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复习题1
- 格式:doc
- 大小:74.51 KB
- 文档页数:9
体育心理学考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体育心理学中,个体在运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情绪状态被称为:A. 焦虑B. 动机C. 自信D. 兴奋2. 运动员在比赛前感到紧张,这属于哪种心理状态?A. 兴奋B. 焦虑C. 抑郁D. 放松3. 在体育心理学中,哪种技能训练方法强调通过想象来提高运动表现?A. 认知训练B. 行为训练C. 心理训练D. 技能训练4. 运动员在比赛中遇到挫折时,哪种心理策略有助于他们恢复信心?A. 正念冥想B. 自我暗示C. 情绪调节D. 目标设定5.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运动表现的心理因素?A. 动机B. 焦虑C. 技能水平D. 营养状况6. 运动员在训练中使用心理技能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A. 身体素质B. 心理素质C. 社交能力D. 战术理解7. 在体育心理学中,哪种心理状态与运动员的专注力和注意力集中有关?A. 放松B. 焦虑C. 集中D. 分散8. 运动员在比赛前进行的心理调节,主要是为了:A. 提高技能水平B. 增强自信心C. 减少焦虑D. 改善营养状况9. 运动员在比赛中遇到不利情况时,哪种心理策略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冷静?A. 情绪宣泄B. 情绪抑制C. 情绪转移D. 情绪调节10. 在体育心理学中,哪种心理训练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A. 认知重构B. 放松训练C. 正念冥想D. 情绪表达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 运动员的心理特征B. 运动技能的学习C. 运动表现的心理影响因素D. 运动员的营养状况12. 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心理状态可能包括:A. 兴奋B. 焦虑C. 放松D. 抑郁13. 运动员在训练中可能使用的心理技能包括:A. 目标设定B. 自我暗示C. 情绪调节D. 技能训练14. 影响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心理因素可能包括:A. 动机B. 焦虑C. 自信D. 技能水平15. 运动员在比赛中可能使用的心理调节策略包括:A. 正念冥想B. 情绪转移C. 目标设定D. 自我暗示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运动心理学考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运动员的生理机能B.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C. 运动技能的训练方法D. 运动器械的使用方法答案:B2. 运动员在比赛前感到紧张,这种情绪属于以下哪种类型?A. 积极情绪B. 消极情绪C. 稳定情绪D. 混合情绪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A. 运动员的动机B. 运动员的焦虑C. 运动员的注意力D. 运动场地的设计答案:D4. 运动员在训练中使用心理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肌肉力量B. 提高心肺功能C. 提高心理韧性D. 提高运动技巧5. 运动员在比赛前进行放松训练,主要是为了减少哪种心理状态?A. 兴奋B. 焦虑C. 抑郁D. 愤怒答案:B6. 运动员在比赛后进行反思,主要是为了提高哪种能力?A. 认知能力B. 情绪调节能力C. 社交能力D. 运动技能答案:B7. 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自我暗示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自信心B. 降低焦虑感C. 增强肌肉力量D. 改善心肺功能答案:A8. 运动员在训练中使用心理技能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哪种能力?A. 认知能力B. 情绪调节能力C. 社交能力D. 运动技能答案:B9. 运动员在比赛前进行放松训练,主要是为了减少哪种心理状态?B. 焦虑C. 抑郁D. 愤怒答案:B10. 运动员在比赛后进行反思,主要是为了提高哪种能力?A. 认知能力认知能力B. 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调节能力C. 社交能力社交能力D. 运动技能运动技能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运动心理学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包括哪些方面?A. 情绪状态B. 认知状态C. 动机水平D. 生理状态答案:A、B、C2. 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心理技能训练包括哪些内容?A. 放松训练B. 自我暗示C. 目标设定D. 社交技能训练答案:A、B、C3. 运动员在比赛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心理问题?A. 焦虑B. 抑郁C. 自信心不足D. 注意力分散答案:A、C、D4. 运动员在比赛后的心理恢复包括哪些方面?A. 情绪调节B. 认知重构C. 社交互动D. 生理恢复答案:A、B、C5. 运动员在训练中使用心理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自信心B. 降低焦虑感C. 增强肌肉力量D. 改善心肺功能答案:A、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运动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绪论1-1习题(关注问题)1、领域研究运动心理学问题:采取哪些心理学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在训练中开发并在比赛中体现运动员的潜在能力?2、领域研究运动心理学问题:解决人们知道运动是良药,但仍久坐不动,知而不行的问题?3、领域研究运动心理学问题:如何通过体育运动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
1-2习题(发展历程)1、特里普利特在1897年完成一项以研究社会促进效应问题,观察观众在场对自行车运动技能表现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2、格里菲斯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3、格里菲斯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开设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课程。
