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免疫的细胞形态的观察 山东师范大学
- 格式:ppt
- 大小:99.50 KB
- 文档页数:12
免疫学实验免疫学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机制和功能,并通过实验手段来深入了解和探索免疫系统对疾病的防御和治疗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免疫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实验方法,以及它们在研究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免疫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免疫学实验主要涉及到免疫细胞、抗体和抗原的相互作用。
免疫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
抗体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可以识别和结合到体内外入侵的病原体,激活免疫系统进行防御。
而抗原则是一种能够引起免疫系统反应的物质,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等。
在免疫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ELISA等。
免疫组化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某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标记和检测目标蛋白质的位置和表达水平。
流式细胞术则是一种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面标记和分析的方法,它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进行鉴定和分类。
ELISA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分析抗体和抗原相互作用的方法,它基于酶标记免疫吸附技术,可以测定目标物质的浓度和活性水平。
除了这些基本方法,免疫学实验还可以进一步应用于研究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
免疫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例如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通过实验手段,我们可以研究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并探索潜在的治疗策略。
例如,在免疫细胞治疗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提取、修饰和培养免疫细胞,并将其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等疾病。
此外,免疫学实验还有助于研发和评估新型的免疫药物和疫苗。
通过实验方法,我们可以研究药物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并评估其用于治疗疾病的潜力。
免疫学实验在疫苗研发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估免疫细胞对疫苗的反应和效果,我们可以确定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结起来,免疫学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广泛应用的研究领域。
大学生免疫实验报告范文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和研究大学生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免疫能力,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健康意识和掌握自身免疫系统的保护机制。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 大学生志愿者- 免疫分析仪器- 免疫实验试剂盒实验方法1. 采集志愿者的血液样本。
2. 提取血液中的白细胞进行免疫分析。
3. 使用免疫分析仪器对样本中的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进行检测。
4.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大学生免疫系统的状态和免疫能力。
实验结果经过对志愿者血液样本的免疫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白细胞数量:与正常数值相比,大学生的白细胞数量整体偏低,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内。
2. 免疫细胞活性:大学生的免疫细胞活性相对较高,表明其免疫系统对外界侵袭具有较好的响应能力。
3. 免疫抗体水平:志愿者的免疫抗体水平相对偏低,可能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或营养不均衡所致。
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大学生免疫系统的实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免疫系统相对脆弱:大学生处于高强度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之下,缺乏充足的休息和锻炼,容易导致免疫系统的不稳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
2. 免疫系统活性受到积极影响:尽管大学生面临许多应激因素,但他们的免疫细胞活性较高,可能与年轻人的新陈代谢活跃有关。
3. 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影响免疫系统:不规律的作息时间、饮食不平衡以及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大学生免疫抗体水平相对较低,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侵袭。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免疫系统整体较为脆弱,需要更加注重健康管理和保护自身的免疫系统。
2. 充足的休息、良好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对大学生的免疫系统具有积极的影响。
