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速度图像专项
- 格式:ppt
- 大小:345.00 KB
- 文档页数:21
速度图象及速度计算类型一图象问题1.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1中描点作图,完成s-t、v-t图象。
(无须填表)路程s/m24681012时间t/s123456速度v/(m·s-1)图1(1)s-t图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v-t图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2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选填“甲”“乙”“丙”或“丁”)图2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3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图3A.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B.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1.5 m/sC.2~5 s内,小车做匀速运动D.5~7 s内,小车在不断加速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4所示,图5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是()图4图55.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6所示,由图象可知()图6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 m/s,乙车的速度为 2 m/sC.经过 6 s,甲、乙两车相距 2 mD.经过 5 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 m6.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B,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7所示。
求:图7(1)物体A和B的运动速度。
(2)当t=4 s时,物体A、B之间的距离。
类型二速度计算(一)基础计算7.小雨同学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限速为60 km/h的公路上,他测出汽车每隔10 s 就驶过6根路边相距45 m的电线杆,则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汽车有没有超速?(二)过桥、隧道问题8.某列车长160 m,以一定的速度完全通过一条长200 m的隧道,用了0.01 h。
八年级物理速度图像题专项练习1.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从图像可知,_______车的速度大;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_m。
2.在物理学中,常用图像描述物理过程,某物体在平直路面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左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
图4中的阴影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
小华同学在研究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时,描绘出了如右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像.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速度时间图像与坐标轴所包围部分即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也可以描述上述的物理量。
根据图像可知小车在1秒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
3.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从同一位置同时同向行驶,如图反映了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根据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由图可知两车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_ ;在时,甲、乙两车运动的速度各为_______和_______;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时,甲车行驶了_______;甲车行驶的路程_______选填“”、“”或“”乙车行驶的路程.4.如图甲所示,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让大小不同的两个气泡A、B在同一根足够长的玻璃管中上升,他测量并描绘出气泡A、B相遇前后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相遇前,气泡A的速度为__________;时两气泡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cm;两气泡相遇后的运动图线可能如图乙中__________选填“a”、“b”或“c”所示.5.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内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为________;内物体做________运动,速度为________6.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甲所示。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______做直线运动,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__________请在图乙中画出乙物体的路程--时间--图像。
初二物理速度图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幅图像正确表示了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A. 直线上升B. 直线下降C. 水平直线D. 波动曲线2. 如果一个物体的速度图像是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那么它表示的是:A. 匀速直线运动B. 加速直线运动C. 减速直线运动D. 静止状态二、填空题3.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_________。
4. 如果速度图像与时间轴相交,这表示物体在那一刻的_________。
三、简答题5. 解释速度-时间图像中,图像下面积的物理意义。
四、计算题6. 某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斜率为2 m/s²的直线,从时间t=0开始,求物体在t=3秒时的速度。
五、绘图题7. 根据以下描述绘制速度-时间图像:- 物体在t=0时的速度为0 m/s。
- 物体在接下来的5秒内以1 m/s²的加速度加速。
- 之后物体以5 m/s的速度匀速运动。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C. 水平直线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所以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
2. 答案:B. 加速直线运动解析:斜率为正的直线表示速度随时间增加,即物体在加速。
二、填空题3. 答案:加速度解析: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4. 答案:速度为零解析:速度图像与时间轴相交表示物体在那一刻的速度为零,即物体静止。
三、简答题5. 解析:速度-时间图像下面积表示物体在相应时间段内的位移。
四、计算题6. 解:根据速度-时间公式v = u + at,其中u为初始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由于初始速度u=0,加速度a=2 m/s²,时间t=3秒,代入公式得:v = 0 + 2 × 3 = 6 m/s答案:物体在t=3秒时的速度为6 m/s。
五、绘图题7. 解析:根据描述,首先绘制一条从原点出发,斜率为1 m/s²的直线,表示前5秒的加速过程。
之后,绘制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以5 m/s的速度匀速运动。
速度图像专题教学目标:1、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时间图像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教学重、难点:1、区分两种图像的区别2、通过图像得到相关的物理量【点拨】【S-T图像的特点】1、s=vt,显然匀速直线运动s—t 图是s=vt的反映;2、通过s—t 图可以直接读出运动过程中对应时刻物体的位置:即对应在s轴上的读数;算出某段时间的路程:S=S末—S初3、s—t 图中直线的斜率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斜率为正,速度方向为正;斜率为负,速度方向为负;如果斜率为零(即图线与t轴平行),表明物体速度为零,为静止。
4、如果两条图线相交,交点表明此时两物体的位置是一样的,即相遇。
5、s轴上的截距表示出发点的位置,t轴上的截距表示出发点的时刻。
