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度试验(灌砂法)
- 格式:xls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6
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实验规程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本试验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的材料压实层的压实度检测。
1.2 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3.2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但不大于3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1)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
型式和主要尺寸见图1及表1。
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
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面开口,直径与储砂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
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
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图1 灌砂筒和标定罐(尺寸单位:mm)(2)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3)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玻璃板:边长约500--600mm的方形板。
(5)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
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m×500mm×400mm的搪瓷盘存放。
(6)天平或台秤:称量10--15kg,感量不大于1g。
用于含水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0.01g、0.1g、1.0g。
(7)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8)量砂:粒径0.3~0.6mm清洁干燥的砂,约20-40kg,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9)盛砂的容器:塑料桶等。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灌砂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压实度的试验方法,适用于各种土壤类型。
本文将介绍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的方法步骤、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
一、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的方法步骤1.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细砂,并通过筛网将颗粒大小控制在0.08~0.15mm之间。
同时,准备一个装有标定液的容器,以及一个能够测定土壤湿度的湿度计。
2.实验设置在实验室中选择合适的试验器具,如直径为15cm的圆柱形容器,并将其底部加装一层直径为10cm、高度为4cm的穿孔塑料容器。
然后将该容器与水平放置的玻璃板对准,确保试验装置底部平整。
3.样品准备将待测的土壤样品通过筛分和称重等操作得到所需质量的样品。
然后,将样品与一定量的水混合,得到待测土壤的湿度。
4.试验操作(1)将湿度为标准含水量的土壤均匀地放置在试验容器中,形成一定厚度的土层。
(2)打开穿孔容器的塑料盖,从中心位置固定一个滴漏棉绳。
然后,将装有细砂的容器放在穿孔容器上方,缓慢地将细砂倒入穿孔容器中。
(3)当滴漏棉绳的自重不能使水通过时,停止倒砂并记录所倒入细砂的质量。
(4)将细砂从穿孔容器中倒出,用量筒测量所倒出细砂的体积。
(5)重复上述操作,每次倒出细砂后,将土壤样品的含水量调整到所需的下一级标准含水量,并记录倒砂次数和细砂体积。
5.数据处理(1)计算细砂的干重:通过细砂的质量和含水量计算其干重。
(2)计算每次倒砂的加载负荷:通过细砂的体积和质量计算每次倒砂的加载负荷。
(3)计算每次倒砂的压实度:通过每次倒砂的加载负荷和土壤样品的厚度计算每次倒砂的压实度。
(4)绘制压实度曲线:根据压实度和标准含水量绘制压实度曲线。
二、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的仪器设备1. 圆柱形容器:直径为15cm的圆柱形容器,安装有穿孔的塑料容器。
2. 筛网:用于筛分细砂颗粒大小,筛孔大小为0.08~0.15mm。
3.玻璃板:用来与试验容器底部对准,确保试验装置底部平整。
4.量筒:用于测量细砂的体积。
用灌砂法测压实度(图解)灌砂法是目前很多工程现场测定压实度的主要方法,表面看上去简单,但实际操作时常常不好掌握,容易引起较大误差,经常引发质量检测、监督部门与施工单位之间争议。
故而需要足够的操作水平。
技术用途本试验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
试样最大粒径一般不得超过15mm。
测定密度层的厚度为150mm—200mm。
(标准方法,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基本原理是利用粒径0.30~0.60mm或0.25~0.50mm清洁干净的均匀砂,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到试洞内,按其单位重不变的原理来测量试洞的容积(即用标准砂来置换试洞中的集料),并结合集料的含水量来推算出试样的实测干密度。
