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吸收光谱法
- 格式:docx
- 大小:36.54 KB
- 文档页数:1
生物分子吸收光谱生物分子吸收光谱是研究生物分子在吸收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光谱特征的科学方法。
通过分析生物分子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下的吸收情况,可以揭示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作用等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生物分子吸收光谱的原理、应用以及相关技术。
一、生物分子吸收光谱的原理生物分子吸收光谱的原理基于分子的电子结构和能级跃迁。
当生物分子受到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时,分子中的电子会吸收光子的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这个过程中,吸收光的波长与分子的结构和能级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吸收光谱来研究分子的特性。
二、生物分子吸收光谱的应用1. 蛋白质结构研究: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功能分子,其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通过测量蛋白质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光谱,可以推断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折叠状态以及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等信息。
2. DNA测序:DNA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载体,其测序是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生物分子吸收光谱可以用于测定DNA的浓度和纯度,为后续的测序实验提供准确的数据。
3. 药物研发:药物的研发需要对药物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生物分子吸收光谱可以用于测定药物与靶标分子的结合情况,评估药物的亲和力和效果。
4. 光合作用研究: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内能量转化的重要过程,其中色素分子的吸收光谱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量叶绿素等色素分子的吸收光谱,可以了解光合作用的机制和效率。
三、生物分子吸收光谱的技术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最常用的生物分子吸收光谱技术。
通过测量生物分子在200-800nm波长范围内的吸收情况,可以得到吸收光谱曲线。
常用的仪器有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 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测量生物分子在红外波段的吸收光谱,可以得到分子的振动和转动信息,从而推断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的类型。
3. 核磁共振吸收光谱:核磁共振吸收光谱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光谱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动力学。
分子吸收光谱首页资讯法规技术质量检验标准资料仪器图库商城人才英语课堂专题网刊网址论坛当前位置:首页>>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仪器分析>>正文分子吸收光谱一. 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一)分子能级与电磁波谱分子中包含有原子和电子,分子、原子、电子都是运动着的物质,都具有能量,且都是量子化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子处于一定的运动状态,物质分子内部运动状态有三种形式:①电子运动:电子绕原子核作相对运动;②原子运动: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其平衡位置上作相对振动;③分子转动:整个分子绕其重心作旋转运动。
所以:分子的能量总和为E分子= Ee +Ev +Ej +⋯ (E0 +E平) (3)分子中各种不同运动状态都具有一定的能级。
三种能级:电子能级E(基态E1 与激发态E2)振动能级V= 0,1,2,3 ⋯转动能级J = 0,1,2,3 ⋯当分子吸收一个具有一定能量的光量子时,就有较低的能级基态能级E1 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及激发态能级E2,被吸收光子的能量必须与分子跃迁前后的能量差∆E 恰好相等,否则不能被吸收。
图1 双原子分子的三种能级跃迁示意图对多数分子对应光子波长光谱∆E 约为1~20eV 1.25 ~ 0.06㎛ 紫外、可见区(电子)∆E 约为0.5~1eV 25 ~ 1.25㎛ (中)红外区(振动)∆E约为10-4~0.05eV 1.25cm~ 25㎛ (远)红外区(转动)分子的能级跃迁是分子总能量的改变。
当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则同时伴随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改变,即“电子光谱”——均改变。
因此,分子的“电子光谱”是由许多线光谱聚集在一起的带光谱组成的谱带,称为“带状光谱”。
分子吸收光谱法:原理、应用与标准化一、引言分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分析技术。
通过测量分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可以研究分子的结构、组成和反应过程。
本文将详细探讨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应用以及标准化问题,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技术。
二、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分子吸收光谱法基于分子对光的吸收特性。
当光通过含有分子的样品时,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导致光的强度减弱。
这种减弱与分子的浓度、光程长度以及分子的吸收截面有关。
通过测量不同波长下的光强减弱,可以得到分子的吸收光谱,进而推断出分子的结构、组成和浓度等信息。
三、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1. 化学分析:分子吸收光谱法在化学分析中具有广泛应用,如定性鉴定、定量分析等。
通过对样品中分子的吸收光谱进行测量,可以确定样品的化学组成和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多种化学物质的检测和分析。
2. 生物学研究:在生物学研究中,分子吸收光谱法常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通过测量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吸收光谱,可以推断出它们的构象变化、相互作用等信息,有助于揭示生物大分子的生理功能和调控机制。
3. 环境监测:分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监测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测量大气、水体等环境中污染物的吸收光谱,可以评估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等信息,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4. 材料科学:在材料科学领域,分子吸收光谱法可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制备过程。
例如,通过测量材料对光的吸收特性,可以研究其能带结构、光学性能等信息,为材料设计和应用开发提供依据。
四、分子吸收光谱法的标准化问题1. 仪器校准:为保证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定期校准。
校准包括光源稳定性、光路系统准直性、检测器灵敏度等方面的检查和调整,以确保仪器在测量过程中的性能稳定可靠。
2.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影响分子吸收光谱法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A)1.办法原理水中硫化物包括溶解性的H2S、HS- 、S2-和存在于悬浮物中的可溶性硫化物、酸可溶性金属硫化物以及未电离的有机和无机硫化物。