4、格里菲斯在1925 年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5、前苏联的中央体育学院即莫斯科体育学院的心理学教研组和列宁格勒体育学院心理学教研组研究了训练过程中体育对人的认知,个性形成,智力发展等课题。
6、涅恰耶夫在1927年和1930年两次出版了《体育心理学》。
7、国际运动心理学会成立于1965年。
8、第一届运动心理学会议的举办地点为:罗马。
9、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创刊物《国际运动心理学期刊》创刊于1970年。
10、第十三届国际运动心理学大会举办时间是2013年,举办地点是北京体育大学。
11、中国现代运动心理学最早的专论《运动迁移的价值》是由马约翰于1926年撰写。
12、1942 年,全国武术和体育研究院的吴文忠,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育心理学》。
13、1958年苏联运动心理学家车尼克娃的《运动心理学问题》一书被译成中文。
14、1980年,我国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
15、马启伟先生是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的首任委员。
16、1986 年,中国运动心理学会作为团体会员加入国际运动心理学会。
17、亚洲及南太平洋地区运动心理学会成立于1991年18、第一届中国心理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举办地点在昆明。
19、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的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竞技运动领域1-3习题(性质和任务)1、运动心理研究的三大领域:竞技运动领域、体育教育领域、大众健身领域。
运动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感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p.85)。
2.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p.91)。
3.思维: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p.104)4.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5.归因: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归因偏差):指观察者倾向于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原因,而忽视了外在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6.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7.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性。
8.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9.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或者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10.任务定向:是指强调纵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个人努力,以掌握技能、完成任务为目标的心理定向。
它有助于内部动机的维持与提高。
11.自我定向:是指强调横向的自己与他人相比、注重社会参照,以超过他人为目标的心理定向。
它对内部动机有损害作用。
12.应激:也称“压力”,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
包含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评价和应激反应三种主要成分。
13.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14.竞赛焦虑: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竞赛情境产生的担忧,它包含情绪体验、认知表征和生理变化三种成分。
15.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
16.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特征,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体育心理学是以()为核心。
A. 运动员B.运动C. 运动场D. 运动装备2.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的()品质。
A. 心理B. 行为C. 思维D. 智力3.运动员想要克服比赛紧张的心理,最好的方法是()。
A. 放松心态B. 激发斗志C. 增加训练量D. 吃药镇静4.运动前放松的心理因素是()。
A. 心理适应性B. 心境情绪C. 心理期望D. 心理海豚音5.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必须要做到()。
A. 自信自强B. 冷静分析C. 扬长避短D. 全力以赴6.体育心理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A. 心理训练B. 心理状态C. 心理素质D. 以上都是7.在体育比赛中,情绪最佳的状态是()。
A. 兴奋B. 焦虑C. 激活D. 冷静8.对于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冥想效果的运动员,心理准备程序最少要()。
A. 5分钟B. 2分钟C. 15分钟D. 30分钟9.在体育运动中,心理因素的作用在下列那个层面()。
A. 技术层面B. 物质层面C. 知识层面D. 综合层面10.疲劳的主要表现是()。
A. 精神疲劳B. 身体疲劳C. 心理疲劳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1.运动员在比赛中心态应该要()、沉着应变、不急不躁。
2.运动员在比赛前需要做好()准备。
3.运动员在比赛之前进行()冥想可以提升心理素质。
4.运动员在比赛后需要积极处理赛后后遗症,遵循()原则。
5.运动员在进行心理准备时,需要把()因素放在优先地位上。
三、简答题1.体育心理学的简介体育心理学是对运动员心理行为的研究和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涉及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和心理因素三大方面,旨在通过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竞技水平和取得更好的成绩。
