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术优质课评选 做馒头烙饼共22页
- 格式:ppt
- 大小:4.22 MB
- 文档页数:41
大班科学教案做馒头 2一、教学内容1. 馒头的起源和发展2. 馒头的制作材料和工具3. 馒头的制作步骤和方法4. 馒头的品尝和评价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馒头的起源和发展,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品尝、评价馒头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馒头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重点: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馒头样品、制作馒头的工具和材料。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制作馒头的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馒头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对馒头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馒头的制作材料和工具,重点讲解制作步骤和方法。
3. 示范:教师现场演示制作馒头的整个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制作过程。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制作自己喜欢的馒头样式。
6. 品尝:学生品尝彼此制作的馒头,进行评价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馒头的制作步骤:1. 和面2. 发酵3. 揉面4. 分割5. 成型6. 蒸制7. 品尝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描述馒头的制作过程,并谈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
答案:馒头的制作过程包括和面、发酵、揉面、分割、成型、蒸制和品尝。
在制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和面、发酵,掌握了揉面、分割、成型的技巧。
通过制作馒头,我体会到了动手操作的乐趣,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2. 请学生思考如何改进馒头的制作过程,使之更加简便、高效。
答案:可以尝试使用面包机和发酵箱来简化制作过程,提高制作效率。
同时,可以研究新的馒头配方和制作方法,以提高馒头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馒头的制作过程有了深入了解,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品尝和评价环节,部分学生对馒头的口感和外观评价较为主观,需要进一步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馒头店,了解馒头的制作和销售过程,培养学生对商业运作的认识。
面点制作——《激情创意学烙饼》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烙饼的种类和方法,每位同学都能制作出自己的烙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烙饼,掌握烙饼的基本技能,并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动手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制作,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快乐的同时,也体会劳动的繁琐和不易,从而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每位同学都能制作出烙饼。
难点:将包好馅的面擀制出不露馅的面饼。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醒发好的面、面粉、面板、擀面杖、花生油、盐、椒盐、葱花、多种菜沫、芝麻、电饼铛等。
学具准备:无。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面点的种类丰富多样,今天我们再来认识认识烙饼吧。
展示琳琅满目的烙饼品种,在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操作的欲望,顺势导入课题看到这些美食,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发表感慨。
心动不如行动,我们快快来探究它们的制作方法吧!(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烙饼,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学习与探究探究1:探讨烙饼的基本方法1).师生交流、探讨烙饼的主要步骤:要制作一份美味可口的烙饼,你知道主要都有哪些步骤吗?请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引导归纳总结板书:第一步:和面第二步:擀饼第三步:烙饼2).重点探讨擀饼和烙饼的基本方法:第一步:和面烙饼所使用的面,可以是发面,也可以是死面,根据个人口味来定,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是发面。
(展示面团)第二步:擀饼擀饼是烙饼的关键步骤,饼的形状、层数、口味劲道基本上都由它决定,下面让我们先通过图片学习一下油饼的制作方法。
(课件展示)1. 2. 3.4. 5. 6. 7.8. 9.那位同学愿意和老师一块演示一遍?指一名学生帮忙。
以学生为主,老师辅助共同完成演示过程,并随着操作过程总结出十字步骤口诀:搓、揪、揉、擀、撒、抹、卷、盘、按、擀。
想一想:如何才能使最后一步擀制出来的饼不露馅呢?引导学生从露馅的原因入手进行探讨,只要学生说的合情合理,都应肯定。
2024年小学劳动与技术 27 蒸馒头课件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第四单元“厨房里的科学”第27课“蒸馒头”。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馒头的历史与文化,掌握制作馒头的原料选择、配方比例、和面技巧、发酵过程以及蒸制方法。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面点制作”的第5节“馒头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馒头的历史与文化,培养对传统食品的尊重和热爱。
2. 让学生掌握制作馒头的全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和面技巧、发酵过程控制。
2. 教学重点:配方比例、蒸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秤、面粉、酵母、水、蒸锅、面板、擀面杖、刀、蒸笼、计时器等。
2. 学具:每组一份面粉、酵母、水、电子秤、面板、擀面杖、刀、蒸笼、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馒头的历史与文化,引发学生对馒头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馒头的制作原料、配方比例、和面技巧、发酵过程及蒸制方法。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1kg面粉为例,讲解配方比例及制作过程。
4. 动手操作(20分钟):a. 学生分组,按照配方称量原料。
b. 和面,揉制面团。
c. 面团发酵。
d. 分割、整形、蒸制。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1kg面粉的馒头制作。
6. 成果展示与评价(5分钟):展示各组制作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馒头的历史与文化2. 馒头的制作流程a. 配方比例b. 和面技巧c. 发酵过程d. 蒸制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为家人制作一份美味的馒头。
