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发现第七届QQ论坛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整村集群发展促进乡村旅游品质提升———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仙潭村为例陈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100732)摘要:随着我国乡村旅游飞速发展,农村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不同程度的优化和调整,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在市场定位、规划管理、配套设施、专业人才等方面也暴露出许多短板,而整村发展作为一种乡村旅游的新型发展模式,有利于解决当下乡村旅游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仙潭村的调研,发现德清县仙潭村乡村旅游是以民宿开发为起点和杠杆,以金融和政府政策为助力,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乡村旅游公司化经营,仙潭村已形成依靠莫干山自然风景区、多产业融合发展、以民宿产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
关键词:乡村旅游;股份制改造;整村发展;集群发展;民宿开发DOI :10.3969/j.issn.1003-9031.2021.02.008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21)02-0068-07收稿日期:2020-09-28作者简介:陈方(1983-),女,山西太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措施。
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特别强调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要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相互延伸融合,通过对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的挖掘,使城市休闲产品向广阔的农村延伸,旅游服务向农业部门延伸,也使农业从满足人们生存需要扩展到满足人们发展与享受的需要,使农业服务业得到了优化发展。
这种新业态使原先的两大产业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对于农业来说,增加了能创造更高效益的服务成分;对于旅游业来说,增加了城市休闲业向农村的拓展。
论坛讲话稿农村支部书记论坛发言论坛讲话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在这金风送爽、天朗气清的九月,我们很高兴迎来了第一届(才聚)皮具箱包企业家论坛启动,暨华南理工大学风险投资研究中心(狮岭)会所挂牌的好日子!在此,我谨代表狮岭镇党委政府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狮岭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近年来,狮岭镇党委政府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放在发展首位,以“技术研发、创新营销、品牌建设”为主题,进一步引导企业由传统加工制造向研发、营销方向转变,引导皮革皮具业向创意时尚产业方向发展提升。
广州才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唯一的皮革皮具箱包行业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自成立以来,以“振兴民族产业为己任,让中国的箱包品牌享誉世界”为企业使命,立志为行业提供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服务,为狮岭经济社会,特别是皮具箱包行业的的发展作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今天,才聚培训中心第一届皮具箱包企业家论坛的正式启动,和华南理工大学风险投资研究中心(狮岭)会所的挂牌成立,是狮岭皮具箱包行业的重大喜讯,也是狮岭企业家们更上一层楼的好机遇,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强势助推狮岭皮具箱包企业的健康成长和快速发展。
我相信,在狮岭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上,才聚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狮岭皮具箱包行业有实力、有影响、有作为的企业。
也希望才聚能“立足长远”,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新动态,为行业培养更多、更专业、更优秀的人才!最后,祝才聚和在座各位皮革皮具行业商家事业腾飞,生意兴隆!祝各位领导、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论坛讲话稿参加语文论坛讲话稿——乡村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教学的瓶颈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海格小学的教师——焦忠宇,现担任二年级班主任,柳老师的这节课,有效地把课内、课外的阅读融会贯通,让我看到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乡村语文教师针对在学生的课内、课外阅读教学经常出现很多困难:从学校角度,图书的数量与种类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我们学校适合一、二年级学生阅读的图书就很少;从家庭角度,乡村的一些家长,对课外阅读认识不到位,认为除了课本,其它的书都是闲书,特别是那些由祖父母监管的留守儿童,更舍不得花钱去购买这些“闲书”。
中国乡村发现第二届QQ论坛综述——农村土地流转的新动因、新对策(中国乡村发现网 QQ1群号:1632344 QQ2群,群号:1360071)2009年6月15日晚上8点至10点,中国乡村发现QQ群如期举行了第二届QQ论坛。
本届QQ论坛由苏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调研员、新闻发言人卢水生先生【卢立-苏州(153500810)】担任主持人,著名三农专家李昌平先生应邀作嘉宾。
参加论坛的有湖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陈文胜、王文强、刘欣荣、陆福兴、陈旺民、张黎,以及QQ网友彭巨水苏州、草根金融李志怀、杜雪峰河南濮阳、李育明河南农民、蒋曙辉乡镇干部、蔡松焰-湖北、张群峰湖南农民、李牧-安徽等50余人。
本次论坛的题目是《土地流转的新动因、新对策》。
网友们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分别就“什么是土地流转、为什么要土地流转、怎么样进行土地流转”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以下是本次论坛的综述。
一、领会土地流转真谛,土地流转不能念歪经什么是土地流转,是必须准确把握的首要问题,也是土地流转的真谛。
苏州-卢力认为: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在保留土地承包权、搞活土地经营权基础上,将土地使用权让渡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一种经济行为。
土地流转有三个特征:一是流出方必须拥有土地承包权。
没有土地承包权的人让渡自己租赁的土地不属于土地流转,而是转租。
二是流出方让渡的是土地使用权。
经营有两种形式:直接经营、间接经营。
土地流转是运用土地经营权的另一种方式:我经营的是土地、你经营的农业。
三是土地流转是一种经济行为。
土地流转的种类有闲置性流转与投资性流转。
闲置性的土地流转是以劳动力转移为前提,以依然是小农经济为结果。
投资性的土地流转不以劳动力转移为前提,可以促进土地增量与增值。
过去,土地流转大多是闲置性的,自发性的。
闲置性的土地流转是以劳动力转移为前提,以依然是小农经济为结果。
