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沟通(泰国)
- 格式:pptx
- 大小:5.73 MB
- 文档页数:13
一带一路跨文化国际交际教程
Thailand
"一带一路"跨文化国际交际教程Thailand(以下简称“TCT”)是中国政府旨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文化交流及合作的重要平台。
该课程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增进中外之间的友谊,加强中泰两国的民心相通。
TCT以泰国文化为基础,提供跨文化国际交际教程,旨在培养学生们深入了解国际文化差异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交流技巧,更好地从事国际合作项目。
课程将以文化理论、跨文化研究、文化情境分析、跨文化交际技巧为主要内容,以及泰国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泰国文化,建立更加友爱的双方文化交流关系。
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文化理论:学习文化的基本理论,深入理解文化的概念,如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内部关系等;
2、跨文化研究:学习跨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以及不同文化之间交往的相关原则;
3、文化情境分析:学习从文化角度分析当前国际社会情境,看清文化影响下的社会现象,如社会分层、文化多样性、文化不平等等;
4、跨文化交际技巧:学习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如解决矛盾、消除歧视、促进友好等。
此外,TCT还将提供实践性的教学,如参观当地文物遗址、参观泰国的主要景点、参加当地的文化活动等,让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到泰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
TCT所提供的内容,使学生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泰国文化,从而更好地建立双方文化交流的基础,为深入发展中泰两国之间的友谊、合作和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泰国繁荣的旅游业看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语言的普及本文从泰国政府的国内外高水平的旅游外交宣传攻略,泰国人民强大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以及旅游业发展、经济发展和跨文化交际所必需的语言环境的良好普及等三方面,深入分析了其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成功原因。
总结了泰国的经验对我国的不同文化的兼容并蓄的时代发展性要求、全民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及语言普及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标签:语言普及跨文化交际意识旅游业共识一、引言泰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国际影响很大,中国人、欧美人游泰的兴趣越来越浓之风,有目共睹。
其中的不少因素是可以引起和值得我们的足够的研究、分析和借鉴的。
我们主要可从泰国国内、国外对外交际交流两方面情况来分析它的成功原因。
1.国内日常实际情况可用服务细致周到来形容。
进入泰国,你若使用英语,可轻松走遍泰国,无须导游。
吃、住、行、游、购、娱、或想对泰进行一些旅游、文化之类的研究考察等都较方便。
因为泰的各家宾馆饭店、展览馆、娱乐场所、学校等大都使用英语,都有全面配套的英语宣传册、英语书刊、杂志、地图册、名片等,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全面到位。
在一些大型表演场、或民族歌舞表演场所,不但有书面英语介绍,还有现场口译,边演边介绍、语言能力较强,常引来游客的阵阵欢笑、共鸣。
有的宾馆、饭店还邀请著名大学教授作各种泰国文化英语演讲、介绍讲座。
旅游促销手段、策略之多、之佳,跨文化交际意识之强,令人寻味。
所到之处,各种人员都或多或少可用英语与外宾交谈,沟通。
令人感觉全民英语素质、基础普遍较好,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电视英语频道多,英语故事片、节目多。
所有公共场合,广告牌,提示牌等基本是双语解释,(即泰语和英语),或多语解释。
著名景点大王宫里,还有多种文字介绍的精美宣传册—日本语、汉语、英语、泰语等,均免费提供。
由此也可见泰旅游当局对旅游管理、接待水平之成熟,对跨文化交际的推广的重视、语言文化能力之强。
2.国际旅游宣传促销情况可用有计划、有策略,主动重点出击来概括。
中泰跨文化交际案例主题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中泰两国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旨在加深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为跨国交流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泰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跨国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而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交流的障碍,甚至会引起误解和冲突。
因此,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的交流方式,是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本文将以中泰两国为例,分析其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二、中泰文化差异1. 礼仪与礼节中泰两国在礼仪和礼节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重视礼仪和礼节是一种传统美德,例如在商务场合,礼节性的问候和交换名片是必要的。
而在泰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亲密和友善的交往方式,因此在商务场合,泰国人更倾向于寻找共同点和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
2. 沟通方式中泰两国在沟通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言辞的准确和明确,喜欢在交流中强调重点和逻辑性。
而在泰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语气和语境的细节,倾向于通过非语言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3. 时间观念中泰两国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观念非常重要,人们往往会按时完成任务和约定。
而在泰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灵活性和随意性,时间观念较为宽松。
三、案例分析1. 问题描述一家中国公司要在泰国开展业务,需要与当地的合作伙伴进行谈判和洽谈。
