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MYSQL配置文件详解
- 格式:pdf
- 大小:144.12 KB
- 文档页数:10
linux mysql 创建数据库步骤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介绍在Linux系统上使用MySQL数据库时,如何创建数据库的步骤,并对其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
MySQL作为一种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Web应用和企业级系统中。
在Linux环境下,使用MySQL创建数据库是非常常见和重要的操作。
通过本文,读者将能够了解到具体的步骤以及相关命令的语法解释。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引言、正文、解释说明和结论。
正文中包含了Linux 概述、MySQL介绍以及创建数据库的步骤等内容。
解释说明部分会详细解释Linux下安装MySQL的过程,连接到MySQL服务器的方法以及创建数据库时所使用命令的语法解释。
最后,在结论部分会总结创建数据库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并且提供实际应用场景和案例分析。
同时还会对Linux MySQL创建数据库步骤进行思考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在Linux系统上使用MySQL创建数据库所需遵循的步骤。
除此之外,通过对Linux下安装MySQL和连接到MySQL服务器等操作进行详细解释,读者也可以获得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和案例分析的介绍,读者将能够更好地掌握Linux MySQL创建数据库步骤,并且对其进行扩展与思考。
2. 正文:2.1 Linux概述Linux是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和嵌入式设备等领域。
其优点包括高度稳定性、高度安全性以及良好的兼容性。
在Linux系统上,我们可以使用MySQL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与管理。
2.2 MySQL介绍MySQL是一个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能够在多个平台上运行,并且支持多线程处理以提高数据库的并发性能。
MySQL提供了一套强大而灵活的功能,例如事务支持、数据备份和恢复、存储过程等。
2.3 创建数据库的步骤要在Linux系统中创建一个新的MySQL数据库,您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打开终端:使用Ctrl+Alt+T快捷键打开终端。
linux下MySQL使用方法===============================================================一、引言想使用Linux已经很长时间了,由于没有硬性任务一直也没有系统学习,近日由于工作需要必须使用Linux下的MySQL。
本以为有Windows下使用SQL Server的经验,觉得在Linux下安装MySql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可在真正安装和使用MySQL时走了很多弯路,遇见很多问题,毕竟Linux 和Windows本身就有很大区别。
为了让和我一样的初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尽快入门,写了此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的Linux环境是 Red Hat 9.0,MySQL是4.0.16。
二、安装Mysql1、下载MySQL的安装文件安装MySQL需要下面两个文件:MySQL-server-4.0.16-0.i386.rpmMySQL-client-4.0.16-0.i386.rpm下载地址为:/downloads/mysql-4.0.html,打开此网页,下拉网页找到“Linux x86 RPM downloads”项,找到“Server”和“Client programs”项,下载需要的上述两个rpm文件。
2、安装MySQLrpm文件是Red Hat公司开发的软件安装包,rpm可让Linux在安装软件包时免除许多复杂的手续。
该命令在安装时常用的参数是–ivh ,其中i表示将安装指定的rmp软件包,V表示安装时的详细信息,h表示在安装期间出现“#”符号来显示目前的安装过程。
这个符号将持续到安装完成后才停止。
1)安装服务器端在有两个rmp文件的目录下运行如下命令:[root@test1 local]# rpm -ivh MySQL-server-4.0.16-0.i386.rpm显示如下信息。
warning: MySQL-server-4.0.16-0.i386.rpm: 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5072e1f5 Preparing... ########################################### [100%]1:MySQL-server ########################################### [100%] 。
linux中mysql配置文件内容MySQL是一款常用的开源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在Linux操作系统中进行配置和使用。
在Linux中,MySQL的配置文件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MySQL服务器的行为和功能。
配置文件通常被命名为f,它包含了一系列的配置选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MySQL配置文件选项,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配置MySQL服务器。
1. [mysqld]:这是一个必须存在的配置节,它包含了MySQL服务器的全局配置选项。
在这个节中,可以设置一些重要的参数,如端口号、字符集、日志文件路径等。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port"参数来指定MySQL服务器的监听端口。
2. [client]:这个配置节用于配置MySQL客户端的选项。
在这个节中,可以设置一些与客户端相关的参数,如默认字符集、连接超时时间等。
3. [mysql]:这个配置节用于配置MySQL命令行工具的选项。
在这个节中,可以设置一些与命令行工具相关的参数,如默认字符集、历史记录文件路径等。
4. [mysqldump]:这个配置节用于配置MySQL导出工具的选项。
在这个节中,可以设置一些与导出工具相关的参数,如默认字符集、导出格式等。
5. [mysqladmin]:这个配置节用于配置MySQL管理工具的选项。
在这个节中,可以设置一些与管理工具相关的参数,如默认字符集、命令别名等。
除了上述常见的配置节之外,MySQL的配置文件还包含了许多其他的配置选项,如缓冲池大小、线程数、查询缓存等。
这些选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配置,以提高MySQL服务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配置文件中,可以使用注释来说明每个配置选项的作用和取值范围。
注释以"#"开头,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的格式非常灵活,可以通过简单的文本编辑器进行修改。
修改完配置文件后,需要重启MySQL服务器才能使配置生效。