投资性的土地流转不以劳动力转移为前提,可以促进土地增量与增值。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与提升对策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7)2.1 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与特征 (8)2.2 数字乡村的概念界定 (9)2.3 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与路径 (11)2.4 新质生产力与数字乡村建设的耦合关系分析 (12)三、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逻辑 (14)3.1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15)3.2 促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6)3.3 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 (17)3.4 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 (19)四、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挑战 (20)4.1 技术瓶颈制约问题 (22)4.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 (22)4.3 人才流失与培养难题 (24)4.4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5)五、提升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的对策 (26)5.1 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推广 (27)5.2 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28)5.3 实施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30)5.4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创新 (31)六、结论与展望 (32)6.1 研究结论总结 (32)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4)6.3 实际应用前景分析 (35)一、内容概览内在逻辑:分析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逻辑,包括技术驱动、产业融合、创新驱动等方面,揭示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动力。
现实挑战:剖析当前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字鸿沟、信息安全等问题,为后续提出对策提供依据。
提升对策:针对现实挑战,提出一系列提升对策,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政策体系等,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实践案例: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和成功经验,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安徽乡村振兴论坛总结汇报安徽乡村振兴论坛总结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在安徽省的实施路径,激发乡村发展潜力,促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安徽乡村振兴论坛于XX年XX月在安徽召开。
本次论坛邀请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代表政府部门、企业界以及农村的各界人士,共同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一、总体情况本次论坛共计邀请了XX位专家学者,XX家企业的代表,XX 位农村领域相关人士,共计参会人员XXX余人。
论坛以“共建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为主题,围绕乡村振兴的思路、政策、实施路径和成功案例进行了研讨。
二、论坛成果1.思路和政策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就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和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发言。
他们认为,乡村振兴应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注重乡村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乡村经济的扶持和引导,鼓励农民发展农村产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和农业品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2.实施路径和案例在论坛上,各界人士分享了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和成功案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其中,有的地方通过发展农村旅游,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有的地方通过发展农村电商,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有的地方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了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这些案例为其他地方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三、问题与建议在论坛的发言和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对当前乡村振兴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他们认为,乡村振兴中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素质低、土地流转难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同时,还需要改变农民观念,提高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四、展望未来本次论坛取得的成果将对安徽乡村振兴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葛紫榕.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的困境与对策[J ].中南农业科技,2023,44(7):182-18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新乡贤作为乡村本土人才优势,是破解人才瓶颈的关键,对实现农村产业发展、村庄治理效率提升、乡村人才振兴、乡风文明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和国家在2015—2022年曾多次指出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培育新乡贤文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2019年《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在城市虹吸效应和城乡二元体制作用下,人才长期单向地由农村流入城市,村庄日益“空心化”。
同时,新乡贤在乡村建设和发展中也面临诸多困境和障碍,制约着新乡贤作用的发挥。
因此,发掘新乡贤的新时代功能作用,研究新乡贤面临的难题,探索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对有效发挥新乡贤在乡村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有着现实意义。
