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派画家马谛斯
- 格式:ppt
- 大小:6.95 MB
- 文档页数:1
法国画家马蒂斯作品赏析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摩羯座) 法国画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善于运用色彩的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及版画家。
他与毕加索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画家,且是野兽派的领军人物。
野兽派主张印象主义的理论,促成了20世纪第一次的艺术运动。
使用大胆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线条就是马蒂斯的风格。
风趣的结构、鲜明的色彩及轻松的主题就是令他成名的特点。
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是它主宰我。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莫罗,莫罗曾对马蒂斯说过“在艺术上,你的方法越简单,你的感觉越明显。
”正是这句话引导了马蒂斯绘画风格,使他能够用简捷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构想的一切,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说:“野兽派是我把红、蓝、绿三种颜色并列、对比,使之更具表现力的一种试验。
它产生自我心中的某种需求,而不是诞生于任何主观或理性的态度。
”马蒂斯毕生最求的艺术理想是宁静、愉悦、优雅的画风,“野兽主义”画风只是他追求理想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表现自我的装饰性简化,用最单纯却又最有表现力的色彩和造型组合,也就是平面装饰的构成性语言来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自然丰富而深刻的感受,最终营造一个和谐、宁静和愉悦的世界。
总体上来说,马蒂斯的艺术理论体系可以概括为表现自我的装饰性简化,追求一种脱胎于传统的现代伊苏,以表现自我为创作的目的、以单纯的平面装饰语言为表现手段。
“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
”即用简单的方式抽象表现人或物的形态,并大胆地运用色彩构成视觉冲击,也正是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方式使得马蒂斯的作品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马蒂斯为野兽派的发起人。
他出生于法国北部的勒卡多镇的商人之家,曾入大学法律系学习,后改学绘画。
野兽派画家——马蒂斯亨利·马蒂斯(1869-1954),法国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
马蒂斯生于法国,是毕加索时代最重要的古典现代主义艺术家之一,且是野兽派的领导角色。
野兽派主张印象主义的理论,并促成了二十世纪第一次的艺术运动。
▲《舞蹈》 1910 年260 × 391cm 油画马蒂斯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
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蓝衣妇女》 1911年194×143cm 油画马蒂斯早年从事法律事务,23岁改学绘画,曾入朱利安美术学院师从布格罗尔后进象征主义画家莫罗的画室,莫罗对色彩的主观见解对马蒂斯影响很大,在他离开学校后又受西涅克的点彩派影响,同时吸收凡·高和高更所长。
借鉴黑人雕塑和东方装饰艺术,表现出对传统艺术的彻底决裂。
▲《红色的和谐》1908年177×200cm 油画马蒂斯作品中体现了野兽派的美学观念:即大胆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那就是世人熟悉的画面简洁、清晰,省略了多余的细节,以单纯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画面艺术形象。
▲《红色餐桌》 1908 180x220cm 油画1908年马蒂斯公开表明了自己的艺术观念,他说:奴隶式的再现自然……色彩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我没有先入之见的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
▲《开着的窗户》 1905年 52.25x46.04cm 油画1941年 72岁马蒂斯患了肠道疾病,经历了两次痛苦的手术,从此病魔就再没离开过他。
身体的虚弱使他再也不能站在画布前作画,于是他又开始了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剪纸。
为了剪出色彩鲜丽的作品,他亲自动手,染出自己需要的彩纸,靠在床上不停地剪。
这位老人仿佛在以孩子的娱乐消磨最后的时光。
野兽主义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
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野兽主义画家弗里茨给野兽主义下的定义是:“通过颜色的交响技巧,达到日光的同样效果。
狂热的移写(出发点是受到大自然的感动)在火热的追求中建立起真理的理论。