但是在与泰国人进行沟通时,发现无法达成共识,甚至出现了误解和冲突。
2. 分析原因在这个案例中,中泰两国的文化差异是导致交流障碍的主要原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礼仪与礼节:在进行商务谈判时,中国人更注重礼仪和礼节,例如交换名片和礼物。
但是在泰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个人关系,因此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前,商务谈判很难进行。
(2)沟通方式:在进行沟通时,中国人更注重言辞的准确和明确,但是泰国人更注重语气和语境的细节。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泰礼仪文化差异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国交流日益频繁,作为中国的近邻国家,泰国是我国南部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
中泰两国的交往历史悠久,文化交流十分密切,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两国之间的礼仪文化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本文将从跨文化视角地分析中泰礼仪文化的差异,探讨如何避免文化碰撞以及如何实现跨文化合作。
一、中泰礼仪文化的差异1. 留遗发制度在泰国,留发作为佛教文化的一种传承,在信仰上有很深的意义。
因此,在泰国,男性通常会留发,而女性则剃发为梵行,在宗教上表示出对佛教的一种尊重和信仰,而在中国,剃发是僧人的身份符号,平民是不应该剃发的。
可以看出,在留遗发制度上,中泰两国的文化传承和信仰上都有截然不同的差异。
2. 语言表达礼仪在中泰两国的语言表达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泰国,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非常重视使用尊称,尤其是在与年长者交流时,必须要多使用一些尊称,如:”คคค”(khun)或”คคคค”(than)。
而在中国的语言表达中,通常用“你”、“我”等代称,显得比较亲近,在与年长者交往时,可以使用“先生”、“阿姨”等敬语或称呼对方的名字来表示尊重。
3. 饮食礼仪中泰两国的饮食礼仪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泰国,通常使用勺子、叉子和勺子来进餐,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不能用来取食物,而在中国,我们通常用筷子来进餐,左手虽然不可以放在餐桌上,但也可以用来接受他人递过的食物或其他物品。
二、避免文化碰撞的方法虽然中泰两国的礼仪文化存在着差异,但是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通过了解,尊重和包容彼此不同的文化习惯和传统,避免文化碰撞,促进跨文化交流。
1. 学习外语学习对方国家的语言,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熟悉对方的社交礼仪和文化习俗。
也可以更好地打开对方的心扉,建立互信和互相尊重的关系,避免文化措手不及所带来的失礼或尴尬。
2. 意识到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难免会遇到不同的文化习惯和礼仪。
我们应以包容心态去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的典型案例公主日记
跨文化交际问题描述:
本人于2012年夏赴泰国普吉岛担任汉语教师,为期三个月。
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由于我们所住的宾馆离学校有点远,所以泰方政府派了一辆专车每天接送我们上课,并负责假日活动的接送。
但是这位专车司机经常不守时,为我们造成了很多困扰。
先生刚刚到泰国的第一个白天,我们要去市政厅彩排开幕式,说好八点出发,结果九点半司机才来。
在开幕式当天,我们定好七点准时出发,结果司机八点才过来,还是在我们不断给各方人员打电话催促下过来,这也使得我们的开幕式准备时间变得十分紧张。
之后,便是每天的上课,司机每隔一两天都会迟到一次,使得每次上课都不能按时完成,出现学生等老师的情况。
为此,我们很严肃的和司机说过准时的重要性,也和各方领导反映了这一问题。
可是,司机的不守时还是时有发生。
好在,期间没有耽误什么重要的活动。
中外互鉴 |泰语专业留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思考□薛青张睿/文交际双方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会因为突然处于异己文化生活环境而出现“文化休克”现象。
(跨文化交际学将交际双方由于各自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在交际过程中产生交际冲突的情况叫做“文化休克”。
)其突出表现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所以中泰两国之间存在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泰语专业留学生面临着言语和非言语两方面的文化休克问题。
为了更好进行文化适应和跨文化交际,泰语专业学生应该积极寻找诱因,端正跨文化交际态度,并寻求有效的跨文化实践方法。
基于此,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切入点,探讨泰语专业留学生的“文化休克”现象,以期探索文化适应的有效方法。
1 文化休克的概念“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1960年由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卡莱沃·奥博格首先提出来的一个概念。
是指一个人突然处于异己文化生活环境,或是脱离自己原来的文化环境后产生的一种慌张、迷惘、疑惑、恐惧,甚至排斥的心理状态。
面对陌生的文化符号,加上以往熟悉的社会交往手段和方法失效,人们对这个陌生的文化感到无法理解,很难沟通。
文化休克发生于从一个熟悉的文化进入陌生的文化环境,只要是文化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文化休克都可能出现[1]。
2 文化休克的表现2.1 言语交际中的文化休克每个文化都有独特的言语交际规则。
如何用语言进行交流,每个文化都有独特的规则和模式。
刚到泰国学习的泰语专业学生,虽然具备初步的泰语表达能力,但由于两种语言之间的语言规则差异很大,同学们缺乏真实的语境训练,并且容易受到母语语言规则的“负迁移”影响,他们在说泰语时往往照搬母语语言规则,而不能自如地进行两种语言的规则转化,往往说一些“中式泰语”,导致泰国人无法理解,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
言语规则的转化只是一个方面,可以通过后期训练逐渐改善,但受文化影响的言语行为通常表现出“不可翻译性”。
案例中的李晓雨同学以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身份被派往泰国进行汉语教学。
她刚到泰国的时候,接待人员对其态度十分冷淡,并非之前她所想的那样“热情友好”。
而且接待人员对只身一人的李晓雨也没有给予应有的帮助和照顾。
接下来李晓雨便开始了教学工作,但是当地老师对她也是不冷不热的,不仅没有帮助她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工作,也没有主动向她打招呼。
当地学生也没有和她建立起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这让李晓雨很难受,以致影响了教学进程。