1新乡贤的新时代内涵特征乡贤在古代又被称为“乡绅”“缙绅”等,是指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学、有威望而深受地方百姓所推崇敬重的贤人,是国家对德高望重、博学多才、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政府官员和社会贤达去世后给予表彰的荣誉称号。
乡贤在传统时代承担着维护社会秩序、民风教化、建设乡村、改善民生和谋利桑梓等职责,对中国社会稳定、中华文明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其主要包括退职返乡的官员、在任的本职官员、通过科举考试而无官职实授的儒生、读书求功名者、教书先生和富绅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乡贤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内涵,“新乡贤”一词应运而生。
但是中国对新乡贤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专家学者对新乡贤的内涵有着诸多不同的见解和表述,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李建兴[1]指出现代乡贤应包括居住在乡村以及从乡村走出来的政府官员、成功商人、专家学者等德高望重的人;张兆成[2]认为新乡贤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德高望重、能力突出并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公益等领域有贡献的贤达之士;胡鹏辉等[3]认为,新乡贤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资产、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等的综合型人才,对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有一定影响力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贤能人士。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2. 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6)2.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7)2.2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与要求 (8)2.3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 (9)3. 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概念与类型 (10)3.1 农村土地流转的定义与特征 (11)3.2 农村土地流转的类型与现状 (12)3.3 土地流转对农民权益的影响 (14)4.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15)4.1 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 (16)4.2 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17)4.3 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结构的影响 (18)4.4 土地流转对农业市场的影响 (19)5. 案例分析 (20)5.1 实施土地流转的典型地区分析 (22)5.2 案例地区土地流转的影响评估 (24)5.3 案例地区乡村振兴的经验与教训 (25)6. 政策建议 (26)6.1 完善土地流转的政策环境 (28)6.2 强化农业市场体系的构建 (29)6.3 提升农业科技和服务水平 (30)6.4 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权益 (31)7. 结论与展望 (32)7.1 研究总结 (33)7.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34)7.3 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启示 (35)1. 内容综述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优化农业资源配置,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的集中、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土地流转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
土地流转可以吸引城市居民投资兴办农业项目,既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又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保护农民利益,土地流转可以使农民从繁重的土地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产业和领域。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温家宝总理在信中说:“《乡村八记》是一篇有内容、有建议的农村调查,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读后让人了解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人以启示。
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
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切的热爱。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
”二姨家的年收支明细账记者李强《人民日报》(2005年04月03日第五版)1月28日下午,我坐上了赴山西省沁源县的汽车,3个半小时之后,抵达交口乡尚义村,二姨家就在这个村子。
村前的沁河依旧,不过,终于架起一条通向村里的石桥。
不用再走那条摇摇晃晃、令人惊心动魄的钢索吊桥了。
姨夫、二姨生有两男一女,加上婆婆共6口人。
家里6间房,4间住人,两间存放粮食以及一些器物。
屋内陈设很简单:外间靠墙摆着一个平柜,电视机放在上面,由于没有装卫星信号接收器,只能收看一个频道———山西台,电视机旁边是电话(二姨做些小买卖,必不可少),洗衣机摆在一角。
来人一律坐在里间的炕上或是坐板凳,火炕旁边是灶台。
姨父补充说,这两年家里还在盖房,也花去几千元,现在根本就攒不下钱,所以房子盖了一半就先不盖了。
二姨近日忙于跑买卖,家里没准备什么,晚饭就是平常吃的:南瓜面片汤,玉米面窝头。
面片汤做得很多。
二姨说:“还有看门狗的,现在太忙,顾不上给它弄别的,人吃啥狗吃啥,狗吃的顶一个人哩!”晚饭后,二姨开始计算这几天买卖的账目。
何不将二姨家一年收支做一计算?这将是一份宝贵的资料。
二姨家共有耕地13亩,其中承包地10亩,自垦地(不需缴税)3亩,主要种玉米和黄豆,共9.5亩,另有0.5亩种植万寿菊,剩余3亩地种植谷子、黍子和蔬菜,主要用于自食。
家有农用车一辆,平时跑跑运输,做些买卖,这是家庭非农收入的主要来源。
收入农业收入一、玉米收入1.一亩玉米的物资投入机械耕地18元、机械翻地12元、种子3元1斤,一亩需6斤共18元、化肥硝酸磷(底肥)30元、尿素(追肥)12元,农药8元。
怎样的宜黄?怎样的拆迁?
——中国乡村发现第七届QQ论坛综述
陆福兴
(中国乡村发现网 QQ1群号:1632344 QQ2群,群号:1360071)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拆迁和强拆难以避免。
如何完善征地拆迁制度,如何平衡政府与老百姓在征地拆迁中的利益,既要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也必须从宜黄事件中吸取教训。
因此,中国乡村发现网于2010年11月25日晚举行了第七次QQ论坛。
论坛由湖南省社科院农发所陆福兴副研究员主持,北京市农研中心研究员张英洪博士为特邀嘉宾,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和网友参与了讨论,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宜黄强拆:是偶然还是必然
2010 年09 月10 日,江西抚州宜黄县拆迁队在强行拆除一处钉子户时,户主亲属等三人在屋顶自焚抗议。
事件发生后,宜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人都受到了处分,这就是宜黄拆迁事件。
1、宜黄强拆怎么了?
