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Y两优17介绍及栽培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58.67 MB
- 文档页数:2
201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第一部分 170个主导品种水稻(30个)Ⅰ.长江中下游稻区(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还适宜在云南、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二)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三)中浙优1号:适宜于在长江流域浙江省、湖南省和贵州省作单季稻种植。
(四)内5优8015: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五)珞优8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六)宜优673:适宜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七)丰两优四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八)连粳7号:适宜江苏淮北地区种植。
(九)秀水134: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十)深两优5814: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2014-2015年湖南省水稻主导品种。
(十一)中嘉早17: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欣两优2172的选育过程及栽培与制种技术作者:杨保昌吴文祥郭昌恒高松刘红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13期摘要 ; ;欣两优2172是安徽荃银欣隆种业有限公司用新强01S作母本、R2172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该组合2018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80108)。
本文介绍了欣两优2172的选育过程,概述了其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栽培与制种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 ;两系杂交水稻;欣两优2172;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制种技术中图分类号 ; ;S511.035 ; ; ; ;文献标识码 ; ;B文章编号 ; 1007-5739(2019)13-0036-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1 ;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欣两优2172是安徽荃银欣隆种业有限公司用新强01S与R2172杂交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组合。
新强01S是合肥新强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广占63S作母本与3011(粤泰B/澳青占F4)杂交,经5年8代育成的籼稻温敏核不育系;R2172是安徽荃银欣隆种业有限公司以农香16为母本、扬稻6号为父本杂交的后代F4同泰丰占杂交后代经10代系统选择育成。
2011年冬季在海南三亚用新强01S与R2172杂交获得少量杂交种,2012年正季在安徽合肥种植200株,以丰两优四号为对照进行优势鉴定,表现为生育期与对照相当、增产幅度大、米质优、抗性好。
2013年正季在合肥以新强01S为母本、以R2172为父本进行小面积制种。
2014年、2015年在长江中下游进行多点品种比较试验,表现为较对照显著增产、品质优、抗性好。
2016—201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出高产抗倒、抗病抗逆、品质优良、熟期适宜等优点。
Y两优17水稻的特征特性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作者:袁焕进任代胜吴自保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11期摘要; ; 水稻是芜湖市弋江区的重要粮食作物,本文概述了气候对超级杂交水稻Y两优17的影响,阐述了Y两优17的特征特性及试种表现,介绍了其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高产、优质、多抗类型杂交水稻Y两优17在沿江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 水稻;Y两优17;特征特性;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 S511.048; ; ; ; 文献标识码; ; B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1-0017-02;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弋江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沿江稻区腹地,水稻是本地主导产业和重要粮食作物。
根据近年来各栽培技术和产量表现的研究和调查显示,Y两优17无论直播还是移栽都能获得较高产量。
其中,宽窄行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方式群体生长协调,表现出协调的穗粒结构和较高的产量水平,在不影响茬口的情况下,可作为沿江稻区主推技术。
根据Y两优17的特征特性以及栽培技术要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往年的气象分析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保证满足最佳抽穗期和灌浆期所需的温度、肥力和灌溉条件。
同时,也要在各个时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因为管理不当和病虫害等的影响造成产量降低。
Y两优17在能确保上述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可以较一般品种产量提高10%~20%,同时稻米品质也更加优质。
本文通过对沿江稻区气候条件和Y两优17品种特征特性的分析,开展了Y两优17的绿色高效栽培模式研究,以期为沿江稻区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1; ; 气候对Y两优17的影响1.1; ; 温度有研究表明,温度对Y两优17水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平均气温、最大温差以及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几个方面,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速度、光合作用强弱以及有机物形成。
其中,平均气温对于水稻生长的影响最大。
《五横农发培训材料6》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近几年生产上一季中稻主推品种较多,但就大田综合表现及产量潜力看,两系超级杂交稻“Y两优一号”具有稳产、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强等显著特点,深受广大农民喜欢。
应作为全区杂交中稻首推品种之一。
一特征特性Y两优一号(Y58S/9311)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多抗、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稻新品种。
2006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杂交稻品种,2008年第一个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具有显著的特征特性:1.熟期适中:全生育期140天,为中熟品种,株高1.2米。
