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毕仲举书详细注释
- 格式:ppt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3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译文《《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译文《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张岱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各种飞鸟的声音都消散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后告辞。
(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字词注释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原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宋史·王举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王举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王举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王举正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王举正,字伯仲,幼嗜学,厚重寡言。
以荫补秘书省校书郎。
进士及第,授知伊阙,历官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真宗实录》院检讨、国史编修官。
三迁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修《三朝宝训》,同修起居注,擢知制诰。
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既入谢,仁宗曰:“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
”迁给事中。
御史台举李徽之为御史,举正友婿也,格不行。
徽之讼曰:“举正妻悍不能制,如谋国何?”欧阳修等亦论举正懦默不任事,举正亦自求去,遂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许州。
光化军叛卒转寇傍境,而州兵有谋起为应者,举正潜捕首恶者斩之。
徙知应天府,累迁左丞。
皇佑初,拜御史中丞,乃奏张尧佐庸人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诤乃夺宣徽景灵二使又曰:“先朝用人,虽守边累年者,官止遥郡刺史。
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
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御史唐介坐言事贬春州,举正力言之,介得徙英州。
居半岁,尧佐复为宣徽使。
家居凡七上疏。
及狄青为枢密使,又言青出兵伍不可为执政,力争不能夺,因请解言职。
帝称其得风宪体,遣赐就第,赐白金三百两,除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入兼翰林侍读学士。
每进读及前代治乱之际,必再三讽谕。
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安简,赐黄金百两。
文章雅厚如其为人,有《平山集》、《中书制集》、《内制集》五十卷。
译文:王举正字伯仲,自幼酷爱学习,敦厚稳重而沉默寡言。
因父亲的恩荫补为秘书校书郎。
考中进士后,授予伊阙知县之职,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真宗实录》院检讨、国史编修官。
世说新语原文附翻译导语:《世说新语》,中国古代志人小说集,题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实际是他组织门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南朝梁刘孝标为其作注。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世说新语原文附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陈仲弓为太丘长①,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
事觉,收②之,令吏杀焉③。
主簿④请付狱,考⑤众奸⑥,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
考求众奸,岂复过此?”【注释】①长:县的行政长官。
大县为令,小县为长。
陈寔是太丘县长。
②收:拘捕。
③焉:代词,此处指代诈称母病的小吏。
④主簿:官名。
⑤考:查究,拷问,审察。
⑥众奸:指诸多犯法的事。
【译文】陈寔任太丘县县长,当时有个小官吏诈称母亲有病请假,事情被发觉,陈寔就逮捕了他,并命令狱吏处死他。
主簿请求交给狱吏查究他的其他犯罪事实,陈寔说:“欺骗君主就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就是不孝;不忠不孝,没有比这个罪状更大的了。
查究其他罪状,难道还能超过这件吗!”2.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①杀财主②者,捕之。
未至发所③,道闻民有在草④不起子⑤者,回车往治之。
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⑥。
”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注释】①劫贼:强盗。
②财主:财货的主人,不是现代所说的有钱人家。
③发所:出事地点。
④在草:产妇分娩,也就是生孩子。
草,产蓐。
晋时分娩多用草垫着。
⑤不起子:生了孩子不养育,指溺杀婴儿。
⑥按讨:审察办理。
⑦“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句:属于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在草不起子者民”;另外,“到”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译为“在半道上”。
⑧骨肉相残:此处指父母溺杀婴儿事。
⑨“盗杀”句:意指母子相残,违逆天理人伦,要先处理,而杀人只是违反常理。
【译文】陈仲弓任太丘县县长时,有强盗劫财害命,主管官吏捕获了强盗。
陈仲弓前去处理,还没到出事地点,在半道上听说有家生下孩子不肯养育的老百姓,就掉转车头前去处理这件事。
主簿说:“强盗杀人的事大,应该先查办。
”陈寔说:“强盗杀物主,怎么比得上骨肉相残这件事重大呢?”3.陈元方①年十一时,候袁公②。
苏轼《猪肉颂》诗歌赏析黎烈南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注解:铛:音chēng,铁锅。
罨:音yǎn,掩盖,掩覆。
柴头:柴禾,做燃料用的柴木、杂草等。
译文:把锅子洗得干干净净,少许放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
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
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
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中国人对于餐桌上的一道菜——“东坡肘子”,有时美餐一回,都津津乐道;其实,现在我们所吃的东坡肉,比起当时苏轼的做法,已有很大改进。
像现在用的雪豆、葱、绍酒、姜、盐啊,等等,在苏轼时代,不可能有这么多花样。
然而,今天与当初东坡的作法,有一点却是未变的——慢慢用微火煨炖。
现在眉山的东坡肘子,要移到微火上煨炖约3 小时,直至用筷子轻轻一戳肉皮即烂为止。
苏东坡在煨炖时,用多少时间,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
但是,我们从苏轼的这首《猪肉颂》里,一眼就能发现其中的核心语句:“柴头罨烟焰不起”——你看,这不就是强调用微火来煮炖的意思吗?慢火煨炖,这是东坡肘子的精髓,没有了这微火煨炖之法,也就失去了东坡肘子的“灵魂”。
这是苏轼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结果。
若是用急火,不但容易将猪肉煮焦,而且肉与作料的味道,不能全部煮出。
只有用微火,渐渐地煮烂,不但吃起来好消化,而且口感佳,五味俱全。
所谓“少着水”,目的在于:当肉煮烂了,水也刚好没有了,这样,软软的、鲜嫩可口的煮肉,就可入口品尝了。
或问,答案有了,东坡肘子是微火炖出来的——尽人皆知。
