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育种学
- 格式:ppt
- 大小:30.78 MB
- 文档页数:34
油菜杂交技术的注意事项油菜杂交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在油菜育种中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将就油菜杂交技术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选择优质的亲本。
油菜杂交育种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亲本的选择。
亲本的选择应基于其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特点。
同时,要选择亲本间的亲缘关系较远,这样能够增加杂交后代的杂草优势。
其次,要确保亲本的纯度。
亲本的纯度对于杂交育种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亲本种子的采集过程中,要对可能的杂草或异质种进行识别,并及时剔除,以确保种子的纯度。
再次,要掌握适宜的杂交时间。
油菜的杂交时间是指在油菜的开花期选择适合的时间进行杂交。
要根据不同的油菜品种和地区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杂交时间。
通常,在油菜的全花期内,选择花粉活力最强的时段进行人工授粉。
然后,要注意花粉的保存和使用。
在进行油菜杂交育种中,花粉的保存和使用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通常将花粉放入细颈皿中,用冷藏的方式保存。
在使用时,要注意不要使其受到过多的光照和温度变化,以保持花粉的活力。
此外,还要注意进行人工授粉的技巧。
油菜的杂交育种主要依靠人工授粉进行,因此,要掌握良好的授粉技巧。
在授粉过程中,要注意细心、耐心,以确保花粉与柱头充分接触。
另外,要注意花粉抗性的筛选和育种。
在进行油菜杂交育种时,要特别关注花粉抗性的筛选和育种工作。
花粉抗性是指花粉在杂交过程中能否顺利结合柱头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杂交育种的效果。
因此,要在亲本中选择具有较好的花粉抗性,并通过杂交选择培育出更具有花粉抗性的油菜新品种。
最后,要进行适时、合理的杂交种植管理。
在油菜杂交种植过程中,要注意进行适时、合理的管理工作。
包括适时施肥、浇水、除草等工作,以保证杂交种的优良性状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油菜杂交技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亲本、注意花粉的保存和使用、掌握授粉技巧、筛选和培育具有花粉抗性的品种,并进行适时、合理的管理。
只有在做好这些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才能使油菜杂交育种取得更好的效果,为油菜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双低油菜新品种“陕油1309”选育及制种技术作者:周显兵邓涛马维源刘绚霞来源:《南方农业·上》2024年第06期摘要为提升油菜产能,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以及油脂加工企业和农户效益,落实国家“稳粮扩豆增油”战略,选育高产抗病优良品种和研发配套制种技术是有效途径。
为给双低油菜新品种“陕油1309”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简单介绍“陕油1309”选育过程,并从严格隔离,筛选制种区;选好苗床,适时播种;防虫追肥,培育壮苗;规范移栽、施肥标准;加强田间管理,偏管父本;适度打顶,辅助化学杀雄等方面总结“陕油1309”制种技术。
關键词双低油菜;品种选育;制种技术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11.034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油菜生产和菜籽油消费大国。
目前,我国平均667 m2油菜产量在120~140 kg,平均667 m2菜籽油产量在60 kg,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约40%。
为提高粮油自给率,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油菜生产相关产业,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优势,选育高产抗病优良品种和研发配套制种技术。
“陕油1309”为化杀两系杂交种,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油菜课题组选育的高产、高油、抗病、适应性广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19年7月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
为给双低油菜新品种“陕油1309”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简单介绍“陕油1309”特征特性,并总结“陕油1309”选育及制种技术。