【例题讲解】描述以下几个S-T对应的物体的运动图像含义:A:物体一直静止于距参考点S0处B:物体于距参考点S0处往负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在t0时刻到达参考点C:物体静止于参考点,直到t0时刻才出发,往正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从参考点往负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点拨】【V-T图像的特点】①svt,s=vt,显然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随时间改变,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②过v—t 图,可以读出物体在任意时刻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s=vt,匀速直线运动v—t图线下的面积表示运动的路程。
如右图所示Ⅰ、Ⅱ分别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填写下列各空:当t = 0时, v甲= ,v乙= __ __t = 2s时v甲= ,v乙=在0—3s内, S甲= m,S乙=__ _ m两个位移大小比较S S甲乙(填= <>)【拔高训练题】1、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 s.B.当t = t2 s时,两物体相遇C.当t = t2 s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 当t = t3 s时,两物体相距s1 m2、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s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该质点在3s内通过的路程是A.2 m B.3 m C.1 m D.5 m3、甲乙两小车小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一t图象如图所示.两小车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甲______V乙(填“>”、“<”或“=”)4、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位移图像,根据图像求出(1)0 ~ 2s内,2s ~ 6s内,6s ~ 8s内物体各做的什么运动?各段速度多大?(2)整个8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前6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自我检测】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 ﹣t图象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2.如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3.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4.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5.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6.如图为一物体朝固定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在下列四种运动中,何者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最可能以如图表示()A、汽车沿着直线自静止加速的过程B、物体由静止自由铅直掉落的过程C、机车沿直线运动,紧急刹车至静止的过程D、保龄球在无摩擦力的水平面上,沿着直线滑动的过程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8.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9.可以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A 、甲乙B 、甲丁C 、乙丙D 、丙丁10.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 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 点出发向Q 运动,它们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B 、经过6s ,乙车离P 点10mC 、甲车比乙车早3s 通过Q 点D 、经过3s ,甲、乙两车相距6m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1s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B.第2s末质点的运动方向改变C.第4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D.第3s末和第5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9.如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3.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信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河岸 B 山 C 山上的树 D 轻舟上的人t (s)v (m/s)510 15 20 3 6 9 t (s) s (m) 510 15 20 3 6 9 t (s)s (m) 510 15 20 3 6 9 t (s)v (m/s)5 10 15 20 36 9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正在飞行的法国飞行员,顺手抓住了一颗子弹,说明这子弹()A 速度很小B 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反C 速度为零D 速度与飞机相等,方向相同5.飞机上的乘客看到机场地面在上升,他选的参照物是()A 地面B 飞机C 机场建筑物D 机场上的人7.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莫及.在整个赛跑过程中()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C.乌龟的平均速度大D.兔子的平均速度大8.小华同学从家中到学校通常步行10min,则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最接近于()A. 5mB. 50mC. 500mD. 5000m11. 请根据图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是()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C.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D.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甲乙三、计算:1.一列长100米的列车,以43.2千米/时的速度穿越500米长的山洞,求火车穿越山洞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秒?3.摩托车用90km/h的速度追赶在它前面120km处的卡车,追了270km才赶上,求卡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5.有甲乙两列火车,其长度各是200米和300米,甲车的速度是54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10米/秒,那么(1) 若两车相向行驶,从甲车追上乙车开始到跟乙车错开的时间是多少?(2) 若两车同向行驶,从甲车追上乙车开始到跟乙车错开的时间是多少?解:v甲=54km/h=15m/s,两车错车时的路程s=s甲+s乙=200m+300m=500m;(1)∵v=s t ,∴两车相向行驶时的时间:t1=s v甲+v乙 =500m 15m/s+10m/s =20s;(2)∵v=s t ,∴两车同向行驶时的时间:t2=s v甲−v乙 =500m 15m/s−10m/s =100s;答:(1)若两车相向行驶,从甲车追上乙车开始到跟乙车错开的时间是20s;(2)若两车同向行驶,从甲车追上乙车开始到跟乙车错开的时间是100s.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列车的错车时间,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4、我们观看百米赛跑时,判断谁跑得快的根据是()A.速度的大小B.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C.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D.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房屋造好以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 B.汽车驶过一座桥梁,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梁是绝对静止的C.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是绝对不动的D.宇宙就是由运动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8、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 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1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饮水杯的高度7、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m/s,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初二物理vt图练习题VT图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图像,可以通过观察图像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根据初二物理VT图练习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解答。
