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理学PBL教学方法的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在病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运用的探讨病理学一直是医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是医学基础理论和实践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医学本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理学的教学应该依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进行,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挥优势,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它以问题驱动学习,让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试图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讨论在病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运用的探讨。
PBL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点,首先,PBL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把接受教育看作一种有趣的活动,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
其次,PBL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根据问题的不同,学生将按照不同的思考模式探索学科知识,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发现一些新的知识点。
再次,PBL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让学生明白临床工作中的学科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
在病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优势,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式和技巧,充分利用资源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
另外,PBL还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探索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尝试,也能有效的增强学习效果。
但是,在教学中,PBL模式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教学时间空间,在探究学习中有时会占用太多的时间和空间,让老师无法有效的指导学生,并且探究学习过程中很难有明确的结果,而学生可能会淹没在迷雾之中。
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有的学生可能因为探索的过程过于复杂而受挫,最后也可能得不到学习的成效。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仍有一定局限性,如果不能科学的运用,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所以,如果要在病理学教学中使用PBL教学模式,就必须明确目标,有效的组织教学,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问题,并且注重及时的跟进和及时的反馈,才能够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
我们总结了近年来在病理学教学中获得的一些PBL教学经验,就PBL教学过程中教案编写、教师角色转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分组讨论环节把控与完善、反馈信息整理、PBL网络建设等问题进行反思。
标签:PBL;教学模式;病理学[Abstract] PBL is a kind of problem-based teaching mode,giving priority to self-studies of students,supplemented with guidance from teachers.In this article,we summarize recent-year experience of PBL teaching during the pathology teaching,and reflect the following problems during the PBL teaching including the writing of teaching plan,the teachers’ role switch,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elf-teaching ability,the control and improvement during the group discussion,the arrangement of feedback inform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PBL network,and so forth.[Key words] PBL;Teaching mode;Pathology目前国际上广泛流行的PBL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成为我国医学院校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思路之一[1]。
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将临床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PBL教学模式下的病理实验教学体会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非常强的学科,主要通过肉眼大体标本及显微镜下切片的形态观察来探究疾病的本质规律。
这就对病理教学尤其是与实践直接相关的病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病理实验课的学习由于主客观原因仍然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普遍存在走马观花、照本宣科、老师逐个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各医学院校教学目标的改革要求,病理实验课的授课方式和内容都有所改进,而采用PBL教学模式的病理实验的授课方式被许多院校所采用。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强调先问题,后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方式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建了问题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随后在欧美国家得到普遍推广和实施[1]。
PBL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实施起步较晚,最早是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于1986年引进。
90年代以来,引进PBL的院校逐渐增多。
这些院校分别在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部分试行了PB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我校在五年制临床本科专业医学生中也开展了病理实验PBL教学模式的改革,现就这一教学模式谈一谈体会。
1.提高了病理实验学习的效果和效率PBL教学模式突破了原有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和教材中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片段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方式有机联系成为系统整体知识。
而且,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使学生头脑中对课堂知识内容存在的疑惑和问题显露出来,并在问题讨论中逐渐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循环反复,使学习过程进一步缩短,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必然会提高学习的效果。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了病理实验PBL教学模式的改革后,学生能够轻松、积极、主动地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使其能够积极自主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观点,在辨别与辩论中概念逐渐清晰、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并培养了对本学科的浓厚兴趣。
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一、PBL教学模式的特点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特点包括:教学活动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进行学习过程的指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建构。
PBL教学的核心在于问题,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知识和技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病理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形式,在知识传授和概念理解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够充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难以被激发,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病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和复杂,需要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寻求一种更具效果的教学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1. 问题驱动式学习在病理学教学中,可以针对具体的病例或者临床问题,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
通过引入临床案例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际的病理情况,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合作,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和解决问题,不仅能够深入了解病理学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中心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得知识。
