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重磅∣李裕伟∣矿产资源权益金与资源税
- 格式:docx
- 大小:17.44 KB
- 文档页数:5
采矿业的矿产资源税收政策近年来,采矿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引导和管理采矿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税收政策,其中包括矿产资源税。
本文将就我国采矿业的矿产资源税收政策进行探讨。
一、矿产资源税的意义和目的矿产资源税是指对采矿过程中产生的矿石、矿砂等矿产资源进行征收的一种税收形式。
其意义在于调节资源配置、维护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配置: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征税,调节资源的供求平衡,避免大量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环境保护:通过矿产资源税的征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条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 经济发展:通过合理征收矿产资源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为采矿业提供必要的管理和监督。
二、矿产资源税的征收对象和税基矿产资源税的征收对象主要是采矿业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等。
税基主要是按照采矿企业销售的矿石、矿砂等矿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计算。
三、矿产资源税的税率和征收方式矿产资源税的税率是根据矿产资源的种类和等级进行分类,并由政府根据矿业市场价格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制定的。
一般来说,矿产税率会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采矿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财政的稳定。
矿产资源税的征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照销售收入征收,即按照采矿企业销售矿产资源的金额进行计算;另一种是按照产量征收,即按照采矿企业生产的矿产资源的数量进行计算。
四、矿产资源税的使用和管理矿产资源税的征收所得主要用于国家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其中,国家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国家的基础建设、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而地方财政收入则用于地方的旅游开发、环境治理等相关工作。
为了保证矿产资源税的公正和透明,我国对矿产资源税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了严格规定。
相关政府部门将依法对矿产资源税的征收、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税收政策分析矿产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公平分配,各国采取了不同的税收政策来管理矿产资源。
本文将就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税收政策进行分析。
一、矿产资源税收政策的背景采矿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资、高利润的行业,矿藏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巨额资金,而矿产资源的开采也存在一定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为了平衡开发者的利益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各国纷纷采取矿产资源税收政策,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二、常见的矿产资源税收政策1. 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是指采矿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向政府支付的费用,该费用与采矿权的取得和使用有关。
采矿权使用费的征收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一般是按照采矿权的面积、开发年限、矿石销售额等进行计算。
2. 矿产资源税矿产资源税是指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企业和个人按照一定比例征收的税收。
该税种通常在矿石销售或产量上进行征收,其税率可以根据矿产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矿产资源税的征收可以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能够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
3. 稀缺资源税稀缺资源税是一种针对矿产资源的特殊征税方式,主要针对那些稀缺性极高的资源进行征收。
该税种常被用于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征税,并且一般采用较高的税率,以鼓励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替代能源的开发,同时也能够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4. 地方资源税地方资源税是由地方政府根据《地方税种管理法》进行征收的特殊税种,其征收对象为在本地区开展资源开发活动的企业和个人。
地方资源税的税率和征收标准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并用于改善当地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
三、矿产资源税收政策的效果与问题1. 资金来源多样化矿产资源税收政策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资金来源。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支持社会福利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重要领域,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对矿产资源征收税收,可促使开发者在资源开发中进行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权衡,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岩金矿资源税有关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日期】2006.05.19•【文号】财税[2006]69号•【施行日期】2006.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资源税正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岩金矿资源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经研究,现将调整岩金矿资源税政策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调整各等级岩金矿资源税税额标准,具体标准见《岩金矿各等级资源税税额明细表》(附件1)。
