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国内外设计现状和发展趋势1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城市道路发展现状与趋势作者:韩瑞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2期摘要:城市道路一般可以理解为修建在市区、路两侧有连续建筑物、用地下沟管排除地面水、采用连续照明、横断面上布置有人行道的道路。
它是城市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搞活经济、物质流通所必须的车辆、行人交通往来的道路,是联结城市各个功能分区和对外交通的纽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对城市道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就城市道路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城市道路组成在城市里,沿街两侧建筑红线之间的空间范围为城市道路用地,该用地由供各种车辆行驶的车行道(供汽车、无轨电车、摩托车行驶的机动车道;供有轨电车行驶的为有轨电车道;供自行车、三轮车、畜力车行驶的为非机动车道)、专供行人步行交通用的人行道、作为卫生、防护与美化的绿化带、用于排除地面水的排水系统(街沟或边沟、雨水口、窨井,雨水管等)、为组织交通、保证交通安全的辅助性交通设施(如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岛、护栏等)、交叉口和交通广场、停车场和公共汽车停靠站台、沿街的地上设施(照明灯柱、架空电线杆、给水栓、邮筒、清洁箱、接线柜等)、地下的各种管线(电缆、煤气管、给水管、污水管等)。
在交通高度发达的现代城市,还建有架空高速道路、人行过街天桥、地下道路、地下人行道、地下铁道等。
二、城市道路的功能城市道路是城市人们活动和物资流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交通设施功能:交通设施功能是指由于城市活动产生的交通需求中,对应于道路交通需求的交通功能。
交通功能又可分为长距离输送功能和沿路进、出入集散功能。
公用空间功能:作为城市环境比不可少的人造公用空间主要有道路(包括广场、停车场)和公园它表现在除采光、日照、通风及景观作用以外,还为城市其他设施如电力、电讯、自来水、热力、燃气、排水等管线提供布设空间。
摘要:道路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工程设施,它是以满足汽车行驶要求为前提的。
设计道路时还需要考虑道路的修建和交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道路勘测设计领域的历史、现状水平、未来发展、新技术的应用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历史、现状水平、未来发展、新技术的应用1.历史我国道路建设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汽车还没有出现以前,就在道路建设方面创造了光辉的业绩。
早在西周时代就将城乡道路按不同等级进行统一规划,修建了各样的道路,形成了以都城为中心的道路体系。
唐代是我国古代道路发展的极盛时期,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道路网。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巩固国防,我国在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的基础上,对公路建设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这为我国公路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但是公路发展的突出成就就是高速公路的迅速崛起,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2.现状水平1、我国众多城市中出现的交通问题以及对未来交通需求所具有的共同点我国城市交通目前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交通堵塞严重;(2)交通事故频繁;(3)车辆行驶速度下降;(4)停车占道问题严重。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1)城市的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人口和机动车数量的增长;(2)城市客货运量猛增,道路负荷饱和,客货争运严重;(3)城市公共汽车、电车运载量,已不能胜任大城市高峰客流输送时的需求;(4)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缓慢,远不能适应城市客运发展需求;(5)城市交通管理设施落后,水平低,体制分散;(6)城市交通发展宏观调控不力,缺乏整体发展的战略。
2、截止2009年,公路勘察设计企业共515个。
其中,具有甲级工程设计的企业105个;国有企业225个、国有独资公司6个、股份有限公司37个、有限公司182个、集体企业19个、私人独资1个、中外合资1个;从业人员44623人,专业技术人员38618人;公路勘察设计企业全年营业收入169亿元,其中工程勘察营业收入为34亿元(占比为20%),工程设计营业收入98亿元(占比为58%),工程技术管理服务营业收入为16亿元(占比为9%),工程承包收入为16亿元(占比为9%);公路勘察设计行业人均营业收入为38万元。
道路工程施工行业现状一、道路工程施工行业的现状1. 行业规模我国道路工程施工行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市场体系,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的道路建设项目,各种规模的施工公司也层出不穷。
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道路工程行业年施工规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较高,成为建筑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技术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道路工程施工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的道路施工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使用了很多智能化、数字化的施工设备和技术。
同时,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广泛采用了新型材料和新工艺,提高了道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3. 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道路交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各地政府和部门都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城市内外道路建设,以缓解交通拥堵和改善城市环境,满足人民生活需求。
4. 人才储备道路工程施工行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来保障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我国的道路施工企业逐渐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技术人才的培训和管理人才的选拔,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施工队伍。
