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认种子结构的方法有
- 格式:doc
- 大小:10.69 KB
- 文档页数:1
蔬菜选种正确识别新陈种子的方法
一、十字花科种子
新种子:白菜、萝卜、甘蓝、芥菜、西兰花等种子,如果是新的种子,它们的表面会很光滑,色泽好,伴有清香味,用指甲压开后成片状,有油分溢出,子叶浅黄色或黄绿色。
陈种子:陈种子表皮发暗无光泽,表面总感觉常有一层“白霜”,虽有油脂味,但用指甲压碎后种皮脱落,油脂少,子叶黄色或深黄色。
二、菜豆类种子
新种子:新种子皮色发亮,脐白色,子叶黄白色,子叶与皮相连紧密,种子从高处落地后声音实而不虚。
陈种子:颜色发暗,摸起来粗糙不光滑,脐发黄,子叶为深黄色或土黄色,子叶与种皮脱离,种子从高处落地后声音发空。
三、黄瓜种子
新种子:陈种子表皮光泽,乳白色或白色,种仁含油脂,伴有香味,尖端的毛刺较尖,手插入种子袋内拿出手来时,会有种子粘在手上。
陈种子:陈种子表皮发暗无光泽伴有黄斑,顶端的刺钝而脆,手插入种子袋内拿出手来时,没有种子粘在手上。
四、芹菜种子
新种子:新种子表皮为土黄色稍带绿,辛香味比较浓。
陈种子:陈种子表皮为深土黄色,辛香味比较淡。
五、葱种
新种子:表面有光泽,颜色为深黑色并伴有香味。
陈种子:颜色为皮乌黑,胚乳发黄。
六、茄子种子
新种子:表皮光泽,颜色为乳黄色,有光泽,如果用门齿咬种子易滑掉。
陈种子:表皮发红无光泽,颜色为土黄色,如果用门齿咬种子易咬住。
七、辣椒种子
新种子:表皮有光泽,辣味浓淡。
陈种子:表皮无光泽,辣味淡。
陕西省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实验操作试题全与评分细则陕西省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评分细则试题一观察番茄果肉细胞考核项目检查实验材料用品1分)操作标准检查实验材料、用品是否完备,举手向监考老师示意,经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1.调试显微镜将显微镜安放在实验台适当的位置,将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看到XXX视野。
2.制片并染色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平放在实验台上,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切取一小块番茄果实,用解剖针挑起少许成熟的果肉,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实验操作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然后慢慢步骤、现放平,避免出现气泡。
象及结果(4)染色。
8分)3.观察用低倍镜观察,调焦清晰。
视野中央能见到一个清晰的番茄果肉细胞。
实验结果:画出一个番茄果肉细胞的结构简图1)用铅笔画图。
2)图像名称誊写在图的正下方,并标出放大倍数。
3)各结构的引线统一画到图旁右侧并标出各局部名称。
4)所画图像为结构简图,用铅笔细点的疏密来表示其中各结构的明暗。
整理实1.将实验用品清理干净,显微镜复原,放在指定的位置。
验用品2.材料用具摆放整齐,桌面坚持整洁。
1分)3.举手向教师示意,经教师同意后分开。
2分1分满分1分3分2分1分合计10分陕西省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评分细则试题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考核项目检查实验材料用品1分)操作标准检查实验用品是不是完整,举手向监考教师示意,经教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1.调试显微镜将显微镜安放在实验台的适当位置。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直至看到明亮的视野。
2.制片并染色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洁净,平放在实验台上。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把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入载玻片中心的水滴中,用镊XXX。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然后慢慢放平,实验操作避免出现气泡。
《种子植物》——观察种子的结构导学案
班级:姓名:
1、花生种子的感知体验
(1)外部观察:观察种子表面的结构,推测其作用。
(2)内部观察:剥下种皮后,露出了“白胖子”,对照课本81页图3-10辨认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的位置和关系。
(3)总结:花生种子由和两部分组成,像花生种子这样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称为植物。
2、玉米种子的感知体验
(1)外部观察:观察种子表面的果皮和种皮。
(2)内部观察:把玉米粒平放在培养皿里,用解剖刀在正中间纵向切开。
用放大镜观察内部。
对照课本81页图3-10辨认果皮和种皮、胚乳、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的位置和关系。
在切面上滴一小滴碘液等待5秒,发现遇碘变蓝的部分是。
(3)总结:玉米种子由、、三部分组成。
像玉米种子这样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称为植物。
3、比较异同。
教案:观察种子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芽、胚根和子叶等部分。
2. 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并能够描述种子的各部分结构。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种子的结构。
2. 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 种子样本(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 放大镜。
3. 教学卡片或图片。
4. 黑板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种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的作用和结构。
2. 提问:你们对种子有什么了解?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二、观察种子结构(15分钟)1. 将种子样本放在桌子上,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
2. 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层(种皮)、内部结构(胚乳、胚芽、胚根和子叶)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讲解种子结构(15分钟)1. 使用教学卡片或图片,向学生讲解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芽、胚根和子叶等。
2. 讲解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如保护作用、储存营养物质、萌发等。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种子的结构,并在黑板或白板上展示。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
2. 每组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制作一张关于种子结构的海报。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海报,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种子结构,让学生了解了种子的组成和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总结种子的结构。