2.穗大粒多:每穗实粒数达180—270粒,马尾长穗型,平均穗长25—30厘米。
3.分蘖率强:单株有效分蘖数均在11个以上。
结实率高,结实率高达88%以上。
4.抗病性、抗逆性强: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和纹枯病能力较强,结实期耐高温,适应性广。
5.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作中稻栽培一般亩产65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800公斤以上。
6.米质优:5项指标达国家一级标准,米饭柔软不糯,食味佳,商品性好。
二高产栽培技术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1)播期与播种量。
该品种由于穗大粒多,灌浆期长,抽穗期安排在8月15日前后较为适宜,因此适宜播期为5月5—10日,并要适期早播。
同时,由于该品种千粒重较小,大田亩用种量在0.75公斤左右即可,秧田大田比为1:8—10.2)培肥、精整秧田:播种前10—15翻耕,并按66.7平方米秧田追施腐熟土杂肥、人畜粪2—3担,加施优质复合肥2—2.5公斤,整细耙平,进行秧田培肥,播种前2—3天抢晴天整畦作双,并保持畦面湿润,做到上虚下实。
3)精细播种。
催芽前用强氯精浸种10—12小时,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再采取日浸夜露,待芽长达半粒谷时待播。
先播芽谷量70%再进行补播,做到匀播、稀播,播种后并用木板或铁锹轻压塌谷,同时保持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下雨上满水。
4)培育壮秧。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1期根据鄱阳县自然资源和劳力资源配置现状,“油、稻、稻”模式曾经占种植比例较大,但劳动用工较多,季节矛盾、效益低,不能适应优质高产的新形势要求。
近几年来,通过实践摸索出“油、稻”双季直播高效种植模式,可减轻劳动强度,节约成本,促进生产效益的提高。
笔者从实践中调查分析:与“油、稻、稻”模式相比,“油、稻”模式的优势为:一是增效明显,节本增效2400~3000元/hm 2;二是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单位面积用工减少50%;三是提高水稻品质。
推广油、稻栽培模式的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现将油、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茬口安排油菜可于5月上中旬进行收获,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一季稻的直播,10月上旬收获一季稻,10月中旬种植油菜,可采用撒播或直播的方式,油菜的种植以与其他蔬菜及绿肥等冬季作物进行轮作为宜。
2品种选择适宜的油菜品种可选用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的杂交双低油菜品种,如常规双低油菜赣油17号、湘杂油1号、赣油杂1号及中油杂2号等。
适宜的一季稻品种可选用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的品种,如赣优晚30号、两粤优93号、两优培九、中9优6号及金优752等。
3油菜栽培技术3.1开沟做畦待一季晚稻收获后,在板田里直接开沟做畦[1]。
若为板田,则最好选择打沟机进行开沟。
在开沟做畦前,将种子量为2.25~3.00kg/hm 2直接于板田内进行撒播。
畦的规格为:沟宽30cm ,畦面宽150cm 。
在做畦的同时,应做到三沟配套,开好围沟及腰沟。
3.2播种10月中旬,播种时将油菜种子与适量炒熟的油菜籽混合后用水浸湿,与磷肥拌合后即可进行撒播[2]。
用打沟机打出的细土进行盖种,若畦面上的盖种土不均匀时,再进行人工盖种,力求达到盖种的均匀。
3.3科学施肥一是施好基肥。
播种前用适量的复合肥和硼砂混合撒在板田面上,一般撒播应在播种前进行。
二是撒施苗肥。
在油菜3~4叶时,在下雨前选择撒施尿素112.5kg/hm 2。
超级稻Y两优7号高产栽培技术摘要根据超级杂交水稻Y两优7号的生育特性,总结了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超级稻;Y两优7号;高产;栽培技术Y两优7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利用生物分子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超高产杂交水稻组合,于2008年3月由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会员会审定并顺利通过超级稻的认定。
该组合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高温、耐肥抗倒、有明显的二段灌浆特性、米质优、增产潜力大[1]。
2009年麻阳县共种植62 hm2,其中在江口墟镇陈家湾村连片种植20 hm2,平均产量12.04 t/hm2。
要使超级稻Y两优7号优质超高产,只有根据它的生育特性,采取相应的技术对策,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增产优势。
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Y两优7号在麻阳县山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一般旱育秧宜在4月初播种;水稻常规育秧宜在4月中旬播种。
其他地区应根据不同海拔、纬度及当地习惯参照Y 两优1号确定播种期。
湿润育秧主要技术要点如下:选择通风向阳、土壤肥沃、土质疏松的稻田为秧田,精耕细作,平整秧厢,厢面宽为1.5 m。
秧田基肥施腐熟农家肥15 t/hm2和过磷酸钙375 kg/hm2,或25%的复合肥750 kg/hm2。
秧田播种量为100.5~130.0 kg/hm2,大田用种量为18.85~23.50 kg/hm2,做到稀播匀播。
用透气好的袋子浸种催芽,首先用400倍强氯精浸种8~12 h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洗净,采用少浸多露保温催芽,促发芽整齐一致,再用500倍多效唑浸芽谷2~3 min 后播种[2]。
播种后至齐苗保持厢面湿润;2叶1心时间密补稀,并施用尿素45~60 kg/hm2作分蘖肥;在成苗期以浅水灌溉为主,间歇露田促分蘖,移栽前6 d追施送嫁肥,使秧苗均衡生长。
秧龄控制在30 d以内,一般不超过35 d,叶龄为6~7叶。
2宽窄行插植Y两优7号植株较高,生长量大,有明显的边行优势。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66XIANGCUN KEJI 2021年8月(中)优质水稻新品种野香优系列高产栽培技术赖文燕1邓森霞2(1.玉林市福绵区种子工作站,广西玉林537023;2.玉林市福绵区硒资源开发利用中心,广西玉林537023)[摘要]野香优系列水稻是一种杂交水稻新品种,其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米质优良,早在2017年已通过权威机构的审定。
本文概述野香优系列水稻的特征特性,并从播种、移栽、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适时收割等方面详细介绍野香优系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给广大农户分享实践经验,以推动野香优水稻规模化种植,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稻;野香优系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909(2021)23-66-3水稻是一种喜高温性农作物,其在不同生长阶段有着不同的温度及环境需求。
福绵区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气候季节性变化明显,全年气温相对较高,热量供给充沛。
当地许多农民将种植水稻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活动。
2018年,野香优系列水稻被引入福绵区进行示范种植。
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栽培效果良好,可大范围推广种植。