1 “陕油1309”特征特性对于“陕油130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油菜课题组用时7年完成国家黄淮区、国家长江中游区、陕南灌区3个区域的试验,首次实现了单位面积产量在国家2个区域位居小组第一,首次实现了1个品种在3个区域登记,实现了陕西省油菜品种在长江中游审定(登记)的“零”的突破。
“陕油1309”综合表现为优质、高产、高油、抗病、中早熟、适应性广、抗裂荚及宜机收。
1.1 植物学特性在陕南灌区油菜组试验中,“陕油1309”生育期234.5 d,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0.8 d。
《作物育种学》实验报告班级: 农学11-1姓名: 颜寿学号: 20116102油菜综合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1.1了解油菜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练习和掌握油菜去雄杂交技术,了解和掌握油菜自交技术。
1.2了解并掌握油菜考种方法,以及产量测定方法;了解和掌握油菜形态特征和品质特征。
2实验材料2.1甘蓝型油菜或白菜型油开花植株。
油菜相关介绍:凡是栽培的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用以收籽榨油的,统称油菜。
油菜品种分为芥菜型,白菜型和甘蓝型。
油菜的花器构造:油菜属于雌雄同花植株,花萼4片,花瓣4片,雄蕊6枚(4枚长蕊),雌蕊1枚,蜜腺4个。
雌蕊在开花前5天成熟(早于雄蕊),可以接受外来花粉。
油菜开花习性:油菜有25%的植株花时,即为初花期,75%植株开花为盛花期,花期约30天左右。
总状花序,顶端为主花序,主茎上着生一次分枝,一次分枝上着生二次分枝。
开花顺序全株:主花序→第一分枝花序→第二分枝花序。
每个花序:由下而上开放。
2.2仪器用具剪刀、镊子、培养皿、牛皮纸袋(10cm×30cm)、回形针、挂牌、铅笔等。
3.方法步骤3.1油菜自交技术3.1.1选株隔离自交前,选具有该品种典型性状、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用镊子摘除花序上已开放的花朵,然后套袋隔离。
3.1.2套袋挂牌下端袋口斜折,用回形针固定,注意切忌将回形针夹住茎秆,并在花序基部挂上塑料牌,写明品种代号或名称、自交日期和操作者姓名。
3.1.3后期管理授粉套袋后,可以每隔2-3天提升纸袋,以利花序伸长和生长发育,最好约1周后取下纸袋,以利角果和种子的发育。
3.1.4收获贮存待角果成熟后,摘下整个花序连同塑料牌一起放入尼龙丝网袋中,晒干脱粒后,将种子连同塑料牌一起放入种子袋中,写明品种代号或名称,妥为贮存,并在笔记本上作好记录。
3.2油菜杂交技术3.2.1父本套袋隔离要杂交前1天,选具有父本品种典型性状、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用镊子摘去花序上已开放的花朵,然后套袋隔离,以供采粉。
油菜杂交制种技术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油菜籽含油量达35%~50%,油菜的嫩茎及叶也可以食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亿亩左右,主要分布在黄淮地区和长江流域。
杂交油菜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成为我国发展油菜生产的重要途径,种植面积逐年递增,目前杂交油菜种植面积已占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的60%以上,需种量越来越大。
今天,我们将给大家介绍一下油菜杂交制种技术的各个环节。
要想出好种儿,关键得有好苗儿。
那什么样的地块能培育出好苗儿来呢?苗床选择油菜苗床要选择水旱轮作田块,近1年内没有种过油菜,也不曾种植过白菜、萝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旱地则需要3年没有种植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
同时要求土壤肥沃、地势平整,靠近水源,排灌方便。
在这里提醒大家,要按计划制种面积来留足苗床。
一般情况下,母本苗床与大田以1:5配置,父本以1:20配置。
父母本要分开种植,避免混杂。
要想让油菜苗儿顺利成长,接下来您得给它整好床铺。
苗床整理结合整地施足苗床肥,一般肥料施用量为:每亩施碳酸氢铵30~35千克或尿素15~20千克,过磷酸钙30~35千克,氯化钾10~15千克,硼砂0.5~1.0千克。
不能施用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秸秆沤制的农家肥。
油菜种子发芽势弱,顶土能力差,尤其是母本,生命力更弱,出苗困难。
为确保一播全苗,必须精心整地,做到苗床田土碎、厢平、地湿、草净,上虚下实。
在这里要说明一下,父本苗床与母本苗床的整理方法和标准是一样的。
苗床整理好就要开始播种了。
油菜杂交制种技术不同于油菜常规栽培的地方就得看这个环节。
专家提示:通过杂交制出的油菜种子,它的父母本是有严格要求的。
父母本一定要由育种单位提供,农户千万不能随意在市场上购买油菜种子作为父母本进行杂交制种工作。
下面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播种的。
播种黄淮地区一般在9月上、中旬播种育苗,长江流域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育苗。
油菜父本和母本的播种时间要适当错开,以使得他们初花期一致。
播种量以每亩定植6000~8000株计算,约折合每亩大田用种50克。
