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FDC与散药的优势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2
抗痨组合药与抗痨散装药治疗结核病的临床观察作者:韩道萍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第24期【摘要】目的:探讨抗痨组合药与抗痨散装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98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49例用组合药,49例用散装药,疗程为10 d。
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前分别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沉的检查。
结果:散装药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0%及20.4%,组合药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为87.8%及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抗痨组合药;抗痨散装药;结核病;疗效中图分类号 R5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4-0027-02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
目前结核病患者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位。
结核病在我区仍呈发展趋势,耐多药结核病逐年增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化疗方案等问题的出现使抗结核治疗面临较大挑战。
2012-2013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结核病患者较前增加了1.5倍,因受地域及条件的限制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药物抗结核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基础,而结核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
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怡诺尼康)组合药是一种新型的抗痨药。
由当地CDC发放于2013年4月开始正式用于临床,做为结核病强化期的应用。
由于是组合药,故适合于18岁以上患者。
将18~60岁的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并比较两组药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98例入选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感染科2013年4月-2014年1月的住院的患者,所选患者均为初治患者。
符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范化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的诊断标准,将18~60岁的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散装药组49例,组合药组49例。
散装药组49例中男35例,女14例,年龄18~60岁,平均39岁,分别患有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
使用板式组合药与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肺结核患者发生中断治疗原因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板式组合药与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肺结核患者发生中断治疗的原因。
方法选择县疾控中心登记的299例初治肺结核病患者,按登记时间分成:2010-06-01/2010-09-30的113例为对照组,2010-10-01/2010-12-31的186例为研究组,对比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断治疗发生原因。
结果对照组、研究组分别有32、28例(28.32%、15.05%)发生过中断治疗。
结论采用固定剂量复合剂使患者依从性更好,中断治疗发生率较板式组合药低。
应加以推广。
【关键词】板式组合药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肺结核患者中断治疗1992年全国开始大规模推行DOTS策略(direct observed treatment,short—course;DOTS),对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采用统一由单药组成的板式组合药,实行不住院的全程督导短程化疗。
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和体重不同,患者有时因药物剂量过大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化疗方案中单次服用药片数量多,患者吞咽困难,这些都会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患者中断治疗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规律治疗[1]。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IUATLD)推荐使用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合剂(Fix-Dose Combination,FDC) [2]。
FDC是将多种抗结核药物按照一定的剂量配方制成的一种复方制剂。
FDC单次服药片数少,并按不同体重每日给药,可以避免服药困难,药物漏服,减少超量造成的不良反应,进而提高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中断治疗率的发生[3]。
目前,FDC在我国尚在试点阶段,还未大规模应用。
现将299例患者使用FDC和板式组合药的发生中断治疗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通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06-01/2010-12-31期间登记的299例初治肺结核患者。
发布日期20070206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题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方制剂概况及申报中常见问题思考作者熊燃赵明部门正文内容熊燃赵明摘要:分析国内外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研发情况,对国内申报该类制剂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为开发此类制剂提供一些思考。
1 背景结核病目前在我国仍是发病率、耐药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
抗结核治疗大多为联合治疗,而服药依从性差是结核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1994年开始,WHO推荐使用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方制剂(fixed-dosecombination,FDC)进行抗结核治疗。
因其与单方制剂相比存在很多优点:如大大提高病人依从性,减少耐药产生,利于运输等,直到目前为止,WHO仍推荐使用FDC。
国内FDC品种在申报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只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而对于开发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的临床试验等有关问题不在此赘述,另文讨论。
2 结核病治疗概况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2000年全国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结核病疫情为高感染率、高耐药率、死亡人数多。
WHO提出阻止结核病流行的有效控制策略DOTS(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DOTS)是我国结核病规划的核心内容,我国从1993年起开始实施DOTS策略。
我国抗结核治疗一直以来遵循WHO的指导原则。
WHO推荐方案结核治疗方案(2005年):H:异胭肼;R:利福平;S:链霉素;Z:吡嗪酰胺;E:乙氨丁醇WHO推荐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服药剂量(mg/kg):R:日服量及每周3次每次均为10(8-12);H:日服量5(4-6),每周3次每次10(8-12);Z:日服量为25(20-30),每周3次每次35(30-40);S:日服量及每周3次每次均为15(12-18);E:日服量15(15-20),每周3次每次30(25-35)。
作者单位: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沈阳110005作者简介:王毳(1968-),女,辽宁人,副主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
文章编号:1001-0580(2005)05-0619-02 中图分类号:R 52 文献标识码:B=调查研究与分析>肺结核患者组合药与散装药顺从性调查王毳,丁红芳,李悦抗结核板式组合药是把每次顿服的各种抗结核药的片剂或胶囊组合成同一片泡眼板上的包装形式。
抗结核板式组合药明显地改善了病人治疗的顺从性,提高了治疗率及治愈率,已引起广泛关注112。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项目技术策略条件下抗结核板式组合药对化疗及管理的作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K styyblo 教授的建议,由卫生部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和辽宁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共同设计和组织实施了这项设有对照的研究课题。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1 观察病例的选择与分组 本文仅选接受督导化疗管理的833例为对象。
病例的分组方法:每个县以乡为单位编号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决定该乡病例使用何种包装药物,凡单号乡的初、复治涂阳病人均用板式组合药,双号乡的病例均为散装药。
组合药及散装药均从同一厂家采购供应。
以上述方法把病例分为4组,即初治涂阳组合药组(A 组)266例、初治涂阳散装药组(B 组)184例、复治涂阳组合药组(C 组)210例、复治涂阳散装药组(D 组)173例。