”、野兽主义继续着后印象主义文森特·梵高﹑P.高更﹑P.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
对西方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们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中注意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疏﹑简的意境,有明显的写意倾向。
有人把野兽主义看作是广义的表现主义运动的一部分。
也有人认为,野兽派不是一个艺术运动,只是马蒂斯等人艺术生涯中短暂的一个阶段,一个特别注意线和色彩表现力﹑不受任何程序束缚的阶段。
马蒂斯后来回忆说:“对我来说,野兽时期是绘画工具的试验,我必须出一种富于表现力而意味深长的方式,将蓝﹑红﹑绿并列相融”。
这些都是野兽主义画派的风格特点。
其艺术特点是通过颜色起到光的作用达到空间经营的效果,全部采用既无造型,也无幻觉明暗的平涂,手段要净化和简化,运用构图,在表达与装饰之间,即动人的暗示与内部秩序之间,达到绝对的一致。
野兽主义画家们广泛利用粗犷的题材,强烈的设色,来颂扬气质上的激烈表情,依靠结构上的原则,不顾体积、对象和明暗,用纯单色来代替透视。
马蒂斯的老师莫罗曾对他说过:“你必须使绘画单纯化。
”所以作为野兽主义始终的代表马蒂斯顽强地使色彩恢复它本来具备的力量,单纯和表现的意义。
野兽派最主要的代表画家包括:马蒂斯、弗拉曼克、德兰等,他们三人在1905年至1908年之间的创作,均具有野兽派的特质,个性的表现极为勇猛。
马蒂斯简介一、个人简介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
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
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二、职业生涯马蒂斯早年从事法律事务,23岁改学绘画,曾入朱利安美术学院师从布格罗,尔后进象征主义画家莫罗的画室。
莫罗对色彩的主观见解对马蒂斯影响很大,莫罗认为“美的色调不可能从抄袭自然中获得,绘画的色彩必须依靠思索、想像和梦幻才能获得”。
在他离开学校后又受西涅克的点彩派影响,同时吸收凡·高和高更所长,借鉴黑人雕塑和东方装饰艺术,表现出对传统艺术的彻底决裂。
作品中体现了野兽派的美学观念:即大胆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那就是世人熟悉的画面简洁、清晰,省略了多余的细节,以单纯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画面艺术形象。
1908年马蒂斯公开表明了自己的艺术观念,他说:奴隶式的再现自然……色彩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我没有先入之见的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
他还说过: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着平衡、纯洁、静穆,没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题材。
一种艺术对每个精神劳动者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精神慰藉手段熨平他的心灵;对于他们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工作里获得宁静。
他称这种艺术为安乐椅式的艺术。
在野兽派销声匿迹以后,马蒂斯仍继续他的艺术探索。
他为了研究人体借助于雕塑,他一生创作了大约70件雕塑作品。
在20年代之前曾采用各种自由手法创造一种新的绘画空间,还经历了短暂的立体主义时期,但他从未出现支离破碎的物象,他通过研究如何将物体几何化、简化。
他在不改变观点的前提下,将大块的鲜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达到既富有装饰性又具有空间深度的效果。
亨利·马蒂斯——野兽派创始人亨利·马蒂斯介绍中文名:亨利·马蒂斯外文名:Henri Matisse国籍:法国出生地:勒卡多小镇出生日期:1869年12月31日逝世日期:1954年11月3日职业:画家、雕塑家、版画家主要成就:野兽派创始人代表作品:《豪华、宁静、欢乐》《生活的欢乐》《开着的窗户》《戴帽的妇人》1908年马蒂斯公开表明了自己的艺术观念,他说:奴隶式的再现自然……色彩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我没有先入之见的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
他还说过: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着平衡、纯洁、静穆,没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题材。
一种艺术对每个精神劳动者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精神慰藉手段熨平他的心灵;对于他们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工作里获得宁静。
他称这种艺术为安乐椅式的艺术。
在野兽派销声匿迹以后,马蒂斯仍继续他的艺术探索。
他为了研究人体借助于雕塑,他一生创作了大约70件雕塑作品。
在20年代之前曾采用各种自由手法创造一种新的绘画空间,还经历了短暂的立体主义时期,但他从未出现支离破碎的物象,他通过研究如何将物体几何化、简化。
他在不改变观点的前提下,将大块的鲜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达到既富有装饰性又具有空间深度的效果。