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种子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overall,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种子结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实验报告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一、实验目的: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并了解其组织结构和功能。
二、实验原理: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是植物种子的最初形态。
由外到内分为种皮、种鞘和种仁。
种皮是由表皮细胞组成的保护层,种鞘是由胚珠出芽器官多倍化产生的提供营养的层,种仁是种子萌发时提供养分的主要部分。
种子的内部构造对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材料:白豆、刀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植物解剖刀;仪器:投影仪。
四、实验步骤:1.取一颗白豆,用刀子将种皮剥离,将种子放在盖玻片上。
2.用显微镜放大观察种子的形态。
3.将种子放在投影仪下,通过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形态和内部构造,同时进行投影。
4.将切片的种子放在载玻片上,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种子的组织结构。
五、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放大观察,可以看到白豆种子的外形为椭圆形,种皮呈黄绿色。
将切片的种子放在载玻片上,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种子的内部构造。
种子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种皮、种鞘和种仁。
种皮由表皮细胞组成,外层表皮细胞紧密排列,内层表皮细胞松散排列,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种鞘是提供营养的层,由胚珠出芽器官多倍化产生,可以提供种子萌发所需的养分和能量。
种仁是种子萌发时提供养分的主要部分,含有胚乳细胞和存储物质。
六、实验分析: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白豆种子的内部构造,并了解了种子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种子的内部构造对于种子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种皮可以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种鞘可以提供营养和能量,种仁可以供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所需的养分。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揭示种子生长和发育的机制,为植物育种和生物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八、实验思考:1.种子的内部构造和功能在不同植物种类之间是否存在差异?2.种子的组织结构和营养物质的分布是否随着种子的发育而变化?3.种子的内部构造是否与种子的萌发能力和生长发育有关?4.种子的内部构造是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1.《植物解剖学实验教程》,张希筠等著。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说课稿十一中刘春侠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章第1节第一课时中的《观察种子的结构》。
下面从教学分析、教法学法、实验过程、课后思考等方面对本实验进行说明。
一、教学分析1.说教材地位《观察种子的结构》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章第1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该实验在初中生物实验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为后面学习种子的萌发奠定基础。
2.说课标要求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相关知识,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较容易掌握本节的知识。
3.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现状的分析,综合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因素,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准则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学会解剖和观察种子的结构;(2)认识种子的结构,比较花生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3)能识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能力方面(1)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2)通过比较两类种子结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形成善于通过分析、归纳而得出结论的习惯。
情感方面(1)通过学习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通过实验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愉悦。
4.说学情分析优势方面⏹从学习对象看: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渴求主动获取知识。
学生亲自动手探究,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从学习方式看:七年级学生认为实物更有说服力,展示的图片、播放的视频等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效率;⏹从学业情况看:符合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易于形成更深的知识记忆。
不足方面⏹七年级学生的心智还极不稳定不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实验材料的选择缺乏足够的实践与修正;⏹科学探究过程需要引导和规范;⏹照搬书本知识,缺乏创新意识。
种子的结构【设计思想】新课标倡导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依据课标理念、本课内容及我校学生的特点,整节课设计为观察实验课,教学中特别注意教师的导向作用及培养学生自主式学习,把课堂真正交到学生手里。
旨在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研过程与科研方法,学生逐渐接受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分析】1 教材内容分析“种子的结构”是北京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生物》第三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教学内容,是植物生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中属于第四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一级主题“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本节安排在第十章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之后学习的,生殖和生长发育紧密联系。
