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PBL讨论-1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12
系统解剖学PBL讨论个案1 病例:患者男性,20岁,在球赛时从侧面被对方撞倒而扭伤右膝,当即感到右膝剧痛,随即退出比赛。
老师用胶布包扎其右膝,送来医院。
检查右膝呈微屈姿势,严重肿胀,尤其髌上区肿胀显著。
沿胫侧副韧带有压痛,胫侧副韧带在胫骨的附着处压痛特别剧烈,小腿外展时疼痛加重。
在麻醉下强力外展小腿作X光线摄片检查,见膝关节股骨内侧髁和胫骨内侧髁间距明显增宽。
被动屈膝呈900,牵拉胫骨向前,胫骨向前的移动范围明显增加,伸膝关节明显受限。
问题:1 复习病变部位相关解剖学知识;2 逐项解释上述临床症状;3 试诊断。
简单介绍半月板撕裂是体育运动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运动创伤,往往由于关节活动的不协调,如踢球时踢空、对脚,或跑动中被绊倒等膝关节扭伤时,导致半月板卡在股骨和胫骨间,引起撕裂。
如果同时存在其它情况,如长期处于蹲位劳动、原来有过韧带损伤、原来有盘状半月板等,则更容易引起撕裂。
老年人由于半月板有退变老化,也很容易引起撕裂。
而这些撕裂的引起甚至可以没有明显的外伤。
常见症状半月板撕裂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行走或运动时的疼痛,疼痛部位可以在关节的一侧,或者后方,也可以是关节伸屈活动到某一位置上时出现。
许多患者可出现上下蹲或行走时关节内“喀嗒喀嗒”的声音,往往在比较固定的角度出现。
有时还会出现关节突然卡住不能活动或关节突然无力的情况,影响了生活质量。
更为严重的是,撕裂的半月板还会在关节活动中牵扯关节滑膜组织,磨损关节软骨,造成极难治愈的慢性滑膜炎,并加速关节退变,使关节炎提早出现。
因此,对半月板撕裂必须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半月板撕裂的症状分为两组:一组有交锁且诊断清楚,另一组没有交锁且诊断困难。
第一组不需讨论,因为症状和体征已在其它章节中多次叙述。
然而必须强调,只有与健侧膝关节比较才能发现伤膝有无交锁,健侧膝关节应存在反屈。
伤膝关节可能交锁,但仍可伸直到中立位。
交锁通一般见于纵行撕裂,尤其是桶柄状撕裂,通常发生于内侧半月板。
浅谈局部解剖学教学中PBL教学法对提高医学生素质的体会摘要: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当今医学教育从多方面进行了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医学教育的关键,其中将PBL教学法加入医学教育改革中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而在基础科目中的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PBL教学法,会使大学本科医学生在掌握该学科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在另一方面激发了他们对医学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他们自己在医学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本科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以适应新时期下对大学本科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医学教育;PBL教学法;局部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作为医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个局部层次,器官形态及毗邻关系的解剖学科。
作为临床医学,特别是外科学、妇产科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局部解剖学也是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在目前学习课时较少的情况下,要使的学生掌握足够的解剖学知识与临床应用,就必须针对性培养学生如何联系临床的需要而对局部解剖学进行重大的教学改革,使局部解剖学真正成为临床的基础。
根据局部解剖学的课程特点以及21世纪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创新性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本医学院校解剖形态教研室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引进了PBL(Problem-BasedLearning,译为中文为“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中对PBL的应用,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为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
1.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1.1 首先我们都必须知道局部解剖学的课程特点适合开展PBL教学,局部解剖学是在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并更深层次的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的解剖学。
实际上是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局部重组,学生经过学过系统解剖学之后,对形态学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熟悉;其次,局部解剖学与临床各门学科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外科学、妇产科学等手术学科和影像诊断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所以该学科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价值,这就便于和临床联系,结合临床病例开展PBL教学,由于传统的局部解剖学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片面强调知识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的培养,无形中养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PBL教学法强调教师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互相结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1]。
基于PBL教学模式下的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分析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替代或者改进。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针对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基于PBL教学模式下的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进行分析,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教学目标PBL教学模式下的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认识身体结构:通过PBL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人体组织、器官、系统间的关系,进而明确人体解剖学的概念、特征、分类等。
