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系统认识与检查教案12-1
- 格式:doc
- 大小:9.15 MB
- 文档页数:9
《认识计算机系统》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启动和关闭计算机。
(2)掌握鼠标器的五种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让学生学会总结(2)学会使用七巧板软件进行游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详细的计算机图片操作解说,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以及同学们的交流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计算的兴趣4.行为与创新激发学生养成热爱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继续激发他们的无限潜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学习计算机,兴趣浓,大部分家庭有电脑,有操作基础,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操作。
三、重点难点掌握鼠标器的五种基本操作,利用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来玩游戏,熟练使用鼠标器胜利完成游戏。
四、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操作计算机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计算机,那么你会操作计算机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计算机系统,学会简单操作计算机。
活动2【活动】操作计算机()自学质疑1.板书启动计算机步骤,让学生尝试打开计算机。
师巡视指导。
2.学生观察计算机的“桌面”,看看有些什么。
()交流1.指名说说开机后,看到了什么。
2.师作演示讲解:计算机的“桌面”由哪些部分组成。
(三)鼠标器操作1.学生看书,尝试鼠标器拿法。
2.学生演示拿法,师作指导。
3.教师结合实例演示讲解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4.师出示要求,学生按要求练习鼠标器的操作方法。
5.师小结:鼠标器操作注意点。
(四)实践园使用鼠标器对“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图标做如下操作,说一说有什么变化。
鼠标器的操作,变化情况: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它到屏幕的左上角指名说说并作演示操作,师生总结变化情况。
(五)关闭计算机师:如果不正常关闭计算机,可能会导致计算机系统的损坏。
1.学生按书上步骤操作,关闭计算机,师巡视指导。
2.学生操作演示“关闭计算机”。
3.学生分别尝试操作:待机、关闭、重新启动,看有什么不同。
4.师生总结:待机:计算机进入等待状态,没有断开电源。
关闭:计算机完全断电。
重新启动:计算机关闭所有程序后,进入启动状态。
《认识系统》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了解系统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系统论的基本理论。
导入引导:系统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观点,但你知道系统是什么吗?系统有哪些特点?系统论又是如何诠释系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一、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一组有序元素组成的整体。
系统是一个整体,由多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之间存在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
二、系统的特点1. 互相关联性: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一个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部分。
2. 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整体,不同部分之间互相依靠,不能单独看待。
3. 目标性: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共同为实现系统的目标而协同工作。
4. 动态性: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息地进行变化和发展。
三、系统的分类1. 自然系统:由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组成,如生态系统、气候系统等。
2. 人工系统:由人类设计和建造的系统,如机械系统、社会系统等。
3. 抽象系统:用来描述和钻研其他系统的系统,如数学模型、信息系统等。
四、系统论的基本理论1. 辨识系统:识别系统的边界和因素,确定系统的范围和关键部分。
2. 分析系统:分析系统内部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干系,找出系统的组成因素和作用机制。
3. 综合系统:将系统的各个部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系统的目标。
4. 评判系统:对系统的运行效果和实现目标的水平进行评估,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系统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系统论的基本理论。
系统是一个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具有互相关联性、整体性、目标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抽象系统三种类型,系统论包括辨识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和评判系统四个基本理论。
在以后的进修和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系统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拓展延伸:1. 请举例说明一个你认为是系统的实际案例,并分析其特点和分类。
起动系线路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一、起动系线路检测1.检查电池是否充足。
使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电压,确保电池电压在规定范围内。
