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航空母舰的起源及其发展-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航空母舰的发展史
航空母舰是一种装备有飞机和直升机的船只,可以在海洋上作为移动的基地使用。
以下是航空母舰的主要发展阶段:
1.早期飞艇母舰(1910年代-1920年代):最早的航空母舰是用
来作为飞艇的基地,这些母舰通常没有飞行甲板,而是用吊篮或固定的甲板来搭载飞艇。
2.早期装甲甲板航空母舰(1920年代-1930年代):在20世纪
20年代末期,飞行员开始尝试在装甲甲板上着陆和起飞。
这
些母舰还使用蒸汽弹射器来帮助飞机在起飞时获得足够的速
度。
3.舰载机的发展(1930年代-1940年代):在1930年代,舰载
机的设计和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些飞机可以在较短的跑道上起飞和着陆,并且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和燃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母舰的角色变得至关重要,它们被用于远洋打击,控制海域,以及提供空中支持。
4.蒸汽弹射器的发展(1950年代-1960年代):在冷战期间,舰
载机的速度和负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为了帮助飞机在短跑道上起飞,蒸汽弹射器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弹射器可以将飞机在起飞前快速加速,从而让它们能够携带更多武器和燃料。
5.核动力航母的出现(1960年代-现在):20世纪60年代,美
国推出了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它可以无限期地
在海上停留。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母舰的性能和功能得到了极大提高,包括更快的航速、更先进的雷达系统、更强大的舰载机、更大的作战半径和更先进的导弹和武器系统等。
目前,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航空母舰制造国。
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中国和印度等也在不断开发和建社。
航母简述--航空母舰的出现发展、战法战术(营销学)最近要写一篇有关营销战术的文章,发现航母中的机动性能同战术与营销有些关联。
一、航空母舰的出现发展时光倒流至1903年12月7日,当莱特兄弟制造的“飞行者”号飞机第一次飞离地面冲向蓝天的时候,人们的好奇心就投向了那宽广无际的海洋。
飞机能从地面起飞,为什么不能在海上起飞呢?1909年,法国大发明家克雷曼·阿德在他的《军事飞行》一书中第一次描述了载机航空母舰的新概念。
然而,它却被本国人嗤之以鼻,认为是不切实际的梦幻;次年11月14日,富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美国飞行员埃利,驾驶一架“柯蒂斯”式飞机从美国海军“伯明翰”号巡洋舰上起飞成功。
两个月之后,又驾机在军舰上安全降落,为航空母舰的发展铺垫了第一块基石。
自从“伯明翰”号巡洋舰起飞第一架飞机算起至今已有80多年了。
在这80多年来,航空母舰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创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及战后的现代化发展,已成为一支海上核心兵力。
航空母舰实际上就是一个浮动的海上机场,平坦而宽阔的飞行甲板是航空母舰的显著标志。
早期的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十分简陋,大都是在商船和巡洋舰上铺设一块木板,用吊杆吊上吊下,运往战区。
水上飞机则靠浮筒在水面起飞和降落。
例如: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日、法四国共发展了13艘航空母舰,而当时战列舰的数量则超过了140艘,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的比例为1:11。
当时,航空母舰还没有引起军事家们的足够重视。
1918年,英国又用客轮改装了世界上第一艘直通型平坦飞行甲板的“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1922年,美国则利用运煤船改装了一艘直通型飞行甲板的“兰格利”号航空母舰。
它长166米,排水量11000吨,航速15节,能携载33架飞机。
当时该艘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主要是通过机轮滑跑起飞,着舰则采用22根两端系有沙袋的绳索阻拦降落。
另外,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只。
