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上册第1单元欣赏《飞来的花瓣》教案1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2
《欣赏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歉疚之情。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3.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母爱的伟大,培养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歉疚之情,以及如何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情感。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母爱的伟大,培养感恩之心。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教学图片和相关问题。
2. 准备朗读音频,供学生模仿练习。
3. 安排教室,确保环境安静,适合学生阅读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同砚们,你们喜欢花吗?在你的眼中,花是怎样的?2. 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首诗歌,看一看在诗人的眼中,花又是什么样的。
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同砚们自己读读题目《欣赏飞来的花瓣》。
3. 谁来读读你心中的感觉?(板书:欣赏飞来的花瓣)4. 师描述:花瓣,是天然的,是美丽的,是纯洁的,它常常带给我们温馨,带给我们美好。
花瓣还有一种奇异的特性,它迎着太阳开,背着太阳落,像不像一只只小小的信笺?无意,它会从高高的枝头飘然而下,多美啊!有人就借这一情景,写下了一首诗。
5.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吧。
(出示全诗)6. 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二)初读诗歌,感知理解1. 同砚们轻轻地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朗读卡片,按照老师给的句式说一句话。
①我觉得这首诗写得真美!②我觉得在朗读这首诗时,应该这样停停留顿。
③通过朗读这首诗,我明白了____________2. 谁来说说看?大家认为这首诗哪里写得好?3.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欣赏花瓣传递友情爱心4. 同砚们真会读书,能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诗歌。
那么哪些诗句让你产生了共鸣呢?我们来交流交流。
①“是谁?是谁?在敲打我的窗户?”②“是花瓣,在传递友情。
”③“花瓣?花瓣?”5. 你们觉得哪个问题比较有意思,我们就重点来钻研它。
初中飞来的花瓣音乐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飞来的花瓣》这首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歌词的意境。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 歌曲《飞来的花瓣》的旋律和歌词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
2. 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发放花瓣,让学生观察花瓣的美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的状态。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飞来的花瓣》的背景和作者。
二、教学歌曲(15分钟)1. 教师范唱歌曲《飞来的花瓣》,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
2. 教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如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 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歌曲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飞来的花瓣》,学生认真聆听。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意境。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四、歌曲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主题,如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歌曲《飞来的花瓣》所传递的正能量。
2. 学生自主创作一首关于关爱他人的歌曲,可以是个人的创作,也可以是小组的合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飞来的花瓣》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 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丽和歌词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篇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
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
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二、教学过程(一)欣赏《蓓蕾之歌》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讨论)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 1999 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 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 x x 和x x .(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2、分析歌曲:音乐结构:(ab)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演唱形式:(齐唱)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什么?把歌曲中的力度记号找出来?2、复听歌曲,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3、老师指挥学生唱一下歌出的片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三、拓展探究师:你还知道哪里赞美老师的歌曲呢?生:《飞来的花瓣》、《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教师圆舞曲》。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上册《飞来的花瓣》教案新人教版一、课前导入学生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师评价。