除了美食家的素质与创新之外,还另有什么名堂不行?东坡肘子的出世,除了掌握了烹调之规律外,还另有(“软实力”)的因素。
首先,请品味一下苏轼煮肉及作此诗时的心态——一个在艰难困窘中的诗人的心态。
论苏东坡黄州期间的饮食文学方星移【摘要】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Su Dongpo’s works during his period in Hungzhou are on food, which recorded various kinds of diet, described the recipes of pork, fish, vegetable soup and mead, and involved the principles of diet in health preserving. The works were not only describedin detail with romantic and imagi⁃native style, but full of deep feelings. The diet he described in his works not only contains his homesickness and the spirit of tasting bitter sweet, but also reflected his taste of elegance. Su Dongpo’s consideration and care for people’s livelihood from the dietary perspective highlighted his noble humanistic spirit that made the humanis⁃tic feelings of the dietary literature during the period in Huangzhou was much more than other periods. The de⁃scriptions and appreciations of the common and popular food were one of the reasons why he was widely popular with general public since Song Dynasty.%苏东坡在黄州期间的文学创作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是饮食题材,这些文学作品记述了各种类别的饮食,描述了猪肉、鱼、菜羹、蜜酒等制作方法,涉及饮食养生原则等内容,不仅笔墨细腻,带有浪漫想象的色彩,而且饱含深情。
《世说新语》注释及译文(上)《世说新语》德行第一陈蕃尊重贤才【原文】陈仲举[1]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登车揽辔[2],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3]太守,至,便问徐孺子[4]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5]。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6],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1]陈仲举:名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
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
[2]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
这里指走马上任。
[3]豫章:郡名,在今江西南昌。
[4]徐孺子: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
[5]廨(xiè):官署,衙门。
[6]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
【译文】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
他初次做官,就立志刷新国家政治。
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
"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
我尊敬贤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评析】周武王"式商容之闾"的典故出自《古文尚书·武城篇》。
周武王秉承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陈蕃则以武王为榜样,他也是怀着革新政治、澄清天下的志向去做官,因为他知道贤人是群众的民意代表,访贤举能,才能显出一个领导者的亲民态度。
而且作为人民的父母官,需要人民的爱戴与拥护以及贤达人士的辅佐,于是陈蕃在刚刚赴任还没有进入府署前,就想先向隐居的徐稚表示慰问,也向别人明示自己尊重贤才的心意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豁达、伟岸的胸襟。
再往后,陈蕃对徐稚也一直彬彬有礼,并仿效周武王为徐稚设置了一个坐榻,等徐稚走后就把坐榻给挂起来。
周乘仰慕黄宪【原文】周子居[1]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2],则鄙吝[3]之心已复生矣。
苏轼旷达的诗词风格苏轼旷达的诗词风格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宦海沉浮。
面对生活的苦难,他始终表现出洒脱达观的旷逸情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让千年之后的我们为之倾倒,本文就来分享一篇苏轼旷达的诗词风格,欢迎大家阅读!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了1000年的12位英雄,包括神圣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皇帝等,其中惟一入选的中国人是苏轼。
《世界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详细介绍一个中国人的生平,尚属首次。
苏轼缘何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关、子瞻者。
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苏轼仕途坎坷,宦海沉浮,但他却以旷达的人生态度向世人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为后人留下厚重的精神财富。
一、探究旷达情怀产生的渊源(一)性格的形成要探索苏轼的人生情怀,须了解其性格的早期形成。
苏洵对其二子的脾性甚是了解,这从他给二子的命名可知。
他在《名二子说》中,阐明为子取名的缘由:“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是辙者,善处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矣。
”“轼”是车厢前端供扶手的横木,暴露于外。
“辙”是车轮碾过的印迹,既无行车之功,也免翻车之祸。
取“轼”以体现苏轼率直外向的性格,取“辙”表示苏辙的平和深沉。
苏洵的这个判断在苏轼、苏辙身上得以应验。
苏轼锋芒外露,个性真挚坦率,“临事必以正,不能俯抑随俗”。
苏轼正直的性格与其家庭教育分不开,他的母亲非常注重苏轼的人格教育。
在《宋史·苏轼传》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苏轼十岁时,“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
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
轼请曰:‘轼若为暗,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少年时代就向往像范滂一样,以天下为己任,报效国家,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决不逃避。
其弟苏辙在为苏轼所写的墓志铭中也提及苏轼性格形成的一个原因,“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苏轼书信九篇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豪放派词的代表。
下面店铺整理了苏轼书信九篇范文,供您参阅!【答秦太虚书】轼启。
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
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
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
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
