关键零部件,是将高压电流合理地引出到设备的有
效电缆终端,同时也可以用来连接,安装,耦合,隔离等电器及设备
的零部件。
2 铜管端子的国家标准
国家对铜管端子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从原材料投入到使用效果,都有详细和严格的标准。
比如,铜管端子原材料的材料质量应符合
CJ/T235-2002 《铜管用熔断焊管》;而铜管端子的抗压强度以及拉伸
强度、抗拉强度以及热变形温度要符合 GB/T1804-2000 《熔断焊管用
铜及铜合金焊料》规定;此外,铜管端子的外形尺寸和装配技术要求
也修改完善了 GB/T3020-2000 《熔断焊管用铜及铜合金管件》的相关
规定;涂装的要求也落实到涂装质量有效性评价指标,同时将抗蚀性
评价标准完善成 GB/T 3190-2008 《电力电缆及终端的抗腐蚀性能评价》的标准。
3 有关铜管端子的优势
首先,铜管端子的体积小,重量轻,不易腐蚀,具有优秀的重复
使用性。
其次,铜管端子的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紧凑而且安全
可靠。
同时,它的价格相对来说也比较低廉,无论是使用还是生产都
可以节省预算。
最后,它的工作效率也比较高,能够提供持久、可靠的稳定性。
总之,铜管端子是一种性能优异、使用方便的零部件,因其出色的特性被广泛应用在电器、电气设备的连接和安装等场景中。
国家对铜管端子亦有规范,从材料、质量、外形尺寸到抗腐蚀性等都做出了详细和严格的要求。
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端子压接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连接方式,用于连接电线和电器设备的导线端子。
端子压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严格遵循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
一、端子压接标准:1.GB/T1179-2024《铜压接端子》:该标准规定了铜压接端子的分类、结构、尺寸、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
根据端子的不同用途,分为电力、通信、控制等多个类别,具体要求有严格的尺寸、强度、导电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该标准规定了铝压接端子的分类、结构、尺寸、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
铝材料的电导率较低,因此铝压接端子的要求相对于铜压接端子更为严格,主要涉及压接质量、电接触电阻等指标。
该标准规定了铜和铝材料的压接连接器的质量要求、应变性能测试、接触电阻测试等。
此标准主要适用于电力系统和工业应用中使用的压接连接器。
二、端子压接检验规范:1.外观质量检验:检查压接端子的外观质量,包括端子的锈蚀、氧化、表面光洁度等。
2.强度性能检验:使用强度试验机进行拉伸测试,检测端子的拉力强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测试时要保证拉力施加到端子的最大承载能力。
3.电接触电阻检验:使用电阻测试仪测量压接端子的接触电阻。
标准要求接触电阻应低于一定数值,以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4.临时脱落力检验:在拧紧后,施加一定的推力或拉力,测试端子是否会临时脱落。
5.导线压接长度检验:检查导线在端子内的压接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确保良好的接触面积。
6.超负荷触头温度升高试验:在额定负荷下,观察和测量压接端子的触头温度升高情况,以判断其导电性能和散热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以上是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的一些基本内容,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执行,才能确保端子压接的质量和安全性。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定期的端子压接质量检验和控制,确保生产出的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和要求,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测试和验证,确保端子压接的良好接触和可靠性。
管型端子din标准DIN (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是德国标准化组织,由德国制造商于1917年成立。