2.心理训练的意义心理训练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多种方法和方式,训练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心理训练的意义包括:1)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运动员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学习、训练和比赛态度,提高赛场表现。
《运动心理学》试题(一)答案一、名词解释1 强化:强化是指出现可接受的行为时,或者给予奖励,或者撤除消极刺激的过程。
2 攻击行为:是指在运动竞赛情境中,某运动员有意识地使对方队员心理或身体上受到伤害的行为。
3 运动焦虑:运动焦虑是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倾向。
4 技能的迁移:已经掌握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影响,促进新技能的形成。
5 主场优势:比较主场和客场比赛的赛程,主队在比赛中获胜的比例超过50%。
二、选择题1 B2 C3 D4 A5A三、填空题1 状态焦虑,特质焦虑2 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动作的协调晚上阶段3 一般心理训练,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锻炼4非连续技能,序列技能,连续技能5 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6 工作成熟度,心理成熟度7 伤害意图,伤害行为,社会评价8 社会促进,社会干扰四、简述题1 简述挫折-攻击理论。
答:多拉德等人指出,攻击行为始终是挫折的结果,攻击行为的引起始终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反之,挫折的存在总要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
按照理论的基本原则,人一旦遭受挫折就会引起攻击性的动机和行为,挫折与攻击是一种因果关系。
贝克威茨提出的线索唤起理论,对挫折—攻击理论作出了重要的修正。
他认为,人在遭受挫折以后,仅引起一种情绪唤起状态,即攻击行为的准备状态。
人是否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关键要看个体所处的环境是否提供了导致攻击性行为最终发生的有关线索。
如果环境内不存在导致攻击行为发生的认知线索,则挫折不一定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反应形式。
2 简述影响习得无助感的因素。
答:(1)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史:成功的经验越多,无助感越少;失败的经验越多,无助感越多。
(2)提供心理反馈的方式:如“这一球踢得还可以,但……”同“这球踢得真笨,你就不能做个正确动作吗”的效果具有本质的区别。
(3)提供信息反馈的频率:信息反馈提供得越多,对运动员的自我感觉影响也就越大。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5.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1.运动兴趣的效能高低主要表现为以及。
2.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都要经历“”的过程。
3.是人们对于新事物或有趣现象的直接兴趣,是在感知中由于兴奋性增强形成的一种不太稳定的愉悦倾向,属于始发状态的低层次兴趣,是由事物的新异刺激而引起的好奇心。
4.是继发状态的中层次兴趣。
5.是乐趣与志向的结合,是推动人实现远大理想目标的迷恋性的、最稳定的动力倾向,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最宝贵的心理动力。
1. 有机体由遗传获得的、与生俱有且不学而能的行为方式是。
2. 斯金纳通过对操作条件反射的研究,提出有机体的操作性行为是通过强化形成的,且强化对行为还起着的作用。
3. 班杜拉认为,人除了通过直接学习获得直接经验外,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获得的积极强化结果的观察来获得。
4.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一行为任务的实际能力的推测与主观评价是。
5. 自我效能感是学生身体能力、技术水平与行为表现的一个,学生的身体能力、技术水平与行为表现是否一致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1.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由______________引起的,它是人们一切活动的起点。
2.成就目标定向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内心所追求的_________。
3.___________是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4.____________是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5.追求学习目标的个体认为________是可以培养、发展的,因而力求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能力。
1.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和________的认知过程。
体育心理学考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体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运动技能B. 运动心理C. 运动生理D. 运动训练答案:B2. 运动员在比赛前出现的紧张情绪属于()A. 积极情绪B. 消极情绪C. 中性情绪D. 情绪波动答案:B3. 运动员自信心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法?()A. 增加训练难度B. 减少训练量C. 模拟比赛环境D. 避免失败经历答案:C4. 运动动机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是()A. 正相关B. 负相关C. 无关D. 复杂关系答案:D5.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为了提高注意力集中度,可以采用()A. 深呼吸B. 听音乐C. 聊天D. 思考其他事情答案:A6. 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疲劳时,以下哪种方法有助于恢复?()A. 增加训练量B. 减少训练量C. 增加休息时间D. 忽略疲劳感答案:C7. 运动员在比赛前进行心理暗示,主要是为了()A. 提高技能水平B. 增强自信心C. 降低焦虑水平D. 增加比赛压力答案:B8. 运动员在比赛中遇到挫折时,以下哪种心态是积极的?()A. 放弃比赛B. 责怪他人C. 积极调整心态D. 逃避现实答案:C9. 运动员在训练中,为了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采取()A. 与他人比较B. 忽视个人进步C. 记录个人成就D. 避免挑战性任务答案:C10. 运动员在团队比赛中,团队凝聚力对比赛结果的影响是()A. 无关紧要B. 