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
- 格式:docx
- 大小:14.11 KB
- 文档页数:2
资讯News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纲要》的编制,是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
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保障国栏目编辑/郑雪芹| 国内 | Domestic News国内政策家安全,支撑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不含国际陆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邮路里程)。
其中铁路20万公里左右,公路46万公里左右,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左右。
沿海主要港口27个,内河主要港口36个,民用运输机场400个左右,邮政快递枢纽80个左右。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交通运输供需有效平衡、服务优质均等、安全有力保障。
新技术广泛应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
出行安全便捷舒适,物流高效经济可靠,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好先行。
【 纵横点评 】今年是我国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起始之年,《纲要》印发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件强调要通过构建完善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高效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优化等措施优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布局。
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理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理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是指在建设国家交通强国的过程中,铁路作为基础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优先发展和支持。
这一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政府对铁路交通的重视和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也为推动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铁路具有承载能力强、运输效率高、节能减排等优势,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快捷的物流运输保障。
在大陆地域辽阔的中国,发展铁路交通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流动,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此外,铁路运输还具备安全性高、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对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空气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发展铁路交通,有利于提升国家综合交通水平,实现绿色低碳出行。
要实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战略目标,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工作。
首先,政府应继续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投入。
铁路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政府应优先安排资金用于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铁路项目的资金保障。
同时,政府还应完善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激发铁路建设的活力和创新力。
其次,铁路建设要注重创新和科技应用。
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铁路建设可以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政府应加强科技研发力度,推动铁路技术的创新,开展智能化的铁路运营管理,提升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此外,铁路建设还应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节能减排的技术手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三,加强铁路网络的建设和升级。
我国地域广阔,铁路网络的建设是实现交通强国的重要任务。
政府应加大对铁路干线和支线的建设和改造,提高铁路运输的覆盖率和运力。
同时,还应加强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推动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
最后,政府应完善铁路管理体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铁路建设和运营需要有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强化对铁路建设和运营的监管,确保铁路交通的安全和有序运行。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国铁集团近日出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中国铁路2035年、2050年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描绘了新时代中国铁路发展美好蓝图。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
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
国铁集团发展和改革部负责人介绍,《规划纲要》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水平,着眼加快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全面打造世界一流的铁路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供给、安全水平、经营管理和治理水平,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提出了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的发展目标。
该负责人强调,到2035年,将率先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
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品质和产品供给水平世界领先,运输安全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现代治理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交通强国铁路奋力先行作者:刘思奇来源:《企业文化》2018年第23期摘要:铁路总公司在2018年全路工作会议报告当中动员铁路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鉴于此,本文将针对铁路企业这项重点工作主题展开深入浅出的讨论与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人民铁路为人民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号召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因此,铁路总公司党组在2018年全路工作会议报告当中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动员全路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民铁路为人民显然,作为中国交通发展的骨干力量,铁路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战争时期,铁道兵用血肉之躯,筑起战区的补给线,保障战区铁路军运畅通。
新世纪,2008年冰灾记忆犹新,危难关头依旧是铁路人挺身而出,全力奋战在一线,在冰雪中筑出一条让父老乡亲回家过年的希望之路。
在我国整体迈进“强起来”的新时代,交通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
而交通强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紧紧围绕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
我国经济正处于推动均衡和充分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推进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对铁路骨干运输有较大需求,对铁路运输产品供给有较高要求,这些迫切需要铁路率先“强起来”,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支撑。
因此,我们铁路人的初心和使命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即我们要肩负起“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先行、添光彩。
建设交通强国,一要自身强,综合实力世界领先;二要强国家,有效支撑民富国强。
苦干实干善作善成绘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壮丽篇章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铁
路交通,更是经历了一次次的飞跃式发展。
如今,我们已经成为了真
正的“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各级政府的坚定决心和苦干实干的精神。
我
们一直以来秉持着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够取得今天的成
绩。
为了实现交通强国的目标,我们也付出了不少的努力。
从根本上
来讲,我们必须保持针对性和创新性的作风,逐步扩大铁路的规模和
覆盖面,为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我们还
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切实为
人民群众谋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完善的铁路网络和快速运输
体系。
无论是物流运输还是人员出行,我们都有着高效可靠的运输方
式。
而这一切离不开我们国家的优越地理优势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更
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提升。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不仅是我们所倡导的发展理念,也是
我们今后不断努力的目标。
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服务至上”
的原则,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转型升级,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以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铁路是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当好先行,推动新时代铁路事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水平,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动铁路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全面打造世界一流的铁路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供给、安全水平、经营管理和治理水平,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目标推进。
到2035年,率先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
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品质和产品供给水平世界领先,运输安全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现代治理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绿色环保优势和综合交通骨干地位、服务保障和支撑引领作用、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全面增强。
——现代化铁路网率先建成。
铁路网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效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枢纽衔接顺畅,网络设施智慧升级,有效供给能力充沛。
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
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
——创新引领技术自主先进。
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铁路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完善,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先进适用、安全高效,智能高铁率先建成,智慧铁路加快实现。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中国铁路2035年、2050年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描绘了新时代中国铁路发展美好蓝图。
《规划纲要》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水平,着眼加快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全面打造世界一流的铁路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供给、安全水平、经营管理和治理水平,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提出了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的发展目标。
到2035年,将率先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