DIN标准涵盖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如机械工程、建筑、电子工程等等。
其中,管型端子DIN标准是电子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管型端子是一种电路连接器,它具有呈现管形的接线端子,在电子设备中被广泛使用。
管型端子由两部分组成:一个管状的端子接头和一个压线板。
它们主要用于连接电线和电路板上的电子零件,同时可以轻松拆卸和更换。
管型端子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标准。
在德国,管型端子DIN标准由德国标准化组织管理。
该标准规定了管型端子的尺寸、材料、设计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DIN标准管型端子分为多种型号,例如DIN46277-1、DIN46277-2、DIN46277-3等。
其中,DIN46277-1是最常见的型号,它适用于连接极柱直径为1.5mm到4mm的电线。
DIN46277-2适用于连接极柱直径为2.5mm到6mm的电线,而DIN46277-3适用于连接极柱直径为4mm到10mm的电线。
标准管型端子通常由塑料或陶瓷制成,这样可以保证它们的绝缘性和耐腐蚀性。
在连接电线时,管型端子可以用一个螺丝拧紧,将电线夹住并压紧。
这种设计使得管型端子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电线,同时也可以确保连接的牢固性。
管型端子DIN标准具有以下优点:1. 可靠性高:DIN标准严格规定了管型端子的尺寸和材料,确保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安装方便:管型端子可以轻松拆卸和更换,使设备的维护更加方便。
3. 适应性强:管型端子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电线,可以连接不同的电子零件。
4. 绝缘性好:标准管型端子通常由塑料或陶瓷制成,可以保证其绝缘性。
5. 成本低:管型端子DIN标准在制造和使用成本方面具有竞争性,可以减少设备成本。
尽管管型端子DIN标准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管型端子不适合连接需要频繁拆卸和更换的电子零件。
1.目的:为确保本公司于生产过程中,端子压着能符合品质需求而制订此规.2.围:此规适用于各类端子压着检验.3.权责:3.1.制造部:依此规进行生产.3.2.品保部:负责依此规进行检验.4.定义:无.5.容:5.1.端子正确铆压标准:5.1.1.端子的外模压着绝缘外被铆压部分须在端子模与外模间距的1/2或2/3的位置即可.5.1.2.端子的模压着导体后外露部分须超过0.2-1mm。
5.1.3.正确铆压见: 如附图一.5.2.端子铆压检验:项次检验项目判定标准检验器具检验方法1 端子模拉力依端子铆压规格一览表拉力计1.测试长度以150mm左右为标准2.脱去外被20mm左右。
3.以拉力计拉引测试,直到导体与端子分离,记下此时拉力计上指针之刻度即为端子拉力。
4.若端子为有外皮包裹的,测量端子拉力时先去除外皮后再测量.5.拉力测试后应检验端子拉出后的状况,若导体七股芯线全部断在端子模为端子压着高度过低,则必须重新将端子模高度调高;若导体七股芯线无一股芯线留在模中,则必须重新将端子模高度调低.(除铆压双并线端子外)6.双并线合铆压在一端子时,端子模时不得有芯线导体外露.双并线之拉力在拉力规格围即可,不要求符合5条.项次检验项目判定标准检验器具检验方法2 端子模高度依端子铆压规格一览表分离卡3 端子外模绝缘被覆损伤露芯线或滑出为不允收摇摆导体外被压着后需将导线做上下90度弯曲三次,检查绝缘被覆是否有损伤或滑出,若有表面损伤或滑出,则压着高度须重新调整。
5.3.端子铆压检验标准:项次检验项目判定标准不良图示说明检验方法1外观绝缘外被压着过长不允收。
(即绝缘外被过于靠近导体压着部分或将绝缘外被直接压着于导体压着部份),此种现象将造成铜丝易断落。
目视2 绝缘外被压着过短不允收(即绝缘外被未完全被压着或没被端子外模包覆),此种现象将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
目视3 尾料切断部分,所剩下之料头超过1mm.不允收量测项次检验项目判定标准不良图示说明检验方法4 外观端子模有导体外露(分叉).不允收目视5 导体压着过长(导体过于靠近端子头部)不允收,此现象将造成端子不易与H.S.G实配。
接线端子行业标准接线端子是一种常用的配电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电气安装中。
