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1 赵州桥》_24
- 格式:docx
- 大小:28.57 KB
- 文档页数:7
11 赵州桥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赵州桥》。
一、说教材《赵州桥》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文章。
它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赵州桥。
课文着重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美观.坚固,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课文通过叙述和说明的方式,把桥的外观和结构特征分别作了叙述,紧接着说明了一种结构的好处。
由此而得到“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这个结论。
又因为这个桥“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所以称它为“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这篇文章开头有叙述,结尾有结论,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明性。
这篇课文安排在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这组教材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任务。
上学期教学重点放在词,句训练上,本学期则要逐步把重点转到段的驯良上来。
而这篇课文是同学们接触的第一篇以建筑物命名的状物文章。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第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雄伟.创举.坚固.美观.遗产”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参加”.“而且”造句。
第二,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以及设计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一是学生缺少石拱桥的有关桥梁知识。
二是学生未实地见过赵州桥,缺少感性知识。
三是桥的坚固文中未直接写出。
四是一些长句学生理解上困难。
如“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要,节省了石料”。
课时安排:3课时。
二、说教法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有:投影演示法.谈话法.读——讲——议——练结合法。
首先,谈话法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的。
三年级儿童注意力还较容易分散,谈话法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主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获得和掌握知识。
三年级下册第11课《赵州桥》重点字词
一、课文生字:
赵zhào姓赵、赵国、赵先生
省shěnɡ省心、节省、广东省县xiàn县城、县长、知县
匠jiànɡ石匠、木匠、独具匠心设shè设计、假设、想方设法计jì计算、计分、斤斤计较
史shǐ历史、史记、史无前例创chuànɡ创造、创举、创新
举jǔ举手、举动、举世闻名
且qiě而且、并且、得过且过智zhì智慧、机智、急中生智慧huì聪慧、慧眼、秀外慧中历lì历史、日历、历历在目
二、多音字:
省shěng节省省份省钱
xǐng反省昏迷不醒
爪zhǎo 爪牙张牙舞爪
zhuǎ爪子鸡爪猫爪三、词语表:
赵州桥、石匠、设计、创举、冲击、节省、不但、而且、各自、似乎、体现、人民、智慧、才干、历史、
双龙戏珠
四、课内积累:
世界闻名精美的图案宝贵的遗产
这座桥不但
..坚固,而且
..美观。
(递进关系)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并列关系)
五、课外积累
1.近义词
闻名—著名节省——节约
坚固——牢固美观——美丽
精美——精致宝贵——珍贵
2.反义词
减轻——加重容易——困难
节省——浪费精美——粗糙
3.表示有名的词语
闻名中外、名不虚传、大名鼎鼎
举世闻名、名扬四海。
三年级语文下册《赵州桥》课文原文及赏析《赵州桥》课文原文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赵州桥》赏析《赵州桥》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散文。
作者以赵州桥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文章开头直接点题,指出赵州桥的雄伟,然后通过具体的数字描述了赵州桥的长度和宽度,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接着,作者详细描述了赵州桥的设计,包括大桥洞和小桥洞的作用,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
在描述了赵州桥的坚固之后,作者又进一步介绍了赵州桥的美观。
桥面两侧的石栏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龙的形象生动逼真,仿佛活了一样。
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赵州桥的艺术价值,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才智和技艺。
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强调赵州桥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整篇文章结构紧凑,语言生动,既介绍了赵州桥的具体情况,又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通过学习《赵州桥》,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可以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我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部编⼈教版三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类⽂阅读)含答案部编⼈教版三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类⽂阅读类⽂阅读-9古诗三⾸秋⼣[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扇扑流萤。
天阶夜⾊凉如⽔,卧看牵⽜织⼥星。
注释:秋⼣:秋天的夜晚。
银烛:银⾊⽽精美的蜡烛。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轻罗⼩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流萤:飞动的萤⽕⾍。
天阶:露天的⽯阶。
牵⽜织⼥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星、织⼥星。
1.先选择后填空。
这⾸诗描写的是()节的场景,你是从诗中的词语看出来的。
A.清明B.中秋C.七⼣D.元宵2.诗中的()字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
A.冷B.秋C.⼣D.卧3.这⾸诗写的是失意宫⼥的⽣活。
诗中写了她们的什么活动?请⽤⾃⼰的话写出来。
除夜作[唐]⾼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霜鬓明朝⼜⼀年。
注释:霜鬓:⽩⾊的鬓发。
1.这⾸诗描写的节⽇是()。
A.中秋节B.除⼣C.⼤年初⼀D.元宵节2.诗⼈所在的地点是()。
A.异乡家⾥B.故乡家⾥C.异乡旅馆D.故乡旅馆3.这⾸诗表达的感情是()。
A.对新⼀年的希望B.对岁⽉流逝的伤感C.对家乡亲⼈的思念D.对家乡的思念和年复⼀年⽼⼤⽆成的伤感4.试着翻译前两句古诗。
类⽂阅读-10纸的发明春联春联这种⽂学样式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每逢春节,()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要精选⼀副⼤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氛。
春联在形式上有诸多限制。
⾸先,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上下联词性要相对。
如刚才例举的对联,上下联词性相对,“新春”对“佳岁”“富贵”对“平安”,“年年好”对“步步⾼”。
