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骨连结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3.78 MB
- 文档页数:48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躯干骨的连结躯干骨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骨连结形成脊柱,构成人体的中轴,上端承载颅,下端连结肢带骨。
一、脊柱1、椎骨间的连结各椎骨之间借韧带、软骨和滑膜关节相连,可分为椎体间连结和椎弓间连结。
(1)椎体间的连结:椎体之间借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相连。
1)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及第2颈椎之间除外),成人有23个椎间盘。
椎间盘由两部分构成,中央部为髓核,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为胚胎时脊索的残留物。
周围部为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组成,牢固连结各椎体上、下面,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
椎间盘既坚韧,又富弹性,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又复原,具有“弹性垫”样作用,可缓冲外力对脊柱的震荡,也可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
23个椎间盘的厚薄各不相同,以中胸部较薄,颈部较厚,而腰部最厚,所以颈、腰椎的活动度较大。
颈、腰部的椎间盘前厚后薄,胸部的则与此相反。
其厚薄和大小可随年龄而有差异。
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向后外侧脱出,突人椎管或椎间孔,压迫相邻的脊髓或神经根引起放射性痛,临床称为椎间盘脱出症。
2)前纵韧带:是椎体前面延伸的一束坚固的纤维束,宽而坚韧,上自枕骨大孔前缘,下达第1或第2骶椎椎体。
其纵行的纤维牢固地附着于椎体和椎间盘,有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的作用。
3)后纵韧带:位于椎管内椎体的后面,窄而坚韧。
起自枢椎并与覆盖枢椎椎体的覆膜相续,下达骶骨。
与椎间盘纤维环及椎体上下缘紧密连结,而与椎体结合较为疏松,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2)椎弓间的连结:包括椎弓板、棘突、横突间的韧带连结和上、下关节突间的滑膜关节连结。
1)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
黄韧带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2)棘间韧带:连结相邻棘突间的薄层纤维,附着于棘突根部到棘突尖。
向前与黄韧带、向后与棘上韧带相移行。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全身骨借骨连结构成的整体支架称骨骼。
运动系统约占人体总重量的60~70%,构成人体的基本框架,具有支持人体、保护体内器官和运动的功能。
在人体的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器官。
骨性标志、肌性标志:我们常把体表可被识别或可摸到的骨结构称为骨性标志,把体表可看到的肌隆起或凹陷称为肌性标志。
第一节骨和骨的连结一、骨和骨连结总论(一)骨总论1.数目成人全身骨共有206块。
2.分类(1)根据部位分类: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2)根据外形分类: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种类型。
3.形态(l)长骨:呈圆柱形或三棱形,有一体两端。
中部称骨干(骨体),其内部的空腔称骨髓腔,两端膨大的部分称骺。
(2)短骨:似立方体形,如腕骨、跗骨等。
(3)扁骨;呈板状,如颅盖诸骨、胸骨等。
(4)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如椎骨、颅底诸骨等。
此外,尚有一种籽骨,多发生在某肌腱内,呈扁圆形,如髌骨等。
术语:*对骨的描述,常用突、棘、粗隆,凹、窝、压迹,腔、窦、小房,管、口、孔、裂等术语。
4.基本构造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等构成。
(1)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类型。
l)骨密质:致密坚硬,耐压性强,位于骨的表面。
长骨骨干处骨密质较厚。
2)骨松质:由骨小梁构成,结构疏松,位于长骨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内部。
颅盖诸扁骨的内、外两层骨密质,分别称为内板和外板,中间的骨松质称板障。
(2)骨膜:被覆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l)特点: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其内面有大量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2)作用:决定骨的生长、营养及其损伤后的修复。