二、前奏的聆听感受。
1、导入。
今天,老师也带来一首歌曲,不过,我先卖个关子,请你们从前奏中猜测感受一下,这样东西是以怎样的形态呈现在我们眼前的?2、初次体验。
选择“飘落、坠落、上扬”3、深入体验。
①用动作表示最让你感受到的情景的那个地方。
——引出:那是花瓣在飘落。
②教师引导,想象自己的手指就是那一片片的花瓣,美美地来表现。
③细细品味,花瓣飘落时有没有细微的变化?安静聆听。
④再次聆听,用动作把细微的变化表现出来。
⑤理性分析。
一连串下行的音阶和细腻地速度变化把片片飘落的花瓣带到了我们眼前。
4、完整体验并表现前奏。
三、第一部分的聆听感受。
1、初次体验。
教师跟着伴奏用lu哼唱,第二遍时要求学生轻轻的加入。
2、深入体验。
①在歌曲中还有刚才那种花瓣飘落的感觉吗?②设想,花瓣飘落时,来了一阵清风,它又会怎么飘?③学生用动作表达其他的飘落形态。
④教师再次范唱,学生安静聆听,寻找其他形态的飘落。
3、细致体验。
第二乐句:0 2 3 0 1 6①学生模仿。
边唱边用手势体会旋律的起落。
②对比体验, 2 3 1 6,哪一种花瓣更有灵动的感觉?③看曲谱,是什么带给了我们这种灵动的感觉?④引出每个乐句首都有一个休止符。
⑤聆听第一部分,体会并用手势表现休止符的灵动。
最后乐句。
①边唱边用手势品味并表现力度的变化。
②理解是旋律、力度的变化带来花瓣飘落的形态。
4、完整聆听前奏加第一部分,表现飘落的花瓣。
四、全曲完整聆听。
过渡语:如此优美深情的歌曲到底在歌唱什么呢?仅仅是传递花瓣飘落的美感吗?让我们一起完整聆听男女混声合唱《飞来的花瓣》。
初听,思考:1、歌唱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歌曲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
(四部合唱从音响效果上带来了丰富感和震撼感)五、聆听感悟第二乐段。
1、B段情感的推动体验。
①设问:第二部分激动的情绪是怎么推上去的?找到音的最高点,高音2②品味前2句的旋律推进美感。
《欣赏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理解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音乐素材,包括歌曲、乐曲等。
2. 制作教学PPT,用于展示音乐作品和相关资料。
3. 安排教室,确保有良好的音响效果。
4.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兴趣爱好,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教室常规:师生问好。
2. 律动:跟着音乐节奏拍拍手、跺跺脚等。
(二)导入新课1. 自我介绍,并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2. 播放《飞来的花瓣》歌曲,请同砚们欣赏。
3. 提问:歌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对歌曲中的哪个部分印象最深刻?(三)新课传授1. 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2. 讲解歌曲中的难点,如节奏、速度等。
3. 播放歌曲无歌词伴奏,请同砚们轻声合唱。
(四)教室互动1. 老师弹奏歌曲伴奏,学生歌唱并表演。
2. 小组内讨论歌曲表达的情感、主题等,并进行小组表演。
3. 挑选出表演优秀的小组进行展示。
(五)教室小结1. 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强调歌曲主题思想。
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3. 提醒同砚们注意安全,合理安排时间,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六)作业安置请同砚们回家后,继续跟唱《飞来的花瓣》歌曲,并思考歌曲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同时,可以与家长分享自己学唱的感受,共同感受音乐的美好。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理解音乐主题。
2. 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声乐感受力和鉴赏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欣赏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写寄给老师的樱花花瓣表达对老师的怀念之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写法。
3. 感受师生之间的纯真感情,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了解学生与老师的故事。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赞美老师的诗句或名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砚们,你们喜欢花吗?你最喜欢什么花?能说说理由吗?2. 过渡语:课件出示樱花图片,你们看这就是日本的樱花,赏心悦目,惹人喜爱。
有一首歌叫《樱花瓣》,歌中唱道:“飞呀飞呀,飞呀飞呀,飞来的花瓣是彩色的书签,装订成精致的小册,珍藏在心中,陪伴我永遥。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写樱花的诗《飞来的花瓣》。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3. 同砚们,读了课文,你觉得小李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4. 过渡语:多好的小李老师呀!课内如此尽心尽责,课外还通过飞来的花瓣来关心学生。
那么这篇课文除了写小李老师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请同砚们快速浏览课文。
5. 课文中还写了学生看到老师捎来花瓣的情景,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种诧异和喜悦?指名朗读。
6. 过渡语:花瓣是经常在公园里、花坛边飘舞的,怎么可能会飞到教室来呢?而且还是老师捎来的,这里面一定有文章。
同砚们再读读课文,看看是不是有让你感兴趣的地方?(三)品读课文1. 品读“飘”字①指名说,板书:花瓣飘香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飘”字要表达的意境。
②飘来的花瓣为什么会引来学生和老师的关注呢?你找到相关的句子了吗?画出有关的词语并体会。
③交流:理解“稀奇”“兴奋”的意思。
④指导朗读:惊喜之情要表达出来。
⑤小结:一个“飘”字,不仅引来了学生的诧异和喜悦,还引来了老师对同砚的关心。
:、学会歌曲《中学时代》,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2、⅛∙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珍惜中学时代的学习机会,竖立为社会服务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能够疏练的演唱好歌曲《中学时代》,并理解其深刻的哲理。
(-)师生问好!(二)导语人生道路上最迅丽多彩的年华是在中学时期,它是我们求知、探索、建立友谊、增长智慧的黄金时期,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懂得人生的关键时期,因此、它值得珍爱、也确实让人难以忘怀。