灌砂法同样适用于现场检定粗粒土的密度。
操作步骤1.3.1 按灌水法试验中挖坑的步骤依据尺寸挖好试坑,称试样质量,测定试样的含水率,1.3.2 向容砂瓶内注满砂,关阀门,称容砂瓶,漏斗和砂的总质量,准确至10 g。
1.3.3 密度测定器倒置于挖好的空口上,打开阀门,使砂注入试坑。
在注砂过程中不应震动。
当砂注满试坑时关闭阀门,称容砂瓶、漏斗和余砂的总质量,准确至10 g,并计算注满试坑所用的标准砂质量,1.3.4 试样的密度(ρо)=取自试坑内试样的质量(MP)÷(注满试坑所用标准砂的质量(MS)÷标准砂的密度(PS))。
1.3.5 试样的干密度(ρd)={取自试坑内试样的质量(MP)÷(1+0.01ω)}/(注满试坑所用标准砂的质量(MS)÷标准砂的密度(PS))。
注:ω—试样含水率,%。
这次我们进行灰土压实度检测,采用的是灌砂法,下面是整个过程;首先掏挖试验用的坑,就按照托盘中间的圆圈向下,尽量垂直,或者稍稍突出一点,千万别向外掏的上边小下边大,因为那样很难达到标准深度,这可是千锤百炼出来的功夫呢千万计的,掏出来的土块一点都不能丢掉,要全部装到袋子里要把掏出来的土块称重量,现在都使用的电子天平,这个重量务必要记录在表格上,这可是内业计算的依据灌砂法就是在掏好的试验坑内填满标准沙,这个砂可不比我们盖房子用的粗黄砂,它是银白色,很细,很均匀,比重一般在1.42左右,据说只有福建的海滩上才出产,所以很贵。
压实度测试(灌砂法)一、仪器设备灌砂筒含底盘(规格:Φ150mm、Φ200mm、Φ100mm、Φ250mm、Φ300mm)、台秤(30kg/1g)、金属标定罐(内径与灌砂筒内径一致,上端周围有一罐缘)、分析筛(孔径0.50 mm、0.25 mm)、玻璃板(50cm ×50cm)、量砂(粒径0.25 mm~0.50 mm的干燥清洁标准砂10kg~40 kg)、其他:铁锹、凿子、铁锤、长把勺、长把小簸箕、毛刷等。
二、采用标准与适用范围采用标准:TB 10102-2023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现场测定最大粒径<75mm的土的密度。
三、圆锥体内量砂质量的测定1)在储砂筒内装满量砂,筒内量砂高度与筒顶的距离不宜超过15 mm。
称量灌砂筒和筒内量砂的总质量m1,每次标定及之后的试验都维持该质量不变。
2)打开开关,让量砂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坑的体积相当(或等于标定罐的容积)关闭开关,并称量灌砂筒和筒内剩余砂的总质量m5。
3)将灌砂筒放在玻璃板上,打开开关,让量砂流出,简内量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走灌砂筒。
4)收集并称量玻璃板上量砂质量,该质量即为罐砂筒下部圆锥体内量砂的质量。
5)重复上述测量,至少三次,最后取平均值m2。
四、量砂密度的测定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V①将标定罐放在台秤上,使罐的上口处于水平位置,读记标定罐质量m7。
②向标定罐中注水,不应将水溅落至台秤上或标定罐外壁。
将一直尺放在罐顶,当罐中水面接近直尺时,用滴管往罐中加水,直至水面接触直尺。
移去直尺,读记标定罐和水的总质量m8。
③重复测量时,仅需用吸管从罐中取出少量水,并用滴管重新将水加满至接触直尺。
④标定罐的容积V按下式计算(0.01 cm3):式中V—标定罐的容积(cm3),计算至0.01 cm3;m7—标定罐的质量(g);m8—标定罐和水的总质量(g);ρwT—水在T℃时的密度(g/cm3)1)在储砂筒中装入量砂(灌砂筒和筒内量砂的质量应为m1),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罐上,打开开关,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的量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
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实验规程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本试验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 (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的材料压实层的压实度检测。
1.2 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3.2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 时,宜采用© 100mn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但不大于31.5mm 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n时,应用© 150mni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 )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
型式和主要尺寸见图1及表1。
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
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面开口,直径与储砂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
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
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图1灌砂筒和标定罐(尺寸单位:mm(2) 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3) 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 玻璃板:边长约500--600mm的方形板。
(5) 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