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形成果实或种子,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结构基础。
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以常见种子为实验材料,识别种子结构,比较得出种子的基本结构,特别是植物幼体——胚及其组成。
故本节课的重点是种子的基本结构,胚是种子的最重要的结构。
而种子的内部结构能否观察清楚明白,和学生的观察方法,操作技能有很大的关系,故观察方法和操作技能是本节课的难点。
2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第十章《生物的生殖》,已经能够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所特有的双受精现象,并且能够说出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胚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幼体。
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贮存营养。
这些知识为本节课做好了铺垫。
但学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种子都有胚和胚乳?更不知道它们位于种子的何处?对形态各异的种子基本结构是否一样存在疑问,对种子萌发后形成的幼根、幼茎、幼叶到底是由种子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也说不清楚。
授课班级的学生来源广,实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但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思维比较活跃,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观察种子的结构引言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的关键部分,它们承载了新生植物的发展所需的关键元素。
观察种子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适应性。
本文将介绍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观察与分析。
种子的结构种子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外种皮:它是种子的外层保护壳,起到保护种子免受物理伤害和环境压力的作用。
2.胚珠:胚珠是种子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了胚芽、胚根和种皮。
–胚芽是一种原始的未成熟植物,它具有生长为新植物的潜力。
–胚根是胚芽下方的主要结构,它在种子发芽后会生长并形成根系。
–种皮是胚珠的外层,起着保护和营养胚芽的作用。
3.营养组织:有些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以支持新植物的早期生长阶段。
这些营养物质通常储存在胚乳细胞中。
4.胚乳细胞:胚乳细胞是一种含有大量淀粉、脂肪或蛋白质的细胞,它们为新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来源。
种子的功能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担负着重要的功能。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保护胚胎:种子的外种皮提供了保护胚芽免受外界环境的物理伤害和压力的屏障。
2.营养供给:通过胚乳细胞中储存的营养物质,种子可以为新植物提供早期生长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3.活体传播:种子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可以在适合的环境下发芽并长成新植物,实现植物的繁殖传播。
4.持久存储:种子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存储,并在适合的条件下保持其生命活力,以便在适合的时候发芽生长。
案例观察:豌豆种子结构为了更好地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我们以豌豆种子为例进行观察和分析。
观察材料和方法•豌豆种子:新鲜的、没有明显损坏的豌豆种子。
•放大镜:用于观察种子的细节结构。
观察结果通过放大镜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关于豌豆种子结构的观察结果:1.外种皮:豌豆种子的外种皮呈深绿色,光滑而有光泽。
2.胚珠:豌豆种子的胚珠位于种子的一端,它是由两个纵向对称的子叶组成,形状呈半圆形。
3.营养组织:豌豆种子的胚乳细胞呈黄色,主要储存了大量的淀粉,为新植物的早期生长提供能量。
生物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213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册学校班级姓名目录TOC \o "1-5" \h \z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2二、观察植物细胞 3三、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4四、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5五、观察种子的结构 6六、观察叶片的结构7实验名称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玻片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像。
实验器材显微镜,动物、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实验过程1取显微镜时,右手握住镜壁,左手托住镜座。
2安放显微镜,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将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转动反光镜。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把所要观祭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
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练习移动玻片标本,观察物像位置的变化。
当向左移动标本时,物像向左移动;当向前移动标本时,物像向前移动。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实验目的1、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
3、辨认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实验器材用于制作临时装片的植物材料是洋葱,清水,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实验过程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水。
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内表皮,浸入水滴中,展平。
盖上盖玻片,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