(三)视唱练习:《花蕾之歌》主旋律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是中学生了,对于中学时代,你曾经的理解和想象是什么呢?你又应该以怎样的形式来度过你的中学时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学时代》歌曲。
(四)学习过程:1.作品分析:(1)作词作曲者:王晓岭和戴于吾;这首歌词是非常好的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学校生活,也是一首歌颂了美好的中学生活,主题鲜明、深刻。
《中学时代》里“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着团徽走向未来”;这些点睛之笔读来令人感动。
(2)讲一讲:中学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学生讨论(略---- )(3)下面老师用一首歌曲来表达“中学时代”,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看看哪位同学能说出老师心中的“中学时代”是怎样的时代?(4)播放歌曲《中学时代》学生讨论:(略----- )师:老师心中的“中学时代”就是一个珍惜时间的黄金时代,只有珍惜时间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才是我们中学时代最宝贵的,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个黄金时代里快快乐乐的成长,认认真真的学习。
课题:《黄河船夫曲》课时:第10课时教学目标:1、大方自信的齐唱、对唱歌曲,唱出陕北民歌的韵味。
2、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3、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
教学重难点:1自信演遍《黄河船夫曲》,唱出陕北民歌韵味。
2 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次备城2)分析衬词特点。
《欣赏飞来的花瓣》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飞来的花瓣》这首歌曲的欣赏,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歌曲的优美旋律。
2. 通过作业,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歌曲的背景和特点,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3. 通过对作业的反馈和评价,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二、作业内容1. 听赏《飞来的花瓣》歌曲,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写出自己对歌曲的整体感受,包括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的分析。
2. 收集与《飞来的花瓣》相关的资料,包括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歌曲特点等。
要求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歌曲的内涵和特点,为后续的作业做好准备。
3. 小组讨论:分享对《飞来的花瓣》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探讨歌曲的特点和优点,以及自己在欣赏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自己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代写。
2. 提交作业的时间和方式应在课程开始时由教师明确告知学生。
3.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应注重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确保作业的质量。
4. 作业应按照要求按时提交,不得拖延或遗漏。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对歌曲的理解、分析、感受等方面。
2.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师可将优秀作业展示在班级或学校平台上,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建议,认真反思自己的作业情况,找出不足和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学生应积极与教师交流和反馈自己在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和收获,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3. 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音乐欣赏的经验和方法,共同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
通过这次作业,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音乐,还能在收集资料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提高自己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一、课前导入学生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师评价。
二、前奏的聆听感受。
1、导入。
今天,老师也带来一首歌曲,不过,我先卖个关子,请你们从前奏中猜测感受一下,这样东西是以怎样的形态呈现在我们眼前的?2、初次体验。
选择“飘落、坠落、上扬”3、深入体验。
①用动作表示最让你感受到的情景的那个地方。
——引出:那是花瓣在飘落。
②教师引导,想象自己的手指就是那一片片的花瓣,美美地来表现。
③细细品味,花瓣飘落时有没有细微的变化?安静聆听。
④再次聆听,用动作把细微的变化表现出来。
⑤理性分析。
一连串下行的音阶和细腻地速度变化把片片飘落的花瓣带到了我们眼前。
4、完整体验并表现前奏。
三、第一部分的聆听感受。
1、初次体验。
教师跟着伴奏用lu哼唱,第二遍时要求学生轻轻的加入。
2、深入体验。
①在歌曲中还有刚才那种花瓣飘落的感觉吗?②设想,花瓣飘落时,来了一阵清风,它又会怎么飘?③学生用动作表达其他的飘落形态。
④教师再次范唱,学生安静聆听,寻找其他形态的飘落。
3、细致体验。
第二乐句:0 2 3 0 1 6①学生模仿。
边唱边用手势体会旋律的起落。
②对比体验, 2 3 1 6,哪一种花瓣更有灵动的感觉?③看曲谱,是什么带给了我们这种灵动的感觉?④引出每个乐句首都有一个休止符。
⑤聆听第一部分,体会并用手势表现休止符的灵动。
最后乐句。
①边唱边用手势品味并表现力度的变化。
②理解是旋律、力度的变化带来花瓣飘落的形态。
4、完整聆听前奏加第一部分,表现飘落的花瓣。
四、全曲完整聆听。
过渡语:如此优美深情的歌曲到底在歌唱什么呢?仅仅是传递花瓣飘落的美感吗?让我们一起完整聆听男女混声合唱《飞来的花瓣》。
初听,思考:1、歌唱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歌曲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
(四部合唱从音响效果上带来了丰富感和震撼感)五、聆听感悟第二乐段。
1、B段情感的推动体验。
①设问:第二部分激动的情绪是怎么推上去的?找到音的最高点,高音2②品味前2句的旋律推进美感。
《飞来的花瓣》一、课前导入学生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师评价。