二、调整岩金矿各等级的范围。
《岩金矿资源等级分类明细表》(附件2)列明的企业(或金矿)按所属等级和《岩金矿各等级资源税税额明细表》确定适用税额。
未列入《岩金矿资源等级分类明细表》的企业(或金矿)适用的税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其资源状况,参照《岩金矿各等级资源税税额明细表》和《岩金矿资源等级分类明细表》中确定的邻近矿山的税额标准,在浮动30%的幅度内核定,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三、原矿已缴纳过资源税,选冶后形成的尾矿进行再利用的,只要纳税人能够在统计、核算上清楚地反映,并在堆放等具体操作上能够同应税原矿明确区隔开,不再计征资源税。
尾矿与原矿如不能划分清楚的,应按原矿计征资源税。
四、采用堆浸工艺,矿石与废石(品位低于0.5克/吨)分别堆浸,纳税人能够在统计、核算上清楚地反映,并在堆放等具体操作上能够同应税原矿明确区隔开的,是否对废石征收资源税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
五、本通知自2006年5月1日起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93)财法字第43号]所附“资源税税目税额明细表”中的岩金矿石各等级税额以及“几个主要品种的矿山资源等级表”中的“岩金矿石资源等级表”同时废止。
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一、概述为了完满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提高资源管理的效率和公平性,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订立本方案。
本方案旨在规范矿产资源权益金的收取、管理和使用程序,确保资源权益金的合法性、透亮度和公正性。
二、管理标准1. 收取标准(1)矿产资源权益金的收取基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执行,依据矿产资源类型、储量和市场价值确定。
(2)矿产资源权益金的计算方法应明确,并指定特地机构负责计算核算。
(3)矿产资源权益金应按年度或依照采矿周期分期收取,并设定明确的缴纳期限。
2. 管理和使用标准(1)矿产资源权益金应设立特地的账户进行管理,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管,确保款项专款专用。
(2)矿产资源权益金应重要用于支持资源保护、环境整治、弥补发展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在使用中应公正合理,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人民利益。
(3)矿产资源权益金的使用应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完成,避开滞留过久。
3. 监督标准(1)矿产资源权益金的收取、管理和使用程序应公开透亮,接受社会监督。
(2)设立矿产资源权益金使用情况公示制度,定期公布相关信息和数据。
(3)加强对权益金收取和使用情况的监察,建立违规惩罚机制,严厉追责。
三、考核标准1. 完成目标(1)履行矿产资源权益金收取的年度工作目标,定时完成收款任务。
(2)确保矿产资源权益金的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或滞留。
(3)合理使用矿产资源权益金,确保资金使用效果明显。
2. 制度执行(1)负责矿产资源权益金管理的部门应依照制度要求,规范收取、管理和使用过程。
(2)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权益金管理档案,确保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完整、真实可信。
3. 监督检查(1)成立矿产资源权益金监督机构,负责监督权益金的收取、管理和使用。
(2)定期开展矿产资源权益金的监督检查工作,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和曝光。
(3)加强对权益金监督机构的培训和本领建设,提高监督工作的效能。
四、改革方案的落实和推动1. 制度落实(1)相关部门应依据本方案订立相应的法规和规章,明确矿产资源权益金收取、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和流程。
我国矿产资源税费构成及应征税额研究殷爱贞1杨帅刘微(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66580) 摘要:在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税费体系改革原则的基础上,本文重新构建了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具体包括权利金、矿业权使用费、矿地使用费、环境资源税、收益调节基金和勘探登记费、开采登记费,然后分析重构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后的效果,最后,对各种税费应纳税额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应纳税额中图分类号:F810.422Research on the C onstitution of the Mineral Resources Taxation andTaxes Payable in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formation principle of the mineral resources taxation and fees system in China, this paper rebuilt the mineral resources taxation and fee system, including royalties、fee of mining right、mineral land fee、environmental tax、revenue adjustment fund and registration fee of exploration and mining. Then it analyzed the effect of this new system. In the end,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related issues on taxes payable.Key Words: mineral resources; taxes and fees system; taxes payable矿产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但我国目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不容乐观,存在开采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开发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1][2]。