【图一】展示了一辆汽车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通过观察图一,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时间 t = 0 s 到 t = 5 s,汽车的速度保持不变,始终为10m/s。
这说明汽车在这段时间内以恒定的速度直线运动。
接下来,在 t = 5 s 的时刻,汽车的速度突然减小到 0 m/s,然后保持不变。
这表明汽车在这段时间内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状态。
再看到 t = 15 s 的时刻,汽车的速度突然增加到 15 m/s,然后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汽车在这段时间内以恒定的速度直线运动,且速度比之前的速度更高。
最后,在 t = 20 s 的时刻,汽车的速度突然减小到 5 m/s,然后保持不变。
这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以恒定的速度直线运动,但速度比之前的速度低。
通过对图一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运动过程中,汽车经历了两次加速和两次减速的情况,且在某些时间段内保持恒速或静止。
【图二】展示了一个小球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
根据图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首先,小球从 t = 0 s 开始自由下落。
在 t = 1 s 时,小球的速度为2m/s,在 t = 2 s 时,速度增加到4 m/s,加速度保持不变。
这表示小球在下落过程中不断加速,而且加速度恒定。
接下来,在 t = 2 s 之后,小球的速度增加到 6 m/s,并持续增加。
这意味着小球在下落过程中继续加速,而且加速度保持不变。
最后,在 t = 15 s 的时刻,小球的速度达到最大值,约为 30 m/s,并保持不变。
这表示小球在下落过程中达到了最大速度,之后速度不再增加。
通过对图二的观察,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小球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始终受到一个恒定的重力加速度,速度随时间增加,直到达到最大速度后保持恒定。
综上所述,初二物理VT图练习题中的图一描述了汽车的运动情况,包括了恒速、停止、加速和减速等运动状态。
《速度》图像题专项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为5m/sB. 从计时起再经过2s,物体又前进了10mC. 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D.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2.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 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D. 经过4s,甲乙相距8m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 0至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 0至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 2s至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mD. 5s至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m4.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B. 4 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 第8 s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D. 0 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5.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 一定是图线aB. 一定是图线bC. 可能是图线bD. 可能是图线c6.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 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 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D. 甲、乙是同时出发的7.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 甲图和丙图B. 甲图和丁图C. 乙图和丙图D. 乙图和丁图8.物理学中经常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则下图中能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 甲丙B. 甲丁C. 乙丙D. 乙丁9.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a)、(b)所示,经过6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 v甲>v乙,s=16mB. v甲>v乙,s=8mC. v甲<v乙,s=16mD. v甲<v乙,s=8m10.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 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 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C. 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D. 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11.如图为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A. 甲车快B. 乙车快C. 甲车慢D. 无法确定12.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C. D.1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0s−4s物体的速度是4m/sB. 4s−8s该物体的速度是4m/sC. 4s−8s该物体处静止状态D. 8−11s物体的速度是7m/s1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其路程S跟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八年级物理《速度路程时间图像分析》专项习题1. 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0∼t1做加速直线运动B.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C.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D.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2. 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6米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从P点出发向Q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12秒,甲车到达Q点,此时乙车离Q点距离大于2米.它们的s−t图像分别为如图所示a、b、c 三条图线中的两条,则()A.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B.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C.乙的图像一定为图线aD.乙的图像可能为图线c3. 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B.乙C.丙D.丁4.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C.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D.3s时甲在乙的前方5. 甲、乙两车用相同的牵引力同时同地在水平地面上开始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经过6秒后可确定的是()A.甲做的功小于乙做的功 B.甲和乙的机械能相等C.甲和乙相距0.3米D.甲和乙所受的合力相等6. 甲、乙两小车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7. 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都以相同速度运动B.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C.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静止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8. 小华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得() A.