航空母舰发展史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以飞行距离260米,滞空时间59秒飞行记录,开创了人类征服天空的新记录,也为航空母舰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金鸟”号飞机从“伯明翰”号轻巡洋舰上起飞;两月后,伊利又一次驾驶“金鸟”号由“宾夕法尼号”巡洋舰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上降落。
这两次实验的成功,奠定了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新型战舰的生存基础,也预示着不久的将来作为海空霸主的新一代武器——航空母舰,即将走上属于它的历史舞台。
其实,早在一年前独具慧眼的法国人克莱门特艾德尔曾在《军事飞行》一书中率先提到了在军舰上驾驶飞机的必要性,并对飞机起降军舰上建造宽敞起降甲板等观点都做了明确的阐述,只可惜《军事飞行》一书在法国并没有引起太大注意,因此法国人的舰上飞行被整整耽搁了十年之久。
早期的航空母舰是先从水上航母的研究入手,都是由巡洋舰装上木质飞行甲板改装而成,。
英国的“克技神”号便是水上航母的代表之作,是世界上第一艘搭载水上飞机的航空母舰,也是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
英国在航空母舰的设计和建造思想方面总是处于领先地位,1912年他们就开始有了3艘真正的航空母舰。
像倾斜式飞行甲板、蒸汽动力飞机弹射器、飞机降落指挥系统,还有现代飞机的垂直/短距起落技术都是英国人首创的。
而在一战中,英国也是唯一一个将水上航母应用于海战之中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航空母舰并不是海军的主要作战武器,那时的海战还是其他战舰唱主角,航空母舰只不过是待在它们一边的飞机平台。
但航空母舰的潜在威力,却已经被头脑敏锐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们发现,一战后,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的迅速发展,为二战中航空母舰的精彩“演出”做好了准备。
而英美日三国在发展航母的道路上展开了疯狂竞争。
日本自从在1922年拥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开始,此后又将“赤诚”号和“加贺”号战列舰改成了航空母舰,然后又陆续建造了“苍龙”号和“飞龙”号三艘航空母舰。
中国航母的发展史
自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计划建造航母以来,中国航母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航母的发展史:
一、中国航母的起始
1.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计划建造航母。
2. 1998年中国开始建造第一艘航母。
二、第一艘中国航母
1. 2002年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兴建工程开始。
2. 2011年“辽宁舰”服役,并成为中国第一艘正式服役的航母。
三、中国航母的发展进程
1. 2012年中国开始建造第二艘航母。
2. 2017年第二艘航母下水,并且开始进行各种测试。
3. 2020年第二艘航母完成海试并投入使用。
四、中国航母的性能和特点
1. 中国的航母采用了滑跃起飞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设备成本。
2. 航母上搭载的飞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歼-15舰载机。
3. 中国航母的设计和生产都是自主完成的,表明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能力。
五、未来中国航母的发展
1. 中国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建造多艘航母。
2. 未来中国的航母可能会搭载更为先进的舰载机。
3. 中国航母的作战范围也会逐渐扩大,充分展现航母在海战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航母在过去几十年里的长足进步,同时也能够预见到未来中国航母的发展前景。
航空母舰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
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赖当地的机场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行动。
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航空母舰,是1918年5月完工,同年9月正式编入英国皇家海军的“百眼巨人”号。
该舰排水量为14459吨,可载机20架。
它的诞生标志着世界海上力量发生了从制海到制空、制海相结合的一次革命性变化。
一般来说,航空母舰主要有以下类型:按担负的任务,可分为攻击航母、反潜航母、护航航母和多用途航母;按舰载机种类,可分为固定翼飞机航母和直升机航母;按吨位,可分为大型航母、中型航母和小型航母;按动力,可分为常规动力航母和核动力航母。
航空母舰一般不单独活动,它总是由其他舰只陪同,合称为航空母舰编队,又称航空母舰战斗群。
整个航母编队可以在航空母舰的整体控制下,对数百公里范围内的敌对目标实施搜索、追踪、锁定和攻击。