2.掌握基本知识: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自主研究,能够深入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如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3.培养思维能力: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自主研究,能够培养思维能力,如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进而促进其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激发兴趣:通过PBL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参与案例分析和自主研究,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解剖学基础知识:如身体认知、进食、呼吸、生殖等。
2.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3.人体解剖学实验:如实验室解剖、虚拟人体图谱等。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人体解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自主研究:通过自主研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
1.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PBL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设计的案例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文本案例、多媒体案例、虚拟人体案例等。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PBL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独立学习和自主研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资源和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促进其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PBL教学法联合体验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中的研究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医学学生的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思维能力起着关键作用。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方式主要以讲课和实验为主,学生被passively 阅读解剖图谱和听取教师的讲解,学习效果有限。
如何创新人体解剖学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大挑战。
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PBL 教学法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倡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来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实践体验,通过生动的场景模拟和实践操作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研究旨在探讨PBL 教学法与体验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联合应用,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提升和学习兴趣激发的影响。
通过这项研究,希望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并为今后医学教育领域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研究意义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剖学知识至关重要。
PBL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学方法,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通过对PBL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两种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和效果。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研究PBL教学法与体验式教学法的联合应用也可以为医学教育的改革和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研究对于深化人体解剖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PBL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PBL教学法(问题驱动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PBL教学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上的应用与思考发表时间:2016-02-24T15:45:58.7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8期作者:余平杨超李浩虹董迪烽茅源李兵(通讯作者)[导读] 长沙医学院2013级本科临床6班长沙医学院2014级本科临床5班长沙医学院2014级本科临床教改班 PBL教学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长沙医学院2013级本科临床6班湖南长沙 410219;2.长沙医学院2014级本科临床5班湖南长沙 410219;3.长沙医学院2014级本科临床教改班湖南长沙 410219摘要:目的:探究在PBL教学方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的应用效果研究。
方法:在我校2014级临床专业中随机选出四个班,并相应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TBL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在教学结束后,通过对两组的问卷调查和教学考核来对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进行对比与总结。
结果:PBL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结论:PBL教学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PBL教学;系统解剖学;教学方法《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早接触到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长期以来,解剖学教学工作者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良好学习方法的医学人才的新教学模式,力求使医学生把系统解剖学知识学得更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教学的需要,PBL教学法出现在了教学人员的视野中,由于其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引导学习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所以很快在多个教育领域得到了推广。