Red Hat Linux下安装及配置MySQL的详细教程大致思路如下:1.下载所需的安装包(Linux下用wget下载,笔者在window下下载的,用XSHELL命令RZ上传到Linux中)2.安装MySQL3.创建新用户并授权安装及配置的详细步骤如下:第一步:检测系统版本信息Linux命令: cat /proc/versionLinux version 2.6.32-220.el6.i686 (mockbuild@) (gcc version 4.4.5 20110214 (Red Hat 4.4.5-6) (GCC) ) #1 SMP Wed Nov 9 08:02:18 EST 2011当前Linux版本为RedHat 4.4.5-6(为内核版本)Linux命令:cat /etc/issue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release 6.2 (Santiago)Kernel \r on an \mLinux命令: uname -a 或getconf LONG_BITLinux localhost.localdomain 2.6.32-220.el6.i686 #1 SMP Wed Nov 9 08:02:18 EST 2011 i686 i686 i386 GNU/Linux可以看到当前系统为32位的(而64位系统会有x64字符串显示出来)。
第二步:根据Linux系统的环境,下载mysql Community Server官方下载地址: /downloads/mysql/可以选择【Linux-Generic】,下载对应的RMP包.由于当前系统为redhat(64位),所以直接选择Oracle &Red Hat Linux 4 & 5。
Mysql安装包有很多,作用也不同,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安装MySQL-Server和MySQL-Client,其它包根据需要安装.32位的下载下面的两个安装包文件:MySQL-server-5.6.11-2.linux_glibc2.5.i386.rpmMySQL-client-5.6.11-2.linux_glibc2.5.i386.rpm(而64位下载下面两个安装包文件:MySQL-server-5.6.11-2.linux_glibc2.5.x86_64.rpmMySQL-client-5.6.11-2.linux_glibc2.5.x86_64.rpm)第三步: 安装MySQL安装顺序: 先安装服务器,然后再安装客户端。
linux下执行mysql的sql文件mysql -uroot -proot进入到mysql然后执行source /var/ftp/pub/sogoodsoft.sql;即可。
以下内容转:linux 里的mysql命令总结- 学习linux+mysql必备一、总结一下Linux下MySQL的一些命令:1.Linux下启动mysql的命令:mysqladmin start/ect/init.d/mysql start (前面为mysql的安装路径)2.Linux下重启mysql的命令:mysqladmin restart/ect/init.d/mysql restart (前面为mysql的安装路径)3.Linux下关闭mysql的命令:mysqladmin shutdown/ect/init.d/mysql shutdown (前面为mysql的安装路径)4.连接本机上的mysql:进入目录mysql\bin,再键入命令mysql -uroot -p,回车后提示输入密码。
退出mysql命令:exit(回车)5.修改mysql密码:mysqladmin -u用户名-p旧密码password 新密码或进入mysql命令行SET PASSWORD FOR root=PASSWORD("root");6.增加新用户。
(注意:mysql环境中的命令后面都带一个分号作为命令结束符)grant select on 数据库.* to 用户名@登录主机identified by "密码"如增加一个用户test密码为123,让他可以在任何主机上登录,并对所有数据库有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的权限。
首先用以root用户连入mysql,然后键入以下命令:grant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on *.* to " Identified by "123";二、有关mysql数据库方面的操作必须首先登录到mysql中,有关操作都是在mysql的提示符下进行,而且每个命令以分号结束1、显示数据库列表。
MySQL8.0配置⽂件详解mysql8.0配置⽂件⼀、关键配置1. 配置⽂件的位置MySQL配置⽂件/etc/f 或者 /etc/f.d/f⼏个关键的⽂件:.pid⽂件,记录了进程id.sock⽂件,是内部通信使⽤的socket接⼝,⽐3306快.log⽂件,⽇志⽂件.cnf或.conf⽂件,配置⽂件安装⽬录:basedir数据⽬录:datadir2. 在哪⾥保存你的数据基本配置,指定数据⽬录,f或者f[mysqld]user = mysqlport = 3306socket = /data/3306/mysql.sock,#这⾥指定了⼀个特别的连接basedir = /usr/local/mysqldatadir = /data/3306/data[client]port = 3306socket = /data/3306/mysql.sock,在客户端也要声明它,命令⾏要⽤到3. 查询缓存要不要开写⼊频繁的数据库,不要开查询缓存query_cache_sizeQuery_cache⾥的数据⼜怎么处理呢?⾸先要把Query_cache和该表相关的语句全部置为失效,然后在写⼊更新。
那么如果Query_cache⾮常⼤,该表的查询结构⼜⽐较多,查询语句失效也慢,⼀个更新或是Insert就会很慢,这样看到的就是Update或query_cache_limit指定单个查询能够使⽤的缓冲区⼤⼩,缺省为1Mquery_cache_min_res_unit默认是4KB,设置值⼤对⼤数据查询有好处,但如果你的查询都是⼩数据查询,就容易造成内存碎⽚和浪费说明:禁掉查询缓存的⽅法就是直接注释掉查询缓存的配置,如#query_cache_size=1M, 这样就可以了4. 其他需要开的缓存读缓存,线程缓存,排序缓存sort_buffer_size = 2Mconnection级参数。
太⼤将导致在连接数增⾼时,内存不⾜。
A、安装A.1、yum安装1.安装mysqlyum install mysql-server2.重启服务service mysqld restart3.开机启动chkconfig mysqld on4.卸载yum remove mysqlA.2、编译安装1.下载mysql安装包从官网(/downloads/)下载安装文件mysql-5.1.55.tar.gz2.解压tar zxvf mysql-5.1.55.tar.gz //减压缩cd mysql-5.1.55 //进入安装目录3.编译安装./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ysql --sysconfdir=/etc--localstatedir=/var/lib/Mysql/说明:prefix=/usr/local/mysql Mysql安装地目标目录sysconfdir=/etc my.ini配置文件地路径localstatedir=/var/lib/Mysql 数据库存放地路径make //编译make install //安装4.编译安装配置cp /usr/local/mysql-5.1.55/support-files/f /etc/ff这个文件很重要,它地路径是/etc/f,如果以前装过Mysql地话,可能需要更改配置5.启动mysql/usr/local/mysql/bin/mysqld_safe --user=mysql &如果启动不了地话那就是权限地问题,修改/var/lib/mysql地权限chown -R mysql:mysql /var/lib/Mysql6.在slackware下设置开机启动因为slackware已经有mysql的默认安装和开机配置文件,我们只需要修改为开机启动刚刚安装的mysql就可以。
cd /etc/rc.d进入slackware启动目录vi rc.mysqld修改httpd启动文件,把原默认路径改为/usr/local/mysql/bin就可以chchmod +x rc.mysqld增加可执行权限,这样rc.M启动文件就可以执行开启服务B、管理数据库密码B.1.设置初始密码初始数据库是没有密码的,可以运用下面命令给root设置密码。
