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近代物理教学大纲(最终定稿)

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近代物理教学大纲(最终定稿)

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近代物理教学大纲(最终定稿)

第一篇: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近代物理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近代物理实验是继普通物理实验和无线电电子学实验后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术性。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近代物理实验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了解实验物理在物理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作用,学习了近代物理中的一些常用方法、技术、仪器和知识,进一步培养正确的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获得一定程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独立工作能力。

1.学习如何用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学习了近代物理某些主要领域中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掌握有关的仪器的性能和使用。

3.通过实验加深对近代物理的基本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解。4.巩固和加强有关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方面的训练。

5.培养实事求是,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实验素养。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教学中提倡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教学过程分为预习、操作和撰写实验报告三个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考核方法是以平时成绩为主,期终采取笔试或口试或操作考核,最后综合评定成绩,按百分制给成绩。

二、实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为一学年。其中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各8个实验,共要求学生完成16个实验。

114

三、实验题目及其目的和实验内容

原子、分子与量子物理:钠原子的发射光谱,CCl4分子振动拉曼散射光谱,黑体辐射,塞曼效应;

核物理与相对论:核磁共振,NaI(TI)闭烁谱仪和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相对论效应;真空物理与致装冷技术:高真空的获得与测量,真空镀膜及铜膜的霍尔效应和电阻率的测量,汽液两相致冷机;

微波与光学:反射速调管工作特性,Properties of Klystrons and wave-guides 速调管和波导管特性,Optical Properties of microwaves 微波的光特性,光拍法测量光速;

固体物理: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电子衍射,用椭圆偏振仪测定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铁磁共振,热电子发射规律研究,红外分光计应用,紫外分光计应用,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microwaves 微波介质介电常数测量,光磁共振,穆斯堡尔谱仪,扫描隧道显微镜;

先进测量技术:锁相放大器应用-PN结电容的测量,工业CT,计算机自动测量,Virtual Instruments 虚拟仪器,光纤光栅传感实验。

一、原子、分子与量子物理

实验

一、钠原子的发射光谱实验目的:

对钠原子光谱的观察与拍摄,分析测量计算其谱线的波长、量子亏损及光谱线的固定项,绘制能级图。实验内容:

1、钠原子光谱的拍摄;

2、辨认和测量钠原子光谱;

3、数据处理

实验

二、CCl4分子振动拉曼散射光谱实验目的:

通过对一些典型分子的常规喇曼谱进行测量,达到对这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实验内容:

(1)基本实验:记录CCl4 分子的振动喇曼谱;(2)选做实验:测CCl4 分子的偏振喇曼谱并求其退偏比;识别某些化学样品。

115

实验

三、黑体辐射实验目的:

(1)掌握黑体辐射的基本规律,(2)了解黑体辐射实验装置的原理和结构。实验内容:

(1)验证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2)验证维恩位移定律;(3)验证普朗克定律。

实验

四、塞曼效应实验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的分光仪器--法布里-铂罗标准具去观察一条谱线的塞曼效应,测量它分裂的波长差,并计算出电子的比荷值(即荷质比)。实验内容:

调整光学元件共轴与磁场强度B,获得分裂的汞谱线,用微机求出谱线的分裂波数差和电子的比荷值。

二、核物理与相对论

实验

一、核磁共振实验目的:

掌握NMR的基本原理和稳态吸收的实验方法,测定一些样品的核磁矩,并学会用NMR方法测定磁场。实验内容:

(1)观察氢核H的NMR现象;(2)利用水样品H的共振吸收,测定电磁铁的励磁电流与磁场的关系;(3)用聚四氟乙烯样品测定氟核F的磁矩。

实验

二、NaI(TI)闭烁谱仪和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实验目的:

了解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特性;学会测量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系数μ。

实验内容:

(1)调整实验装置,实现窄束测量条件;(2)测量Pb和Al对137Cs 和60Co的γ射线的吸收系数。

实验

三、相对论效应实验目的:

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之间的相对论关系;了解β磁谱仪的测量原理。实验内容:

(1)测量快速电子的动量;(2)测量快速电子的动能;(3)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之间的关系符合相对论效应。

三、真空物理与致冷技术

实验

一、高真空的获得与测量实验目的:

(1)了解汽液两相致冷机的工作原理;(2)研究致冷机致冷循环的各个工作状态。实验内容:

(1)测量无热负荷时致冷剂正常用量条件下汽液两相致冷冻室降温特性。(2)研究汽液两相致冷工质循环的热力学状态。(3)测量致冷机冷冻室的保温性能;(4)研究降温特性(5)研究致冷剂对致冷效果的影响。

实验

二、真空镀膜及铜膜的霍尔效应和电阻率的测量实验目的:

(1)了解真空(蒸发)镀膜机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2)掌握真空蒸发法制备金属薄膜的方法;(3)测定铜膜的霍耳电压,判断和计算铜膜中载流子的极性和浓度;测定铜膜的电阻率。实验内容:(1)抽真空并测量真空度;(2)在玻璃衬底上制备铝薄膜和铜薄膜;(3)观测铜膜的霍尔效应并测量其电阻率。

实验

三、汽液两相致冷机

四、微波、光学

实验

一、反射速调管和波导管工作特性(Properties of Klystrons and wave-guides)实验目的:

学会用频率计测量微波频率,用微瓦功率计与功率探头测定微波功率。学习和使用驻波测量线测定波导波长和驻波比。通过观察反射速调管振荡模,了解其工作特性。实验内容:

(1)频率测量;(2)功率测量;(3)波导波长和驻波比的测量;(4)反

射速调管式输出特性的测量。

本实验实行英语教材、英语讲授的双语教学形式,要求学生英语过四级。实验报告要求用英语撰写。

实验

二、微波介质介电常数测量(Measurement of Dielectric constant under microwaves frequency)

实验目的:

学会用示波器观察速调管的振荡模和反射式谐振腔的谐振曲线,加深对速调管和谐振腔工作特性的理解。实验内容:

(1)观察反射速调管震荡模;(2)观察放射式谐振腔的谐振曲线;(3)观察样品放入后放射式腔的谐振曲线。

本实验实行英语教材、英语讲授的双语教学形式,要求学生英语过四级。实验报告要求用英语撰写。

实验

三、Optical Properties of microwaves 微波的光特性实验目的:

(1)了解和验证微波的光特性;(2)了解微波相对功率的测量方法。实验内容:

(1)电磁波反射定律验证;(2)单缝衍射;(3)双缝干涉;(4)迈克乐逊干涉;(4)

布拉格衍射。

本实验实行英语教材、英语讲授的双语教学形式,要求学生英语过四级。实验报告要求用英语撰写。

实验

四、光拍法测量光速实验目的:

学习一种新的测量光速的方法,了解声光调制的基本原理,衍射特性等声光效应。实验内容:

测量超声频率F和光拍波长Δλ,计算光速及其标准差,并与标准光速值比较,具体分析实验误差.五、固体物理

实验

一、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目的:

掌握顺磁共振谱议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际操作熟悉EPR技术及调试,培养创新意识;通过测量观察过渡金属离子化合物CuSO4.5H2O 单晶体中的Cu2+ 离子的超精细结构的EPR谱线及晶场影响的各向异性,学会金属离子Cu2+的g因子,线宽及弛豫时间T2的测量技术。

实验内容:

(1)耿氏二级管V-I特性及边限振荡现象的观测;(2)EPR谱线受晶场影响的各向异性观测。

实验

二、电子衍射实验目的:验证德布罗意假说;2 掌握真空蒸发镀膜及镀底膜的方法;3 更进一步熟悉真空及真空操作。实验内容:(1)预抽真空;(2)制底膜并镀样品膜;(3)观察电子衍射、照相并测量电子波长。

实验

三、用椭圆偏振仪测定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实验目的:

(1)掌握光线经薄膜反射以后状态的变化规律;(2)掌握椭圆偏振法的基本思想和测量方法。实验内容:

(1)测量TiO2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2)测量ZrO2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3)测量金属Cr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

四、铁磁共振实验目的:

(1)认识铁磁共振的物理本质;(2)实验观察和测量铁磁共振现象;(3)进一步熟悉微波电路。实验内容:

(1)调整微波系统;(2)测量微波频率;(3)观察和测量多晶样品的铁磁共振曲线及其半宽度。

实验

五、红外分光计应用实验目的:

(1)掌握红外光区的划分、红外光产生条件和原理;(2)掌握红外光谱图的测试的分析方法;(3)掌握利用红外光谱来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实验内容:

(1)测试和分析聚苯乙烯薄膜的红外谱图;(2)测试并分析未知薄膜样品的红外谱图。

实验

六、紫外分光计应用实验目的:

(1)了解紫外分光计的结构和原理;(2)掌握用紫外分光计对物质定性鉴定的方法;(3)学习光吸收的郞白-比耳定律。实验内容:(1)熟悉紫外分光仪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测量不同浓度时有机发光材料八羟基喹啉铜的丙酮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3)验证溶液光吸收的郞白-比耳定律;(4)研究不

同溶剂对八羟基喹啉铜紫外可见光谱的影响。

实验

七、光磁共振实验目的:

(1)掌握以光抽运为基础的磁共振光检测方法;(2)认识光磁共振现象的物理本质。实验内容:

(1)调试仪器;(2)观测光抽运信号;(3)测量g因子。

实验

八、穆斯堡尔谱效应实验目的:

(1)认识穆斯堡尔效应的物理本质;(2)验证穆斯堡尔效应。实验内容:

(1)熟悉多道脉冲分析器的操作,了解PHA和MCSR二种工作方式的功能;(2)用PHA方式接收57Co放射源的能谱;(3)利用多道分析器的上、下别甄别器选择14.4 KeV 的γ射线成分;(4)测量α-Fe和不锈钢的穆斯堡尔谱。

实验

九、扫描隧道显微镜实验目的:

(1)了解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2)观测和验证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实验内容:

(1)观测石墨(HOPG)样品的原子分辨图像。(2)计算机软件处理原始数据图象。

六、先进测量与传感技术

实验

一、锁相放大器应用-PN结电容的测量实验目的:

了解相关检测原理,锁相放大器的基本组成,以及掌握锁相放大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内容:

锁相放大器的工作特性和参数测定。

实验

二、工业CT 实验目的:掌握CT成象的基本原理。2 熟悉仪器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3 弄清楚CT成像和一般照相的区别。实验内容:(1)扫描样品密度分布的灰度图;(2)灰度图分析与处理。

实验

三、计算机自动测量实验目的:

了解利用IBM PC系列微机进行自动控制的原理;学会自动控制的基本编程方法。实验内容:

(1)测量AD转换器的转换曲线;(2)直流电压的精确测量;(3)交变电压测量;(4)D/A转换;(5)发光二极管I-V特性测量(选做);(6)RC电路充电、放电过程测量(选做)。

实验

四、Virtual Instruments 虚拟仪器实验目的:

(1)学习虚拟仪器设计思想;(2)掌握用LABVIEW设计虚拟仪器的基本方法。实验内容:

(1)建立基本的虚拟仪器框架;(2)分析和存贮信号。

本实验实行英语教材、英语讲授的双语教学形式,要求学生英语过四级。实验报告要求用英语撰写。

实验

五、光纤光栅传感实验实验目的:

(1)了解光纤光栅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领域;(2)掌握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和温度传感特性。实验内容:

(1)测量应变光纤光栅反射波的波长分布(手工测量);(2)测量光纤光栅特征反射波长与其应变之间的关系(手工测量);(3)光纤光栅应变传感测量(半自动);(4)光纤光栅温度传感测量(半

自动)。

122

四、实验教科书、参考书教科书

兰州大学近代物理实验室自编讲义,参考书

(1)吴思诚、王祖铨主编,《近代物理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23

第二篇:近代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近代物理实验是继普通物理实验和无线电电子学实验后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术性。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近代物理实验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了解实验物理在物理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作用,学习了近代物理中的一些常用方法、技术、仪器和知识,进一步培养正确的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获得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独立工作能力。

1.学习如何用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学习了近代物理主要领域中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同时通过实验加深对近代物理的基本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解。

3.通过实验加深对近代物理的基本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解。

4.能对实验结果做出基本的分析,并巩固和加强有关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方面的训练。

5.培养实事求是,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实验素养。

二、课程介绍与考核要求

兰州大学的近代物理实验分为两部分:常规近物实验和近物创新实验。常规近物实验为必做实验题目,包涵原子、分子与量子物理,核物理与相对论,真空物理与致冷技术,微波与光学,固体物理,先

进测量与传感技术等领域,由30几个实验组成。

近物创新实验为选做实验题目,也是开放性实验,分为工程类实验和科学研究类实验。工程类实验包括科学研究仪器制备,实验教学需要的仪器制备,实验仪器配件及实验电路的设计与实现等;科学研究类包括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及器件制备研究,磁性材料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等。创新实验题目可由任课老师给出,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自由选题,也可由学生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自己设立题目,老师指导和审核学生提出的题目和方案并提供实验指导。

本课程为一学年,其中第一学期必做实验8个,第二学期必做实验2个,选做实验6个(从30多个必做实验中选出6个未作的实验,也就是不得重复实验),共要求学生完成16个实验。另外学生在每学期都可选做创新实验题目,其中萃英班和物理基地班学生至少要选做一个创新实验。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教学中提倡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常规近物实验教学过程分为预习、操作和撰写实验报告三个环节。近物创新实验的教学过程分为,讨论选题,实验过程,与总结实验成果三个环节。

本课程的最终考核结果为百分制,以平时成绩为主,综合期末考核成绩为最终总成绩。平时成绩由是否参加预习,实验操作表现和实验报告三部分组成,期终采取笔试,面试或仪器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选修近物创新实验的学生,每学期实验结束后,科研类实验需给出小论文,工程类需给出实物。

三、实验题目及其目的和实验内容

原子、分子与量子物理:钠原子的发射光谱,CCl4分子振动拉曼散射光谱,黑体辐射,塞曼效应;金属热电子逸出功测定;

核物理与相对论:核磁共振,NaI(TI)闪烁谱仪和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相对论效应;

真空物理与致冷技术:高真空的获得与测量,真空镀膜,铜膜的霍尔效应和电阻率的测量,汽液两相致冷机;

微波与光学:反射速调管和波导管工作特性(Properties of

Klystrons and wave-guides),微波介质介电常数测量(Measurement of Dielectric constant under microwaves frequency),微波的光特性(Optical Properties of microwaves),光拍法测量光速;

固体物理: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电子衍射,用椭圆偏振仪测定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铁磁共振,红外分光计应用,紫外分光计应用,光磁共振,穆斯堡尔谱仪,扫描隧道显微镜,X射线衍射实验—晶体结构分析;

先进测量与传感技术:锁相放大器应用-PN结电容的测量,工业CT,计算机自动测量,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s),光纤光栅传感实验,微弱信号检测。

一、原子、分子与量子物理

实验

一、CCl4分子振动拉曼散射光谱实验目的:

通过对一些典型分子的常规拉曼谱进行测量,达到对这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实验内容:

(1)基本实验:记录CCl4 分子的振动拉曼谱;(2)选做实验:测CCl4 分子的偏振拉曼谱并求其退偏比;(3)识别某些化学样品。

实验

二、黑体辐射实验目的:

(1)掌握黑体辐射的基本规律;(2)了解黑体辐射实验装置的原理和结构。实验内容:

(1)验证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2)验证维恩位移定律;(3)验证普朗克定律。

实验

三、塞曼效应实验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的分光仪器--法布里-珀罗标准具去观察一条谱线的塞曼效应,测量它分裂的波长差,并计算出电子的比荷值(即荷质比)。实验内容:

调整光学元件共轴与磁场强度B,获得分裂的汞谱线,计算求出谱

线的分裂波数差和电子的荷质比。实验

四、金属热电子逸出功测定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金属(钨)电子的逸出功,学习直线测量法,外延测量法和磁控测量法等多种基本实验方法,加深对数据处理方法的理解。实验内容:

(1)正确连接实验电路;(2)计算零场热电子发射电流,作图求出逸出功;(3)设计性扩展实验。

二、核物理与相对论

实验

一、核磁共振实验目的:

掌握NMR的基本原理和稳态吸收的实验方法,测定一些样品的核磁矩,并学会用NMR方法测定磁场。实验内容:

(1)观察氢核H的NMR现象;(2)利用水样品H的共振吸收,测定电磁铁的励磁电流与磁场的关系;(3)用聚四氟乙烯样品测定氟核F的磁矩。

实验

二、NaI(TI)闪烁谱仪和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实验目的:

了解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特性;学会测量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系数μ。

实验内容:

(1)调整实验装置,实现窄束测量条件;(2)测量Pb和Al对137Cs 和60Co的γ射线的吸收系数。

实验

三、相对论效应实验目的:

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之间的相对论关系;了解β磁谱仪的测量原理。实验内容:

(1)测量快速电子的动量;(2)测量快速电子的动能;(3)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能之间的关系符合相对论效应。

三、真空物理与致冷技术

实验

一、高真空的获得与测量实验目的:

(1)了解真空的基本概念;(2)了解高真空的获得方式;(3)研究真空的测量方式。实验内容:

(1)研究机械泵和扩散泵的工作原理;(2)学习真空泵的规范操作过程;(3)测量并研究系统在抽真空时的压强变化曲线。

实验

二、真空镀膜实验目的:

(1)了解真空(蒸发)镀膜机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2)掌握真空蒸发法制备金属薄膜的方法和过程。实验内容:

(1)清洗玻璃基片;(2)抽真空并测量真空度;(2)在玻璃衬底上制备铝薄膜。

实验

三、铜膜的霍尔效应和电阻率的测量实验目的:

(1)了解霍尔效应的本质;(2)测量铜膜的霍耳电压,判断和计算铜膜中载流子的极性和浓度;(3)测量铜膜的电阻率。实验内容:(1)正确连接电路;(2)熟悉电位差计的使用;(3)观测铜膜的霍尔效应并测量霍尔电压;(4)计算铜膜的霍尔电压,载流子浓度及铜的电阻率,并进行误差分析。

四、微波、光学

实验

一、反射速调管和波导管工作特性(Properties of Klystrons and wave-guides)实验目的:

(1)学会用频率计测量微波频率,用微瓦功率计与功率探头测定微波功率;(2)学习和使用驻波测量线测定波导波长和驻波比;(3)通过观察反射速调管振荡模,了解其工作特性。实验内容:(1)频率测量;(2)功率测量;(3)波导波长和驻波比的测量;(4)反射速调管式输出特性的测量。

本实验实行英语教材、英语讲授的双语教学形式,要求学生英语过四级。实验报告要求用英语撰写。

实验

二、微波介质介电常数测量(Measurement of Dielectric constant under microwaves frequency)实验目的:

学会用示波器观察速调管的振荡模和反射式谐振腔的谐振曲线,加深对速调管和谐振腔工作特性的理解。实验内容:

(1)观察反射速调管震荡模;(2)观察放射式谐振腔的谐振曲线;(3)观察样品放入后放射式腔的谐振曲线。

本实验实行英语教材、英语讲授的双语教学形式,要求学生英语过四级。实验报告要求用英语撰写。

实验

三、微波的光特性(Optical Properties of microwaves)实验目的:(1)了解和验证微波的光特性;(2)了解微波相对功率的测量方法。实验内容:

(1)电磁波反射定律验证;(2)单缝衍射;(3)双缝干涉;(4)迈克乐逊干涉;(4)布拉格衍射。

本实验实行英语教材、英语讲授的双语教学形式,要求学生英语过四级。实验报告要求用英语撰写。

实验

四、光拍法测量光速实验目的:

学习一种新的测量光速的方法,了解声光调制的基本原理,衍射特性等声光效应。实验内容:

测量超声频率F和光拍波长Δλ,计算光速及其标准差,并与标准光速值比较,具体分析实验误差。

五、固体物理

实验

一、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目的:

掌握顺磁共振谱议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际操作熟悉EPR技术及调试,培养创新意识;通过测量观察过渡金属离子化合物CuSO4.5H2O 单晶体中的Cu2+ 离子的超精细结构的EPR谱线及晶场影响的各向异性,学会金属离子Cu2+的g因子,线宽及弛豫时间T2的测量技术。

实验内容:

(1)耿氏二级管V-I特性及边限振荡现象的观测;(2)EPR谱线受晶场影响的各向异性观测。

实验

二、电子衍射实验目的: 1 验证德布罗意假说;2 掌握真空蒸发镀膜及镀底膜的方法;3 更进一步熟悉真空及真空操作。实验内容:(1)预抽真空;(2)制底膜并镀样品膜;(3)观察电子衍射、照相并测量电子波长。

实验

三、用椭圆偏振仪测定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实验目的:

(1)掌握光线经薄膜反射以后状态的变化规律;(2)掌握椭圆偏振法的基本思想和测量方法。实验内容:

(1)测量TiO2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2)测量ZrO2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3)测量金属Cr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

四、铁磁共振实验目的:

(1)认识铁磁共振的物理本质;(2)实验观察和测量铁磁共振现象;(3)进一步熟悉微波电路。实验内容:

(1)调整微波系统;(2)测量微波频率;(3)观察和测量多晶样品的铁磁共振曲线及其半宽度。

实验

五、红外分光计应用实验目的:

(1)掌握红外光区的划分、红外光产生条件和原理;(2)掌握红外光谱图的测试的分析方法;(3)掌握利用红外光谱来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实验内容:

(1)测试和分析聚苯乙烯薄膜的红外谱图;(2)测试并分析未知薄膜样品的红外谱图。

实验

六、紫外分光计应用实验目的:

(1)了解紫外分光计的结构和原理;(2)掌握用紫外分光计对物

质定性鉴定的方法;(3)学习光吸收的郞白-比耳定律。实验内容:(1)熟悉紫外分光仪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测量不同浓度时有机发光材料八羟基喹啉铜的丙酮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3)验证溶液光吸收的郞白-比耳定律;(4)研究不同溶剂对八羟基喹啉铜紫外可见光谱的影响。

实验

七、光磁共振实验目的:

(1)掌握以光抽运为基础的磁共振光检测方法;(2)认识光磁共振现象的物理本质。实验内容:

(1)调试仪器;(2)观测光抽运信号;(3)测量g因子。

实验

八、扫描隧道显微镜实验目的:

(1)了解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2)观测和验证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实验内容:

(1)观测石墨(HOPG)样品的原子分辨图像;(2)计算机软件处理原始数据图象。

实验

九、X射线衍射实验—晶体结构分析实验目的:(1)了解X射线的本质、特点和产生方法等;(2)掌握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等;(3)了解X射线衍射分析的常用方法,掌握X射线衍射仪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实验参数的选择和衍射谱的测量等内容;(4)了解晶体晶胞参数的测定和衍射谱指标化的基本原理,并掌握简单六方晶体晶胞参数和每一条衍射谱对应晶面指数(h k l)的分析确定方法。实验内容:

通过对JF-1型X射线晶体分析仪的介绍,使同学们了解X射线管、劳厄相机和德拜相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等;并操作XD-3A型和TD-3500B型X射线衍射仪,了解X射线衍射仪的基本操作要领;最后利用测量的简单六方晶体衍射谱,对其晶胞参数和每一条衍射谱对应的晶面指数(h k l)进行具体分析。

六、先进测量与传感技术

实验

一、锁相放大器应用-PN结电容的测量实验目的:

了解相关检测原理,锁相放大器的基本组成,以及掌握锁相放大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内容:

锁相放大器的工作特性和参数测定。

实验

二、工业CT 实验目的:

(1)掌握CT成象的基本原理;(2)熟悉仪器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3)弄清楚CT成像和一般照相的区别。实验内容:(1)扫描样品密度分布的灰度图;(2)灰度图分析与处理。

实验

三、计算机自动测量实验目的:了解利用IBM PC系列微机进行自动控制的原理;学会自动控制的基本编程方法。实验内容:(1)测量AD转换器的转换曲线;(2)直流电压的精确测量;(3)交变电压测量;(4)D/A转换;(5)发光二极管I-V特性测量(选做);(6)RC电路充电、放电过程测量(选做)。

实验

四、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s)技术实验实验目的:

了解虚拟仪器技术的概念、特点和构成等;了解LabVIEW的基本程序结构;并能掌握LabVIEW的基本编程方法。实验内容:按照范例的步骤,学习LabVIEW的基本编程方法;并能完成1~2个实际的简单应用编程;最后使用DAQ Assistant进行模拟输出D/A 和模拟输入A/D等基本数据采集工作。

实验

五、光纤光栅传感实验实验目的:

(1)了解光纤光栅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领域;(2)掌握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和温度传感特性。实验内容:

(1)测量应变光纤光栅反射波的波长分布(手工测量);(2)测量光纤光栅特征反射波长与其应变之间的关系(手工测量);(3)光纤光栅应变传感测量(半自动);(4)光纤光栅温度传感测量(半

自动)。

实验

六、微弱信号检测实验目的:

(1)了解同步积分器的工作原理;(2)掌握同步积分器的测试方法;(3)能使用同步积分器测量微弱信号的振幅和相位。实验内容:(1)输出波形的观察和测试;(2)谐波响应的观察和测量;(3)对白噪声的抑制测量(4)同步积分器相敏特性的测量。

近代物理创新实验室仪器:1.高真空蒸发镀膜机2.高真空磁控溅射镀膜机

3.强磁场高真空快速升温高温处理设备

4.Kw-4A型台式匀胶机

5.计算机自动测量系统

6.激光光谱椭偏仪

7.扫描探针显微镜(SPM)

8.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9.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10.霍尔效应仪11.红外光谱仪

1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3.X射线衍射仪

过去5年开放性研究题目:1.大电压可调直流电源制备2.有机半导体二极管制备

3.温度控制系统制备

4.自动测量试验仪功能扩展

5.傅里叶分析实验硬件实验

6.分布反馈光栅制备

7.器件模型研究

8.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制作

9.磁控溅射法制备有机场效应管栅介电薄膜10.高真空强磁场处理有机光敏场效应晶体管薄膜材料和器件11.酞菁铜薄膜光电导测量12.半导体薄膜材料迁移率测量

13.器件模型研究(异质结、或联体有机太阳能电池)14.发光薄膜放大自发辐射特性研究15.半导体薄膜椭圆偏振分析16.无磁性薄膜强磁场处理研究

17.光电倍增管测试系统的设计和硬件实现 18.16*32 led点阵显示器 19.步进电机转速与步进角度显示 20.速度里程计

21.重力加速度单摆测量系统22.篮球比赛计分计时及规则控制系统 23.多路温度采集系统

四、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教科书

1.彭应全、刘征等主编,《近代物理实验》,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

2.近代物理实验室自编讲义参考书

1.吴思诚、荀坤主编,《近代物理实验》(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第三篇: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

南京大学物理系

物理学专业

指导思想

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注重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新。应变和竞争能力的物理学基础性人才。本科阶段的教学,使基地班学生具有扎实的物理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并得到科研能力的初步培养。毕业后适宜继续攻读物理学及与物理学相关的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进入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梯队,适直到科研部门。产业部门。高等学校

从事科研。开发和教学工作。

培养模式与培养途径

加强对学生的马哀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加强群众性文体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实行课堂教学、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三元结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实行学分制,学生准予毕业的总学分为150--160。按学科群设置基础课;加强外语、计算机和数学教学;开设丰富的选修课以利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组织学生早期参加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低年级时做课程论文和设计实验,开放实验室;优秀的三年级学生进科研实验室参加研

究工作,实行导师制,建立一完整地培养素质优秀并具有创新性学生的体系;按年级组织学术活动和学生科学论文报告会,奖励有创造能力的学生;组织好学生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为了强化素质教育,贯彻学校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14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其中包括4个

学分的艺术课程、8个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文化素质课程、2 个学分的自选文化素质课程。这些公选课,由学校统一安排。

课程体系

通修课:(必修,数字为学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2,毛泽东思想概论2,邓小平理论概论2,法律基础2,思想道德修养3,形势与政策1,军事理论与军事高科技:,大学英语(2.3.4级)12,计算机基础4(上课2,实习4),F0RTRAN程序设计(上课3,实习4),体育(一,二,三,四学期)以每学期2小时),高等数学(理一)15(一,二。三学期)。学科核心课(必修,数字为学分):力学4 热学3 电磁学4 光学3 数理方法4 理论力学3 电动力学4近代物理

与量子力学6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3 固体物理4(或原子核与粒子物理4)

结构与物性2 模拟电子学3 大学物理实验(一,二、三)9近代物理实验4 微机原理与应

用5(讲课3,实验4)

毕业论文8

选修课:(学生选课,每学期修读的总学分不得超过26)

演示物理2物理学史2大学物理设计实验3近代物理设计实验4C 语言程序设计4(上课2,实习4)机械制图2电工学3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2数字电路3数字电路实验3数据库3(上课2,实习2)模拟电路实验3计算机网络3(上课2,实习

2)计算机辅助设计(上课2,实习2)现代电子技术3接口技术3(上课2,实验2)非线性物理3特殊函数及其数值计算3专业英语4大学化学4综合物理2量子力

9.2近代物理实验核磁共振

实验9.1 核磁共振 熊波 121120148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2级) 引言: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得到三种不同样品的核磁共振谱,并具体计算他们的化学位移与自旋耦合效应。其次,对自旋耦合效应的相互作用与等间距特点进行了一定的调研, 可以从理论上直接证明这些特点。 关键词:核磁共振;化学位移;自旋耦合; §1.引言 1946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Bloch 等人和哈佛大学的 Purcell 等人独立地采用原子核感应法,即同时将一个恒定磁场和沿垂直于恒定磁场方向上的一个交变磁场同时作用于原子核系统上,然后测定由原子核磁矩进动所感应的电动势,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后来.Bloch 和 Purcell 因为这一发现而获得了 1952 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天,核磁共振已成为研究物质结构和原子核的磁性、进行各种化合物的分析租鉴定、精密测定各种原子核磁矩以及作为核磁共振成像仪的重要原理和组成部分在医学上进行诊断的有力工具。 §2.实验原理 §2.1 .原子核的基本特性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运动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的电荷、质量、成分、大小、角动量 和磁矩构成了它的基本性质。众所周知,原子核带正电,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总电量相等,数值上等于最小电量单位e( C)的整倍数,称为电荷数。原子核的质量一般用质量数表示,接近于原子质量单位 u( kg)的整数倍。原子核由质子和中 子所组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致相等,但每个质子带正电量e,而中子则不带电。因此,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 z 在数值上等于相应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和核的电荷数。原子核的半径为m的数量级。 原子核具有本征角动量,通常称为原子核的自旋,等于核内所有轨道和自旋运动的角 动量的总和。核自旋可用自旋量子数I来表征。核内的中子和质子都是的粒子。实验证 明,如将原子核按其自旋特性来分类,则可分为三类: (1) 电荷数(即原子序数)与质量数都为偶数的核,如,等,它们的自旋量子数为零; (2) 质量数为单数的核,如,,等,它们的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 ; (3) 质量数为双数,但电荷数(原子序数)为单数的核,如,等,它们的自旋量子数为整数(1,2,3,…)。 依量子力学,自旋量子数的孤立原子核具有本征自旋角动量和本征自旋磁矩μ: ℏμμ

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γ射线的能量和强度测量

γ射线的能量和强度测量 摘要:闪烁探测器是利用某些物质在射线作用下受激发光的特性来探测射线的仪器。本实验利用NaI(Tl)闪烁谱仪,进行γ射线的能量和强度测量。 关键词:NaI(Tl)闪烁谱仪,能量分辨率,探测效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NaI(Tl)闪烁谱仪的组成,基本特性及使用方法。 2.掌握测量γ射线的能量和强度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2.1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正负电子对产生三种过程。 (1)光电效应:入射γ光子把能量全部转移给原子中的束缚电子,将其打出形成光电子。由于电子束缚能一般远小于入射γ光子的能量,所以光电子动能近似等于入射γ光子的能量。 (2)康普顿散射:入射γ光子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散射。设入射γ光子能量为hν,散射光子能为hν′,则反冲康普顿电子的动能Ee为 Ee=hν−hν′ 康普顿散射后散射光子能量与散射角θ的关系为 hν′=hν/[1+α(1−cosθ)] (1) 其中α=hν/m e c2为入射γ射线能量与电子静止质量之比。由(1)式可得,当θ=0时,hν=hν′,这时Ee=0,即不发生散射;当θ=180°时,散射光子能量最小,为hν/(1+2α),这时康普顿电子的能量最大,为 Ee max=hν·2α/(1+2α)(2) 所以康普顿电子能量在0至Ee max之间变化。 (3)正负电子对产生:当γ射线能量超过2 m e c2(1.022MeV)时,γ光子受原子核或电子的库仑场的作用可能转化为正负电子对。入射γ射线能量越大,产生正负电子对的几率也越大。在物质中正电子的寿命很短,当它在物质中耗尽自己的动能,便同物质原子中的轨道电子发生湮灭反应而变成一对能量各为0.511MeV的γ光子。 2.2闪烁谱仪结构与工作原理