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品质和产品供给水平世界领先,运输安全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现代治理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绿色环保优势和综合交通骨干地位、服务保障和支撑引领作用、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全面增强。
具体体现有九个方面:①现代化铁路网率先建成。
铁路网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效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枢纽衔接顺畅,网络设施智慧升级,有效供给能力充沛。
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
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
②创新引领技术自主先进。
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铁路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完善,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先进适用、安全高效,智能高铁率先建成,智慧铁路加快实现。
③运输服务供给品质一流。
高效率的全程服务体系和高品质的产品供给体系更加完善,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全面形成,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安全优质、人民满意。
④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有力,本质安全水平、安全预防及管控能力、应急处置及救援能力全面提升,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得到可靠保障,铁路交通事故率、死亡率大幅降低。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2.24•【文号】•【施行日期】2021.02.24•【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社会治理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编制本规划纲要。
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科技创新成效显著,设施建造、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交通运输建设现代化加快推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交通运输对外开放持续扩大,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交通运输发展有效促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产力布局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仍需完善,结构有待优化,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还需增强;综合交通统筹融合亟待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协同融合尚需深化,全产业链支撑能力仍需提升;综合交通发展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现代物流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二)形势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学习体会3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是为统筹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制定。
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9月印发实施。
以下是分享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学习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学习体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交通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断将交通强国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我们要真刀真枪攻坚九大重点任务。
《纲要》确定的九大重点任务,不仅着眼于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治理体系、人才队伍等关键环节和要素的协调,也突出创新、安全、绿色、开放等交通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施工图”。
要聚焦提质、增效、转型,加快实现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立体互联,交通装备先进适用、完备可控,运输服务便捷舒适、经济高效。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科技创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领,安全保障完善可靠、反应快速,绿色发展节约集约、低碳环保,开放合作面向全球、互利共赢。
还要不断强化行业人才队伍,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们要不断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个方面的密切协作与鼎力支持。
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才能把交通运输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建设交通强国,必须要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场、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各种资源,强化统筹协调和政策协同,让部分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先建起来,让有条件的地方、企业先行动起来。
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纵观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用短短40年时间建成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交通基础设施。
究其根本,在于我们始终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全过程。
建设交通强国少不了爬坡过坎,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要跨越,许多“娄山关”“腊子口”要征服。
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DOI编码:10.13646/ki.42-1395/u.2019.10.001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
为统筹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适度超前,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各项任务,为交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关键装备先进安全,人才队伍精良,市场环境优良;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文/马 晨程文明满足现代智慧化需求,发展铁路货运新格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路网规模快速扩大,高速铁路里程占世界2/3以上,运输能力大幅提升,总体技术水平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铁路旅客周转量、货运发送量、换算周转量、运输密度等主要运输经济指标稳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铁路大国。
当前,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正处在由“铁路大国”向“铁路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国内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对铁路站场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铁路站场生产调度、装卸过程还是以人工操作模式为主,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不高的问题,为提升铁路集装箱站场装卸作业效率及管理水平,开展铁路集装箱站场装卸自动化的开发研究是铁路集装箱站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我们带着疑问,借参加“铁路集装箱智能场站关键技术应用研讨会”召开之际,我们采访到《起重运输机械》杂志编委、轨道交通运维技术与装备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程文明教授,同广大《起重运输机械》杂志读者一同来了解铁路集装箱智能场站关键技术当前的应用情景以及在我国铁路货运智能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起重运输机械》杂志编委 程文明《起重运输机械》:从宏观上讲,您认为铁路运输未来的发展需求以及交通强国铁路的发展目标是什么?程文明:《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2035年、2050年铁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描绘了新时代现代化铁路强国发展的新蓝图,开启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新篇章,同时开启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新篇章。
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其运输的整体水平必然会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推动我国由铁路大国向铁路强国转变。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未来全社会对铁路客货运输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美好出行的渴望将更加强烈,对铁路运输的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智慧化需求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及相应的生产和消费结构的调整,将对货运的业务结构调整优化和服务质量提升提出新的要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铁路在完善国际运输布局、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方面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
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形成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
近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出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中国铁路2035年、2050年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描绘了新时代中国铁路发展美好蓝图。
《规划纲要》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水平,着眼加快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全面打造世界一流的铁路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供给、安全水平、经营管理和治理水平,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提出了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的发展目标。
《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现代化铁路网率先建成。
铁路网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效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枢纽衔接顺畅,网络设施智慧升级,有效供给能力充沛。
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
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
到2050年,建成更加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
据国铁集团发展和改革部副主任丁亮介绍,铁路部门将以“3张网+现代枢纽体系”为重点,打造世界一流的铁路设施网络。
具体说,
就是建设以高铁主通道为骨架、区域性高铁衔接延伸的高铁网,实现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相邻区域省会间基本实现3小时高铁圈。
建设以普铁干线为骨架、区域性普铁衔接集散的普铁网,连接20万人口以上城市、资源富集区、货物主要集散地、主要港口及口岸,基本覆盖县级以上行政区。
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城镇化地区统筹规划建设城际和市域(郊)铁路,优先利用高铁、既有铁路通道资源服务城际、市域客运需求,形成城市群内2小时城际交通圈,都市圈、特大及超大城市1小时市域通勤圈,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
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打造一批以铁路客站为中心的综合客运枢纽,推动干线、城际、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和机场高效衔接;按照“无缝化”衔接要求,打造一批以铁路物流基地为中心的综合货运枢纽,完善多式联运、城市配送、集散转运等功能。
率先建成智能高铁
《规划纲要》明确,到2035年,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铁路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完善,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先进适用、安全高效,智能高铁率先建成,智慧铁路加快实现。
国铁集团科技和信息化部网信安全总监张伯驹说,未来中国铁路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方向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