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0.84 KB
- 文档页数:1
超级稻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超级稻中浙优1号的特征特性,提出高产配套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关键词超级稻;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中浙优1号(航恢570×中浙A)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年来该组合在温州市各县作单、连晚稻示范和推广,表现适应性广、长势旺、抗病性强、品质优等特点,但在海拔200m以下栽培易倒伏,总体上深受温州市半山区和平原地区农民的欢迎。
近两年来全市累计推广面积达40 760hm2,产量7 680kg/hm2。
其中2008年单晚种植面积19 660hm2,连晚种植面积2 133 hm2;2009年单晚种植面积16 093hm2,连晚种植面积2 873 hm2,是温州市主推品种。
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中浙优1号属于感温型,随着海拔升高(200~600m特别明显)植株明显矮壮,穗长缩短,株型紧凑,长势旺,叶色深绿,剑叶挺,微内凹,分蘖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青秆黄熟。
全生育期125~144d,株高116cm,穗长25cm,单晚栽培平均每穗总粒数183.0粒,实粒数161.8粒,结实率88.4%;连晚栽培平均每穗总粒数150粒,实粒数138粒,结实率90.2%,千粒重27.1g。
1.2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浙江省单季稻区试,平均产量8.03t/hm2,比汕优63增产10.7%; 2003年在永嘉县瓯北镇芦田村作单晚试验,产量8.45t/hm2(区试产量第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7%;在平阳县腾蛟镇联元村作连晚试验,产量8.69t/hm2(区试产量第1),比对照汕优63增产8.7%;乐清市石帆镇山前村姜朝法农户作连晚示范种植6.7hm2,平均产量8.26 t/hm2,比对照协优9308增产9.8%。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超级稻是指通过科学栽培技术,实现高产、优质、抗逆的水稻品种。
超级稻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种植基础、育秧、水田管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首先是种植基础。
选择育种适应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是超级稻高产的基础。
在选择品种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病虫害情况等因素来确定最适合的品种。
同时还要注意合理的密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来确定最适合的密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水稻产量。
其次是育秧。
超级稻的育秧是通过合理的育秧管理,提高幼苗质量,为后续的稻田管理打下基础。
育秧时要选择优质的种子,进行充分的浸种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同时还要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良好的通气条件,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在育秧过程中还要及时补充营养物质,促进幼苗生长发育。
水田管理是超级稻高产的关键。
其中包括田面管理、水管理、杂草控制等方面。
田面管理包括平整整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等措施。
水管理主要是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频次,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给水稻生长发育。
杂草控制要采取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通过翻耕、铲除和施药等手段,控制杂草的生长繁殖,减少对水稻生长的竞争。
施肥技术是超级稻高产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施肥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施肥要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进行准确的施肥计划。
通常首要施肥要考虑氮肥,通过分几次追肥来满足不同生育期的需求。
同时还要合理施放磷肥和钾肥,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和产量。
对病虫害防治要加强措施。
通过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
要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定期检查田间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用的方法有病虫害防治物品的喷洒,生物防治等。
超级稻盐丰47高产栽培集成技术推广大石桥市有水田面积53万亩,是国家和省商品粮优质粮生产基地,水稻是全市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北方粳稻产区占有主要位置,产量生产水平较高,商品率高达75%以上。