因其编队可同时使用多兵种、多舰种、多机种,能开辟独立的海战场,真正做到全天候、大范围、高强度、长时间的连续战斗,实现中远海的一体化联合作战。
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是一个战斗群,一般包括一艘旗舰,两艘防空巡洋舰,4~6艘防空反潜驱逐舰,1-2艘攻击型核潜艇组成。
CV是航空母舰的英文缩写,全称是Carrier Vessels 。
美国现服役的11艘航母1,企业号(CVN-65)核动力航空母舰。
企业号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它的问世,使航空母舰的发展进入了新纪元。
企业号是在1958年2月4日开工,1960年时下水,1961年11月25日正式完工服役。
该舰排水量85,600吨,全长342米,舷宽40米,最大甲板宽76米。
武器装备为3座雷声(Raytheon)Mk298联装发射装置导弹、“北约海麻雀"(NATOSeaSparrow)对空导弹、3座(GE/GD)Mk156管20毫米“火神密集阵”(VulcanPhalanx)炮,。
一般配备20架F-14“雄猫”(Tomcat)36架F/A-18“大黄蜂”(Hornet),4架EA-6B“徘徊者”(Prowler),4架E-2C“鹰眼”(Hawkeye),8架S-3A/B“北欧海盗”(Viking),4架SH-60F和2架HH-60“海鹰”(Seahawk).服役35年来,“企业”号为美国海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多次被派往敏感地区和冲突地区,应付突发事件。
1962年8月古巴导弹危机时,“企业”号曾参与美国海军封锁古巴的行动。
1964年,‘企业’号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途中无需加油和再补给,历时64天,总航程3多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
越战期间,,“企业”号曾参与越战的空袭行动,并参与1975年的西贡撤退。
1969年1月14日是“企业”号的灾难日,它的飞行甲板突然发生火灾意外并引爆9枚五百磅炸弹,飞行甲板被炸出三个大洞,内部也受创不轻,幸好在数小时抢救后扑灭火势并自力返航,之后的修复作业耗时三个月。
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到恐怖份子猛烈攻击时,“企业”号正准备结束在中东的巡航返国,不过立刻被留在当地,并参与了日后阿富汗战争的“持久自由“(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作战行动。
这艘颠簸半生的“企业”号预定在2013年除役,被新世代核动力航空母舰CVNX的第一艘取代,届时“企业”号已在海上奔驰了52年。
美国现役航空母舰详细介绍1,企业号(CVN-65)核动力航空母舰。
企业号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它的问世,使航空母舰的发展进入了新纪元。
企业号是在1958年2月4日开工,1960年时下水,1961年11月25日正式完工服役。
该舰排水量85,600吨,全长342米,舷宽40米,最大甲板宽76米。
武器装备为3座雷声(Raytheon)Mk298联装发射装置导弹、“北约海麻雀"(NA TOSeaSparrow)对空导弹、3座(GE/GD)Mk156管20毫米“火神密集阵”(V ulcanPhalanx)炮,。
一般配备20架F-14“雄猫”(Tomcat)36架F/A-18“大黄蜂”(Hornet),4架EA-6B“徘徊者”(Prowler),4架E-2C“鹰眼”(Hawkeye),8架S-3A/B“北欧海盗”(Viking),4架SH-60F和2架HH-60“海鹰”(Seahawk).服役35年来,“企业”号为美国海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多次被派往敏感地区和冲突地区,应付突发事件。
1962年8月古巴导弹危机时,“企业”号曾参与美国海军封锁古巴的行动。
1964年,…企业‟号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途中无需加油和再补给,历时64天,总航程3多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
越战期间,,“企业”号曾参与越战的空袭行动,并参与1975年的西贡撤退。
1969年1月14日是“企业”号的灾难日,它的飞行甲板突然发生火灾意外并引爆9枚五百磅炸弹,飞行甲板被炸出三个大洞,内部也受创不轻,幸好在数小时抢救后扑灭火势并自力返航,之后的修复作业耗时三个月。
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到恐怖份子猛烈攻击时,“企业”号正准备结束在中东的巡航返国,不过立刻被留在当地,并参与了日后阿富汗战争的“持久自由“(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作战行动。
这艘颠簸半生的“企业”号预定在2013年除役,被新世代核动力航空母舰CVNX的第一艘取代,届时“企业”号已在海上奔驰了52年。
美国航母发展史(有图有真相)二战之前1、Langley (CV 1)“兰利”号由煤船“木星”号改装成航空母舰。
“兰利”号,以纪念先驱塞缪尔·皮尔庞特·兰利;代号为航空母舰 1 号,或CV 1。