油菜生物学基础与育种研究现状油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蔬菜,它也是农业中广泛栽培的一种作物。
油菜富含高营养价值的蛋白质和脂肪,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油菜的生物学基础和育种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这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油菜的生物学基础和育种研究的现状。
油菜的分类和形态特征油菜属于十字花科植物,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尤其在亚洲和欧洲的北部地区种植较为普遍。
油菜的形态特征比较明显,其茎轴高可达1~1.5米,具有分枝性,叶子长圆形或卵形,叶片边缘具有锯齿。
油菜的花朵是淡黄色或白色的,呈十字状排列。
油菜的果实为长椭圆形的蒴果,形状和大小差异较大。
油菜的生理生化特性油菜的生理生化特性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代谢等方面。
油菜的光合作用能力比较强,可以进行光合磷酸化作用,吸收充足的阳光能够提高油菜的光合作用效率。
油菜的呼吸作用也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油菜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同时发挥着保持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生理活动。
油菜的遗传特性油菜的遗传特性与其他十字花科蔬菜相似,具有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座、等位基因、基因系统、多倍体等特性。
油菜的遗传性状受到基因组复制和多倍化等因素的影响。
油菜基因组复制能够增加其倍性和杂种不亲和性,同时导致其基因多样性减少。
多倍化方面,油菜的四倍体和五倍体不仅能够增加油菜的产量,还可以影响油脂含量和品质。
油菜的育种研究现状油菜的育种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
在育种方面,实现油菜品种的优化和改良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近些年来,针对油菜的选育工作主要包括选育抗逆性油菜品种、核心特质油菜品种和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如人工选择发育早、抗逆性好的油菜品种,培育高油量、高产量的核心优势品种,筛选出具有抗病性、适应力和优质性等多重优良特性的基础种和新品种。
结语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蔬菜之一,其生物学基础和育种研究也备受关注。
本文从油菜的分类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特性和育种研究现状等方面入手,展现了油菜的整体情况。
主要类型油菜的授粉方式和育种特点油菜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主要分为夏油菜、秋油菜和冬油菜三个主要类型。
这三个类型的油菜在授粉方式和育种特点上有一些区别。
首先是夏油菜。
夏油菜的主要授粉方式是自交,即花粉来自同一花的雄蕊传到同一花的雌蕊上。
这种自交授粉方式使得夏油菜的自交亲缘关系比较近,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
夏油菜的育种特点是产量稳定,适应性强,生物学特性相对稳定,但遗传多样性较低,抗逆性差。
因此,夏油菜的育种目标主要是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其次是秋油菜。
秋油菜的授粉方式主要是自交和异交。
自交是指花粉来自同一花的雄蕊传到同一花的雌蕊上,异交是指花粉来自不同的花传到同一花的雌蕊上。
相比夏油菜,秋油菜的自交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较高。
秋油菜的育种特点是种质资源丰富,遗传多样性高,适应性强,但产量和抗逆性相对较低。
因此,秋油菜的育种目标主要是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最后是冬油菜。
冬油菜的授粉方式主要是异交,即花粉来自不同的花传到同一花的雌蕊上。
这种异交授粉方式使得冬油菜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种群内的个体差异较大。
冬油菜的育种特点是遗传多样性高,适应性强,但生物学特性相对不稳定,产量和抗逆性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冬油菜的育种目标主要是提高产量和抗逆性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夏油菜、秋油菜和冬油菜在授粉方式和育种特点上有一些区别。
夏油菜主要通过自交授粉,遗传多样性较低,育种目标主要是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秋油菜通过自交和异交授粉,遗传多样性较高,育种目标主要是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冬油菜主要通过异交授粉,遗传多样性较高,育种目标主要是提高产量和抗逆性的稳定性。