目前主要栽培品种为盐丰47系列,面积达95%左右,平均每亩单产1400-1500斤,由于种植年限过长(13)年、品种单一,造成稻瘟病优势小种上升,直接威胁我市水稻生产粮食安全,为确保水稻生产获得丰收,全面提升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
现将超级稻盐丰47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超级稻盐丰47品种介绍盐丰47生育期158天,株高95-97cm,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每亩成穗率达30万穗左右,穗大粒多,半紧凑,平均穗长15.6cm,穗粒数120粒,千粒重26.5g,耐肥抗倒,耐低温、耐盐碱,米质优良,食味极佳,一般亩产1400-1500斤。
二、全部实行优化营养土旱育大龄壮苗培育大龄壮苗是水稻稳产高产和抗灾夺丰收的最有效措施,近年缺水、盐碱较重、病害、冷害等多种灾害发生较频繁,培育壮苗尤为重要,所以要千方百计旱育大龄壮苗,取消大地半水半旱育苗,减少尼龙布打孔、无纺布平铺的育苗,提倡起拱双膜隔离层开闭式育苗,增加覆盖物,保证适宜温度,特别是要应用益苗灵、调制剂,提高旱育苗水平。
1、要做好种子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高于90%可利用,否则要立即更换。
用盐水选种(每100斤水兑盐20—25斤,然后用清水清洗),做到精量播种,达到苗齐苗壮。
2、适时早播,根据实际放水插秧期和品种生育期确定具体的播种期,一般秧龄期以40—45天为宜,4月5日至10日为最佳播种期。
3、稀播种:稀播种培育壮秧是今年生产最重要的措施。
一般每平方米播干种3—4两。
4、应用浸种灵、菌虫清搞好种子消毒,控制种子传播病虫害(如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浸种灵2毫升浸种6—8斤,菌虫清每袋10克浸种7—8斤。
5、应用苗盼盼育苗灵(恶甲水剂)搞好床土消毒灭菌,防治立枯病。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智能化管理系统研究近年来,全球水稻生产量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这方面,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成为了两大重要的关键词。
一、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近年来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该技术涉及种植、灌溉、施肥、植保等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水稻品种的选育和优化。
目前,我国水稻品种繁多,其中最受推崇的品种为超级稻。
与传统的稻种相比,超级稻有更多的枝穗、更加散组形态、增加了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抗旱性和氮素利用率等特点,因此它拥有更高的产量和更优质的米粒。
同时,在栽培过程中,合理的施肥、定量的灌溉、严格的田间管理等也能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
二、智能化管理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手段对农田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智能化管理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智能化管理系统中,各种传感器可以采集到土壤、气象、水利等数据,最终反应到人工智能控制的水稻栽培过程中。
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农民可以对各种农事活动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施肥、灌溉等操作在内。
更为重要的是,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为农民提供实时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优化决策,提高水稻的产量。
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结合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结合能够完美地解决很多问题。
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施肥、浇水等农事活动,更有效地利用营养和水分,进而提高产量。
智能化管理系统还能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对水稻的栽培进行更加精准的管理。
同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
通过精心的种植,高产稻田上的产量不再是靠增加植株数量来实现的,而是在同等植株数量下,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使每个植株的产量更高,从而提高总产量。
总的来说,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之间的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实现节约粮食资源和劳动成本,缓解粮食供应压力,是未来农业市场不可或缺的桥梁。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超级稻,是指具有超高产潜力和优异抗逆性的水稻品种。
超级稻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进行超级稻的种植和管理。
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本地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超级稻品种非常重要。