1水稻对生长环境的要求1.1温度要求水稻是一种喜高温性农作物,其在不同生长阶段有着不同的温度需求,尤其是发芽期和开花期,温度应分别控制在10℃以上和20~40℃,否则将会导致水稻发芽率下降和开花授粉受到影响。
1.2光照要求水稻是一种喜光农作物,其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因此,在选择水稻种植区域时应优先选择光照充足区域,为水稻优质高产提供重要保障[1]。
1.3水分要求水稻生长过程中对水分有着较高的需求,尤其是返青期、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对水分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通常情况下,1kg 稻谷生长需要500~800kg 水分供应。
1.4营养需求水稻的生长同其他农作物一样,均需要各类微量元素的有效供应,进而保障水稻在各生长周期营养供给充足。
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简介一、主导品种简介T优167品种简介优点:丰产性较好,后期落色好。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三系杂交迟熟早籼,在我省作双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16天左右。
株高90厘米左右,株型松散适中,茎杆坚韧,耐肥抗倒,叶色淡绿,剑叶直立,叶鞘无色,后期落色好。
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2万穗左右,每穗总粒数115粒以上,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
产量表现: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双季早稻栽培,一般在3月底4月初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2-15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公斤;采用薄膜育秧或软盘抛秧技术;薄膜秧控制秧龄25天以内,软盘抛秧控制叶龄在“3叶1心”之内。
亩栽2万蔸,每亩基本苗9-10万。
应施足底肥,早施追肥。
及时晒田控蘖,后期实行湿润灌溉,抽穗扬花后不要脱水过早,保证充分结实灌浆。
特别要注意对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选育单位: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T优705品种简介优点:熟期早,米质优,米饭适口性好;耐肥抗倒。
丰产性、稳产性好。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三系中熟杂交早籼组合,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8天左右。
株高84厘米左右,株型松散适中,剑叶直立,剑叶角度中间类型,叶色深绿,叶鞘、稃尖无色,茎杆坚韧,耐肥抗倒。
熟期落色好,不早衰。
综合表现丰产性、稳产性较好。
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 3—25万穗,每穗总粒数118粒左右,结实率70%左右,千粒重克。
产量表现:一般亩产450公斤左右。
栽培要点: 3月底4月初播种。
每亩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公斤。
采用薄膜育秧或软盘抛秧技术;薄膜秧控制秧龄28天以内,软盘抛秧控制叶龄在“3叶1心”之内。
亩栽2万蔸,每亩基本苗8-10万。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
及时晒田控蘖,后期湿润灌溉,抽穗扬花后不要脱水过早。
注意病虫害特别是稻穗瘟的防治。
选育单位: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德农早6号品种简介该组合是湖南德农独农经营的早稻中熟偏早的优质高产新组合。
国审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Y两优19的选育及配套技术全瑞兰 鲁伟林 扶 定 马汉云 霍二伟 沈光辉 郭桂英 王青林(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信阳464000)摘要:Y两优19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作母本、自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恢复系信丰19作父本测交组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90104)。
该品种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生育期适宜、稻米品质优良,为促进Y两优19的推广应用,总结了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关键词: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Y两优19;选育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不断提高水稻产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是增加水稻产量的关键。
Y两优19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于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90104),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河南等地的中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1.1 母本 母本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安农S-1/常菲22B//安农S-1/Lemont的后代中选择优良不育材料0058S 作母本,与在自然低温条件下恢复可育的培矮64S 复交选育而成,2003年11月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定名Y58S,2005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湘审稻2005044)[1]。
1.2 父本 父本恢复系信丰19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2004年利用特优2035作母本,优质香稻中间材料香选54(扬稻6号系选)作父本杂交,经过系统选育和测交筛选获得的综合性状优良的恢复系。
信丰19在河南省南部稻区全生育期105d,主茎总叶片数17~18片,株高125cm,穗长27cm,穗粒数180粒,结实率85%,千粒重30.0g;糙米率81.55%,精米率72.10%,整精米率62.10%,粒长7.2mm,长宽比3.1∶1,垩白粒率13.50%,垩白度2.05%。
Y两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Y两优1号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是农业部确定的超级稻重点示范推广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是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
2008年在盱眙县开始试种,2009—2011年示范推广,通过3年的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出生育期适中、分蘖性强、株型紧凑、抗倒性好、产量高、米质优等特征特性。
目前,Y两优1号是深受盱眙县农民欢迎的一个好品种。
1特征特性Y两优1号在盱眙县种植时,全生育期适中,为140 d左右。
分蘖性较强、分蘖多且速度快,苗株健壮。
移栽20、30 d,田间茎蘖数分别达234.0万、385.5万个/hm2以上。
长势繁茂,茎秆粗壮、敦实,株型紧凑,高度适中,高抗倒伏,叶片上举、挺健、宽度适中,颜色呈淡绿色。
抽穗时间集中,穗层整齐,穗型较长,每穗粒数约171粒,最多逾300粒。
对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表现为良好的抗性,对稻瘟病和纹枯病表现为轻感,对稻曲病表现为重感。