政府强拆,公民以自焚抗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人纷纷受到处分!宜黄强拆,是个案,还是必然?张英洪认为,从我国发展的大背景中来看,宜黄事件是必然的。
他认为,宜黄拆迁是地方政府掠夺农民的第三波。
19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出现了以加重农民负担为突出特征的掠夺农民第一波。
在第一波中,地方政府组织各种收缴税费小分队到农民家里强行收费,造成了一系列干群冲突事件,甚至接连出现农民被逼服毒自杀的恶性事件。
1990年代以后,中国出现了以圈占农民承包土地为突出特征的掠夺农民第二波。
在掠夺农民第二波中,地方政府大办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掀起了侵占农民土地的圈地运动,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
2004年以后,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以侵占农民宅基地和强拆民房为突出特征的掠夺农民第三波。
由于国家严控建设用地,地方政府爆发了建设用地“饥渴症”。
在发展主义驱使下,地方政府无法克制追求GDP增长的政绩冲动,换言之,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中,地方政府不能没有建设用地指标,就像一头彪悍的野兽不能没有食物一样。
“增减挂钩”的用地政策出台后,各地
纷纷以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名义,大规模进行村庄拆迁,推行农民集中上楼。
所以说,宜黄事件是必然的。
黄前敬也认为,宜黄强拆是必然,虽说新中国或新农村并不一定都要强拆,但现实是农村没有规划,乱占多占的现象太普遍,宜黄强拆是个大教训,说明有些拆迁过程中没有以人为本,没有法律约束。
湖南社科院陆福兴认为,宜黄事件是大背景下的必然,自焚是宜黄的偶然。
2、宜黄强拆的现实原因
宜黄事件之所以发生,从当前地方政府的发展现实来看,是多方面的。
网友马光选认为,地方政绩、地方财政短缺是宜黄事件的现实原因,地方政府没钱自然要找财路,征地拆迁以致强拆也就难免了。
网友王叟民认为,地方政府高度赤字,政府负债也是主要原因。
网友张群峰也认为。
地方政府的负债冲动是宜黄事件的主要原因。
华中师大马光选认为,分税制后的土地财政是主要原因之一,地方政府没有财政来源,他们要发展地方,搞政绩,自然得想办法圈钱,因此,说到底征地拆迁是个政治问题,地方权力小,民众组织化程度低,处于权力体系下端的地方政府便向弱势的农民开刀了,而民众手中无权,组织化程度不高,反抗无力,自焚自是当然的。
加之当前地方政府对上负责,是上级提拔他,所以他关心的是政绩,不是什么以人为本。
如果官员是民选的,他当然不敢强拆。
秦皇岛王迎甲认为,强拆的情况很复杂,不可以用一二句话给出结论性观点。
湖南社科院常伟认为,当前征地拆迁中重点工程也存在问题,有些国家重点工程的征地拆迁,农民利益受损更厉害,地方政府的掠夺之手怎么转化为扶助之手,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3、怎样看待宜黄强拆的结果
宜黄事件以自焚成为事件,而以地方政府的党政领导受处分了结。
但是,宜黄拆迁还不是终结,其结果也是被拆迁者和地方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张英洪认为,宜黄事件的结果表明,掠夺农民的第三波正方兴未艾。
第三波冲破了农民安身立命的最后底线——住宅,结果没有赢家,值得每个人深思。
湖南农民张群峰认为,宜黄事件是一次双输的博弈,征地拆迁中政府补偿不够,利益博弈中均衡机制出了问题,最后导致两败俱伤。
湖北黎长贵认为,大家要理性看待宜黄事件的结果,理性看待我们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宜黄强拆官员肯定有错,但作为民众也应该反思,当前虽然出现了许多侵占百姓权益的事件,但我们不能否认改革发展的成果。
陆福兴认为,宜黄事件的结果不只是宜黄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丢了官,而且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了损害。
二、拆迁与强拆:如何约束公共权力的冲动
拆迁不可怕,强拆也需要,有拆迁就必须强拆。
怎样才能在拆迁中平衡利益,在拆迁遇到阻碍时依法强拆,关键是建设法治国家,约束公共权力在拆迁和强拆中的滥用。
1、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