2.检查起动机。
使用万用表检查起动机绕组的电阻,确保绕组没有短路或开路。
3.检查起动机继电器。
使用万用表检查继电器触点的开闭状态,确保继电器正常工作。
4.检查起动开关。
检查起动开关接触点是否正常,确保起动信号能够顺利传递到起动机。
二、故障诊断1.电池电压过低。
若电池电压低于规定范围,可能是电池老化或者充电系统故障导致的。
2.起动机无响应。
若起动机无法转动,可能是起动机本身故障或者起动信号传递故障。
3.起动机转速过慢。
若起动机转速明显低于正常转速,可能是起动机磨损或者绕组故障导致的。
4.启动困难。
若车辆启动困难,可能是点火系统故障或者供油系统故障。
三、故障处理1.更换电池。
若电池性能下降,需要及时更换新的电池。
2.维修或更换起动机。
若起动机损坏严重,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3.检修起动继电器。
若继电器故障,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4.检修起动开关。
若起动开关故障,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起动系线路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提高他们对车辆维修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5. 检查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
如果起动困难或无法启动,需要检查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点火线圈故障、点火塞磨损或供油系统压力不足。
6. 检查电路连接。
有时起动问题可能是由于线路连接不良或者接地问题导致的,需要仔细检查所有相关线路的连接情况,保证线路通畅。
7. 检查起动信号。
有些车辆可能会因为起动信号传递不了而无法启动,需要检查起动信号传递的完整性,特别是在起动开关、继电器和起动机之间的信号传递链路。
故障处理:1. 如果电池电压过低,需要先尝试通过充电来恢复电池容量,若容量无法恢复则需要更换新电池。
2. 如果起动机无响应,需要检查起动机的电源接线及地线,确保连接良好,同时检查起动机绕组和触点状态,根据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
小学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认识常见的操作系统小学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认识常见的操作系统导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时代中,我们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比如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等。
这些设备背后的核心是操作系统。
本次信息技术课程将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对常见的操作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这些知识将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如地使用电子设备。
一、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一种软件程序,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并提供给用户一个友好和直观的界面。
操作系统的目的是使各种应用程序能够在计算机上顺利运行。
二、常见的操作系统1. 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一款非常流行的操作系统。
它提供了直观的用户界面,包括桌面、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等,使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不同的操作和任务,比如浏览网页、编写文档等。
Windows操作系统有多个版本,如Windows 7、Windows 8和Windows 10等。
2. macOS操作系统macOS操作系统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专门用于苹果公司的电脑产品,例如MacBook和iMac等。
它以其简洁、稳定和安全而闻名。
macOS操作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功能和创新的设计,使用户能够轻松地进行多任务处理、图形设计和多媒体制作等。
3. Android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是由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用于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
它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
Android操作系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应用程序和个性化设置,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制设备。
同时,Android操作系统也支持各种连接和互联网功能,如Wi-Fi、蓝牙和应用商店等。
三、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1. 硬件管理:操作系统能够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如处理器、内存和硬盘等,以确保它们能够高效地运行。
2. 文件管理:操作系统允许用户在计算机中创建、复制、删除和移动文件,以及组织和管理文件夹和目录等。
汽车起动系统课型:教改示范课时间:2013年03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起动系统的作用、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及控制线路重点、难点:1.起动机的结构2.起动机的工件原理3.起动机的控制线路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预习、解析、讨论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复习调节器的作用、分类及工作原理二、新课讲授1. 起动系统的作用要使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必须用外力转动发动机的曲轴,使气缸内吸入(或形成)可燃混合气并燃烧膨胀,工作循环才能自动进行。
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开始自动地怠速运转的全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
