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8篇)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8篇)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8

篇)

篇1: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24时计时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突破: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

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

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

王母娘娘

6月9日

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

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

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

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 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 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 (播放活动钟表课件) 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设计说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只会读钟表上的时刻,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只会读表,对普通计时法、一天24小时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这些又是学习24时计时法所必备的。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唤起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感悟24时计时法。

1.老师把刚才的时刻都记录了下来,请看:(出示课件)

凌晨1时下午1时

凌晨2时下午2时

凌晨3时下午3时

凌晨4时下午4时

早晨5时下午5时

早晨6时下午6时

早晨7时晚上7时

上午8时晚上8时

上午9时晚上9时

上午10时晚上10时

上午11时晚上11时

中午12时晚上12时

2.这种计时法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经常用到,我们就叫它普通计时法。普通计时法用1时到12时来表示时间,前面必须要加上凌晨、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老师觉

得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时间有点麻烦,并且前面如果掉了时间词的话,就会出错,就像刚才的请柬一样。那咱们能不能发明一种简明易记,又不易出错的计时法呢?咱们干脆不要前面的时间词了,夜里的12时,是一天的开始,我们就叫它0时,接下来就叫1时、…12时,那下午1时叫什么呢?对,接着12往下数,13、14……。24时。(课件演示)

3.同学们真了不起,数学家们也是这样想的,用0-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这种计时法,就叫24时计时法。

4. 24时计时法是怎样来计时的?

下面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天的时间,(出示课件)

(通过活动钟表来感受一天的时间。)夜里12时,也就是24时计时法的0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接下来是1时、2时………。12时。接着走第二圈,13时、14时……………。24时。一天结束了。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遍一天的时间,请同学们边看钟表边做动作来表示这时你在做什么。

5.想一想刚才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一共走了几圈?共多少小时?(板书)所以人们才发明了24时计时法。

6.那一天为什么有24小时呢?这是有科学道理的,请看:(出示课件:地球的自转)

7.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1)拨一拨:在钟面模型上从0时拨到24时,边拨边读出每个时刻。

(2)填一填:用24时计时法填写钟面外圈的时刻

(3)议一议:钟面上外圈数字表示什么? 外圈数字和对应的内圈数字有什么关系? (如:1时和13时,2时和14时… … )

8.学习了24时计时法,刚才的请柬就可以写成19时了。

你在哪儿见过这种计时法?

9. 24时计时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资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画面)

(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来探究24时计时法这种计时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与智慧来感悟新知,自然生成。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提升认识,总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方法。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你喜欢哪一种呢?

那么二者之间的转化就非常重要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看课件自主总结方法。)

小结: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针第一圈所走的时刻,也就是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把前面的时间词去掉就行了。第二圈所走的时刻,去掉时间词,再在时刻前面加12.

四、精心练习,巩固提高。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古代的计时法。(课件展示)

2.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计时法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未来社会的计时法就靠你们去发明创造了,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才会有所作为。

2020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

本节课围绕的4、5、6的组成设计了三个操作活动。活动一,4的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2个蓝色花片和2个红色花片,合起来有几个花片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目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合起来的含义,体验合的方法,并通过摆出的花片学习2和2组成4。活动二,5的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两种颜色的花片,使它们合起来是5个的活动要求。这个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会有不同的做法。在学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5的组成式。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归纳出1和4,2和3这两个组成式。活动三:6的组成。在学生学会了5的组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出6的组成式。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归纳4—6各数的组成式的过程。

2、理解和体会合的方法,学会6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掌握2—6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分与合的方法,了解6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情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具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圆片为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精心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因此,我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保持热情、高涨的情绪,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1、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

2、猜数:一个数比3大比10小,它可能是几?

3、用我们学过的数字说一句话。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好吗?我们给他们鼓鼓掌!(学生热烈鼓掌)

同学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谁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把分开的两个手合在一起

说得真好!看来只有把分开的两手合在一起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合成。

[说明:通过鼓掌,使学生理解合与分的意义。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一)学生动手操作合的过程,学习4的合成。

拿出2个蓝色圆片和2个红色圆片,合起来有几个圆片?

