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生存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5
沈从文《生存》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生存沈从文看完信①时年青人②心中异常纷乱,印象中浮出个寄住在岳家害痨病的妻子种种神情。
又重新在字里行间去搜寻妻的话外的意思,读了又读,眼睛潮湿了。
这时唯一办法是赶回去。
回去既无能力,并且一回到那小县城,抱着那快要死去的人哭一场,此后又怎么办?回去办不到,就照信上说的在此奋斗,为谁奋斗?纵成功了,有何意义?越想心中越乱。
末了还是上街。
在街上乱走了一阵,看看一个铺子里钟还只九点,就进城去找他的朋友。
到北京大学东斋宿舍见到了朋友陆尔全,正在写信。
姓陆的说:“老聂,你见我留下那封信了,是不是?”他说:“我见到了那个信。
”“是不是有汇款?”“有十块钱。
你要用,明天取来你拿一半。
”“好极了,我们正急得要命,好朋友××回来就病倒了,住在忠会公寓里,烧得个昏迷不醒。
我们去看看他去。
这是我们朋友中最好的最能干的一个,不应当这样死去。
”年青人心想,“许多人都不应当死去!”两人到得那公寓里,只见靠墙硬板床上躺着一个长个子,两人站在床边,病人竟似乎一点不知道。
陆尔全摸摸那病人头额,同火一样灼手。
就问另外一个人,“怎么样?”另外一个年青人就说,“怎么样?还不是一样的!明天再不进医院,实在要命!可是在路上一振动,肠子也会破的。
”陆尔全说:“我们又得了五块钱。
”且把聂勋介绍给那人,“这是好朋友聂勋,学艺术的。
他答应借我们五块钱。
”“那好极了,明天就决定进医院!”聂勋却插口说:“钱不够,我还有多的,拿八块也成。
”陆尔全说:“还是拿五块罢,你也要钱用!这里应当差不多了。
”“五块够了,我们已经有了十二块!”大家于是抛开病人来谈陕西近事,几个青年显然都是从那边才回来的。
说到一个朋友在那边死去时,病人忽然醒了,轻轻的说:“死了的让他死去,活下的还是要好好的活!”大家眼睛都向病人呆着。
到了十点,两人回到学生宿舍,聂勋把那汇票取出来交给陆尔全,信封也交给他,只把信拿在手中。
学会生存阅读答案参考学会生存阅读答案参考「篇一」①土壤是人类生存的根基。
如果没有土壤,植物不能生长,人类也不能种植粮食,更无法生存。
然而,有机磷和有机氯等农药的使用通常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已经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② 其实,土壤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同时也是多种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繁衍生息的大本营。
例如,肥沃的土壤中可含有100-1000个好氧细菌。
这些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群落,它们虽然个体微小,但在土壤中的种群总量及其总体作用却不容忽视。
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适应能力强,并能诱导产生代谢特殊污染物的酶系。
因此,研究人员发现,可以利用合适的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使之转换为二氧化碳和水。
这样,土壤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③那么,如何利用微生物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呢?研究人员首先要确定被污染的土壤中生活着的可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并对其进行培养。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碳源。
常用的碳源有糖类、油脂、有机酸及有机酸酯和小分子醇。
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不同的碳源,此外,还受到ph值、温度等条件的影响。
研究人员要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最适合的营养和环境,并对其进行驯化以加强其降解污染物的.能力。
所以,相关研究必须在实验室中进行。
然后,再根据土壤污染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如果土壤的表层受到了污染,就可以在土壤表层喷洒已经培养好的能够降解特定污染物的微生物,以及营养物和水,并加强通风。
理想的结果是微生物能够增殖,这样就加快污染物降解的进度,增强对土壤的修复能力。
④人们开发应用微生物资源所取得的成绩,已经预示出用微生物治理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美好前景。
在未来的环境保护与治理中,微生物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在第②段横线处填写适当语句,使前后文意思连贯、表达顺畅完整。
(4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2.阅读第③段画线部分,提取能够表示研究人员研究过程的三个关键词。
(3分)参考答案:10.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4分。
十九“探界者”钟扬(节选)练习与思考一、写错别字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因读音或字形相似而写错。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十几年过去了,钟扬和家人的住房仍没有太大改善,只是从毛胚房搬进了一套仅有几十平方米的小屋。
参考答案:毛胚房——毛坯房。