因为不同品种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是不同的,只有选择适宜的品种才能取得较好的生长和产量表现。
农民朋友可以咨询当地农业技术人员或种子公司,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超级稻品种。
二、土壤准备超级稻生长需要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排水条件。
在种植超级稻前,农民朋友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清理田地,去除杂草和病虫害,保持土地整洁。
然后根据土壤性质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化肥,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
还要保证土壤的排水性能,避免积水和滞留水对超级稻生长的不利影响。
三、合理密植超级稻的密植栽培技术是其高产的关键之一。
适当的密植可以有效提高每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是密植过密也会导致植株之间的养分竞争,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一般来说,超级稻的合理密植范围在30-40cm左右,具体密植距离要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来确定。
在实际栽培中,可以根据经验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找到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密植方式。
四、科学施肥超级稻对养分的需求比普通水稻更高,因此科学施肥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
在超级稻的生长期间,需要进行分季施肥,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求量和作物养分状况,合理施入氮、磷、钾等养分,保证超级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还可以通过叶面喷施或滴灌的方式,给予超级稻适量的微量元素补充,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和养分利用率。
五、合理灌溉超级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中,合理灌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充足的水分是保证超级稻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必要条件,但过多或不足的水分都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在超级稻的生长期间,要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气候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避免积水和干旱对超级稻生长的不利影响。
超级杂交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一、超级稻亩产900千克超高产栽培模式1.基本情况基地选择海拔300~500米,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0℃,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无霜期270天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35克/千克左右,p H为5.5~6.5;土壤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较强,排灌设施齐全,生态条件较好。
根据产量要求,穗粒结构设计为:有效穗数每公顷240万穗左右,平均每穗总粒数280粒,结实率90%,千粒重27克左右。
高产栽培技术方案均围绕如何提高以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应的水肥调控。
2.育秧移栽一般4月中旬开始浸种,浸种前进行晒种、选种、种子消毒处理,人为创造良好的发芽条件,使稻谷发芽“快、齐、匀、壮”。
催好芽的芽谷采用水育秧方式育秧。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耕作层深厚,土质肥沃的田块作秧田。
秧田翻耕后施好底肥,每公顷秧田施用45%(15—15—15)复合肥600千克,氯化钾112.5千克作底肥,过2~3天再平整秧厢播种。
每公顷秧田播种量112.5千克,每公顷大田用种量15千克左右,均播稀播,培育壮秧。
秧苗2叶1心时施好“断奶肥”,每公顷用尿素60千克,保证秧苗能顺利从自养时期过渡到异养时期。
移栽前3~4天,每公顷施用尿素105千克作“送嫁肥”,为移栽后大田的早生快发打下基础。
秧田期防虫一次,移栽前一天喷施一次长效农药,使秧苗带药下田,有效减轻了大田前期的病虫害。
移栽前对大田进行精细耕整,用中型翻耕机将稻田深耕至20~25厘米,再耙平,做到3厘米水层不现泥。
根据产量指标,插植规格采用宽窄行,宽行40厘米,窄行23.3厘米,株距20厘米,即每公顷栽插15.8万蔸,宽行设置为东西行向,用专用划行器划行移栽,有利于中后期通风透光。
移栽时浅插,分蘖节入泥2~3厘米,因为浅插是早发、多发低位分蘖,保证足苗大穗的必要前提,同时做到不多蔸、不漏蔸,移栽后4天左右如有死苗,尽快补全。
3.合理施肥目标产量为13.5吨/公顷,每吨稻谷需氮量约为18千克,总需氮量约13.5×18=243千克/公顷纯氮。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其作用机理摘要通过对苏家屯区水稻高产示范栽培主要技术的总结,对钵苗浅插、大垄双行、氮肥比重调整等关键技术措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索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作用机理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21-0048-01苏家屯区是辽宁中南部水稻主产区之一。
