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以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
- 格式:ppt
- 大小:434.00 KB
- 文档页数:2
专题四建设生态文明造就美丽中国【热点聚焦】十八大首提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中国发布《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2012年6月1日,中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报告阐述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分析了存在的差距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今后的战略举措,并阐明了对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原则立场。
报告指出继续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3、制定《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2012年7月12日会议讨论通过《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要求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l0年下降16%。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
4、规划循环经济的发展2012年12月12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循环经济。
会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
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设问角度】1.中国向世界公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说明我国正在全面实施什么发展战略?这彰显了我国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2、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什么?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我国面临资源少、环境污染严重的形势;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两型社会,实现全面小康。
生态文明PRED美丽中国(中考热点专题复习)(写写帮推荐)第一篇:生态文明 PRED 美丽中国(中考热点专题复习)(写写帮推荐)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复习九年级课本:PRED问题案例一:美丽中国,实续永续发展1、“美丽中国”要求我们推动哪一建设?2、请结合国情谈谈我国大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
3、建设美丽中国有何现实意义?4、“美丽中国”首次与入党代会报告说明了什么?5、跟美丽中国有关的战略,发展观,意识,国策,道路。
6、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协调好哪些关系?建设美丽中国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是什么?(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劳动都素质的轨道上来)7、畅想今后,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
8、建设美丽中国,家乡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你有哪些良好的建议?9、自然环境美丽了,如何让家乡的内涵也美呢?10、建设美丽中国,党和政府应该怎么做?11、建美丽中国需要国人的共同努力,青少年该怎么做?12、我们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坚持公平性原则?13、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每个公民都应努力。
请从衣,食,住,行方面各提出一条可行的具体建议。
14、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党和政府提出了哪些新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观;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案例二:大灾难特大暴雨淹城地震干旱洪水等1、灾后,财政部,民政部紧急下拨资金补助金救灾,国务院组织赶往灾区,慰问,研究救灾措施等,这充分说明了什么?2、我国极端天气(旱涝,雾霾等)频发,说明了什么?给了我们什么警示?3、救援群体的“无私大爱”让我们领悟到了与人为善应该做到什么?4、152名农民工用救生圈和麻绳救出200名被因者,让我们知道了正确对待生命的态度应该是什么?5、救援群体的无私大爱,迸发出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将产生什么作用?6、某个地方的救援或行动得到世人刮目相看,为什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7、如何评价救灾过程中的志愿都车队的行为?(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帮助了他人,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他们的行为会吸引更多的关注目光,使更多的人与他们同行。
2013思想品德中考两会热点专题辅导专题二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热点聚焦】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大会同意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作出阐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
新修订《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材料三:2012年冬天以来,全国多次爆发了阴霾天气,特别是最近东北、华北、华东地区.连日出现多次阴霾天气。
阴霾天气覆盖面积达143万平方公里,中国有近8亿人遭到了阴霾天气的侵害.由此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材料四:2013年3月17 El,李克强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强调: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买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
【设问角度提示】1.我国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答:①我国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十分巨大,主要是由于人口多、资源少、环境污染严重造成的。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②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
③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④这是为了保障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构建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我们必须实施什么战略?请阐述其内涵。
答:可持续发展战略。
2013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编者的话:为了更好地帮助全县初中政治教师全方位、有重点地复习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我们编辑了22个专题,仅供大家在中考复习中参考、选择使用。
热点专题一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一)中考重磅热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式,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会民族永续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执行新的空气质量标准,近年来屡屡制造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首次被纳入监测体系。
2013年1月7日以来,我国华北及中东部地区均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在环保部通报的春节期间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中,74个监测城市中PM2.5平均超标率达42.7%,空气质量堪忧。
(二)备考角度透析角度一:谈现状。
1.雾霾、沙尘、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表明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势是怎样的?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属于哪类环境问题?它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危害?(1)大气污染。
(2)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公路、铁路、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3.近几年,我国气候异常多变,灾害频发,这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这给我们哪些警示?(1)人口数量的激增,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等,既污染了自然环境,又破坏了生态平衡,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2)①我们应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
②经济建设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繁荣,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13年高考政治热点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背景材料】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坦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关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知识支撑]1.经济生活价值决定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例立生态文明理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提倡绿色消费,实行低碳社会生活方式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搞好宏观调控。