2.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跡延深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
参考答案:延深一延伸[足跡(jì, 同“迹”) =足迹]3.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列、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参考答案,头痛欲列——头痛欲裂4.钟扬忙碌的行程在“出差赴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作报告‘干部创新能力与思维的培养”之后嘎然而止。
参考答案:嘎([gā] [gǎ] [gá])然而止——戛然而止[戛jiá)然而止“戛然而止”常用于形容声音突然停止,也可指除声音以外的事。
二、人物通讯要把人物写活,就要抓住人物的个性来写。
一般来说,人物的个性越鲜明,人物的形象就越生动。
而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就要精选典型的事例。
阅读课文,说说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刻画了钟扬怎样的性格特征,参考答案:课文通过钟扬不计较生活条件,不顾身体积劳成疾,几十年如一日深入西藏采种子等事例,表现了钟扬执着于科学事业的精神和渴望为生命延续做贡献的人生追求。
通过钟扬接收转导师的学生、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发展规划、答应接收一直考不上的学生、从少数民族招学生并帮助他们补课等事例,突显了钟扬热爱学生、关爱学生的品质和担当。
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忙碌不止的事例,刻画了他乐于奉献,生命不止工作不息的精神。
三、人物通讯具有新闻性,它报道的人物要有时代感,能反映时代的精神和风貌。
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课文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参考答案:不断增加生命的广度和高度,使有限的生命产生无限的价值和意义,造福更多的人。
四、联系上下文,诵读和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它们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基因畅想这篇课文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
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科幻故事,也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小品。
由于文章的内容多处叙述了自己实验的过程,读来不仅真实可信,还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一般的科学小品容易因为名词术语较多,读起来难度较大。
但此文语言通俗易懂,虽有一些名词术语,但并不影响阅读时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而且有些语言极富文学性,仔细品味,很有意思。
例如,形容奖章上的小猪,用了“憨态可掬”;形容小猪不愿独处,作者用了“锐减”“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和“郁郁而终” 等词语,都很有文采。
除此以外,有些语句写得很俏皮,充满着生活气息,十分耐读,这是一般科技小品不具备的。
例如,谈到猪十分干净时,文章写道:“人们大都认为猪脏,这可真是太冤枉它们了。
” 这里不仅写出了作者对用来实验的猪具有情感,而且赋予人们印象中的脏猪以人的特征。
再如,形容小猪脾性时,文章写道:“猪还特别善解人意,它喜欢偎在你脚边,温厚恭良,从不暴躁。
”如果陈述对象不标明小猪的话,还以为是在陈述一个依偎在父母身边的乖巧的孩子。
又如,在谈到医学专家利用基因技术给病人治病时,文章却这样写道:“更有趣的是,医学专家为病人量体裁衣的手法将胜过世界上最神奇的设计师。
”真是妙语惊人,这要比形容医术高明的“妙手回春” “医术高超”等语言俏皮得多了。
这些精妙的词语文章中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认真理解。
文章的结构采用倒叙的手法是十分巧妙的,作者从自己“获奖”写起,并用“奖章上镌刻着一头憨态可掬的猪”巧妙地设下伏笔,由此引发对基因发展“猪身人心”的畅想,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其实作者在第二段交代得很清楚:“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时不时如此想象。
”告诉读者这只是一种想象。
作者的“获奖”正是对基因未来发展的想象,同时想说明这种成功已为时不远。
接下去作者从自己的工作入手,写自己为什么要和猪打交道。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
他用诗歌来抨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曾两次被流放,也曾身陷囹圄,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
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二、故事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三、问题归纳1.如何理解标题中的“假如”二字?作者把真实的压迫和束缚说成“假如”,表现了他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