5. 竞争格局道路工程施工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激烈,市场上存在着诸多施工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技术水平和信誉度也各不相同。
在市场竞争中,资源整合能力、品质管理和服务水平等将成为企业胜出的关键。
二、道路工程施工行业存在的问题1. 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我国各地道路建设的进度和规模存在较为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发达地区道路建设比重较高,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仍然存在道路不完善的状况。
2. 施工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存在着一些质量管理方面不严格的现象。
一些施工项目存在质量问题,导致道路使用安全性和耐久性受到影响。
3. 施工成本高企道路工程施工成本受到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和能源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施工成本逐渐升高的现象。
一些企业难以承受高昂的施工成本,导致企业生存压力增大。
道路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是毕业前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全面检查。
将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和综合运用。
通过毕业设计达到掌握本专业有关设计方面的要领和步骤。
进一步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完成各种工程图表的设计掌握本专业工程设计方面的技术知识と绫曜肌⒐娣丁⒐娉痰取M时也有助于以后在工作岗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环境。
在现阶段,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有道路已经难以满足车辆运输要求,所以拟改建省道S312湘潭段。
1、当今国内外公路建设概况(1) 国内概况目前,我国一级、二级公路还承担着近距离城市之间及城乡之间的主要运输任务。
中国的低等级公路发展起步晚,技术等级低,路况差、支护结构少,且公路面广、筹建资金缺乏,这些方面严重地制约中国地方经济的发展。
因此,中国今后在发展高速公路为主的中远距运输体系外,也矢志不渝的发展一级、二级公路和乡村公路,以加强地区之间的交流。
稳步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按照实现所有县市区30分钟上高速公路、服从国家高速公路“十二五”规划、满足主要大交通流、成线成网有序推进原则┰谧帕ψズ迷诮ㄏ钅拷ㄉ璧耐时,保持高速公路发展适度超前建设规模合理,形成便捷、高效、安全的公路运输大通道,实现相邻市州间以高速公路直接连通┤省100%县市、区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
到20XX 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力争达到7200公里左右┤繁4锏6643公里以上。
强化国省道改造┌凑辗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线成网、外通内畅、有序推进的原则,优化干线公路网络布局,提升干线公路平均技术等级。
实现相邻县市、区之间至少一条二级公路连接,与周边省、市、区ǖ氖〖使路通道和各市、州骨架公路网基本达到二级公路标准重点景区实现通二级公路。
至20XX年底,全省国省干线公路将达到50000公里左右┢渲卸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力争达到28000公里左右,确保达到23000公里以上。
道路工程改造进展情况汇报近期,我单位道路工程改造进展情况如下:一、项目背景。
我单位所负责的道路工程改造项目位于市区主干道,全长约10公里,是连接市区和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
由于道路年久失修,交通拥堵严重,安全隐患突出,急需进行全面改造提升。
二、项目规划。
根据市政府规划,本次道路工程改造项目主要包括路面重新铺设、交通信号灯优化、人行道和绿化带建设等内容。
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计划工期为12个月。
三、工程进展。
1. 路面重新铺设,目前已完成了3公里路面的重新铺设工作,采用了高强度水泥混凝土,确保了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2. 交通信号灯优化,新的交通信号灯已全部安装完毕,优化了交通流量,提高了交通效率。
3. 人行道和绿化带建设,已完成了50%的人行道和绿化带建设工作,新的人行道宽敞平整,绿化带栽种了各类花草,美化了道路环境。
四、项目影响。
1. 交通状况改善,目前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道路改造对交通状况的改善,交通拥堵情况有所减轻,通行效率提高。
2. 安全风险降低,新建的人行道和绿化带为行人和骑行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和舒适的通行环境,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五、下一步计划。
1. 加快施工进度,为了尽快完工,我们将加大施工力度,争取在规定工期内完成项目。
2. 完善配套设施,继续完善道路沿线的交通信号灯、路灯等配套设施,提升道路整体品质。
3.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媒体宣传和路标设置等方式,引导市民和车辆合理规划行程,减少施工对交通造成的影响。
六、结语。
道路工程改造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环境。
感谢各方对本项目的支持与配合!以上是我单位道路工程改造进展情况的汇报,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文献综述一、公路发展现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公路运输是陆上运输方式之一,其灵活机动、迅速方便以及提供“门到门”物流服务的特点,使其不仅成为一个独立的运输体系,也成为铁路车站、港口和机场集散物资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现今世界各国都大力修建高速、高等级公路。
每万人的公路长度:美国为6 3KM、法国140KM、日本92KM、印度22KM、我国11KM。
我国的公路交通建设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建国初期,由于对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认识不足,公路“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公路基础设施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最薄弱环节,出现了“全面紧张”的局面。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央将交通运输事业尤其是公路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紧迫性任务,公路建设得以迅速发展。
新世纪以来,我国继续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公路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使“全面紧张”的交通状况在近几年内得到根本改变,取得了一系列不平凡的成就。