2. 答案:按照课堂所学,独立完成馒头制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传统面点的制作方法,如包子、饺子等,激发学生对传统美食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配方比例2. 和面技巧3. 发酵过程4. 蒸制方法一、配方比例配方比例是影响馒头质量的关键因素。
巧手做馒头课件二年级上册劳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劳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章“厨房里的科学”,内容为“巧手做馒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馒头的制作过程,掌握揉面、发酵、蒸制等基本技能,同时学习厨房安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馒头的制作过程,学会揉面、发酵、蒸制等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揉面的技巧、发酵的时间和蒸制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馒头的制作过程,掌握基本制作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面粉、酵母、水、蒸锅、案板、擀面杖、刀、计时器等。
学具:围裙、手套、口罩、小盆、小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制作馒头的视频,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家做馒头的经历。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馒头的制作过程,包括揉面、发酵、蒸制等环节。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制作一个简单的馒头为例,详细讲解揉面、发酵、蒸制的具体步骤。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安全教育(5分钟)强调厨房安全,教育学生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伤害。
六、板书设计1. 馒头的制作过程:揉面发酵蒸制2. 制作要点:揉面技巧发酵时间蒸制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按照今天所学的制作方法,回家后动手制作一个馒头,并记录制作过程。
家长签字确认,拍照至班级群。
2. 答案:参见课堂讲解和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尝试制作不同口味和形状的馒头,提高创新能力。
家长参与孩子的制作过程,增进亲子关系,共同体验劳动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揉面的技巧2. 发酵的时间3. 蒸制的方法4. 安全教育5. 作业设计一、揉面的技巧1. 面粉与水的比例:一般情况下,面粉与水的比例为2:1。
课题:蒸馒头——槐花馒头的制作——把馒头变出花样来一、教学设计思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亲自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推动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理解与体验,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并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水平、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而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作用是使用各种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
馒头是中国汉族的传统面食,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也是北方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
不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蒸馒头的家庭越来越少,买馒头的越来越多。
不要说孩子,可能很多大人都已经不会蒸馒头了。
随着近年来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发,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日益增强,更喜欢吃一些绿色的健康食品。
现在正值春暖花开,正是吃野菜的季节,苜蓿、蒲公英等野菜相继上市。
这周学校门口的槐花开了,想起香喷喷的槐花馒头,我把本次活动的主题设定为《槐花馒头的制作》,活动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一个开放、实践的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如何制作槐花馒头,将各种野菜变为餐桌上的美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搜集资料、动手操作的实践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水平。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活动是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立足于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生活理念,我在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对课程实行了进一步的开发。
利用馒头这个简单的主食和槐花这种绿色、健康但又很具季节性的食材的碰撞,通过了解馒头的来历,馒头的营养价值,槐花的营养价值、收集槐花,小组合作设计制作方案、动手操作,掌握活动过程及要领,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槐花馒头。
本活动的宗旨在于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入手,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提升生活水平。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动手实践的欲望强,凡觉得新鲜就想了解和吸收。
六年级学生的“成人感”逐步得到发展,独立自主的愿望在各方面强烈的表现出来。
人民出版社五下劳动教学课件 11 花样馒头.一、教学内容根据人民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劳动教学课件第11课《花样馒头》的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馒头的制作技巧,掌握花样馒头的创作方法。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馒头的历史与文化,学习花样馒头的制作步骤,掌握揉、擀、剪、刻等基本技巧,以及创意设计自己的花样馒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馒头的历史与文化,掌握花样馒头的制作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提高审美观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合作、分享、自信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花样馒头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难点:创意设计自己的花样馒头,以及揉、擀、剪、刻等技巧的熟练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馒头制作示范视频、PPT课件、实物展示。