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近代物理教学大纲(最终定稿)

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近代物理教学大纲(最终定稿) 第一篇: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近代物理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近代物理实验是继普通物理实验和无线电电子学实验后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术性。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近代物理实验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了解实验物理在物理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作用,学习了近代物理中的一些常用方法、技术、仪器和知识,进一步培养正确的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获得一定程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独立工作能力。 1.学习如何用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学习了近代物理某些主要领域中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掌握有关的仪器的性能和使用。 3.通过实验加深对近代物理的基本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解。4.巩固和加强有关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方面的训练。 5.培养实事求是,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实验素养。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教学中提倡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教学过程分为预习、操作和撰写实验报告三个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考核方法是以平时成绩为主,期终采取笔试或口试或操作考核,最后综合评定成绩,按百分制给成绩。 二、实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为一学年。其中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各8个实验,共要求学生完成16个实验。 114

三、实验题目及其目的和实验内容 原子、分子与量子物理:钠原子的发射光谱,CCl4分子振动拉曼散射光谱,黑体辐射,塞曼效应; 核物理与相对论:核磁共振,NaI(TI)闭烁谱仪和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相对论效应;真空物理与致装冷技术:高真空的获得与测量,真空镀膜及铜膜的霍尔效应和电阻率的测量,汽液两相致冷机; 微波与光学:反射速调管工作特性,Properties of Klystrons and wave-guides 速调管和波导管特性,Optical Properties of microwaves 微波的光特性,光拍法测量光速; 固体物理: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电子衍射,用椭圆偏振仪测定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铁磁共振,热电子发射规律研究,红外分光计应用,紫外分光计应用,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microwaves 微波介质介电常数测量,光磁共振,穆斯堡尔谱仪,扫描隧道显微镜; 先进测量技术:锁相放大器应用-PN结电容的测量,工业CT,计算机自动测量,Virtual Instruments 虚拟仪器,光纤光栅传感实验。 一、原子、分子与量子物理 实验 一、钠原子的发射光谱实验目的: 对钠原子光谱的观察与拍摄,分析测量计算其谱线的波长、量子亏损及光谱线的固定项,绘制能级图。实验内容: 1、钠原子光谱的拍摄; 2、辨认和测量钠原子光谱; 3、数据处理 实验 二、CCl4分子振动拉曼散射光谱实验目的: 通过对一些典型分子的常规喇曼谱进行测量,达到对这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实验内容: (1)基本实验:记录CCl4 分子的振动喇曼谱;(2)选做实验:测CCl4 分子的偏振喇曼谱并求其退偏比;识别某些化学样品。 115

南京大学物理考研专业与考试科目

看南大的吧,足够了,很全面 物理学系(电话83596649) 专业代码 070201 专业名称 理论物理 招生人数 18 研究方向 01凝聚态理论与统计物理02计算物理03原子核理论与统计物理04量子场论与粒子物理05非线性物理和量子混沌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③628量子力学④802普通物理一(含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 复试:统计物理 参考书目 《量子力学》(上册)蔡建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量子力学》(上、下册)曾谨言著,科学出版社; 《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册)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热力学·统计物理》汪志诚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龚昌德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数学物理方法》梁昆淼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备注 “物理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专业代码 070202 专业名称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招生人数 8 研究方向 01穆斯堡尔谱学02核分析方法03核安全04核理论05应用中子物理06纳米技术和原子修饰07电子直线加速器研制与应用08宇宙学与超铉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③629原子核物理④802普通物理一(含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 复试:量子力学 参考书目 《原子核物理》卢希庭著,原子能出版社; 《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册)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量子力学》(上、下册)曾谨言著,科学出版社; 《近代物理学》王正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上册)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著,原子能出版社。 备注 “物理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专业代码 070205 专业名称 凝聚态物理 招生人数 37 研究方向 01晶体生长、缺陷、物性02固体相变、光散射、内耗与超声衰减03光电功能晶体及其应用04铁电薄膜物理学与集成铁电学05衍射物理、同步辐射及应用06介电超晶格及应用、金属超晶格07磁学、磁性材料、磁光、磁电阻效应08纳米材料09低温物理、超导物理10太阳能光伏物理、能源与环境材料物理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③628量子力学④802普通物理一(含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 复试:固体物理 参考书目 《固体物理学》黄昆、韩汝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量子力学》(上册)蔡建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量子力学》(上,下册)曾谨言著,科学出版社; 《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册)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物理方法》梁昆淼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固体物理实验方法》王华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备注 “物理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本专业建有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材料物理研究方向与日本联合培养。报考03和06方向的考生,可选考我校光学专业的任

南大教务系统

南大教务系统【一】:实验课教学大纲编写格式要求 - 南京大学教务处 关于修订“南京大学本科实验课教学大纲”的通知 各院系和有关单位: 为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总结我校前一阶段的实验教学工作,促进各院系实验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现根据“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组织重新修订编辑《南京大学本科实验课教学大纲》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编写《南京大学本科实验课教学大纲》的目的及内容要求 1、编写《南京大学本科实验课教学大纲》的目的 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创新性等特点,对人才的培养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随着“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地不断深化,对实验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院系要按照“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激发兴趣、注重通识、夯实基础、引导创新、自主探究”为实验课程建设标准,修订《南京大学本科实验课教学大纲》。 2、编写《南京大学本科实验课教学大纲》的内容质量要求本次《南京大学本科实验课教学大纲》的制订,力求体现以下特点(1)根据“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将实验教学改革融入学校、院系整体教学改革中进行系统谋划,明确新一轮实验教学改革目标与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各院系、单位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方案(特别是设计型、探索型、创新型等综合实验内容);(2)充分体现实验教学方法方面所做调整和改革的情况;(3)充分反映加强实验教学管理,重视对实验条件设备的投入和改善情况;(4)体现我校实验教学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组织编写《南京大学本科实验课教学大纲》格式及责任要求 各院系、单位须高度重视教学大纲编写工作,各院系教学院长、主任为编写工作责任人。所编写的内容统一以Word文本A4纸打印,同时提交电子文档。以院系为单位收齐所有实验课程大纲后,以压缩文件格式,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syjxdg@16com。实验课教学大纲编写格式要求见附件。 三、组织编写《南京大学本科实验课教学大纲》工作程序及时间要求 1、2011年11月中旬各院系应确定本单位各课程大纲主撰人,12月底前将本单位审核确定的入编《南京大学本科实验课教学大纲》课程目录和课程大纲主撰人名单交国资处实验室管理管理科。 2、2012年3月2日前各院系教学院长、主任负责组织收集汇总本单位主撰人编写的实

光学 电子版 高文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6.2 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1.6.3 光学系统中孔径光阑的求法 1.6.4 视场光阑入射窗和出射窗 1.7 光学仪器 1.7.1 眼睛 1.7.2 放大镜 1.7.3 投影仪器 1.7.4 照相机 1.7.5 显微镜 1.7.6 望远镜 1.7.7 目镜 1.8 像差 1.8.1 像差概述 1.8.2 球面像差 1.8.3 彗形像差 1.8.4 像散和像场弯曲 1.8.5 畸变 1.8.6 色差 习题 2 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2.1 光通量 2.2 发光强度 2.3 照度 2.4 亮度发光表面所产生的照度 2.5 量度单位 2.6 经过光学系统的光通量 习题 3 光的干涉 3.1 光的干涉现象 3.2 线性叠加原理和相干条件 3.2.1 电磁场的线性叠加原理 3.2.2 电磁波平均能流密度和光强 3.2.3 叠加区域中的场强和光强,相干条件3.3 杨氏实验的分析 3.3.1 相干条件的满足 3.3.2 观察屏上光强的讨论 3.4 一些实际问题的考虑 3.4.1 条纹对比度 3.4.2 时间相干性——相干长度和相干时间3.4.3 空间相干性 3.5 实现干涉的方法 3.5.1 波前分割法 3.5.2 振幅分割法