晚年的马蒂斯通过彩色剪纸来试验色彩关系。
他的艺术达到极其简练,带有平面装饰性。
然而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超越狭小的装饰天地,从而创造了“大装饰艺术”的概念。
模特卡罗琳约劳早前在1894年为马蒂斯诞下了一名女儿,并起名为玛格丽特。
马蒂斯于1898年1月10日与艾米莉结婚,他们共同抚养玛格丽特成人,又再诞下两名儿子,分别是在1899年出生的让,及1900年出生的皮尔。
玛格丽特和艾米莉常常兼任马蒂斯作画的模特。
马蒂斯很爱他的女儿玛格丽特,并且经常成为马蒂斯画中的主角。
玛格丽特后来与历史学家及哲学家Georges Duthuit结婚。
后来,马蒂斯听从卡米耶·毕沙罗的建议,到伦敦研习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的画作,与艾尔伯·马尔凯,另一个法国画家,一起工作,其后更遇到安德列·德兰等人。
法国画家马蒂斯作品赏析马蒂斯(Henri Matisse , 1869 年12 月31 日- 1954 年11 月3 日,摩羯座)法国画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善于运用色彩的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及版画家。
他与毕加索是20 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画家,且是野兽派的领军人物。
野兽派主张印象主义的理论,促成了20 世纪第一次的艺术运动。
使用大胆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线条就是马蒂斯的风格。
风趣的结构、鲜明的色彩及轻松的主题就是令他成名的特点。
21 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是它主宰我。
”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莫罗,莫罗曾对马蒂斯说过“在艺术上,你的方法越简单,你的感觉越明显。
” 正是这句话引导了马蒂斯绘画风格,使他能够用简捷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构想的一切,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说:“野兽派是我把红、蓝、绿三种颜色并列、对比,使之更具表现力的一种试验。
它产生自我心中的某种需求,而不是诞生于任何主观或理性的态度。
”马蒂斯毕生最求的艺术理想是宁静、愉悦、优雅的画风,“野兽主义”画风只是他追求理想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表现自我的装饰性简化,用最单纯却又最有表现力的色彩和造型组合,也就是平面装饰的构成性语言来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自然丰富而深刻的感受,最终营造一个和谐、宁静和愉悦的世界。
总体上来说,马蒂斯的艺术理论体系可以概括为表现自我的装饰性简化,追求一种脱胎于传统的现代伊苏,以表现自我为创作的目的、以单纯的平面装饰语言为表现手段。
“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
” 即用简单的方式抽象表现人或物的形态,并大胆地运用色彩构成视觉冲击,也正是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方式使得马蒂斯的作品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马蒂斯为野兽派的发起人。
马蒂斯的著名作品之一,属于野兽主义。
最佳答案“舞蹈”创作于1909-1910年,马蒂斯在创作时,把模特儿带到地中海岸边,他认为这件作品跟地中海给他的喜悦情绪紧密相连,画中背景的蓝色,寓意着仲夏八月南方蔚蓝的天空,一大片绿色让人想起翠的绿地,人物的朱砂色则象征着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体。
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的舞动着。
与色彩共舞:读马蒂斯的《舞蹈》被誉为“野兽”的绘画,其实并非如其字面那般可怕,相反它倒是20世纪现代绘画初创的象征。
今天,“野兽”已马为色彩鲜明和自由造型的代名词。
“野兽”派诞生于1905年,这一名称源于评论界对秋季沙龙展中一些年轻画家画宙的嘲讽。
这批年轻的画家的作品,以鲜明而强烈的色彩,扭曲而夸张形象,狂放而粗野的笔触,引起了不少的风波。
这种画风,当时的画坛和公众都是难以接受的。
曾经有一位读者在翻阅马蒂斯的画册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些画,人不像人,鬼不想鬼的,简直是一个怪物。
”马蒂斯就在一旁,他冻显得生气,相反,他倒是很有同感地说:“假如我遇到这样的女人,我也会吓得飞奔而逃的!”可是,“我不是在创作一个女人,我是在画一幅画!”马蒂斯的观点,反映了当时巴黎画坛美妙而崭新主题,那就是:色彩的解放,形式的解放。
以歌颂纯色为基础创立起来的野兽主义(Fauvisme),是20世纪的第一次艺术革命。
它虽然没有形成纲领、有理论的画派,但却有一定数量的画家参加的,丰富而多产的艺术运动。
这一运动的精神领袖人物,无疑是亨利?马蒂斯(1869—1954年)。
马蒂斯的艺术植根于后印象主义,其早期有过多种画风的探索,时而使色彩具有独立的娱情性,与自然失去联系;时而回到严谨的写实手法上去,和空间发生联系。
