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梧桐树介绍《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 格式:docx
- 大小:20.68 KB
- 文档页数: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原文及教案【原文】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张秋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教学要求: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
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材分析及相关教学素材一、教材解析本文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风景:深秋,雨后初晴,道路两旁的树叶飘落下来,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整条道路就像铺上了一块色彩绚丽的地毯。
”我”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身边的景物,发现平常生活之美,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平凡之中透着美丽,朴素之中尽显诗意。
尤其是将落叶想象成”金色巴掌”,充满童真童趣,饱含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为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全文共11个自然段。
先写经过一夜秋风秋雨,天放晴了,”我”背着书包上学去;接着对铺满金色落叶的水泥道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最后写”我”第一次发现门前的水泥道真美。
结尾既呼应开头,又点明中心,使文章浑然一体。
课文用词准确、形象,很多词语富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比如,第三自然段的”明朗”写出了一夜秋风秋雨后天空清亮、晴朗的景象,文中的”天开始放晴了”“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等词句对此做了具体描写;第七自然段的”熨帖”“平展”两个词语,写出了掉落的树叶紧密地、平整地贴合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的状态,与”粘”字相呼应,把水泥道之美描绘得细致人微;”凌乱”一词表现出掉落的树叶不规则地排列在水泥道上的情景,呈现出一种自然之美。
这些词句,写出了”我”眼中别样的秋景。
课文描写细致,层次分明。
写”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时,既写观察到的景物,又写感受与心情。
其中,第六自然段整体描写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第七自然段描写水泥道上的每片树叶,第八自然段则写”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愉悦心情。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
穿着棕红色小雨靴的男孩儿,走在铺满落叶的小道上,就像走在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上。
道路两旁长满了高大的法国梧桐树,一眼望不到尽头。
精美的插图与课文描绘的情景极为吻合,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景之美。
二、教学目标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金色、水泥”等17个词语。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解读及赏析(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课文导入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的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
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之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其实即非法国原产亦非梧桐。
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
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大乔木,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字词解析*生字解析*多音字组词背负bèi背信弃义)背(bēi发(fā发光fà头发)熨(yùn熨斗(dǒu)yù熨帖)*词语解释:将“晴”比喻为具体的事物(太阳)。
“放”本义是解脱约束,得到自放晴(fàng qíng)由。
生成的新的词义为雨后日出。
: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
如:潮湿的衣服。
潮湿的气候。
潮湿(cháo shī):形容物体明亮闪烁发光。
如:亮晶晶的露珠ㄧ小星星,亮晶晶。
亮晶晶(liàng jīng jīng):低凹积水的地方。
水洼(shuǐ wā):潮湿的样子。
湿漉漉(shī lù lù):形容一些东西很漂亮很闪亮,光亮忽明忽暗,光彩耀眼,闪闪发光(shǎn shǎn fā guāng)因反射阳光而像在发出光芒一样。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解读及赏析(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课文导入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的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
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之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其实即非法国原产亦非梧桐。
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
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大乔木,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字词解析*生字解析*多音字组词背(bēi背负bèi背信弃义)发(fā发光fà头发)熨(yùn熨斗(dǒu)yù熨帖)*词语解释放晴(fàng qíng):将“晴”比喻为具体的事物(太阳)。
“放”本义是解脱约束,得到自由。
生成的新的词义为雨后日出。
潮湿(cháo shī):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
如:潮湿的衣服。
潮湿的气候。
亮晶晶(liàng jīng jīng):形容物体明亮闪烁发光。
如:亮晶晶的露珠ㄧ小星星,亮晶晶。
水洼(shuǐ wā):低凹积水的地方。
湿漉漉(shī lù lù):潮湿的样子。
闪闪发光(shǎn shǎn fā guāng):形容一些东西很漂亮很闪亮,光亮忽明忽暗,光彩耀眼,因反射阳光而像在发出光芒一样。
【导语】《铺满⾦⾊巴掌的⽔泥道》是⼩学语⽂三年级上册(2018年秋季修订版)第5课的课⽂,这篇课⽂讲述了⼀夜秋风,⼀夜秋⾬后,“我”⽆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巴掌的⽔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巴掌的⽔泥道的喜爱之情。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教案1 教学⽬标: 1.认识6个⽣字;会写13个⽣字;会写“⽔泥、排列、规则、迟到”等词语,运⽤联系⽣活、查字典词典等多种⽅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理解课⽂内容,体会秋天的⽔泥道的美。
3.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泥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梧桐树树叶。
学⽣准备:1.预习课⽂;搜集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
2.寻找能体现秋天美丽的物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出⽰实物,导⼊新课 1.(出⽰梧桐树的叶⼦)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叶⼦吗?你能⽤⾃⼰的话说⼀说这⽚叶⼦像什么吗? 2.是呀,在作家张秋⽣的眼中,这梧桐树叶就像是⾦⾊的⼩巴掌。
(板书:⾦⾊巴掌)那铺满这样叶⼦的⽔泥道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新课。
3.板书补全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实物引出,唤起学⽣的共鸣。
激发学⽣的想象⼒,激发学⽣阅读⽂章的兴趣。
⼆、初读感知,识记⽣字 1.请同学们⾃由地朗读课⽂,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拼⼀拼,也可以问问同桌,争取把字⾳读准,把句⼦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字。
(1)⾃⽣由读⼀读要求会认的字,⼝头给⽣字组词。