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发挥财政、税收、货币信贷政策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及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政治生活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公民要服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3中考政治备考:“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考点精讲2013年参加中考的同学已开始进入紧张而有序的备考阶段,为帮助初三学生更全面,更及时的掌握中考政治知识,中考频道精心为大家汇总了中考政治备考资料,可以供同学和家长们参考。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1.感受大自然2.关爱大自然3.保护大自然4.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及要求5.可持续发展战略6.科学发展观【主要观点】1.人类与大自然出现不和谐之音,要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美化自然,保护生命家园——地球。
2.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环保法律体系。
3.环境问题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类健康,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公民必须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可持续发展是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相协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
5.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7.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8.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9.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又一国情;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和破坏,关键要靠科技创新。
10.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选择,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客观需要,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11.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与治理,依法严惩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2013年中考专题复习(三)美丽中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热点聚焦】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材料二:为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美好乡村建设目标。
省政府2012年9月10日印发《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
《规划》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
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30年,全省中心村全面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材料三:进入2013年,中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鲁地区等区域,大气污染程度十分严重。
以北京为例,2013年1月,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
有专家指出,大气污染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30年来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积累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过剩和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费量过大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油品质量不高,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
材料四:2012年12月5日,国家环保部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全国涉及近14%国土面积的47个城市到2015年前,完成PM 2.5下降5%的指标;对于空气污染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城市,必须编制空气污染达标规划。
但有学者指出:“按照近期颁布的国家规划,中国大部分超标城市需要至少20年把空气质量治理到国家二级标准。
这意味着下一代人要继续时刻暴露在高度威胁健康的污染中,而中国的公众等不起20年。
美丽中国携手你我景德镇市景航学校196681syx教学目标:1、明白国家如何将生态文明理念融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2、提高学生运用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理论解决有关时政热点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懂得国家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的责任意识。
导学过程:由歌曲《美丽中国》导入课题,然后链接课本知识点。
考点链接:1、取得成就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④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一起抓;(即:坚持五位一体的战略新布局)2、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科学发展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本质。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
5、我们的共同理想(奋斗目标宏伟目标、社会理想)是——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之际),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青少年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与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
一、单项选择1.目前我省11个设区市、100个县(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现已启动了全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
这表明我省注重( B )建设。
A.政治文明B.生态文明C.精神文明D.对外开放2.在2012年3月29日举行的江西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上,首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方性法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将于5月1日起实施,这表明:(C)A.江西的法律法规已经很完善;B.立法保护环境是最佳也是唯一的手段;C.我省依法保护环境,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D.保护环境是江西人民的首要任务。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专题综述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命题视角】 1、党的十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 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B. 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C. 坚持与时俱进,科学执政D. 肩负人民重托,行使国家权力 答案:C. 2、中共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党中央从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和生态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出发,尊重顺应自然规律,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对生态发展的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把它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
中考题: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1 / 1 【中考题原创】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 刘 涛【经典中考试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我省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力推火力发电B .焚烧塑料垃圾C .推广使用公共自行车D .使用一次性木筷解析: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在于要保护生态环境,节约使用能源,减少排放碳足迹。
而火力发电将耗费化石能源,焚烧塑料垃圾既浪费资源也严重污染空气,使用一次性木筷则会耗费大量的树木。
则正确答案为C 。
【知识链接】我国“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战略层面,必将推动全社会形成善待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共同努力建设成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丽中国。
【中考题原创】1.201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同呼吸,共奋斗”(如右图),积极推进建设美丽中国。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大力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B .过度开发火力发电项目C .不断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D .工厂废气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2.我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则回答:⑴生态文明建设要推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下列做法不当的是( )A .扩大湿地公园面积,改善空气质量B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倡导低碳出行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用电需求D .学好化学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⑵2013年“中国水周”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水是生命之源,是“美丽中国”的重要元素,目前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使水的污染有扩大的趋势。
请你说出两种不同净化水的方法为 、 ;请你简述检验硬水和软水的简单方法及实验现象分别为 。
⑶2013年3月两会强调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美丽中国。
请你提出至少两条符合这一精神的行为构想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