自2008年示范推广以来,全县未发生连片大面积倒伏现象。
在3年示范和推广中,未发生叶枯病,纹枯病中等发生,细菌性条斑病、苗瘟和穗瘟轻度发生,稻曲病偏重发生[1]。
该品种结实率较高,一般在85%左右,管理好的田块高达90%以上,Y两优1号是盱眙县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中结实率最高的品种之一,也是该品种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8年试种10 hm2,理论产量11 386 kg/hm2,实产10 154 kg/hm2。
全县3年示范、推广的大田产量9.0 t/hm2左右,高产田块达10.5 t/hm2以上[1-2]。
整精米率70.0%,外观光洁度好,长宽比3.0,垩白粒率33%,垩白度4.7%,胶稠度54 mm,直连淀粉含量16.0%。
米厂老板反映加工米质好,剔透明亮,米饭松软,口感好。
2高产栽培技术2.1培育壮苗种植地块以蔬菜地或旱地为宜,要求地势好、保水保肥、排水方便、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D O I:10.19904/14-1160/s.2021.22.016两系超级稻Y两优1173在容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李春1,陈品梅2,李进源1,周新华1,李嘉林3(1.容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玉林537500;2.容县农业农村局,广西玉林537500;2.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中心)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联合育成一个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Y两优1173。
在广西容县经3年六造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抗性好,成熟期适中,米质较优,适宜机械化收割等特点,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两系超级稻;Y两优1173;种植表现;栽培技术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2-0035-02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文献标志码:B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心)联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一个全新的两系杂交水稻组合———Y两优1173。
广东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在2015年通过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5016号,并于2017年通过广西引种认定:(桂)引种(2017)第1号。
2015年11月原农业部专家组对广东省兴宁市Y两优1173百亩连片种植示范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产量高达757.1kg/667m2,顺利通过原农业部超级稻验收。
2015—2016年主要在南宁市、贵港市等多个地方进行试点种植,都获得了比较良好的收成。
2017—2020年在容县杨村镇鱼产村、容州镇杨叶村水稻基地实施示范种植。
具体特点表现为株叶形态好,叶略内卷,茎秆粗壮高大,穗大、粒多、粒重、产量高,熟相好,熟期适宜,非常适合早、晚两季抛秧栽培和收割机收割。
抵御病毒的性能较好,长得结实且长势好。
通过Y两优1173实际的高产值栽培技术和种植表现作出以下总结[1-2]。
1种植表现1.1农艺性状在幼苗时期,Y两优1173的叶子主要呈淡绿色,叶鞘主要以绿豆色为主,其叶片的轮廓又长又细,剑叶呈短细且直的形态,叶片稍微向内曲卷像瓦片的形状,其长势很好。
作物研究(CROP RESEARCH)2020,34(6):585-537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喜两优超占高产制种技术聂科(祁阳县农业农村局,湖南祁阳422100)摘要:喜两优超占系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的两系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
为了加快该组合的推广应用,结合祁阳县历史气象数据,进行了3年大面积制种实践。
介绍了喜两优超占的亲本特性,并且从播期安排、行比、移栽密度、九二零始喷指标与喷施量、除杂等大田管理方面总结了一套喜两优超占的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杂交稻;制种;喜两优超占中图分类号:S5140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280(2020)06_0585_03DOI:10.16848/kh issn.1001-5280.2020.07.15High-yielding 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New Two一lines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XiliongyouchaozhanNIE Ke(Agricalturai and Rurai Bureau of Qiyang Copnty,Qiyang,Hunan426100,China)Abstroct:XiCangyopchaozhan is a new two-line hyyny rice variety with high yield and high quality ayproved by the state in201.1n order to speed up the populadzaCon and applicaWon of this combination eombined with the historical meteoro-logicai data of Qiyang copnty,the practice of larpe-scale seed probucWon was carded opt for3years.1n this paper,the parent chamctedstics of XiCangyopchaozhan were introPuced,and a set of high yield seed probuction techniypes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sowing date arrangement,row ratio,tmnspUntCg density,920spraying index and spraying rate, and field management of removing impudbes.Keywords:hybdy rice-seed yield,XCianayobchaozhan喜两优超占系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自育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喜22S与自选的恢复系喜超占配组而成[12],22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国审稻:2619211)o该品种熟期适中,丰产性强,熟期与丰两优4号相当,全生育期433.5d,两年区试产量比对照平均高6.87%;米质达到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二级;适应性广,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3.6级,抽穗期耐热性3级,抗倒性好。
优质杂交稻“泰两优217”在福建省多点引种适应性的表现作者:练进旺来源:《种子科技》2021年第17期摘要:以“泰两优217”为研究材料,2020年在福建省进行中稻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泰两优217”在9个试点的平均产量9 883.5 kg/hm2,比对照增产6.12%。
该组合全生育期平均136.4 d,比福建省中稻品种对照Ⅱ优3301短2.7 d,平均株高114.7 cm,有效穗15.9万穗/667 m2,穗长26.5 cm,每穗总粒数255粒,结实率87.5%,千粒重25.9 g,稻米品质好,食味佳,田间稻瘟病抗性为中感。