它的作用是连接电线,使电路得以正常通电,因此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保证接线端子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行业标准,以规范接线端子的设计、制造和使用。
在中国,接线端子行业的标准主要由国家标准委员会掌握和管理。
国家标准委员会是我国负责制定国家标准的权威机构,它设置了一系列的技术委员会,其中包括电工标准技术委员会。
这些技术委员会由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组成,负责制定和修订行业标准。
接线端子行业的标准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产品分类和命名: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和尺寸的接线端子的分类和命名方法,以便于用户选择和使用。
2.材料要求:标准明确规定了接线端子所使用的材料的种类、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例如,端子的导电材料通常采用的是高纯铜,标准规定了铜材料的含铜量、硬度、导电率和耐腐蚀性等指标。
3.结构和尺寸要求:标准规定了接线端子的结构设计和尺寸要求。
例如,标准规定了端子的外形、接线孔的直径和深度、固定螺栓的尺寸和材料等。
4.性能要求:标准明确规定了接线端子的电气性能要求。
例如,标准规定了端子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绝缘阻抗、接触电阻和耐电压等指标。
5.安装和使用要求:标准规定了接线端子的安装和使用的方法和过程。
例如,标准规定了端子的固定方式、接线的方法、紧固力的要求和维护保养等。
6.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标准规定了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
例如,标准规定了接线端子的性能测试方法、可靠性试验和环境适应性试验等。
除了国家标准,中国的接线端子行业还有很多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由企业制定,用于规范自己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
行业标准是由行业协会或组织制定,用于规范整个行业内接线端子的技术和质量要求。
在国际上,接线端子行业的标准主要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负责制定。
IEC是国际电工领域的权威组织,它汇集了世界各国的电工专家和企业代表,制定和颁布了大量的国际标准。
工程规范1、范围本规范的产品要求涵盖了尾气感应器相关的端子与电缆或电线的组装产品。
电缆与端子的组装品应该符合线束组装品出版物相关的要求。
该压接标准包括了尾气感应终端的全部要求。
它同样包括了线束组装品出版物中指出的适用的特殊类型终端的附加要求。
该终端同样需要与尾气感应终端规范ES7710、ES7713、ES7716保持一致。
当线束组装图纸上另有明示的要求时可取代本规范要求而以图纸为准。
2、定义2.1端子:以金属材料构成可进行电气导通。
其一端一般被设计为与金属丝或探测器相接触,另一端通常用以导通与另一个端子或电极之间的电流。
2.2端子压接:电子端子通过外力使得其压接翼抱合在线芯或电缆周围并与金属丝紧密啮合的动作。
端子压接的首要目的是能够形成电气导通功能,通常会有压接翼被压接到电缆的绝缘层上以起到分散端子与电缆间应力的重要作用。
2.3终端:用来连接电线与另外导体的机械装置或方法。
2.4线芯/导体:电缆中心用以导通电流的金属部分。
导体可以是能够导通电流且具有较低组织的任何介质。
2.5金属丝:导线存在的目的是能够在两点之间以低阻值传递电流。
氧传感器中的线束相互之间都是绝缘的,而且都有一个能够承受疲劳性弯曲且保持不断开的多个金属丝组成的导电核心。
2.6卷口:卷口是电子端子在其压接翼在被外力压接到电线导通部后形成的形状一部分。
2.7探测器:是指能够在两点之间以低阻值传递电流的电线或导体。
探测器通常都是固体的(并不局限于),而且在氧传感器中都是不绝缘的。
3.要求与指导方针3.1终端要求概述3.1.1金属丝损伤或外露在将端子压接到金属线或导电探测器上后,全部的有用的金属导线都应该被包裹在压接后闭合的压接翼内。
以19金属丝的金属线为例,缺少1根金属丝是可以接受的。
没有金属丝外露在压接翼外是可接受的标准。
3.1.2压接间隙压接后,端子的贯穿面应该是没有间隙的。
3.1.3导体的接合导体应该完全的贯穿的插入端子压接区。
但导体并不应该被过深的插入端子,否则导体会影响到端子的最终组装,而且端子的任何绝缘层部分也不应该被端子压接翼压入。
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