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 M 500m M 400mnr的搪瓷盘存放。
(6) 天平或台秤:称量10--15kg,感量不大于1g。
用于含水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O.OIg、0.1g、i.0g。
(7) 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8) 量砂:粒径0.3 ~0.6mm清洁干燥的砂,约20—40kg,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压实度检测试验(灌砂法)一、使用工具1、WT31000(1g/0~30kg)电子天平一台。
2、扭力天平(0.01g/200g)一台3、圆勺子、圆凿子、锤子及大油漆各一把。
4、灌砂筒一套。
二、操作步骤要点1、在试验地点,选一块面积约为40cm×40cm的平坦表面,并将其清扫干净将基板放在清扫干净的表面上,沿基板中孔凿洞,洞的直径150mm,试洞的深度应等于碾压层厚度。
在凿洞过程中,应注意不使凿出的试样丢失,并随时将凿松的材料取出,放在已知质量的塑料袋内,密封。
2、凿洞毕,称此塑料袋中全部试样质量,准确至1g。
(减去已知塑料袋质量后),即为试样的总质量m t。
3、从挖出的全部试样中取有代表的样品,放入铝盒中,测定其含水量ω。
根据不同粒径所挖试坑的最小体积和测定天然含水量应取的试样数量,见下表。
4、将基板安放在试洞上,将灌砂筒安放在基板中间(灌砂筒内内放满砂至恒量m1),使灌砂筒的下口对准基板的中孔及试洞打开灌砂筒开关,让砂流入试洞内,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在下流时关闭开关。
取下灌砂筒,并称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2,准确至1g。
5、取出试洞内的量砂,(若砂有点湿则烘干)过筛,以备下次试验时再用。
6、灌砂筒锥体质量为m3,已包括灌砂时基板孔区域砂的质量。
7、结果计算①填满试洞上所需量砂的质量m b(g)。
m b=m1-m2-m3式中:m1—灌砂入试洞前筒加筒内盛的砂总质量,g。
m2—灌砂入试洞后筒加筒内剩余的总质量,g。
m3—灌砂筒锥体质量,g。
②计算土样的湿密度ρ(g/cm3)。
ρ=ρs×m t/m b式中:m t—试洞中取出的全部土样的质量,g。
m b—填满试洞所需砂的质量,g。
ρs—量砂的密度,g/cm3。
取1.46 g/cm3.③计算土样的干密度(g/cm3),精确到0.01 g/cm3。
ρd=ρ/(1+0.01×ω)④计算压实度K(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
K=ρd/ρdmax×100%式中:ρdmax—现场路基填筑所用土的最大干密度,由试验室提供。
灌砂法检测现场压实度试验步骤灌砂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工试验方法,用于检测土体的压实度。
下面是灌砂法检测现场压实度的试验步骤:1.试验材料准备:-砂土样本:选择合适的砂土来制备试验样本,砂土的颗粒成分和粒度分布应符合要求。
-试验设备:准备一个灌砂装置,包括水泵、水管、灌砂筒、灌砂压力计等。
-实验耗材:准备一定量的砂子、混凝土块、玻璃棒、水桶等。
2.样本制备:-按照设计要求,在试验区域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开挖,挖土深度应大于设计的厚度。
-挖土完成后,清除挖掘面上的松散土壤和小石块,然后平整整个试验面。
-清洗砂子:将砂子放入水桶中,用水冲洗,直到排出的水清澈透明,然后将砂子晾干。
- 砂垫层:在试验区域上铺设一层厚度为10-20cm的砂子,用玻璃棒压实,确保砂子层平坦均匀。
-砂土层:按照设计要求,倒入一定量的砂子,并用玻璃棒压实,注意砂土层的厚度和均匀性。
-混凝土块:在砂土层上放置一块适当大小的混凝土块,用玻璃棒将其固定在砂土上。
3.灌砂:-连接水泵和灌砂筒的水管,将砂子倒入灌砂筒中,并将灌砂筒放在试验区域的一角。
-开启水泵,将砂子从灌砂筒中喷洒到试验区域上,注意均匀喷洒,以覆盖整个试验面积。
-此时,水泵的压力计会显示喷洒砂子的压力,记录压力计的读数。
4.压实度检测:-每喷洒一定量的砂子后,用压实板将其压实,压实板直径应大于设计要求的密实状态的直径。
-在压实板上用水泥块加装一定负荷,通常为每平方厘米5-10公斤。
-用测定压实度的方法(如压实实验室现场法)进行测定,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按设计要求的厚度和层数,连续进行灌砂、压实和测定的步骤,直到满足设计要求的压实度。
5.结束实验:-完成试验后,清除试验现场的砂子和设备,恢复到原始状态。
-对试验的过程、结果进行整理和记录,包括灌砂的时间、压实度的测定结果等。
-对试验样本进行总结分析,判断土体的压实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以上是灌砂法检测现场压实度试验的步骤,通过该试验可以评估土体的压实度,为土工工程的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灌砂法压实度检测方法及计算
灌砂法压实度检测方法是土工测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
土体进行灌砂压实,来评定土体的压实度。
本文将介绍灌砂法压实
度检测的步骤和计算方法。
首先,准备工作。
在进行灌砂法压实度检测之前,需要准备好
以下工具和材料,灌砂装置、标准圆筒模具、天平、干燥砂、水桶、搅拌棒等。
其次,进行试验。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土样放入标准圆筒模具中,并用手轻轻压实,使土样紧实
填充模具。
2. 在模具上方放置一个刚性平板,然后用水平力将其均匀压实。
3. 在压实后的土样表面平整铺设一层干燥砂,并用灌砂装置进
行灌砂,直到砂层高度达到一定数值。
4. 测量灌砂前后的模具重量差,即可得到土样的压实度。
最后,计算压实度。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土
样的压实度:
压实度(%)=((灌砂前模具重量+砂重)灌砂后模具重量)/ (模具容积×砂的密度)×100%。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通过灌砂法压实度检测方法及计算,可以得到土体的压
实度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在进行试验时,需要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的
介绍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灌砂法压实度检测方法及计算灌砂法是土壤力学中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它可以用来测定土壤的压实度。
压实度是土壤中颗粒的紧密程度,它对土壤的工程性质和水文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准确地测定土壤的压实度对于工程建设和土壤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灌砂法压实度检测的方法及计算步骤。
1. 实验原理。
灌砂法是通过向土壤中注入一定量的砂子,然后测定土壤的密度变化来计算压实度的方法。
在实验中,首先需要确定土壤的初始密度,然后通过灌入砂子后的密度变化来计算压实度。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结果准确可靠,因此在土壤力学试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将土壤样品取出,并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大颗粒和有机物质。
(2)测定土壤初始密度,将处理后的土壤样品放入密度计中,通过测定土壤的质量和体积来确定初始密度。
(3)灌入砂子,将一定量的砂子通过漏斗灌入土壤中,直至土壤完全饱和。
(4)测定灌砂后的密度,再次测定土壤的质量和体积,通过计算灌砂后的密度来确定压实度。
3. 计算方法。
压实度的计算公式为:压实度 = (初始密度灌砂后密度)/ 初始密度× 100%。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得到土壤的压实度。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4. 实验数据处理。
在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测定的初始密度和灌砂后的密度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比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和修正,以得到可靠的压实度数据。
5.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灌砂法测定得到的压实度数据,可以对土壤的工程性质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压实度进行比较,可以得到土壤的压实特性,为工程建设和土壤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6. 结论。
灌砂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土壤压实度检测方法,通过测定土壤的初始密度和灌砂后的密度,可以准确计算土壤的压实度。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灌砂法得到的压实度数据,对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进行评估和分析,为工程建设和土壤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压实度试验记录(灌砂法)试验目的:通过灌砂法测定土壤的压实度。
试验设备与试验材料:1.压实度试验仪:包括针尖深度计、扫砂装置、变压器等;2.砂土:可选择中等粒径的黏性土;3. 试验容器:直径为10 cm,高度为15 cm的圆形试验容器;4.试验水:用于湿润土壤。
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a.清洁试验容器,确保无杂质。
b.将试验容器放置在水平台面上。
2.密集度试验:a.在试验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干砂土,填充高度约为容器高度的2/3,轻轻敲击试验容器,以排除空隙。
b.用针尖深度计测量砂土表面到容器顶部的距离,记录为H1c.打开水源,调节水流量,将水从扫砂装置灌入试验容器中,使砂土饱和湿润。
d. 继续添加砂土,直至超出试验容器的高度约3 cm。
3.试验操作:a.将试验容器与压实仪连通,加上适当的压力。
b.记录压实仪上示的压力P1c.打开扫砂装置,使水流平缓地进入试验容器,同时在压实仪上记录压力P2d.在压力P2稳定后,停止向试验容器加水,并记录此时的高度H24.数据处理:a.计算砂土的初始干体积为V1=0.785×(D1^2)×H1,其中D1为容器直径。
b.计算压实度为ρ=(V1-V2)/V1×100%,其中V2为试验后土体的体积。
5.实验注意事项:a.试验过程中,水流要平缓,不能冲刷砂土,以保证试验精度。
b.记录数据时,尽量减小观测误差。
c.进行多次试验,取平均值,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d.清洁试验容器时,要注意不要损坏试验设备。
试验结果:根据上述步骤进行试验,并记录相关数据,计算出压实度的数值试验容器直径D1 = 10 cm试验开始时针尖深度H1 = 7 cm试验结束时针尖深度H2 = 5 cm初始干体积V1 = 0.785 × (10^2) × 7 = 192.5 cm³试验后土体体积V2 = 0.785 × (10^2) × 5 = 125 cm³压实度ρ=(192.5-125)/192.5×100%≈34.85%结论:通过灌砂法测算,得到土壤的压实度约为34.85%。