(1)放手让学生活动,教师适当引导。

(2)全班反馈,交流摆的结果。

使学生知道两种颜色的圆片摆的先后不一样,结果相同。

教师讲解:2合2合起来是4,并写出表达式。

结合学生的表达,板书22

(3)把两种颜色的圆片分出来。

(4)下面同桌合作,每人拿出一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4个。

(5)交流拿的方法,总结让学生知道,无论哪的是哪种颜色的圆片他们的顺序如何,都是1和3合起来是4个。谁还可以说出几和几合成4?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同学们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合成。

3、比较两种分法

提问:观察这两种分法,同学们们有什么发现?(分成的2个数交换了位置)教师小结:当我们找到一种分法后,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即可得到另一种分法。

(二)探索5、6的合成。

1、师:同学们们很聪明,一会儿就将4的合成学会了。下面拿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5。

(1)学生自主操作。(通过摆两种颜色的圆片,探究5的合成)

(2)让4人合作交流得出的结论。

(3)小组长归纳汇报探索结果。

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4)去掉圆片的颜色,使学生归纳几和几合成5。

(5)选择好的方法记5的组成。

2、拿出两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6个。(方法如5的合成)

[说明:在探究新知阶段,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让学生的思考力逐步生长。通过摆圆片、“手势法”的练习,学生能有序的记忆。]

四、游戏活动,运用巩固

1、“轻松入门”:看图填空。

(1)学生自己完成填空。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并说出2、3的合成。

(3)先摆一摆,再看一看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2)完成书上练习。

(4)请学生说出2和3的分与合。

2、“快乐学习”:填一填

3、“小试牛刀”:看图画一画

4、数学游戏:教师说游戏规则,同桌之间经行。

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因此在这一环节,以游戏巩固,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堂小结,深化认识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完整揭示课题:6以内数的合成)

2、回家把6以内各数的合成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师: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把今天学的和做的游戏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好不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再见!

(简单的课堂小结,让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再次得到满足;教师对课后的要求,巧妙地将学习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书本延伸到生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2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的分类。

教学资源:学具袋、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课

1、出示小黑板(做习题)

2、出示挂图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感知分类

1、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2、引导: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明确分类

1、像售货员阿姨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整理学具,让学生体验分类。

3、讨论、汇报。

三、展示汇报,质疑点拨

1、小组里同学把自己所有的'铅笔拿出来,放在一起。

2、互相说一说这些铅笔可以怎样分类。

3、汇报交流。

4、游戏:整理我的小书包

(先自己整理,然后同桌交流是怎样整理的)

四、巩固新知

1、做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出示图片,板演)

2、做练习六的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先自己观察,在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3、做练习六第2题,涂色

(先让学生自己涂,然后同桌互查)

4、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挂图,集体做,说出那个不同,为什么不同)

五、展示提高

1、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

2、实践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还有回家把自己的玩具分分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5+0+3=?

6、结束语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学会了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

篇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板书:实际问题)

师:为了准备乒乓球比赛,老师去商店买乒乓球了。

课件:出示乒乓球和价格。

提问:看了屏幕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你根据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

问题: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

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问:哪个问题以前没有学过?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学生汇报(板书):

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

提问:5表示什么?2呢?“每袋5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5×2=10)知道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买6袋要多少元:10×6=60)

提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再算买6袋要多少元)

方法二:6×5=30(个)

30×2=60(元)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

提问:6表示什么?5呢?“每袋5个”和“买了6袋”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就可以求出什么?(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6×5=30)知道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就可以求出什么?(买30个一共要多少元:30×2=60)

提问: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再算买30个一共要多少元)

如果学生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2×6=12(元)

12×5=60(元)

教师应让学生说明理由。

理由可以是:如果每袋只有一个乒乓球,买6袋一共要12元,实际每袋有5个,所以再乘5,就是买6袋乒乓球所需的价钱。如果学生说不出理由,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算出正确的得数,但道理比较难理解,你们可以继续研究。在想不通理由的情况下不用这种方法。

师: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

讲述: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互相检验。

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出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什么特征吗?(板书:两步连乘)

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要怎样观察和思考?(要仔细看图,认真阅读文字,找到已知的信息,然后找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三、练习巩固,体会解题思路及方法。

谈话:下面,我们就到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小动物们解决两个问题,好吗?