诗人以饱满乐观的情绪在劝告自己,更是在鼓舞斗争中的其他人。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过去。
3. 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人?“你”指生活中所有不顺利,碰到挫折、困难、身处逆境的人。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4. 怎样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怎么办?面对这个大家都会碰到的问题,诗人的劝说首先是“不要悲伤”,因为悲伤会吞噬一个人的斗志,让人一蹶不振;然后是“不要心急”,因为凡事都有一个过程,风浪的平息需要时间,花朵的绽开更需要时间,焦虑、着急是于事无补的,必须学会忍耐和等待。
5. 怎样理解“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有人因忧郁而沉沦,有人因忧郁而绝望,有人因忧郁而疯狂,可是诗人说“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因为“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对未来要有信心,暴风雨之后会有彩虹,黑夜之后会有黎明,要学会镇静地等候,满怀信心地等候。
⼋年级上册语⽂19《苏州园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9 《苏州园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课⽂中哪⼀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个⽅⾯来具体展开说明的?参考答案:“务必使游览者⽆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幅完美的图画。
”这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课⽂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池沼的配合、花草树⽊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每⼀个⾓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彩美等三个细微⽅⾯来具体说明其特点。
⼆、课⽂多数段的⾸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课⽂的多数段落都是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对景物布置分类剖析;先做鸟瞰式的概括说明,后做局部景物的详细介绍和⽣动勾勒。
这样的总分式结构安排,前后提挈,互相照应,构成了⼀个严谨的整体。
从⽂体特点来看,说明⽂的作者总是希望读者直接、准确地了解⾃⼰所写的内容。
因此说明⽂常在⽂章的显要处“设路标”“给提⽰”,帮助读者更快捷、更⽅便地理解⽂章。
本⽂所要说明的苏州园林的特征,是⼀种⾼度概括的审美特征,看似简单,其实不易理解,需要从多个层次、多个⾓度加以说明。
从第4段开始,段⾸句都是本段的中⼼句,起到了提⽰层次和⾓度的作⽤,从游览者⽆法不关注的主要景物(假⼭池沼、花草树⽊),到游览者⽐较容易关注的园林建筑(花墙与廊⼦),再到游览者不容易关注到的园林细节(园林⾓落、门窗、⾊彩),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第4、5段段⾸句均以“苏州园林”开始;第6段段⾸句以“游览”开始,⽤“必然会”点出花墙与廊⼦的常见;第7段段⾸句也以“游览”开始,却⽤“必然也不会”(其实意思是“很有可能会”)翻出⼀层,提⽰读者注意苏州园林⾓落的美;第8、9段接续第7段讲细节,段⾸句⼜均以“苏州园林”开始。
⽂⼼周密,层次极为清晰。
三、揣摩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的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是什么意思?)2.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园林是美术画……(“图案画”和“美术画”有什么区别?)3.假⼭的堆叠,可以说是⼀项艺术..⽽不仅是技术..。
19 最大的“书”
例阅读理解。
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天然地质书,地层好比书的每一页,化石则是每页中的清楚的文字。
地层就是按时代先后沉淀(diàn)下来的岩层,化石就是在沉积地层中保存的古代生物的遗(yí)体、遗物或遗迹。
不同时代的地层中有不同的化石相对应。
研究地层和化石,可推知地球发展的年代、地壳运动情况、古地理古生物环境等实况,对人类认识地球的发展史有重大意义。
比如:在珠穆(mù)朗玛峰顶发现了鱼类化石,便可推知这里曾是大海;在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达上千米的煤(méi)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1.地层好比_________,化石则是_________。
2.研究地层和化石,对人类认识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史有重大意义。
3.在珠穆朗玛峰顶发现了鱼类化石,便可推知这里曾是______;在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达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与答案:
1.
解析:文中第一句话给出了答案。
答案:书的每一页每页中的清楚的文字
2.
解析:文中第四句话给出了答案。
答案:地球
3.
