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术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局部麻醉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82.08 KB
- 文档页数:2
阿替卡因在拔牙术中的疗效观察作者:黄丽梅赵连生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9期摘要:目的分析阿替卡因(碧兰麻)在拔牙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拔牙患者200例,300颗牙齿,随机分为阿替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分别行局部浸润及阻滞麻醉。
结果阿替卡因组有效率为96%,利多卡因组有效率84%,阿替卡因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利多卡因组(P <0. 05)。
结论阿替卡因用于拔牙术中的浸润麻醉,起效快,效能高,是理想的局部麻醉药物。
关键词:拔牙术;局部麻醉;阿替卡因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rticaine in Tooth ExtractionHUANG Li-mei,ZHAO Lian-sheng(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Shunyi Hospital,Bei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13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rticaine (Primacaine) anesthesia in tooth extraction. MethodsSelect the 2008.3~2013.3 in our hospital, 200 cases were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300 teet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rticaine group and lidocaine group, respectively, for local infiltration and block anesthesia. Results articaine group effective rate was 96%, lidocaine group was 84%, excellent rate of articaine anesthesi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idocain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Articaine used as infiltration anesthesia, the extraction operation of fast acting, high efficiency, is an ideal local anesthetic drug.Key words:Tooth extraction; Local anesthesia;Articaine目前,口腔科常用的麻醉药物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肾上腺素,由于普鲁卡因药物过敏发生率较高,所以,临床上已基本不用。
复方阿替卡因在乳牙拔除术中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讨复方阿替卡因在乳牙拔除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14例需乳牙拔除患者,共133颗患牙。
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8颗采用复方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65颗采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良好率为98.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8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方阿替卡因用于儿童乳牙拔牙术中,起效快、效能高,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Compound Articaine in retained deciduous teeth extraction.Method:One hundred and fourteen patients who needed retained deciduous teeth extra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there were 133 offending teeth.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68 teeth)was given Compound Articaine for anesthesia and the control group(65 cases)was given Lidocaine for anesthesia.The anesthetic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anesthesia work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good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98.5%)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3.1%),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Compound Articaine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 acting and high efficiency in retained deciduous teeth extraction,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Compound Articaine;Lidocaine;Retained deciduous teeth;Infiltration anesthesia现代社会人们的饮食结构逐渐精细导致越来越多的乳牙滞留。
