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76.50 KB
- 文档页数:14
“改良设计观”的形而上思考摘要:设计师总是能从坏设计中找到缺点,进行改良设计,本文从《器具的进化》和《设计中的设计》两本书的不同视角,一本关于以前的设计物如何演进,另一本分析了具有创造力的“再设计”方法,透析了这样一种“改良设计观”:“缺点”的发现可能是各类设计物品形态演化至今的内在动力,因为没有任何一项设计是不可侵犯的,而且一定会随未来趋势改变的,以此探讨设计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功用上的不断努力。
关键词:好设计;缺点;改良;再设计大多数人对好设计趋之若鹜,设计师却能从坏设计中另辟蹊径,从独特的视角去发现与再设计。
如果没有用户在物品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那些不便之处,哪里会激发人造物的演化和创新。
《器具的进化》就是这样一本妙书,1999年出版时被放入《alternative另类丛书》,似乎再无重印,却时常为一些设计学者所提及,并将其归为一本让人思考设计创新,并反驳“功能决定形式论”的最好阐释。
该书最大的价值在于改变了惯常的设计分析思路,揭示了意中人造物内在的演化逻辑;另外,还为文化的多元性提供了最好的设计历史案例的注解。
现有的设计品的形态与功能都不是凭空产生,就如汽车和马车,陶轮和车轮之间所承继的形态联系,太多的物品似乎都有着割舍不了的形似性的形态和功用的联系。
在这些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需求而产生的物品背后是否真的存在相似的物品进化的原则?如果有,那是什么?《器具的进化》和《设计中的设计》两本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指向了同一个结论——物品的“改良”。
设计本质上研究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物是如何演进的?物的演进与人的使用行为关系何为?《器具的进化》一书否认了“功能决定形式”的固有观念,明确提出“缺点”的价值:缺点为改良之母。
正如作者自己提出:“整个物质文明演进的原则是什么?”,他要”反驳功能决定形式的说法,直接探索创造过程的本质,并注重器物演化过程的连续性和改良性。
”在书的序言里,作者提出几个问题:“整个物质世界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形态的呢?为何某个器具的形态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另一种样子?同样功能的器具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形态,这个演变过程又是如何的呢?西方的锯子靠推力切割,而东方的锯子靠拉力切割,有什么道理可以解释?如果‘功能决定形式’的说法无法解释得通,整个物质文明演进的原则是什么?”正如在昂贝托·艾科和罗洛黎合著的《发明图片史》书中指出,今天使用的器具之所以会被发明,都是发明者以史前时代的事物为基础。
生活用品创意设计
生活用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有些设计师却能够将这些日
常用品进行创意设计,让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工具,更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惊喜的艺术品。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创意设计的餐具。
传统的餐具可能只是简单的碗、盘子和
筷子,但是一些设计师却能够将它们设计得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甚至还有一些能够变换形状的餐具。
这些创意设计的餐具不仅能够让我们的用餐变得更加有趣,还能够成为我们家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次,家居用品也是创意设计的热门对象。
比如,有些设计师将普通的灯具设
计成了各种奇特的形状,比如花朵、动物等,让我们在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感受到设计带来的乐趣。
另外,一些设计师还将家居用品和艺术结合起来,比如在家具上添加了各种图案和装饰,让原本普通的家居用品变得更加有艺术感。
最后,创意设计的文具也是让人眼前一亮。
传统的文具可能只是简单的笔、本
子和便签,但是一些设计师却将它们设计成了各种有趣的形状,比如动物、植物等,让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也能够感受到设计带来的乐趣。
总的来说,生活用品的创意设计不仅仅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更是让
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设计师能够将生活用品设计得更加有趣、更加富有艺术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标题:设计中的设计导语:许多设计师虽然从事着设计,却很少认真思考过什么是设计,为什么要做设计,设计的哲学是什么。
而我们既然从事一个行业,就必须要去了解它,读懂它,你才能设计出更优秀的作品。
第一部分:设计是什么设计是从生活中发现新问题的行为,创意来自平凡的生活。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