(二)我国公路建设的前景五十多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
回顾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对比世界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由于基础十分薄弱,我国公路建设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公路技术等级看,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还有近20万公里等外公路,等外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4.4%,西部地区更高,达到21.8%,技术等级构成仍不理想。
从行政区划分布看,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公路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总的来看,东部地区公路密度较大,高等级公路的比例也较高,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中、西部地区水平。
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级政府形成要做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先解决交通问题的共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道路工程建设成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国家的首都,北京市的道路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质量要求都具有极高的标准。
本文将从北京市道路工程建设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北京市道路工程建设的现状北京市道路工程建设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城市交通网络日益完善,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和次干道四级路网体系覆盖了全市各地。
其次,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许多道路工程都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如海绵城市、无人驾驶等技术在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道路绿化、排水、照明等附属设施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北京市道路工程建设的特点1. 规模宏大:北京市道路工程建设规模庞大,涉及全市多个区域,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建、改扩建项目开工。
2. 标准较高:作为首都,北京市道路工程建设标准较高,要求满足高密度交通、高标准绿化、智能化管理等需求。
3. 技术创新:北京市道路工程建设注重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高道路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
4. 环保理念:北京市道路工程建设强调环保理念,注重绿色施工、节能减排,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北京市道路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北京市道路工程建设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如智能交通系统、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应用。
2. 绿色化: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北京市道路工程建设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如生态道路、节能照明等。
3. 综合化:城市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北京市道路工程建设将更加注重综合化,如多功能车道、公共交通优先等。
4. 精细化:为了提高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北京市将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如施工工艺优化、工程质量监管等。
总之,北京市道路工程建设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秉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不断提升道路工程建设的水平和品质,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道路工程开题报告道路工程开题报告一、引言道路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对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道路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维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道路工程的重要性、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道路工程的重要性1. 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道路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旅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承载着大量的交通流量。
良好的道路网络能够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2. 经济发展的支撑:道路作为物流运输的主要通道,对于商品的流通和市场的繁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道路网络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3. 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工程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城市的交通流量和交通组织,还对城市的布局、景观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合理规划和建设道路能够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4. 社会生活的便利性:道路的建设和维护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和生活质量。