有负面影响C. 有积极影响D. 有消极影响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A. 个人性格B. 训练环境C. 比赛压力D. 观众反应答案:ABCD2. 运动员在训练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A. 模拟比赛环境B. 记录个人成就C. 与他人比较D. 接受正面反馈答案:ABD3. 运动员在比赛中,以下哪些策略有助于缓解焦虑?()A. 深呼吸B. 听音乐C. 想象成功场景D. 避免失败经历答案:AC4. 运动员在团队中,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A. 共同目标B. 相互信任C. 个人主义D. 有效沟通答案:ABD5. 运动员在比赛前,以下哪些准备有助于提高比赛表现?()A. 充分热身B. 心理暗示C. 避免训练D. 制定比赛计划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体育心理学在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作用。
第一章人的心理与体育活动试题一、名词解释1、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二、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 心理过程B 思维过程C 心理活动D 认识活动()2、人的心理现象分为A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B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C 认识过程D 认识活动()3、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带有喜,怒,哀,乐,爱,恶的色彩,这些心理现象是属于A 认识过程B 情感过程C 心理过程D 个性特征与心理活动()4、心理是A 人脑的机能B 心脏的机能C 脑与心脏协同的过程D 意识的功能三、多项选择题()1、心理过程包括()A 认识过程B 意志过程C 想象过程D 情感过程E 思维过程四、判断题()1、人的心理现象其实是人脑和心脏共同活动的结果。
()2、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
()3、反射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4、狼孩和猪孩的实例表明,一个正常人如果离开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不能形成正常的心理。
()5、人的心理最高级水平是意识。
()6、社会实践是感受性不断提高的根本条件,每个人的各种分析器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五、简答题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第二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心理过程答: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从产生、发展、变化到完善的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简称为知、情、意。
2、个性心理答:个性心理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是一个整体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1、C2、B3、B4、A三、多项选择题1、ABD四、判断题1、×2、√3、√4、√5、√6、√五、简答题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答:(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内容和源泉(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3)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答:人的心理与体育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运动心理学(50分)04年一、简答题(三选二,每题10分)1.简述热身损耗现象及其给运动员的启示。
答:热身损耗指的是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刻恢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这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成绩的下降。
对于这种状态的产生,有两种心理学解释:(1)这是一种遗忘表现,即休息期间,发生了原技能的遗忘过程。
但是许多运动员掌握某种技能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程度,相当熟练,不太可能发生遗忘。
(2)另一种解释认为这种技能水平的下降是由某种暂时性的内部状态或定势受损受阻引起的。
这很可能与中枢神经运动区的兴奋性有关。
运动区本身具有一定惰性,它的兴奋也需要一段时间加热的过程,休息后兴奋性降低,要使其回到原有的兴奋水平也需要的一定时间,因此发生了热身损耗现象。
这一现象提示运动员,(1)上场前的准备活动需要认真做,且准备活动的动作结构与动作频率等动作特征需要尽量与所完成的动作技能相似。
(2)比赛间歇过程中,如果不要完全休息,可让非工作一侧肢体保持兴奋活动状态,以有利于运动中枢兴奋性的保持。
(3)当对方的竞技状态极佳时,可想办法延缓比赛进程,打乱对方的定势。
2.什么是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者关系如何。
答:外部动机指的是来源于客观外部原因的动机。
主要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人通过某种活动获得相应的外部奖励或者避免受到惩罚以满足自己的社会性需要。
内部动机指的是来源于主观内部原因的动机。
主要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通过积极参加某种活动,应付各种挑战,从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莫大的快乐和效能感。
外部动机对内部动机的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既可能加强内部动机,也可以削弱内部动机。
这主要取决于外部奖励的方式以及运动员对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重要程度的认识。
如果奖惩得当,则外部奖励甚至小范围内的惩罚都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正确行为,并促进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
反之,则有可能破坏内部动机,得到相反的效果。
3.简要评述唤醒与运动操作成绩关系的最佳功能区理论。
填空3.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都要经历“”的过程。