顺应时代的变化,对设计领域重新配置,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设计师的任务是信息传达。
对设计师来说,信息就应该是一种产品。
既然是产品,质量就应该有保障。
信息质量的提高,能使其更敏捷、迅速地传播。
信息设计的目标就是给予用户力量。
设计师的任务就是提高信息的品质,增强传播的力量。
在传媒界,设计相当于医生,把握事物的本质,通过信息传达来解决问题。
如何更容易了解?如何令人更加舒适?如何更为简单的传达?如何才能让人感动?这样才是衡量设计师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尺度。
第二部分:关于Re-design将日常用品重新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再设计。
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赋予产品去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产品的简述过程中,你可以清晰的了解到产品创意的思考过程,这才是最酷的地方。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这部分的展示为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
若我们能以满怀新鲜的眼神去审视日常,“设计”的意义定会超越技术的层面,为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观注入力量。
日常用品的再设计,就是让麻木于现代生活环境下的人们重新认识、体察到生活中的细节和乐趣。
第三部分:关于无印良品关于无印良品的来源和哲学理念,无印良品希望启发大家去追求更为完美的生活样式。
给消费者一种“这样就好”的满足感,而不是追求“这个最好”、“非它不可”的强烈喜好。
如果单纯从色彩的角度出发,“白”只是众多颜色中的一种。
在设计师原研哉的眼睛中,“白”是一种设计理念;是于其他颜色中脱颖而出的色彩,它独立且包容,蕴含无限的可能性和多样性。
衣食住行中的设计创新一、前言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设计创新却在这些领域中游刃有余,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美好体验。
二、以衣为例1. 服装设计创新在传统服装设计的基础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更加智能化、环保化的设计方式。
例如,一些智能服饰不仅具备保暖、透气等基本功能,还能够通过身体数据分析来保护身体健康。
同时,环保材料的运用也成为了一些品牌的重要卖点,在以色列,一些设计师已经尝试研发用奶制品纤维做成物美价廉的衣服。
2. 鞋子设计创新鞋子作为人们日常必穿的配件,其设计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些设计师为穿鞋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例如,在鞋底增加LED灯、在鞋头加装刹车、在鞋面加装加热系统等,都是为了增加人们的舒适度和安全保障。
三、以食为例1. 食品包装创新在食品包装的领域,设计的高度影响着食品销售和消费者的整个体验。
例如,在日本,设计师已经将食品包装设计得如同小动物,其可爱和设计感更让消费者愿意购买。
2. 美食设计创新美食是人们日常最需要的补充能量来源,在这个领域中,设计师也发挥了巨大的创新潜力。
例如,在一些高档餐厅中,食品的重点不在于口感,而在于美观。
通过高超的手艺,厨师们将食物变成艺术品,令人垂涎欲滴。
四、以住为例1. 家居空间设计创新在家居空间的设计方面,设计师越来越注重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情感需求。
通过创新的设计,人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进行家务和娱乐活动,同时烘托家庭氛围。
例如,在客厅中安装智能音响系统、在厨房中安装智能灯光系统等,都是为了提升家居空间的品质和舒适度。
2. 家具设计创新在家具设计领域中,设计师们越来越关注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需求。
例如,在床垫设计方面,越来越多的品牌将人体工程学的知识运用到产品的研发中,使消费者的睡眠更加舒适和健康。
五、以行为例1. 交通工具设计创新在交通工具的设计领域中,设计师们常常会尝试各种不同的材料和技术,以提升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和效率。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会作品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会作品坂茂(建筑家)和卫生纸设计作为悬挂在资本运营下的一种独特的行为,如今已经演化成为很多种——概念设计,为资本的设计,情趣设计等等。
以无印良品为代表的日本设计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日本设计讲求的不是“+”而是“-”,追求一种“空”与“禅寂”的境界,就是这种许多人认为是“噱头”的东西却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坂茂的卫生纸与普通卫生纸咋一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
卫生纸还是卫生纸,只不过将卫生纸中间的圆轴变成了方轴。
由圆到方的过程很可能增加了生产成本(具体没有经过核算),但是纸卷略方却可以有效地节约包装放置的空间,从而减少运输成本。