因此,本文旨在对PBL教学法应用效果的探讨[1,2]。
1.PBL教学模式的定义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创立。
pbl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近几年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国内外各类教学环境中广泛采用,尤其是在医学类学科的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更加广泛。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类学科中教学重点领域,本文试图探讨PBL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PBL教学法强调通过研究学习者自身的情境,开发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实现学习者的共同学习,因此,PBL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PBL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实施,需要老师能够把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地实现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学习。
这里,老师首先需要了解系统解剖学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构筑PBL教学内容,实现系统解剖学知识的有效学习。
而当学生开始研究具体的练习题时,学生应该总结知识,研究背景,解决问题,讨论结果,以及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完成任务的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只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确保学生及时和有效地完成任务。
此外,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间的协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人潜能,通过学习和交流活动,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独立学习、团队协作、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PBL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触发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其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系统解剖学知识,使学生有足够的学习能力来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PBL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将会受到广泛重视,为学生学习服务。
PBL教学方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方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某医科院校2019级临床医学生90名作为实验对象,本科。
根据数字表排序的方式,将其划分为2组,每组各有45名。
在系统解剖学教学时,运用常规教学方案的作为对照组,运用PBL教学方法的作为观察组。
在教学后,就2组医学生的解剖学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掌握状况进行评估,且就医学生对教学方案满意度进行调研。
结果:在教学后,观察组医学生的解剖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医学生对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选取PBL教学方法,能够保证其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的掌握度,优化学生对教学满意度,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可加以推广。
【关键词】PBL教学方法;系统解剖学;教学质量;教学满意度在近几年来,临床收治的医学生数量不断上升。
而传统的医学生培养,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这就很容易导致其缺乏专业技术,在进入实践后,业务能力较弱[1]。
尤其是系统解剖学,其是所有医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教学内容,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打好基础,培养正确的医学逻辑思维成为解剖学教师所需要关注的重点。
在常规的系统解剖学教学中,以老师的理论灌输为主,其没有意识到该门学科的实践性,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融合度存在缺失,教学质量与教学满意度存在缺失[3]。
在这种状况下,临床认为需要就系统解剖学教学方式进行优化,PBL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案,其运用效果相对教好。
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某医科院校2019级临床医学生90名作为实验对象,本科。
根据数字表排序的方式,将其划分为2组,每组各有45名。
对照组中,学生年龄在21到24岁,平均年龄(22.02±0.39)岁,男性和女性各有28例、17例;观察组中,学生年龄在20到24岁,平均年龄(22.12±0.40)岁,男性和女性各有29例、16例。
解剖学教学中应用pbl理念的实践思考一、PBL理念简介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问题驱动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它强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积累知识和技能,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解剖学教学中应用PBL理念的必要性1. 解剖学知识繁杂,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记忆。
2. 传统讲授方式容易使得学生产生厌倦感,而PBL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3. PBL可以帮助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如何将PBL理念应用于解剖学教学?1. 设计适当难度的案例:根据不同阶段设置不同难度级别的案例,引导并挑战每个阶段对于知识点掌握程度。
2. 基于小组协作:鼓励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与讨论,在共同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彼此之间沟通协作水平。
3. 引导自主发现:老师只需给出一个基本框架或者提示信息,然后由小组成员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自我发现及分析问题能力。
