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师在企业税务工作中的作用及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293.76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6第27卷第5期

浅谈税务会计师在企业税务工作中的作用及意义

戴小玉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健全,税收监管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纳税筹划管理已逐渐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实施税务会计师认证,有利于划清税务会计师岗位职能,有利于强化企业依法纳税,展开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工作,维护法律威严,减少纳税风险,有利于增强企业纳税意识及应变能力;有利于企业不断优化资源,提高资金利润率,有效降低纳税成本;对于促进税务管理工作健康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税务会计师;作用;意义[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98(2013)05-0007-02

[收稿日期]2013-07-12

[作者简介]戴小玉(1978-),女,甘肃兰州人,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现代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要想生存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即实现利润最大化为企业根本的财务管理目标。而如何合法且最大化降低纳税成本、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尽可能降低纳税风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最终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由此产生,而税务会计师在企业的纳税筹划税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企业税务管理活动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当前有部分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非常重视,会计人员税务管理水平也相对较高,而对于这类企业税务管理基础较好。但也有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只懂做账,却由于不熟悉税法,不懂纳税筹划,忽视了税务管理工作。导致不少企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少缴、漏缴甚至多缴税,由此增加了不必要的纳税成本及纳税风险。

纳税筹划作为一项复杂的专业工作,有着相对独立的处理原则与方法,但必须建立在对税法及相关财务法规的准确把握与深刻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实际出发,多角度找出纳税筹划点,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以实现节约纳税成本,减少纳税风险的目的。

由于我国现阶段税法的不断完善,税收监管体制的日趋成熟以及税收计算口径、计算方法的日趋程序化复杂化,另外随着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不断完善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使得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无论从处理方法、

计算口径都具有一定差异。而现有企业的一些税务管理工作基础薄弱,完全不能满足股东对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实施的税收筹划业务。由此,一个既懂会计又懂税法,能为企业进行全面纳税筹划的“税务会计”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税务会计师在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意义

(一)完善本企业的纳税成本控制

税务会计师的主要工作是完善本企业税务管理基础,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内部纳税筹划意识,合理减少纳税成本,有效防范纳税风险。笔者作为一名大学会计老师也长期帮助企业从事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2011年4月在参加了西安市的一次纳税筹划培训学习后,感受颇深,记得当时曾担任过多家财务总监的主讲老师是这样说的,他说:他在给一些企业、公司作纳税筹划的时候发现,很多企业的问题不在于少缴了多少税,而恰恰相反却因为财务人员对税收法规了解的不透彻,多交了许多不必要的税款,给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为做进一步调查,

笔者与其相关会计人员就某一中型国企近一年的缴税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盘点,结果非常令人吃惊,仅从2009年至2010年,一年时间,单印花税种这一项,就给税务局多交了两万余元人民币。

(二)有效提高本企业的纳税筹划服务水平

税务会计师对会计及税务的日常核算监督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税务会计师会将以税务稽查与纳税筹划为目的,从不同角度对企业会计进行监督,这种监督过程能明显提升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以保证税务核算有真实、系统、

全面的原始凭证为支撑。所以说,税务会计师能够提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an ’an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第27卷第5期

Vol.27No.52013年10月Oct 2013

7--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10月

高企业整体的税务管理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在整体提升税务会计人员税务管理水平的同时,要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应变能力及服务意识水平,还要时刻关注税法的变动,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技术、服务于其他的财务工作,不断将该企业的纳税核算、会计监督及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三)为企业创造了更好的财务环境,能够明显降低企业的纳税风险

一个既懂财务又懂税务的税务会计师能够更加完善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有效的降低或者避免纳税风险的发生。税务会计师也可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适时出台本企业内部财务及税务管理制度,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及纳税核算提供支持。同时,企业自身的财务税收制度也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现状与相关政策。

例如,某公司想要对外资并购行为实施有效的纳税筹划与风险分析,首先必须对有关企业关于外资并购的性质、概况及影响后果进行分析评估,而一个有效开放的资本市场及完全公允的资产定价机制对于评价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税务会计师在本公司的设立,说明公司领导层对税务管理的重视,也能够相应调整企业的财务税务环境,以此逐步发挥税务会计师的税务管理功能,以便以小带大,更广泛的实现财务管理的理财功能。

三、从事税务会计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身为税务会计师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财务法规及职业道德

改革开放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历史,期间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包括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显著改善的人民生活水平,但同时人们的人生价值观、思想观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严重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日益盛行。个别单位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将如何偷税漏税作为考核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而会计人员也为保住饭碗想尽办法偷税漏税。这种思想价值观念与道德环境的日益恶化造成了税务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严重蜕变。

面对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多变,对于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要注重实效,加强税法宣传,关键要使企业的领导层充分认识到偷税漏税及纳税筹划、合理避税与偷税漏税的本质区别。总之,税务会计师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企业领导层的支持。另外还应结合本企业实际财务工作需要,对不同财务人员按不同目标,不同时间逐步进行培训。

合理合法是纳税筹划的先决条件,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对某些纳税环节以及涉税事项的合法性分辨不清,?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纳税风险;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就要求税务会计师首先保证国家的税收利益不受侵犯,?坚决维护税法的权威,?决不能为了一己私利或受某些利益的驱使,主动甚至故意进行违反税法以及有损国家税收利益的违法行为。

(二)丰富税收相关专业知识,具有把握税法,预测政策动向的能力

税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包括:纳税筹划、税务稽查、税务会计实务、税法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税务会计师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就要求税务会计师熟悉相关财务法规及税收法律法规,了解有关税收实体法与程序法、税收单行法及实施细则等多方面知识。下面仍以某中型国有企业为例说明:

2010年该公司领导层派有关财务人员参加了关于纳税技巧筹划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参与主讲的老师均为全国大型企业从事多年税务筹划工作的一线人员及著名高校的相关教授专家。通过深入学习与不断启发,同年8月该公司为了更好地综合利用和节约资源,充分利用国家关于节能减排、新能源循环利用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的精神,将公司生产的综合利用工业废气生产的焦油渣、焦油料两项产品进行了申报,并于2011年5?月取得了陕西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

同时为了顺应新形势下税费改革,以便更好的进行企业税务管理及纳税筹划,集团又委派相关会计人员进行了税务会计师培训,并顺利取得税务会计师资格证书。由于该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人员的充分重视,对该公司增值税进行了纳税筹划,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与该公司相关财务人员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税务检查,不但完善了本公司的财务制度,还通过企业自查降低的纳税风险。

从以上两个实例不难看出,企业决策者对税务管理的重视,直接关系的本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健全,税收监管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纳税筹划管理已逐渐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实施税务会计师认证,有利于划清税务会计师岗位职能,有利于强化企业依法纳税,展开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工作,维护法律威严,减少纳税风险,有利于增强企业纳税意识及应变能力;同时,有利于企业不断优化资源,提高资金利润率,有效降低纳税成本;促进税务管理工作健康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家贵.企业税务管理[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范忠山,邱引珠.企业税务风险与化解[J].对外经

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3]刘蓉,张文倩.谈税务代理业服务功能的转变[J].

商业时代,2005;2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