良好的道路网络能够缩短出行时间,提高出行舒适度,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三、道路工程的现状1. 城市道路拥堵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道路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人口增长、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不合理的交通规划都导致了道路拥堵的加剧。
解决道路拥堵问题成为当前道路工程的重要任务。
2. 道路安全问题: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加强道路安全设施的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加强,是当前道路工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3. 道路网络不完善:一些地区的道路网络建设滞后,道路密度不足,道路质量差,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加强道路建设和改善道路质量,提高道路网络的完善性和连通性,是当前道路工程的重要任务。
四、道路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1. 提升道路建设质量:加强道路建设过程的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道路工程的质量。
分析市政道路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作者:程帅文杜向阳来源:《E动时尚·科学工程技术》2019年第09期摘要:市政道路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其整体建设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影响到市政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因此,本文针对市政道路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为市政道路的建设水平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市政道路;道路建设;建设现状;发展前景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到多的新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尤其是在当前市政道路的建设当中更是如此。
众所周知,市政道路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市政基础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保证建设效果,要积极引进和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同时还要保证相对应的技术可以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和优化。
这样不仅可以为市政道路建设水平提升提供有效保障,而且还可以满足市政道路在未来规划和建设时的基本要求。
1 市政道路建设措施1.1 不断加强市政道路施工材料的控制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一直以来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施工材料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质量。
因此,通常情况下,在施工开始之前,要结合实际要求,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市政道路的建设要求,同时要对材料的采购、储备、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为施工材料自身的质量把控效果提供有效保障。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对于施工人员而言,要意识到施工材料选择和利用在其中的重要性,在对施工材料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制定和落实符合实际要求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将该体系真正有效的落实到实处。
除此之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从多个环节和角度出发,为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保障。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有效控制的时候,要结合实际要求,与国家标准进行结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抽样检查和处理[1]。
浅析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摘要:现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市政工程也蓬勃发展起来。
市政道路设计是人居环境改善和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伴随着全行业转型发展的压力,市政道路设计行业的发展应站在历史的角度及时梳理分析发展问题,寻求行业的发展及改进。
文章对如今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和新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现状;改进设计对策引言道路设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城市中交通体系质量,并且现代居民出行以及企业发展等方面对交通体系的发展也有较高需要。
在城市建设不断的向前推进中,需要市政设计方面的工作者能强化现代道路设计工作的质量,并能不断的对道路工程建设方案进行改进。
1市政道路设计特点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涉及的部门有:规划、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这些部门之前不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这些部门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协作。
不管在任何阶段,均需要多个部门之间协调合作。
例如,对城市道路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部门需和规划部门之间相互沟通,设计完成之后,需和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对设计图纸进行介绍。
因此,进行城市道路设计,充分体现了系统性科学思想,设计人员将道路的修筑看成是一个整体性内容,对不同要素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最终提升城市道路设计的合理性。
2市政道路设计现状2.1路网结构设计与整体布局不科学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对整体布局和路网的结构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市政道路的路网结构设计和整体布局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对整个城市道路交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市政道路生成点同干路系统缺乏有效的衔接,这就导致城市交通分流系统无法很好的发挥作用,主干道上车流量过多,甚至出现严重的堵车,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出行。