发动机常见的起动方式有:(1)人力起动用手摇或绳拉,劳动强度大,适用于一些小功率的发动机,一般作为一种后备的起动方式。
(2)辅助汽油机起动由于增加了能源消耗,体积大,故汽车上不采用,主要用在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上。
(3)电力起动它以蓄电池为电源,以直流电动机为动力,通过控制机构和传动装置进行工作,操作简便,起动迅速可靠,因此被现代汽车广泛采用。
2.起动系的组成起动系一般都由起动型蓄电池、起动机、起动开关、起动继电器等组成。
其中,蓄电池为起动机提供电能,起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输出转矩带动发动机运转;起动开关用来控制起动机工作;起动继电器(在小型起动电路中一般不配备)是用来保护起动开关的。
起动系的一般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
3.起动机的功用、组成、型号与分类起动机一般都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的:(1)直流串励式电动机其作用是将蓄电池提供的直流电能转变为机械能,产生转矩起动发动机。
(2)传动机构其作用是在发动机起动时,使起动机驱动齿轮啮入发动机飞轮齿圈,将起动机转矩传给发动机曲轴;在发动机起动后.使驱动齿轮打滑与飞轮齿圈自动脱开。
(3)控制装置(也称电磁开关)用来接通和切断起动机与蓄电池之间的电路。
在有些汽车上,还具有接入和隔除点火线圈附加电阻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起动系的作用分类与工作原理四、作业布置教科书第169页第2、3题。
汽车电器教案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2.掌握点火系统中各个零部件的功能及其工作原理。
3.了解点火系统故障的常见原因与表现。
4.掌握常见的点火系统故障诊断方法与技巧。
二、教学内容:1.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原理点火系统由电源、点火开关、点火线圈、火花塞等组成。
其原理是通过点火线圈将低电压转化为高电压,从而产生能够穿透火花塞电极间隙的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从而使汽车发动机正常运转。
2.点火系统中各个零部件的功能及其工作原理-电源:提供点火系统所需的电能。
-点火开关:控制点火系统的通断。
-点火线圈:将低电压转化为高电压。
-火花塞:引起火花,点燃混合气体。
3.点火系统故障的常见原因与表现-点火线圈故障:发动机无法启动,或启动困难,功率不足,发动机抖动。
-火花塞故障:发动机启动困难,功率不足,燃油消耗量增加。
-点火开关故障:发动机无法启动,或发动机会突然熄火。
-电源故障:点火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4.常见的点火系统故障诊断方法与技巧-使用OBD故障码读取工具,读取点火系统相关的故障码。
-检查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的外观,确保无损和接触良好。
-使用万用表检测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的阻值。
-检查点火开关的连线是否正常。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PPT演示讲解汽车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点火系统故障的常见原因与表现。
3.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检测点火系统故障,并找到解决方法。
四、教学资源:1.教学PPT。
2.实验设备:汽车点火线圈、火花塞、万用表等。
3.OBD故障码读取工具。
五、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检测点火系统故障,并找到解决方法,进行教师评估。
2.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点火系统故障诊断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师评估。
六、教学计划:第一课时:汽车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原理(30分钟)-讲解汽车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教案设计
探究:上面两图分别为什么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方式在思维方向上有何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发散思维像太阳,聚合思维像凸
板书设计
参考资料《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教学反思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我认为本堂课主要有以下亮点:
1.互动较多,问题设置弹性大。
2.情境多、故事多、案例丰富。
3.以学生为中心,引领学生思考,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与此同时,也存在两点不足:本堂课知识点较多,很多知识点只能快速略过,留给学生思考和吸收的时间较少;材料较多,对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发动机启动与点火系统控制教案第一章:发动机启动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常见故障和诊断方法。
1.2 教学内容:发动机启动系统的组成:启动电机、启动开关、电池、启动继电器等。
发动机启动系统的作用:启动发动机、提供动力传输。
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常见故障:启动电机损坏、启动开关故障、电池问题、启动继电器故障等。
发动机启动系统的诊断方法:观察故障现象、使用诊断工具检测。
1.3 教学活动:讲解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演示发动机启动系统的常见故障和诊断方法。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诊断发动机启动系统故障。
第二章: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和诊断方法。
2.2 教学内容: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通过点火线圈产生高电压,点燃混合气体。
点火系统的作用:提供火花点燃混合气体,实现燃烧。
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点火线圈故障、火花塞问题、点火控制器故障等。
点火系统的诊断方法:观察火花塞的火花情况、使用诊断工具检测。