在福建各稻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水稻;泰两优217;产量表现;适应性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7-000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3 文献标志码:B水稻稻米品质的持续大幅提升,已成为近年来水稻行业内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1]。
“泰两优217”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采用“泰1S”与“温恢217”配组选育的单季两系杂交籼稻,2015—2016年参加浙江省单季杂交籼稻区试,两年平均产量9 351 kg/hm2,比对照“两优培九”增产8.0%。
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504 kg/hm2,比对照增产6.4%。
2018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浙审稻2018011)。
2017年参加广西桂中、桂北及高寒山区的“兆和”中稻联合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635.5 kg/hm2,比对照“深两优5814”增产3.4%;2018年续试,平均产量8 010.3kg/hm2,比对照“深两优5814”增产3.95%;2019年生产示范,平均产量8 106.5 kg/hm2,比对照“深两优5814”增产3.14%。
2020年通过广西省级审定(桂审稻2020204号)[2]。
该组合稻米品质优,2018年在浙江水稻新品种食味品鉴会上,“泰两优217”获得浙江“好味稻”水稻新品种[3]。
高产优质杂交中籼稻新组合珍两优17的选育及高产制种技术熊跃东1,2,王思哲1,2,任代胜1,2,乔保建1,2∗㊀(1.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安徽芜湖241000;2.安徽袁粮种业科学研究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㊀珍两优17是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用光温敏核不育系珍9S 与强优势抗倒恢复系R17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型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优质㊁高产㊁抗倒等特点,经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试,该品种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㊂介绍了珍两优17的选育历程和主要农艺性状,对其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探索,以期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㊂关键词㊀杂交水稻;珍两优17;优质;高产;选育;制种技术中图分类号㊀S 511.2+1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3)21-0019-04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3.21.006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Breeding and High-yiel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Hybrid Indica Rice New Combination Zhenliangyou 17with High Yield and High QualityXIONG Yue-dong 1,2,WANG Si-zhe 1,2,REN Dai-sheng 1,2et al㊀(1.Anhui Yuanliang Rice Industry Co.,Ltd.,Wuhu,Anhui 241000;2.Anhui Yuanliang Seed Industry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Wuhu,Anhui 241000)Abstract ㊀Zhenliangyou 17is a new hybrid indica hybrid with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produc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Zhen9S(a photo-thermosensitive nuclear sterility line)and R17(a strong dominant anti-reverse restorer line)from Anhui Yuanliang Rice Industry Co.Ltd.Zhenliangyou 17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quality,high yield and lodging resistance.After regional test of late maturing group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in southern rice area of China,Zhenliangyou 17passed the national crop new varieties examination.We introduced the breeding process and major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Zhenliangyou 17,discussed the high-yiel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extension.Key words ㊀Hybrid rice;Zhenliangyou 17;High quality;High yield;Breeding;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基金项目㊀2021年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202104a06020-039);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自研计划项目(RD001)㊂作者简介㊀熊跃东(1975 ),男,湖南益阳人,农艺师,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㊂∗通信作者,副研究员,博士,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3-06-13㊀㊀2021年12月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提出: 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㊂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 [1]㊂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国内6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2]㊂ 农以种为先 ,目前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达45%[3],在我国粮食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㊂安徽省作为我国的粮食持续输出省,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总产量占全省粮食作物总产量40%以上[4]㊂进一步研究安徽省水稻种植结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 