学具:面粉、酵母、水、揉面垫、擀面杖、剪刀、模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种类的花样馒头,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馒头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制作的?2. 新课:播放馒头制作示范视频,讲解花样馒头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学生跟随视频学习,掌握揉、擀、剪、刻等基本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创意设计: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设计自己的花样馒头,并展示给同学。
5. 评价:学生互相评价,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技巧奖等。
六、板书设计1. 花样馒头2. 内容:a. 馒头的历史与文化b. 花样馒头的制作步骤c. 制作技巧:揉、擀、剪、刻d. 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花样馒头,并写一篇制作过程的文章。
a. 制作过程:和面、发酵、整形、蒸熟、装饰。
b. 文章结构:开头(介绍馒头的历史与文化)、过程(详细描述制作步骤)、结尾(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技巧运用到家庭生活中,如制作饺子、包子等,激发学生对传统美食的热爱。
2024年11 花样馒头精彩课件五年级下册劳动人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劳动人民版第十章《面点的魅力》,详细内容为“花样馒头的制作”。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馒头的历史文化,掌握制作花样馒头的基本技巧和创意设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花样馒头的起源、种类及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2. 学会制作基本的花样馒头,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进对面点制作兴趣,弘扬我国传统饮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花样馒头的制作方法与技巧。
难点:如何将创意融入花样馒头的设计中,使之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制作花样馒头的工具及原材料。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面粉、酵母、水、馅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我国传统花样馒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馒头的历史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花样馒头的起源、种类及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馒头制作的整个过程。
3. 实践操作:a. 演示制作过程:教师现场演示制作花样馒头,讲解制作要点。
b. 学生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交流,共同完成花样馒头的制作。
c.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4. 创意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具有个人特色的花样馒头。
5.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花样馒头的起源与种类2. 制作花样馒头的方法与技巧3. 学生创意设计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具有创意的花样馒头,并拍摄制作过程的照片或视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里尝试制作其他面点,如包子、饺子等,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饮食文化,提高动手能力。
同时,关注现代面点制作技术的发展,了解行业动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操作环节中的教师指导3. 创意设计阶段的激发学生想象力4. 作业设计及课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制作方法与技巧:详细讲解和演示花样馒头的制作过程,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如面团发酵、揉面、造型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教案花样馒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五单元《创意馒头》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馒头的历史与文化、了解不同种类的馒头、学习制作花样馒头的步骤与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馒头的历史与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2. 学习制作花样馒头的步骤与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制作花样馒头的步骤与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馒头的历史与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制作花样馒头的工具与材料。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彩泥、面粉、水、发酵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花样馒头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1)介绍馒头的历史与文化,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2)讲解不同种类的馒头,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演示制作花样馒头的步骤与技巧,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按照所学步骤与技巧,动手制作花样馒头。
4. 随堂练习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错误。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制作的花样馒头,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馒头的历史与文化2. 不同种类的馒头3. 制作花样馒头的步骤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款具有创意的花样馒头。
答案: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出富有创意的花样馒头。
2. 作业要求:完成作业后,拍照至班级群,进行分享与交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了制作花样馒头的步骤与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了解其他传统面食文化,如饺子、包子等,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操作环节。
11 花样馒头优质课件五年级下册劳动人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五年级下册劳动人民版教材中,深入学习第十一章“花样馒头”制作。