(3)骨髓:填充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l)红骨髓:呈深红色,主要由网状组织、血细胞和少量脂肪组织等构成,有造血机能。
5岁前,全身所有骨内均为红骨髓;从6岁前后开始,部分骨的红骨髓逐渐转变为黄骨髓;至成年,仅长骨的两端、扁骨和不规则骨有红骨髓。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颅骨连结颅骨的连结可分为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滑膜关节三种。
一、颅骨的纤维连结和软骨连结各颅骨之间借缝、软骨和骨相连结,彼此之间结合较为牢固。
颅盖诸骨是在膜的基础上骨化的,骨与骨之间留有薄层结缔组织膜,构成缝。
有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和蝶顶缝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缝可发生骨化而成为骨性结合。
颅骨外形:直立姿势时,眶口的下缘和外耳道上缘接近在同一水平面(Frankfurt平面),这是描述方位的重要规定。
颅骨的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异:青春期颅骨才有轻微的差异,成年女性颅骨稍轻而小,颅容积较男性约少10%;壁较薄、肌肉标志不太明显;眉间、眉弓和乳突不太显著;眶上缘较锐利,颅顶略平;面部轮廓呈圆形,于是女性颅骨保留了更多的儿童特征。
现代人类的性别差异进一步缩小,但颅骨的大小比例和性别差异程度在种族群间是不同的。
颅底诸骨是在软骨基础上骨化的,骨与骨之间的连结是软骨性的,如成年前蝶骨体后面与枕骨基底部之间的蝶枕软骨结合,此外,尚有蝶岩、岩枕软骨结合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都先后骨化而成为骨性结合。
二、颅骨的滑膜关节颅骨的滑膜关节为颞下颌关节,又称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
其关节面表面覆盖的是纤维软骨。
关节囊松弛,上方附着于下颌窝和关节结节的周围,下方附着于下颌颈,囊外有外侧韧带加强。
关节囊内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盘,呈椭圆形,上面如鞍状,前凹后凸,与关节结节和下颌窝的形状相对应。
关节盘的周缘与关节囊相连,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分。
关节囊的前份较薄弱,下颌关节易向前脱位。
颞下颌关节属于联合关节,两侧必须同时运动。
下颌骨可作上提、下降、前进、后退和侧方运动。
其中,下颌骨的上提和下降运动发生在下关节腔,前进和后退运动发生在上关节腔,侧方运动是一侧的下颌头对关节盘作旋转运动,而对侧的下颌头和关节盘一起对关节窝作前进运动。
张口是下颌骨下降并伴有向前的运动,故大张口时,下颌骨体降向下后方,而下颌头随同关节盘滑至关节结节下方。
第二篇运动系统(下肢骨连结)运动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由肌肉和骨骼组成,并通过韧带和肌腱的连接来实现运动和保持身体稳定。
在运动系统中,下肢骨骼连接起来,协同工作以支撑身体重量,并使我们能够进行日常活动和运动。
下肢骨骼连结包括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这些关节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在支撑重量、保持平衡和运动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是髋关节,它是连接髋骨和股骨的关节。
髋关节允许我们进行伸展、屈曲、内旋和外旋等运动。
髋关节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这是因为关节腔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并由强大的韧带和肌腱固定在一起。
髋关节不仅支持上身的重量,还承担着行走、奔跑和跳跃等各种运动的压力。
其次是膝关节,它是连接股骨和胫骨的关节。
膝关节是一个复杂的关节,它不仅允许我们的腿进行正常的屈曲和伸展运动,还具有承受大量压力的能力。
膝关节还包括纤维性软骨盘,称为半月板,它位于股骨和胫骨之间,提供额外的缓冲和稳定性。
在膝关节中还有多个韧带和肌腱,它们帮助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并支持整个下肢骨骼系统。
最后是踝关节,它是连接胫骨和距骨的关节。
踝关节是一个重要的关节,它不仅允许足部的屈曲和伸展运动,还在行走和跑步时起到平衡和稳定的作用。
踝关节由多个韧带和肌腱固定,以提供支撑和稳定性。
踝关节还包括两个骨头之间的纤维性软骨,称为踝关节软骨,它能够减少关节表面的摩擦,让关节运动更加顺畅。
在运动系统中,下肢骨骼的连结是紧密合作的。
例如,在站立时,髋关节承受身体的重量,而膝关节和踝关节则负责平衡和支持。
当我们行走或奔跑时,这些关节将相互协作,使我们能够进行连贯的运动。
任何一个关节的损伤或不稳定都会影响整个下肢骨骼系统的功能,引起疼痛和运动障碍。
因此,保持下肢骨骼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
通过适当的锻炼和训练,可以增强相关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并减少受伤的风险。
此外,保持良好的姿势和体重控制也对下肢骨骼的健康至关重要。
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损伤,及时就医并进行适当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