2021年5年间,安徽省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250万hm 2以上,其中中稻和一季晚稻种植面积占比80%以上[5]㊂因此,选育高产优质型中稻和一季晚稻新品种可以有效提升安徽省粮食产量,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㊂相较于常规水稻品种,杂交水稻品种拥有较大的产量优势,可有效提升农民收入和粮食产量㊂但是,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一般为异花人工授粉,需要对其母本和父本进行异交栽培,目前来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杂交水稻种子价格较高的根本原因之一[6]㊂如何培育易制种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有效降低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成本,是商业化杂交水稻育种的重要课题㊂因此,笔者选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异交率不育系珍9S 为母本与强优势恢复系R17为父本进行配组,培育了高产优质型两系中籼新组合珍两优17,并于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20195[7],该组合高产优质,抗倒大穗,制种产量较高㊂鉴于此,笔者介绍了珍两优17的选育过程和主要农艺性状,对其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探索,以期为优良品种的商业化推广提供数据支撑㊂1㊀选育过程1.1㊀不育系珍9S 的选育㊀珍9S 是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㊂2012年夏季在芜湖利用Y58S(ɬ)与五山丝苗(ȶ)进行杂交,后经4a8代系统选育,于2017年育成(图1)㊂该不育系株高93cm 左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上,剑叶略内卷,稃尖无色,单株有效穗10~16穗,穗长22.7cm 左右,每穗总粒数182.6粒,千粒重24.2g㊂柱头无色,柱头外露率较高,2017年芜湖镜湖区方村基地未喷施 九二〇 时统计,其柱头单边外露率为46.3%,双边外露率为35.2%,总柱头外露率为81.5%㊂人工气候实验条件表明,该不育系起点温度低于23.5ħ㊂该品种于2021年8月通过安徽省不育系鉴定,并于同年12月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为CNA20191002669[8]㊂1.2㊀恢复系R17的选育㊀R17[4]是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强优势抗倒恢复系㊂2007年冬在海南用含有粳稻血缘的亲本材料零轮作母本与R207杂交,同时用优良亲本9311作母本与丙4114杂交,2008年夏在安徽芜湖用零轮/R207为母本与9311/丙4114复交,即零轮/R207//9311/丙4114㊂此后各世代针对着粒密度㊁落粒性㊁抗倒性和生长优势等进行定向选育,历经3年6代,2011年在海南三亚选择综合性状良好的QR11017株系,定名为R17(图2)㊂该恢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2023,51(21):19-22㊀㊀㊀复系具有大穗㊁抗倒㊁着粒密度高㊁不易落粒㊁枝梗成熟后不干枯㊁活秆成熟等特点,于2019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为CNA20151638.7[9]㊂图1㊀不育系珍9S 选育历程Fig.1㊀The breeding process of PTGMS line Zhen9S图2㊀恢复系R17选育历程Fig.2㊀The breeding process of restorer line R171.3㊀杂交中籼新组合珍两优17㊀珍两优17是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以光温敏核不育系珍9S 与强优势抗倒恢复系R17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㊂2017年3月在海南三亚南繁试验基地配组,后经两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表现综合性状优良,高产稳产㊂2020 2021年参加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组织的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后称安徽袁粮公司企业联合体)区域试验,2021年同步参加了安徽袁粮公司企业联合体生产试验㊂2022年11月,珍两优17在第4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稻推广种植㊂2㊀特征特性2.1㊀产量㊀表1为珍两优17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表现㊂由表1可知,珍两优17于2020年参加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安徽袁粮公司企业联合体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产量为9.70t /hm 2,比对照丰两优4号(CK)增产5.32%,增产显著;2021年参加安徽袁粮公司企业联合体区域试验续试,平均产量为9.67t /hm 2,比对照丰两优4号(CK)增产5.61%,增产显著;经2年联合体区域试验多点测试,珍两优17平均产量为9.68t /hm 2,比对照丰两优4号(CK)增产5.46%㊂2021年同步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66t /hm 2,比对照丰两优4号(CK)增产4.20%㊂2.2㊀主要农艺性状㊀珍两优17为中籼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㊂由表1可知,2020年珍两优17株高122.0cm,穗长25.5cm,有效穗15.9万穗/hm 2,每穗总粒数203.7粒,结实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率86.3%,千粒重26.2g,全生育期134d,与对照丰两优4号(CK)一致;2021年珍两优17株高123.1cm,穗长25.1cm,有效穗17.2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89.9粒,结实率85.3%,千粒重25.0g,全生育期136d,比对照丰两优4号(CK)长1d㊂在2年联合体区域试验多点测试中,平均株高122.6cm,穗长25.3cm,有效穗16.5万/hm2,每穗总粒数196.8粒,结实率85.8%,千粒重25.6g,全生育期135d,比对照丰两优4号(CK)长0.5d㊂表1㊀珍两优17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比较Table1㊀Comparison of yield and major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Zhenliangyou17in regional test and production test试验组别Test group 产量Yieldt/hm2比对照Comparedwith CK%全生育期Wholegrowthperiod d比对照Comparedwith CK d株高Plant heightcm穗长Paniclelength cm有效穗Effectivepaniclenumber万穗/hm2每穗总粒数Total grainsper panicle粒结实率Seed settingrate%千粒重1000-grainweight g2020年区试Regional test in20209.70 5.321340122.025.515.9203.786.326.2 2021年区试Regional test in20219.67 5.61136 1.0123.125.117.1189.985.325.0 2年区试平均Average of2yearregional test9.68 5.461350.5122.625.316.5196.885.825.6 2021年生试Production test in20219.66 4.2013502.3㊀稻米品质㊀由表2可知,2020 