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温瑞塘河综合整治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818.00 KB
- 文档页数:86
温瑞塘河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整治研究【摘要】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对温州市的防洪、排涝、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对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温州经济的迅猛发展,温瑞塘河水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本文首先介绍温瑞塘河基本概况,其次阐述水环境污染现状,然后分析污染成因,最后重点探讨污染整治思路。
【关键词】温瑞塘河;水环境;污染0.基本概况温瑞塘河是温州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分属于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管辖。
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
主河道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埏、白象、塘下、莘塍、九里,再向西至瑞安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正常水位时河面一般宽度为50米,最宽处200多米,最窄处仅13米。
它对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1.污染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温州市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温瑞塘河水系的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当前,水系存在诸多的水环境问题:第一,温瑞塘河水体污染越来越突出。
由于生活、工业、农业污水等长期大量排入温瑞塘河,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温瑞塘河的水环境容量,导致河道水质日益恶化,有的河段污染十分严重,黑臭现象突出,而且三级河流污染程度最严重。
第二,温瑞塘河河床淤积严重。
由于长期缺少河床疏浚,加之流域内水土流失和沿岸垃圾、泥土入河,导致温瑞塘河河床淤积,致使温瑞塘河蓄水、过流能力大大降低,严重影响防洪排涝,也造成大量的内源污染。
第三,填占河道现象十分普遍。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需求的增长与河道的保护产生了严重的矛盾。
长期以来,由城市建设以及工业园区、房地产开发等产生的填占河道现象十分普遍。
2.温瑞塘河污染成因分析造成温瑞塘河污染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污水长期大量排入,造成温瑞塘河污染严重。
浙江沿海地区城市河道综合治理9”温阴少7v(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杭州,310016)摘要通过对温州市、瑞安市河道综合规划工作的总结、对具有防洪、排涝、排污、生态环境景观等多功能的城市河道,在规划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登治规划原则、客水外dF规划思想在防洪规划中的运用;河道整治断面形态的选择,及截污与引水在治污中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计性的论述。
关镇词规划互鱼排涝鱼些巴望至空全鱼—舶县‘1别言抡角J4歹j浙江沿海地区的城市河道通常都具有防洪、排涝、生态环境景观等综合的功能G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人,城市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河道两岸的土地得以开发利用,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结果使得城市河道的功能受到损害:大量工业,生活污水不经治理直接排人河道、造成河水严重污染,水质恶化,河道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河道上设障建筑,建筑、生活垃圾任意倾倒、使得河道过水断面减少而降低了城市防洪,排涝的标准c为了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对环境的高标准要求,必须对城市河道进行全面综合治理规划,以达到“碧水、蓝天、绿岸”的环境要求。
通过温州市、瑞安市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的工作,对整治规划的原则,城市防洪规划中采用“客水外排”的规划思想,河道整治断面形态的选择以及治污的根本措施——戴污与应急临时措施——引水的关系等一系列技术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的原则沿海城市河道治理,综合性大,专业性强,又具有很大社会效果c城市河道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因此,在制定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规划时必须服从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c温州t瑞安两市的市区河道整治滞后于城市经济建设,河道两岸高楼耸立,繁华的商业区、工业区到处可见,但河道污染严重,臭气冲天,河两岸成了天然垃圾场G这与现代化的城市极不协调,严重损害了城市的形象,降低了城市的品佐。
有些河道两岸的经济开发区建设,新型商业区、生活区沿河而建,没有留足沿岸绿化地的宽度,造成景观绿化规划时的被动与困难c所有城市现代化建设必须与河道综合治理同步进行。
瑞安市域排水专规·基础资料全市的河道、溪流属于飞云江水系。
飞云江自西向东横贯市境,要紧支流有玉泉溪、高楼溪、曹村河、石龙溪、大日溪、戈溪、河溪、桐溪、沙门溪、愚溪等,均为一级支流。
其中绝大多数为山溪性河流,流域面积小,比降大,源短流急。
这些支流汇入飞云江后,东流入海。
一、飞云江干流飞云江是浙江省八条要紧水系之一。
三国吴时名罗阳江,晋时名安固江,随后又名安阳江,唐时名瑞安江,又名飞云渡。
它发源于洞宫山脉景宁县景南乡的白云尖北麓,全长198.7km,流域总面积3713km2,沿途流经景宁、泰顺、文成等县后,从营前黄岙村进入市境内。