MySQL的主要配置文件是f(在Windows系统中为my.ini)。
这个文件包含了MySQL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各种设置选项。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f文件的结构、主要配置项及其作用:1文件位置在Linux系统中,f文件通常位于以下位置之一:•/etc/f•/etc/mysql/f•$MYSQL_HOME/f•~/f在Windows系统中,my.ini文件通常位于MySQL安装目录下。
2文件结构f文件由多个配置组(section)组成,每个组以方括号[]包围的标题开始。
主要的配置组包括:[mysqld] - MySQL服务器配置 [mysql] - MySQL命令行客户端配置 [client] - 所有MySQL客户端程序的通用配置 [mysqldump] - mysqldump工具的配置3主要配置项[mysqld] 部分的重要配置项:a. 基本设置port = 3306 # MySQL服务器监听端口bind-address = 127.0.0.1 # 绑定的IP地址datadir = /var/lib/mysql # 数据目录socket = /tmp/mysql.sock # Unix套接字文件位置b. 连接设置max_connections = 151 # 最大并发连接数max_allowed_packet = 16M # 最大允许的数据包大小c. 缓冲区和缓存设置key_buffer_size = 16M # 索引缓冲区大小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128M # InnoDB缓冲池大小query_cache_size = 16M # 查询缓存大小d. 日志设置log_error = /var/log/mysql/error.log # 错误日志文件slow_query_log = 1 # 开启慢查询日志slow_query_log_file = /var/log/mysql/slow.log # 慢查询日志文件long_query_time = 2 # 定义慢查询的阈值(秒)e. InnoDB设置innodb_file_per_table = 1 # 每个表使用单独的表空间文件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1 # 事务提交时刷新日志innodb_log_file_size = 48M # 日志文件大小f. 字符集和排序规则character-set-server = utf8mb4 # 服务器默认字符集collation-server = utf8mb4_general_ci # 服务器默认排序规则4[mysql] 和 [client] 部分这些部分通常包含客户端程序的配置,如:[mysql]auto-rehashdefault-character-set = utf8mb4[client]port = 3306socket = /tmp/mysql.sock5性能优化相关配置根据服务器硬件和工作负载,可能需要调整以下参数: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4G # 根据可用内存调整innodb_log_buffer_size = 16Minnodb_read_io_threads = 8innodb_write_io_threads = 8innodb_flush_method = O_DIRECT6注意事项•修改配置文件后需要重启MySQL服务才能生效。
LINUX 下安装配置MYSQL1,下载MYSQL安装程序地址:/downloads/mysql/选择你所安装环境下的服务器:分别下载SERVER程序:MySQL-server-community-5.1.44-1.rhel5.i386.rpmCLIENT工具:MySQL-client-community-5.1.44-1.rhel5.i386.rpm2,通过本地SSH Secure工具将文件上传到服务器1)安装服务器端在有两个rmp文件的目录下运行如下命令:[root@test1 local]# rpm -ivh MySQL-server-community-5.1.44-1.rhel5.i386.rpm显示如下信息:Preparing...########################################### [100%]1:MySQL-server ########################################### [100%]2)测试是否安装成功[root@test1 local]# netstat -natpl显示3306端口开放表示服务安装成功3)安装客户端工具[root@test1 local]# rpm -ivh MySQL-client-community-5.1.44-1.rhel5.i386.rpmPreparing...########################################### [100%]1:MySQL-client########################################### [100%]显示安装完成4)测试连接[root@test1 local]# mysql出现如下提示符mysql>表示登陆成功。
以上登陆情况是在没有设置密码的情况下登陆,在设置防火墙前注意对MYSQL设置密码5)对MYSQL用户ROOT设置密码[root@test1 local]# /usr/bin/mysqladmin -u root password 123456注:123456只是事例密码,实际配置过程中注意相关密码复杂性要求6) 对mysql用户设置远程访问权限方法1,改表法。
linux mysql 默认basedir路径一、引言Linux 系统下,MySQL 数据库的默认安装路径通常位于`/usr/local/mysql` 或 `/opt/mysql` 等目录下。
然而,对于一些新用户或初次接触 Linux MySQL 的用户来说,他们可能对 MySQL 的默认安装路径并不是很清楚。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 Linux MySQL 默认basedir 路径及其相关的配置信息。
Linux MySQL 的默认 basedir(基本目录)是指 MySQL 数据库软件的基本安装路径,通常位于 `/usr/local/mysql` 或 `/opt/mysql` 下。
这两个目录下的文件和文件夹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目录:1. `data`:MySQL 数据库的数据存储目录,包含了所有数据库、表和数据文件。
2. `etc`:MySQL 配置文件所在的目录,包括 `f`、`my.ini` 等配置文件。
3. `bin`:MySQL 命令行客户端和工具所在的目录,如`mysql`、`mysqld` 等。
4. `lib`:MySQL 库文件所在的目录。
5. `share`:MySQL 相关的文档、帮助文件和示例文件所在的目录。
值得注意的是,MySQL 的安装路径可能会因不同 Linux 发行版和MySQL 版本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基于不同 Linux 发行版的 MySQL 安装路径不同的 Linux 发行版对 MySQL 的安装路径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Linux 发行版及其对应的 MySQL 安装路径:1. Ubuntu/Debian:默认安装路径为 `/usr/local/mysql` 或`/opt/mysql`。
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文件或使用 `update-rc.d` 命令将MySQL 安装目录更改为 `/usr/local/mysql`。