2.2市政道路平纵断面协调设计不合理选线是道路设计阶段的起步工作,在常规的道路设计工作中,平面线形的选择是设计工作的重点部分,导致纵向断面的设计工作被忽视,严重影响道路建成后的整体运营。
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发展与创新【摘要】道路与桥梁工程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意义深远。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设计与建造创新、智慧交通系统、绿色环保理念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等角度分析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发展与创新。
在未来发展趋势中,道路与桥梁工程将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综合发展视角下,道路与桥梁工程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历史、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意义、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现状、道路工程的技术创新、桥梁工程的设计与建造创新、智慧交通系统、绿色环保、大数据、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发展视角。
1. 引言1.1 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历史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最早的道路建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当时人们开始修建由石头铺成的道路以便交通运输和贸易。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道路建设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他们建立了一系列连通城市的大规模道路网络,其中最著名的是古罗马的“凯撒大道”。
而桥梁工程的历史也可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代中国的一些著名桥梁如赵州桥、卢沟桥等,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在桥梁建设方面的高超技术。
古代罗马人建造了许多宏伟的桥梁,例如万年桥等,这些桥梁至今仍然被人们称颂。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道路与桥梁工程也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纷纷开展了道路和桥梁建设的大规模工程,以便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道路与桥梁工程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创新,为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提供了更为便利和高效的方式。
1.2 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意义道路与桥梁工程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连接城市各个部分、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出行环境等重要功能。
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道路与桥梁工程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城市的发展需要畅通的交通网络,道路和桥梁是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了城市的各个区域,促进了资源的流动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国路基路面工程领域的历史、现状水平、未来发展、新技术的应用路基路面直接承受行驶车辆的作用,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都根据车辆行驶的需要,选用优质材料建成。
如我国古代曾以条石、块石或石板等铺筑道路路面,以提供人畜以及人力、兽力车辆的运行。
欧洲在公元前35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继发明了车轮后不久,即用石料修筑了第一条有硬质路面的道路。
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现代化公路的路基路面工程逐步形成了新的学科分支。
它主要研究公路,城市道路和机场跑道路基路面的合理结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材料性能要求以及施工、养护、维修和管理技术等。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广大道路工程科技工作者,从我国实际和建设需要出发,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刻苦钻研、反复实践,在路基路面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系列成果。
现作简要介绍:公路自然区划〖ZZ)〗。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道路的工程性质差异很大。
为此将自然条件大致相近者划分为区,在同一区划内从事公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时,有许多共性因素可以相互参照。
我国现行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分三级区划,一级区划是根据地理、地貌、气候、土质等因素将我国划分为七个大区,二级区划以气候和地形为主导因素,三级区划以行政区域作为界限。
土的工程分类。
土是填筑公路路基的主要材料,由于天然成因的差异,不同的路基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工程特性。
我国依据土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标(塑限、液限和塑性指数)、土中有机质存在情况,将公路用土按不同的工程特性划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四大类,并细分为十一种土。
确认土的类别需应用标准的仪器,按统一的规程进行测试界定。
为了在野外勘查中能对不同土类作鉴别,系统地总结了“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的方法与细节。
路基强度与稳定性。
路基作为路面结构的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我国较早就确定以回弹模量作为评价路基强度与稳定性的力学指标,并形成了成套的室内外试验标准方法与仪器。
道路工程发展概况道路的发展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供行人和牛、马及其他兽类行走、驮运货物的阶段。
此时期的道路通常称为小路或小径(Trail)。
第二阶段:供畜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大道阶段(Cart Way)。
在中国,有“康衢”“路”“驰道”“驿道”等名称;在欧洲,罗马道路非常发达,有“条条大道通罗马”之说。