从此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晓雨与当地人的人际关系问题并非由语言障碍所引起,而是两国之间的某些方面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李晓雨一开始的跨文化交际失败。
跨文化交际过程大概可以分为蜜月期、挫折期、调整期和适应期四个阶段。
李晓雨同学从一开始就对泰国存有“刻板印象”,认为泰国人是“热情好客”的,这使她对泰国满怀憧憬。
但是当她受到接待人员以及当地的老师和学生的冷漠对待时,“刻板印象”和现实之间的差别使其一时间没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来了解并应对这一状况,甚至不断质疑自己的行为。
这使得李晓雨同泰国人的跨文化交际从短暂的蜜月期进入挫折期。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处在挫折期的李晓雨开始小心翼翼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此时的她还并没有发现是文化差异导致了这种令其尴尬的境地的产生。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一位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后亲吻学生的脸颊,她内心受到的触动很大,因为她以前从未有过这种经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是一直强调“尊师重道”的,教师常常是高高在上的,这种观念由来已久,对此我们都是无意识的,因此亲吻脸颊这种师生之间的行为在中国是极少发生的。
此外,这也与大部分中国人比较内敛、含蓄有关。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文化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主要因素。
当李晓雨意识到这一问题之后,便开始以尝试的心态去按照当地人的方式进行交际,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亲吻了学生的脸颊。
这一转变预示着她慢慢地能够克服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以及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使得她进入调整阶段,与当地人以及学生的关系开始慢慢融洽起来。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Case Study 1 Age and Status两位同事的矛盾使一家数据处理公司的总经理遇到了麻烦。
一方是一位踌躇满志的法裔加拿大小伙子,另一方是一位有特许签证的年长的中国女性,而此前两人确实很好的合作伙伴…..Case description:A manager in a data-processing company was having difficulty dealing with a conflict between a young, ambitious French Canadian male and his co-worker, an older Chinese woman who was on a special visa from China. She had recently become uncooperative and had made it clear to the manager that she would not be willing to travel to the capital with her co-worker to hold discussion with legislators about a new product with great enthusiasm.When the manager asked her what the problem was, he received no clear explanation. When he asked her co-worker, the young man had no insights to offer. The young French Canadian was clearly annoyed, however, that the Chinese woman was refusing to share her data with him. That meant he couldn’t make the presentation to the legislators because she had all the key data on her computer disks.The manager repeated questions to her but her “problem” got nowhere. So he changed his approach. He began explaining his concerns, as manger and as spokesperson for the company, about the upcoming meeting with legislators. His explanation about his position was unemotional. In that climate she then felt she could explain her position. She revealed she felt that that as an older, and to her mind, more senior person, she should not be sent to the capitol with a younger employee who would do the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she had worked hard to develop. That would diminish her status, she felt. The general manger knew the root of his headache.Questions:1.What do you think caused the conflict?2. What would you do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if you were the general manager?矛盾冲突这位年长的中国女士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开发产品.却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拒绝与年轻的同事一同去向议员做推介:当经理和同事问其原因.她并未做任何明确的回答:而当经理改变策略,不再直接询问原因,而是迂回地讲起自己的困境时,她才道出自己的顾虑。
泰国汉语志愿者项目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泰国汉语志愿者项目是由泰国政府和中国大使馆共同发起的一项志愿服务活动,旨在促进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增进中泰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该项目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参与,志愿者们不仅在教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跨文化交流和友谊建立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泰国汉语志愿者项目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泰国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汉语这门东方语言,学习中国文化和历史。