这个改变的核心并不是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便利,而是使人们的使用变得“困难”。
人们在使用卫生纸的过程中通常一用力就拉出来很长的纸,而在使用坂茂的卫生纸的时候,一用力,卫生纸卷就会和中轴碰撞发出声响,并且使抽拉纸卷变得不那么顺畅。
这个使用过程的中心不是人,而是自然和资源。
抽拉纸卷的顺畅也许会让人们觉得这些资源被我们使用是理所应当的,而坂茂的卫生纸在被使用的过程中却时时刻刻地提醒人们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坂茂,日本建筑师。
他发现乍看很是脆弱的纸管,其实具有惊人的强度与耐久性,这对于想长期存在的建筑是很适宜的,更重要的是,纸管用简单而又成本低廉的设备就可以生产出来,这就使得它作为建筑材料获得了一种难得的灵活性。
坂茂作为一名建筑师经常使用纸管、竹子等价格低廉并且容易得到的材料,这些材料更重要的特性就是可以循环利用。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设计了美丽的建筑物。
但同时,建筑师应该有社会责任。
”———坂茂姑且不论像坂茂这样的设计师设计的产品是否真的能起到节约资源的效果,单单这种追求的精神就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学习。
坂茂的卫生纸在中国并没有销售,在日本的销量如何我也没有办法考证。
但是我相信作为日常用品,坂茂的卫生纸的销量不会很好。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1一直对日本的设计很感兴趣,朋友也推荐我去读一下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在闲暇时间细细的把这篇文章读了下来,这是一本值得慢慢品味的书籍,读完后,要将书合起来,慢慢回味,日后打开再读。
这本书并不是讲述如何做设计的,而是介绍了原研哉的一些代表作品,并且对设计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记录和分析,更像是他的一本随笔集。
作为设计师,原研哉分享了设计背后的故事,书写了对设计的观点和思考。
细腻、深入的文字,品读的不仅是设计、美学、文化,还有对生活的反思。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被书中介绍的设计案例深深吸引住了,作者的许多观点和设计观念颇为受用,书中提到的每一个设计都能让我们体会到设计者背后的匠心独运。
文章一开始就提出“设计到底是什幺?”我想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
读了这本书,能从更多角度和层面的理解设计。
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原研哉他走了很长的路,做了很多的探索,回顾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并且策划了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通过与许多设计师的互动一起来思考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文章中谈到我们无意识的生活在设计的海洋中,而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起源地,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
”日常“也是原研哉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它是设计的起源也是设计的意义,这本书说到底是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设计师,因为你可以设计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还有你的生活。
这也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观点,文章中谈到的几个设计它不仅为日常用品提供了新的可能,在这背后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日本的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不管是建筑也好日用品也好,都具有一种简单而深远的意味,就如同中国的山水画中的恰到好处的留白一样,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体验。
可持续消费中的产品再设计研究【摘要】可持续消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我国,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收入水平)的有限和认知程度(受教育程度等)的不足制约了可持续消费的发展。
设计师应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对日常用品再设计,选用合适原材料、减少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的能源损耗,影响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引导和促进可持续消费。