关于完善矿业权出让收益制度的政策建议LI Gang;LI Yong【摘要】自《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以来,各地相继开展了相关研究,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对于维护国家矿产资源权益,完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客观上也存在思想不统一、研究不充分、改革不平衡等问题.建议加快法律修订,明确矿业权出让收益和资源税的性质和功能,处理好企业投资收益、国家投资收益和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收益三者的关系;坚持探矿权出让收益的所有者权益属性,鼓励探索多种收益实现形式;研究起草核定指南,规范矿业权市场基准价制定;进一步明确资金使用方向,提高使用效益.【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9(028)001【总页数】4页(P27-30)【关键词】矿业权出让收益;资源税;征收管理【作者】LI Gang;LI Yo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2.0矿业权出让收益是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保障。
自2017年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印发《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17〕35号)以来,各地相继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对于维护国家矿产资源权益,完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客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例如,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相关规定不够细化、理解上存在争议[1-2],基准价制定过程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统一等问题[3],征收范围扩大导致一部分企业面临巨大资金压力[4],评价指标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5]。
为深入推进和落实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
1 改革进展和成效1.1 改革进展制定征收管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更好地发挥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对维护国家权益、调节资源收益、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作用,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研究制定了《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并于2016年12月30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1次会议审议通过。
完善矿产资源国家权益收益与分配管理制度我国的法律规定,国家对其所有领土和管辖的海域范围内的矿产资源都享有主权权力,国家是我国全部矿产资源唯一的所有主体,国家拥有对矿产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力。
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更是每个国家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也不例外,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完善矿产资源国家权益收益与分配管理制度,使之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矿产资源国家权益收益与分配管理制度的现状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过程中的国家权益收益是指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收益和投资收益,权益管理是矿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国家财产权益、调节资源开发中各方利益的重要抓手。
目前,我国体现矿产资源国家权益的租税有:矿产资源补偿费、资源税、矿业权价款、矿业权使用费、以及石油特别收益金(见表1),其征收与分配方式如表2所示。
二、当前矿产资源权益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矿产资源权益管理存在名目繁多、名实不符、国家利益严重流失、资源收益未惠及全民、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极度扭曲等问题,造成“国家微利、企业暴利、居民无利”。
本文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真正代表国家矿产资源所有权收益的矿产资源补偿费被边缘化,改革后的以从价计征的资源税与矿产资源补偿费事实上重叠。
二是地方区域性“收费”政策稀释了国家资源所有者权益,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费率和征收的实际入库率低,造成国家财产收益大量流失。
一方面,地方区域性“收费”如云南征收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新疆增收的煤炭资源地方经济发展费、湖南等省征收的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等稀释了国家资源所有者权益。
2007—2010年期间,云南省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额为4.27亿元、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为27.25亿元,后者比前者高6倍之多。
《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解读新华社近日,国务院印发《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决定建立符合我国特点的新型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