“兰利”号航空母舰(CV-1)是美国的第一艘航母,在美海军历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因为它的出现,对此后的美国海军有着巨大的影响,标志着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时代的来临。
“兰利”号于1922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战斗机着舰试验,同年11月,又使用压缩空气弹射器进行了舰载机弹射起飞试验,两次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1923年,“兰利”号到各地进行航行展示,并在航行中进行各种作战系统的试验。
1924年,“兰利”号被编入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作战序列,美国海军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二战前由煤船“木星”号改装的“兰利”号CV-1兰利号不仅是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也是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第一艘通过的船只。
1924年11月16日1936年,由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数量的增多,“兰利”号被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
1937年4月改装完毕。
此次改装将前半部飞行甲板拆除,并重定级为AV-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兰利号被用作飞机运输舰,负责美国本土到南太平洋美军战区的补给。
1942年2月27曰在运送P-40战斗机支援东南亚盟军作战时,于爪洼海遭到曰本海军岸基飞机攻击,被命中数弹失去动力,后被美国驱逐舰自行击沉。
这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排水量 11,050吨/14,700吨(1922年)尺寸舰长165米,舰宽20米,吃水5米动力 3台锅炉,2台电动机,最大输出7,000马力(1922年)飞行甲板长165.3米,宽19.8米航速 15.5节火炮127mm×4舰载机 35架编制 468人2、LEXINGTON CLASS 列克星敦级Lexington (CV 2)列克星敦CV-2是第四艘以列克星顿命名的舰只,1921年1月作为战列巡洋舰开工,受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竣工前改成航空母舰,1925年10月下水,1927年12月正式服役。
航空母舰的故事
航空母舰,是一种能够携带、运载、起降和维护舰载飞机的大型水面舰艇。
它
是现代海军中最具有战略意义和威慑力的舰船之一。
航空母舰的诞生和发展,是海军军事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是世界海军力量格局的重要标志。
航空母舰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第一艘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的“兰利”号,它于1922年服役。
起初,航空母舰的发展并不顺利,因为当时的飞机技术和
舰载飞机的起降技术都还不够成熟。
然而,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母舰逐渐展现出了强大的作战能力。
在二战期间,航空母舰成为了太平洋战争中最重要的作战平台。
美国的“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等航空母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日本舰队进行了有效的打击,为盟军取得了重要的战略胜利。
战后,航空母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各国纷纷加大对航空母舰的投入,研制出了更加先进的航空母舰型号,提升了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
航空母舰不仅可以执行海上作战任务,还可以执行灾害救援、海上监视和科学考察等多种任务。
如今,世界上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已经不止一两个,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印度等国都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编队。
航空母舰已经成为了海军力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海上战略影响力和军事实力。
在当今世界,航空母舰的地位和作用依然不可替代。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
空母舰的作战系统和作战能力将会不断得到提升,成为未来海上战争中的主导力量。
航空母舰的故事,将会继续书写下去,成为世界海军史上的重要篇章。