linux下安装mysql(rpm⽂件安装)数据库包下载:在GPL开原协议的社区开源版⾥边下载我们⽤mysql community server⾥边的其中workbench是客户端⼯具MySQL Cluster是oracle⾃⼰搞的集群版的(集成了⼀些开源⼯具和增值服务)选择操作系统和版本建议在linux下安装也可以选择版本下载server包和client包如果是server包,那架构图⾥的东西都有了还要下个client utilities包,客户端包,类似connection层下载后⽤rz命令传到centos linux系统⾥边rpm是包管理器xshell可以直接拖也可以⽤rz命令,没有的话安装⼀下: yum install lrzszyum是包资源管理器,可以解决包依赖的问题,把需要的包都下载下来传到linux系统安装mysql步骤:清理环境centos7会⾃带⼀个mariadb查看是否已安装rpm -qa |grep -i mysqlrpm -qa |grep -i mariadb(centos7默认系统⾃带的)mariadb是从mysql来的,是它的⼀个分⽀,需要清理掉清理掉mariadb包⽤yum直接安装你的话,⽤的mariadb的yum源,它跟mysql官⽅正式版不太⼀样,我们要安装官⽅正式版,就需要清掉mariadb,然后⼿动安装⾃⼰下载的官⽅正式版mysqlrpm -e 加上包名,把mariadb包清掉可以看到⽤rpm删除会失败,提⽰有依赖关系的软件需要安装rpm -e mariadb-libs-5.5.56-2.el7.x86_64rpm删除时如果有依赖关系,可以⽤yum remove + 包名来删除mariadb开始安装:⼀般⽤装软件⽤yum直接安装也可以,但是有⼀个问题:⽤yum的话,是到默认的mariadb⽤的yum源去找,可能会找不到,所以我们⾃⼰来安装rpm –ivh + 包安装所需要的包rpm -ivh MySQL-client-5.6.42-1.el7.x86_64.rpmrpm -ivh MySQL-server-5.6.42-1.el7.x86_64.rpmserver安装成功后会输出⼀些信息,如下:[root@localhost soft]# rpm -ivh MySQL-server-5.6.42-1.el7.x86_64.rpmwarning: MySQL-server-5.6.42-1.el7.x86_64.rpm: Header V3 DSA/SHA1 Signature, key ID 5072e1f5: NOKEYPreparing... ################################# [100%]Updating / installing...1:MySQL-server-5.6.42-1.el7 ################################# [100%]warning: user mysql does not exist - using rootwarning: group mysql does not exist - using rootwarning: user mysql does not exist - using rootwarning: group mysql does not exist - using root2018-11-18 13:53:24 0 [Warning] TIMESTAMP with implicit DEFAULT value is deprecated. Please use --explicit_defaults_for_timestamp server option (see documentation for more details).2018-11-18 13:53:24 0 [Note] Ignoring --secure-file-priv value as server is running with --bootstrap.2018-11-18 13:53:24 0 [Note] /usr/sbin/mysqld (mysqld 5.6.42) starting as process 6420 ...2018-11-18 13:53:24 6420 [Note] InnoDB: Using atomics to ref count buffer pool pages2018-11-18 13:53:24 6420 [Note] InnoDB: The InnoDB memory heap is disabled2018-11-18 13:53:24 6420 [Note] InnoDB: Mutexes and rw_locks use GCC atomic builtins2018-11-18 13:53:24 6420 [Note] InnoDB: Memory barrier is not used2018-11-18 13:53:24 6420 [Note] InnoDB: Compressed tables use zlib 1.2.112018-11-18 13:53:24 6420 [Note] InnoDB: Using Linux native AIO2018-11-18 13:53:24 6420 [Note] InnoDB: Using CPU crc32 instructions2018-11-18 13:53:24 6420 [Note] InnoDB: Initializing buffer pool, size = 128.0M2018-11-18 13:53:24 6420 [Note] InnoDB: Completed initialization of buffer pool2018-11-18 13:53:24 6420 [Note] InnoDB: The first specified data file ./ibdata1 did not exist: a new database to be created!2018-11-18 13:53:24 6420 [Note] InnoDB: Setting file ./ibdata1 size to 12 MB2018-11-18 13:53:24 6420 [Note] InnoDB: Database physically writes the file full: wait...2018-11-18 13:53:24 6420 [Note] InnoDB: Setting log file ./ib_logfile101 size to 48 MB2018-11-18 13:53:25 6420 [Note] InnoDB: Setting log file ./ib_logfile1 size to 48 MB2018-11-18 13:53:25 6420 [Note] InnoDB: Renaming log file ./ib_logfile101 to ./ib_logfile02018-11-18 13:53:25 6420 [Warning] InnoDB: New log files created, LSN=457812018-11-18 13:53:25 6420 [Note] InnoDB: Doublewrite buffer not found: creating new2018-11-18 13:53:25 6420 [Note] InnoDB: Doublewrite buffer created2018-11-18 13:53:25 6420 [Note] InnoDB: 128 rollback segment(s) are active.2018-11-18 13:53:25 6420 [Warning] InnoDB: Creating foreign key constraint system tables.2018-11-18 13:53:25 6420 [Note] InnoDB: Foreign key constraint system tables created2018-11-18 13:53:25 6420 [Note] InnoDB: Creating tablespace and datafile system tables.2018-11-18 13:53:25 6420 [Note] InnoDB: Tablespace and datafile system tables created.2018-11-18 13:53:25 6420 [Note] InnoDB: Waiting for purge to start2018-11-18 13:53:25 6420 [Note] InnoDB: 5.6.42 started; log sequence number 0A random root password