为何改革?如何改革?改革将带来哪些影响?财政部有关负责人20日接受记者采访,予以解答。
促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当前,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单位,除一般性税费外,需缴纳矿业权价款、矿业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还需缴存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现行矿产资源税费政策对维护国家权益、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比如,矿业权价款只涵盖国家出资探明矿产地,不利于充分实现和维护国家矿产资源权益;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缺乏有效调节,地方对矿产资源开采依赖较重;各项税费定位不清晰;矿山企业生态环境治理恢复责任落实不到位等。
“建立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是维护国家矿产资源权益的必然要求,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该负责人说。
防范遏制企业“跑马圈地”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四项改革措施:在矿业权出让环节建立矿业权出让收益制度;在矿业权占有环节建立矿业权占用费制度;在矿产开采环节,继续征收资源税;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环节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将现行主要依据单位面积按年定额征收的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整合为根据矿产品价格变动情况和经济发展需要实行动态调整的矿业权占用费,并将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确定为2:8。
“这有利于防范矿业权市场中的‘跑马圈地’、‘圈而不探’行为,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
”该负责人说。
突出环境治理责任制针对环境治理恢复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改革方案明确,将现行各地管理方式不一、审批动用程序较复杂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调整为管理规范、责权统一、使用便利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
财政部介绍,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要求而设立。
“改革后,将提高企业利用资金的便捷性,进一步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矿产资源开采税费征收管理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工业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矿产资源的开采并非无限制和无偿的,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环境以及保障国家利益,对矿产资源开采进行税费征收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矿产资源开采税费的种类。
常见的税费包括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等。
资源税是根据矿产品的开采量或销售额计征的一种税费,其目的在于调节因资源条件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补偿费则是对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的资源消耗的一种补偿,用于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保护与合理开发。
采矿权使用费是采矿权人因使用采矿权而向国家支付的费用,采矿权价款则是国家将采矿权出让给采矿权人而收取的费用。
税费征收的管理机构和职责分工也是确保征收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审批和监管,税务部门负责税费的征收和管理。
两个部门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矿产资源开采的相关数据准确、及时地传递到税务部门,以便准确计算和征收税费。
此外,财政部门、环保部门等也在矿产资源开采税费征收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和协调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征收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部分矿山企业可能存在偷逃税费的行为,例如虚报开采量、隐瞒销售收入等。
这就需要加强税务稽查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税收征管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由于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开采条件复杂,对于一些小型矿山和偏远地区的矿山,征收管理工作难度较大。
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征管力量,提高征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
另外,税费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有待提高。
一些税费政策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矿种的差异,导致部分地区和企业负担过重,影响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积极性。
因此,在制定税费政策时,需要充分进行调研和论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背景矿产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矿产资源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的采集、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规范、不透明、不公开等问题,导致资源的绿色开发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以及环境损害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的定义和意义矿产资源权益金是指依据矿产资源开发权、矿产资源使用权、矿产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定,由矿业主管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益的获取者收取的费用。