米国新一代航母简介美国已经着手建造首艘新一代航空母舰“杰拉尔德·福特”CVN-78,其造价超过110亿美元创该国航母造价的历史记录,预计在2014-2015年开始服役。
该艘新一代航母首舰被命名为“杰拉尔德·福特”,是美国海军的总第78艘航母(CVN-78)。
从1975年美国海军开始使用上一代“尼米兹”级第一艘航母“尼米兹”号(CVN-68)到这一代航母的最新一艘“乔治·布什”号(CVN-77),“杰拉尔德·福特”号(CVN-78)为美国航母更新换代的首舰。
“乔治布什”号(CVN-77)进入最后的测试阶段,预计将在2008年正式服役,而“杰拉尔德·福特”号(CVN-78)的计划服役时间定在2014-2015年,届时该航母将替代建造于1961年的“企业”号(CV-65)。
新一代的航母大小与外观与“尼米兹”级航母接近。
新型航母将使用一系列的最新科技,较之前一代航母有较大改进。
首先是隐形化。
将大量使用隐身吸波材料,舰载机也将更换为具备隐身性能的F-35战斗机。
其次是装备大量无人作战飞机。
这些无人机可执行精确打击、海上监视、空中早期预警、战场评估以及支援反潜和救援等任务。
三是信息化。
将采用更先进的AEGIS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监视、侦察系统)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可与其他武器和军种间实现紧密的联系和互操作,并将广泛采用电脑显示器、个人数码助理和掌上电脑等替代操作人员目前所使用的手册和参考资料。
四是新概念化。
将装备电磁轨道炮、高能激光、高能射线等新概念武器。
其中电磁力发射炮弹的射程最远可达300公里,甚至超过目前航母所装备的部分导弹的射程。
“福特”级航母主要设计用于替代“企业”号航母(美海军第一艘核动力航母)和“尼米兹”级航母,将成为美海军海上打击的中心力量。
美海军投资30多亿美元用于新型航母技术的研发,并于预计耗资约110亿美元用于设计和建造该级航母的首舰。
中国航空母舰的发展历程如下:
1.1999年,中国购买了“瓦良格”号。
2.2002年3月4日,“瓦良格”号抵达大连港。
3.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号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
4.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正式交付海军,命名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舷号为“16”。
5.2017年4月26日,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
6.2019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
交付海军,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17”,标志着人民海军进入“双航母时代”。
7.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为“中国人
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
里根号航空母舰引言:里根号航空母舰(USS Ronald Reagan CVN-76)是美国海军现役的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是该级别航空母舰的第九艘,于2003年1月12日下水,同年七月七日正式服役。
它以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命名,以纪念他对美国军队的贡献和领导。
第一节:航空母舰的起源和发展航空母舰是二十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新型军舰,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海上战争的格局。
在过去,海军主要依靠战列舰等大型战舰展开攻击,航空母舰的出现使得舰载机得以快速发展而成为海上主要攻击力量。
航空母舰通过搭载大量舰载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陆上和海上目标进行打击,并支援地面部队的行动。
第二节:里根号的技术特点里根号是一艘巨大而先进的航空母舰,拥有许多令人瞩目的技术特点。
首先,它是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中的一艘,采用了核动力发动机,使得它能够以较高的速度巡航,并且不需要频繁停靠补充燃料。
其次,里根号采用了先进的航电系统和通信系统,使得航母能够实现更高的作战指挥和战略部署能力。
此外,里根号的飞行甲板面积达到了43200平方英尺,可以同时起降多架战斗机和直升机。
第三节:作战能力作为一艘现代化的航空母舰,里根号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
首先,它能够搭载大量的舰载机,包括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EA-18G增程电子战飞机以及MH-60海鹰多用途直升机等。
这些舰载机可以执行空中巡逻、空中打击、反潜战和救援等任务。