1、出示第1题的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叙述一遍。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说说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集体评议,说说解题思路。

2、课件出示。

师:小茄子告诉我们什么?大家一起读一下。(学生齐读)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交流核对。

3、课件出示。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列式计算,交流核对。

4、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的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叙述一遍。

(2)让学生各自独立列式解答。

(3)教师组织交流:

指名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口述画出线段图:

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苹果树是桃树的6倍,掌握这题的两种解法。

5、对比练习。

(1)商店在运进水果,每辆汽车一次可以运4吨,6辆汽车8次能运多少吨水果?

(2)商店在运进水果,每辆汽车可以运4吨,第一次来了6辆汽车,第二次来了8辆汽车,两次次一共运进多少吨水果?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评议,辨析两道应用题的异同点。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第(2)题的两种解法:

方法一:6+8=14(辆);14×4=56(吨)。

方法二:4×6=24(吨);4×8=32(吨);32+24=56(吨)。

6、第6题。

(1)观察插图,你读懂了什么?

(2)要求8次一共运煤多少吨,一定要先知道什么?

(3)请你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

7、第7题。

(1)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2)告诉我们“每人每天组装8台电脑”,现在要求几人几天?

(3)你打算怎么做?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小结:这是连乘问题的又一种类型,也有两种不同的解答。

四、回顾反思,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步连乘应用题,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现在谈谈你的收获,好吗?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为了打造特色课堂,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4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课本三年级第五册第七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够借助实验,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 3、在活动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验到合作的欢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能够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名片、转盘) 学具:名片、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会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1、师:换了一个新的环境来上课,老师发现大家稍微有些紧张,咱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那咱们就来玩一个转盘游戏,(师出示转盘,转盘平均分成8份,其中6份为红色,2份为黄色)请大家看游戏规则:(多媒体出示) (1)转动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到红色区域男同学得1分,指到黄色区域女同学得1分,若指针恰好指在红黄区域相接处,谁都不得分。 (2)男女同学派代表各转3次,得分高者获胜。 师:同意这个游戏规则吗? 生:同意。 2、请1男1女各转3次转盘,学生观察结果。 (游戏结果为4红2黄,男生获胜。男生一片欢呼,女生有些不服。) 女生1:老师再比一次,说不定我们就能赢。 师:女同学想再比一次,男同学你们同意吗? 男生:同意! (重复上面的比赛,但还是男生赢,这时,男生的欢呼声更高了,女生默不作声,有些同学像在思考,一会儿,几名女生嚷了起来) 女生1:老师,游戏不公平,因为红色的有6份,黄色的有2份,红色的比黄色的多。 女生2:红色的多,男生就可能赢。 女生3:我们和男生换过来。 师:男同学们愿意不愿意换?(男生:不愿意!)看来,女同学说的有道理。 下面咱们用事实说话,通过实验来看一下!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全册教案 目录 上册 第一单元《信息窗(吨的认识)》 (2) 第四单元《信息窗一(认识方向)》 (7) 第四单元《信息窗二(平移和旋转)》 (11) 第七单元《信息窗一(时、分的认识)》 (15) 第八单元《信息窗一(认识周长)》 (18) 第九单元《信息窗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22) 第九单元《简单的搭配问题》 (26) 下册 第五单元《信息窗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30) 第五单元《信息窗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35) 第六单元《信息窗二(年、月、日)》 (39)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⒉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⒊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5千克、10千克、25千克的大米各一袋、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用故事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听过),曹冲在记录大象的重量时要用到什么单位?(重量单位),那你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哪些?(千克、克、公斤、斤),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很好!下面我们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来做口答题。(CAI 课件出示题目) 口答: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教师叙述:请同学们看,当曹冲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时发现我们学过 的重量单位都不合适,你们能帮助他找一个合适的重量单位吗?(能, 用吨)为什么大象的重量一般是用吨来作单位呢?(因为大象比较重)。什么样的物体可以用“吨”来做单位,“吨”和我们以前学的重量单位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设计目的: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并营造“情景问题”的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让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物体的重量,用什么样的单位合适。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第1课时:“克”的认识; 第2课时:“千克”的认识; 第3课时:“吨”的认识; 第4课时: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推理; 1《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天平、台称、硬币、鸡蛋、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了解动物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是从哪获得的?(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课件:课本第二页的示意图 师: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四个小动物一起走进奇妙的动物世界,一起了解动物世界中的数学问题。(引出课题)