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观察临时装片实验名称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目的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1辨认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 [实验器材生理盐水,稀碘液,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观察种子,探究真实的结构大班科学教案。
1.植物产生种子的方式观察种子之前,首先了解植物是如何产生种子的。
任何一棵植物都需要繁殖后代以确保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种子则是植物繁殖的一种方法。
形成种子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开花:植物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将会开花,形成花朵。
•授粉:花内的花粉将会飘散到另一朵花或同一朵花的雌性部分。
这一过程称为授粉。
•受精:授粉之后,花朵内的雌性部分就会受到花粉的授精。
当雌性部分与花粉接触时,种子就会开始发育。
•种子成熟:在授精之后,种子就会成熟。
种子里包含了营养元素以及一些植物胚芽,这些都是保证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2.观察种子的形态特征千奇百怪的植物每种都会形成独特形态的种子,但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
在观察种子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种子的组成。
一颗典型的种子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种皮、种脊和胚芽。
•种皮:种子的外层就是种皮,它看起来像壳一样硬实。
种皮对种子的内部进行保护,还能够在种子成熟之后帮助种子散播到远处。
•种脊:种脊是种子的中间部分,也就是它的主要贮藏部分。
在一些种子中,种脊部分有明显的条纹或印记。
这些印记能辅助我们辨认种子归属的植物种类。
•胚芽:种子的最里层部分是胚芽,它是新植物发芽生长的部分。
胚芽通常包括根、茎和叶片,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挤出种子壳,并逐渐成长为植物。
3.观察种子的结构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我们需要使用显微镜来观察。
将一颗干燥的种子放入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更加详尽的结构。
•种皮:种皮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层构成的,它们在种皮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功能。
例如,种皮上的紧密排列的毛细管可以帮助种子在大气中保持湿润。
•种脊:种脊呈细长的形态,它的内部呈现出贮藏大量粮食浆液的结构,这些质地韧易于吃进嘴中,有利于储存和传播。
•胚芽:在种子的胚芽中,我们可以看到茎、根和叶的轮廓,这些是孕育一颗新植物成长的必要组成部分。
胚芽对新植物的成长十分重要,一旦胚芽内的组织遭受损害,新植物的生长将会受到影响甚至无法生长。
观察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反思
覃光富
《观察种子的结构》这节课教学设计我的思路是这样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学习的实验课,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掌握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解剖结构。
开始让学生预习种子的结构,在课堂上发给学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让他们对照课本上种子结构的模式图在实物上找出对应的结构,书上画的模式图虽然很清楚,但是学生对实物分辨出种子的结构是不容易,然后让用多媒体展示种子结构介绍它的结构。
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改革理念,学生培养动手能力,课堂以学生为主题,将课堂换给学生。
当时认为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课堂上实际操作的时候出现了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因为多媒体展示的种子结构和种子结构的图片和实际是有差别的,实物种子的颜色比较浅,所以即使非常仔细的同学也难辨认出种子各部分结构。
本节课的不足是教学过程中语言功底薄弱,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讲的比较多,引导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
如果语言生动,如果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把种子的胚上好色来观察种子的结构,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这样可能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探究实验:种子的结构及萌发>>教学案例<<探究实验:种子的结构及萌发>>教学案例一、教学指导思想: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重视对学生实验观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的核心,也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教材以实验内容为基础,注重对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改进实验材料;通过观察、比较种子的结构与萌发,感知生命变化的动态过程,形成生命观念,并通过推理、归纳、建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这一核心概念。
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微视频对“分离玉米胚的各部分”这一操作难点进行了科学有效地指导,以及学生的绘图、拼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电子相册回放,再现了学生课前培养、观察幼苗的精彩过程,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观察种子的结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一个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学生对菜豆、玉米等种子的观察,明确种子的结构,为后面学习<<被子植物的一生>>打下基础。
关于“种子的结构”教材先安排了一个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让学生通过观察菜豆、玉米等种子获得关于种子的直接经验。
菜豆种子的结构比较容易观察,而玉米种子的结构则不太容易区分,教师需要加强指导。
实验之后,教材总结了种子的基本结构,还结合两种植物种子在结构上的差别,点出了“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名词,在学生了解种子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教材再进一步阐述种子的生命力强及各部分发育。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生物学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所以本节实验设计成探究实验,由小组合作完成,并在课前做好明确的分工,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学生对种子这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结构比较熟悉,兴趣浓厚,能将生活常识与生物理论知识相联系,让他从一开始就参与进来,而且选择的实验材料都是他自己感兴趣的,容易引发他的积极性。