112 化疗方案及化疗管理11211 化疗方案 初治涂阳:2H 3R 3Z 3S 3/4H 3R 3,复治涂阳:2H 3R 3Z 3E 3S 3/6H 3R 3E 3;板式组合药种类分为4种,分别为:初治涂阳强化期即B 1:HRZ,继续期即B 2:HR;复治涂阳强化期即B 3:HRZE,继续期B 4:HR E:其中H 、R 均为2片(300mg/片),Z 为4片(500mg/片),E 为3片(400mg/片)。
散药组病人的化疗方案及药物剂量和片数与组合药组相同。
抗结核药品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使用及管理办法(试行)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以下简称FDQ是将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按一定的剂量配方制成的一种复合制剂。
使用FDC台疗结核病患者,可以促使患者联合、足量、规范服药,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产生耐药结核病,为此,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全面推广使用FDC替代抗结核板式组合药,并作为国家规划抗结核病药品。
为切实提高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和效果,降低结核病危害,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及国家相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FDC药品的使用对象和剂量(一)治疗对象全区范围内发现的所有初治涂阳、复治涂阳、初治涂阴、重症涂阴等符合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免费治疗条件的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包括流动人口)。
(二)用量及用法1、初治活动性肺结核,包括初治涂阳、初治涂阴及重症涂阴肺结核。
化疗方案:2HRZ/ 4HR强化期:使用4联固定剂量复合制剂(R150哑、H75哑、Z400哑、E275哑)每日一次,2个月,共60次根据患者的体重确定每次药品用量继续期:使用HR每日服药一次,4个月,共120次。
可选择使用三种规格:H100mg> R150mg;H150 mg> R300mg;H75 mg> R150哑体重V 50 kg的患者,建议使用H100mg、R150m, 3粒;体重三50 kk的患者,建议使用H150mg、R300m, 2粒,或H75mg、R150m,4粒;注:涂阳肺结核如患者治疗到2个月末痰菌检查仍为阳性,则延长一个月的强化期治疗,继续期化疗方案不变,第三个月末增加一次痰涂片检查,如果第三个月末痰涂片仍然呈阳性,从第四个月开始继续期方案治疗,方案为3HRZ/ 4HR初治方案治疗失败患者使用复治方案治疗。
2、复治涂阳肺结核化疗方案:强化期:2HRZ/ 6HRE每日服药,2个月,共60次继续期:每隔一日服药,6 个月,共180 次全疗程共计240 次。
板式组合抗结核药在结核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探析目的探析板式组合抗结核药(fixed-dose combination,FDC)在结核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对结核病治疗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所收治的结核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药物剂型,把1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散装药,观察组给予FDC,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与分析。
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强化期与巩固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老年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观察组青年组,高于对照组老年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板式组合抗结核药在结核病防治中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会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所以,一定要提高用药监测与处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板式组合抗结核药(FDC);结核病;不良反应FDC把几种药物以一定剂量压制而成的一种固定剂量复合剂。
FDC的使用可以明显减少单药疗法的风险,有效防止耐药结核病的发生;同时可以减少患者服用的药片数量,使患者更方便用药,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利于治疗方案的执行和药物的统一安排[1]。
但是,有些患者服用时会产生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导致患者痛苦加剧,影响抗结核连续性治疗,使疗程出现中断,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
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探析FDC在结核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所收治的结核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180例患者均为初治涂阳且不伴有其他系统疾病的15岁以上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70例;患者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8.5±5.6);病程0.2~3年,平均病程(1.1±0.5)年。
根据不同药物剂型,把1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DOI:10.16662/ki.1674-0742.2021.35.004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刍议赵玉杭1,谢文芳2,李佳1,黄玲1,羊晶晶11.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福建福州350001;2.福州结核病防治院,福建福州350001[摘要]目的研究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就诊福州市各结核病定点医院的300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以随机抽取方式进行对等分组,A 组(n=150)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方案治疗;B 组(n=150)采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第2、6个月时,B 组的病灶吸收率40.00%、54.46%,病灶缩小率52.67%、54.46%与A 组的38.00%、48.00%、47.33%以及51.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6、1.334、0.853、0.334,P>0.05);但B 组病灶吸收的总有效率为91.33%相较于A 组的74.67%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64,P<0.05);治疗后,第2、5及6个月时,B 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55.33%、83.33%及96.00%相较于A 组的38.00%、72.67%、80.67%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3、4.972、17.110,P<0.05);B 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与A 组4.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9,P>0.05)。
结论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用于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建议临床对此药物进行积极推广应用。
[关键词]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初治;活动性肺结核;药物疗法;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21)12(b)-0004-04Discussion on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Anti -tuberculosis Fixed -dose Compound (FDC)in the Treatment of Newly-treated Active PulmonaryTuberculosisZHAO Yuhang 1,XIE Wenfang 2,LI Jia 1,HUANG Ling 1,YANG Jingjing 11.Department of Tuberculosis Control,Fuzho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Fuzhou,Fujian Province,350001China;2.Fuzhou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Hospital,Fuzhou,Fujian Province,35000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anti -tuberculosis fixed-dose combination (FDC)in the treatment of newly treated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300cases patients with newly -treated active tuberculosis in designated tuberculosis hospitals in Fuzhou were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7to January 2021and divided into equal groups by random selection,group A(n =150)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anti -tuberculosis drugregimen,group B (n=150)with anti-tuberculosis fixed-dose combination (FDC)treatment,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of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Results