其次,里根号拥有先进的雷达和导弹系统,可以有效探测和攻击敌方目标。
再次,里根号还设有医院舱,具备提供紧急医疗援助的能力。
第四节:在太平洋地区的行动里根号航空母舰经常在太平洋地区执行任务。
它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员,负责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和海上霸权。
里根号曾多次参与美国与盟友进行的海上军演,展示了美国军力的威慑力量。
此外,当地发生紧急事态时,里根号也能够迅速投入行动,为盟友提供支持。
结论:里根号航空母舰以其强大的技术和战斗能力成为美国海军的重要资产。
简述军舰的发展趋势一、军舰的概述军舰是指专门用于海上作战的战斗舰艇,主要包括水面舰艇和潜艇两种类型。
水面舰艇是指在水面上进行作战的军舰,包括驱逐舰、巡洋舰、护卫舰、补给舰等;潜艇则是指能够在水下进行隐蔽作战的军舰。
二、军舰的发展历程1. 木质帆船时代最早期的军船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帆布作为动力源。
这种类型的军船主要用于近海防御和海上运输,其火力和装甲都非常有限。
2. 铁甲战列时代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科技进步,铁甲战列舰开始出现。
这种类型的军船采用钢铁制造,装备了重型火炮和厚实装甲板,成为当时最强大的海上武器。
3. 航空母舰时代20世纪初期,飞机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作战中。
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航空母舰开始出现。
这种类型的军舰可以搭载大量的飞机,成为海上最具威力的武器。
4. 核潜艇时代20世纪中期,核潜艇开始出现。
这种类型的军舰采用核动力,具有长时间在水下隐蔽作战的能力,并且可以搭载核弹头等强大武器。
5. 信息化时代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军舰开始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现代军舰配备了先进的雷达、通讯设备和导航系统,可以实现高效精确打击目标。
三、军舰的发展趋势1. 多功能化未来军舰将更加多功能化,不仅要具备传统的防御和攻击能力,还要拥有情报收集、侦察、联合作战等多种任务执行能力。
2. 自主化未来军舰将更加自主化,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自主导航技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这样可以提高作战效率,并且减少人员伤亡风险。
3. 绿色化未来军舰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采用新型的动力系统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且提高航行续航能力。
4. 网络化未来军舰将更加网络化,通过卫星通讯、互联网等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合作战。
这样可以提高作战效率,并且减少误判和失误。
5. 隐身化未来军舰将更加注重隐身性能,采用新型的材料和设计方案,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和声纳信号等特征,提高隐蔽性能。
四、结语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于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军舰将会朝着多功能化、自主化、绿色化、网络化和隐身化方向发展。
航空母舰的起源及其发展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航母萌芽并非在美国,而是一位浪漫的法国人。
1909年,法国发明家克莱曼?阿德率先出版了一本名为《飞行》的专著,首次向世人描述了飞机与战舰结合的迷人梦想,并向各国海军展示了航空母舰的雏形,立即引起了海军强国的极大兴趣。
20世纪初,处于急速崛起的美国海军,大力发展大型战舰,决心使用航空母舰来改变海战模式,并加快着手这方面的试验。
1910年11月14日,停泊在汉普顿锚地的美国海军“伯明翰”号巡洋舰的外形与往常显得有点异样:从舰上的舰桥开始,平缓地向前甲板倾斜安装了一条长25.3米、宽7.3米的木质跑道;而在跑道上一架待飞的“柯蒂斯”式飞机此时正迎风而立。
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著名民间飞行员尤金?伊利在检查完各项设施后,迅速跨入座舱,启动发动机。
随着螺旋桨越转越快,飞机向前急速滑去,但由于木质甲板长度太短,飞机在脱离甲板的一瞬间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起飞速度,结果机头直往下扎。
就在围观的人们以为一场悲剧即将发生时,沉着的伊利操纵尾舵,拉起了机头,驾驶着飞机在海面上空蹒跚前进了几千米,最后安全地降落在海滩旁的一排小木屋附近。
两个月后,美国海军又在旧金山海湾进行了航空母舰的舰上降落试验。