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
目前用得最广泛的除了PCB板端子外,还有五金端子,螺帽端子,弹簧端子等等。
接线端子范围标准规定了识型号存在的意义:便于端子客户搜索到自己想要的具体型号、产品;便于生产厂商管理;便于代理商和经销商管理;同时节省了接线端子实物所占据的时间与空间。
识别标准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EC455(1988)《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识别及应用字母数字系统的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别电器设备(以下简称设备)接线端子的各种方法,并制订了以字母数字系统识别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通则。
本标准适用于设备(如电阻器、熔断器、继电器、接触器、变压器、旋转电机等)和这些设备的组合体的接线端子的识别标记,也适用于特定导线线端的识别。
必要时,这些通则对某些产品的详细应用和必要的辅助识别方法可在有关的标准中给出。
2 引用标准GB 4728 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5465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3 识别方法可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识别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
3.1 采用相关产品的标记系统来确定和识别设备接线端子或特定导线线端的实际或相对位置。
3.2 采用相关产品的标记系统来确定和识别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颜色标记。
3.3 采用GB5465中规定的图形符号。
若需采用辅助符号,应与GB4728中的图形一致。
3.4采用本标准第5章中规定的字母数字符号。
4 识别方法的应用颜色、图形符号或字母数字符号应标注在相应的线端或邻近处。
当采用两种以上的识别方法,并可以能出现混淆时,这两种识别方法的相互关系必须在有关文件中说明。
参照范例:三门湾WUK接线端子列表三门湾JBK5接线端子系列三门湾弹簧式接线端子WST列表三门湾轨道式接线端子列表三门湾 H型接线端子列表三门湾JHY1系列接线端子列表(三门湾接线端子的具体参照可以在三门湾电器的官网查到)接线端子的国家标准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批准或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新标准老标准新标准老标准1 GB/T14048.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2000-10-17 1993-01-04 2001-07-01 1993-07-012 GB14048.2 低压断路器2001-11-21 1994-04-12 2002-11-01 1994-12-013 GB14048.3 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2002-06-13 1993-09-05 2003-01-01 1994-04-014 GB14048.4 机电式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2003-09-10 1993-09-05 2004-05-01 1994-04-015 GB14048.5 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2001-11-02 1993-09-05 2002-06-011994-04-01上述5份新标准,等效采用IEC60947.1~5的同名标准。
端子压接规范范文端子压接是一种常见的电工连接方式,它通过使用压接工具将导线与端子紧密连接,确保电流的传输和安全运行。
端子压接技术的规范化对于保证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端子压接的相关规范,以确保其正确使用和操作。
首先,使用高质量的端子和导线是端子压接的基础。
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类型的端子和导线。
端子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压接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必须确保所使用的端子符合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质量要求。