has been set. You will find it in '/root/.mysql_secret'.2018-11-18 13:53:26 6420 [Note] Binlog end2018-11-18 13:53:26 6420 [Note] InnoDB: FTS optimize thread exiting.2018-11-18 13:53:26 6420 [Note] InnoDB: Starting shutdown...2018-11-18 13:53:27 6420 [Note] InnoDB: Shutdown completed; log sequence number 16259772018-11-18 13:53:27 0 [Warning] TIMESTAMP with implicit DEFAULT value is deprecated. Please use --explicit_defaults_for_timestamp server option (see documentation for more details).2018-11-18 13:53:27 0 [Note] Ignoring --secure-file-priv value as server is running with --bootstrap.2018-11-18 13:53:27 0 [Note] /usr/sbin/mysqld (mysqld 5.6.42) starting as process 6444 ...2018-11-18 13:53:27 6444 [Note] InnoDB: Using atomics to ref count buffer pool pages2018-11-18 13:53:27 6444 [Note] InnoDB: The InnoDB memory heap is disabled2018-11-18 13:53:27 6444 [Note] InnoDB: Mutexes and rw_locks use GCC atomic builtins2018-11-18 13:53:27 6444 [Note] InnoDB: Memory barrier is not used2018-11-18 13:53:27 6444 [Note] InnoDB: Compressed tables use zlib 1.2.112018-11-18 13:53:27 6444 [Note] InnoDB: Using Linux native AIO2018-11-18 13:53:27 6444 [Note] InnoDB: Using CPU crc32 instructions2018-11-18 13:53:27 6444 [Note] InnoDB: Initializing buffer pool, size = 128.0M2018-11-18 13:53:27 6444 [Note] InnoDB: Completed initialization of buffer pool2018-11-18 13:53:27 6444 [Note] InnoDB: Highest supported file format is Barracuda.2018-11-18 13:53:27 6444 [Note] InnoDB: 128 rollback segment(s) are active.2018-11-18 13:53:27 6444 [Note] InnoDB: Waiting for purge to start2018-11-18 13:53:27 6444 [Note] InnoDB: 5.6.42 started; log sequence number 16259772018-11-18 13:53:27 6444 [Note] Binlog end2018-11-18 13:53:27 6444 [Note] InnoDB: FTS optimize thread exiting.2018-11-18 13:53:27 6444 [Note] InnoDB: Starting shutdown...2018-11-18 13:53:29 6444 [Note] InnoDB: Shutdown completed; log sequence number 1625987A RANDOM PASSWORD HAS BEEN SET FOR THE MySQL root USER !You will find that password in '/root/.mysql_secret'.You must change that password on your first connect,no other statement but 'SET PASSWORD' will be accepted.See the manual for the semantics of the 'password expired' flag.Also, the account for the anonymous user has been removed.In addition, you can run:/usr/bin/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which will also give you the option of removing the test database.This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for production servers.See the manual for more instructions.Please report any problems at /The latest information about MySQL is available on the web atSupport MySQL by buying support/licenses at WARNING: Found existing config file /usr/f on the system. Because this file might be in use, it was not replaced,but was used in bootstrap (unless you used --defaults-file)and when you later start the server.The new default config file was created as /usr/f,please compare it with your file and take the changes you need.其中有两句指明mysql安装时给root设置了⼀个随机的初始密码:密码的位置放在'/root/.mysql_secret'⽂件中⽤于第⼀次登陆mysql时使⽤的,登陆之后会强制修改⼀下A RANDOM PASSWORD HAS BEEN SET FOR THE MySQL root USER ! You will find that password in '/root/.mysql_secret'.You must change that password on your first connect,no other statement but 'SET PASSWORD' will be accepted.See the manual for the semantics of the 'password expired' flag.查看该⽂件,可以看到我在重装mysql时新⽣成⼀个随机密码ps –ef|grep –i mysql 看是否有mysql进程⽤rpm –qa |grep –I mysql看下mysql是否安装成功了,看到两个mysql的组件,就是安装成功了5.6以后要设置⼀个root账号的随机密码密码保存到root/.mysql_secret⽂件⾥后边需要⽤这个初始的密码登录mysql启动服务:service mysql startps –ef |grep mysql 看有没有mysql服务登录数据库:mysql –uroot –p 敲回车然后输⼊随机密码登录后,提⽰⼀些信息如连接线程id、版本什么的show databases; 查看数据库有哪些库在使⽤前要设置⼀个⾃⼰的密码会要求重置随机密码重置密码⽅法:set password=password(‘root’);是给当前⽤户设置密码为root再运⾏ show databases;mysql会⾃带⼀些系统库:information_schema存⼀些统计数据performance_schema存⼀些状态数据,mysql存的数据⽤于监控、权限、账号等test是测试库,⽤于做测试⽤的如果重新安装,数据⽬录没变的话,那么之前的库还是存在的。