由于飞机在战舰甲板上降落比起飞难度更大,也更危险,因此美国海军特地选择了一艘吨位更大的重型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而且在其尾部安装了比“伯明翰”号巡洋舰起飞甲板更长、更宽的一段木质跑道:长约36米、宽约9.6米。
为了能迅速减小飞机的着舰速度,还沿着甲板横向设置了22根钩索,每道钩索两端用50磅重的沙袋系住。
伊利还把自行车内胎缠在身上,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1911年1月18日,这天海面风大浪涌,战舰颠簸不已,而舰长又错误地决定抛锚停航,并将舰尾迎着风向。
幸亏伊利技艺高超。
他关闭了发动机,降低高度,压低机尾,钩住了其中的11根拦阻索;通过一段距离的减速滑跑,飞机总算在距平台前端9米处停住。
伊利先后成功地实现飞机在战舰的起飞和降落,为航空母舰的正式发展奠定了基石。
此后不久,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相继开始了航空母舰的研制工作,很快一批包括水上飞机母舰在内的性能迥异、大小不同的航空母舰接连问世,不久便在战争中突显出它们的威力。
可是因“巨舰大炮”的思想在不少国家海军领导人头脑中作祟,他们对“在军舰上起降飞机”的方案并不以为然;武断地认为要使飞机能在军舰上起降,就必须拆除军舰上的大炮,而这将大大降低军舰的战斗力。
因此,早期的海军强国并没有大力发展阿德那种在军舰甲板上起降飞机的航母设想,而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即研制水上飞机及其母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水上飞机母舰开始登场亮相,并在战争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它固有的缺点也充分显示出来:吊放与回收不方便,起降受风浪影响大等。
于是,英国转而把一艘商船改装为设置全通飞行甲板和岛型舰桥的航空母舰,命名为“百眼巨人”号。
这艘满载排水量1.4万余吨、最大航速20节、可搭载20架飞机的航空母舰,成为现代常规航母的雏形。
1918年英国首次专门设计建造“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海军两年后设计建造的“凤翔”号航空母舰却赶在英国人之前,于1922年提前服役,夺取了世界上首艘专门设计建造航空母舰的桂冠。
到二战前夕,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已经建造了数量可观的航空母舰,但因“大舰巨炮”思想始终在各国海军中占主导地位,战列舰依然是
海上霸主,航空母舰只能作为辅助兵力。
二战爆发后,英国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在塔兰托海战中成功开局,到日本航空母舰编队袭击珍珠港,航空母舰日渐发挥出其他兵力兵器难以匹敌的作战威力。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1944年6月的菲律宾海战、1944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交战双方都以航空母舰作为海战的主力,航空母舰正式问鼎“海上霸主”宝座。
整个战争期间,各国包括改装护航航空母舰在内的航空母舰数量猛增,其中美国高达122艘、英国69艘、日本28艘。
二战之后,各国就纷纷淘汰了各种老旧或性能不佳的航空母舰,并对少数大战中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现代化改装。
到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武器装备方面的物化,一些海军强国开始研制新型航空母舰及喷气式舰载机,同时逐渐推广使用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器、舷侧升降机、新型拦阻装置、全天候助降装置等多项最新技术和设施。
其后,各型导弹、新式舰炮、反潜武器、指挥自动化系统、电子对抗系统,以及核动力都在航空母舰上装设运用。
当代航空母舰更是汇集各种高新技术的集大成者,其战技术性能和攻防能力远非二战时的航空母舰可比拟。
航空母舰发展已近百年,期间受到各种兵力兵器多方冲击。
但毫无疑问,以航母为核心的编队仍具有其他兵力兵器难以替代的巨大作用。
航空母舰编队有着很强的海上综合作战力量,不仅搭载有各类性能先进的舰载机,而且配属有若干艘水面舰艇及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等。
航母编队既可遂行反舰、防空、反潜任务,也可对近海战略设施实施精确打击,还可发射巡航导弹对陆地目标实施纵深打击。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航母编队可同时使用多兵种,多舰种、多机种,能开辟独立海战场,做到全天候、大范围、高强度、长时间的连续作战,真正实现中远海的一体化联合作战。
从发展趋势看,航空母舰还是空间作战的极佳平台,可以搭载高能激光武器、高速动能武器等,对太空卫星、空间武器等实施拦截和摧毁。
除此之外,航编队也可以胜任其他兵力无法完成的海上非战争行动,利用其庞大的阵势、广阔覆盖的海空域、超强的立体作战能力,实施常规威慑,执行海上日渐增多的反恐、反海盗、救援、撒桥等任务。
在可预见的未来,航空母舰依然是海上作战兵力兵器中首屈一指的“大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