3、学生自读,教师把几个质量单位用课件出示,让学生齐读 老师总结,同时课件展示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克、千克、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实际上就是物体的质量。 克、千克、吨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数据: 1克 1千克 40千克 150吨 1吨

4、学生置疑:看到这些图,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认识各种秤,介绍各种秤的使用方法 课件出示,以教师解释为主。 2、操作、体验: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4篇)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4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教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朋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动物王国举行运动会,许多小动物都高高兴兴地参加了,你们看,都有谁呢?你喜欢哪一个小动物,能说说它的位置吗?(出示电脑图片) 二、学习新知。 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可是它的'位置却没有表达清楚。第几排是怎样确定的,第几个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听听小猴是怎样说的? 播放电脑媒体课件:小猴(我在第一排第一个)小乌龟(我在第二排第三个) 听了它们的话,你能找一找哪儿是第一排吗?哪儿是第二排吗?哪儿是第二排吗?哪儿是第三排?第四排呢?那么第几个应该从哪边开始数呢?指着图看看。 从上面的这幅图上,我们知道了排数一般从前往后的,个数一般从左往右数,要讲清楚一个小动物的位置,就要说明它在第几排,第几个?(同时出示媒体课件) 三、试一试 1、小动物的位置讲清楚了,那你自己的位置呢?同学们,从右往左数,可以这样确定,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几个一般从前往后数。 谁来试试说说自己的位置?

()在第3组第2座?()做在第4组第4座? 2、师里来了新同学,请同学们来帮他们找找位置? 根据给出的信息确定自己的位置,在相应的位置上打“√”。 A同学:第3组第2座 B同学:第2组第5座 C同学:第4组第3个 电脑课件展示,集体校对。 四、闯关练习 1、电脑出示题目一:根据题目给出的消息,要求正确说出小动物所在的位置。出示电脑课件,学生观察图片。 2、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座位,在小组交流。出示小朋友的电影票(第几排几号),学生回答正确后,进行表扬鼓励。 3、找图书。(帮图书管理员来找图书)说出什么书在第几层第几个,正确说出它们的位置。 4、找金币。(出示翻板,回答正确后,给出寻宝提示。) 在给出的藏宝信息后,自己贴金币制作寻宝图,然后在寻宝区展开寻宝活动。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案标题: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案目标: 1. 熟悉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了解教学目标和要求。 2. 设计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本教案将以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为基础,包括以下主题和内容: 1. 数的认识与数的排序 2. 加法与减法 3. 乘法与除法 4. 位置与方向 5. 长度与重量 6. 时钟与日历 教学步骤: 第一课:数的认识与数的排序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品,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数量。 2. 概念讲解:介绍数的概念和基本符号,让学生了解数的意义和用途。 3. 练习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的排序练习,巩固他们对数字大小的理解。 第二课:加法与减法 1. 导入: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加法和减法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运算的 含义。 3. 练习活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练习,提高他 们的计算能力。 第三课:乘法与除法 1. 导入: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乘法和除法的场景,激发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运算的 含义。 3. 练习活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的练习,巩固他 们的计算技能。 第四课:位置与方向 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的位置和方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概念讲解:介绍位置和方向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活动:设计一些游戏和任务,让学生通过移动和指示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培养他们的空间意识和方向感。 第五课:长度与重量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长度和重量的物品,引发学生对长度和重量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长度和重量的概念和单位,让学生了解如何测量和比较长度 和重量。 3. 练习活动:设计一些测量和比较长度和重量的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

2023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2023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2023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2021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2021最新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2021最新1 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分数加减乘除的运算,并能熟练进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回顾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 体现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关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而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正确计算是学生在计算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新知之前有必要让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分数和小数间的互化、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 二. 找准新课中的难点开展教学活动 本节课除了在整合之前所学的零碎知识之外,新知识有“中括号”的认识和应用及设计分数小数混合的运算,在计算中学生在遇到两步以上的计算,尤其是参杂上分数和小数时,学生计算起来就比较困难,需要在平常教学中加强训练。 三. 本节课的教学中的得与失 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学生能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类推到所学的新知教学中,并能熟练进行脱式计算。 不足之处: 1. 学情把握不准,导致在练习时比较耽误时间,需要分清楚各个层次学生的层次,在不放弃差生的情况下,能给予优等生更多的指导和东西,调动这些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中课堂节奏有待优化,课堂节奏有点拖沓,需要老师精心备课,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3. 在备课中就教材讲教材,应该是充分利用好教材开展教学,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教学活动。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2021最新2 在本次教学中我力求做到:①重视培养估算意识。加强估算是新课程实施过程所提倡的。本节课的估算对题意的进一步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后面的思路不会发生太大的偏差,对结果有一定的预测和检验。因此在课本没有要求估算的情况下,我也要求孩子们先进行估算,并说出是如何估的。②借助画图解决问题。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单纯去记忆各种题型的. 话,只会让学生感到力不从