第三阶段:行驶汽车的公路(Highway)阶段。
内燃机汽车是德国在1886年由高特列希·戴姆勒发明的,我国于1902年从国外引进汽车。
1906年,苏元春驻守广西时首建了龙州到镇南关的公路。
第四阶段:以高速度分层行驶为特征的高速公路阶段,也称为Freeway或Expressway。
我国道路发展是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的。
早在公元前2000年,我国已出现可行驶牛车、马车的道路。
秦朝时期,强调车同轨、书同文。
公元前2世纪,我国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开始发展起来。
唐朝是我国古代道路发展的鼎盛时期,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清朝道路网系统分为三等,即官马大路、大路、小路。
官马大路分为东北路、东路、西路和中路四大干线,共长2 000多千米。
我国近代道路可细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
这时我国公路处于萌芽阶段,我国第一条公路是1908年在广西南部边防兴建的龙州至那甚公路,长为30 km。
截至1927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为29 000 km。
二是国民政府时期。
我国公路开始纳入国家建设规划阶段。
1927年,国民政府的交通部和铁道部草拟了全国道路规划及公路工程标准。
截至1936年6月,全国通车里程达117 300 km。
三是抗日战争时期。
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破坏,公路发展缓慢。
截至1946年12月,全国公路总里程只有130 307 km。
四是解放战争时期。
公路交通以军用为主,公路建设进展不大,特别是国民党军队溃退时,公路遭到严重破坏。
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通车里程只有75 000 km。
道路工程国内外设计现状和发展趋势发表时间:2018-07-09T13:48:44.4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作者:郑玮[导读] 摘要:道路交通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行业,对于国家经济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发展,都有着不容小觑的意义。
天津市西青区公路管理局天津市 300380摘要:道路交通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行业,对于国家经济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发展,都有着不容小觑的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道路工程设计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比起传统的道路设计,现在设计更趋于科学化,各种机械设备广泛应用,技术人员队伍也越来越壮大,除此之外,国家对于道路交通设计的重视程度也大大增强,为道路规划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保障了我国道路工程设计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道路工程;国内国外;设计现状;发展趋势交通运输历史悠久,早在古罗马时期,世界上就出现了单向通行方式。
交通运输行业与人类息息相关,影响着人们出行的效率,便捷性和安全性,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进入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经济都有了较大飞跃,在新的社会背景之下,交通运输行业又有了新的面貌,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纷纷出现,人们出行越来越快速,也越来越便利,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大的提升了社会的发展速度,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由此来看,交通运输行业如果能坚持正确方向,快速发展,就会成为人民生活满意度提高和社会继续进步的重要保障。
一.现代交通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我国最早的交通运输工具当属马车,我国先人依靠自身智慧,创造性的将马车作为提高人类出行速度的交通运输工具,并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交通工程——丝绸之路,是我国得以以交通工程大国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视野之内。
近代以来,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较之西方较慢,交通工程学也较晚才兴起。
70年代后期,许多发达国家的专家来我国讲学,就一些交通管理策略、交通事故防范措施、公共交通法律法规、国外交通工程的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教授,促进了我国现代交通工程学的发展。
道路工程国内外设计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建筑材料、设备、建筑技术都有了较快发展。
特别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计算分析手段。
更重要的是我国的经济政策为公路事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保证了建设资金来源。
交通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必须进行的活动。
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单向通行方式;1933年,德国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出现了立体交叉结构,接着意大利、英国、法国和美国等相继修建了许多高速公路,加速了交通工程学的发展;到了80年代,新交通体系初见端倪,逐步实现了交通体系与交通管理自动化,为交通工程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一、现代交通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最早发明了马车,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横贯欧亚大陆的交通干线。
所以,我国古代的交通工程是闻名于世的。
现代交通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是在70年代后期,当时美、日、英、德、加拿大等国的专家先后在我国讲学,介绍了国外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与交通安全以及国外交通工程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交通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
目前,我国对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规划管理、设计、工程、制造、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具有了一定的实力:交通安全设施方面已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设