3. 需要加强大学生对免疫系统的认识和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参考文献- [免疫学基础教程](- [大学生免疫系统调查研究](。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实验一免疫系统组织和细胞形态学一、实验目的观察小鼠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二、实验内容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该系统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是执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
本次实验主要观察免疫器官大体解剖学、免疫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小鼠是啮齿目中体形较小的动物,淋巴系统很发达,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管、外周淋巴结及肠道派氏集合淋巴结。
本实验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解剖小鼠,观察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并制血涂片,观察小鼠免疫细胞。
(一)小鼠免疫器官解剖学观察【材料】1动物:昆明种小白鼠。
2试剂:3%来苏尔水,瑞特氏染液。
3器材:眼科镊,眼科剪,玻片。
【方法】1小鼠脱臼处死,投入盛有3%来苏尔水的缸内,浸泡5分钟。
取出小鼠,仰卧位置于试验台上,使动物腹部朝上。
2以镊子提起耻骨处皮肤,用剪刀沿正中线直剪开至下颌部,然后钝性分离皮肤,再把皮肤向四肢剪开。
3注意观察腹壁,用剪刀沿正中线自阴部至膈肌为止剪开,观察腹腔液量及性状,观察脾脏。
4切开膈肌,剪断胸骨,翻起胸骨,观察胸腺、心脏及肺脏,胸腺位于小鼠胸腔心脏前上方,内有许多大淋巴细胞(即前胸腺细胞)及特定的上皮网状细胞(分泌胸腺激素)。
5解剖结束,深埋动物。
(二)免疫细胞的形态观察【材料】1动物:昆明种小白鼠。
2试剂:3%来苏尔水,瑞特氏染液,pH8.6硫酸盐缓冲液,20%盐酸甲醇。
3器材:眼科镊,眼科剪,玻片。
【方法】1准备洁净玻片两张,一张用于推片,另一张用于固定标本。
2剪断小鼠尾巴取血或小鼠眼球取血,迅速在玻片上涂血膜制备血涂片,自然干燥。
3瑞氏染色(1)染色:甲醇固定标本2分钟(亦可省略),滴加瑞氏染液数滴覆盖血膜,染色1分钟,再加等量的pH8.6硫酸盐缓冲液或新制蒸馏水,用洗耳球吹打,使之与染液混匀,静置染色8~10分钟,弃去染料,水洗。
(2)脱色:用20%盐酸甲醇脱色,肉眼观察玻片呈粉红色为宜,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免疫学实验报告
在免疫学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作用以及免疫细胞的功能。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首先,我们进行了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抗原和相应的抗体,观察它们之间的结合情况。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不同抗原与抗体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这为后续的免疫识别和免疫应答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其次,我们进行了免疫细胞功能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分离了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并观察它们对病原体的吞噬和杀伤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对病原体具有很强的清除能力,这进一步验证了免疫系统在抵抗病原体感染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免疫记忆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免疫系统在初次接触到抗原后,能够产生针对该抗原的记忆性免疫应答。
当再次接触到相同抗原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迅速清除病原体,这为免疫系统的长期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证据。
总的来说,通过这些免疫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免疫细胞的功能。
这些实验结果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也为免疫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免疫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 275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生物科学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创新思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中等教育师资及生物科学工作者。
基本规格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具备系统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从事本专业工作与适应相近专业工作的良好素质和能力;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一门外语。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生活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学制基本学制为四年。
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
- 276 -三、教学活动时间安排四、课程结构- 277 -五、教学计划总表- 278 -- 279 -- 280 -注:1、新生按学院招生,第一学年按生命科学类培养,于第二学期末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进行专业分流。
2、野外实习安排在第2学期末集中进行。
3、专业课(选修)至少选修17学分,其中在D 组至少选修6学分。
4、《普通话》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获得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合格证书既可获得学分。