3.6 迈克耳孙干涉仪 3.6.1 仪器的结构 3.6.2 仪器的等效光路 3.6.3 等倾干涉条纹的特征 3.6.4 几种振幅分割的干涉仪 3.6.5 傅里叶变换分光计 3.7 多光束干涉 3.7.1 多光束干涉的原理 3.7.2 多光束干涉仪的结构和条纹特征3.7.3 自由光谱程和分辨本领 3.7.4 激光器的谐振腔 习题 4 光的衍射 4.1 光的衍射现象 4.2 衍射的分类 4.3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4.4 菲涅耳衍射 4.4.1 球面波的自由传播 4.4.2 圆孔衍射 4.4.3 圆屏衍射 4.4.4 菲涅耳波带片 4.5 夫琅和费衍射 4.5.1 平行光照明时的单缝衍射 4.5.2 圆孔衍射 4.5.3 远区场衍射和近区场衍射 4.6 分辨本领 4.6.1 望远镜的分辨本领 4.6.2 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4.6.3 衍射受限光学系统 4.7 衍射光栅 4.7.1 结构与作用 4.7.2 光栅强度公式的推导 4.7.3 强度分布曲线的规律 4.7.4 光谱分析元件的三个参数 4.7.5 其他形式的光栅方程式和闪耀光栅4.7.6 振幅矢量图 4.7.7 光栅的应用 习题 5 光的偏振 5.1 有关偏振光的一些概念 5.1.1 光的偏振性 5.1.2 光的偏振结构 5.1.3 自然光

X荧光分析实验报告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物理系实验报告 题目实验2.2 X荧光分析 姓名朱瑛莺 2014年3月27日学号 111120230 一、引言 X 荧光分析是一种快速、无损、多元素同时测定的现代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地质研究、环境监测、天体物理、文物考古、刑事侦察、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例如可用X荧光分析技术研究:(1)钢中碳、笛含量与低碳钢的脆性转变温度的关系;(2)千分之儿的锰对铁镍合金薄膜磁电阻的严重影响;(3)检测齿轮箱润滑油中各金属元素的含量,在不拆卸机件的情况下,分析飞行器部件磨损状况;(4)分析大气中浮游尘、气溶胶、水源污染情况、食品中有害物;(5)分析血样、头发、牙齿、淋巴细胞、活性酶中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疾病的相关性;(6)无损分析文物组分;(7)分析飞船带回的月岩、陨石等成分;(8)测定地下水样中砷浓度,依据金矿与砷同时存在的特征,找出金矿;(9)用稀硝酸淋洗可疑射击者的手,测定浓缩液中硫、钡、铁、铅含量,作为侦察的依据,可信度达90%-98%;(10)监控水泥中钙、铁、铝等含量,达到控制水泥生产品质的目的;(11)分析土壤中微量元素,以确定作物(特别是草药)种植的适宜性等。 二、实验目的 1、了解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的原理、仪器构成和基本测量、分析方法; 2、研究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原理; 三、实验原理 以一定能量的光子、电子、质子、粒子或其他离子轰击样品,将物质原子中的内壳层电子击出,产生电子空位,原子处于激发态。外壳层电子向内壳层跃迁,填补内壳层电子空位,同时释放出跃迁能量,原子回到基态。跃迁能量以特征X射线形式释放,或能量转移给另一个轨道电子,使该电子发射出来,即俄歇电子发射。另外还可能存在几率较低,主量子数相同,角量子数不同,亚壳层间电子的Coster-Kronig非辐射跃迁。测出特征X射线能谱,即可确定所测样品中元素种类和含量。 当原子中K层电子被击出后,L层或M层的电子填补K层电子空位,同时一定几率发射特征X射线。L→K产生的X射线叫K α 系,L层有三个子壳层,允许 跃迁使K α系有两条谱线 1 K α 和 2 K α 。M→K产生的X射线叫K β 系,M层有五个字 壳层,允许跃迁使K β有 1 K β , 2 K β , 3 K β 三条谱线。当原中L层电子被击出后, M L跃迁产生的X射线叫L系。 X荧光分析中激发X射线的方式一般有三种:(1)用质子、α粒子或其他离子激发;(2)用电子激发;(3)用X射线或低能γ射线激发。我们实验室采用X

江苏省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综合评估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 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综合评估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考试时间:90分满分:100分考试范围:第一章~第六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学科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原创)“微光成炬,守望相助,药品共享”,在疫情防控期间,社区互助共享药 箱(如图所示)传递了守望相助的浓浓邻里情。下列有关估测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连花清瘟胶囊包装盒的长度约为40cm B.一只普通N95口罩的质量约为15g C.普通医用酒精的密度约为1.1g/cm3 D.用体温计测量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9℃ 2.如图所示是一个放置于宁波某地水平地面上的简易计时模型,圭杆垂直底盘。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杆影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一天内,杆影移动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C.一天内,正午的杆影最短 D.该模型依据杆影的方位计时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 范中冷却成固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凝华现象 B.液态铜冷却成固态的过程中质量变大 C.工匠身上的汗水不断汽化,需要吸热 D.刚用过的石杓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4.[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下列现象中,与筷子在水面处“折断”原理相同的是( )

A.海市蜃楼 B.日食现象 C.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 D.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5.如图,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照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该现象为光的色散,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把荧光物质放在区域③能发光 C.若在白屏与棱镜间竖直放一块与光屏等大的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红光消失,只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D.温度计放在区域①,把玻璃泡涂黑能让示数变化更明显 6.如图是近视眼成像的示意图,要使光源发出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下面哪种方法能达到目的( ) A.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凸透镜 B.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凹透镜 C.发光点的位置向左移 D.发光点的位置向上移 7.(教材P103图片变式)如图所示是显微镜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放大实像 B.它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虚像 C.光线较暗时使用凹面镜作反光镜 D.光线较亮时使用凹面镜作反光镜 8.下列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 B.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 C.幻灯片必须放在2倍焦距以外 D.用放大镜看书,书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

【推荐】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范文word版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 篇一: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201X版——差热分析 差热分析 摘要:本文阐述了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实验及数据处理方法,分别测量了锡样品和五水硫酸铜样品的差热曲线,并进行了分析讨论。关键词:差热分析,差热曲线,五水硫酸铜,锡 引言 差热分析(DTA)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种技术。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差热曲线或DTA曲线。由于试样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主要取决于试样的温度变化,因此就其本质来说,差热分析是一种主要与焓变测定有关并籍此了解物质有关性质的技术。 1. 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 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会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与此同时,往往还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伴随热效应的变化,有晶型转变、沸腾、升华、蒸发、熔融等物理变化,以及氧化还原、分解、脱水和离解等化学变化。另有一些物理变化,虽无热效应发生但比热容等某些物理性质也会发生改变,这类变化如玻璃化转变等。物质发生焓变时质量不一定改变,但温度是必定会变化的。差热分析正是在物质这类性质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技术。 若将在实验温区内呈热稳定的已知物质(参比物)和试样一起放入加热系统中(图1),并以线性程序温度对它们加热。在试样没有发生吸热或放热变化且与程序温度间不存在温度滞后时,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与线性程序温度是一致的。若试样发生放热变化,由于热量不可能从试样瞬间导出,于是试样温度偏离线性升温线,且向高温方向移动。反之,在试样发生吸热变化时,由于试样不可能从环境瞬间吸取足够的热量,从而使试样温度低于程序温度。只有经历一个传热过程试样才能回复到与程序温度相同的温度。 图1 加热和测定试样与参比物温度的装置示意图 在试样和参比物的比热容、导热系数和质量等相同的理想情况,用图1装置测得的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及它们之间的温度差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