Mysql配置文件f(my.ini)配置参数说明一、f配置文件路径:/etc/f,在调整了该文件内容后,需要重启mysql才可生效。
1、主要参数basedir = path # 使用给定目录作为根目录(安装目录)。
datadir = path # 从给定目录读取数据库文件。
pid-file= filename # 为mysqld程序指定一个存放进程ID的文件(仅适用于UNIX/Linux系统)[mysqld]socket = /tmp/mysql.sock # MySQL客户程序与服务器之间的本地通信指定一个套接字文件(Linux下默认是/var/lib/mysql/mysql.sock文件)port = 3306 # 指定MsSQL侦听的端口key_buffer = 384M # key_buffer(键高速缓存)是用于索引块的缓冲区大小,增加它可得到更好处理的索引(对所有读和多重写)。
索引块是缓冲的并且被所有的线程共享,key_buffer的大小视内存大小而定。
table_cache= 512 # 为所有线程可以打开表的总数量。
增加该值能增加mysqld要求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
可以避免频繁的打开数据表产生的开销。
sort_buffer_size= 2M # 每个需要进行排序的线程分配该大小的一个缓冲区。
增加这值加速ORDER BY或GROUP BY操作。
注意: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是每连接独占!如果有100个连接,那么实际分配的总共排序缓冲区大小为100×6=600MBread_buffer_size = 2M # 读查询操作所能使用的缓冲区大小。
和sort_buffer_size一样,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也是每连接独享。
query_cache_size = 32M # 指定MySQL查询结果缓冲区的大小read_rnd_buffer_size= 8M # 改参数在使用行指针排序之后,随机读用的。
linux mysql 命令参数MySQL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可以在各种操作系统上运行,其中包括Linux操作系统。
在Linux上,使用MySQL 时,有许多不同的命令参数可供选择,用于执行各种任务和配置选项。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MySQL命令参数,并提供简要解释。
1. --user (-u):指定连接MySQL的用户名。
示例:mysql -u root2. --password (-p):指定连接MySQL的密码。
示例:mysql -u root -p3. --host (-h):指定连接MySQL的主机名或IP地址。
示例:mysql -u root -h localhost4. --database (-D):指定连接MySQL的默认数据库。
示例:mysql -u root -D mydatabase5. --port (-P):指定连接MySQL的端口号。
示例:mysql -u root -P 33066. --socket (-S):指定连接MySQL的套接字文件。
示例:mysql -u root -S /var/run/mysqld/mysqld.sock7. --execute (-e):执行指定的SQL语句。
示例:mysql -u root -e "SELECT * FROM mytable"8. --silent (-s):屏蔽错误和警告信息。
示例:mysql -u root -s9. --verbose (-v):显示详细的信息。
示例:mysql -u root -v10. --show-warnings:显示警告信息。
示例:mysql -u root --show-warnings11. --batch (-B):以批处理模式运行,适用于将结果导出到文件。
示例:mysql -u root -B -e "SELECT * FROM mytable" > output.txt12. --html:以HTML格式显示查询结果。
redha t linux下的mysql安装与配置图文教程全部亲测可以使用!以redhat ES linux5.6 为研究主体资料摘自资料版本LAMP_Notes_0.1.0_Trglion由于时间仓促,知识水平有限,文档难免会有错误,敬请指正,共同交流学习。
关于文章的任何问题欢迎联系trglion@首先安装新版的mysql注意是用cmake引导,还要有bison的支持!df -ah 查看各个分区的使用状态注意我们在安装过程中,经常出现权限问题的存在,所以我们在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合修改很多配置文件的权限.为了能够更好的实验安装,我是在重新安装了redhat系统下实验的。
下面的教程看着很麻烦,但是我要告诉大家linux下mysql的安装经常出问题,我们小心谨慎的安装一次,比大大咧咧安装3次、四次以至到安装了累计30个小时后吐血放弃LAMP 的搭建好!我们所用的软件均来自互联网,与某些培训机构迅速安装的绿色版mysql不同,在mysql的安装中,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
哈哈顺便送大家一句:“mysql虐我千百遍,我待mysql如初恋”。
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1首先要查看并删除以前的bison 、cmake、mysql并删除以前的用户与用户组rpm -qa |grep mysql首先查看是否已经安装了mysqlrpm -e mysql --nodeps强制删除原有旧版的mysql mysql-x-x-xrpm -e mysql-server 删除rpm -qa |grep mysql 查看是否还有残留mysql检查并删除系统自带的bison和cmake的方案相同!cat /etc/passwd 查看现在所有的用户cat /etc/group 查看现在所有的组如果有mysql组和用户,那么就删除掉原有的mysql用户与组groupdel mysql 删除mysql组userdel mysql 删除mysql用户查看/usr/local/下是否有残留的mysql文件,删除文件指令rm -rf 文件或文件夹名做到这里建议reboot一下然后重新查看软件、文件、用户、以及是否有mysql僵尸进程ps -ef |grep mysqld 查看是否有僵尸进程在查看所有旧版的mysql软件和mysql用户好了我们现在做安装的准备工作2设置该有的文件与文件夹以及用户与新的用户组mkdir -p /usr/local/mysql/ 创建mysql安装目录mkdir -p /data/mysql/ 创建数据存放目录groupadd mysql 创建新的mysql组cat /etc/group 查看新建的组mkdir -p /home/mysql 在/home 创建mysql的文件夹useradd -d /home/mysql -g mysql mysql 创建用户,指定所属组,指定用户的家cat /etc/passwd 查看用户状态vi /etc/shadow 给新建的mysql用户密码建议用MD5的加密方式gpasswd -a root mysql 将root用户添加附属组为mysql建议在这里reboot一下,谨慎,毕竟是虐我了累计25小时了chown mysql:mysql -R /data/mysql/ 设定文件夹的权限问题重启好几次了接下来我就该忍一忍一口气弄完了编译和安装执行一次除非有安装不成功3 安装cmake与bisontar zxvf cmake-2.8.10.1.tar.gzcp -vRp cmake-2.8.10.1 /usr/local/src/ 讲解压后的cmake文件夹复制到/usr/local/src cd /usr/local/src/ cmake-2.8.10.1 进入文件夹./bootstrapgmake 编译gmake install 安装tar zxvf bison-2.7.1.tar.gzcp -vRp bison-2.7.1 /usr/local/src 讲解压后的cmake文件夹复制到/usr/local/srccd /usr/local/src/ bison-2.7.1 进入文件夹./configuremake 编译make install 安装##建议这里也可以reboot一下为了系统能够更好地支持mysql的安装##也可以通过rpm -qa |grep 文件名或者ps -ef |grep 进程名的方式查看刚刚安装的##软件有没有在运行!4编译安装mysql-5.6.10.zipunzip mysql-5.6.10.ziptar zxvf mysql-5.6.10.tar.gzcp -vRp mysql-5.6.10 /usr/local/src/ 复制文件到这里cd /usr/local/src/ mysql-5.6.10cmake -DCMAKE_INSTALL_PREFIX=/usr/local/mysql \ 回车-DMYSQL_UNIX_ADDR=/data/mysql/mysql.sock \ 回车-DDEFAULT_CHARSET=utf8 \ 回车-DDEFAULT_COLLATION=utf8_general_ci \ 回车-DWITH_EXTRA_CHARSETS:STRING=utf8,gbk \ 回车-DWITH_MYISAM_STORAGE_ENGINE=1 \ 回车-DWITH_INNOBASE_STORAGE_ENGINE=1 \回车-DWITH_MEMORY_STORAGE_ENGINE=1 \回车-DWITH_READLINE=1 \ 回车-DENABLED_LOCAL_INFILE=1 \ 回车-DMYSQL_DATADIR=/data/mysql \ 回车-DMYSQL_USER=mysql \ 回车-DMYSQL_TCP_PORT=3306###如果遇到错误,可以减少关联选项,而警告一般没有事!make 编译make install 安装##在这里如果我们出现关于CMakeCache的错误,则我们需要一边由于多次执行产生的错##误rm -rf CMakeCache.txt 删除当前文件夹下的CMakeCache.txtchmod +w /usr/local/mysqlchown -R mysql:mysql /usr/local/mysqlln -s /usr/local/mysql/lib/libmysqlclient.so.16 /usr/lib/libmysqlclient.so.16mkdir -p /var/mysql/mkdir -p /var/mysql/data/mkdir -p /var/mysql/log/chown -R mysql:mysql /var/mysql/cp -vRp support-files/ f /etc/f 复制配置文件从这里开始,我们总是会有提示找不到文件,没有权限等问题,那我们就要不断利用chmod 775 文件名chmod -R 775 文件夹来改变文件的权限或者chown root 文件或者chown -R root 文件夹来改变文件的权限cd support-files/ 进入文件夹cp f /var/mysql/f 复制文件我的是512所以选小的注意f适用于1G内存左右,其他选项请自己查询与分配cp mysql.server /etc/init.d/mysqldcd ../ 进入mysql文件夹chmod 777 scripts/mysql_install_db 赋予文件的权限。
MySQL配置⽂件详解# 客户端设置,即客户端默认的连接参数[client]# 默认连接端⼝port = 3306# ⽤于本地连接的socket套接字socket = /usr/local/mysql/data/mysql.sock# 字符集编码default-character-set = utf8mb4# 服务端基本设置[mysqld]# MySQL监听端⼝port = 3306# 为MySQL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之间的本地通讯指定⼀个套接字⽂件socket = /usr/local/mysql/data/mysql.sock# pid⽂件所在⽬录pid-file = /usr/local/mysql/data/mysql.pid# 使⽤该⽬录作为根⽬录(安装⽬录)basedir = /usr/local/mysql# 数据⽂件存放的⽬录datadir = /usr/local/mysql/database# MySQL存放临时⽂件的⽬录tmpdir = /usr/local/mysql/data/tmp# 服务端默认编码(数据库级别)character_set_server = utf8mb4# 服务端默认的⽐对规则,排序规则collation_server = utf8mb4_bin# MySQL启动⽤户。
如果是root⽤户就配置root,mysql⽤户就配置mysqluser = root# 错误⽇志配置⽂件(configure file)log-error=/usr/local/mysql/data/error.logsecure-file-priv = null# 开启了binlog后,必须设置这个值为1.主要是考虑binlog安全# 此变量适⽤于启⽤⼆进制⽇志记录的情况。
它控制是否可以信任存储函数创建者,⽽不是创建将导致# 要写⼊⼆进制⽇志的不安全事件。
如果设置为0(默认值),则不允许⽤户创建或更改存储函数,除⾮⽤户具有# 除创建例程或更改例程特权之外的特权log_bin_trust_function_creators = 1# 性能优化的引擎,默认关闭performance_schema = 0# 开启全⽂索引# ft_min_word_len = 1# ⾃动修复MySQL的myisam引擎类型的表#myisam_recover# 明确时间戳默认null⽅式explicit_defaults_for_timestamp# 计划任务(事件调度器)event_scheduler# 跳过外部锁定;External-locking⽤于多进程条件下为MyISAM数据表进⾏锁定skip-external-locking# 跳过客户端域名解析;当新的客户连接mysqld时,mysqld创建⼀个新的线程来处理请求。
linux下mysql配置文件f详解【转】basedir=path使用给定目录作为根目录(安装目录)。
character-sets-dir=path给出存放着字符集的目录。
datadir=path从给定目录读取数据库文件。
pid-file=filename 为mysqld程序指定一个存放进程ID的文件(仅适用于UNIX/Linux系统);Init-V脚本需要使用这个文件里的进程ID 结束mysqld进程。
socket=filename 为MySQL客户程序与服务器之间的本地通信指定一个套接字文件(仅适用于UNIX/Linux系统;默认设置一般是/var/lib/mysql/mysql.sock文件)。
在Windows环境下,如果MySQL客户与服务器是通过命名管道进行通信的,–sock选项给出的将是该命名管道的名字(默认设置是MySQL)。
lower_case_table_name =1/0新目录和数据表的名字是否只允许使用小写字母;这个选项在Windows环境下的默认设置是1(只允许使用小写字母)。
mysqld程序:语言设置character-sets-server= name 新数据库或数据表的默认字符集。
为了与MySQL的早期版本保持兼容,这个字符集也可以用–default-character-set选项给出;但这个选项已经显得有点过时了。
collation-server=name新数据库或数据表的默认排序方式。
lanuage=name用指定的语言显示出错信息。
mysqld程序:通信、网络、信息安全enable-named-pipes 允许Windows2000/XP环境下的客户和服务器使用命名管道(named pipe)进行通信。
这个命名管道的默认名字是MySQL,但可以用–socket选项来改变。
local-infile[=0]允许/禁止使用LOAD DATA LOCAL语句来处理本地文件。
myisam-recover[=opt1, opt2,...]在启动时自动修复所有受损的MyISAM数据表。