答案:大海森林茂盛之地。
第二十章生存分析[教学要求]了解:了解生存资料的特点和Cox模型的概念及应用。
熟悉:理解中位生存期的概念、生存曲线的特点及解释。
掌握:单因素生存曲线的K-M方法和中位生存期的计算;单因素生存曲线比较的log-rank检验及适用条件;Cox模型回归系数与RR的关系及模型适用条件。
[重点难点]第一节生存资料的特点生存时间往往不服从正态分布,且资料收集过程中会出现删失值的问题,故需要一些特殊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起始事件与终点事件终点事件(outcome event) 又称失效事件(failure event),它是指研究者所关心的特定结局,而起始事件是反映研究对象生存过程的起始特征的事件。
这两者是相对而言的,它们都由研究目的决定,必须在设计时就明确规定,并在研究期间严格遵守而不能随意改变。
二、生存时间生存时间(survival time)也称失效时间(failure time),它定义为终点事件与起始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常用符号t表示。
三、删失值基本概念:在随访研究中,由于某种原因未能明确地观察到随访对象发生事先定义的终点事件,无法得知随访对象的确切生存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删失(censoring) 或终检,包含删失的数据称不完全数据(incomplete data)。
本章着重讨论右删失(right censoring),即从时间轴上看,终点事件发生在最后一次随访观察时刻的右方。
虽然删失数据的信息可以利用,但过多的删失很可能会带来分析结果的偏倚。
产生右删失的原因:1.随访对象失访或中途退出(withdraw)。
2.随访结束时对象仍存活。
3.治疗措施改变等。
第二节 生存率的估计估计生存率有两种非参数方法:用于大样本分组资料的寿命表法(life table method )和本节介绍的乘积极限法(product-limit method ),也称K-M 法,它既可用于小样本资料,也可用于大样本资料。
一、生存率的点估计 如数据中无删失,生存率可用下式计算:()t S t =时刻仍存活的观察例数总观察例数;如数据中有删失,则需分时段计算不同单位时间的生存概率i p (i =1,2,…,t ),然后利用概率乘法原理将i p 相乘得到t 时刻生存率,即:12()t S t p p p =⨯⨯⨯ 。
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大同》1.阅读《墨子·尚同》,跟《大同》作比较研究,与同学讨论或撰写一篇诸如《墨家尚同思想与儒家大同思想的比较》之类的文章。
或选读《老子》、《庄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的著作,归纳他们的社会理想。
答:(1) 《墨子》的“同”是“同一”的意思,《礼运》的“同”是“和同”的意思,二者的内涵不一样。
(2) 由此可见墨家的政治理想是不争、去乱。
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大公无私。
(3) 墨家要求民众以贤人、君主为服从的标准,人类又以上天为服从的标准。
《墨子·经上》云:“同,异而俱于之一也。
……同,重体,合类。
”墨家之“同”消除了类别和界限。
儒家要求人们自觉地遵守道德,其次服从礼义刑法。
(4) 课外阅读相关论著,在《老子》、《庄子》、《韩非子》中找出阐论社会理想的文字,与大同作比较。
目的在于通过比较,分析先秦诸子中的道家与法家的社会理想。
2.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答:这一点可以结合阅读康有为的《大同书》(重点读《序》)或分析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来讨论。
也可以就此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接受现象来谈。
可以结合当前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人类价值与伦理危机来讨论大同思想的现代与未来价值。
3.《大同》篇的艺术感染力除来自儒家用世的情感之外,还来自于文字的表达,试总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法。
答:(1) 注意找出文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用”、“归”、“公”。
再如“礼”、“纪”、“里”、“知”、“起”。
再如“让”、“常”、“殃”、“康”。
先秦许多散文中都注意谐韵。
(2) 注意这篇文章的文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
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气势。