2007年以来,在超级稻万亩示范高产种植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总结,并对主要技术措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1高产栽培技术1.1选用高产高抗品种以辽星一号为主栽品种,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株高适宜,抗病虫、抗倒伏能力极强,成穗率高、穗大、结实率高,增产潜力大。
1.2旱育稀播,培育壮秧选用园田、旱田或水田高台地育苗,实行宽床开闭式旱育苗,在做好晒种、试芽、选种、浸种灵浸种消毒,预热适温催芽、晾芽、做床、用壮秧剂配制好营养土,浇足底水的基础上,4月中旬播种,播芽种250~350g/m2,钵盘苗每孔3~4粒。
播种后覆土,喷洒药剂封闭灭草。
无纺布育苗,秧苗1叶1心时取出苗上地膜,秧苗1.5~2.0叶时开始通风炼苗,床内温度控制在30℃以下,适温管理。
整个苗期从青头开始浇水管理,插前5~7d晒床蹲苗,无纺布育苗直接往布上喷水即可。
同时防止杂草、蝼蛄和老鼠造成危害,培育出理想壮秧。
1.3“三旱”整地,“三边”作业全面积实行旱翻、旱平、旱打埂的“三旱”作业,同时进行边泡田、边耙地和边插秧的“三边”作业,既节水节工20%以上,又可抢农时保证顺利生产。
1.4适时早插,稀植栽培5月上旬开始插秧,5月底前结束。
插秧形式30cm×(17~20)cm,每穴2~4苗,插16.5~19.5万穴/hm2,高产示范田全部实行((36~40)+(26~30))cm×(17~20)cm的大垄双行稀植栽培。
插秧和手摆田插15.0~19.5万穴/hm2,尽量分布均匀。
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超级稻是通过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选育的单产大幅度提高、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的新型水稻品种。
与普通水稻品种相比,超级稻品种特性主要表现为穗型变大、分蘖力较强、株高提高、光合能力强、株型优化、生产量大。
近年超级稻的栽培面积在我区不断扩大,但在超级稻示范推广过程中,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水平、种植习惯不同,加上极端气候频发,对超级稻高产造成一定影响,根据多年的试验与示范,超级稻高产栽培应建立以品种为前提,壮秧为基础,合理稀植、精确控苗为核心、好气灌溉,科学施肥和综合防冶为支撑的技术体系。
一、因地制宜选好品种超级稻品种较多,每个品种均有相应的适应性,因此必须因地因种植制度的不同,准确地选用适宜品种。
遵循以下标准:1、选择生育期适中偏长的品种。
在水稻有效生长季节与种植制度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选择既可安全成熟且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以充分利用当地温光资源,提高群体生长量。
2、选择穗粒协调的大穗型品种。
穗型过小,显然不可能超高产,穗型过大,往往导致结实率偏低。
选用分蘖能力较强、结实性状好的偏大穗型品种有利于协调穗粒矛盾。
3、选用株高适中、叶片直立性好、抗倒伏抗病害的高效品种。
植株高度的增加利于群体生长量的增长,但往往降低了抗倒伏能力,应选用株高适中而抗倒,同时对重大病害的抗性较强的品种。
二、确定适宜的播期确定适宜的播期,一要因地制宜地用足水稻有效生长季节;二要与当地作物的茬口相衔接;三要考虑抽穗期避开不利的高、低温影响。
黄陂南部应避开7月下旬至8月初的高温,黄陂北部应避开8月中旬的低温。
三、培育壮秧超级稻要达到高产,培育壮秧争取低位分蘖生长和成穗是基础。
一是选用适宜的育秧方式。
根据品种特性、移栽方法及当地种植习惯,选择不同育秧方式,如旱育秧、湿润育秧等。
大中苗移栽的应大力提倡旱育保姆无盘旱育秧。
二是提高种子的质量和播种的质量,确保成苗率和秧苗的整齐;三是控制播种量和用种量,秧田播种量不宜太高,且根据育秧方式确定,一般按本田用种量1kg/亩,播量8-10公斤/亩,秧本比约10-12。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利用科学无污染的栽培技术,配合高产的优良品种,从而实
现水稻高产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择优良品种,实现品种优化
高产稻基因型中含有一定的铁素蛋白基因和水分利用率高的基因型,这些基因型的高
产性能较强,而在实际的生产中,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不仅对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也可
以增加耐受性。
二、施肥技术的科学运用
在超级稻高产的栽培技术中,肥料是十分关键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土壤质
量及气候状况来进行科学的施肥运用,会使土壤肥力的改善,同时也可以提高稻谷产量。
三、合理的种植密度
适当的密度是保证超级稻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根据品种的生长习惯、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来进行合理的放栽密度,这样才能避免过密或过疏的现象,从而达到高产
的效果。
四、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病虫害是制约水稻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障超级稻栽培的高产高效,我们
需要采用科学防治技术,同样可以运用生物防治等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提高
产量,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