在病理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发挥引导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3. 团队合作和沟通PBL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问题、分享观点、协作完成任务,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医学基础教育中P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一、本文概述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学方法的革新显得尤为重要。
在医学基础教育中,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和案例式学习(Case-Based Learning,简称CBL)是两种广受欢迎的教学模式。
这两种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P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在医学基础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以及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体会。
通过对这两种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对比分析,本文期望能够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医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本文首先将对P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展示这两种教学模式在医学基础教育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并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
笔者将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分享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深刻体会,以及对未来医学教育发展的展望。
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在医学基础教育中,问题式学习(PBL)和案例式学习(CBL)是两种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
这两种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让我们有了许多深刻的体会。
PBL教学模式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模式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问题的设计需要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和深度,同时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
CBL教学模式的实践让我们体会到,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分析和讨论真实的案例,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CBL 教学模式还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实施CBL教学模式也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技巧,同时需要选取合适的案例并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
pbl教学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挑战性
研究的理念,它以问题为基础,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来解决问题,发展和改进诊断和治疗方案。
PBL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
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首先,PBL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研究习惯。
它使学
生从一个问题出发,通过查找病理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发展出一种研究习惯,从而达到更好地研究病理的目的。
其次,PBL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病理学。
在PBL中,学生从问题出发,查找病理知识,解决病理问题,这样一个研究过程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研究病理知识,更好地理解病理学,从而更好地应用病理学知识。
再次,PBL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
PBL要
求学生从一个问题出发,探究问题,思考问题,推理问题,考虑问题,有助于学生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PBL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PBL要求学生从一个具体的问题出发,探究问题,解决
问题,这种研究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更加深入地研究病理学,而不是简单地记忆知识。
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PBL教学法是一种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
在病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病理学原理和技能,并将其付诸实践。
首先,PBL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帮助学生探索和理解问题。
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发挥创造性,而不是死记硬背。
因此,学生可以有效地了解病理学的原理和实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况之中。
其次,PBL教学法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实践环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多种手段来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病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最后,PBL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将其付诸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因此,PBL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病理学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病理学》教学中KWL―PBL教学模式剖析《病理学》是医学专业一门必修课,在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医学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一门桥梁学科,在医学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国内病理学理论课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被动、陈旧,培养的学生既缺乏学习兴趣,又缺乏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及创造能力,与目前提倡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思想相悖。
PBL,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是“Problem-Based Leaning”的简称,意译为“解难为本学习法”。
PBL教学法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方法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1,2]。
目前,国内较多医学高等院校在病理学教学中推行PBL。
我校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系统中,病理学课程率先在实验课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实行教改,且获取优良的教学效果。
但是,PBL教学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
PBL是一种讨论式教学,学生从小未经过自主学习培训,缺乏讨论技巧及文献查阅技巧,因此讨论比较空乏,不够具体实际,缺乏逻辑性及目的性,影响PBL教学效果。
KWL是一种学习策略,1986年由D.M.Og le[3]提出,是一种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主要信息的方法,KWL是“what we know”,“what we want to know”,and “what we learned”中“know”,“want”,和“learned”首字母的缩写[4]。
KWL教学模式是欧美国家课堂教学中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以KWL表格为线索,将学生已学到的知识、预计学到的知识构建成表格形式指导学生获取新知识。
该教学模式的特点[5]是逻辑性强、目的性强,正好弥补PBL教学的缺陷。
因此,笔者尝试将二者有机结合,在本校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班病理学教学实践中,创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KWL―PBL”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病理学教学模式的转变。
科 技 教 育172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病理学是医学研究中的基础学科,主要是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它是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讨论为形式,自主学习,提出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老师在进行专门的讲解。
这种教学方法已经逐渐成为当下院校教学的主要方法。
为了探讨病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体会。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校医学生100名,均为通过全国高考录取入学,其中男44名,女56名,年龄19~21岁。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①授课前,老师提前告知学生上课内容,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找出不懂得地方。
②课上,老师按照书本内容进行逐条讲解,学生被动接受。
③课后,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对这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方法:①授课前,老师根据教学要求,给予学生临床案例,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进行学习以及课本预习。
②50名学生,10人一组,对老师所给的临床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记录下疑难问题。