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
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
已借得本州大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
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
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
此后纵复出従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此书到日,恐已不及,然亦不须用冬至也。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亹亹焉来逼人矣。
如我辈,亦不劳逼也。
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
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当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
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此书若成,聊复相示,当有知君者,想喻此意也。
公择近过此,相聚数日,说太虚不离口。
莘老未尝得书,知未暇通问。
程公辟须其子履中哀词,轼本自求作,今岂可食言。
但得罪以来,不复作文字,自持颇严,若复一作,则决坏藩墙,今后仍复衮衮多言矣。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
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乂挑取一块,即藏去乂,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
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以此,胸中都无一事。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忝,至数日不厌。
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
《宋史·吕夷简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吕夷简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吕夷简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吕夷简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
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寺丞。
祥符中,迁太常博士。
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
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
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
”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
”擢刑部员外郎。
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
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
”从之。
使契丹,还,知制诰。
两川饥,为安抚使,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
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
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
雷允恭擅徙永定陵地,夷简验治,允恭诛,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因请以祥符天书内之方中。
真宗祔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
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
”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
迁尚书礼部侍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始与夷简谋,以张耆、夏竦皆太后所任用者也,悉罢之,退告郭皇后。
后曰:“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
”由是夷简亦罢为武胜军节度使。
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未几,感风眩,降手诏曰:“古谓髭可疗疾,今翦以赐卿。
”三年春,帝御延和殿召见,敕乘马至殿门,固请老,以太尉致仕,朝朔望。
既薨,帝见群臣,涕下,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吕夷简传》,有删改)译文:吕夷简,字坦夫,先祖是莱州人。
考中进士,补任绛州军事推官,改任大理寺丞。
祥符年间,改任太常博士。
当时京城大规模营建宫观,在南方砍伐木材。
有关官吏规定期限运集木材。
死去的工匠,被诬陷成逃跑,(官府)收捕他们的妻子儿女。
宋濂《王冕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濂《王冕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濂《王冕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濂《王冕传》原文及翻译宋濂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冕屡应进士举,不中。
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
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
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
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
泰不花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幼女、一童留燕,伥伥无所依。
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
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
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结茅庐三间。
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
更深入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
”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
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竟日不倦。
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
善画梅,不减杨补之。
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
人讥之。
冕曰:“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未几,汝颍兵起,一一如冕言。
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译文:王冕,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亲要他在田垄上放牛,他偷偷地溜进学堂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在心里,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
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们的田,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可他事后还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