这些硫化物可被较强的酸(5%-10%的磷酸)酸化分解,生成挥发性的H2S气体,用空气将其载入气相分子汲取光谱仪的测量系统,在200nm附近测定吸光度来举行水和污水中硫化物的迅速测定。
若水样基体复杂,含干扰成分多,则采纳迅速沉淀过滤与吹气分别的双重去除干扰手段来举行测定。
2.干扰及消退在磷酸介质中,NO2-、SO2-3、S2O2-3等的分解产物对紫外光也有汲取,产生正干扰,只要在反应瓶中加入过氧化氢,再加入磷酸,即可消退20mg NO2-、35mg SO2-3及45mgS2O2-3对10μg S2-的影响。
水样中含I-及可产生汲取的挥发性有机物,产生正干扰,CNS-产生负干扰。
为消退这些干扰,须采纳碳酸锌沉淀分别后,再加入过氧化氢和磷酸举行测定。
3.办法的适用范围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L,测定上限10mg/L。
可用于各种水样中硫化物的测定。
4,仪器①气相分子汲取光谱仪(或原子汲取分光光度计在原子化器上方附加气体汲取管)。
②锌空心阴极灯。
③具磨口塞的比色管,50ml。
④混合纤维素滤膜,φ35mm,孔径3μm。
⑤减压过滤器,φ35mm。
⑥水流减压抽滤泵。
⑦医用不锈钢长柄镊子。
⑧气液分别汲取装置,参照硝酸盐氮的气相分子汲取光谱法。
5.试剂①除氧去离子水:将去离子水通入高纯氮(99.99%) 15-20min或加热煮沸15-20min,冷却后,装入塑料容器密闭保存备用。
②碱性除氧去离子水:将除氧去离子水调至pH=11±1,临用时配制。
③乙酸锌((Zn(Ac)2)+乙酸钠(NaAc)固定液:5g Zn(Ac)2.2H2O及1.25gNaAc·3H2O溶于100m1水中,摇匀,备用。
④乙酸锌((Zn(Ac)2)+乙酸钠(NaAc)混合洗液:该洗液中含1 %Zn(Ac)2 ·H2O及0.3%NaAc·3H2O,装入塑料容器中,密闭保存。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介绍
1、方法原理
气相分子吸收法(Gas-Phase 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ometry,以下简称GPMAS)的理论基础是朗伯-比尔定律。
待测气体的浓度一定范围内与其吸光度呈现线性关系。
通过的特定的化学反应,将被测成份转化为气体,然后对生成的气体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计算出被测成分的含量。
例如:分析硫化物可将被测物转化为H2S测定;分析亚硝酸盐可将被测物转化为NO2测定;分析总氮可将被测物转化为NO测定;分析汞含量时可将被测物还原为汞蒸气测定。
另外也可直接测定气体含量,就是在一定的压力下,将测定成份直接进入测量系统测定吸光度(可测定大气中NO2、SO2以及H2S等气体),然后与测得己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和标准气体的吸光度进行比较而得到样品的分析结果。
2、方法溯源
气相分子吸收法测定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凯氏氮、总氮、硫化物得到了国家环保部的认可,多年以前就被纳入“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笫四版)中。
同时,此6个方法于2005年11月15日通过国家环保部组织的方法验证、专家审定,并作为国家环保标准方法发布实施。
因此,专业实验室采用本方法时,符合ISO17025管理体系对方法来源的要求
3、方法对比
气相分子吸收法与离子色谱、流动注射分析法对比。
分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的区别
分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是两种不同的光谱学方法,它们的应用和原理也有所不同。
首先,分子吸收光谱是一种用于分析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的技术,它基于分子在特定波长的光线中的吸收能力来确定它们的组成和结构。
该技术通常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来测量样品在紫外-可见光段吸收光线的程度。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分析许多类型的分子,包括蛋白质、DNA和多种有机分子。
相比之下,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以原子在特定波长的光线中的吸收能力为基础的技术,它通常用于确定样品中特定金属离子的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可以通过火焰、火花和电弧等不同的方法实现。
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当样品被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时,其中的金属离子会被激发并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从而产生吸收线。
因此,分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应用范围和原理。
分子吸收光谱广泛应用于分析有机分子和生物分子,而原子吸收光谱则主要用于分析特定金属离子的含量。
此外,分子吸收光谱是基于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吸收能力,而原子吸收光谱则是基于金属离子在高温下的激发和吸收光线的能力。
- 1 -。
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分析物质吸收光谱的方法。
它可以根据物质吸收光谱的特征来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信息。
吸收光谱法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如化学、生物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等。
在吸收光谱法中,物质被特定波长的光照射,然后测量透射光或反射光的强度,以确定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
通过分析物质吸收光谱的特征,可以推断出物质的一些性质,如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等。
吸收光谱法的优点包括:能够检测出物质的浓度和组成;可以用于不同种类的物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可以用于在线监测和实时分析等。
然而,吸收光谱法也有一些局限性,如需要使用特定的光源和检测器,以及需要精确控制实验条件等。
此外,对于某些物质,其吸收光谱特征不明显或吸收强度较弱,可能会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吸收光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信息。
虽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以提供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分析结果。
分子吸收光谱法
分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测定分子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对光的吸收情况。
该方法利用分子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能够吸收光的能量,从而产生吸收峰。
分子吸收光谱法可用于研究物质的结构、测定物质的浓度以及研究反应动力学等。
常见的分子吸收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吸
收光谱(UV-Vis)、红外吸收光谱(IR)和核磁共振光谱(NMR)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测量分
子在紫外到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吸收的光强来推断分子结构和浓度。
分子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峰强度与分子中特定化学键的存在和浓度成正比。
红外吸收光谱利用物质在红外波长范围内对光的吸收,通过测量红外辐射穿过物质后的强度变化来推断物质的结构和化学键的存在。
红外吸收光谱可以用于鉴定物质的组成、研究其功能基团和判断化学反应的进行。
核磁共振光谱利用物质在磁场中核自旋的能级差别以及对外加射频辐射吸收和发射能量的差别,通过测量样品的核磁共振信号来推断物质的结构和化学环境。
核磁共振光谱可以用于确定分子的立体化学结构、鉴定物质的种类和测定分子的定量。
总之,分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为许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