此外,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现在的⼀声⼆声⼤致相当于古代的平声,三声四声⼤致相当于古代的仄声。
对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
上联末尾字字⾳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字⾳必须为平声。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1课《赵州桥》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赵州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性很强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设计精巧、造型美观。
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课文共分四段。
第一段写赵州桥的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建造年代。
第二段讲赵州桥的设计精巧。
这与它的独特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课文先写了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再写这样设计的好处。
第三段重点词是“美观”。
介绍赵州桥美观时用“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的句式,把栏板上龙的图案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传神。
第四段讲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我会写:赵zhào(赵国、姓赵、赵州桥)省shěng(节省、身份、省钱)县xiàn(县城、知县、县长)匠jiàng(木匠、工匠、能工巧匠)设shè(设想、假设、设计)计jì(计算、计较、不计其数)史shǐ(历史、史记、史无前例)创chuàng(创造、创业、创办)举jǔ(举手、举行、举重)且qiě(而且、尚且、且慢)智zhì(智力、智慧、心智)慧huì(聪慧、慧眼、秀外慧中)历lì(历代、历来、历历在目)多音字:省shěng(节省)xǐn(反省)横héng(横竖)hèng(蛮横)爪zhǎo(爪牙)zhuǎ(爪子)济jì(救济)jǐ(人才济济)近义词:闻名——有名雄伟——宏伟减轻——减弱节省——节约坚固——牢固美观——美丽精美——精致宝贵——珍贵反义词:减轻——加重容易——困难节省——浪费精美——粗糙坚固——松散理解词语:遗产:先人所遗留下来的财富。
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本课指赵州桥的设计前所未有。
雕刻:在金属、玉石、骨头或其他材料上刻出形象。
设计: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赵州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
它从坚固和美观两方面介绍了闻名世界的赵州桥。
课文开头先交代赵州桥的所在地,设计人及建桥时间,然后重点介绍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最后讲作者由衷的赞美。
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二、学生分析:由于本次录课是借班上课,所以我提前一天去上课班级了解了学生的学情。
发现所借班级学生的拼音、字词基础比较好,而且有预习的习惯,所以字词的学习相对轻松。
但学生处于三年级的上学期,年龄小,阅历浅,就本课来说,他们对赵州桥的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浅表的形式上,要激发孩子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和设计的妙处是一个难点。
因此我在教学时会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把“总——分”的写作顺序作为重中之重。
三、教学目标:1.认识“县、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匠、历”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初步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初步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五、教学准备:希沃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入境,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桥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能说说你见过的桥吗?世界上有那么多桥,有的桥很新,而有的桥则很古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座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桥。
课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自学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学习。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注意读准“赵、州”这两个翘舌音。
(二)初读课文,词句点拨1.检查自读情况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课文读熟了吗?(你在读的时候都做到了什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知道课文意思了)现在就请同桌合作,互读检查。
遇到读不好的地方,应该怎么做?反馈:你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些地方?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带有生字的词是不是每个都能读得很好。
读读看?接火车一个接一个读。
一起来读。
这个字这里读什么?这是一个多音字。
师:词语读好了,老师来增加难度了,这些句子谁来读?(设计意图:通过同桌互读检查字音,有效节省了课堂检查时间,同时巩固了学生的预习成果,使得课堂高效。
)3.检查朗读。
(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1)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
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2)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设计意图:本课长句较多,作为第一课时,解决句子的朗读问题,可以更好地推进课堂深入。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4.师:读通了这些句子,我们理解起课文会变得更容易。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特点呢?课文有四个自然段,能概括说出每个段落的意思吗?试着填一填。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雄伟),又(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根据学生填空,相机板书:世界闻名雄伟坚固美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师:我们把每一段的段意说出来,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也就知道了赵州桥的特点有哪些。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是非常典型的总分结构,学生通过对中心句的把握,学会如何概括段意,并根据每段段意进一步学会如何概括全文的中心。
教给学生方法,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师:正如同学们体会到的那样,赵州桥不仅世界闻名,而且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让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问:这一段文字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信息?3.学生汇报,说不全的可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世界闻名(问:“世界闻名”是什么意思?换个词:举世闻名、远近闻名、中外闻名),名字(安济桥、赵州桥)课件出示李春简介,教师介绍),建造的年代(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4.你能把赵州桥的这些信息读清楚吗?指名读得好的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再齐读。