详细内容涉及:解馒头起源与文化意义,掌握制作花样馒头基本技巧,包括揉面、发酵、成形和蒸制等步骤,并学习如何创意设计各种花样馒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解馒头历史文化,掌握花样馒头制作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3.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劳动人民智慧,增强对传统文化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发酵时间和技巧掌握,花样馒头成形技巧。
2. 教学重点:解馒头文化,学习制作花样馒头基本步骤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蒸锅、面粉、酵母、水、糖等。
2. 学具:小面团、模具、刀、筷子、蒸笼、围裙、手套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花样馒头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讲解新课:(1)介绍馒头历史文化。
(2)讲解花样馒头制作步骤和技巧。
(3)展示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解制作过程。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揉面、发酵、成形等环节。
(2)指导学生创意设计花样馒头。
(3)组织学生进行蒸制和品尝。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操作,制作出自己喜欢花样馒头。
六、板书设计1. 馒头起源与文化2. 花样馒头制作步骤:(1)揉面(2)发酵(3)成形(4)蒸制3. 制作技巧与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款具有创意花样馒头,并写出制作步骤。
2. 答案示例:(1)设计:兔子形状花样馒头(2)制作步骤:①将面团揉成圆形,作为兔子身体。
②取一小块面团,揉成椭圆形,作为兔子头部。
③用刀在面团上切出兔子耳朵、眼睛、嘴巴等形状。
④将头部和身体组合在一起,进行蒸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花样馒头制作兴趣浓厚,但部分学生操作过程中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做花式馒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第五单元《面点制作》中的第二章《学做花式馒头》。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馒头的历史与文化,掌握制作花式馒头的步骤和技巧,学习设计并制作创意花式馒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馒头的历史与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掌握制作花式馒头的步骤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发挥学生的创意,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制作花式馒头的技巧和创意设计。
教学重点:掌握制作花式馒头的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视频、制作花式馒头的工具和材料。
学具:每组一套制作花式馒头的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馒头的历史与文化,引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2. 知识讲解:讲解制作花式馒头的步骤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整个制作过程。
3. 实践操作:a. 观看制作花式馒头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具体操作。
b. 教师示范制作花式馒头,讲解注意事项。
c.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动手制作花式馒头。
d.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创意设计: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并制作自己的花式馒头。
六、板书设计1. 制作花式馒头的步骤:a. 准备材料b. 和面c. 发酵d. 搓揉e. 成型f. 蒸制2. 制作花式馒头的技巧:a. 面团要揉至光滑b. 搓揉时力度要均匀c. 成型时要注重美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款创意花式馒头,并写一篇制作过程的文章。
2. 答案要求:文章内容包括制作步骤、心得体会、创意来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尝试制作其他面点,了解我国面点文化的丰富多样。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制作花式馒头的步骤和技巧。
2.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创意设计环节的引导和启发。
4. 作业设计中的文章写作要求。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制作花式馒头的步骤和技巧1. 准备材料:选用优质面粉,确保口感。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激发兴趣,导入学习1.谈话导入:春饼又叫“荷叶饼”,是我国的传统美食之一。
春饼可以包着肉和素菜吃,味道极佳。
今天就让我们试着为家人做一次春饼吧!2.春饼的意义在古代,春饼是立春日的食品,寓意着迎接春天的到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饼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不同地区的春饼在口味、做法和食材上也有所差异。
春饼作为中国传统美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立春时节,人们有吃春饼的习俗,寓意着“咬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庆典场合,人们也会制作春饼来庆祝,分享美食的喜悦。
春饼作为一道美味可口的主食,也经常出现在家庭聚餐的餐桌上,家人们一起动手制作、品尝春饼,增进感情。
不同地区的春饼在食用习俗上也有所不同,体现了地方特色和饮食文化。
学习任务二:学习技能,修养品格1.准备烙春饼的食材选择适合烙饼的面粉推荐使用中筋面粉或高筋面粉,这类面粉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烙出来的饼更加筋道。
面粉的准备将面粉倒入干净的容器中,避免使用受潮或结块的面粉。
和面的技巧和面时要用温水,逐渐加入并边加边搅拌,直至面团达到合适的软硬程度。
蔬菜的选择可以选择时令蔬菜,如豆芽、韭菜、胡萝卜等,这些蔬菜口感鲜嫩,适合搭配春饼。
将蔬菜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逐一清洗干净,确保无泥沙和农药残留。
根据蔬菜的种类和口感,将其切成合适的形状和大小,以便卷入春饼中食用。
调料的选择烙春饼常用的调料有甜面酱、黄豆酱、芝麻酱等,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使用。
将所选调料放入小碗中,加入适量的水或油进行稀释,以便涂抹在春饼上。
在烙好的春饼上均匀涂抹一层调料,然后卷入蔬菜等食材一起食用,可以增加口感和风味。
2.烙春饼步骤将面粉倒入盆中,逐渐加入适量的温水,边加水边搅拌,直至面粉全部变成面絮,然后用手将面絮揉成光滑的面团。
将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手掌根部用力向前推揉,边揉边将面团卷起,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面团变得光滑、有弹性。
人教版小学劳动教育六年级下册第三章劳动项目6《烙春饼》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劳动教育六年级下册第三章劳动项目6《烙春饼》。