(3)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二《七月》1. 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曾说:“鸟语、虫鸣、草荣、木实,似《月令》(见《吕氏春秋》和《礼记》,是战国时期一部行政历法)。
第19章生存分析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生存时间的定义中正确的是( E )。
A.流行病学研究中,从开始接触某危险因素至某病发病所经历的时间
B.乳腺增生症妇女治疗后阳性体征消失至首次复发的时间
C.肺癌患者从手术治疗开始到死亡的时间
D.急性白血病患者从治疗开始到缓解的时间
E.以上均正确
2. 教材表19-18表是急性白血病患者药物诱导后缓解至首次复发的随访记录。
教材表19-18 急性白血病患者药物诱导后缓解至首次复发的随访记录
编号缓解日期终止观察日期结局生存时间/天
1 2000.04.01 2000.09.06 复发158
2 2001.11.05 2002.02.05 死亡91
3 2000.07.15 2000.12.10 复发147
4 2001.05.20 2001.08.2
5 失访96
5 2002.09.03 2002.12.31 缓解119
……………
生存时间属删失数据的有(C)。
A.1号和3号B.1号和2号C.2号、4号和5号
D.2号、3号和4号E.1号、2号和3号
3. 下列有关log-rank检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A.log-rank检验是各组生存率的整体比较
B.log-rank检验是各组生存率某时间点的比较
C.log-rank检验属生存曲线比较的参数法
D.log-rank检验中,各组实际死亡数必等于理论死亡数
E.log-rank检验的自由度为1
4. Log-rank检验与Breslow检验相比,( B )。
A.log-rank检验对组间死亡近期差异敏感
B.log-rank检验对组间死亡远期差异敏感
C.Breslow检验对组间死亡远期差异敏感
D.两者对组间死亡远期差异同样敏感
E.两者对组间死亡近期差异同样敏感
5. Cox回归模型要求两个不同个体在不同时刻t的风险函数之比(D)。
A.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B.随时间增加而减小
C.开始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后来随时间增加而减小
D.不随时间改变
E.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思考题
1. 生存分析的主要用途及其统计学方法有哪些?
答:生存分析在生物医学领域主要解决如下问题。
估计:即根据一组生存数据估计它们所来自的总体的生存率及其他一些有关指标。
如根据白血病化疗后的缓解时间资料,估计不同时间的缓解率、缓解率曲线以及半数生存期。
估计生存率常用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K-M)法。
比较:即比较不同受试对象生存数据的相应指标是否有差别。
最常见的是比较各组的生存率是否有差别,如比较不同方案治疗白血病的缓解率曲线,以了解哪种治疗方案较优。
生存曲线比较常用log-rank检验和Breslow检验。
影响因素分析:其目的是为了研究影响生存时间长短的因素,或在排除一些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研究某个或某些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
例如,为改善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应了解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病程、白细胞数、化疗方案等。
影响因素分析常用Cox回归。
生存预测:具有不同因素水平的个体生存预测估计,如根据白血病患者的年龄、病程、白细胞数等预测该患者k年(月)生存率。
生存预测常用Cox回归。
2. 生存率估计的K-M法和寿命表法是如何利用删失数据的?
答:常见的右删失数据表示真实的生存时间未知,只知道比观察到的删失时间要长。
因此,生存率估计的K-M 法和寿命表法计算期初例数时,都利用了删失数据提供的这部分信息。
3. Cox 回归与logistic 回归都可作临床研究中的预后分析,两者的主要区别何在?
答:Logistic 回归模型可以作多因素预后分析,控制混杂因素效应,并可进行相对危险度估计,但不能处理随访中常见的删失数据。
另外,logistic 回归模型仅考虑随访结局(生存或死亡、有效或无效),而未考虑出现该结局的时间长短。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效应变量是生存结局和生存时间,它不仅可以从事件结局的好坏,而且可以从发生事件的时间长短进行分析比较,因而Cox 回归具有logistic 回归模型的所有优点,并可以处理删失数据,能够更全面地作预后分析。