物理系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因此,课程教学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硕士生研究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本专业本科入学者32个学分,非本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入学者36个学分。 在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A是必修课;B类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B类课程;C类课程是各专业的学位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C类课程。以下两门课D类课程,要求全系每个硕士生必须选修一到两门课,1)物理学进展;2)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专题。 博士研究生除必须选修博士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门公共课,还要求至少选修2门有关博士专业课程及专业英语。 凝聚态物理专业(070205)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建设需要,热爱祖国,思想先进,情操高尚,品德优良,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凝聚态物理专业人才。 1.硕士学位 掌握凝聚态物理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或应用背景.2.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凝聚态物理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础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了解各自研究领域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各自研究领域有关的研究课题及基础教学工作。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并具有-定的创新性.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均需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分为两个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学培养方案(一)的研究方向: (1)晶体生长、缺陷、物性(2)固体相变、光散射、内耗与超声衰减(3)光电功能晶体及其应用(4)铁电、介电薄膜物理学与集成铁电学(5)衍射物理、同步辐射及应用(6)介电超晶格、金属超晶格及应用(7)磁学、磁性材料物理(8)自旋电子学(9)纳米材料科学与物理(10)超导电子学与物理(11)生物凝聚态物理(12)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13)软凝聚态物理(14)表面、界面及相关物理(15)光电转换材料物理(16)强关联电子物理学(17)团簇结构与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培养方案(二)的研究方向: (1)纳米材料技术与应用 (2)薄膜设计、生长、表征与器件

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2014版-椭偏光法测量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南京大学近代物理实验2014版-椭偏光法测量薄膜 的厚度和折射率 椭圆偏振测量(椭偏术)是研究两媒质界面或薄膜中发生的现象及其特性的一种光学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偏振光束在界面或薄膜上的反射或透射时出现的偏振变换。椭圆偏振测量的应用范围很广,如半导体、光学掩膜、圆晶、金属、介电薄膜、玻璃(或镀膜)、激光反射镜、大面积光学膜、有机薄膜等,也可用于介电、非晶半导体、聚合物薄膜、用于薄膜生长过程的实时监测等测量。结合计算机后,具有可手动改变入射角度、实时测量、快速数据获取等优点。 1. 实验目的 了解椭偏光法测量原理和实验方法。熟悉椭偏仪器的结构和调试方法。测量介质薄膜样品的厚度和折射率。 2. 实验原理 在一光学材料上镀各向同性的单层介质膜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在一般情况下会同时存在的。通常,设介质层为n1、n2、n3,φ1为入射角,那么在1、2介质交界面和2、3介质交界面会产生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多光束干涉,如图(1-1) 图(1-1) 这里我们用2δ表示相邻两分波的相位差,其中δ=2πdn2cosφ2/λ ,用r1p、r1s表示光线的p分量、s分量在界面 1、2间的反射系数,用r2p 、r2s表示光线的p分、s分量在界面 2、3间的反射系数。由多光束干涉的复振幅计算可知: 1 其中Eip和Eis 分别代表入射光波电矢量的p分量和s分量,Erp 和Ers分别代表反射光波电矢量的p分量和s分量。现将上述Eip、Eis 、Erp、Ers四个量写成一个量G,即:

我们定义G为反射系数比,它应为一个复数,可用tgψ和Δ表示它的模和幅角。上述公式的过程量转换可由菲涅耳公式和折射公式给出: G是变量n1、n2、n3、d、λ、φ1的函数(φ2 、φ3可用φ1表示) ,即ψ=tg-1f,Δ=arg| f |,称ψ和Δ为椭偏参数,上述复数方程表示两个等式方程:[tgψe iΔ]的实数部分= 的实数部分 [tgψe iΔ]的虚数部分= 的虚数部分 若能从实验测出ψ和Δ的话,原则上可以解出n2和d (n1、n3、λ、φ1已知),根据公式(4)~(9),推导出ψ和Δ与r1p、r1s、r2p、r2s、和δ的关系: 由上式经计算机运算,可制作数表或计算程序。这就是椭偏仪测量薄膜的基本原理。若d 2 是已知,n2为复数的话,也可求出n2的实部和虚部。那么,在实验中是如何测定ψ和Δ的呢?现用复数形式表示入射光和反射光:由式(3)和(12),得: 其中: 这时需测四个量,即分别测入射光中的两分量振幅比和相位差及反射光中的两分量振幅比和相位差,如设法使入射光为等幅椭偏光,Eip/Eis = 1,则tgψ=|Erp/Ers|;对于相位角,有: 因为入射光βip-βis连续可调,调整仪器,使反射光成为线偏光,即βrp-βrs=0或(π),则Δ=-(βip-βis)或Δ=π-(βip-βis),可见Δ只与反射光的p波和s波的相位差有关,可从起偏器的方位角算出。对于特定的膜,Δ是定值,只要改变入射光两分量的相位差(βip-βis),肯定会找到特定值使反射光成线偏光,βrp-βrs=0或(π)。 2.1实际检测方法 等幅椭圆偏振光的获得(实验光路如图1-2),平面偏振光通过四

物理系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物理学院硕士培养方案 硕士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硕士基础知识旳拓宽、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旳培养以及学位论文旳质量。因此,课程教学在实现硕士培养目旳中占有重要地位。 硕士生硕士毕业旳学分规定:本专业本科入学者32个学分,非本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入学者36个学分。 在培养方案中所列出旳A是必修课;B类课程是重要旳基础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B类课程;C类课程是各专业旳学位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C类课程。如下两门课D类课程,规定全系每个硕士生必须选修一到两门课,1)物理学进展;2)现代物理试验技术专题。 博士硕士除必须选修博士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门公共课,还规定至少选修2门有关博士专业课程及专业英语。 凝聚态物理专业(070205)硕士培养方案 -、培养目旳 培养我国建设需要,热爱祖国,思想先进,情操崇高,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旳德、智、体全面发展旳凝聚态物理专业人才。 1.硕士学位 掌握凝聚态物理旳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试验技能,理解本领域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旳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旳新奇性或应用背景.2.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凝聚态物理旳基本理论,具有广阔和坚实旳基础和基本试验操作技术,理解各自研究领域发展旳历史现实状况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各自研究领域有关旳研究课题及基础教学工作。学位论文规定具有重要旳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并具有-定旳创新性.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均需到达对应旳规定.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分为两个培养方案。 凝聚态物理学培养方案(一)旳研究方向: (1)晶体生长、缺陷、物性(2)固体相变、光散射、内耗与超声衰减(3)光电功能晶体及其应用(4)铁电、介电薄膜物理学与集成铁电学(5)衍射物理、同步辐射及应用(6)介电超晶格、金属超晶格及应用(7)磁学、磁性材料物理(8)自旋电子学(9)纳米材料科学与物理(10)超导电子学与物理(11)生物凝聚态物理(12)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13)软凝聚态物理(14)表面、界面及有关物理(15)光电转换材料物理(16)强关联电子物理学(17)团簇构造与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培养方案(二)旳研究方向: (1)纳米材料技术与应用 (2)薄膜设计、生长、表征与器件 (3)微波、光波吸取材料 (4)稀土-过渡簇金属化合物旳磁性及应用 (5)半导体光伏材料与工艺 (6)超导器件与新材料 (7)清洁能源材料及器件

南京大学-差热分析实验报告

差热分析 近代物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测量方法。 2•学会差热分析仪的操作,并绘制CuSO4 5H2O等样品的差热图。 3•掌握差热曲线的处理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 1、差热分析基本原理 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当达到特定温度时,会产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同时产生吸热和放热 的现象,反映了物质系统的焓发生了变化。在升温或降温时发生的相变过程,是一种物理变化,一般来说由固相转变为液相或气相的过程是吸热过程,而其相反的相变过程则为放热过程。在各种化学变化中,失水、还原、分解等反应一般为吸热过程,而水化、氧化和化合等反应则为放热过程。差热分析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对温差和相应的特征温度进行分析,可以鉴别物质或研究有关的转化温度、热效应等物理化学性质,由差热图谱的特征还可以用以鉴别样品的种类,计算某些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 在差热分析中,为反映微小的温差变化,用的是温差热电偶。在作差热鉴定时,是将与参比物 等量、等粒级的粉末状样品,分放在两个坩埚内,坩埚的底部各与温差热电偶的两个焊接点接触,与两坩埚的等距离等高处,装有测量加热炉温度的测温热电偶,它们的各自两端都分别接人记录仪的回路中在等速升温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是线性关系,即升温的速度变化比较稳定,便于准确地确定样品反应变化时的温度。样品在某一升温区没有任何变化,即也不吸热、也不放热,在温差热电偶的两个焊接点上不产生温差,在差热记录图谱上是一条直线,已叫基线。如果在某一温度区间样 品产生热效应,在温差热电偶的两个焊接点上就产生了温差,从而在温差热电偶两端就产生热电势差,经过信号放大进入记录仪中推动记录装置偏离基线而移动,反应完了又回到基线。吸热和放热效应所产生的热电势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反映在差热曲线图谱上分别在基线的两侧,这个热电势的大小,除了正比于样品的数量外,还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将在实验温区内呈热稳定的已知物质与试样一起放入一个加热系统中,并以线性程序温度对它们加热。如以AI2O3为参比物,它在整个试验温度内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因而不产生任何热