【关键词】可持续消费;产品再设计100多年的近代工业文明,使人类的消费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由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引起了人类对现状和未来的深度忧思,可持续发展观应运而生。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一、我国需要扩大可持续的消费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可持续消费成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
政府提出,在扩大消费的同时,我们需要的是必要的、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的消费。
这种观念要求人们不再以大量消耗地球资源、损害生态环境求得生活上的安全、舒适,要求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向崇尚自然、追求安全和健康转变。
提倡可持续消费就是提倡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在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分别有77%、82%、94%、67%的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会考虑生态环境因素。
中国的可持续消费大众化起步较晚,正逐步从利己型绿色商品向公益型绿色商品推及,可持续消费的需求层次已超越食品等基本生活资料,正随着消费的升级而进入多样化发展时期,但比例仍不足20%。
可持续消费受消费者收入水平、教育程度、个性因素、行为习惯以及其他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能力(收入水平)的有限和认知程度(受教育程度等)的不足制约了可持续消费的发展。
收入水平是消费者实际选择购买绿色产品的重要制约因素;消费者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又是其不同消费习惯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影响国内可持续消费的另一个因素是产品生产环节的不可持续发展性。
“我们现在所用的产品,70%以上都是无用的,对环境有害的,许多手机的涂层都是用的有害物质,自然界无法降解。
设计史结课论文题目原研哉及其设计思想专业学号学生指导教师摘要我是一个设计师,可是设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是一个抱持设计概念来过生活的人、活下去的人。
就似是一个园子里收拾整理的园丁一样,我每天都在设计园子里做设计的果实,所以不论是设计一件好的产品、或是整理设计的概念、思考设计的本质、抑或以写作去传播设计理论,都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要做的工作.——--—-———-原研哉关键词:设计再设计白一、这样一个人原研哉[1](Kenyahara,1958年06月11日- ),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原研哉以一双透析的眼睛面对“日常生活”,以尖锐的目光寻找其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精确地安置在他的设计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
当我们的日常生活日趋机械和单一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设计的征候和迹象,并且自觉自主地挑战其中的未知领域.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在他所经历之处,崭新的地平线不停地被发现和拓展。
除了前线的设计实践以外,原研哉花了许多时间在设计观念的研究上,有许多理论著作,又不断通过策展将抽象的观念具象化。
曾经有人就此非议:设计师应该用作品说话,而不是讨论那些抽象的议题.对此,年长原研哉16岁的亚洲设计界大佬级人物、香港设计师靳棣强予以坚决反驳,他认为原研哉的研究超越了实用设计的范畴,是对设计哲学的思考。
二、为什么设计“设计并不是用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原研哉对设计的思考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他以五感为基础,将设计的目光投向日常生活,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多数人在生活中遇到的诸多不便.同时,设计不应该只看短期反应,而着眼于长远的教育性理想。
原研哉一直坚信设计就是“欲望的教育”,并在《欲望的教育》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人们从欲望这一‘土壤’上获得商品和环境这些‘果实’。
要创造出优质的商品和环境,肥沃的土壤——也就是高水准的欲望必不可缺。
生活物品创意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物品,它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和舒适。
然而,有些人却能通过创意的方式,将这些日常物品变得更加有趣和独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例如,普通的水杯,它们通常都是单调的颜色和形状,但是有些人却能够通过在水杯上绘画、贴纸或者其他装饰,让它们变得更加有趣和个性化。