六、课程简介081300101 无机及分析化学54学时3学分内容提要:包括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部分内容。
免疫实验医学实验切片镜检观察免疫实验,是指在医学领域中对免疫系统进行研究的一种实验方法。
它通过使用免疫学相关技术和试剂,来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
免疫实验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也可以用于新药的研发和评估。
在免疫实验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切片镜检观察技术。
这是一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免疫实验中的切片镜检观察方法及其应用。
首先,进行免疫实验的样本通常是从人体或实验动物中获取的,通常是组织或细胞。
为了获得切片,通常需要将组织或细胞固定、包埋和切割。
固定就是将样本固定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其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形态,最常用的固定剂就是福尔马林。
包埋则是将固定的样本置于石蜡中,使其变硬,然后用切片机将其切成非常薄的切片。
切片得到后,就可以进行染色,以突出所需观察的结构或分子。
染色是通过使用染色剂对切片进行染色,使组织或细胞的不同结构或分子呈现不同的颜色或形态。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荧光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核酸染色等。
其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使用抗体标记特定分子,在切片中显示特定细胞、分子或结构的位置和表达水平。
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时,常用的步骤包括固定、抗原修复、阻断、孵育抗体、洗涤和显色等。
首先,需要将切片进行固定,并进行抗原修复,这是为了增加抗体的结合效率。
接下来,需要将切片进行阻断,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然后,孵育特异性的一抗体,该抗体可以与待观察的目标分子结合。
之后,对切片进行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最后,使用显色剂或底物对抗体进行染色,目的是将结合了抗体的标志物可视化。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了解目标分子的位置和表达水平。
切片镜检观察技术在免疫实验中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例如,在肿瘤研究中,可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分子标志物,以判断肿瘤类型和预后。
此外,在免疫学研究中,也可以使用切片镜检观察技术来观察免疫细胞的分布、数量和功能,以研究免疫系统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要求:观察与免疫相关的几种细胞的形态,了解它们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器材:显微镜血液涂片(瑞氏染色)结缔组织切片方法:油镜观察一.血涂片的观察(A)红细胞:淡红色,无核的圆形细胞,因红血球为双凹形,故边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微米。
(B)颗粒白血球嗜中性颗粒白血球:体积略大于红细胞,细胞核被染成紫色分叶状,可分1—5叶,核叶之间联以染色质细丝,染色质染成粉色,其中充满细小的大小均匀的颗粒被染成紫红色。
直径10—12微米。
嗜酸性颗粒白血球:略大于嗜中白血球,细胞核染成紫色,通常为2叶,胞质充满嗜酸性大圆颗粒,被染成鲜红色。
直径10—15微米。
嗜碱性颗粒白血球:体积略小于嗜酸性白血球,细胞质中有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颗粒,颗粒数目较嗜酸性白血球的颗粒少,核为1—2叶染成淡兰色。
直径10—11微米。
(C)无颗粒白血球淋巴细胞:涂片中可观察到中、小型两种。
小淋巴细胞与红血球大小相似,圆形。
其中含致密的核,染成深紫色。
周围仅有一薄层嗜硷性染成淡蓝的细胞质。
中淋巴细胞较大,有较宽层的细胞,核圆形。
6-8微米。
单核细胞:体积最大,细胞圆形。
胞质染成灰蓝色。
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染色略浅于淋巴细胞的核。
直径14-20微米。
二.肥大细胞的观察(示教)胞体较大,呈卵圆形,胞质内充满粗大均等的嗜硷性颗粒。
其中含肝素、组织胺等物质。
常成群地分布于血管的周围。
三.浆细胞的观察(示教)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呈嗜硷性。
核圆形,着色深,多偏于细胞的一侧,染色质核膜呈车轮分布。
正常组织浆细胞少,慢性炎症时增多。
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对免疫有重要意义。
四.巨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
常伸出短而钝突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
附:瑞特氏染色:1.染色液配置称取瑞特氏染料0.1克溶于60ml甲醇中,过滤。
贮褐色瓶中备用。
(配置时,要先将瑞特氏染料置研钵体内边研边滴加甲醇,使染料溶液得更好。
)2.瑞特氏染色法:取小鼠骨动脉血,涂制玻片。
免疫学实验报告实验⼀免疫学实验⼀、免疫细胞检测:1、淋巴细胞转化试验2、E花环形成试验3、⼤吞噬试验4、⼩吞噬试验⼆、凝集试验(玻⽚法)凝集+ 不凝集-细菌鉴定结果: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教原理:结果:实验⼆细菌形态观察及⾰兰染⾊⼀、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1、球菌2、杆菌3、螺形菌葡萄球菌⼤肠杆菌霍乱弧菌(⾰兰染⾊)(⾰兰染⾊)(⾰兰染⾊)⼆、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1、芽胞2、荚膜3、鞭⽑破伤风杆菌肺炎链球菌伤寒杆菌(⾰兰染⾊)(荚膜染⾊)(镀银染⾊)三、⾰兰染⾊1、步骤:2、结果:葡萄球菌呈⾊,为⾰兰性菌;⼤肠杆菌呈⾊,为⾰兰性菌。
3、简述⾰兰染⾊的技术关键及医学意义。
实验三细菌⼈⼯培养及其代谢产物的观察⼀、常⽤培养基的制备:1、怎样配制100ml普通⾁汤培基?2、含有%琼脂的培基为固体培基,制成平板⽤于;制成斜⾯⽤于。
3、含有%琼脂的培基为半固体培基,主要⽤于。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长情况1、平板划线分离培养结果(记录菌落形态)2、在液体培基中的⽣长情况: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链球菌:3、在半固体培基中穿刺接种培养结果伤寒杆菌呈⽣长,运动;痢疾杆菌呈⽣长,运动。