这些不同的授粉方式和育种特点为油菜的育种和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油菜育种计划书油菜在我国种植的面积比较广,市场需求比较大,高产丰收也就成了我们种植户所追求的方向。
油菜种植,要考虑到施肥选择品种,种植密度,病虫害防治等,下面就谈一下关于油菜种植的方案。
油菜种植一、种植前准备油菜的根系比较发达,加上种子比较小,出土能力会比较弱,所以在选择土地的时候,要选择土壤比较疏松,土质比较深厚,方便灌溉的地方。
种植前要进行犁地深耕25公分,北方有些地区到秋天容易出现阴雨天气,给正常播种就带来了一些困难,所以也很容易错过种植的最佳时期,因此建议种植户在早春种植,入冬之前,在大雪节气前后进行浇水。
氮磷钾的比例为1:0.36:1计算,因为油菜的生育期比较短,所以主要是使用底肥为主,一亩地要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4吨,种植的时候要使用油菜专用的复合肥80斤。
油菜种植二、合理轮作油菜比较适合和夏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轮作,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也可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提高品质和产量。
为了配合机械化操作,我们可以选择蜘蛛比较高的,可以种植稠密,抗病,抗倒伏的品种,华北京津唐,可以使用,威武小油菜(这个品种适合春播),陇油12(冬油菜),或者,陇油10号,陇油5号,金油158等品种。
油菜种植三、播种油菜的种子发芽,需要的温度是在5度以上,如果温度条件达到26度的情况下,五天就可以出苗了,华北地区,如果是秋季播种的话是在9月下旬,因为秋季雨水比较多,很容易耽误种植时间,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春天播种,在三月初,平均气温达到4度就可以播种,种植前要对种子进行晾晒两天,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油菜种植四、种植密度要根据种植地块的土壤肥力不同和品种不同,春播的密度也可以调整,一般情况下,株距为8公分,行距为40公分,或者株距为6公分,行距为50公分,一亩地种植2万棵左右,如果种植户所种植的地块为绿肥还田,种植的密度可以达到25000棵以上。
如果采用机械化种植一亩地使用种子一斤半,株距为6公分,行距为45公分,种植深度为3公分,盖土1公分。
《作物育种学》实验报告班级: 农学10-4**: ***学号: ********实验二油菜考种一、目的意义了解油菜育种材料室内考种的意义与方法,学会油菜田间调查与室内考种的项目及标准,学习并初步掌握油菜考种鉴定的技能。
二、材料及用具田间选出的油菜组合,剪刀、纸袋、天平、卷尺、铅笔等。
三、方法步骤1、取样: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按田间生长状况以五点取样法(尽量选取田角和中心和剔除边行),每点取两株,每小区选取10株正常生长的单株进行测定。
2、考种项目及标准:将抽取的样本单株按品系放置,并对其以下指标进行考察。
(1)株高:从子叶节到植株主花序顶的长度,以㎝表示。
(2)有效分枝数:主茎上着生的具有1个以上有效角果的第一次分枝数,以个数表示。
(3)无效分枝数:没有一个以上有效果的第一次分枝数。
(4)第一次有效分枝部位高度:子叶节到主茎最下面的第一个有效分枝的高度,以㎝表示。
(5)主花序有效长度:指主花序顶端最上一个有效角果至主花序基部着生有效角果处的长度,以cm表示。
(6)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指主花序上具有1粒以上正常种子的角果数。
(7)全株有效角果数:指全株含有1粒以上正常种子的角果总数。
(8)角果密度:角果密度分成三级;即主花序有效角果数 / 主花序有效长度 = 角果数 / cm,结果分为三级:凡此值大于 1.3的为密,1.0-1.3的为中,小于1.0的为稀。
(9)角果长度:取主花序上、中、下部共十个角果,计量其角果的平均长度(不包括果柄和喙突)以㎝表示。
(10)每果粒数:剥出上面十个角果的种子,计数其总粒数,得其平均值,以粒表示。
(11)千粒重:在晒干(含水量不高于10%)的纯净的种子内,用四分法或分样器等方法取样三份,计数1000粒分别称量,取三个样本平均,千粒重以“g”表示。
(12) 单株产量:将考种植株的种子脱粒,晒干扬净后,在精度为1/100或1/1000天秤上称重,以g表示。
注:如株高、颈粗等适合在田间测量的因素,尽量选择在田间测量。
油菜学(育种部分)国内油菜研究主要专家(1)傅廷栋院士油菜Polima 不育系的发现者,油菜科学界最高荣誉奖GCIRC"杰出科学家奖"国内油菜研究主要专家(2)官春云院士油菜杂种优势利用,育种,栽培,分子生物学国内油菜主要研究专家(3)李殿荣研究员世界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油菜“秦油2号”选育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第四章中国油菜的育种目标主要内容:一、制定育种目标的依据二、油菜育种的总目标三、油菜育种的具体目标一、制定育种目标的依据时间;地点(地区);用途;油:食用、工业用、生物柴油;饼(蛋白质):饲料、人造蛋白二、油菜育种的总目标: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熟期适当和适应性强的优良新品种。