有趣—乐趣—志趣4.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
运动动机5._______是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成绩目标定向6.Weiner在对归因的研究中区别了两类主要情依赖情绪和依赖情绪。
前者的情绪反应中的成分;后者的情绪反应中的成分。
结果归因没有归因有归因8.与运动损伤有关的重要心理因素有、、、等。
应激应对方式动机人格9.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和。
比赛的重要程度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11.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连续性和阶段性多变性和可控性12.系统脱敏,又称为____________,是由沃尔帕首创的。
交互抑制13.表象训练所依据的原理主要有:、和。
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符号学习理论唤醒——注意理论15.体育运动中的注意有三个特点:、和。
选择性强度(阈限性)资源的有限性16.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和。
感知行为方式。
17.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和___________的认知过程。
分析解释推测18.成就目标定向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内心所追求的_____________。
成就取向20.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体育心理学22.运动兴趣的效能高低主要表现为以及。
对实际行动的推动力大小起作用时间的长短上23.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指向于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于体育活动的结果,可以将运动动机分为和间接动机。
直接动机25.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又称为。
应激紧张26.运动员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如果得到足够的,将有利于他们的损伤康复。
社会支持27.注意的强度包括和。
警觉性集中性28.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指向个体之外的周围环境还是个体本身,可以将注意划分为与。
外部注意内部注意29.交互作用理论认为,运动行为= + + ×+ 。
人格,情境,人格,情境,误差30. 根据攻击时是否有愤怒的情绪表现,可以将攻击性分为攻击和攻击两大类。
工具性敌意性32.攻击性行为的理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本能论挫折-攻击性理论社会学习理论33、团体的凝聚力可分为和。
任务凝聚力社交凝聚力35.运动技能的学习从意识性向过渡。
无意识单项选择题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 C )A. 相同的B. 认知的C.不同的D. 基础的2.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提出心理学是研究人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
()A、华生B、马斯洛·罗杰斯C、考夫卡D、魏特墨3.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B)A. 吴文忠B. 马约翰C.肖国忠D. 马启伟4.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A. 广泛性B.有效性C.倾向性D.稳定性5.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
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A. 发动B. 选择C. 强化D. 维持6.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_____________理论。
()A 动机理论B 归因理论C 本能理论D 认知理论7.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的归因理论。
()A.Weiner B.Heider C.Jones D.Kelley8.唯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A.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B.精神控制了大脑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9.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D)A 人格因素B 应对资源C 应激源史D 兴奋剂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
()A.指向B.集中C.意志努力D.指向和集中11.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A. 比较高B. 非常高C. 比较低D. 非常低12.下列哪种训练属于自生训练。
()A. 放松训练B. 系统脱敏训练C. 肢体发暖训练D.生物反馈训练13.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式,表象自己正在完成各种动作。
()A. 视觉表象B. 动觉表象C. 内部表象D. 外部表象14.心境状态是一种。
()A. 认知过程B. 情绪状态C. 注意状态D. 意志过程15.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
()A.选择信息B.加工信息C.激活D.唤醒16.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
(D)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17.归因理论是对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A.行为 B.自我效能C.动机 D.成就感18.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___。
()A 适应性的B 主观的C 非适应性的D 非主观的19.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B. 1896C.1905D. 189820.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的学习策略。
()A. 自下而上B. 自上而下C. 由简单到复杂D. 由复杂到简单21.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