三、细菌代谢产物的观察 1、糖发酵试验:产酸产⽓产酸不产⽓+不分解-2、蛋⽩质分解试验:阳性+阴性-3、细菌的⾊素:4、简述细菌代谢产物检查的意义。
实验四消毒灭菌与细菌分布试验⼀、记录并分析细菌分布检查的结果:根据上述检查结果,简述其在医学、药学⼯作中的实际意义。
⼆、⾼压蒸汽灭菌常⽤压⼒、温度及时间为:⾼压蒸汽灭菌器的使⽤要注意的是:三、紫外线杀菌试验1、培养后菌苔⽣长情况(绘图):2、简述紫外线杀菌的特点及适⽤范围。
实验五药物的抗菌试验⼀、琼脂扩散法1、纸⽚法2、打孔法⼆、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试管法)药物:浓度:菌种:结果:报告MIC:实验六病原性细菌⼀、观察下列细菌形态并绘图链球菌淋杆菌结核杆菌(⾰兰染⾊)(⾰兰染⾊)(抗酸染⾊)⼆、化脓性球菌1、葡萄球菌:阳性+阴性-2、链球菌:3、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简称抗“O”或ASO试验):抗体效价为:简述其原理及临床意义:三、肠道杆菌:1、观察⼤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在SS平板和双糖铁培养基中的菌落特点、⽣化反应、动⼒等。
免疫系统与抗体的观察实验免疫系统是人体内起着关键作用的重要系统之一。
它通过产生抗体来对抗外来入侵的病原体,并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感染。
本文将介绍一项免疫系统与抗体的观察实验,以更好地了解免疫系统的机制和抗体的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和研究抗体在抵御病原体入侵中的作用,以及免疫系统的响应机制。
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动物(例如小鼠或兔子)2. 病原体(例如细菌、病毒等)3. 相应的培养基和培养设备4. 血样采集工具(例如注射器、离心管等)5. 免疫相关试剂盒(例如ELISA试剂盒、Western Blot试剂盒等)6. 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定实验动物种类和分组情况。
b. 预先培养病原体并准备相应的培养基。
c. 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安全规范,保证实验的无菌条件。
2. 病原体注射:a. 将小鼠或兔子按照分组方法注射不同种类的病原体。
b. 控制组应注射生理盐水或无关的物质,作为对照。
3. 血样采集:a. 在特定时间段(如注射后的第三天和第七天)采集实验动物的血样。
b. 使用注射器将血样收集到离心管中。
4. 抗体检测:a. 使用相应的试剂盒,如ELISA试剂盒或Western Blot试剂盒,进行抗体的检测。
b. 根据试剂盒的说明书,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5. 显微观察:a. 将血样制备成薄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b. 若实验中使用了荧光标记的抗体,则可以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血样中的荧光信号。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所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对比不同组的实验动物血样和对照组,分析免疫系统的响应情况和抗体的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观察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免疫系统在感染病原体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2. 抗体的产生具有特异性,能够识别和结合特定的病原体。
3. 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在病原体注射后的几天内开始出现。
4. 抗体的产生在免疫系统的参与下,发挥着保护机体的作用。
免疫细胞生理与病理状态的新特征及其意义分析免疫系统是人体守卫健康的重要防线,免疫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抵御外界侵害的重要角色。
在免疫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也不断地发现新的特征和意义。
本文将介绍免疫细胞生理与病理状态的新特征及其意义。
一、免疫细胞生理和病理状态的新特征1. 免疫细胞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分化状态免疫细胞的分化状态是指免疫细胞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不同的表型和功能特点。
免疫细胞的分化状态可以分为幼稚阶段、中间阶段和成熟阶段。
现代免疫学研究表明,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的免疫细胞,在表型和功能特点上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T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幼稚T细胞具有基本的T细胞表型和功能,而成熟T细胞则可以分化为Th1、Th2、Th17等不同的亚群。
这些不同的亚群在功能上具有不同的作用。
2. 免疫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状态免疫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状态。
例如,在免疫细胞和抗原相互作用后,免疫细胞可以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效应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记忆细胞可以保持长期免疫记忆和对抗原的敏感性。
3. 免疫细胞在疾病状态下,具有不同的表型和功能特点在疾病状态下,免疫细胞会发生表型和功能上的改变。
例如,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免疫细胞的自身抗原识别和T细胞极化会失去平衡,导致免疫细胞攻击宿主组织,引发疾病。
二、新特征的意义1. 对免疫调节的深入认识随着对免疫细胞分化状态和功能状态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免疫调节的认识也不断加深。