At the second and sixth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lesion absorption rate of group B was 40.00%,54.46%,and the lesion reduction rate of 52.67%,54.46%was comparable to38.00%,48.00%,47.33%,and 51.33%of group A,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0.126,1.334,0.853,0.334,P>0.05).However,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lesion absorption in group B was 91.33%compared with 74.67%in groupA,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4.764,P <0.05).After treatment,at 2,5,and 6months,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sputum bacteria in group B was 55.33%,83.33%,and 96.00%,compared with 38.00%,72.67%,and 80.67%in group A,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9.053,4.972,17.110,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group B was 5.33%compared with 4.00%in group A,the difference was [作者简介]赵玉杭(1975-),男,大专,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结核病防治。
46·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10月 第30卷 第 10 期 总第171期【第一作者】郑茂煌,男,住院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临床医学方向。
E-mail:******************【通讯作者】郑茂煌·论著·固元养阴汤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郑茂煌* 林 洲 陈 聪 张哲明莆田九十五医院 (福建 莆田 351100)【摘要】目的 探讨固元养阴汤在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将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分为2组,各40例。
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基于此,观察组加用固元养阴汤治疗。
对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引流量比对照组多,切口愈合时间、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 <0.05);治疗后,两组CD8+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两组CD4+、CD4+/CD8+水平均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 <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 <0.05)。
结论 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采用固元养阴汤治疗可调节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固元养阴汤;免疫功能;炎症指标【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3.10.020Effect of Guyuan Yangyin Decoction on Immune Function and Inflammatory Index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Modified Radical OperationZheNg Mao-huang*, LiN Zhou, CheN Cong, ZhaNg Zhe-ming.Putian No. 95 hospital, Putian 351100, Fujian Province,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guyuan Yangyin Decoct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modified radical surgery. Methods 80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fter surgery, and based on thi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uyuan Yangyin Tang. Compare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mmune function, and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rainage volu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wound healing time, drainage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 of CD8+in both groups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 of CD4+and CD4+/CD8+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 of CD4+and CD4+/CD8+in both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 of CD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fter treatment,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 α)、The levels of interleukin (iL) - 6 and iL - 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guyuan Yangyin Decoction can regulate inflammatory reaction, improve immune function and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fte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Keywords: Breast Cancer; Modified Radical Operation; Guyuan Yangyin Decoction; Immunity;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改良根治术为临床治疗乳腺癌重要手段,可有效将患者生存期延长,但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不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
抗痨组合药与抗痨散装药治疗结核病的临床观察抗痨组合药与抗痨散装药治疗结核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抗痨组合药与抗痨散装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策略:98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49例用组合药,49例用散装药,疗程为10 d。
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前分别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沉的检查。
结果:散装药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0%及20.4%,组合药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为87.8%及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
药物副作用散装药为10例,组合药为27例。
组合药的副作用高于散装药。
结论:散装药与组装药各有利弊,但临床上组合药的副作用大,有待更合理药物。
【关键词】抗痨组合药; 抗痨散装药; 结核病; 疗效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
目前结核病患者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位。
结核病在我区仍呈发展趋势,耐多药结核病逐年增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化疗方案等理由的出现使抗结核治疗面对较大挑战。
2012-2013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结核病患者较前增加了1.5倍,因受地域及条件的限制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成了亟待解决的理由。
药物抗结核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基础,而结核的化学治疗是人类制约结核病的主要手段。
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怡诺尼康)组合药是一种新型的抗痨药。
由当地CDC发放于2013年4月开始正式用于临床,做为结核病强化期的应用。
由于是组合药,故适合于18岁以上患者。
将18~60岁的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并比较两组药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策略1.1 一般资料98例入选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感染科2013年4月-2014年1月的住院的患者,所选患者均为初治患者。
符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范化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的诊断标准,将18~60岁的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散装药组49例,组合药组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