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的改革,是为了保障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及其开发利益,规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促进矿产资源的绿色开发和循环利用,并且能够通过收取权益金的形式进行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枯竭。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对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进行改革,强化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推进矿产资源的绿色开发和保护,促进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规范化,从而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的价值和经济效益;•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促进矿业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矿业产业结构,促进矿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方案本方案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开展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的改革:1. 修改矿产资源权益金征收标准与范围针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特点,制定不同矿种的权益金征收标准,并且设立合理的范围和定额,以避免资源过度开采和破坏。
2. 加强矿产资源信息公开设立矿产资源权益金信息公开制度,将矿产资源权益金的收入及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并采取合理措施发布信息,让投资者、相关部门及公众观察和监督。
3. 加强矿产资源监管力度完善矿产资源环境保护标准,加强对矿业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推进生产过程和资源环境卫生改善、质量提升,从而提高矿产资源的价值。
结论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综合改革系统,需要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税收政策影响分析税收政策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征收税收,可以起到调控市场、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矿产资源税收政策对采矿业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矿产资源税收政策的背景矿产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之一,其开采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过度的矿产资源开采不仅容易造成资源枯竭,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国家制定了矿产资源税收政策,以防止资源的过度开采并鼓励企业可持续经营。
二、从税收政策角度看矿产资源的征税方式矿产资源税收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和利润分享制度。
资源税是对矿产资源产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其目的是通过价格杠杆的形式刺激企业合理使用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补偿费是指企业为了使用矿产资源而向政府支付的费用,其数额主要由采矿业发展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决定。
这一政策措施确保了企业合法使用资源的同时,也保证了国家对资源的合理收益。
利润分享制度是指政府对采矿企业利润进行分配的政策,其主要形式为政府参股或收取矿产资源开采利润的一部分。
这一制度可以增加政府对矿产资源开采收益的掌控程度,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三、矿产资源税收政策对采矿业的影响1. 资源的合理利用征收矿产资源税可以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激励企业合理使用资源。
同时,通过税收政策的引导,企业将更加注重矿产资源的节约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2. 促进资源保护矿产资源税收政策的实施,使企业对矿产资源的开采更加审慎。
高额的资源税使得企业在开采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政府对资源的合理分配也能有效避免资源过度开采的现象。
3. 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矿产资源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利润分配进行限制,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绿色生产力度,使得采矿行业朝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这也有助于推动采矿业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矿业税费制度与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研究万会;万贵龙;张德会【摘要】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而我国现行的矿业税费制度的许多规定,却忽略了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益,不但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直接或间接地鼓励了矿产资源的掠夺式开采,资源浪费严重.