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应用效果评价潘莲,甘升远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 乐山 614000【摘要】目的:研究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对比组和观察组各41例,分别采取利多卡因麻醉和复方盐酸阿替卡因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有效率、麻醉时间和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有效率高于对比组,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后感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比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比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牙龈肿胀、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概率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
结论: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中麻醉效果理想,麻醉起效快且持续时间长,患者麻醉后感觉能力可以快速恢复,相比于利多卡因麻醉安全性更高,患者麻醉后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利多卡因;牙体牙髓病;麻醉效果[中图分类号]R7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03-02牙体牙髓病是临床口腔科中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该疾病涵盖了牙髓坏死、龋齿、根尖周病等诸多疾病,牙体牙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牙髓维持经常性剧痛[1],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手术治疗。
如今临床中主要采取手术开髓和拔髓治疗牙体牙髓病,但是,手术创伤会给患者造成极大伤害,患者疼痛感强烈,进而容易降低患者治疗配合度,对此,需要使用麻醉药物对患者实施麻醉,从而实现无痛手术治疗[2]。
利多卡因和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均为临床中常用麻醉药物,本次研究选取82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种药物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现将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82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将之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其中对比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区间为18~72岁,平均年龄(47.14±2.52)岁;观察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区间为17~72岁,平均年龄(46.91±2.43)岁。
阿替卡因麻醉效果观察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碧兰麻)是口腔用局部麻醉剂,属酰胺类。
它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较强,系阻断注射部位神经纤维的神经传导起麻醉作用。
给药2-3分钟后即出现麻醉效果,可持续约60分钟。
牙髓麻醉时可缩短,缩短2-3倍时间。
阿替卡因溶液中添加了十万分之一肾上腺素的作用在于收缩局部血管,延缓麻醉剂进入全身循环,维持局部组织浓度,同时亦可减少出血量,尤其适用于口腔局部麻醉。
我科于2009年以来,采用阿替卡因局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口腔科需要局麻的患者如拔牙、固定修复、需要制备的基牙及髓病治疗的牙齿,采用单盲随机选取实验组60例,对照组48例,共108例。
其中男70例,女38例,年龄12-75岁之间(不含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1.2方法实验组采用阿替卡因 (法国碧兰公司1.7ml/支)进行局麻。
对照组采用2%利多卡因(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5ml/支)进行局麻。
两组按治疗要求施行局部浸润麻醉或神经传导阻滞麻醉。
2 疗效评价标准采用日本石川修二对疼痛的分级标准进行评价:优:麻醉完全,患者自觉无疼,无任何痛苦表情;良:麻醉良好,患者有轻度不适感,可顺利进行操作;可:麻醉有效,患者感到疼痛,需忍耐才可完成操作;失败:麻醉无效,患者感到剧烈疼痛,操作难以进行。
3 结果见表1。
优良可失败实验组 25 32 1 2对照组 15 23 6 44 讨论近年来,无痛概念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临床上对口腔局部麻醉药提出了更高要求。
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作为口腔专用局麻药与利多卡因相比,麻醉效果更可靠、更安全。
阿替卡因属酰胺类局麻药,局麻的作用机理与其他局麻药相似,但阿替卡因又有其独特之处,其特殊的分子结构不仅提高了阿替卡因的脂溶性,使其具有更强的组织渗透性和扩散性,提高了阿替卡因在神经纤维内的浓度,增强了麻醉的作用,而且使阿替卡因能被细胞浆中的酯酶水解,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
阿替卡因用于口腔科局部麻醉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阿替卡因用于口腔局部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2012 年9月-2013 年6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需进行口腔局麻的病人60名,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选阿替卡因进行口腔局部麻醉,对照组则选利多卡因予以局部麻醉,分别从麻醉起效时间,局麻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平均麻醉起效时间为(2.4±0.3)分钟,麻醉有效率高达93.3%,不良反应发生率仅3.3%;对照组的平均起效时间为(4.6±0.7)分钟,麻醉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2 方法2.1 麻醉方法:观察组:选阿替卡因做局部麻醉剂,4%阿替卡因与1/10w肾上腺素混合注射剂,每支剂量为1.7ml,每次用量不超过一支;对照组:选利多卡因为局部麻醉剂,2%盐酸利多卡因,每支剂量5ml(100mg),每次用量不超过一支。