4. 提供反馈机制:在整个过程中给予及时有效地反馈意见, 鼓励正面评价, 并指出错误之处, 促进其改进.四、具体操作步骤1. 确定目标: 明确所要达到目标是什么?比如说了解人体器官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内容.2. 案例设计: 根据目标设立相关案例题目, 如"某位年轻男子因车祸受伤被送入医院急救室", 让参与者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能存在哪些损伤部位.3. 小组讨论: 参与者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小组内部讨论, 分享各自观点并集思广益.4 .总结汇报: 各个小组代表分享结果,并展示其研究成果.5 .回顾总结: 整个过程结束后老师会对整个活动进行回顾总结,并针对其中涉及到错误或未完善之处做出建议.五、优缺点分析优点:1) 激发了参与者积极性;2) 增强了参与者合作意识;3) 加深了参与者对知识点记忆;4) 提高了参与者创新思维。
缺点:1)需要较多准备工作;2)可能会遇到无法预测情况;3)需要更多时间投入;六、结语尽管在运用pbl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挑战性 ,但我们认为该方法仍然值得推广使用。
PBL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
吴天秀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8)001
【摘要】<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PBL教学法已在<系统解剖学>的实验教学中实施,本文对具体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讨论.
【总页数】2页(P105-106)
【作者】吴天秀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广东湛江,52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CPM结合PBL教学模式在心血管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 [J], 曾文;李立;陈卫军;朱楚洪
2.开放实验室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在法医毒物分析实验教学中应用初探 [J], 解润芳;李晓堰;刘清;李慧方洁;李树华;张瑞林
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 肖莉; 石清明; 魏小于; 李健
4.PBL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J], 胡红梅;胡煜辉;杨赣军;廖家万
5.PBL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J], 覃能武;谭刚;王先丽;王振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PBL教学模式下的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分析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受益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专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信息化技术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PBL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应用、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信息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一、PBL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应用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究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信息化技术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开放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结合二者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精心设计和编辑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获取并共享各种学习资源,如网络平台、多媒体资料、在线图书馆等,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化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工具和平台,如虚拟人体解剖软件、实时在线交流平台等,让学生在PBL教学中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PBL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技术的结合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是实现PBL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
教学资源的建设主要包括学习资料、教学视频、虚拟实验室、多媒体课件等。
这些资源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构建起一个便于学生获取和利用的学习平台,满足PBL教学对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要求。
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效果。
PBL教学法联合体验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中的研究初探1. 引言1.1 背景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解剖学知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通常采用传授知识的方式,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难以建立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PBL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逐渐成为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热门话题。
PBL教学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体验式教学法则注重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将PBL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相结合,有望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PBL教学法联合体验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
【200字】1.2 研究意义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剖知识至关重要。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和模型解剖为主,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掌握解剖知识至关重要。