文章全面分析了我国与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和保护矿产资源相关的矿业税法,指出了现行矿业税费制度在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必须及时修改完善相关的税费法律,以更好地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益,保护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 of China, ownership of mineral resources belongs to the state. However, many regulations in current mineral taxes system ignore the state ownership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 which brings not only great loss to the state but also results in ravening mining and resources waste.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current mineral tax laws of on the state ownership right protection and resources protection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The paper holds the view that related mineral laws are in great need of emendation and perfection so as to protect the state ownership of mineral resources better and to exploit mineral resources reasonably.【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1(020)010【总页数】4页(P6-8,12)【关键词】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矿业税费;资源保护【作者】万会;万贵龙;张德会【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北京 10003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2.6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
权威∣重磅∣李裕伟∣矿产资源权益金与资源税、矿业权出让收益之法理辨析-原标题《关于矿业权出让收益与资...编者按:作者简介:李裕伟,男,湖南人,大学本科学历,1939年生。
曾任原地质矿产部副总工程师、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地质矿产部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院长、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研究室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委员、国际海底管理局法律与技术委员会委员。
原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地矿咨询部副主任、特邀咨询委员、研究员。
兼任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矿产资源管理与矿产经济研究。
主要从事工作领域有:矿产资源管理、矿产资源战略与政策研究、矿产经济研究。
曾参与组织我国第一轮、第二轮矿产资源保证程度论证、我国矿产形势战略与对策研究等。
研究成果与论文涉及矿产资源国家战略、利用国外资源、矿业市场、矿产资源资产评估、矿产资源可供性研究、矿业可持续发展、矿业城市等方面。
此外,在地矿工作信息化和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现代化方面也有长期的研究。
矿业权出让收益与资源税---谁是谁?写在前面:矿业权人使用国家所有矿产资源应缴纳的费用,绝大多数国家称之为权益金(royalty)我国矿法过去称为“资源补偿费”,现相关管理文件称为“矿业权出让收益”,有的文件也使用“权益金”一词,说明它的定位相当于国外的权益金。
我们认为权益金定位是合适的。
当代矿法植根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矿法,历经欧洲中世纪黑暗时期、西班牙殖民时期、美国兴起时期和现代工业社会时期的承继和发展,演化至今,是一个成熟的法律领域,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认同。
国外权益金均按矿产品计费,后置征收由来已久,这是权益金制度的两条基本规则,国外矿法均遵此设计具体的收费方案。
要破这两条规则,不是不可,但需要论证。
权益金按储量计费和前置征收在我国早已广泛施行,新近又有政府文件明确规定,已经把这两条规则破了,却没有论证。
按矿产品计费还是按储量计费,是前置征收还是后置征收,涉及一系列资源风险与会计制度的专业性和常识性问题,需要讨论。
这就是写本文的目的。
权益金是使用国家所有矿产资源的收益。
这里要澄清的一个概念是,国家所有的是原始自然状态下未经过勘查投资加工的矿产资源(联合国标准2012)。
资源量和储量是勘查投资的产物,不是原始状态下的矿产资源。
当矿业权出让时,如果资源量和储量是由过去的国家投资形成的,资源量与储量的产权属于国家,国家是个矿业权人,与受让矿业权人结成市场交易关系,国家可以用任何方式、以任何价格转让这宗矿业权,转让的收入是矿业权资产出售所得,其性质是资源量和储量资产的价值而不是权益金的价值。
当矿业权出让时,如果资源量和储量是由过去的矿业权人而不是国家投资形成的,资源量与储量的产权属于矿业权人,国家与矿业权人结成资源所有者与使用者关系,即自然状态下的矿产资源出让者与受让者关系,国家以权益金而不是以资源量和储量资产的方式获取收益,其计价与征收时间须按矿法规则实施。
本文讨论的问题属于后一种情况。
在做出以上澄清之后,可以讨论国家所有的自然状态下的矿产资源使用权益金问题了。
如果权益金一定要按招标计费或按储量计费,并前置征收,则须认真研究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探矿阶段征收的权益金,是一种”。
首先需要用一段文字来说明探矿阶段征收的权益金是“权”的使用费还是“资源”的使用费。
相关办法指出;“矿业权出让收益是国家基于自然资源所有权,将探矿权、采矿权出让给探矿权人、采矿权人而依法收取的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这句话绕了许多弯,处处以“权”开路,直到最后才勉强说出“资源”两个字。
其实国家的提法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到了矿产领域就应简单、明了、顺理成章的直接表述为“矿产资源有偿使用”。
有偿使用的对象明明是实物意义的矿产资源,为什么要不就其简偏不厌其繁地重复那些“权”呢?猜想其目的不外是力图把收费与“权”挂钩,淡化实物资源与收费的关系。
但终究还是避不开的,最后“资源”两字还是出现了,表明收费的依据是“资源”而不是任何“权”。
如果没有国家关于“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明确表述在先,恐怕这段文字就可简化为“矿业权出让收益是国家基于自然资源所有权,将探矿权、采矿权出让给探矿权人、采矿权人而依法收取的收入。
”从头到尾以权开路,以权收尾,以收入结束。
上面这番讨论,要澄清的问题是:探矿权不是有偿使用的对象,矿产资源才是有偿使用的对象。