小华步行的速度为1.5m/sB.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800mC.小华骑车的速度为360m/sD.小华在图中AB段的是骑自行车9. 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800米的P、Q两点同时沿水平直线相向而行,它们的s−t图像如图(a)、(b)所示.第4秒内甲车通过的距离为________米;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要使甲、乙两车第一次相距400米,则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秒.10. 甲、乙两辆车同时同地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该图可知:甲车运动4秒,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米;乙车的速度为________米/秒;当乙车通过路程为40米时,两车相距________米.11. 如图所示的是某物体在40s内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像信息,前20s内该物体的动能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12.(15分) 如图分别是甲、乙、丙的路程一时间图像,完成下列问题:(1)由图像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________,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为________.(2)甲、乙、丙的速度由小到大排列为________.(3)根据路程一时间图像可知,甲的速度为________米/秒,乙的速度为________米/秒.(4)经过________秒,乙和丙相遇.(5)若甲、乙同时同地沿相反方向运动,经过2秒,甲、乙相距________米,经过3.5秒甲、乙相距________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D3.B4.B5.D6.C7.A8.A二、填空题9.60,运动,1610.40,5,4011.不变,2三、实验探究题12.(1)甲和乙,丙(2)v丙<v乙<v甲(3)4,2(4)2.5(5)12,2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训练:-速度的图像与计算(共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速度的图像与计算类型一速度的图像(一)速度-时间图像1.如图1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前2 s物体做________运动;第2~6 s物体做________运动;第6~7 s物体做________运动;7 s后物体停止运动。
(均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图1 图22.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____做直线运动;经过6 s,甲、乙两物体相距________m。
3.某运动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式为s=3 m/s×t,请在图3中画出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
图3(二)路程-时间图像4.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图4A.前4 min乙同学的速度比甲同学的大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 m/sC.乙同学第4 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 m5.[2018·黄石] 图5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C.两物体在t=10 s时刻相遇D.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 m/s6.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如图6所示。
由图知小车甲做_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
图6(三)综合运用7.甲、乙、丙三辆电动汽车同时开始运动,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7所示。
其中________车运动最快;经过6 s,最快的小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m。
八年级物理《速度路程时间图像分析》专项习题1. 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0∼t1做加速直线运动B.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C.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D.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2. 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6米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从P点出发向Q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12秒,甲车到达Q点,此时乙车离Q点距离大于2米.它们的s−t图像分别为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则()A.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B.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C.乙的图像一定为图线aD.乙的图像可能为图线c3. 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B.乙C.丙D.丁4.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C.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D.3s时甲在乙的前方5. 甲、乙两车用相同的牵引力同时同地在水平地面上开始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经过6秒后可确定的是()A.甲做的功小于乙做的功B.甲和乙的机械能相等C.甲和乙相距0.3米D.甲和乙所受的合力相等6. 甲、乙两小车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7. 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都以相同速度运动B.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C.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静止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8. 小华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得()A.小华步行的速度为1.5m/sB.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800mC.小华骑车的速度为360m/sD.小华在图中AB段的是骑自行车9. 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800米的P、Q两点同时沿水平直线相向而行,它们的s−t图像如图(a)、(b)所示.第4秒内甲车通过的距离为________米;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要使甲、乙两车第一次相距400米,则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秒.10. 甲、乙两辆车同时同地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该图可知:甲车运动4秒,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米;乙车的速度为________米/秒;当乙车通过路程为40米时,两车相距________米.11. 如图所示的是某物体在40s内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像信息,前20s内该物体的动能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12.(15分) 如图分别是甲、乙、丙的路程一时间图像,完成下列问题:(1)由图像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________,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为________.(2)甲、乙、丙的速度由小到大排列为________.(3)根据路程一时间图像可知,甲的速度为________米/秒,乙的速度为________米/秒.(4)经过________秒,乙和丙相遇.(5)若甲、乙同时同地沿相反方向运动,经过2秒,甲、乙相距________米,经过3.5秒甲、乙相距________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D3.B4.B5.D6.C7.A8.A二、填空题9.60,运动,1610.40,5,4011.不变,2三、实验探究题12.(1)甲和乙,丙(2)v丙<v乙<v甲(3)4,2(4)2.5(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