云核刚王耀武路基填土压实试验记录(灌砂法)试验:技术负责人:施工里程及部位:D1K××+350~550原地面试验日期:2014年6月28日施工单位:××建设工程项目部试验编号:2014-土密度-0001工程名称:××线路××标段路基工程委托编号:2014-土密度-000112 3 4 5 6 7 8910 1112 1314 15 16 17压实方法:主要是区分机械振动碾压还是人工小型机械压实。
颗粒密度:按最新检验批次确定的颗粒密度填写。
最大干密度:填写击实试验所确定的颗粒密度。
击实试验在填土颗粒粒性发生明显变化时或 达到最大检验批次时应重新送检确定,此后试验便以新的击实结果填写最优含水率:填写击实试验报告中所确定的最优含水率,最优含水率需与最大干密度对应。
试验砂密度:当使用不同厂家或对试验砂密度有怀疑时应重新标定。
里程:填写试验点所在施工里程。
委托编号:应与试验委托单上的编号保持一致,此编号应按试验单位相关规定进行编写,同 一单位工程或分项工程中的委托编号也有可能不连续,原因同“试验编号”。
试验日期:填写施工试验日期,同一检验批次的施工试验应在同一天进行。
仪器设备:应填写使用的主要试验设备名称与型号,此试验主要是区分灌砂桶规格。
“示值 范围”与“分辨率”应该是针对“台秤”而言的,但灌砂过程中的台秤与含水率 试验中所使用的台秤分辨率不一致,此处应该隶属于表格设计缺陷,建议施工试 验单位在做试验报告时予以更改。
采用标准:填写试验依据,铁路工程应依据《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 公路工程应依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其他工程可依据《土 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试验条件:可填写试验时的天气情况,因为风力、空气湿度等对试验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填料名称:填写颗粒分析时确定的材料名称。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 、本试验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也适用于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2 、挖坑灌砂法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 15mm 、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 150 mm 时,宜采用φ 100mm 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 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 15mm ,但不大于 40mm ,测定层的厚度超过150mm ,但不超过 200mm 时,应用φ 150mm 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二、仪具与材料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1 、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形式和主要尺寸见图 4-1 及表 4-2 。
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开口,直径与储砂筒的圆孔相同。
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
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2 、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3 、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 、玻璃板:边长约 500~600mm 的方形板。
5 、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m × 500mm × 40mm 的搪瓷盘存放。
6 、天平或台秤:称量 10 ~ 15kg ,感量不大于 1g ,用于含水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 0.01g 、 0.1g 、 1.0g 。
7 、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8 、量砂:粒径 0.30 ~ 0.60mm 或 0.25 ~ 0.50mm 清洁干燥的均匀砂,约20 ~ 40kg ,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灌砂法测压实度步骤分步阅读灌砂法测定压实度是指对检测对象式样做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P7)和最佳含水量。
方法/步骤1. 1 选定合适的仪器,确定各仪器材料使用状态正常,确定量沙数量够用2. 2 向灌沙桶装沙至桶顶15mm左右,称取桶内沙的质量(M1),准确至1g3. 3 打开开关让沙自由流出,并使流出沙的体积与试坑内体积或标定罐容积相当4. 4 轻轻将灌沙桶移至玻璃板上,打开开关让沙流出,直至沙不再流出时关闭开关5. 5 收集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沙或桶内余沙,准确至1g,玻璃板上的沙就是圆锥体的沙(M2 )6. 6 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7. 7 用水测定标定罐容积V ,准确至8. 8 在储沙桶内装入M1的沙,打开开关使沙自由流入标定罐至不在流出时关闭开关,去下灌沙桶称取桶内余沙质量M39. 9 量沙的单位质量:p1=(M1-M2-M3)/V10. 10 在实验地段选一平地清扫,将基板置上,当表面比较粗糙时,将盛有M5量沙的灌沙桶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让沙流出至停止时,称量桶内沙11. 11 将基板放回清扫干净的表面(原处)上,沿基板中孔凿洞(洞的直径与灌沙桶一致),在凿洞过程中将凿松的材料取出装入塑料袋中(保持水分),试洞深度等于测定层厚度,不得混入下层材料,称取每次取出的松动材料的质量,将全部取出材料质量总和M8记下12. 12 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出有代表性的去测其含水率W,对于粗粒土、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宜将取出的全部材料烘干,且不少于2000g,记为M913. 13 将基板放在试坑上,将M1沙的储沙桶下口对准基板中孔打开开关,让沙流入试坑内,停止时取走灌沙桶称取余沙M414. 14 在试洞挖好后将灌沙桶直接放在试坑上,中间不放基板,打开开关让沙流入试坑,停止时关闭开关,称取灌沙桶余沙M4’15. 15试坑体积装沙质量:a灌沙时放有基板M10=M1-M4-(M5-b灌沙时不放基板M10=M1-M2-试坑材料密度试坑材料干密度 (1+0.01W)试坑材料为水泥等无机结合料时干密度试材压实度(p2/P7)X100.。