2020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0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0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选择较合理的策略。感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活动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出春游的课题

1、诗歌欣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的诗。这么优美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课题。 2、你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一起解决。让我们出发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1、选择合适的租车方案 (1)出示租车信息:一共有40人参加春游活动,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供选择,大车租金每辆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车租金每辆120元,限坐乘客12人。请你算算怎样租车最省钱? (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与小组同学讨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上。 (3)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 大车 小车 可坐人数 租金(元) 方案一 3辆 方案二 2辆 方案三 1辆

(数学教案)2021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1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旅游中的数学是数学四大领域中“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的内容。教材在学生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之后,安排“旅游中的数学〞一课,一起看看2021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送查阅! 2021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系列“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选择较合理的策略。感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活动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出春游的课题 1、诗歌欣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的诗。这么优美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课题。 2、你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一起解决。让我们出发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1、选择适宜的租车方案 (1)出示租车信息:一共有40人参加春游活动,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供选择,大车租金每辆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车租金每辆120元,限坐乘客12人。请你算算怎样租车最省钱 (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与小组同学讨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上。 (3)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 大车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老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髓,感悟数学其中的微妙。在工作中每个三年级数学老师都必需要写三年级数学教案,它能对教师的工作带来帮忙。你是否在找正预备撰写“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导课程规范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会写,知道各局部名称。本课的学问看似容易,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突破(从整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构造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本课的学习将对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产生直接影响,对日后建设完好的“分数意义〞有着特殊重要的启始作用。 设计理念

我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根底出发,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办法,从“形〞中来,到“数〞中去,从图形中找到分数,看到分数想到不同的事物,让学生运用平日堆积的生活阅历和认知体验,动手“发明〞分数,在研究沟通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微妙无穷,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爱上,从而萌发进一步的探索。 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决定了下列三个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 经受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容易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看、沟通、合作探索能力,并有效地促进独特思维的进展。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触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主动、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大学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lesson plan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universit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lesson plans, stay tuned!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5篇 三年级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多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以学生为中心。每一篇三年级数学教案都是三年级数学教师的心血,你不妨与我们分享你的三年级数学教案。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下面本店铺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篇1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由于克、千克、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信息窗呈现的是四个小朋友正在翻阅百科全书,了解动物知识的情境。通过阅读,他们了解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世界上最小狗大约重1千克”“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等知识,从而引出问题: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让学生先来估计一下,进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称一称,比一比,了解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克、千克、

吨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三者形成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2、感受自然界中的数学,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4页教学目标:1、认识克、千克2、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天平、砝码、教学挂图以及一些带包装的常见物品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你们看,四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正在看《动物趣闻》呢!让我们和他们一切去了解一下动物的知识吧!二、讲授新课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们三年级(1)班学生一共有**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通过两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部分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部分学生懒散,基础差,上课又不专心听讲,成绩不太理想,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辅导,针对性为他们设计一些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如闻有城、陈波涛等同学,除了老师辅导外,还要经常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他们,采用“结对子”等方式。 二、教材分析 苏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与原来相比有大的变动,现在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和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期末复习。一个“探索规律”的活动“间隔排列”,两个实践活动“周长是多少”和“多彩的分数条”。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三个部分。 1、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和克,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数的认识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教学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几分之几。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大小的比较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通过练习,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数的运算安排了两个单元,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二年级学生已完成表内乘除法的学习,掌握了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册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本单元涉及乘法的口算、估算、笔算等不同计算方式,在例题编排上是先口算与估算,笔算稍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周长)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 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周长的概念; 2.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3.能够找出相同周长的两个或多个图形。 二、教学重点 1.周长的概念; 2.教学方法的设计; 3.简单图形周长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1.相同周长的两个或多个图形; 2.找到周长的包围物形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2+2=4,问学生可否有其他方式完成这个式子的运算。 通过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明白如果有两个数相等,那么两个相等数相加的结果也是相等。 2. 认识周长 让学生观察校园中一些较为常见的物品,如操场、课桌椅等,并指出它们都有一条“边界线”。演示画出几个不规则图形,然后询问学生这些图形的边缘。随后,引导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并画出几种简单图形的周长。 3. 教学方法设计 从实践出发,让学生走到黑板边模拟边长,然后通过相加,计算出周长。在学生掌握课题素材后,老师领导同学来竞赛,目的在于掌握记住周长算法。 4. 简单图形周长的计算 1.让学生观察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比较它们的边,然后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同理,让学生观察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比较它们的边,然后找到它们的共同点。