将PBL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促进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扎实掌握。
这种联合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研究PBL教学法联合体验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PBL教学法联合体验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初探,探讨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 探索PBL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两种教学法的优势和不足;2. 研究PBL教学法与体验式教学法结合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探讨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促进作用;3. 探讨实施PBL教学法联合体验式教学法的具体步骤和评价方法,为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4. 分析PBL教学法联合体验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中的效果,为类似教学方式在其他学科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解剖学实验课中PBL教学法的实践研究1 PBL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先把PBL引入了医学教育领域。
PBL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
其核心是采用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法,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树立整体的医学观。
PBL教学法的目标:学生必须在能力所及的前提下,解决一个与课程内容或专业相关的显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的特点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
其基本任务是探索和阐明人体器官与组织的形态特征、位置毗邻关系、生长发育规律和基本功能。
解剖学实验课整个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课不但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也是理论知识的延伸。
3 PBL教学法的优势传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一般是由教师回顾理论课内容,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教师示教,学生自行观察标本,教师答疑,再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做总结性讲解。
教师始终唱主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实验课中应用PBL教学法可以通过建立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围绕问题,努力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运用自己在解剖学中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其思考、分析、解决为题的能力,从而将学生引导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引导者。
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广泛参与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4 PBL教学法在解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4.1 精心设计问题PBL教学法的问题设计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关键所在,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课中学生学习的效果。
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生系统解剖学带教中的应用及思考PBL教学法是一套通过情景设计完全教学过程的学习方法,也被人们称之为问题式学习,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中。
教案制定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组,教师通过对课本上的医学专题或临床上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
传统教学方法中,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与传授,PBL教学法则以带动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PBL教学法可充分利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教材或临床案例进行讲解,带来学生进行如问题当中,学生则利用之前所学到的医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不但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
标签:PBL教学法;系统解剖学;应用及思考[Abstract] PBL teaching method is a learning method finishing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the scene design,also referred to as problem-based learning,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edical teaching. The teaching plan is totally student-centered and issue-oriented,and the students are divided into several discussion groups and the teachers carry out the research through the medical topic in the textbook or typical cases in clinic.