志愿者们通过教学和文化活动,向泰国学生展示了中国的魅力,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高了泰国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加深了中泰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为中泰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泰国汉语志愿者项目的背景、志愿者招募和活动内容,总结项目取得的成果,分享志愿者们的心得体会,并展望未来项目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和支持这个重要的志愿者项目,为中泰友好关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会对本文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引言部分对项目的概述和目的,正文部分将会重点介绍项目的背景、志愿者招募以及活动内容,结论部分将总结项目的成果,并分享志愿者的心得和展望未来项目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1.3 目的泰国汉语志愿者项目的目的是通过招募和培训优秀的汉语志愿者,为当地学校提供汉语教育支持,促进泰国学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通过志愿者们的努力,帮助泰国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言技能,增进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间的人文交流和友好关系。
同时,志愿者们也能在项目中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
通过项目的推动,希望能够为中泰两国教育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做出贡献,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和共享。
2.正文2.1 项目背景:泰国汉语志愿者项目是由泰国政府与中国政府共同发起的一项志愿者项目,旨在促进泰国与中国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
泰国文化中的非言辞交际暨南大学汉语系广东广州 510610摘要:同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肢体语言同有声语言一样,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含义,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这种非言辞交际方式比言辞交际所起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更重要。
泰国的礼节繁多,仪式也相当复杂,其中合十礼作为泰国最重要的礼节之一,很具有代表性。
本文就相关资料并结合本人在泰亲身经历就此谈谈泰国的合十礼,以便大家更好的了解泰国合十礼,减少因对合十礼的不了解而造成的交际障碍。
关键词:泰国合十礼非言辞交际佛教跨文化交际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泰国的肢体语言的研究有一些,但是只是简单的列举,没有专门将泰国的合十礼作为专题系统研究的。
本文通过对合十礼的由来、与佛教的渊源、在泰国最富盛名的原因、怎样正确行礼以及该如何避免由此产生的交际失误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让人们更深层次的了解泰国合十礼,并能运用到实际交往中。
一、合十礼的由来合十礼,也称作“合掌礼”,“南礼”,对佛教弟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问候方式。
《观音义疏》卷上记载过,我国以拱手为恭,印度则以合掌为敬。
可知合十礼并非佛教所创,原本是印度古代婆罗门教的礼法,但是被佛教沿袭使用,从而逐渐成为佛教的专用礼法。
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各国佛教徒于是也沿用此姿势,后来发展成为全民性的见面礼。
因此,合十礼也成为有些地区和国家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
这种礼法主要流行于泰国、越南、缅甸、尼泊尔、柬埔寨、老挝等佛教国家,其中以泰国最具代表性。
2003年北京sars期间,合十礼一度成为一些北京市民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因为它避免了人与人之间手的接触,避免相互传染。
二、佛教与泰国的合十礼在一些佛教国家中都有把合十礼作为人们交际的一种方式,为什么尤以泰国最具盛名呢?这里离不开佛教在泰国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泰国千百年来代代相承的传统宗教,佛教已经渗透到泰国人们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各种艺术创作中都看到佛教的影子。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在泰国,和泰国朋友在网上聊天时,他们有时候会发来“555",本来是说到开心的时候,为什么要用这几个数字呢?在中国聊天时555表示哭的声音。
原来5的泰语发音是“哈hà”,“555”在泰国原来是表示笑声。
“6”这个数字,在汉语中表示“顺利、吉利”的意思,汉语中有“六六大顺”,而6的发音在泰语里有“跌倒”的意思。
同时,中国人用手势表示“6”的时候,大多是将拇指和小指竖起,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弯曲来表示“6”,而这一手势在泰语文化中表示“牛”,而“牛"在泰语文化中表示“笨”的意思,是一个贬义词.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反映了不同的文化造成相同意象上的不同认知.由于数字的不同发音,表示不同的含义。
同时,“牛”汉语指的是“勤奋"的象征,股票价格持续上升被称为“牛市",因为牛象征生产与增值,同时,“牛”,已经被引申为一个形容词,意思为“厉害、有本事",例如“你太牛了!”(标准:你太厉害了!)。
这个词通常为褒义词,通常用于赞扬、形容某人很厉害,很有本事,很有胆量。
也通常用于口语中的调侃。
而泰语中“牛”这一意象,特别是“水牛”(ควาย) 则是极尽羞辱的骂人的话.“水牛”是指“人很笨,不开窍,愚蠢至极”。
解决办法:
理解数字在泰语文化里的含义,不要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同时,在泰国,夸奖别人时,不要用“牛”这个词.同时,向泰国朋友解释中泰文化的异同,表示并无恶意。
案例启示:
我们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一定要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了解与这些知识相对应的泰语语用知识和泰文化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可能产生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