2021年经安徽袁粮企业联合体试验统一取样送至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进行米质检测,珍两优172年平均整精米率65.9%㊁长宽比为3.10㊁垩白度2.9%㊁胶稠度64mm㊁直链淀粉含量17.0%㊁碱消值6.8级,米质指标符合农业部‘食用稻品种品质“(NY/T593 2013)标准2级㊂表2㊀2020 2021年区域试验中珍两优17的米质表现Table2㊀Rice quality performance of Zhenliangyou17in regional test(2020-2021)试验年份Test year 糙米率Brownrice rate%精米率Milledrice rate%整精米率Headrice rate%粒长Grain lengthmm长宽比Length-width ratio垩白粒率Chalkygrain rate%垩白度Chalkiness%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content%胶稠度Gel consistency mm碱消值Alkalieliminationvalue//级透明度Transparency级202081.372.167.1 6.46 3.0812.1 2.516.170 6.81 202180.368.764.7 6.54 3.1213.9 3.317.958 6.812.4㊀抗性表现㊀珍两优17根强茎壮,基部节间短,抗倒性强㊂2020 2021年安徽袁粮公司企业联合体区域试验委托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科学院㊁福建省上杭县茶地乡水稻抗病育种研究协会㊁江西省井冈山企业集团农业技术服务中心㊁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㊁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等多家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㊂由表3可知,2020㊁2021年珍两优17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分别为3.7和3.9级㊂在多年多点抗性鉴定试验中,该组合褐飞虱病级最高达到9级,白叶枯病最高达到5级,稻瘟病病级达到5级,最终评价为高感褐飞虱,中感白叶枯病,中感稻瘟病㊂表3㊀2020 2021年区域试验中珍两优17的抗性表现Table3㊀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Zhenliangyou17in regional test(2020-2021)试验年份Test year稻瘟病Rice blast综合指数Comprehensiveindex病级Disease index评价Evaluation褐飞虱Brown planthopper综合指数Comprehensiveindex病级Disease index评价Evaluation白叶枯Bacterial blight综合指数Comprehensiveindex病级Disease index评价Evaluation2020 3.75MS9.19HS 4.75MS 2021 3.95MS8.99HS 5.25MS3㊀高产制种技术3.1㊀花期安排㊀不育系珍9S异交习性好,育性稳定,利于获得较高的制种产量㊂制种时需要根据母本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通过选择适宜制种区域,合理安排播种期,确保母本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和抽穗扬花期处于安全时段,避免低温对母本不育性的影响,同时尽量使抽穗扬花期避开极端高温等不利天气[10]㊂珍两优17在海南进行春季制种,母本一般于2月10日播种,第1期父本于2月5日播种,第2期父本比第1期父本迟10d播种,4月28日以后进入抽穗扬花期比较安全;在芜湖进行夏季制种,母本一般于6月10日播种,第1期父本于6月1日播种,第2期父本比第1期父本迟10d播种,8月22日以前进入抽穗扬花期较安全㊂同时,适当调整母本较父本早2~3d始穗为好㊂进行大规模制种时,母本大田用种量为22.5kg/hm2左右,父本大田用种量为6.0kg/hm2左右㊂3.2㊀基本苗要求㊀母本秧龄23~26d进行移栽,父本秧龄1251卷2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熊跃东等㊀高产优质杂交中籼稻新组合珍两优17的选育及高产制种技术30d内进行移栽㊂父母本行比为2ʒ16左右,父母本行间距为26cm左右[11]㊂父本每穴栽2~3粒谷苗较好,移栽规格一般为20.0cmˑ33.3cm,保证基本苗以6万~7万/hm2㊁有效穗以30万~35万穗/hm2为佳㊂母本每穴栽3~4粒谷苗较好,移栽规格一般为13.3cmˑ16.7cm,保证基本苗达到70万/hm2㊁有效穗达到160万穗/hm2为佳㊂3.3㊀田间管理㊀制种田建议施用45%复合肥450~ 600kg/hm2作底肥,母本移栽5d左右充分返青后,全田施用尿素120~150kg/hm2作追肥;当母本达到幼穗分化初期,可根据苗情㊁幼穗分化发育的实际进度,施用45%复合肥45~ 90kg/hm2作穗肥㊂灌溉方面,前期保持浅水促进分蘖,达到分蘖高峰期后及时充分晒田至田面开裂,在孕穗至灌浆期间采用浅水灌溉保花,促进灌浆,灌浆期后田间保持干湿交替,成熟收割前5~10d断水晒田[12]㊂3.4㊀ 九二〇 喷施及赶粉㊀珍9S对 九二〇 较敏感,为有效解除母本的包颈,可于母本见穗30%左右时喷施 九二〇 375~450g/hm2㊂间隔1d后,父本再连续3d,1次/d,每次喷施 九二〇 45~60g/hm2㊂在适宜天气条件下,母本当天开花会早于父本,因此待父本开花时即开始赶粉㊂当处于晴好天气时,一般于10:30左右开始进行第1轮赶粉,赶粉3~ 4轮/d,每次间隔30min左右,持续7~10d,保证花粉足量覆盖㊂3.5㊀隔离与收获㊀制种大田应选取隔离良好㊁排灌水便利的田块,制种田周围150~200m,不能种植花期相近的其他水稻品种,如种植其他水稻品种,制种田母本与周围同期种植的其他水稻品种的花期应间隔20d以上㊂少量制种时,可采用高度不低于2.5m的薄膜㊁彩篷布㊁专用隔离网等进行隔离,同时使用竹竿或铁杆等进行加固[13]㊂全生育期对父母本群体进行严格除杂,与原种存在差异的异型株㊁落地谷,以及授粉完毕的父本,要及时贴地割除㊂收获时单收单晒,运输和储藏时严密封装,防止机械混杂[14]㊂4㊀结语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杂交水稻产业正面临着米质提升这一重大问题㊂杂交水稻父母本性状互补和遗传背景差异是杂种优势的主要来源[15],这些差异也是造成杂交水稻 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 的重要原因㊂因此,如何在水稻杂种优势群体理论体系指导下,搭建自有水稻品系框架,通过合理导入优质水稻遗传背景,利用显隐性基因及性状互补快速在杂交水稻父母本中有目的的聚合米质及其他优良质量性状,是目前杂交水稻商业化育种的重要方向㊂同时,杂交水稻制种的成本是制约杂交水稻组合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需要持续通过育种手段在先天改进其制种相关性状,结合探索新型制种技术在后天有效降本增效,进一步形成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及推广体系㊂参考文献[1]杜尚泽.那么粮食怎么办?[N/OL].人民日报,2021-12-12[2023-06-12]./politics/leaders/2021-12/12/c_1128155770. htm.[2]王田,吕珂昕.干好头等大事端牢 中国饭碗 [EB/OL].[2023-06-12].https:///variety/varis/600488.htm.[3]黄耀辉,焦悦,吴小智,等.生物育种对种业科技创新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22,45(3):413-421.[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5]国家统计局.安徽省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EB/OL].[2023-06-12].ht-tps:///easyquery.htm?cn=E0103&zb=A0D0P®= 340000&sj=2022.[6]唐文帮,陈晓军,张桂莲,等.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现状与技术突破[J].中国稻米,2022,28(5):20-27.[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625号[EB/OL].