种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认识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实验能力,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以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3.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二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三教学难点:描绘种子的结构四教学用具:1、浸泡过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放大镜,解剖刀,镊子,碘液、滴管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同种子植物的种子形态大小颜色相同么不同它们却有相同的结构;检查实验器材种子,放大镜,刀片,稀碘液,滴管实验注意事项①、在解剖和观察时,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先观察形态后观察结构;②、解剖时以不损坏种子的结构为原则,观察时要仔细、勤动手、巧动脑、善动笔;A菜豆种子的结构1观察菜豆种子的外部形状:外部结构——最外是种皮、内侧凹陷处是种脐,种脐处不易观察有个小孔是种孔,是种子萌发时吸水的地方,用手捏一下看结果;2观察完种子的外部,我们观察到菜豆种子的有哪些内部结构;B种子的结构功能1:种皮具有怎样的作用呢答:保护内部结构;总结:也就是保护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这四个结构是称为胚;种皮保护胚,说明胚更重要;胚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总结: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老师板书2、猜想:胚中哪部分占最大体积子叶为什么子叶中储存着营养物质,供种子萌发时所需;这就是子叶的功能;类比菜豆种子结构的学习方法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按从外向内的顺序,观察玉米种子的形状、种皮和果皮;A玉米种子的结构B玉米种子的结构功能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什么部位你怎样知道的胚乳里,根据遇到碘液变蓝知道的五整合提升A: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异同点;B:种子胚中各个结构的发育问:胚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那么,构成胚的胚芽、胚轴、胚根分别发育成植物体的哪些部位请根据这些结构的名称和部位猜想;总结: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叶片的结构知识目标能够准确描述叶片的各部分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能力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2、通过观察叶片的横切面,使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动作技能达到熟练水平;3、学会绘制叶片的表皮4、通过“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学习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教材分析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叶具有执行这些生理功能的结构;这节课的关键就是要讲清楚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的辨证关系,徒手切片的制作是本节课的难点;1先用手撕开菠菜叶片,大致将其分成几部分,然后通过练习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从宏观到微观来认识叶片的基本结构,识别各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2对照叶的横切永久制片,结合挂图、模型讨论叶片的结构有哪些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这一节关键是: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外壁有易透光不易透水的角质层,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从而有利于光线透过;表皮上有气孔和保卫细胞,从而使叶肉细胞与外界环境能进行气体交换;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叶绿体,因而使绿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脉支持着叶片,有利于叶片充分得到光照;叶脉里的输导组织,是运输光合作用原料和产物的通道;这些都说明了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相统一的;对于观察叶片的结构这一实验来说,学生能否通过自己制作的临时切片来观察清楚叶片的结构,关键之一是看徒手切片时所切的叶片薄不薄;首先,显微镜下所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要想切出薄而完整的切片,一定要掌握操作技术,如:两个刀片如何放置,手捏刀片的位置和姿势,切割的方向和速度等等;重点:叶片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难点: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徒手切片的制作与观察观察叶片的结构课前活动:1、观察不同植物叶的组成部分,注意叶片上下表面的色泽差异2、叶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那么,每一部分又是怎样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呢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1选切叶片:选一片新鲜的菠菜叶片,平放在玻璃板上,用刀片切去叶片基部、叶片尖端以及叶片两侧的边缘;留下部分为宽约左右、中央带有主脉的长方形小块叶片;2切取材料:用左手食指指尖压住材料一端,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从另一端沿和主叶脉垂直方向多次切割材料,每切一次刀片要沾水一次,以便将切下的叶片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3选材制片:用镊子从水中选取最薄的叶片切片,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切片;2、观察叶片的结构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片的临时切片,找出薄而比较完整的叶片部位,对照图Ⅲ―15观察叶片的结构,区分出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和叶脉,识别各个部分的细胞结构特征,并思考有关问题;可印发给每位同学1叶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有由一层细胞组成的表皮,表皮细胞的颜色和排列状况如何2叶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间,接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