2.让学生观察相同周长的不同形状,比如边长都是6厘米的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面积,并总结相同周长的图形,哪一个的面积最大,哪一个最小。 5. 相同周长的两个或多个图形 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形状周长计算的情况下,老师展示两个或多个周长相等的图形。然后,让学生发现并比较它们的面积。最后让学生列出别的周长相等的图形。 6. 拓展练习 1.让学生在校园中寻找周长相等的图形,并计算它们面积的大小。 2.让学生找到二维图形,可以折成两个或多个周长相等的小图形。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识别周长和简单周长图形计算方法。通过实践游戏等方式,学生们的运用能力也逐渐得到提高。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延续上一情境图的内容进行创设):“风筝制作完就可以进行包装了,我们走进包装车间看看”。这样整个单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情境串。 2. 通过多媒体或挂图出示该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以“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启动教学,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后,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入新知的学习。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一)第一个红点:“燕子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 1.学生列式后,先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大小,想一想商是几位数,然后再计算。 2.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注意追问学生“1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了解学生对算理的把握。(二)第二个红点问题:“老鹰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 1.学生尝试独立解决。 2.全班交流。着重理解在竖式的形成过程中,百位商后“余下1个百和3个十合并成13个十”,第一次商后“余下一个十和8个一合并成18个一。”这是竖式计算的重点,也是难点。 3.交流中要让学生充分分析竖式各部分表示的意思,也可以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分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4.计算后,学生独立进行验算,交流时让学生结合课件中的小棒图,分析验算各部分算式的意义,进一步明确验算的算理,归纳验算方法,了解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绿点问题:“孔雀风筝一共能装多少盒?还剩多少只”。 1.学生尝试独立解决。

2.全班交流。交流中要让学生充分分析竖式各部分表示的意思,也可以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分的过程,让学生结合几何直观分析算理,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3.计算后,学生根据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独立进行验算,交流时,教师让学生结合课件中的小棒图,分析验算各部分算式的意义,进一步明确验算的算理,归纳验算方法,了解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绿点下面的问题: “想一想,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引导学生回顾本信息窗3个例题的计算过程。 2.总结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形成除法计算的基本技能。 三、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2、兴华小学三年级448名学生去参观航模展,要排成2列队伍,平均每列多少人?如果排成4列队伍,平均每列多少人? 3、计算下面各题,带※的要验算! 375÷3= ※623÷5= 4、有918盒酸奶,选哪种箱子能正好装完?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教案

第六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信息窗一第一课时 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内容:教材52-53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 口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 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教师准备:自制课件 自学任务单设计: 1、让学生提前看教材5 2、53页内容,找到信息和问题,并尝试解 答,结合自主练习,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完成,不会做的题目找到疑问,准备课上集体研讨。 2、收集并做10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整十整百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题 目。 3、自己制作学具:小棒10个一捆,合作探究备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 (师出示第2页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2、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3、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2)平均每天签订多少万元的销售合同? (二)、小组合作,探究验证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接待了几天和一共接待了多少客户。 2、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 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通用10篇)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通用10篇)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篇1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 一、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整数的加减乘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册教学有除法的的混合运算,为以后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课情境图呈现的是两位小记者在果品包装车间,了解包装情况的场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水线,通过对话提供数学信息。拟引导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引入对连除和先加再除(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引导学生先想,在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怎样计算,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态度,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并理解有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是运用有除法的混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这节课面对的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是以具体的、详细的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一些生活活泼、色彩鲜艳的刺激容易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成为他们的注意对象。性格上好动爱玩,赋予想象,表现欲强是他们显著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或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