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explanation and teaching of teachers,PBL teaching method aims to lead students to actively study and makes an explanation of textbooks or clinical cases b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leading role of teachers in teaching,bringing students into the issues,and the students analyzes cases by using the medical knowledge that has learnt before,which can not only motive the study initiative of students but als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Key words] PBL teaching method;Systematic anatomy;Application and thinking系统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程,通过学习了解正常人体结构,为医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PBL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作者:胡红梅胡煜辉杨赣军廖家万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6期[摘要]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探讨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我们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系统解剖学理论课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学期结束后收集学生的成绩,通过对PBL教学法的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分析表明,PBL教学法在很多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对于系统解剖学等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有较强的借鉴作用,得到大多数医学生的肯定,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并培养了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
[关键词] 系统解剖学;PBL教学;教学模式[基金项目] 2013年度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资助项目“PBL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XJG-13-9)[作者简介] 胡红梅(1976—),女,江西抚州人,医学硕士,井冈山大学医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基础医学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R60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6-0301-02 ; ;[收稿日期] 2020-03-26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局部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必修基础课,很大程度影响着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1]。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机械地将形态特征传授给学生,记住大量的人体结构,但是忽视了学生利用形态信息结合临床病例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目的性和主动性。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加上小组讨论和老师的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着具体临床病例进行探讨的一种学习方法,目前已成为医学教育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我院在2007年将系统解剖学列为校级精品课程,并在实践中研究适用的PBL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井冈山大学2013级至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共532名学生。
系统解剖学PBL讨论个案1病例:患者男性,20岁,在球赛时从侧面被对方撞倒而扭伤右膝,当即感到右膝剧痛,随即退出比赛。
老师用胶布包扎其右膝,送来医院。
检查右膝呈微屈姿势,严重肿胀,尤其髌上区肿胀显著。
沿胫侧副韧带有压痛,胫侧副韧带在胫骨的附着处压痛特别剧烈,小腿外展时疼痛加重。
在麻醉下强力外展小腿作X光线摄片检查,见膝关节股骨内侧髁和胫骨内侧髁间距明显增宽。
被动屈膝呈900,牵拉胫骨向前,胫骨向前的移动范围明显增加,伸膝关节明显受限。
问题:1 复习病变部位相关解剖学知识;2 逐项解释上述临床症状;3 试诊断。
简单介绍半月板撕裂是体育运动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运动创伤,往往由于关节活动的不协调,如踢球时踢空、对脚,或跑动中被绊倒等膝关节扭伤时,导致半月板卡在股骨和胫骨间,引起撕裂。
如果同时存在其它情况,如长期处于蹲位劳动、原来有过韧带损伤、原来有盘状半月板等,则更容易引起撕裂。
老年人由于半月板有退变老化,也很容易引起撕裂。
而这些撕裂的引起甚至可以没有明显的外伤。
常见症状半月板撕裂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行走或运动时的疼痛,疼痛部位可以在关节的一侧,或者后方,也可以是关节伸屈活动到某一位置上时出现。
许多患者可出现上下蹲或行走时关节内“喀嗒喀嗒”的声音,往往在比较固定的角度出现。
有时还会出现关节突然卡住不能活动或关节突然无力的情况,影响了生活质量。
更为严重的是,撕裂的半月板还会在关节活动中牵扯关节滑膜组织,磨损关节软骨,造成极难治愈的慢性滑膜炎,并加速关节退变,使关节炎提早出现。
因此,对半月板撕裂必须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半月板撕裂的症状分为两组:一组有交锁且诊断清楚,另一组没有交锁且诊断困难。
第一组不需讨论,因为症状和体征已在其它章节中多次叙述。
然而必须强调,只有与健侧膝关节比较才能发现伤膝有无交锁,健侧膝关节应存在反屈。
伤膝关节可能交锁,但仍可伸直到中立位。
交锁通一般见于纵行撕裂,尤其是桶柄状撕裂,通常发生于内侧半月板。
交锁并非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特定的表现;关节内肿瘤、骨软骨游离体和其它情况均可能引起交锁。
不论什么原因,行关节内血肿抽吸和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后交锁不能缓解者,均需要手术治疗。
要能鉴别出真假交锁。
假性交锁常于损伤后立即出现,因为损伤导致关节囊后部和侧副韧带周围的出血,引起腘绳肌痉挛而阻碍了膝关节的完全伸直。
关节抽吸和短期休息使反应部分消退后再行检查,通常可区分关节的真性交锁和假性交锁。
医学诊断即使对最精明的外科医生,当患者没有交锁时,撕裂半月板的诊断也很困难。
患者反复发生膝关节症状,常出现渗出和短时间的功能障碍,但无确切的交锁。
可能有膝打软、弹响、卡嗒声、卡住或弹跳的感觉,病史也可能更加不确定,仅有膝关节在过度活动后反复出现疼痛、轻度渗出和关节前部间隙压痛。
由于半月板在X光片中不显影,用X光检查并不能发现半月板的损伤,特别在撕裂的急性期,关节的肿胀和疼痛更是影响了医生的体检和诊断,使半月板撕裂经常被漏诊,丧失了治疗时机,更延误了病情。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我们可以运用磁共振对半月板撕裂进行早期诊断,关节专用磁共振为患者减少了经济上的负担。
对于一些难以确诊的病例,还可以用关节镜技术进行微创检查,进一步提高了诊断半月板撕裂的准确性。