如果这个结论成立,那么在探矿阶段是否征收权益金,就看是否使用了矿产资源,而不是看是否使用了探矿权。
凭权力缴纳使用费出自《矿产资源法》。
该法第五条赫然写道:“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这一条矿业领域多年来收费任性化的根源。
各国都在矿法明确收费项目,不给人留有想象发挥的空间。
这种法律表述方式如果不改,即使国家有“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正确定位在先,恐怕矿产资源领域凭权力收费的势头仍难以遏制。
这里面有多少利益关系,就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了。
在说清楚权益金是使用矿产资源实物而产生的收益后,就可以讨论探矿阶段是否有征收权益金的依据了。
在探矿阶段,世界各国矿法,包括我国矿法都是不允许开采矿石的,因此探矿权人所估算的资源量和储量,是不可能开采,更不可能加工销售的。
不开采,不加工,不销售,何来“使用”?这就是说,在探矿阶段,从预查到勘探,甚至到可行性研究,都没有使用矿产资源。
按储量收费,是一种“没有使用矿产资源而收取的矿产资源使用费”,因为在收完这种矿产资源使用费后,矿产资源(各类储量、资源量)仍然毫发不损的静静的躺在地下,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开采使用。
矿法规定探矿阶段不能开采利用矿产资源,而收费文件却要求在探矿阶段征收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权益金,显然是一种既自相矛盾,又违法的收费了。
二、这是一种无视矿产勘查项目巨大风险,不顾矿业权人勘查失败后果的收费制度。
矿产勘查是一个风险行业。
2015年7月在温哥华召开的斯普洛特自然资源研讨会上,英国著名矿产勘查学家、冥王星战略公司技术总监尼尔·汤姆林森对矿产勘查的风险性作了一个长篇报告。
报告的主要观点是,从最初的草根找矿普查开始,到最终进入矿山建设并投入生产为止,勘查项目的成功率是1/1000- 1/10000,也就是说,从空白地项目开始,能走到头,采出矿石、制成矿产品并成功销售的项目,是千里挑一或万里挑一,其他项目均在各个阶段宣告失败并退出勘查。
斯普洛特自然资源研讨会年年举行,汤姆林森发表的是当年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报告,不信的读者可查。
且不说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即使是百分之一,如果在探矿阶段收取权益金,那么问题就来了:那99个勘查项目走不到头,失败了,没有矿石可采,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权益金却早早地就交了,这笔钱是否要退还呢?如果退还,收费办法就应明文规定;“如勘查失败,国家将退还之前收取的全部权益金,并支付利息”;如果不退还,收了钱不给货,则不应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所为,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如果只有三五个勘查项目失败倒也罢了,而失败的是99个、999个或9999个啊!即使国家很负责任,愿意对勘查失败者退款,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也令人怀疑。
这个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全过程,不是以几年计,而是以几十年、上百年计的。
试想,1000个初始项目有的可能在十几年内,有的可能在几十年内,有的可能在上百年内年陆陆续续显示出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结局,这段时间里企业的产权关系、人事关系、政府机构、法律条款都可能发生变化,几代人之间发生的事,如何考察,如何判断,如何支付,国家按储量预收的那点费用不够对这些长期、变化、复杂的关系进行管理的。
这种局面一旦形成,即使想退款,也已不具可行性了。
三、这是一种无视储量数据高度不确定性、无视储量开采设计损失、计费时估算的储量与未来采出的真实矿石量出现巨大差别的收费的制度办法规定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收费的对象是储量,而矿业权人实际使用的对象是由储量转化而成的矿产品(原矿、精矿、金属)。
如果储量是精确数字,提前收取也并非不可。
但矿产储量国际报告标准委员会(CRIRSCO)指出,储量是估算的而不是计算的,因此带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是一种风险资产;再者,从储量到矿产品,要经历一系列损失过程,到矿产品阶段时,其数字远小于储量。
两个因素一叠加,其差距更大。
然而,储量与矿产品量之间存在数量差这个常识问题被忽略了。
储量类型不同,其允许误差也不同。
按照相关误差要求,我国111、331储量(资源量)的允许误差约为10%;121、122、332(资源量)约为20-30%;对333没有要求,但按CRIRSCO国际标准,其误差是一个数量级,即估算出100万吨333资源量,进一步工作后可能只有10万吨,也可能暴增到1000万吨。
至于334,它根本就不是矿产,没有价值,“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命题不成立。
《国际财务报告标准》第IFRS6)“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规定,对低端探矿权(相当于我国的空白地和预查项目)不得估算资产,各国矿法均规定低端探矿权不得转让,因为其不具价值,如进入市场,会引发探矿权交易欺诈,不利于矿业权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对这种不具价值的探矿权收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权益金,获得的是无中生有的利益,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
即使储量数字是100%的准确,还有一个由储量到矿产品过程中的沿途损失率问题。
矿山储量损失率由开采损失率和非开采损失率两部分构成。
按照国土资源部近年发布的数字,我国矿山储量的采矿回收率处于70-95%水平,选矿回收率处于70-90%水平,按此估算,其采选回收率(开采损失)处于50-85%的范围内。
如果考虑由于永久矿柱和预期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不能采出的非开采储量损失,则从储量中真正能拿到手的矿产品数量大致在40-70%之间,平均约50%。
煤炭的非开采损失率大致在15-30%,金属非金属矿山要小一些,手中一时没有具体数字。
把储量不确定性与储量损失两个因素加在一起,矿业权人从各类储量中能拿到的矿产品,就不用我来计算了。
面对这种由储量向矿产品资源数量的巨大变化,提前收取权益金是一种只顾头不顾尾的收费制度设计:头大尾小,就高不就低。
像333这种风险极大的资源量,早早把权益金收了,以后储量的变化是否多补少退?如果政府公平公道,实行多补少退政策,但其操作与项目的成功与失败所面对的情形一样,没有可行性。
随着详细勘探和生产勘探的进行,储量天天都在变化,怎么查,怎么估算,怎么实施补退政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
至于只补不退,如前所述,不是一个负责任政府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