2.3 教学活动:讲解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演示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和诊断方法。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诊断点火系统故障。
第三章:点火系统的组件介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点火系统的各个组件及其功能。
让学生掌握点火系统组件的检查和更换方法。
3.2 教学内容:点火线圈:产生高电压,传递给火花塞。
火花塞:点燃混合气体,产生火花。
点火控制器:控制点火时机和电压。
其他组件:点火模块、点火线、点火器等。
3.3 教学活动:讲解点火系统的各个组件及其功能。
演示点火系统组件的检查和更换方法。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检查和更换点火系统组件。
第四章: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让学生掌握点火系统的维修技巧。
4.2 教学内容: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观察火花塞的火花情况、使用诊断工具检测。
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教案)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教案)研究者分析:大多数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接触过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并且由于现在家庭电脑已经很普及,学生在家里也经常会使用电脑,因此对于这一节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只有个别学生可能操作不太熟练。
然而,仍然存在着学生之间的差异,有些学生可能会忽视基础知识的研究,而去尝试其他的小动作。
一、教学目标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3.掌握Windows桌面的组成和功能4.掌握Windows启动和退出的方法二、教材分析1.教材重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Windows启动和退出的方法2.教材难点如何启动和退出控制面板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读书指导法3.自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它负责整个计算机资源的管理。
最初流行的操作系统是DOS,需要用户键入口令才能执行操作,后来逐渐出现了以Windows为代表的图形操作系统。
本章将以Windows XP为例,介绍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
2.研究新知Windows桌面的组成:桌面背景、图标、图标名、开始菜单栏、任务栏、托盘各部分的功能:桌面背景:指Windows桌面背景图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改。
图标:一个图标代表一个应用程序。
在图标上双击左键,这个应用程序就会被激活。
图标名:显示这个应用程序的作用。
开始菜单栏:单击它可以进入Windows XP的开始菜单,并执行各项功能。
任务栏:每打开一个窗口,在任务栏上自动生成一个按钮,可以在多个窗口之间来回切换。
3.总结本节课程主要介绍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包括Windows桌面的组成和功能,以及Windows启动和退出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通过研究,能够更好地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件及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等。
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等。
4. 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件:气缸、活塞、曲轴、配气机构、燃油系统等。
5.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图片和模型进行演示。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汽车发动机各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练习与作业:1. 填写汽车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表格。
2. 绘制汽车发动机组成部件示意图。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教学目标:1.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和组成。
2.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转化往复运动为旋转运动。
2. 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曲轴、活塞、连杆等。
3. 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活塞往复运动转化为曲轴旋转运动。
4. 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方法:更换活塞、曲轴、连杆等部件。
教学方法:1. 利用模型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和作用。
2. 播放曲柄连杆机构工作原理的视频,加深学生对工作原理的理解。
3. 安排实操环节,让学生动手拆装曲柄连杆机构,掌握维修方法。
练习与作业:1. 绘制曲柄连杆机构组成部件示意图。
3. 分析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三章:配气机构教学目标:1. 了解配气机构的作用和组成。
2. 掌握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
3. 熟悉配气机构的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配气机构的作用:控制气缸内气体进出,实现燃烧。
2. 配气机构的组成:气门、气门弹簧、气门座、凸轮轴等。
3. 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凸轮轴驱动气门开闭,实现气体进出。
教学环节基本内容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场地和设备准备,在实习试验楼前集合学生,检查着装后排队进入实训场地,进行课前安全提示和检查,然后介绍实训内容。