膝关节内有前、后十字韧带(又称交叉韧带),前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向后、上、外止于股骨外髁的内面;后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向前、上、内止于股骨内踝的外面,膝关节不论伸直或屈曲,前后十字韧带均呈紧张状态,前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后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后移动。
十字韧带”就是人体膝关节交叉韧带的俗称,顾名思义,它是两条相互呈“十”字形交叉的关节内韧带组成的,分别叫作前交叉韧带及后交叉韧带。
该韧带主要作屈伸运动及轻微的旋转运动,对人体的运动和正常行走至关重要。
在屈伸运动过程中,由交叉韧带来负责保持前后方向的稳定和旋转稳定。
换句简单的话说,交叉韧带连接了大腿骨和小腿骨,使这两个长骨成为一个在一起运动的、协调的有机整体,人体才能完成精准的动作。
受伤原因暴力使膝关节过伸或过度外展可引起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
如屈膝时,外力从前向后加于股骨,或外力从后向前撞击胫骨上端,均可引起前十字韧带断裂。
膝关节前脱位常由于过伸引起,必然伤及前十字韧带。
如为过度外展引起,可同时发生内侧付韧带断裂,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也较常见。
屈膝时,外力从前向后撞击胫骨上端,使胫骨过度向后移位,可引起后十字韧带损伤,甚至发生膝关节后脱位。
症状膝关节剧烈疼痛,明显肿胀,关节内积血,屈伸活动障碍。
(照应了症状)检查抽屉试验:屈膝90°,固定股骨,检查者双手握住小腿上端,向前拉或向后推胫骨。
如前十字韧带断裂,胫骨有向前异常动度;如后十字韧带断裂,胫骨有向后异常动度。
(病例:牵拉向前,胫骨向前的移动范围明显增大)胫侧副韧带扁宽呈带状,起自股骨收肌结节下方,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其前部纤维较直,并与关节囊壁分离,其间有疏松结统组织和滑液囊,半膜肌腱在该韧带与胫骨之间扩展,而膝中、下血管在此扩展部与韧带间穿行。
其后部纤维向下、后方斜行,至内侧半月板水平斜向前方止于胫骨。
因此,后部韧带在中部宽阔,并与关节囊、半月板紧紧相连。
胫侧副韧带的前部纤维在膝关节任何位置均处于紧张状态,而后部纤维在屈膝时松弛,由于后部纤维与内侧半月板相连,所以膝关节处于半屈状态并受到旋转的力量作用时,易发生胫侧副韧带及内侧半月板的损伤。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时,被牵拉的韧带超出生理负荷而发生撕裂、断裂等损伤,以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有压痛点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膝伸直位,膝或腿部外侧受强大暴力打击或重压,使膝过度外展,内侧副韧带可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
相反,膝或腿部内侧受暴力打击或重压,使膝过度内收,外侧副韧带可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在严重创伤时,侧副韧带、十字韧带和半月板可同时损伤。
1病因本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的一些情况:内侧副韧带损伤:为膝外翻暴力所致。
外侧副韧带损伤:主要为膝内翻暴力所致。
2临床表现本病一般都有明显外伤史。
受伤时可听到有韧带断裂的响声,很快便因剧烈疼痛而不能继续运动或工作,膝部伤侧局部剧痛、肿胀、有时有瘀斑,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
韧带损伤处压痛明显,内侧副韧带损伤时,压痛点常在股骨内上髁或胫骨内髁的下缘处;外侧韧带损伤时,压痛点在股骨外上髁或腓骨小头处。
3检查1.X线检查在局麻下,伸直膝关节,按上述检查方法,强力使膝内收或外展,拍正位X线片,如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则伤侧关节间隙增宽。
2.磁共振可清晰显示出前后交叉韧带的情况,还可发现意料不到的韧带结构损伤与隐藏的骨折线。
3.关节镜检查对诊断交叉韧带损伤十分重要。
4.特殊检查(1)侧压试验(分离试验)膝关节伸直,检查者一手握住伤肢踝部,另一手掌的大鱼际顶住膝上部的内侧或外侧,强力内收或外展小腿,如内侧副韧带部分损伤,外展时因牵扯损伤的韧带引起疼痛;如完全断裂,则有异常外展活动度。
反之,如外侧副韧带部分损伤,内收时因牵扯损伤的韧带引起疼痛;如完全断裂,则有异常的内收活动度。
(2)抽屉试验前移增加表示前交叉韧带断裂,后移增加表示后交叉韧带断裂。
应与对侧做比较。
(3)轴移试验阳性结果表示前交叉韧带断裂。
4诊断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5鉴别诊断本病需与以下两种疾病进行鉴别:1.内侧副韧带损伤在膝盖内侧连结大腿骨和胫骨,并防止膝部之左右分离的重要负责者,即是内侧副韧带,除了有膝关节的横向安定作用外,也有固定半月板并控制膝关节活动的功能。
此韧带,常在膝部外侧受到加强的外力或过度扭转时,极易受伤。
例如:滑冰时,不经意的扭伤或打橄榄球、足球时,争球被拉扯等状况下,也容易使内侧副韧带受伤。
当内侧副韧带受伤时,膝的内侧会肿痛,并且在内侧副韧带断裂部分轻压时,会感觉创痛,如果受伤严重时,膝部会缺乏安定感,并动摇不稳,有时亦会有积血现象。
当副韧带受伤时,可先将患部举到比心脏高的部位,并以冷湿布轻敷患处,使肿胀减至最小程度,若是症状轻微者,则可用弹绷等,将患部固定,先以冷湿布再改用温湿布方法,作二至三周局部固定后,在患部不会痛的范围内,作膝部伸屈及大腿四头筋的肌力训练工作。
若是韧带完全断裂的情况,则要接受专门医师的手术,将断裂的韧带缝合。
不管轻伤或重伤,事故后运动时,不要忘了加上护膝等装备。
2.上端胫骨突起症负责膝关节伸展的大腿四头筋的未稍部分,膝盖韧带往胫骨的附着部发生病痛,即是此病症之症状。
通常是由于青蛙跳等过度的给予膝部压力而产生的。
其特征,是骨的成长不及肌肉或肌腱的缘故,成长中的青少年所常发生的。
由于韧带拉紧,而前方胫骨的上端胫骨突起,并看得见骨的隆起,用手压的时候会隐隐作痛。
和运动膝一样是起因于跑步或跳跃的无节制,而o或X型腿的人,也被认为他们膝盖承受着比正常人重的负担,所以容易得到此病症。
用一只手抵住墙壁,以支撑身体,另一只手则抓住同脚,往后拉,将籍由屈曲的膝盖节向后牵引的作用力量,使得大腿四头筋能因而伸直的训练,皆为预防此病症的良方。
6治疗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治疗前的注意事项1.新鲜侧副韧带损伤(1)部分断裂将膝置于150-160°屈曲位,用长腿管型石膏固定(不包括足踝部),一周后可带石膏下地行走,4-6周后去除固定,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注意锻炼股四头肌。
(2)完全断裂应急症手术修复断裂的韧带,术后用长腿管型石膏固定6周。
如合并有十字韧带损伤,应先修复十字韧带,然后修复侧副韧带;如合并半月板损伤,应先切除损伤的半月板,然后修损伤的韧带。
2.陈旧性侧副韧带断裂应加强股四头肌锻炼,以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如膝关节很不稳定,可用邻近部位肌腱作韧带重建术。
近来有报导用炭素纤维作为重建侧副韧带的材料,取得较满意效果。
3.前交叉韧带损伤凡不满二周的前交叉韧带断裂应争取手术缝合。
目前主张在关节镜下做韧带缝合术。
4.后交叉韧带损伤目前的意见偏向于在关节镜下早期修复。
胫侧副韧带损伤诊断1.膝部有明确的异常外翻与外旋活动和外伤史。
2.伤后膝内侧部疼痛,肿胀,皮下淤血,局部有明显的触痛,在断裂处可触及断端间隙。
3.膝关节运动范围检查:在膝关节屈曲90。
时,内旋不增加,而外旋活动可增加至50。
,外翻活动增加至13。
~18。
时,常提示韧带断裂。
4.膝外翻应力试验:患者仰卧,下肢伸直。
检查者一手置于患膝外侧用力向内推,另一手握膝部用力向外拉,如膝部内侧出现疼痛即为阳性,韧带完全断裂时,牵拉关节有明显松动的感觉。
5.合并关节囊或半月板损伤时,关节内肿胀淤血,浮髌试验阳性。
6.x线检查:作膝外翻应力时摄x线正位片,韧带完全断裂者可见膝内侧关节间隙明显增宽,应注意与健侧关节比较。
合并撕脱骨折时,可见游离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