两组均对拔上颌前牙者采用局部黏膜下注射麻醉,对拔下颌后牙者予以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对牙髓治者进行牙颊/唇侧根尖区局部黏膜下浸润麻醉。
2.2 观察指标:注射麻药后每半分钟用探针测量一次麻醉效果,记录起效时间,观察局麻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根据医师评价将局麻效果分成4等:(1)麻醉完全:整个治疗过程中,病人无疼痛感,无痛苦表情;(2)麻醉良好:病人有轻微疼痛,无痛苦表情,可顺利完成治疗;(3)麻醉有效:病人有疼痛感,伴有痛苦表情,但可忍受配合继续治疗;(4)麻醉失败:病人有明显疼痛甚至剧烈疼痛,无法继续配合治疗。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晕、心慌、呼吸困难等。
3 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3.1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观察组:1.5—4.5分钟,平均起效时间为(2.4±0.3)分钟;对照组:2.5-6.5分钟,平均起效时间为(4.6±0.7)分钟。
152拔牙术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局部麻醉效果观察欧阳东,刘英霞,雒云【关键词】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拔牙术【中国图书分类号】11782.11拔牙术是口腔门诊常见的基本手术,实施拔牙术的前提是良好、完善的麻醉,以减少患者的疼痛,保证拔牙的顺利完成。
临床采用常规局部麻醉药为利多卡因,但用药量较大(2—4m1),注射用针较粗,容易给患者造成心理恐惧。
本研究于2006一l l至2008一l l应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商品名:碧兰麻,法国碧兰公司)作为拔牙术麻醉用药,并与应用利多卡凶比较,观察碧兰麻局部麻醉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来我院口腔科施行拔牙术的患者60例,按门诊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例,男19例,女l l例,平均(42.89+6.55)岁,手术时间(30.ol+ 7.35)m i n,上颌牙15颗,下颌牙15颗,其中阻生齿5颗;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29+6.40)岁,手术时间(30.52+7.48)m i n,上颌牙16颗,下颌牙14颗,其中阻生齿4颗。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排除标准出现以下因素之一者均不予实施麻醉(1)对利多卡凶过敏者;(2)拔牙术禁忌证者;(3)当天饮酒者;(4)两组术中追加麻醉剂用昔者。
1.3麻醉方法实验组术中使用碧兰麻,剂量为局部浸润麻醉0.8m l,神经阻滞麻醉1.7m l;对照组术中使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1:10万肾上腺素,剂量为局部浸润麻醉2m l,神经阻滞麻醉4ⅡI l。
局部浸润麻醉采用唇(颊)、腭(舌)侧根尖区局部黏膜下浸润注射;阻滞麻醉采用常规上颌结节、下颌孔、腭大孔、切牙孔、眶下孔注射给药。
麻醉药注射5 r ai n后。
在双盲原则下进行患牙拔除。
1.4疗效评定由患者和另一名医师共同评价。
主观评价:按照疼痛四级l O分分类法设计专门表格,记录患者术中、麻醉2h后的疼痛情况。
疼痛分级:I级:无痛,记为1分;Ⅱ级:轻度疼痛,以发胀感为主根据程度记为2—4分;Il l 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但能忍受,根据程度记为5—7分;IV 级:剧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伴出汗、烦燥不安,根据程度记为8—10分…。
医师评定麻醉效果标准:(1)麻醉完全,患者无疼痛感,无痛苦表情;(2)麻醉良好,患者有轻微不适感,但手术可顺利进行;(3)麻醉有效,患者感觉疼痛,有痛作者简介:欧阳东.男,1962年出生,本科学历,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口腔科临床工作。
作者单位:100027北京,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口腔科苦表情,但可忍受手术进行;(4)麻醉失败,患者感觉剧烈疼痛,无法忍受‘1‘。
1.5统计学处理将调查表全部量化,用SPSS统计软件对两组样本进行f检验。
2结果2.1医师评定实验组手术过程顺利,麻醉完全2l例(70.0)%,麻醉良好7例(23.3%),麻醉有效2例(6.7%);对照组麻醉完全8例(26.7%),麻醉良好18例(60.O%),麻醉有效3例(10.O%),麻醉失败1例(3.3%)。
2.2主观评价实验组麻醉时、注射时的疼痛指数为2.344-1.53,小于对照组(4.324-1.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67,P<0.01);实验组麻醉2h后的疼痛指数为1.474-1.21,小于对照组(1.914-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07,P<O.05)。
2.3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引起过敏、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
3讨论阿替卡因具有很高的组织穿透能力,同时它的血浆蛋白质结合率接近95%,比其他麻醉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甲哌卡因、丙胺卡因、布比卡因)都高。
另外,因阿替卡因的杂环结构提高了它的脂溶性,所以阿替卡因的麻醉效能高¨J。
本研究表明,实验组浸润麻醉注射时疼痛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考虑原因为碧兰麻采用加压注射器及专用针头注射,针头直径只有0.3一,对组织创伤小,患者主观痛感轻微,消除了患者对拔牙的焦虑、恐惧,使患者在术中保持相对良好的合作态度。
使用碧兰麻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上颌牙显效好于下颌牙,其中以下颌后牙显效最低。
考虑原因为上颌骨较疏松,上牙槽突唇(颊)侧骨板较薄,且有多数小孔通向其内的骨松质,因此局部浸润麻醉时药物渗透快且好;下颌后牙显效最低可能是颊、舌侧骨板较厚的缘故【2』。
另外,炎性反应期麻醉显效差,这是因为炎性反应区域低pH值抑制麻醉药渗入神经细胞膜,且炎性反应提高了神经末梢的诱发动作电位",4J,因此,笔者建议炎性反应期麻醉最好采用阻滞麻醉。
另外,上颌结节、下颌孔阻滞麻醉时,用碧兰麻注射器不易抽取回血,最好采用5I n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
本研究中已尽可能去除了由于年龄、手术情况对疼痛的影响,故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