这样的水杯不仅可以满足我们的日常用水需求,还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装饰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另外,还有一些人会利用废旧的物品进行创意的改造。
比如,一些废弃的纸箱可以被改造成一个简易的书架,或者一个有趣的玩具。
这样的创意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还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些新的乐趣和惊喜。
此外,一些生活用品也可以被赋予新的功能。
比如,一些艺术家会利用旧的衣服制作成新的手工艺品,或者将废旧的家具重新设计成全新的家居用品。
通过这样的创意,我们可以将一些原本被遗弃的物品赋予新的生命,让它们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生活中的物品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日常需求,它们还可以通过创意的方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和惊喜。
让我们一起发挥想象力,利用生活物品创意,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和丰富吧!。
日常用品设计中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应用研究摘要:本文对所涉及的日常用品设计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做了相应阐述,通过对日常用品设计的特征及设计问题进行分析,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作为指导深入探讨什么样的日常用品设计才是符合消费者真正需要的设计,由此全面地认识日常用品设计活动,以此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日常用品;设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消费者原研哉在“再设计”课题中提出:“二十一世纪是发现的时代——发现令人惊异的好设计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生活是孕育优秀日常用品设计的最佳温床,日常用品是一个经过实间的淘洗、千锤百炼而成的成熟设计群。
非必要的改版换代,每季必发的时尚新品,以及在本质上缺乏创新的新产品开发,日常用品设计已无法脱离“消费—使用—丢弃”的文明怪圈。
设计的目的是要让产品为人所用,因此,用户的需求应当贯穿在整个日常用品设计的过程中。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深刻剖析了人的多层次性需要,对研究消费者需求与消费心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将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运用到日常用品设计中极大的促进设计水平的提升。
一、日常用品的设计问题“DEC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肯尼斯•奥尔森,在一次年会上坦诚自己不知道如何使用公司的微波炉来热咖啡”——《华尔街日报》。
肯尼斯•奥尔森有两个工程学学位,但他还是搞不明白微波炉的使用方法,可见,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斥着让用户迷惑的商品。
比如,看起来无法打开的塑料包装袋,容易把人卡在里面出不来的门,越来越复杂的洗衣机,以及那种融立体声音响、电视机和录像机为一体,在广告中鼓吹功能齐全,但却几乎无法使用的设备,都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烦恼。
糟糕的设计比比皆是,这里通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日常用品,从而提出日常用品设计的新原则,提高设计水平,从而达到改善人们日常生活的目的。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与日常用品设计的关系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1943年在他的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提到了他策划的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书中摘录了部分展览作品。
我一直想找到全部的展览作品和详细介绍。
以下是从网上收集的内容,尽可能多吧:火柴作者:面出薰某日,我在人行道上捡到一枝美丽的小树枝,这根小枝清爽干净,上面没有一片叶子。
它看来很吸引人,所以我将它带了回家。
它使我感到发自内心的温暖。
不用说,天然形成的外表是美丽的,但我们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没有留意到这些美丽的事物。
我想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划燃一根形状优美的火柴也许会很不错。
诱蟑盒作者:隈研吾“我讨厌房子”恩格斯指出,整个20世纪的人们在沉重的房屋贷款压力下不得不象奴隶般的工作。
人们在死前穷极一生都想拥有一所房子。
我猜想这正是GOKIBURIHOIHOI原来外观设计的由来。
蟑螂就象人类一样,最终被困住并死在房子里。
所以我做了一个管状设计取代了迷你房屋型的设计。
管子不断的延伸,进去的蟑螂被迫不停的爬,困在管子里等死。
这时便可以上去踩死它。
做管子的纸呈卷状供应,需要时便拉出来剪断,并折成管状即可。