高产:高产籽量:每亩株数×单株果数×每果粒数×千粒重高产油量:产籽量×含油量优质:种子:含油量、产油量(黄籽油菜);油:脂肪酸组成;饼:蛋白质、硫苷(硫甙)、抗营养成分黄籽油菜的特征特性1.籽粒黄色2.产量高3.含油量高4.饼粕饲用价值高5.菜油和菜饼的商品性好6.对缺硼敏感油菜籽饼中主要抗营养成分:纤维素,植酸,单宁,芥子碱多抗抗(耐)病: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黑胫病、白锈病、根肿病;抗虫:菜青虫、蚜虫、潜叶蝇;抗寒性(越冬、花期)和耐冷性;抗旱性和耐湿性;耐瘠性和耐盐碱性;抗倒伏性和抗裂角性生育期:适合当地栽培制度要求的不同熟期的品种。
双季稻区;一季中稻区;重庆地区(4月底5月初温度高,高温逼熟);春油菜区适应性(适宜范围、稳产性)一般适应性:通常概念的适应性,即适应一定的地区和年份。
广谱适应性:能在较为宽广的地区和气候多变的年份种植,表现高产稳产。
特殊适应性:抗逆性能,在逆境下表现较为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较为稳定的产量三、油菜育种的具体目标以重庆市2006年11月14日网上发布的标准为例。
1 品质双低杂交油菜:种子芥酸含量≤2%,商品菜籽饼粕硫苷含量≤40µmol/g 饼;双低常规油菜:种子芥酸含量≤1%,商品菜籽饼粕硫苷含量≤30µmol/g 饼。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社会实践报告总结油菜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它要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并明确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以下是针对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社会实践报告总结油菜的引言部分内容: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农业领域中,作物遗传育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油菜作为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在食用油和畜牧饲料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因此,对油菜进行遗传育种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围绕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社会实践报告总结油菜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关于油菜及其遗传育种原理方面的概况。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所进行的实践项目并总结实践过程及成果,并从中获得启示。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油菜优良品种选育关键技术,包括品种筛选方法、基因编辑在油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双低杂交优势及其利用情况分析。
最后,我们将给出本次实践的总结与反思,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对油菜遗传育种领域的建议和期待。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总结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社会实践报告,并对油菜遗传育种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通过介绍油菜的概况、遗传育种原理以及当前研究现状,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油菜遗传育种的重要性和挑战。
同时,我们将分享我们在实践项目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教训,并对未来的工作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事作物遗传育种工作的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油菜遗传育种概况2.1 关于油菜:油菜(Brassica napus)是一种十字花科植物,也被称为油菜薯或芸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栽培。
作为经济作物之一,油菜不仅可以提供食用油和饲料,还具有药用价值。
它是世界上主要的食用油来源之一。
油菜的特点包括快速生长、高产量、适应性强等。
其茎和叶片中富含营养物质,如氨基酸、多糖和维生素等。
此外,油菜的种子含有丰富的油脂,可用于制造食用油和工业产品。
2.2 遗传育种原理:油菜遗传育种是通过改良和选择优良品种来提高产量、品质和抗逆性能。
其核心原理是基于遗传变异的利用,并结合技术手段对目标性状进行优化。