但当数据失访较少或结局事件发生数较少时,宜用logistic 回归分析。
4. Cox 回归中的RR 表示什么?如何解释RR 的大小?
答:Cox 回归中的RR 表示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或风险比(risk ratio ),其含义是在其他协变量不变条件下,变量j X 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增加到的倍数。
三、计算题
1. 手术治疗10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1、2、3年的死亡数分别为10、20、30,若无删失数据,试求各年生存概率及逐年生存率。
解:各年生存概率0900.01=p ,8777.02=p ,457103.p =
1年生存率 90.0)1(ˆ=S
,2年生存率 70.0)2(ˆ=S ,3年生存率40.0)3(ˆ=S 2. 42例经药物诱导达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的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试验,两组患者分别用安慰剂和6-MP 治疗后的缓解时间见教材表19-19。
试估计两组患者生存率(实为缓解率)并比较两组生存率有无差别。
教材表19-19 安慰剂和6-MP 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缓解时间/月
安慰剂组: 1 1 2 2 3 4 4 5 5 8 8 8 8 11 11 12 12 15 17 22 23 6-MP 组: 6 6 6 6+ 7 9+ 10 10+ 11+ 13 16 17+ 19+ 20+ 22 23 25+ 32+ 32+ 34+ 35+ 解:两组患者缓解率计算见练习表19-1和练习表19-2。
练习表19-1 安慰剂组缓解率计算表
时间/月 i t 时刻死亡数 期初例数 生存概率 生存率(缓解率) 生存率标准误
i t i d i n i i i i n d n p /)(-= )(ˆi
t S )]t (S ˆ[SE i 1 2 21 19/21=0.904 8 0.904 8 0.064 1 2 2 19 17/19=0.894 7 0.904 8×0.894 7=0.809 5 0.085 7 3 1 17 16/17=0.941 2 0.809 5×0.941 2=0.761 9 0.092 9 4 2 16 14/16=0.875 0 0.761 9×0.875 0=0.666 7 0.102 9 5 2 14 12/14=0.857 1 0.666 7×0.857 1=0.571 4 0.107 9 8 4 12 8/12=0.666 7 0.571 4×0.666 7=0.381 0 0.106 0 11 2 8 6/8=0.750 0 0.381 0×0.750 0=0.285 7 0.098 6 12 2 6 4/6=0.666 7 0.285 7×0.666 7=0.190 5 0.085 7 15 1 4 3/4=0.750 0 0.190 5×0.750 0=0.142 9 0.076 4 17 1 3 2/3=0.666 7 0.142 9×0.666 7=0.095 2 0.064 1 22 1 2 1/2=0.500 0 0.095 2×0.500 0=0.047 6 0.046 6 23 1 1 0/1=0.000 0 0.047 6×0.000 0=0.000 0 —
练习表19-2 6-MP 组缓解率计算表
时间/月 i t 时刻死亡数 删失例数 期初例数 生存概率 生存率(缓解率) 生存率标准误
i t i d i c i n i i i i n d n p /)(-= )(ˆi t S )](ˆ[i
t S SE 6 3 1 21 18/21=0.857 1 0.857 1 0.076 3 7 1 1 17 16/17=0.941 2 0.857 1×0.941 2=0.806 7 0.086 9 10 1 2 15 14/15=0.933 3 0.806 7×0.933 3=0.752 9 0.096 3 13 1 0 12 11/12=0.916 7 0.752 9×0.916 7=0.690 2 0.106 8 16 1 3 11 10/11=0.909 1 0.690 2×0.909 1=0.627 5 0.114 1 22 1 0 7 6/7=0.857 1 0.627 5×0.857 1=0.537 8 0.128 2 23 1 5 6 5/6=0.833 3 0.537 8×0.833 3=0.448 1 0.134 5
两组缓解率比较:
Log-rank 检验近似法23.152=χ,1=ν,005.0<P
Log-rank 检验精确法79.162=χ,1=ν,1000.0<P
安慰剂组与6-MP 组缓解率曲线见练习图19-1。
C u m S u r v i v a l 练习图19-1 安慰剂组与6-MP 组缓解率曲线
3. 教材表19-20是对949名卵巢癌患者的随访结果,时间区间均为5年。
试估计生存率。
教材表19-20 949名卵巢癌患者的随访结果
诊断后年数
期内死亡数 期内删失数 0~
731 18 5~
52 16 10~
14 75 15~
10 33 解:见练习表19-3。
练习表19-3 949名卵巢癌患者寿命表法估计生存率计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