先后流经营前、高楼、龙湖、平阳坑、顺泰、马屿、梅屿、荆谷、江溪、陶山、碧山、桐浦、仙降、云周、潘岱、城关、飞云、阁巷、上望等19个乡、镇,在市区以下11km处的上望新村注入东海。
市境范畴的干流长度79km,流域面积1337.8km2。
其中滩脚至河口为感潮河段,长60.8km。
上游来水量:飞云江流域年降雨量在1600~2200mm之间,上游来水丰富。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850mm,多年平均年径流深1183mm,多年平均流量为59.1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38.5亿m3,最小年径流量为11.86亿m3。
径流在年内的分配,要紧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和4~10月的台风季节,约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0%左右。
历史洪水调查资料说明,最大洪峰流量达15400m3/s(1912年)。
统计年份内,实测最大流量为11500m3/s(1990年8月23日),最小洪峰流量仅877m3/s(1957年10月17日)。
洪水来时漫没河滩村庄,洪水过后迅速归槽,暴涨暴落。
潮汐来水量:飞云江感潮河段的潮汐,一天内2涨2落,周期约为12小时30分,为不正规的半日潮,属强潮河口。
依照1978年河口水文测量运算得上望断面大潮(6月22日)涨潮平均流速0.81m/s,平均流量9080m3/s,落潮平均流速0.80m/s,平均流量6570m3/s;中潮(6月18日)涨潮平均流速0.69m/s,平均流量6870m3/s,落潮平均流速0.64m/s,平均流量4820m3/s;小潮(6月15日)涨潮平均流速0.55m/s,平均流量5120m3/s,落潮平均流速0.54m/s,平均流量4250m3/s。
关于科学治理综合开发利用温瑞塘河的议案温瑞塘河随唐宋年间疏浚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历朝历代的政府都很重视,是养育温州辖区人民的母亲河。
温州数有江南水乡著称,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历朝历代靠地肥水美过着富庶的生活。
昔日是天上鸟鹤飞翔,地上稻花飘香,水中鱼虾腾跃,好一派生态景象。
但是随着近几十年的工业化进程温州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现如今是天上酸雨飘飘,地上机车隆隆,河里污水滚滚,好一派难忍景象。
不过幸运的是这种情况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对塘河进行了整治,相继开展了治水见绿、河花(水胡芦)治理、河道疏浚、截污纳管等工程。
塘河的环境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但是塘河治理已经好多年了,什么办法都用了,钱也化了不少,可是成效并不理想,已经治理的塘河管理跟不上,又没有发挥作用,形不成良性循环。
各级领导和群众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究其原因治河方法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导致塘河每治每差。
为此建议政府部门采取治理、开发、管理同步进行,真正做到少化钱多办事。
就我们瓯海区而言塘河水域面积大约有几万亩,随着塘河治水见绿工程、塘河沿岸美化工程的推进,塘河环境得到有效改观。
特别是会昌河公园的建成使新桥、景山段的塘河沿岸景观已成为群众观光休闲旅游好去处。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塘河的治理、开发、管理还不够,例如塘河水质的有效治理,河道沿岸的环境管理,水域面积的综合利用,沿岸水乡风情、塘河文化的挖掘,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等。
为此建议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塘河治理及开发利用,具体如下:一、有效治污1、发动群众,这是古话,最希望治理塘河的人就是住在塘河边的人,怎样把这些人发动起来,是事情成败的关键,什么泥污入河,什么企业排污,要有奖举报,让大伙儿知道该打什么电话,会有什么好处。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让污染塘河的人感受到群众的力量。
2、组织沿河老人成立护河小组把责任落实到老人协会实行考核评比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3、把河面保洁任务落实到乡、镇(街道)村委会。
母亲河孕育了温州这片热土上的人们,使他们富于闯劲,百折不回。
赵用摄热火朝天的治理塘河场面。
尽管经过治理,塘河的面貌有所好转,但在塘河沿岸一些角落里,垃圾污水随处乱排的现象依然严重。
题记:掬一捧水就能喝出香甜来的塘河,长久以来只留在许多温州人儿时的记忆中。
工业污染,生活污染,让温瑞塘河变得污浊。
为了让她还原清澈皎洁的面容,我市上下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整治塘河活动——“1981年的时候买菜,半夜坐船到南门进蔬菜。
再用船运回来挑着担子卖,渴了用手捧起河水就能喝,那水清得能看见底的。
”———岷岗村村民记忆里的塘河,曾经美如画温州新闻网8月14日消息:温瑞塘河是一位慈爱悠远而又内涵深厚的母亲,她给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
温瑞塘河的主河道古称南塘河,明清称七铺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南止瑞安市东门益民水闸,与环城河首尾相接,全长33.85公里,全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
我们的祖先依水而居,在塘河两岸留下了一段段精彩的故事。
“百里荷塘、入水捉鱼、端午龙舟、庙会集市……”这些让温州的老人们至今听了仍会为之心动的词汇组合成了塘河美丽的历史和浓重的文化。
岷岗村位于塘河源头地段,至今沿岸的八个村子还保留着每年农历五月十八赶大集的民俗。
平日里人们在此背纤、拔缆、运载货物;节日里更是欢庆的场所。
特别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两岸大红灯笼高悬;滚龙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上百骑马组成的队伍更是威风凛凛。
而到了端午节,便是划龙舟的好时机。
长长的塘河里五彩缤纷的龙舟,在锣鼓的震撼下,在两岸百姓的呐喊声中,飞奔向前……“天一热,水就发黑发臭,味道十分难闻,一整天,我们连窗户都不敢开。
鱼虾也死绝了。
被污染后的塘河水,连洗马桶都嫌脏。
”———住在杨府山山下桥边的村民。
