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评价表-2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校本教学评价方案评价表
评价表说明
本评价表旨在对小学校本教学评价方案进行评价,以提供反馈和改进的机会。
请参与评价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仔细阅读以下评价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评价指标
- 教学目标清晰度
- 教学设计合理性
- 教学方法多样性
- 教学资源充足性
- 教学过程的秩序与纪律
- 教学反馈及时性
- 师生互动与沟通情况
学生评价指标
- 研究兴趣是否提升
- 研究内容是否易于理解
- 研究方式是否多样化
- 研究过程中的挑战感受
- 研究成果反馈的准确性
- 研究任务的完成情况
家长评价指标
-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 学校对家长的参与程度
- 学校对孩子研究情况的及时反馈
- 孩子在学校的安全情况
- 学校与家长间的沟通与合作情况
评价结果分析与改进措施
评价结果将由教务处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评价结果,学校将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教育环境。
以上评价表仅供参考,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感谢各位的参与与支持!
注意:请确保对评价表中的内容进行保密,以便获得真实而有效的评价结果。
校本课程评价表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校本课程评价表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程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程主要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课程教学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课程教学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课程参与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程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一:课程设计与组织(满分:5分)请参与者按照以下评价指标对该课程的课程设计与组织进行评价,满分为5分,分数越高代表课程设计与组织越出色。
1. 整体框架清晰:___________________2. 教学目标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3. 教学内容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4.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___________________5. 教学资源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6. 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详尽:___________________7. 教学实施方式合适: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指标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满分:5分)请参与者按照以下评价指标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评价,满分为5分,分数越高代表教学方法与手段越出色。
1. 教学方式互动性强:___________________2. 学习任务明确具体:___________________3. 学习过程主动参与度高:___________________4. 学习成果能力导向:___________________5. 学习资源多元化:___________________6. 学习评价方式恰当:___________________7. 学习环境舒适有序: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指标三:教师教学能力(满分:5分)请参与者按照以下评价指标对该课程的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满分为5分,分数越高代表教师教学能力越出色。
华罗庚实验学校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二00三年九月校本课程的评价,是校长和教师对本校开发的课程进行质量分析和监控的过程,也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
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才能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真正使校本课程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
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发生的作用。
这就要求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一、评价原则1、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组织管理组长:姚水虎副组长:韩小平、李继锋组员:朱春平、孟国伟、李俊民、何瑛、郭建芳、王瑞芳、张俊、汪强三、评价内容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1、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学案等。
表1: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评价表等级分数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90分,合格60分—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总分。
总评:评议人: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
等级分数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90分,合格60分—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
总评:评议人:3、对学生的评价。
注重“三维”评价(即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形成性、发展性评价,除关注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华罗庚实验学校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二00三年九月校本课程的评价,是校长和教师对本校开发的课程进行质量分析和监控的过程,也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
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才能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真正使校本课程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
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发生的作用。
这就要求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一、评价原则1、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组织管理组长:姚水虎副组长:韩小平、李继锋组员:朱春平、孟国伟、李俊民、何瑛、郭建芳、王瑞芳、张俊、汪强三、评价内容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1、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学案等。
表1: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评价表等级分数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90分,合格60分—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总分。
总评:评议人: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
等级分数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90分,合格60分—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
总评:评议人:3、对学生的评价。
注重“三维”评价(即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形成性、发展性评价,除关注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校本课程实施综合评价表授课教师:班级:
项目标准评价等级备注
优良合格不合
格
学生评价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内容的学习,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大自己的阅读面。
养成读书看报、自主阅读的习惯学习过程中能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受,能提出良好的建议。
乐于书面表达,对习作有信心,能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写下来。
自觉吸纳文中的精髓,具有一定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评价教学准备充分、及时。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能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进度安排科学、合理,教学态度亲切,指导学生耐心、有效。
课程评课程内容具有教育性、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特色性、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
设计精心,教法得当,目标达成情况。
价
学习效果明显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持续。
总评。
春有侨心完小校本课程评价方案(附评价表)一、评价的原则本课程对学生的评价要贯彻激励性为主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
1.把握评价的目的传统文化课程要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为评价目的,突出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与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2.重视激励性评价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表扬,及时鼓励,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兴趣与发展的动力。
3.重视过程性评价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态度与情绪,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体验;关注学生阅读兴趣与文化视野的拓展;关注学生把握与内化传统文化精神、形成自己的价值追求与人格内涵的过程。
4.评价主体多元化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甚至可以请学生家长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同学、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5.评价内容多元化对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要求,也要关注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感悟与情感体验,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6.评价尺度多样化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的学生,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要考虑到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城乡文化差异、思维个性差异等因素,考虑学生的不同起点,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通常应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参与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二是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知识、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五是活动的收获与成果。
三、评价方法地方课程的评价主要注重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两大部分。
评价每学期期末评价一次,评价表学生每人一份,评价完后交由教导处保存学生校本课程评价采取等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