5.小结:同学们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赵州桥的位置、名称以及它的设计者和建造年代。
赵州桥之所以能千年长存,至今仍横跨在渡河上,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雄姿,是因为什么呢?(它在设计上有与众不同的地方)7.过渡:这座桥的设计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呢?(设计意图:从语言文字中提炼信息,是学生的一项重要本领。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对赵州桥的整体特点有了一定了解。
为下文的详细学习打下基础。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师: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主要写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赵州桥非常雄伟)(1)找一找,这个自然段中哪些话具体写出了赵州桥的雄伟?把它画出来。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表示数量的词语的?(点红数量词)预设:桥很长,很宽。
作者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赵州桥的雄伟。
师:现在的桥500米也有,长5000米的也有,为什么要说长50多米的赵州桥雄伟?师:那时候有搅拌机,钢筋,混凝土吗?当时的人们是怎么做的?师:试想一下,你站在这样一座桥上心情会怎样?带着这份心情来读读这句话!(设计意图:在教师的不停追问下,学生理解建设赵州桥的不易。
有了情感的铺垫,朗读也会水到渠成。
)(2)赵州桥为什么能存在一千四百多年呢?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课件出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师:这种设计指的是哪种设计?——大桥洞、小桥洞。
那什么是“创举”呢?有谁知道创举的意思?——从来没有过的举动。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是个很好的办法,课文中的这个“创举”指的是什么呢?——没有桥墩,四个小桥洞,这种设计在当时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所以说是一个创举。
师:是不是有四个桥洞的设计都是创举呢,让我们回到一千三百年前,看看桥的样子,出示课件:各种桥的设计。
板桥,浮桥,砖桥。
到隋朝,李春就设计出了大桥洞上四个小桥洞的赵州桥,你们发现没有,李春这种设计以前从来没有过,所以说是一个——创举(设计意图: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超越时空,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使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画。
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
)师:大小桥洞有什么作用?平时——,发大水时——【图片】师:这四个小桥洞的设计有什么优点呢?——生读句子:既……又……节省了石料。
(3)师:这句话前后调换一下顺序读一读,意思会不会变?——意思没有变,说明既……又……这两部分内容不分先后,先说哪一部分内容都可以。
这一对关联词语是并列关系。
你能用“既……又……”说句话吗?会使用这个关联词了吗?(设计意图 :避免讲语法术语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利用投影片将“既”和“又”后面内容的位置交换进行读的训练,真正做到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理解。
通过说、读、写的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有效地把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师:原来这四个小桥洞的作用这么奇妙啊,女生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读“大桥洞……节省了石料。
”师:你们说这座桥怎么样,非常的——生:坚固一起来读这一段。
(5)合作讨论,总结学法: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总结:第一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
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通过介绍赵州桥的外形、建造材料以及独特设计,写出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
(指板书总结)(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有效地把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
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二段,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段,旨在让学生乐学、会学。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赵州桥之所以能存在那么多年,这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分不开的。
赵州桥不仅坚固,还很美观。
我们下节课再和同学们一起感受赵州桥的美观。
下面来学习两个生字。
(五)学习生字匠和历1.观察一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半包围结构。
2.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3.左方框宜长,近长方形,斤大小与外框相协调。
口字缺右边,斤字放里面。
最后一笔是竖折4.厂要包住力,横折钩要稳住重心。
在厂出了力,它把经过记。
学生写字,当堂反馈。
(设计意图:生字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
利用希沃课件的回放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真正做到写好字。
)(六)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
2.收集还有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料,在班级跟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世界闻名赵州桥雄伟坚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美观(设计意图: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我的板书简洁、重点突出,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教学反思《赵州桥》是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中对于中年段语文教学的要求,让我的课堂充满语文味,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一、简化教学程序“趣味教学”这一观点近来常被各界教学专家提倡。
课堂中的“趣味”是教师对文本深入解读后的深入浅出,是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我们的“趣味”就应让学生学得更简单、更快乐些,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些。
为了这个“简单”的趣味,我背后做了“不简单”的事情:深入地解读文本,收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
使赵州桥的形象、特点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感叹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更感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我引出课文中三个特点:“雄伟、坚固、美观”,再根据这三个特点去引导学生学这三个重点句:(1)“赵州桥十分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