在进行端子压接之前,应先仔细查看端子和导线的外观情况。
检查是否有损坏、变形、氧化等情况。
如果发现任何问题,应及时更换损坏的端子或导线,以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和故障发生。
而后,正确选择适用于压接的工具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使用专门的压接钳能够提供更高的压接质量和可靠性。
压接钳的选择应根据所使用的端子类型和规格来确定,确保其能够提供适当的压力和力度。
另外,使用具有合适大小的压接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大或过小的压接钳都可能导致未能正确地压接端子。
在进行端子压接时,需要遵守以下操作规范。
首先,确保导线裸露部分足够长,以便能够完全插入端子孔中。
一般来说,导线裸露部分的长度应该略大于端子插口的长度。
在压接过程中,应将导线准确地插入端子孔中,并确保导线与端子的金属部分之间紧密接触。
压接钳的位置应准确地放置在端子和导线接触点的上方,并用适当的压力进行压接操作。
压接钳的压力应适中,避免过度或不足的压力。
完成端子压接后,应仔细检查连接是否牢固。
首先,轻轻拉扯端子和导线,确保它们没有松动。
然后,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测试连接的电阻和电气性能。
只有通过了电气测试,并确保连接可靠稳定后,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最后,对于不同类型的端子和电器设备,还应遵守特定的压接规范。
例如,对于高压、大电流的设备,需要额外的规范和安全要求。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环境,如潮湿环境、易腐蚀环境等,应选择相应的防水、防腐蚀等特殊端子,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压接。
壓著區緩衝區公插梢接合區絶緣壓著部導體壓著部端子阻檔部扣彈片端子剖析怎樣認識良好的端子壓著簡介:1. 導體壓著太小2. 導體壓著太大3. &4. 絶緣壓著部太小或太大5. 線股鬆脫6. 剥皮長度太短7. 線材插入太長8. “香蕉型”端子(端子過份彎曲)9. 壓著太前10. 喇叭口過小11.喇叭口過大12. 引帶切口太長13. 扣彈片彎曲良好的壓著不要在突出點上測量引科帶切斷部線材導體壓著附合規格阻擋片沒有受損公插梢接合區沒有受損可見喇叭口,壓著高度測量直徑測量器分厘測量器端子“窗口”,其導體及絶縁體必須可見線股露出可見並最小線直徑長度不要在突出點上測量直徑測量器(游標卡尺)著高度測量分厘測量器(分厘卡尺)1. 導體壓著太小壓著高度比線材配端子之規格小壓著高度符合線AWG數與端子之規格良好的壓著對策: 更換符合線AWG數之端子或調整導體壓著部圖例一2. 導體壓著太大壓著高度比線材配端子之規格高壓著高度符合線AWG數與端子之規格良好的壓著對策: 更換符合線AWG數之端子或調整導體壓著部圖例二3. 絶緣壓著太小對策: 調整絶緣壓著高度良好的壓著圖例三絶緣體被剌穿或切割絶緣體被固定並沒有剌穿或切割4. 絶緣壓著太大圖例四絶緣壓著沒有碰到絶緣體頂部絶緣壓著碰到絶緣體頂及側部對策: 調整絶緣壓著高度良好的壓著圖例五線股沒有完全在導體壓著區內線股完全在導體壓著區內良好的壓著對策: 集合線股後才放進壓著機打壓5. 線股鬆脫6. 剝皮長度太短圖例六線芯沒有突出導體壓著區線芯突出導體壓著區尺寸至少要超過單一線芯之直徑對策: 壓著前, 增長剝皮長度或將線材多點推進壓著區.但須注意絶緣位置是否正確.良好的壓著7. 線材插入太長圖例七線芯超出壓著區並進入緩衝區線芯突出壓著區最小線芯之直徑, 並可見絶緣及導體良好的壓著對策: 於壓著前剝皮過長或線材過多推進壓著區.檢查線材壓著時之停點8. “香蕉型”端子(端子過份彎曲)圖例八良好的壓著與公插梢接合區中心跟壓著區中心不平衡對策:調整壓著上沖刀模9. 壓著太前圖例九良好的壓著端子壓著區前端被壓著工具壓傷損毀只有壓著區才會被壓著工具壓著到對策: 確定端子放進壓著機之位置和使用之工具10. 喇叭口太小圖例十良好的壓著對策: 檢查工具之設定/ 端子與剝皮是否於一直線上沒有喇叭口或喇叭口太小喇叭口約物料厚度兩倍此喇叭口可選擇性11. 喇叭口太大壓著部位越少, 拉力越少喇叭口約物料厚度兩倍良好的壓著對策: 檢查工具之設定/ 端子與剝皮是否於一直線上圖例十一圖例十二良好的壓著12. 引料帶切口太長引料帶切斷部引料帶切斷部(選擇性)對策:端子位置不符, 調整模子底板引料帶切斷部長度最多為物料厚度之兩倍.13. 阻擋彈片彎曲阻擋片太開阻擋片太近物料厚度2 –10倍.按端子之設計而定對策:查證端子捲出時或在處理已打好端子之連接器時有否損壞圖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