纸灯作者:吉冈德仁概念很简单:揉缩ISAMU NOGUCHI的灯纸。
将纸揉缩后贴在灯泡周围。
用户可根据自己喜好将纸松开形成各种灯罩。
吉冈德仁将灯泡和灯罩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产品。
卫生纸作者:坂茂如果卷纸中间采用方型纸筒的话就会得到一卷方型的卷纸,这也许是减少浪费的最好办法:拉纸时不会很平顺,而且纸筒还会产生阻力使你不能一下子拉出太多的纸。
此外,方形产品因为减少了卷纸的摆放空间,使包装运输更加方便,并且降低了成本。
茶叶包作者:深泽直人饮茶不只是喝茶这么简单,它还为谈话、做白日梦、阅读等活动提供了氛围。
我希望我的设计能使人们在这些几乎是无意识的动作中得到享受。
茶叶包的线上系着一个圆环——圆环的颜色与茶水颜色相亲。
玩偶型茶叶包——在泡涨时会变成圆滚滚的形状。
圆形茶叶包——可以将用过的茶叶包放回用茶叶染了色的纸套中。
他认为这种丢弃方式较为整洁。
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提到了他策划的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书中摘录了部分展览作品。
我一直想找到全部的展览作品和详细介绍。
以下是从网上收集的内容,尽可能多吧:
火柴
作者:面出薰
某日,我在人行道上捡到一枝美丽的小树枝,这根小枝清爽干净,上面没有一片叶子。
它看来很吸引人,所以我将它带了回家。
它使我感到发自内心的温暖。
不用说,天然形成的外表是美丽的,但我们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没有留意到这些美丽的事物。
我想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划燃一根形状优美的火柴也许会很不错。
诱蟑盒
作者:隈研吾
“我讨厌房子”恩格斯指出,整个20世纪的人们在沉重的房屋贷款压力下不得不象奴隶般的工作。
人们在死前穷极一生都想拥有一所房子。
我猜想这正是GOKIBURIHOIHOI原来外观设计的由来。
蟑螂就象人类一样,最终被困住并死在房子里。
所以我做了一个管状设计取代了迷你房屋型的设计。
管子不断的延伸,进去的蟑螂被迫不停的爬,困在管子里等死。
这时便可以上去踩死它。
做管子的纸呈卷状供应,需要时便拉出来剪断,并折成管状即可。
纸灯
作者:吉冈德仁
概念很简单:揉缩ISAMU NOGUCHI的灯纸。
将纸揉缩后贴在灯泡周围。
用户可根据自己喜好将纸松开形成各种灯罩。
吉冈德仁将灯泡和灯罩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产品。
卫生纸
作者:坂茂
如果卷纸中间采用方型纸筒的话就会得到一卷方型的卷纸,这也许是减少浪费的最好办法:拉纸时不会很平顺,而且纸筒还会产生阻力使你不能一下子拉出太多的纸。
此外,方形产品因为减少了卷纸的摆放空间,使包装运输更加方便,并且降低了成本。
茶叶包
作者:深泽直人
饮茶不只是喝茶这么简单,它还为谈话、做白日梦、阅读等活动提供了氛围。
我希望我的设计能使人们在这些几乎是无意识的动作中得到享受。
茶叶包的线上系着一个圆环——圆环的颜色与茶水颜色相亲。
玩偶型茶叶包——在泡涨时会变成圆滚滚的形状。
圆形茶叶包——可以将用过的茶叶包放回用茶叶染了色的纸套中。
他认为这种丢弃方式较为整洁。
诱蟑盒
作者:竹山圣
蟑螂好象喜欢阴暗的角落,不是么?它看来不太容易吸引蟑螂进去?我的推想是:越难进去,蟑螂就越想进去。
建筑首先是对住所的渴望。
我不知道蟑螂有没有这种渴望。
共有良种设计方案,每种都可以平放或者竖放诱使蟑螂进去。
普通的纸板材料令其容易制作,朴素的颜色很适合蟑螂的坟墓。
CD套
作者:内田繁
这个设计建议将CD套的材料换为纸质。
纸的柔软性使光盘容易拿取,同时纸的薄度使即便有多量的CD也不会体积过大。
除此之外,原来的方形CD盒改成带有一个钩形的,使其可以挂在一个独立的悬架上。
内田繁说:你可以直接抽出想听的CD,而把套子挂在支架上,这样比从会发出嘎吱声的塑料盒子中取出CD要方便多了。
最重要的是,这样可以为我总是一团糟的书桌上腾出空间来。
出入境章
佐藤雅彦
出境印章上是向左的飞机,入境印章上是向右飞的飞机,由此,出入境手续一目了然。
看到这出乎意料的设计结果的人,心中肯定会“啊”地一下,在脑海里留下难忘的惊喜。
如果说每天入境的旅客有五万人,那么在机场使用这个章,一天之中就会有五万个惊喜。
他的设计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可行的相互沟通的方法。
这对于沉迷电子媒介而不注重日常生活中交流实践的人来说,是有启示的。
成人用尿不湿
津村耕佑
黑色部分为透视光下高分子吸水材料
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的助手津村耕佑更为夸张地设计了成人专用“尿不湿”衣服,力求给成人一个干燥舒服的贴身环境。
感应式分类垃圾桶创意设计
楼主:凌晨3点钟2008-10-14 17:25:31
为了方便对垃圾的回收利用,很多地方都已经配备有分类垃圾桶。
但是人们还是很难以对垃圾的分类做出准确的判断,即便是垃圾桶上的提示很多时候也不够准确,例如,并非所有的金属制品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因此,就很难达到垃圾分类的预期目的。
而这款新颖的分类垃圾桶则通过条形码识别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
它内置有条形码扫描器,可以通过对产品的条形码的扫描来识别产品的材料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
当你需要扔垃圾的时候,只要将条形码在垃圾桶的扫描器上晃动一下,垃圾桶就能识别信息然后自动打开相应的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