1904年所作的一幅《豪奢、宁静和愉悦》,表明了他经历了几个复杂的阶段之后,与后期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开始分道扬镳。
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马蒂斯是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大师之一,他的作品在西方现代绘画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的艺术风格经历了从传统绘画到野兽派、立体派以及后来的风格转变,每一次的转变都为他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生命。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
一、传统绘画风格的转变早年的马蒂斯在创作中秉承传统的绘画风格,主要画肖像、人物、风景和静物等,作品都富有明亮色彩和新古典主义气息。
但是这种传统绘画风格在他看来已经过于陈旧,无法表现出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于是,马蒂斯开始寻找一种新的绘画方式,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野兽派风格的转变在1905年,马蒂斯遇到了芳汀、德兰库和罗蒂等艺术家,他们一起成立了野兽派。
野兽派主张彻底颠覆传统绘画风格,强调色彩的鲜艳和构图的革新,充分地表现出现代人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与传统绘画的局促和做作相比,野兽派的绘画更具生命力和革命性,也更加富有表现力和创新性。
在这个时期,马蒂斯开始让色彩成为他创作的核心,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明亮、强烈、光彩夺目的作品。
他的作品与人们熟知的现代绘画作品相似,充满了艺术性与实用性,被誉为“色彩大师”之一。
在野兽派时期的艺术探索中,马蒂斯意识到色彩不能满足他对艺术创新的需要,他需要寻找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内涵。
于是,他便开始着手研究立体派,创作出了一些具有植物人形象、强烈构图和立体感的作品。
在此期间,马蒂斯的绘画可以说是最为极致的艺术探索,通过折叠、分割、组合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构图方式和形式感,形成了马蒂斯绘画独特的立体感和抽象性。
总的来说,马蒂斯对绘画风格的不断转变是对自我审美观的不懈追求,每一次风格的转变都是一次探索和创新,他的艺术成就过于独特,让我们在现代绘画史上建立了不可替代的艺术地位。
野兽派名词解释“野兽派”是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名词,意思是来自于印象派之前的、由法国画家马蒂斯等人创立的一个现代主义艺术流派。
因为他们的作品色彩强烈、充满原始和粗犷的气息而得名。
本篇我们就来介绍野兽派的有关知识。
野兽派的艺术追求明显地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日本版画中的形象表现手法,对他们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创作过程中,马蒂斯等人一般都会选用东方特别是日本的木刻作为参考。
他们的作品在描绘人物时,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使得形象更加具有装饰性和表现力。
当然,这与他们当时受到的新兴版画流派——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正值现代主义发展高峰期。
德国的表现主义、法国的印象主义以及野兽派的出现,打破了欧洲的现代主义沉闷、缓慢的格调,使得欧洲的艺术界又重新焕发活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马蒂斯等人将东方艺术中的夸张、变形与光色效果巧妙地运用到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他们的创作不仅仅具有浓郁的原始艺术气息,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东方艺术元素。
现在再来说“野兽”的意义。
“野兽”是英文“ beast”的音译。
在欧洲中世纪,“ beast”的原义是指凶猛的野兽,后来成为某些不驯服的人或事物的贬称。
而从十七世纪末开始,在西方的一些绘画流派中,则逐渐演变成用来专指印象派画家莫奈、雷诺阿等人。
“野兽派”的艺术作品一般给人以狂野、粗放、充满激情的感觉。
当然,这其中包含着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以及装饰性的表现风格。
但“野兽派”又不同于早期的立体派,它并没有否定客观真实,只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他们反对以往的艺术形式,主张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自我的精神世界。
这些艺术家主张自然主义,强调人类文明的进步,反对各种伪善和残暴行为。
但“野兽派”又不同于当时在法国已经发展起来的立体派,后者强调客观性,用坚实的素描造型塑造出立体感极强的三维效果。
“野兽派”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创新。
因此可以说,他们在探索着新的艺术语言,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