2022年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操作系统》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操作系统》科目期末试卷A (有答案) 一、选择题 1、位示图可用于() A.实现文件的保护和保密 B.文件目录的查找 C.磁盘空间的管理 D.主存空间的共享 2、用户在删除某文件的过程中,操作系统不可能执行的操作是 A.删除此文件所在的目录 B.删除与此文件关联的目录项 C.删除与此文件对应的文件控制块 D.释放与此文件关联的内存缓冲区 3、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是() A.前者分时使用CPU,后者独占CPU B.前者存储在内存,后者存储在外存 C.前者在一个文件中,后者在多个文件中 D.前者为动态的,后者为静态的 4、有3个作业J1,J2,J3,其运行时间分别为2h,5h,3h,假定同时到达,并在同…台处理器上以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最短的执行序列是()。 A.J1,J2,J3 B.J3,J2,J1 C.J2,J1,J3 D.J1,J3,J2

5、对进程的管理和控制使用()。 A.指令 B.原语 C.信号量 D.信箱通信 6、在页式虚拟存储管理系统中,采用某些页面置换算法,会出现Belady异常现象,即进程的缺页次数会随着分配给该进程的页框个数的增加而增加。下列算,法中,可能出现Belady异常现象的是()。 I.LRU算法 II.FIFO算法 III.OPT 算法 A. 仅I B.仅II C.仅I、III D. 仅I、III 7、设有一页式存储管理系统,向用户提供的逻辑地址空间最大为16页,每页2048B,内存总共有8个存储块,试问逻辑地址至少为多少位?内存空间有多大()? A.逻辑地址至少为12位,内存空间有32KB B.逻辑地址至少为12位,内存空间有16KB C.逻辑地址至少为15位,内存空间有32KB D.逻辑地址至少为15位,内存空间有16KB 8、一个多道批处理系统中仅有P1,和P2两个作业,P2比P1晚5ms到达。它们的计算和I/O操作顺序如下: P1:计算60ms,I/O 80ms,计算20ms P2:计算120ms,I/O 40ms,计算40ms。 若不考虑调度和切换时间,则完成两个作业需要的时间最少是()。 A.240ms B.260ms C.340ms D.360ms 9、实时操作系统必须在()内处理完来白外部的事件。 A.一个机器周期 B.被控对象规定时间

广西民族大学化生学院2014-2015第一学期实践课程大纲之物理化学实验(环境,制药)new

广西民族大学化生学院2014-2015第一学期实践课程大纲之 物理化学实验(环境,制药)new 第一篇:广西民族大学化生学院2014-2015第一学期实践课程大纲 之物理化学实验(环境,制药)new 物理化学实验 Experiment of 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BJ27407/ BJ27510 【学分数】2.5 【学时数】4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编写日期】2010年6月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 一、教学目的、任务 物理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课程。它是继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之后的一门基础实验课。它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需要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物理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能够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其次是锻炼学生观察现象、正确记录数据和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第三是验证所学的原理,巩固加深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要求学生了解所涉及的仪器构造,理解其原理,熟练掌握操作方法,掌握每个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正确处理数据,掌握误差分析方法,并运用误差理论选择实验仪器和处理数据、分析结果。为此,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本操作训练和提出明确的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必修的独立的基本实验课,其基本任务是: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是一门理论性强、公式多、概念抽象的基础课,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最大困难是概念不清和公式条件难以掌握。因此课堂教学应联系实践教学,而实验教学就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堂

物理系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系课程教学大纲 (2004版) 南京大学物理系 2004年5月

目录 1.大学物理实验(一) (1) 2.大学物理实验(二) (3) 3.大学物理实验(三) (5) 4.力学 (7) 5.热学 (9) 6.电磁学 (11) 7.光学 (13) 8.原子与亚原子物理学 (15) 9.近代物理实验 (17) 10.数学物理方法 (23) 11.理论力学 (28) 12.电动力学 (30) 13.统计物理 (33) 14.量子力学 (35) 15.固体物理 (37) 16.原子核物理 (40) 17.结构与物性 (42) 18.计算物理 (44) 19.微机原理与应用 (45) 20.C 语言程序设计 (47) 21.统计物理补充 (50) 22.量子力学补充 (52) 23.近代物理设计性实验 (53) 24.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55) 25.现代电子技术 (57) 26.晶体衍射 (60) 27.晶体物理性能 (62) 28.铁磁学 (64) 29.磁性材料 (67) 30.粒子物理 (69) 31.反应堆与加速器 (71) 32.生物物理 (73) 33.超导物理与器件 (75) 34.现代光学 (78) 35.光电子技术 (81) 36.半导体物理 (83)

37.半导体器件物理 (85) 38.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87) 39.硬件描述语言 (89) 40.计算机图形学 (91) 41.物理学史 (93) 42.物理英语文献 (95) 43.晶体生长物理学 (97) 44.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基础 (99) 45.微加工技术 (102) 46.能源工学 (103) 47.辐射探测与防护 (105) 48.机械制图 (107) 49.数字电路 (109) 50.电工学 (111) 51.操作系统 (113) 52.计算机网络 (114) 53.计算机辅助设计 (117) 54.汇编语言 (120) 55.离散数学 (122) 56.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124) 57.凝聚态光物理 (126) 58.高新技术中的物理 (128) 59.计算机基础 (130) 60.制冷原理与技术 (133) 61.管理学概论 (135) 62.演示物理 (137)

物理化学第5-6章课后答案傅献彩_第五版(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docx

第五章相平衡 1.As,DCs)分解的反应方程为AgRG—2Ag3) +寺。S 当用A&O(s)进行分無达平衡时•系统的组分数、自由度数和可能平衡共存的最大相数各为多少? 解:S=3, C=S~R=2 (P—3»f~ C+2—^P=l /=0时4最大为4- 2.搭出如下各系统的组分数、相数和自曲度数各为多少? {l)NH+CKs)在抽空容器中,部分分解为NH^Cgi.HCKg)达平衡: (2)NH1CKs)在含有一定量NHME的容器中,部分分解为NH J(g)T HCl(gJ达平衡; (3)NH=3-l~0=2t^=2 同2) C (g) ② CW(◎中[CO]的慑不定 龙=0、C=S-R-R f = 4-2-0=2 ^=2 厂=C+d_gL 玉在制水煤气的过稈中,有五种物质,C(s)T CX)(g),COt(g},a(g)和H2(.)(g)建立如下三牛平衡,试求该系统的独立组分数. C(s> + H; 0(g)^=H2(g)4-CO(g) (1> COt(g) + H? H E 0( fi) +CO(g) (2) C02(g)+C(s>—2CO(g> <3) 解:建立3个平衡,(3)式可由⑴十⑵得到 5=5 C=^S-R-R'=3t 二已知2心為(打和压。⑴可以生成如下三种水合物:N的CQ - H s O(s),Na s CCX・7H;O(s)和Na a C(.l * 10H2O(S)试求 门)在大气压下•与Na^COj水溶液和冰平衡共存的忒合盐的最大值; (2)在时,与水蒸气平衡共存的水合盐的最大值. 解:(1〉S=5t R=3t R^O C=S-R~R f^=2 每生咸一种含水盐*R增加1.S增加1:匚、值不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