被污染的塘河,在流泪哭泣当年人们眼里美丽的温瑞塘河,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却产生了诸多水环境问题,美丽的塘河不再美丽了。
河床由于长期缺少疏浚,加之流域内水土流失和沿岸垃圾入河,导致河床淤积,造成蓄水、过流能力大大降低,严重影响防洪排涝,也造成大面积的内源污染。
浙江省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发布部门】浙江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09.09.28【实施日期】2010.01.01【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2009年9月28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改善温瑞塘河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保护温瑞塘河历史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温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温瑞塘河保护区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温瑞塘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应当遵守本条例有关规定。
本条例所称的温瑞塘河保护区,包括温瑞塘河骨干河道水域、温瑞塘河流域城市和镇建成区范围内温瑞塘河其他河道水域和骨干河道沿岸每侧一般不少于五十米、重要河道沿岸每侧一般不少于十五米、一般河道沿岸每侧一般不少于八米的陆地,具体范围由温州市人民政府划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温州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和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
温瑞塘河的综合整治和保护管理应当纳入温州市和相关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综合整治和保护管理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温瑞塘河的综合整治和保护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综合整治和保护管理目标完成情况应当作为对政府、政府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四条温州市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机构行使温州市人民政府依法授予的温瑞塘河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以及其他有关职权。
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瑞安市人民政府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区域的温瑞塘河规划实施和建设、保护、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规划、市政、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渔业、港航、市容环境卫生等部门,以及温瑞塘河流域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温瑞塘河的义务,并有劝阻、制止或者举报违反本条例行为的权利。
瑞安市温瑞塘河综合整治规划(2003-2020)文本瑞安市温瑞塘河工程建设指挥部2004年8月《瑞安市温瑞塘河综合整治规划》编制组情况项目委托单位:瑞安市温瑞塘河工程建设指挥部项目承担单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陈吉宁教授项目负责人:杜鹏飞副教授主要编制人员:杜斌,钟丽锦,柏延臣,吕红亮,孙昊,徐速,吴娜娜,陈燕飞,杜娟报告校核:张天柱教授精品文档目录第1章总论 (1)第2章瑞安市温瑞塘河综合整治目标 (4)第3章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与主要问题识别 (6)第4章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评价 (8)第5章瑞安市温瑞塘河水环境容量计算与分配 (18)第6章温瑞塘河综合整治重点工程规划 (20)第7章综合整治工程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72)第8章规划方案的环境与社会影响分析 (80)第9章规划实施的支撑保障体系 (82)第1章总论第 1 条规划背景、目的与意义进入21世纪,追求环保、生态、绿色、健康的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既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解决温饱之后的人们的普遍追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温瑞塘河的污染问题由来已久且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改善的严重制约,因此,温瑞塘河综合整治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温瑞塘河是瑞安市重要的城市水体,是生态市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
根据生态省、生态市以及瑞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建设目标,彻底整治塘河污染,综合改善塘河水体及周边环境,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也是建设浙江生态省、温州和瑞安生态市的必然要求。
为了进一步深化塘河治理工作,瑞安市温瑞塘河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清华大学深入开展规划工作,结合瑞安市水系特征和各类污染源分布特点,提出优化的治河方案。