二、前奏的聆听感受。
1、导入。
今天,老师也带来一首歌曲,不过,我先卖个关子,请你们从前奏中猜测感受一下,这样东西是以怎样的形态呈现在我们眼前的?2、初次体验。
选择“飘落、坠落、上扬”3、深入体验。
①用动作表示最让你感受到的情景的那个地方。
——引出:那是花瓣在飘落。
②教师引导,想象自己的手指就是那一片片的花瓣,美美地来表现。
③细细品味,花瓣飘落时有没有细微的变化?安静聆听。
④再次聆听,用动作把细微的变化表现出来。
⑤理性分析。
一连串下行的音阶和细腻地速度变化把片片飘落的花瓣带到了我们眼前。
4、完整体验并表现前奏。
三、第一部分的聆听感受。
1、初次体验。
教师跟着伴奏用lu哼唱,第二遍时要求学生轻轻的加入。
2、深入体验。
①在歌曲中还有刚才那种花瓣飘落的感觉吗?②设想,花瓣飘落时,来了一阵清风,它又会怎么飘?③学生用动作表达其他的飘落形态。
④教师再次范唱,学生安静聆听,寻找其他形态的飘落。
3、细致体验。
第二乐句:0 2 3 0 1 6①学生模仿。
边唱边用手势体会旋律的起落。
②对比体验, 2 3 1 6,哪一种花瓣更有灵动的感觉?③看曲谱,是什么带给了我们这种灵动的感觉?④引出每个乐句首都有一个休止符。
⑤聆听第一部分,体会并用手势表现休止符的灵动。
最后乐句。
①边唱边用手势品味并表现力度的变化。
②理解是旋律、力度的变化带来花瓣飘落的形态。
4、完整聆听前奏加第一部分,表现飘落的花瓣。
四、全曲完整聆听。
过渡语:如此优美深情的歌曲到底在歌唱什么呢?仅仅是传递花瓣飘落的美感吗?让我们一起完整聆听男女混声合唱《飞来的花瓣》。
初听,思考:1、歌唱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歌曲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
(四部合唱从音响效果上带来了丰富感和震撼感)五、聆听感悟第二乐段。
1、B段情感的推动体验。
①设问:第二部分激动的情绪是怎么推上去的?找到音的最高点,高音2②品味前2句的旋律推进美感。
欣赏《飞来的花瓣》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飞来的花瓣》。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学分析《飞来的花瓣》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单元,是一首美丽的小诗。
语言纯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
本课是一堂欣赏课,采用的是混声合唱歌曲的方式,歌曲的旋律优美,与语言的节奏、声调非常贴切,其和声效果使音乐的意境更富于诗意。
全曲共分为两个部分,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的旋律中,休止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生动地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谆谆教导的感激之情,他们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了对老师的无比怀念、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形成了一种声断情不断的艺术效果。
第二乐段采用了二部合唱的形式,由“倾吐芬芳”把歌曲推向高潮,三个“回答老师”,使情绪趋于平静,也表达了学生对老师深深的依恋之情。
最后有一个补充乐句,它把歌曲的情感进一步深化,令人感动,令人遐想。
二、学情分析深入分析教材后,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基础。
初中生处在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的过程中,他们喜欢标新立异,但此他们自主性不够强,因此需要教师进行监督引导,从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欣赏、合作等方法,提升音乐审美能力、歌唱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优美的声音完整有感情的哼唱歌曲旋律;能够准确说出歌曲每个部分的演唱声部以及情绪。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确立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为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用优美的声音完整有感情的哼唱出歌曲旋律。
难点:能够准确说出歌曲每个部分的演唱声部以及情绪。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我的教学,主要有:讲授法、体验法、情境创设法等。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飞来的花掰》教学目标:1、能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认真聆听两首欣赏歌曲,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重点:从歌曲的学习中能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难点:旋律中的大跳音程要唱准。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环节聆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体会歌中的情感。
三、学唱新歌1、初次聆听作品。
2、请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要求:从同学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作品的情绪。
3、带领学生用“MU”哼唱旋律,老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注意旋律线的走向及歌曲中大跳的音程演唱。
4、随琴轻声视唱旋律。
5、在边唱中找出自己感觉较难的地方,师生通过交流讨论一起解决。
6、学生完整清唱歌曲。
7、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8、歌曲处理:注意从情感的启发,渲染去体会作品所赋予的感情。
四、拓展活动1、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为教师规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另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2、学生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
3、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
4、学生活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
5、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6、学生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变化。
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7、生活动:展示才艺,为老师唱一首心中的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祝福。
五、课堂小结主要以老师小结为主。
六、结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