(2)与同桌交流,⾃⼰认为哪个⽣字⽐较难认,交流识记⽅法。
(3)拿出⽣字卡⽚,同桌互相考⼀考。
3.检查⽣字认读情况。
(1)课件出⽰词语,其中⽣字是带拼⾳的。
开⽕车读这些词语,要求读准字⾳。
⽔洼wā 脚印yìn 凌línɡ乱 增zēnɡ添 棕zōnɡ⾊ ⾬靴xuē (2)课件中的词语去掉拼⾳,请同学读⼀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原文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张秋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1 教学要求: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
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导语】这篇课⽂描写了上学路上⽔泥道的美。
秋天⼀夜风⾬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咱上,发现⽔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喻的⼿法详细描写⽔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泥道的美。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会认“洼、印”等6个⽣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
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读懂课⽂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巴掌的⽔泥道上⾏⾛的情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热爱⼤⾃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然、⾛进⼤⾃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能够增强对⼤⾃然热爱的感情,体验⼤⾃然给⼈们⽣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然、了解⾃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学习课⽂内容,体会作者对⼤⾃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活中的美。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课时 【课时⽬标】 1.会认“洼、印”等6个⽣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
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读课⽂,初步了解课⽂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出⽰图⽚,导⼊新课。
1.出⽰图⽚:法国梧桐树(课件出⽰2)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法国梧桐树。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课件出⽰3) 法国梧桐树,⼤乔⽊,⾼可达20-30m,树冠阔钟形;⼲⽪灰褐⾊⾄灰⽩⾊,呈薄⽚状剥落。
幼枝、幼叶密⽣褐⾊星状⽑。
叶掌状,花黄绿⾊。
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串,呈刺⽑状,果柄长⽽下垂。
花期4-5⽉;果9-10⽉成熟。
它适应性强,⼜耐修剪整形,对多种有毒⽓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体,⼴泛应⽤于城市绿化,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道树。
3.谈话导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就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课题:铺满⾦⾊巴掌的⽔泥道。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巴掌为什么是⾦⾊的?⽔泥道上怎么会铺满⾦⾊巴掌? (2)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句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第【1】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等内容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深秋美景。
全文充满着童真童趣,饱含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为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纵向梳理语文要素可知:教材在低年级安排了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横向梳理本单元内篇目之间的语文要素,可知:《古诗三首》侧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秋天的雨》以“五彩缤纷”为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安排了实践运用的练习。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古诗三首》后的首篇课文,鉴于古诗与课文体裁差异大,因此《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旨在本课阅读教学中唤醒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点拨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为《秋天的雨》综合运用方法理解词语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1.识字写字通过两年的识字学习,学生已积累了多种识字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再加上从三年级开始,会认的字学习量减少了,这都是识字教学时加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有利条件。
进入三年级以后,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基本结构的书写方法,可以进行独立的汉字书写练习,这都为学生提高写字的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课文朗读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依据识字能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能力,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初步读出课文的情感。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5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张秋生写的一篇美丽散文。
主要写了一个孩子在一场秋风秋雨后见到落叶铺满水泥道时的美景,表达了对秋天的宠爱、赞美之情。
课文文字清爽自然,朗朗上口,能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另一番情趣。
以下是我整理的内容,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1.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漂亮。
3.积累美丽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漂亮。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把握和运用。
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沉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漂亮的景物,来说一说。
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漂亮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
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2.小组相互检查。
3.老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状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知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现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老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
同学自学“泥、院、印”并沟通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漂亮迷人。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漂亮。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爱的语句。