(2023-01-04)[2023-06-12]./ nybgb/2022/202212/202301/t20230104_6418222.htm.[8]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品种保护.品种授权公告(2022年3月1日第2期)[DB/OL].[2023-06-12]./p_ pzbh/sub_ggxq.aspx?t=grant&an=22266.[9]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品种保护.品种授权公告(2019年7月1日第4期)[DB/OL].[2023-06-12]./p_ pzbh/sub_ggxq.aspx?t=grant&an=12686.[10]黄蓉芬,黄良萍.杂交水稻制种繁育技术及实施要点[J].吉林农业, 2018(21):49.[11]董帅厅,张海清,刘爱民,等.不同基本苗和栽插规格对杂交水稻4001S/黄莉占制种机插父本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J].种子,2019,38(10):140-144.[12]顾希,刘昆,高捷,等.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杂交水稻,2022,37(2):7-13.[13]何美丹.利用物理屏障控制转基因水稻基因飘流的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2.[14]孙小文,康海岐,程俊彪.提前割除父本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J].农学学报,2020,10(6):5-8.[15]LV Q M,LI W G,SUN Z Z,et al.Resequencing of1,143indica rice ac-cessions reveals important genetic variations and different heterosis pat-terns[J].Nature communications,2020,11(1):1-10.2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丰两优华占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丰两优华是一种新的水稻品种,具有多种特征特性和适宜的栽培技术。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特征特性:1. 丰产性:丰两优华是一种高产水稻品种,平均亩产量可达到900公斤以上。
这主要是由于其良好的籼型特征以及双系杂交所带来的增产效应所致。
2. 优质性:丰两优华米粒饱满,颗粒饱满,外观洁白光亮。
米粒口感好,糯性强,煮熟后爽滑可口。
丰两优华所含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也较其它品种更为丰富。
3. 抗病性:丰两优华对多种常见水稻病害具有较高的抗性,如稻瘟病、纹枯病等。
这使得丰两优华种植过程中不需要频繁使用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农民们的经济负担。
4. 抗逆性:丰两优华对低温、旱涝等逆境的抗性较强,适应性广。
这使得该品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种植都能保持较高的产量稳定性。
栽培技术:1. 土壤要求:丰两优华适应性较强,对土壤类型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壤肥沃、排水性良好的田地为宜。
种植前,可以进行土地整理和深翻,以提高土壤肥力。
2. 育苗:选择优质的种子进行育苗,并进行均匀的播种。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育苗管理,以保证苗情良好。
3. 田间管理:及时施肥是丰两优华种植的关键。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
除草是另一个重要的管理措施,要保持田间整洁,避免杂草对水稻的竞争。
4. 病虫害防控: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控方法,如引入天敌等。
5. 收割和贮存:在水稻籽粒充分成熟后进行收割,采用机械化收割方式可以提高效率。
收割后,要进行晾晒和贮存,确保稻谷的质量和安全。
丰两优华是一种具有丰产性、优质性、抗病性和抗逆性的新水稻品种。
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可以提高丰两优华的产量,带来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丰两优华占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丰两优华占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水稻新品种,其具有优良的抗逆性和高产性,在水稻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水稻产量并保证粮食安全已成为当前种植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籼稻和粳稻之间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出具有两系遗传优势的新品种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对于丰两优华占这一新组合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探讨其产量、抗病性、抗逆性等特征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栽培管理,以促进其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深入研究丰两优华占这一新型水稻品种的特性和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丰两优华占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探索其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潜力,为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丰两优华占的特征特性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为育种工作者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帮助他们进行正确选择和利用这一新组合,进一步优化水稻品种。
深入研究丰两优华占的栽培技术,探讨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环境适应能力,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本研究旨在全面探究丰两优华占在水稻生产中的作用和价值,为我国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丰两优华占的特征特性丰两优华占是一种两系杂交水稻,具有许多特征特性。
丰两优华占具有优良的抗病性,能够抵抗多种常见水稻病害,如稻瘟病、稻疫病等。
该水稻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比传统水稻更适合在恶劣环境下生长。
丰两优华占还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一般情况下比传统水稻产量更高,能够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丰两优华占还具有优质的米质特性,米粒饱满透亮,口感细腻香甜,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在栽培技术方面,种植丰两优华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和品种,以保证水稻生长的顺利进行;科学施肥和灌溉,保证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合理管理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和松土,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