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质谱法 part 3
- 格式:ppt
- 大小:423.00 KB
- 文档页数:45
第九章质谱法一.教学内容1.质谱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发展概况及特点2.由质谱仪器结合质谱法的基本质谱仪的工作流程各主要部件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及性能掌握联用技术3.质谱峰的类型、离子碎裂途径及有机化合物的质谱4.质谱法的图谱解析及基本应用二.重点与难点1.各种离子源的基本原理、特点及适应性2.各种重量分析器的基本结构、分析原理、特点及适用性3.各类离子的碎裂机理及规律4.质谱法的基本应用(分子量、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三.教学要求1.较好地掌握质谱分析法的基本基本2.掌握掌握仪的基本结构、工作流程及性能指标3.在较深入掌握单、双聚焦质量分析器的基础上,比较其它质量分析器的基本原理及特点4.一般了建质谱联用技术5.掌握简单图谱的解析,进行较简单化合物分子量、分子式及结构式的分析四.学时安排3学时质谱法是通过将样品转化为运动的气态离子并按质荷比(m/z)大小进行分离记录的分析方法。
所获得结果即为质谱图(亦称质谱)。
根据质谱图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多种有机物及无机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复杂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样品中各种同位素比的测定及固体表面的结构和组成分析等。
质谱仪早期主要用于原子量的测定和定量测定某些复杂碳氢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等。
1960年以后,才开始用于复杂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实验证明,质谱法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有力工具。
第一节质谱仪一、质谱仪的工作原理质谱仪是利用电磁学原理,使带电的样品离子按质荷比进行分离的装置。
离子电离后经加速进入磁场中,其动能与加速电压及电荷z有关,即z e U = 1/2 mν2其中z为电荷数,e为元电荷(e=1.60×10-19C),U为加速电压,m为离子的质量,ν为离子被加速后的运动速度。
具有速度ν的带电粒子进入质谱分析器的电磁场中,根据所选择的分离方式,最终实现各种离子按m/z进行分离。
根据质量分析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将质谱仪分为动态仪器和静态仪器两大类。
在静态仪器中用稳定的电磁场,按空间位置将m/z不同的离子分开,如单聚焦和双聚焦质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