与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在形状、排列方式和内部绿色颗粒数目等方面有什么不同能否解释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想一想叶肉细胞内部的绿色颗粒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关系;3叶脉贯穿于叶肉组织中,叶脉细胞的颜色、形状和排列方式如何3、观察叶片的下表皮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菠菜叶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表皮上成对的半月形细胞,这就是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与一般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方式有什么不同3画出叶片下表皮上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及其相连的几个表皮细胞图;讨论:在叶片结构的哪些细胞内部有绿色颗粒结构叶片内绿色颗粒结构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实验过程中临时切片制作效果及观察情况,对表现好的组给予表扬;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清洗和整理实验用具,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上一节我们观察了叶横切的临时切片,知道叶片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哪三部分呢请同学对照挂图指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这三部分的细胞排列有什么特点呢这些特点又是怎样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呢我们这节课继续讨论;要求学生遵循显微镜的使用程序,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横切结构的清晰物像永久制片,为观察实验教学过程的推进创造条件;调控学生依次观察上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辨认各部分结构的分布部位、细胞形状、排列疏密状况等;首先看表皮细胞有什么特点: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明不透水的角质层;这样的表皮有什么用呢功能:这种结构既有利于透光,又可防止叶片过多的散失水分,对叶片还有保护作用;因此,表皮属于保护组织;我们看到的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是什么样的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表皮细胞的不同形态,就此想象表皮细胞的立体结构;比如拼图块表皮上有什么特殊结构看图指出表皮细胞之间有一些特殊细胞两两成对,其中每一个半月形的细胞叫做保卫细胞,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孔隙,叫气孔;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保卫细胞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每个保卫细胞临近气孔一侧的细胞壁比较厚,远离气孔一侧的细胞壁比较薄;用自制教具演示,当保卫细胞吸水时,分别向两侧凸起,气孔张开,反之则气孔关闭;一般情况下,陆生植物上表皮的气孔数少于下表皮的气孔数;某些浮水植物,如睡莲,其气孔全部分布在下表皮;上下表皮之间大部分是叶肉细胞;请同学观察叶肉细胞的形状和排列有什么规律: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较整齐,含绿色颗粒较多;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较疏松,含绿色颗粒较少;叶肉细胞内部的许多绿色颗粒结构是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多种色素,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那么,你们现在能回答大多数植物的叶为什么是绿的而且总是靠近上表面绿色更深一些归纳:叶肉细胞内有许多叶绿体,叶绿体内含有绿色的叶绿素,使叶片呈绿色;叶片的上表面颜色一般较叶片下表面深,主要是因为接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细胞里面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多,而接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细胞里面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少;在叶肉之间有束状结构是叶脉;从叶的外部看,叶脉是许多交织的脉络,构成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作用;一些植物的叶脉相互交错,称网状叶脉;还有些植物的叶脉大体上平行分布,称平行叶脉; 叶脉是由一些什么形状的细胞构成的呢观察永久制片;指图说明:叶脉主要是由两种细胞构成的管道组成的;图中被染成红色的部分是导管,导管是由一些中空、横壁消失的细胞连接成的长管,这些细胞是死细胞,导管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图中被染成蓝色的部分是筛管,也是由一些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在细胞上下连接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叫筛孔,这些细胞是活细胞,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由此看来,叶脉不仅具有支持作用,而且还有疏导作用;:叶片的结构有哪些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1、表皮透光保水,气孔可进行气体交换;2、叶肉含大量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3、叶脉可运输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物质;整理好显微镜,放回原位;。
辨认种子结构的方法有
辨认种子结构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形态学方法:通过观察种子外部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纹理等,可以初步鉴别种子的种类。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快捷,适用于一些具有明显形态特征的种子。
2. 解剖学方法:通过切片观察种子内部的结构,如种皮、胚乳、胚轴、胚乳皮等组织的存在与分布情况,可以进一步确认种子的类型。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显微镜,并需要一定的解剖学知识和经验。
3. 化学方法:通过化学试剂的反应,可以分析种子内部的化学成分。
例如,用碘液处理后,淀粉质会显著变蓝色,可以用于鉴别淀粉质丰富的种子。
4. 生理学方法:通过观察种子的萌发与生长过程,可以了解种子的特性。
例如,种子的萌发速度、需光与否、对温度的适应性等,都可以用于鉴别种子的类型。
5. 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提取种子的DNA或RNA,进行基因测序或PCR扩增分析,可以获取种子的遗传信息,从而得知种子的种类。
这种方法需要较复杂的设备和实验操作。
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可以辨认种子的结构和类型,并对种子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