()A. 广泛兴趣B. 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 间接兴趣22.理性情绪疗法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 艾利斯B. 罗杰斯C. 舒尔茨D. 弗洛伊德23.为了获得刺激、产生眩晕、运动愉悦感觉和渲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24.最早对归因理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Weiner B.Heider C.Jones D.Kelley25.唯物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A.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B.精神控制了大脑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D.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26. 团体内的成员为了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作出的努力程度属于。
()A.社交凝聚力B.团体吸引力C.社交一致性D.任务凝聚力27.区分敌意性攻击与工具性攻击的标准是是否。
()A.有目的B.愤怒 C.指向有生命的对象 D.造成伤害28.教练员发挥领导功能的先决条件是。
()A.经费B.决策权C. 水平D.资历29.以下理论不属于迁移解释理论的是。
( )A. 概括化理论B. 共同要素说C.信息加工理论D. 图式理论30.以下哪一规律不属于技能练习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有。
( )A. 先慢后快B.一蹶不振C. 高原现象D. 起伏现象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1.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心理现象。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提出来的。
(×)3.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
(√)4.运动动机是由运动环境诱因引起的。
(×)5.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
(√)6.倾向于内源性归因的运动员不受到成绩排列先后的影响。
(√)7.体育锻炼与认知活动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被看作为是因果关系。
(×)8.人格能影响运动损伤发生。
(√)9.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 √ )10.心境状态剖面图是运动心理学测量心境状态最常用的量表。
(√)11.驱力理论认为,中等唤醒水平最有利于取得好的运动表现。
( × )12.与其他技能相比,心理技能更强调个体对自身的能动作用。
(√)13.生物反馈主要包括肌电、皮肤电、皮肤温度、脑电、心率和血压等。
(√)14.外部表象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式,表象自己正在做各种动作。
(×)15.身体锻炼可以改善心境状态。
(√)16.在大多数情况下,注意是一种无限的心理资源。
( × )17.损伤是评定一个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标志。
(√)18.体育锻炼对低自尊者的效果不明显。
(×)19.Heider认为:行为的结果=个人的力量+环境的力量。
(√)20.成绩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21.一个人学过体育心理学,就可以说明自己一定在体育教学或指导运动队方面取得成功。
(×)22.每个人的唤醒水平总在从中等兴奋到高度兴奋这条连续线上变化。
( × ) 23.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24.认知心理学把学习归结为单纯的内部心理过程和意识系统。
(√)25.驱力理论认为,中等唤醒水平最有利于取得好的运动表现。
( × )26.运动兴趣的效能水平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
(√)27.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适用于一般的任务情境。
(×)28.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不能提高运动员积极的情感。
(×)29.运动员在出现运动损伤后,会对受伤作出相同的认知反应。
(×)30.注意的分配是无条件的,它主要决定于活动的自动化程度。
( × )31. 当团体规模不断扩大,队员的动机逐渐下降,就会产生社会性懈怠,从而降低活动效率。
(√)32.挫折不一定导致攻击性,它只是更可能预测到攻击性。
(√)33.领导者是自然形成的、有责任和义务来完成团队目标的人。
(×)34.任何运动技能的获得过程都会出现学习的高原现象。
(×)简答题1.简要评价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答: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机械地用动物的学习规律来解释人类的学习行为;过分强调客观,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认知心理学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无论在理论探讨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相比有较大突破。
认知心理学把学习归结为单纯的内部心理过程和意识系统,把人的认识活动归结为纯粹的认知行为,甚至类比或等同于计算机对信息的机械加工,忽略其他非认知因素的影响,从而表露出其片面性。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由学习者根据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更强调真理的相对性,重视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但在实践中要注意避免因过于强调相对性而导致真理观的相对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具有自主性、全面性和渗透性三大特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由于过分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生物学动力机制,容易忽视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制约作用;由于只注重人的情感与价值,而漠视客观的科学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