例如,针对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人们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在分化状态和功能状态上的失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2. 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肿瘤细胞一般具有免疫逃逸的特点,即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避免免疫细胞攻击。
针对这一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免疫治疗上,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来激活免疫细胞的攻击能力。
2021届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 物质II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都可以产生,主要存在于细胞表面B. 物质I具有促进细胞D增殖分化的作用,而且是正反馈调节C. 细胞B和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D. 图中细胞B和细胞C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细胞A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 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B. 是由该环境的有效资源决定的C. 与种群的个体数量无关D. 同一种群的K值稳定不变3.下列关于“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B. 酵母菌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一定都是DNAC. 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D. 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体内所有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一定不同4.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通常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混合均匀,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现配现用5.人体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不能产生的物质是()A.ATPB.CO2C. 乳酸D.NADH6.下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②是染色体遗传物质主要载体C.③位于细胞核的中央,是细胞核功能的控制中心D.④是大分子物质如DNA出入细胞核的通道7.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图甲神经纤维和图乙突触结构的表面,分别在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 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B. 分别刺激a、d点时,指针都偏转1次C. 神经递质在释放过程中会消耗能量D. 分别刺激a、b、c、d处,指针偏转1次的现象只发生在刺激d点时8.已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性色体的同源部分。
第一单园实验山XX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代立鹏实验题目: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及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目的:1.知道显微镜的结构及每一部分的作用,明确显微镜的和显微镜的保养措施。
2。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观点。
3.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4.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分布。
实验材料:XX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切片、血涂片、蛙卵永久装片,池塘中微生物的图片,洋葱,绿叶,棉纤维,池塘水,新鲜的黑藻,质量浓度为2詹纳斯绿B染液,清水。
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消毒牙签。
实验原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詹纳斯绿B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因此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能在詹纳斯绿B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实验步骤:1。
显微镜的结构及.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观察实验台上的显微镜,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即镜座、镜臂、目镜、物镜、镜筒、转换器、光圈、反光镜、载物台、粗细准焦螺旋等.老师演示显微镜的使用以及如何由低倍镜到高倍镜的转换.2.制作临时装片。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池塘水并加少许棉纤维(学生思考:棉纤维的作用?)然后盖上盖玻片,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对照图片看能找到哪几种微生物并画出图像。
3.用显微镜观察XX的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切片、血涂片、蛙卵永久装片并画出图像.4。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杨树叶片的表皮细胞.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树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画出图象。
讨论:(1)在池塘水中能观察到几种生物?XX有什么特点?(2)比较观察到的XX类生物细胞的形态和大小,能得到什么结论?5.取黒藻一片幼嫩的小叶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