第三章的劳动教育主题是“服务他人我能行”。
本章教学属于劳动教育主要内容中的“服务性劳动”部分,要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树立服务意识,实践服务技能;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劳动项目6主要让学生了解烙春饼的方法,能掌握烙春饼的步骤和技术要点,以服务家人,提高服务他人的本领和意识。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教材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讲述劳动目标。
第二部分“值勤记录单”,讲解了烙春饼的方法步骤。
详细讲解了如何烙春饼。
让学生能一步一步地独立烙春饼。
教材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劳动收获”,通过拍照等形式给同学和家人展示自己亲手烙好的春饼,并且让学生分享烙春饼过程中的感受。
第四部分“劳动评价”,对照本项目的劳动目标,分别从“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家长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劳动评价。
第五部分“拓展天地”,让学生尝试用车底锅烙制其他面食,提高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本领。
二、说劳动教育目标1.了解烙春饼的方法。
2.掌握烙春饼的步骤和技术要点。
3.体会为家人服务的快乐。
三、说劳动教育重难点1.重点:学习烙春饼的方法,掌握烙春饼的步骤和技术要点。
2.难点:掌握烙春饼的技术要点。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经过道法课程的学习,已经具有服务他人的意识。
大多数学生只认识服务他人的意义,但并没有掌握为他人服务的本领。
对本劳动项目来讲,了解烙春饼的方法对学生来讲有点难。
因此,本劳动项目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习烙春饼的方法,使学生有种成功的喜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和能力。
五、说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视频。
巧手做馒头课件二年级上册劳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劳动》单元,具体涉及第2课《巧手做馒头》。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面粉、酵母等制作馒头的原材料,学习馒头的制作过程,以及通过亲手制作体验劳动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馒头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馒头的制作过程,能够独立完成制作。
难点:理解面粉、酵母等原材料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制作过程中掌握火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粉、酵母、蒸锅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面粉、酵母等原材料,以及制作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馒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馒头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馒头的制作过程,包括准备原材料、和面、发酵、揉面、分割、成型、蒸煮等步骤。
3. 示范:教师演示馒头的制作过程,强调注意事项,如发酵的时间、揉面的力度等。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馒头制作过程:1. 准备原材料:面粉、酵母等。
2. 和面:将面粉、酵母、水混合均匀。
3. 发酵:放置温暖处,发酵至一定程度。
5. 分割:将面团分割成适当大小的剂子。
6. 成型:将剂子揉搓成馒头形状。
7. 蒸煮:将馒头放入蒸锅,蒸煮至熟。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描述馒头的制作过程。
答案:馒头的制作过程包括准备原材料、和面、发酵、揉面、分割、成型、蒸煮等步骤。
2. 请学生谈谈制作过程中的体会。
答案:学生在作业中可以谈谈自己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如劳动的乐趣、合作的经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馒头的制作过程,能够独立完成制作。
难点:理解面粉、酵母等原材料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制作过程中掌握火候。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馒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馒头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名称:制作美味馒头实验时间: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学校实验室实验目的:1. 了解馒头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传统食品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实验材料:1. 面粉:500克2. 温水:250毫升3. 酵母:5克4. 白糖:20克5. 盐:5克6. 植物油:10毫升7. 碗、勺子、擀面杖、蒸锅等工具实验步骤:一、准备面团1. 将面粉倒入碗中,加入白糖和盐,搅拌均匀。
2. 将温水加热至微温,溶解酵母,倒入面粉中,用筷子搅拌成絮状。
3. 将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放置温暖处发酵1小时。
二、揉面整形1. 发酵好的面团取出,轻轻按压排气。
2. 将面团揉成长条,分割成等大的小面团。
3. 将小面团搓成圆形,用擀面杖擀成厚约1厘米的圆饼。
三、制作馒头1. 将圆饼放在蒸笼布上,用手轻轻压平,使其表面光滑。
2. 将蒸笼放入锅中,用大火烧开水,蒸约15分钟。
3. 蒸熟后,取出馒头,放置通风处冷却。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制作出了美味的馒头。
馒头色泽金黄,表面光滑,口感松软,香甜可口。
实验分析:1. 酵母在面团发酵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能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形成松软的馒头。
2. 温度对酵母发酵速度有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发酵效果。
本实验中,我们将面团放置在温暖处发酵,有利于酵母繁殖和发酵。
3. 在揉面过程中,要确保面团揉至光滑,这样有利于馒头的口感和外观。
4. 蒸煮过程中,要控制好火候和时间,避免馒头过度蒸煮导致口感变差。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馒头的制作过程和原理,掌握了制作美味馒头的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学生对传统食品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今后,我们可以在家中尝试制作其他面食,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
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和火灾。
2.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面粉和酵母,制作不同口味的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