瑞安市温瑞塘河综合整治规划(2003-2020)文本瑞安市温瑞塘河工程建设指挥部2004年8月《瑞安市温瑞塘河综合整治规划》编制组情况项目委托单位:瑞安市温瑞塘河工程建设指挥部项目承担单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陈吉宁教授项目负责人:杜鹏飞副教授主要编制人员:杜斌,钟丽锦,柏延臣,吕红亮,孙昊,徐速,吴娜娜,陈燕飞,杜娟报告校核:张天柱教授目录第1章总论 (1)第2章瑞安市温瑞塘河综合整治目标 (4)第3章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与主要问题识别 (6)第4章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评价 (8)第5章瑞安市温瑞塘河水环境容量计算与分配 (18)第6章温瑞塘河综合整治重点工程规划 (20)第7章综合整治工程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72)第8章规划方案的环境与社会影响分析 (79)第9章规划实施的支撑保障体系 (81)第1章总论第 1 条规划背景、目的与意义进入21世纪,追求环保、生态、绿色、健康的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既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解决温饱之后的人们的普遍追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温瑞塘河的污染问题由来已久且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改善的严重制约,因此,温瑞塘河综合整治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温瑞塘河是瑞安市重要的城市水体,是生态市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
根据生态省、生态市以及瑞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建设目标,彻底整治塘河污染,综合改善塘河水体及周边环境,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也是建设浙江生态省、温州和瑞安生态市的必然要求。
为了进一步深化塘河治理工作,瑞安市温瑞塘河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清华大学深入开展规划工作,结合瑞安市水系特征和各类污染源分布特点,提出优化的治河方案。
基本目的是在保障瑞安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科学、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与人居环境品质,为瑞安市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建议,争取尽早实现把瑞安市建设成为温州市的副中心、现代化滨海城区的奋斗目标。
第 2 条规划原则1.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人民健康,提高生活品质,促进生产的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持续利用;2.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突出环境质量的系统整治、有效预防和持续改善;3.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4.与提升城市品位相结合,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开发利用水环境综合效益为手段;5.优先保护重点区域、敏感区域;6.优先进行重点环节和重点污染源的治理;7.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末端治理与源头控制相结合的原则;8.坚持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突出管理的重要性,突出能力建设,综合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律、经济、市场行政手段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9.强化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与环境纳污能力相结合;10.综合考虑点源、面源和内源的贡献率;第 3 条编制依据和执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技术大纲》(国家环保总局1993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办法》(1987年)9.《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10.《瑞安市总体规划(2001-2020)》11.《温州市温瑞塘河综合整治规划(2001-2020)》12.《温瑞塘河(瑞安段)沿岸控制性规划(2001.5)》13.《浙江省瑞安市城市防洪规划(1999-2020)》14.《浙江省瑞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0-2020)》15.《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15)16.《温州市大都市规划》1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19.《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8-93)20.《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2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2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23.《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24.其他有关瑞安市经济、社会、环保发展计划(规划)、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地方政府重要文件、相关科研报告等第 4 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界定为瑞安市温瑞塘河流域320km2,重点是主塘河及主干支河(包括中塘河与人民河)。
其空间范围包括塘下、莘塍、汀田等3个镇以及安阳片(含安阳、玉海、东山、上望四个办事处,为方便表述,文中统一表述为安阳片)。
第 5 条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02年;为与《瑞安生态市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以及政府任期协调一致,确定:规划近期为2004-2007年;规划中期为2008-2012年;规划远期为2013-2020年。