宜黄事件后,有人反对拆迁,有人为宜黄县委政府抱不平,甚至有人提出,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
拆迁是否必要,拆迁如何必要?张英洪认为,宜黄拆迁事件看出,地方执政者脑子里装有的只是“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为了发展就得拆”、“第一次上访罚款、第二次拘留,第三次劳教”。
地方执政者的民主法治人权观念淡薄。
湘江侠客认为,强拆之后是政府的财富掠夺,财富掠夺背后就是农民的反抗,强拆反映了人民与代表人民的冲突,强拆大部分没有走法律程序。
湖南社科院陆福兴认为,征地拆迁本身没问题,关键是征地拆迁的制度和程序,更重要的是征地拆迁中的利益分配不公。
宜黄拆迁也是这样,如果不是补偿不到位,宜黄就不成其为事件了。
因此,我们不是不要拆迁,而是不能违背民众意愿拆迁,拆迁不等于新中国,新中国更不能以牺牲老百姓的生命为代价建设。
2、拆迁与强拆,权力与权利博弈的错误
拆迁与强拆,是一种权力与权利,政府利益与民众利益的博弈。
湖北黎长贵说,我来自农村,是一位农民,我了解自己的父老乡亲,他们最善良也最愚昧,是一个最容易冲动的一个群体,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在这方面,我觉得政府做得不够,我们有些官员的官德让老百姓无法理性看待问题,甚至某些地方政府的诚信在老百姓中已经失去,因此,在拆迁中容易发生冲突。
河南大学王刚认为,强拆的原因是人民失去太多,政商获得太多,如果人民获得合理的补偿也许不会激烈抵制,就不会有强拆了。
湖南社科院常伟认为,强拆中很多侵犯农民利益的事情,地方政府恰恰是假借公共利益之名来做的,因此信奉强拆有理。
湖南陆福兴认为,政府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应维护每个阶层的利益——这是政府合法性的根基;因此,强拆中权力与权利博弈的失控是公共权力没有法律的约束和规范。
三、怎样的拆迁?怎样的强拆?
城镇化进程中,拆迁在所难免,对于个别民众,为了公共利益,也有必要进行强拆,我们怎样进行拆迁,怎样进行强拆?还需要慎重决策和深入探索。
1、拆迁中如何充分表达诉求?
征地拆迁的冲突与事件,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老百姓的诉求没有合适的渠道传递,老百姓的话语权得不到保障。
网友亳州犇旺认为,政府对老百姓堵截的作用适得其反,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信息透明。
河南大学王刚认为,当前征地拆迁中,农民利益的正常诉求渠道阻塞,引起农民的不满和抵抗。
网友夕阳牧马人认为,地方政府要取得农民的尊重,只能是他们自己争取,而不是别人给与。
张英洪认为,征地拆迁也要给予农民的话语权,中国农民不仅要生活得富裕起来,更要生活得安全、自由和尊严起来。
2、拆迁中如何依法进行?
张英洪认为,改革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国家不仅要给地方“放权”,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更要给地方政府“限权”,规范地方政府运用公权的法治轨道。
“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
惨痛的历史和现实经验表明,只有将权力关进笼子,它才不会害人;只有公共权力得到制约和监督,中国才能走出“兴亡百姓苦”的怪圈,农民才会享有真正的自由和尊严。
陆福兴认为,征地拆迁不是完善法律就能够完全解决的问题,而是要建立法治政府,创新政府治理,如果没有法治,什么法都大不过政府的权力;没有法治,权力就会无法无天,权利就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3、包容性拆迁,必须以人为本
包容性拆迁,就是政府与民众都能够接受的拆迁,就是利益博弈达到均衡的拆迁,关键是以人为本地进行。
张英洪认为,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是现代国家的神圣职责。
保护公民的个人权利,就是保护国家的公共利益;捍卫公民的自由,就是捍卫国家的尊严。
因此,要建立保障人权的制度,实现地方政府的转型,转向服务型政府而不是强拆型政府。
网友黄连苦认为,关键是把当前的治理型政府建设成服务型政府。
常伟认为,关键是政府不要参与一些竞争领域的经济活动,换而言之,就是不要与民争利。
农发所-陆福兴认为,如果政府不负担过
多的经济责任,就要少一些利益冲动,才能成为公共政府,公共政府以公众利益为重,才能达到以人为本。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乡村发现》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