结果表明,实验组30例脉搏、心率、呼吸均保持稳定,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基警医堂垫!Q生垒屋星呈!鲞筮2塑丛鲤』曼坠!里皇壁:!丛:兰!:塑!:兰,!逝!翌:垫!Q 镇痛安全可靠,表明该麻醉方法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l[1]宋琰华,郑同林,王磊.阿替卡因利多卡因在后牙牙髓治疗中镇痛效果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4):70.[2]皮昕.口腔剖生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71.[3]N a kai Y,M il拶∞m P,M anel L,et a/.F_Soct l vene*.e ofl oca l anest he.-年轻人空腹血糖受损临床意义初探朱海东,李新琴1538i a i n pedia t ri c dent al pr act i ce[J].J A m D ent A s s oc,2000,55(1):4l一50.[4]M al am ed S F.C agnon S,Leblance D.Eff i ca c y of ar t i ca i ne:A ne wam i de l oc al anest het ic[J].J A m D ent A ssoc,2000,131(5):636—642.(2009—09—11收稿2009一彪一2D修回)(责任编辑尤伟杰)【关键词】年轻人;空腹血糖受损;高敏C反应蛋白;体质指数;踝臂指数【中国图书分类号】R587.1大量研究证实,空腹血糖受损(i m pai r ed f ast i ng gl yc a e—m i a,I FG)与基础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肝脏胰岛素抵抗相关。
此类患者糖尿病发病危险增加,冠状动脉、颈动脉以及外周动脉会逐渐出现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
目前,I FG的研究对象多为中老年人。
有关年轻人I FG的临床意义少有报道。
笔者于2007—06—01至2008—10-01体检中发现年轻人I FG35例,并进行了初步研究。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我院门诊健康体检人群中,20一35岁共1235例,发现I FG[符合1999年W H O标准:7.0m m oV L>空腹血糖≥6.1m m 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 G Tr2hPG)<7.8 r nm ol/L]35例,其中男32例,女3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年轻人(空腹血糖<6.1m m ol/L,O叩r2hPG<7.8m m oi/L) 3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
女2例。
排除标准:急性感染性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肝肾功能不全、肿瘤。
两组性别、年龄等具有可比性(P>O.05)。
1.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脱去外衣和双鞋后,分别测量身高(m)、体重(kg),计算体质指数(B M I),测右上肢血压,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查血细胞分析,用德国产M O D U L A R PE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癌胚抗原、甲胎蛋向及高敏C反应蛋白(hs C R P)(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公司),同时查胸透、心电图及肝、胆、胰、脾、双肾、前列腺(男)、子宫、附件(女)彩色超声,用韩国翰博医疗科技公司提供PP一100动脉硬化及血管疾病检测系统查踝臂指数(A B I)。
作者简介:朱海东.男,1968年出生。
本科学历,主治医生。
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
作者单位:225003扬州。
武警江苏总队医院门诊部1.3统计学处理各组实验数据以i-l-S表示,采用SP SSIO.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
2结果两组胸透、心电图、腹部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血细胞分析、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均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B M I、hs C R P及A B I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O.01,表1)。
表1两组年轻人B M I、hs C R P及A B I比较(;±s)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O.013讨论B M I>30被定义为肥胖。
肥胖患者伴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可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和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分泌幢】,与心血管事件的高发率相关p J。
本研究中I FG组B M I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0.01),预示I FG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C R P是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蛋白,急性炎性反应时C R P浓度迅速升高,而慢性炎性反应状态下含量甚微。
l l scR P反映低度炎性反应状态下的C RP水平Ho。
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时,大量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刺激斑块内C R P的合成。
它主要结合于部分降解的低密度脂蛋白上,增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作用,加之炎性反应细胞的浸润使斑块不稳定,造成栓塞和血栓形成,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
另外,C R P 通过减少一氧化氮的合成,参与粥样硬化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