第2章瑞安市温瑞塘河综合整治目标分析第 6 条综合整治总目标充分借鉴国内外治河经验,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创建“生态市”为契机,突出生态治河思想,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瑞安市水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功能区水体质量全面达标,主塘河及主干支河沿岸景观显著改善,打造城市塘河、生态塘河、文化塘河、景观塘河,使塘河成为生态城市的亮点,成为提升城市品味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的良好滨水空间。
把瑞安市建设成为温州城市的副中心,现代化、生态型的滨海城区。
第7 条水环境保护目标2004~2007年,全流域水质逐步改善;随着城市污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和投入运行,到2005年底,允许有少数断面不达标,但控制各断面的水质达标率(按水质功能区区划目标考核)超过85%;到2007年,流域内所有功能区水质基本达标,满足生态市水环境质量要求。
2008~2012年,全流域水质进一步改善;到2012年底,流域内所有功能区水质稳定达标。
第8 条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目标根据温州市及瑞安市创建生态市的要求,到2012年,瑞安市作为试点城市要率先达到国家生态县各项指标要求,据此,温瑞塘河水体的基本要求是全部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
第9 条城市滨水地区景观控制目标与两岸景观及土地利用规划衔接,与瑞安大道规划衔接,明确温瑞塘河绿化美化工程要求,结合护岸工程建设绿化带。
充分发挥温瑞塘河作为城市景观轴的带动作用以促进沿岸城市建设的发展,达到“生态环境可持续,人居环境高品质,历史文化内涵广、空间景观特色新,能体现今日瑞安城市形象的生活休闲旅游观光带”的规划目标。
同时,在滨水地带的再开发中还要兼顾经济效益,通过改善环境,合理安排和调整各项用地,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良性发展,通过塑造城市新形象,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第10 条文化塘河建设目标充分挖掘塘河的文化内涵,配合瑞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规划,在“塘河两岸控规”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规划理念,将瑞安市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自然景观、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融合凝练提升为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充满生机的文化塘河。
第11 条水利及航运目标整治后的温瑞塘河应该能够满足其防洪排涝功能、航道等级要求、以及工业供水和农业灌溉的需要,并与相应的水利、交通规划目标衔接。
水利规划要求:温瑞塘河主干河道平均宽度要达到60m(旧城区不少于50m),主干支流宽度不少于30m,一般支流宽度不少于20m,河床底平均深度-1.0m(黄海高程)。
河两侧护岸顶高按各自具体地区的实际确定,但不得低于4.2m(黄海高程)。
排涝标准:农田部分按10年一遇设计,集镇部分按20年一遇设计。
根据温瑞塘河水系各段航道的规划等级,主河道应满足7级航运要求(航道宽度30-60m,水深2-2.4m,弯曲半径480m),主要支流满足地方8级航运要求(航道宽度20m,水深0.8-1.0m,弯曲半径120m)。
第3章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与主要问题识别第12 条温瑞塘河水系和水资源概况温瑞塘河长期以来担负着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等综合性功能,对城市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温瑞塘河瑞安段干流长13.5km,流域面积320km2,河网总长455km,水深一般在3.2m左右,蓄水量2020万m3,灌溉面积17.83万亩。
冬季通航能力常在20~30吨左右。
流速很低,基本上属于封闭性闸控河流。
第13 条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温瑞塘河瑞安段污染十分严重,全流域水质均为劣Ⅴ类。
主要污染因子排序为:总氮>氨氮>总磷>COD Cr>BOD5>COD Mn>Cr6+。
水污染特征为氮、磷等营养元素和有机物污染。
在全部50个断面中,20个断面严重污染,29个断面重污染,仅有1个断面为轻污染。
污染较严重的断面分别为九节河(上灶)、华表、主塘河(白岩桥)、后岗(东头浦)、高岗河、上埠河(中间)、鲍田、霞霖和上望镇断面。
韩田、新坊、霞霖和陈岙等河段受当地工业企业影响,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
第14 条优先控制的水体及其水质要求根据温瑞塘河评价结果,结合相应的水环境功能区划,提出优先控制的河段及水质要求,见表3-1。
表3-1 优先控制的河段及所提出的水质要求第15 条温瑞塘河水系及周边景观环境的主要问题1.水质恶化降低景观价值;2.人为因素影响河道生态;3.河道填埋和占用使水城特色丧失;4.驳岸形式单调,亲水性较差;5.桥梁形式单调,缺少美学价值;6.规划滞后,管理薄弱,用地及建设问题较多;7.沿河垃圾及公厕对景观冲击较大;8.沿河景观缺乏组织,整体性、系统性差。
第4章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评价第16 条主要污染物及其负荷表4-1 2001年塘河流域水污染物负荷量第17 条主要污染物排序表4-2 2001年塘河流域水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排入温瑞塘河流域最主要的污染物是氨氮,其等标污染负荷占总等标负荷的52.6%;其次是COD Cr,其等标负荷占总等标负荷的42.3%;再次是六价铬和氰化物。
COD Cr和氨氮两项的等标负荷累计值占总等标负荷指数的94.9%,必须优先加以控制。
第18 条污染源的分类及其组成分析表4-3 瑞安温瑞塘河流域污染源组成分析温瑞塘河流域COD Cr排放量最大的是城镇生活源,排放量为9912.66吨/年,占总排放量的82.3%;其次是农业面源,排放量为1611.01吨/年,占总排放量的13.4%;氨氮排放量最大的是城镇生活源1496.87吨/年,占总排放量的66.6%;其次是农业面源742.97吨/年,占总排放量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