③课堂上,老师先简单介绍所学内容,随后进入“答疑解惑”时间,每组学生提出问题,老师通过知识引导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对于争议较大的问题,先保留,等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在进行探讨。
④小组成员将问题都提出并解答后,老师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指出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指出每个小组在讨论时忽略的知识点。
⑤DOI:10.16661/ki.1672-3791.2015.21.000病理学教学中P B L 教学法应用体会王佳婧 吕经纬(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白城 137000)摘 要:目的 探讨病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体会。
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也被不断地应用于教学中。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各种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其优点、实施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1. PBL教学模式概述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通过问题解决和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PBL教学模式首先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育学家Howard Barrows教授提出,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和改进,目前已经被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中。
PBL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讨论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其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定义问题:教师提供一个与病理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问题。
(2)问题分析: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分析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找出相关信息。
(3)资源筛选和策略制定:学生通过查找各种资源,并讨论策略制定来解决问题。
(4)独立思考和讨论:学生在小组中独立思考并讨论方案。
(5)小组报告和总结:学生以小组形式提交报告,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2.1 优点(1)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BL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积极、有趣、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PBL教学模式更加符合人的记忆规律和认知规律,通过问题解决和合作学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病理学的相关知识。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PBL教学模式迫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2.2 实施方法(1)选择合适的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有挑战性的、与病理学相关的问题,例如:一位新生儿出现了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杵状指等症状,可能是什么病症?(2)组建小组: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组4-6人。
关于病理学PBL教学方法的体会
作者:张欣桐王楠方艳应小平
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24期
作者简介:张欣桐(1994-),女,汉族,陕西临潼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临床医学教育。
王楠(1993-),女,汉族,陕西富平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临床医学教育。
摘要: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与当前所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新的教学理念相吻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由发放的学习案例入手,组员提出问题并通过多种途径寻求答案,而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案例及有更全面的掌握。
PBL教学方法应用于病理学学习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PBL教学模式;心得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093-01
基于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开放性、探索性的学习,是目前国际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1]。
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相比,PBL有其科学性与先进性,倡导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评为辅,教师引导性地精讲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文献查阅、综合分析和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资料准备及讨论,以及对问题认识探讨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引导、交流互动、评估和概括总结[2]。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同时为许多疾病的诊断及其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3]。
适当运用PBL教程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做法,发挥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
通过病理学PBL教学法的参与,我们获得了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PBL教学法的参与过程
(一)分配案例学习任务
学习小组根据案例提出问题,然后确定需查找的知识范围。
随后对学习任务进行组内分工,并制定小组学习计划。
每个同学根据问题到图书馆、网站、教科书或课堂上寻找答案,提交书面材料。
(二)讨论学习
进行自学、查阅资料后进行小组讨论,共进行了3次,辅导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及所遇到的困难,给予有效引导。
(三)进行汇报总结
集体讨论后做总结,由组长以幻灯形式在全班作总结发言,并由学生就发言内容提问、讨论,其他同学补充,最后评议老师对汇报结果及学习情况进行点评。
二、PBL学习中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首先,大家根据案例中患者20年来间断咳嗽、咳痰,冬天尤甚,曾咯血3次,每次
150ml左右,8个月前病情加重,咳有较多的粘液脓性痰,且有腹胀及下肢水肿等表现;以及体格检查中出现的唇及指甲发绀,胸廓前后径增大呈圆桶状,心界向两侧扩大,移动性浊音(+),足背及双下肢均呈凹陷性水肿的体征,以及尸检摘要中双肺下叶扩张呈囊状的支气管壁内有脓性渗出物储留,有腥臭味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些表现反映了患者机体发生了怎样的病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然后大家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资料查询与信息搜索。
如我们通过查阅病理书得知支气管扩张症的病理变化为:肉眼观,病变的支气管可呈囊状或桶状扩张,病变可累及双肺,以左肺下叶多见。
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可见粘液脓性渗出物或血性渗出物,若继发腐败菌感染可带恶臭[4]。
对于体格检查中出现的症状我们在诊断学课本上查询到了结果:如“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时,即可查出移动性浊音”[6]。
在解决了这些陌生的概念后,大家将尸检摘要的一些数据与病理学知识相结合,对病情演变过程有了进一步的推断。
例如,颈静脉怒张,下肢及背部凹陷性水肿,胸水3000ml,右心室扩大,右心室壁厚0.6cm,右心房极度扩张这些都是右心衰的典型表现,而右心衰的出现又是由于慢支引起肺气肿后造成肺动脉高压进而引发慢性肺心病所导致的,而在这个推断过程中大家就肺动脉高压出现的原因提出了两种观点。
一方认为仅由慢支直接引起,而另一方则认为是慢支后继发支气管扩张症造成的。
接着大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请教了老师,老师为我们指出了思维上的误区并对相关知识做了透彻的讲解。
此外老师还提到尸检摘要中的“肺动脉内膜有散在灰白而略呈凸起的斑块”提示可能出现肺动脉栓塞。
最后组员根据老师的讲解对该案例的病变过程做出了正确的推断,即该患者是由长期的慢性支气管炎继发肺气肿和支气管扩张症,而后造成肺动脉高压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产生,引起了右心衰竭。
同时由于长期慢支、肺气肿引起了呼气性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衰竭。
经过大家的努力,最终问题得到了解决。
三、心得体会
通过参与将病理学PBL方法应用到实际案例进行探讨的整个过程,我们收获颇多。
首先,学生自身是学习的主体,在PBL学习中,我们不再是被动的死记硬背,而是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通过搜索网络和医学数据库、与同学讨论以及请教老师等多种渠道来寻找信息,并用来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自学和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在分析病案时,大家能够更广泛的将其他学科如: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知识相融合,对以后的诊断学有了初步了解。
意识到要学会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作者单位:1.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李幼平主编.循证医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19.
[2]Prince KJ,Van Eijs PW,Boshuizen HP,et al.General competenci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and non-PBL graduates.Med Educ,2005,39(4):394-401.
[3]李玉林.病理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
[4]李玉林.病理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1.
[5]万雪红,卢雪峰.诊断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