油菜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杂交制种技术对于提高油菜产量、品质以及推动油菜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油菜三系杂交制种技术是目前油菜杂交育种中广泛应用且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本文将对油菜三系杂交制种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油菜三系杂交制种的概念油菜三系杂交制种是指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者之间的特定关系,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生产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油菜种子的过程。
其中,不育系是指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正常花粉,但雌性器官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结实的品系;保持系则是能使不育系的不育特性得以保持的品系;恢复系则是能使不育系恢复育性,产生正常花粉并结实的品系。
二、油菜三系杂交制种的原理油菜三系杂交制种的原理基于细胞质雄性不育遗传机制。
细胞质雄性不育是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一种遗传现象。
不育系的细胞质中含有不育基因,而细胞核中则缺少恢复育性的基因;保持系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不含有不育基因,能够使不育系的不育特性得以保持;恢复系的细胞质中不含有不育基因,而细胞核中含有恢复育性的基因,能够使不育系恢复育性。
在杂交制种过程中,首先将不育系与恢复系进行杂交,得到具有杂种优势的 F1 代种子;然后将 F1 代种子再与不育系进行回交,得到不育系的后代,即保持系。
通过这样的循环过程,不断地生产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油菜种子。
三、油菜三系杂交制种的技术要点(一)不育系的选育与繁殖不育系的选育是油菜三系杂交制种的关键环节之一。
选育不育系需要从大量的油菜品种资源中进行筛选和鉴定,选择具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特性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培育和纯化。
不育系的繁殖主要通过隔离繁殖和繁殖技术来实现。
隔离繁殖是指将不育系种植在与其他油菜品种隔离的区域,防止其他花粉的污染,以保证不育系的纯度;繁殖技术包括合理的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确保不育系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并产生大量的种子。
高油高产杂交油菜品种瑞油501的选育与栽培技术陈 锋 张洁夫 张 维 王晓东 付三雄 浦惠明 胡茂龙陈 松 高建芹 龙卫华 周晓婴 彭 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下游棉花与油菜重点实验室(南京),南京 210014)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双低菜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合理,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用油[1],大力发展优质双低菜籽油是缓解国内食用油自给紧张,实现健康中国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油菜育种从以追求产量为主逐渐过渡到高产与高含油率并重,各单位相继育成了一批高产油量油菜品种[2-4]。
瑞油501属甘蓝型半冬性杂交油菜品种,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2A 为母本、双低品系11-3034为父本联合选育而成,于2018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320253。
该品种具有高产、高油、抗倒、适合机械化等优点,耐迟播性较好,苗期长势强,播种后容易全苗、壮苗。
在晚粳收获后的冬闲田利用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 亲本来源及品种选育1.1 亲本来源 母本G2A选自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430AB。
430AB于1999年引自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芥酸含量0.58%、硫苷含量(饼粉)49.8μmol/g,不符合双低育种的要求;在南京种植后发现熟期过早,大部分单株出现冬前早花现象,无法全部安全越冬。
从2000年花期开始,选择430AB群体内生育期相对较迟的可育株与不育株测交繁殖,对收获的种子利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法对芥酸和硫甙含量施加双低选择压,同时结合综合性状筛选。
经过连续多年的改良,最终获得了适应本地区生态条件的430AB双低两用系,2007年通过江苏省组织的油菜新不育系鉴定,定名为G2AB。
G2AB 一般配合力较强,作母本育成了宁杂11号[5]、宁杂27等杂交油菜品种。
近年来,随着高含油率育种的加强,逐年对两用系G2AB进行含油率和综合性状的筛选,使得G2AB的含油率稳定在45%左右,株型及角果性状也得到较好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