其次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词的认读状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漂亮。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二、新课学习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漂亮。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第1篇】[课前分析]《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我”在上学的路上偶然发现了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水泥道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展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水泥道的热爱。
关注文本: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认识自然、走进自然的愿望,帮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实现自由无忧的童年,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注重结构:文本结构清晰,其片段特征鲜明。
先是写了一整夜的秋风秋雨,等天放晴了,背上书包去上学,然后用金黄的叶子对铺满水泥道做了一个具体生动的描述,最后写道,我家门前的水泥道真的很美。
结尾呼应开头,点明中心,使文章融为一体。
注意用词:文中用词准确生动,很多词语充满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比如《明明》描写的是秋风秋雨一夜之后的晴空万里,文中的“天开始放晴”和“波光粼粼的水坑”等词语就详细描述了这一点。
“铁铁”“平展”“凌乱”等词语,详细展现了作者观察到的不同秋景。
讲究修辞:文中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文字生动有趣。
例如,“水泥道铺着一张彩色地毯……”铺满落叶中的水泥道被形容为格外美丽;“你看,就像两只棕色的鸟......”一句话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写下了我走在水泥道上时一种幸福舒适的心情。
[教学目标]1.认识“洼、阴”等6个新词,写“蒲、泥”等13个词,写“水泥、清”等15个词。
2.感性读课文,体会作者写的水泥道之美。
3.可以用“清乱”等多种方法理解单词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方法。
4.能够提炼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5.可以模仿课文或“阅读链接”,三言两语写出上学路上或放学后看到的风景。
【教学重点】可以用多种方法理解“清晰、凌乱”等词语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理解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者善于发现美、描写美、欣赏美。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材分析】《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课已学过三首有关秋天的古诗,对秋天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而这篇课文对平常水泥道上的落叶之景进行了描写,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境体验和发现,原来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平常小路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本课文字浅显易懂,充满诗情画意,学生会喜欢朗读。
【教学目标】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法国梧桐树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法国梧桐树。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谈话导题。
部编版-语文-上册-打印版校园里的梧桐在学校的主道旁,总是站着两排沉静的“战士”——那便是我们的梧桐树,每天毫不懈怠地迎送我们上学、放学。
然而,她们带给我们的仅仅就是这些吗?春天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到来,而且脚步如飞。
转眼间,嫩得叫人爱怜的树芽已在树梢上跳跃,一点点像是微型娃娃的眼,一片片更近乎是绿色的小旗帜,苍灰的树枝便不再是冬季冷峻的模样,点点片片的绿色宣告着春天的来临。
下几场春雨,再过几天晴朗的日子,你会不经意地发现梧桐树上的小旗帜早已不是稀疏的几面了,而是成千上万地簇拥着,凹凹凸凸,密密匝匝。
而那绿色呢,也不再是单调的了,深的,浅的,浓的,淡的,明暗错落,交相辉映,让人觉得那真是一团团可以打开双臂拥抱的生命。
夏天的风把她燥热的情绪带给了万物。
较少的时候,能见到梧桐树叶轻轻地摇曳,互相“切磋”,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更多的时候,她很深沉,一声不吭,纹丝不动。
即使这样,她那手掌般大的、茂密的树叶总是撑开着,承受着焦灼的阳光,荫蔽着我们,带给我们丝丝的凉意。
秋姑娘是个魔术师,爱给梧桐树变换时装,由于她偏爱黄色,于是尽是些嫩黄、鹅黄、草黄、枯黄和金黄,梧桐成了秋季的宠儿。
但魔术师毕竟不是神,这些时装也不长久,秋风飒飒,件件时装纷纷飘落,铺满了一地。
可是人们却不理解她们叶落归根的心情,总把她们打扫得一干二净。
难得也有树叶铺了厚厚一层的时候,踩上去软软的,可以说是天然的地毯,美丽而无价。
可是这种日子一年最多一两天。
冬天是冷酷无情的,在这样的日子里梧桐虽然失去了枝繁叶茂的丰满姿色,不过她们仍然不断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价值。
没有树叶,树干便展露无遗了:粗壮的枝干先直伸向苍穹,而后又自然地分叉,枝丫细长,姿态各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梧桐,极平凡的树种,但在校园里,有了她们,才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春天的轻盈,夏天的富有,秋天的灿烂和冬天的生机。
部编版-语文-上册-打印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资料
【资料一】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
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
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
花序头状,黄绿色。
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
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尤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厂矿绿化颇为合适。
【资料二】
《小巴掌童话》获全国第二届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童话集《小巴掌童话百篇》获全国新时期儿童读物二等奖。
作品还曾获冰心图书新作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张天翼童话寓言奖,及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
《张秋生小巴掌经典童话(注音版)(套装全6册)》包括了:《打喷嚏的兔子(注音版)》《有魔力的怪草莓(注音版)》《爱打扮的豹先生(注音版)》《哭鼻子的灰小狼(注音版)》《顶呱呱的呱呱先生》《蓝天里的蜗牛(注音版)》。
《张秋生小巴掌经典童话(注音版)(套装全6册)》精选了张秋生小巴掌童话各25篇,故事语言简练,意境优美,配以精美的黑白手绘插画,充满童真、童趣。
每册书分5辑,每辑前面由张秋生先生亲自讲述"故事前面的故事",让阅读更加充满趣味。
部编版-语文-上册-打印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资料
法国梧桐树
法国桐即悬铃木,俗称“法桐”,在植物分类学上属悬铃木科,科下仅有一属即悬铃木属,属下约7种,原产东南欧、印度及美洲。
悬铃木喜光,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寒。
树木质紧密,纹理细腻。
三球悬铃木高达30米,树皮深灰色,薄片剥落,内皮绿白色。
喜光,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寒。
适生于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微碱性土壤虽能生长,但易发生黄化。
根系分布较浅,台风时易受害而倒斜。
抗空气污染能力较强,叶片具吸收有毒气体和滞积灰尘的作用。
本种树干高大,枝叶茂盛,生长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广泛栽植作行道绿化树种,也为速生材用树种;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悬铃木科悬铃木属分三种,分别为一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
俗称分别是美国梧桐、英国梧桐和法国梧桐。
(法国梧桐也叫悬铃木)
原产欧洲;印度、小亚细亚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