新课引入汽车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转为运转状态的过程称为起动,发动机进入正常工作循环之前,必须借助外力来起动,该工作过程由起动系统完成。
新课讲解
新课讲授
工作任务:起动机检修
一、车间任务:一辆伊兰特乘用车驾驶员反应其汽车起动机转动困难,请
检修
二、导向:
1、起动机转动困难的危害:
(1)曲轴转速低,发动机不起易起动。
(2)长时间反复起动,蓄电池存电更少,更不易起动,严重时会烧毁起动机或蓄电池。
2、起动机转动费力的常见原因:
(1)曲轴机械阻力过大。
(2)蓄电池存电过少。
(3)起动机内部接触不良、漏电等。
(4)控制电路工作不良。
(5)线路损失过大。
三、信息:
(一)故障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二)电路图
目前汽车上使用最多的是普通型电磁控制强制啮合式起动机。
3.汽车起动机的型号
根据QC/T 73-1993《汽车电气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规定,国产起动机的型号的表示方法如下:
①产品代号:由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QD、QDJ、QDY分别表示起动机、减速起动机、永磁起动机。
②电压等级代号:由阿拉伯数字表示,1-12V;2-24V。
③功率等级代号:由阿拉伯数字表示,其含义如表2-1所示。
④设计序号。
⑤变型代号。
如:QD27E表示额定电压为24V、功率为6~7kW、第五次设计的起动机。
表2-1起动机功率等级
功率等级
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功率/kW <1 1~2 2~3 3~
4 4~
5
5~
6
6~
7
7~
8
>8
4.汽车起动机的结构
现代汽车起动机由直流电动机、传动机构和电磁开关三部分构成,其主体部分为串励式直流电动机。
1)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主要由壳体、磁极、电枢和电刷组件等
构成。
(1)壳体其作用是安装磁极和固定其他部件。
磁极固定在壳体内壁上,壳体上有一个接线端子与电磁开关上的主接线柱连接。
(2)磁极其作用是产生磁场。
磁极由铁心和磁场线圈组成,铁心由螺栓固定在壳体内壁上,磁场线圈套装在铁心上。
通常壳体上固定有二对或三对磁极。
磁极绕组通常与电枢绕组串联。
(3)电枢电枢主要由电枢线圈、铁心和换向器组成。
①电枢线圈嵌在铁心的沟槽内,每一根单匝电枢线圈的两端各焊在换向器的一个换向片上。
②换向器的作用是把通入电刷的直流电流转换为流经电枢线圈中的交变电流,以使不同磁极下导体中流过的电流方向保持不变。
③电枢铁心用多片、内外圆均带槽、表面绝缘的硅钢片叠成,通过内圆花键槽固定在电枢轴上,外圆槽内绕有电枢绕组;各绕组的端子与换向器铜片焊接,使各电枢绕组形成串联。
换向器由铜片和云母片叠压而成,压装于电枢轴的一端,云母片使铜片间、铜片与轴间绝缘。
(4)电刷组件电刷组件的作用是把电流引入电动机,其主要由石墨电刷、电刷架和电刷弹簧构成,电刷用铜和石墨粉压制而成,安装在电刷架内,靠弹簧压力紧压在换向器上。
电刷的对数一般与定子磁极的对数相等。
随着永磁材料技术的发展,现已开发了许多采用永磁材料作定子磁极的起动机。
目前,永磁起动机还多数用在中小排量的轿车发动机上。
2)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有减速型和非减速型两类。
(1)非减速型传动装置
起动机采用的是非减速型传动装置。
在电动机轴上切有螺旋槽,与起动机齿轮单向离合器的导向筒旋合滑配。
导向筒外面套有拨叉通;过弹簧7推动单向离合器及起动机齿助轮实现啮合。
推力的来源是通电电磁铁衔铁的拉力,衔铁拉动拨叉把起动机齿轮推向飞轮齿环的动作在先,电动机通电起动在后,在啮入时螺旋槽使齿轮反向旋转,单向离合器便不限制齿轮在受到撞击时退让,使之易于啮入。
发动机起动后,飞轮齿环反拖起动机齿轮高速旋转,单向离合器使齿轮与轴脱开。
被反拖而高速旋转的起动机齿轮会以摩擦力带转导向套,沿着螺旋槽使起动齿轮退出啮合。
(2)减速型传动装置
减速型传动装置指直流电动机驱动齿轮通过减速机构传动动力,在起动时与飞轮齿环啮合驱动发动机曲轴旋转的传动装置。
采用减速机构后,即增大了速比,又使起动机易于接近飞轮齿环。
电动机可采用高速、小型、低转矩电动机,其质量和体积比普通起动机可减小30%~35%,适用于飞轮直径小的发动机。
(3)单向离合器
单向离合器是起动机传动装置的重要部件,其作用是起动时将电枢的电磁转矩传递给发动机飞轮。
而在发动机起动后,立即打滑脱开。
常用的单向离合器有滚柱式、摩擦片式、扭簧式和棘轮式等几种形式。
a滚柱式单向离合器。
滚柱式单向离合器有十字腔和十字块两种结构形式。
b摩擦片式单向离合器
c扭簧式单向离合器
3)控制装置
起动机的控制装置由电磁开关、起动继电器和点火起动开关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协调起动机的啮入动作和拖转动作的时序。
从起动机控制形式的不同,主要分为起动开关直接控制方式、起动继电器控制方式两类。
(1)起动开关直接控制方式
起动开关直接控制的起动电路如图2-12所示。
起动开关(或点火开关)串联在蓄电池正极与起动机电磁开关接线柱中,直接控制起动机电磁开关线圈的通断。
而起动机电磁开关中的吸引线圈与电动机串联相接。
相同。
若某一磁极吸力太小,就表明该磁场绕组有匝间短路故障存在,各磁极均无吸力为断路。
另外,可用万用表电阻R×1档检测,两表笔分别接触起动机外壳引线(即电流输入接线柱)与磁场绕组绝缘电刷接头是否导通,如果测得的电阻无穷大,说明磁场绕组断路,应予以检修或更换。
4)电刷总成的检查
检查电刷的高度:电刷高度应不低于新电刷高度的一半,一般不小于10mm,电刷在架内活动自如,无卡滞,电刷与换向器的接触面不低于80%。
绝缘电刷架的检查:用万用表的两触针分别与绝缘电刷架和后盖连接,若阻值为零,说明绝缘体损坏。
正常时改阻值应为无穷大。
搭铁电刷架的检查:用万用表的两触针分别与搭铁电刷架和后盖连接,若阻值不为零,说明电刷架松动搭铁不良
⑵传动机构的检修
1)检查拨叉拨叉应无变形、断裂、松旷等现象,回位弹簧应无锈蚀、弹力正常,否则应更换。
2)驱动齿轮的检查驱动齿轮的齿长不得小于全齿长的1/3(如解放牌与跃进牌汽车的齿长不应短于16mm),且不得有缺损、裂痕,否则应予更换;
齿轮磨损严重或扭曲变形时,也应以更换。
3)单向离合器的安装与检查如图3-9 所示,将单向离合器及驱动齿轮总成装到电枢轴上,握住电枢1,当转动单向离合器外座圈2时,驱动齿轮总成应能沿电枢轴自如滑动。
如图3-10所示,在确保驱动齿轮无损坏的情况下,握住外座圈,转动驱动齿轮,应能自由转动;反转时不应转动,否则就有故障,应更换单向离合器。
(3)电磁开关线圈的检查
电磁开关线圈的检查,用万用表R×1档分别测量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的电阻,吸引线圈的电阻值一般在0.6Ω以下,而保持线圈的阻值一般在1Ω左右。
如万用表指针不摆动即电阻无穷大,说明线圈断路;若电阻值小于规定值,说明线圈有匝间短路。
实习操作
1、将学生分成4组,两个老师来带领;先培养学生“小师傅”,
再分组练习
2、讲解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每组选择一名安全员;
3.要求每名学生都操作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