灌砂法检测压实度要点灌砂法检测干密度1、灌砂法基本原理灌砂法(标准方法,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基本原理是利用粒径0.30~0.60mm或0.2~0.50mm清洁干净的均匀砂,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到试洞内,按其单位重不变的原理来测量试洞的容积(即用标准砂来置换试洞中的集料),并根据集料的含水量来推算出试样的实测干密度。
2、选点及检测频率选点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压实度的检测结果选点太少,位置不客观,没代表性,很难反映实际情况;选点太多,不但没必要,而且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
因此,正确的选点在工程施工中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一般在压实度检测中,试坑的位置应选择在每一设计车道内。
如设计为双向四车道那么应在所检路基的一个横断面上、在每一设计车道内选择一点作为试验点,并为试验点编号。
如Kl3+oo0,1号点,2号点……若在检测中发现有个别点压实度较低时,可根据该点编号查找出该点然后在该试坑(距原坑边5cm的位置)旁边再选点进行检测。
若该两点压实度都合格,证明该点在初次检测时是由于试验人员的操作不当所为。
若两点压实度都不合格则证明该点压实度不合格。
所以进行压实度检测时选点应得当,检测频率也要满足规范要求。
这样检测结果才能较客观的反映工程质量的实际情况。
3、灌砂筒的选用及室内标定3.1根据集料的最大粒径选用灌砂筒(1)当试样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2)当试样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最大不超过200mm 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3)如集料的最大粒径达到40~60mm或超过60mm时,灌砂筒和现场试洞的直径以200mm为宜。
工地上普遍应用Φ150mm的灌砂筒,它的测深为150mm,其所测压实度仅为这150mm的压实度。
但是现场压实层厚度往往在200mm左右,而且一般压实度在压实表层都比较高,往下就难以保证,因此在山区现场含碎石较多的集料应采用Φ20omm的大灌砂筒检测为宜。
压实度(灌砂法)试验记录数据试验概述本试验旨在评估土壤的压实度,通过灌入一定数量的砂子来模拟实际场地条件下的压实过程。
本段将介绍试验的目的和内容,包括使用的试验方法和设备,以及试验的步骤和要求。
试验目的:评估土壤的压实度,了解土壤的密实程度及可用性。
试验目的:评估土壤的压实度,了解土壤的密实程度及可用性。
试验内容:使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试验,通过灌入一定数量的砂子来模拟实际场地条件下的压实过程。
试验内容:使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试验,通过灌入一定数量的砂子来模拟实际场地条件下的压实过程。
试验内容:使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试验,通过灌入一定数量的砂子来模拟实际场地条件下的压实过程。
试验内容:使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试验,通过灌入一定数量的砂子来模拟实际场地条件下的压实过程。
试验方法:试验方法:准备土壤样品和砂子,确保土壤样品具有代表性。
将土壤样品放置在压实仪器中,并确定初始土壤重量。
逐渐向土壤样品中灌入砂子,同时记录已灌入的砂子重量。
每次灌入砂子后,使用压实仪器进行压实操作,并记录压实次数和对应的压实度。
当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或无法再继续灌入砂子时,停止试验并记录最终土壤重量和对应的压实度。
试验要求:试验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试准确可靠。
每次灌入砂子后应进行适当的压实操作,以保证试验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记录每次灌入砂子的重量和对应的压实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以上是压实度(灌砂法)试验的概述内容,包括试验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接下来将详细记录试验数据和结果。
本段描述试验数据的记录方式和要点,包括记录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条件,以及记录的数据类型和格式。
时间:记录试验进行的具体时间,包括日期和具体的时刻。
地点:记录试验进行的地点信息,如实验室名称或者试验场地地址。
环境条件:记录试验进行时的相关环境条件,例如温度、湿度等。
数据类型:记录试验数据的具体类型,比如碾压次数、压实度值等。
数据格式:记录试验数据的格式要求,如采用表格形式、数字或者图表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