计、制造、施工规范;在高速公路监控、通信、收费系统与实施方面,对控制方式、收费制式、设备的布置、管理的软件及少量硬件设备的开发等已经达到了实用阶段。
然而,由于我国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研究起步晚,投入的资金和力量有限,因此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中,不能明确提出有关设施的技术要求和选择原则,对施工中出现的一些缺陷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在制作安装上也缺乏严格的规定;在监控系统的设计中,因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交通工程设施配置规模和水平的差异,这将导致一条高速公路的不同路段之间,或一个区域内若干条高速公路之间的联网控制变得困难,不能发挥综合交通管理系统的功能;此外,由于交通工程专业交叉,界面划分无标准,会造成衔接上的各种问题,为以后的联网开通带来诸多麻烦。
二、我国应建立具有广泛性、配套性、协调性的公路交通工程设施标准体系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公路建设投资,公路建设飞速发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2万km,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但在交通安全设施、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公路管理、智能运输系统等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没有跟上公路建设的速度,不能最在限度发挥高速公路的作用。
为了尽快改变我国公路交通工程设施建设滞后于公路建设的状况,我们应在国内已建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通过必要的专题研究和攻关,建立科学、合理和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交通工程技术标准体系,
以指导和规范我国交通工程设施的发展,促进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增长。
公路交通工程设施标准体系是一具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所以它应具备广泛性、配套性、协调性三个重要特征。
广泛性是指公路工程交通设施标准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大,从静态的交通安全设施到动态的监控技术,从高速公路通讯系统到移动通讯,从收费制式到收费设备,从为旅客服务的设施到为车辆服务的设施,从高速公路对供配电的要求到供配电的构成和供配电方式,从高速公路立交、大桥及收费站照明到隧道照明,从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信息管理,从普通物流到智能运输系统,从通用技术到高新技术,内容极其广泛;配套性主要是指交通工程分系统的标准,除了在本系统内相互配套以外,还须与公路沿线设施的其他标准配套,如监控、通信、收费等系统与管理机构、房建设计等标准的配套,以有得系统功能的发挥;协调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相关性协调,一个是扩展性协调,相关性协调是指相关因素之间必须衔接与统一,即交通工程设施标准及监控、通信、收费系统等标准必须与有关国家标准衔接一致。
扩展性协调,主要表现在现有的交通工程设施标准必须向想念领域扩展,如收费系统必须向完全无阻拦收费领域扩展,监控、通讯系统也应向智能化方向扩展。
三、我国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发展方向
交通工程设施标准包括八个方面:交通安全设施、监控、收费系统、服务区、公路沿线供配电、公路照明、公路管理、智能运输系统。
目前,交通安全设施以及服务区、公路照明、公路沿线供配电等在我国高速公路上的发展比较迅速,具备了一定设计制造能力,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监控、收费、智能运输系统方面还有圈套差距,这也是我国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现阶段我国的收费系统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工收费。
人工收费的缺点是完成整个收费过程较长,车流速度慢,每条车道每小时仅能通过100至500辆车,为此收费站经常出现塞车现象,过路过桥费非真实性程度较大。
而当今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实行了电子不停车收费,车辆不间断通过收费车道同时被收取过路桥费。
电子不停车收费的优点是工作效率高,可通行的车流量大,每一条车道每小时可通过800~2400辆车,过路过桥费的收取真实性很高。
然而电子不停车收费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
首先每一辆车要安装一个可附带IC智能卡的电子标签,收费车道上方安装天线,天线与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计算机系统负责从收费从车道上方安装天线,天线与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计算机系统负责从收费车道采集有关车辆的信息,并经中央结算系统处理所有的结算后,通过从司机所持的IC卡中或从其银行账号里扣款,向司机或车辆收取过路过桥费。
监控系统系对高速公路网主线、匝道、隧道、特大桥、多雾段进行监控,并对交通异常、弯道盲区进行告警的系统。
该系统监控中心通过监视软件、控制软件、闭路电视发挥监控作用。
智能运输系统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综合运用于整个地面运输管理
体系,使人、车、路及环境密切配合、和谐统一,使汽车运行智能化,从而建立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公路运输综合管理系统。
智能运输管理系统是一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方向,是交通工程设施最具有以人为本的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可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公路网的通行能力,降低汽车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汽车运输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它可以给车辆提供导航信息,无线电话求救报警,公共交通紧急服务,公共交通信息服务,车辆自动识别定位,交通事故管理,路障警告,偏离车道警告,车辆防盗报警等功能,并能为旅行者提供旅行前及旅行中的信息及在车辆驾驶员和管理者之间架起交换住处的桥梁。
此外,公共交通车内可视可变乘客信息,道路车辆交通信息,这一切均可快捷方便、随时随地进行,为交通运输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智能运输系统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系统工程等高科技在公路运输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物流运输信息管理、运输工具控制技术、运输安全技术等均将产生巨大的飞跃,从而大幅度提高公路网络的通行能力。
有了发展方向,就有了发展的动力,作为交通行业的从业者,应将交通工程设施的发展作为已任,为振兴民族工业,为我国的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