这个选项的可取值有4种:DEFAULT、BACKUP、QUICK和FORCE;它们与myisamchk程序的同名选项作用相同。
old-passwords 使用MySQL3.23和4.0版本中的老算法来加密mysql数据库里的密码(默认使用MySQL4.1版本开始引入的新加密算法)。
port=n 为MySQL程序指定一个TCP/IP通信端口(通常是3306端口)。
safe-user-create 只有在er数据库表上拥有INSERT权限的用户才能使用GRANT命令;这是一种双保险机制(此用户还必须具备GRANT权限才能执行GRANT命令)。
shared-memory 允许使用内存(shared memory)进行通信(仅适用于Windows)。
shared-memory-base-name=name给共享内存块起一个名字(默认的名字是MySQL)。
skip-grant-tables 不使用mysql数据库里的信息来进行访问控制(警告:这将允许用户任何用户去修改任何数据库)。
skip-host-cache不使用高速缓存区来存放主机名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
skip-name-resovle 不把IP地址解析为主机名;与访问控制(er数据表)有关的检查全部通过IP地址行进。
skip-networking 只允许通过一个套接字文件(Unix/Linux系统)或通过命名管道(Windows系统)进行本地连接,不允许ICP/IP连接;这提高了安全性,但阻断了来自网络的外部连接和所有的Java客户程序(Java客户即使在本地连接里也使用TCP/IP)。
user=name mysqld程序在启动后将在给定UNIX/Linux账户下执行; mysqld必须从root账户启动才能在启动后切换到另一个账户下执行;mysqld_safe脚本将默认使用–user=mysql选项来启动mysqld程序。
mysqld程序:内存管理、优化、查询缓存区bulk_insert_buffer_size =n 为一次插入多条新记录的INSERT命令分配的缓存区长度(默认设置是8M)。
key_buffer_size=n用来存放索引区块的RMA值(默认设置是8M)。
join_buffer_size=n 在参加JOIN操作的数据列没有索引时为JOIN操作分配的缓存区长度(默认设置是128K)。
max_heap_table_size= n HEAP数据表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16M);超过这个长度的HEAP数据表将被存入一个临时文件而不是驻留在内存里。
max_connections=n MySQL服务器同时处理的数据库连接的最大数量(默认设置是100)。
query_cache_limit=n 允许临时存放在查询缓存区里的查询结果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1M)。
query_cache_size=n查询缓存区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0,不开辟查询缓存区)。
query_cache_type= 0/1/2查询缓存区的工作模式:0,禁用查询缓存区;1,启用查询缓存区(默认设置);2,”按需分配”模式,只响应SELECT SQL_CACHE 命令。
read_buffer_size=n 为从数据表顺序读取数据的读操作保留的缓存区的长度(默认设置是128KB);这个选项的设置值在必要时可以用SQL命令SET SESSION read_buffer_size=n命令加以改变。
read_rnd_buffer_size= n 类似于read_buffer_size选项,但针对的是按某种特定顺序(比如使用了ORDER BY子句的查询)输出的查询结果(默认设置是256K)。
sore_buffer=n 为排序操作分配的缓存区的长度(默认设置是2M);如果这个缓存区太小,则必须创建一个临时文件来进行排序。
table_cache=n同时打开的数据表的数量(默认设置是64)。
tmp_table_size=n 临时HEAP数据表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32M);超过这个长度的临时数据表将被转换为MyISAM数据表并存入一个临时文件。
mysqld程序:日志log[=file]把所有的连接以及所有的SQL命令记入日志(通用查询日志);如果没有给出file参数,MySQL将在数据库目录里创建一个hostname.log文件作为这种日志文件(hostname是服务器的主机名)。
log-slow-queries[=file]把执行用时超过long_query_time变量值的查询命令记入日志(慢查询日志);如果没有给出file参数,MySQL将在数据库目录里创建一个hostname-slow.log文件作为这种日志文件(hostname是服务器主机名)。
long_query_time=n慢查询的执行用时上限(默认设置是10s)。
lon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s 把慢查询以及执行时没有使用索引的查询命令全都记入日志(其余同–log-slow-queries选项)。
log-bin[=filename]把对数据进行修改的所有SQL命令(也就是INSERT、UPDATE和DELETE命令)以二进制格式记入日志(二进制变更日志,binary update log)。
这种日志的文件名是filename.n或默认的hostname.n,其中n是一个6位数字的整数(日志文件按顺序编号)。
log-bin-index=filename 二进制日志功能的索引文件名。
在默认情况下,这个索引文件与二进制日志文件的名字相同,但后缀名是.index而不是.nnnnnn。
max_binlog_size=n 二进制日志文件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1GB)。
在前一个二进制日志文件里的信息量超过这个最大长度之前,MySQL服务器会自动提供一个新的二进制日志文件接续上。
binlog-do-db=dbname 只把给定数据库里的变化情况记入二进制日志文件,其他数据库里的变化情况不记载。
如果需要记载多个数据库里的变化情况,就必须在配置文件使用多个本选项来设置,每个数据库一行。
binlog-ignore-db=dbname不把给定数据库里的变化情况记入二进制日志文件。
sync_binlog=n 每经过n次日志写操作就把日志文件写入硬盘一次(对日志信息进行一次同步)。
n=1是最安全的做法,但效率最低。
默认设置是n=0,意思是由操作系统来负责二进制日志文件的同步工作。
log-update[=file]记载出错情况的日志文件名(出错日志)。
这种日志功能无法禁用。
如果没有给出file参数,MySQL会使用hostname.err作为种日志文件的名字。
mysqld程序:镜像(主控镜像服务器)server-id=n 给服务器分配一个独一无二的ID编号;n的取值范围是1~2的32次方启用二进制日志功能。
log-bin=name 启用二进制日志功能。
这种日志的文件名是filename.n或默认的hostname.n,其中的n是一个6位数字的整数(日志文件顺序编号)。
binlog-do/ignore-db= dbname 只把给定数据库里的变化情况记入二进制日志文件/不把给定的数据库里的变化记入二进制日志文件。
mysqld程序:镜像(从属镜像服务器)server-id=n给服务器分配一个唯一的ID编号log-slave-updates 启用从属服务器上的日志功能,使这台计算机可以用来构成一个镜像链(A->B->C)。
master-host=hostname 主控服务器的主机名或IP地址。
如果从属服务器上存在文件(镜像关系定义文件),它将忽略此选项。
master-user= replicusername 从属服务器用来连接主控服务器的用户名。
如果从属服务器上存在文件,它将忽略此选项。
master-password=passwd 从属服务器用来连接主控服务器的密码。
如果从属服务器上存在文件,它将忽略此选项。
master-port=n 从属服务器用来连接主控服务器的TCP/IP端口(默认设置是3306端口)。
master-connect-retry=n 如果与主控服务器的连接没有成功,则等待n秒(s)后再进行管理方式(默认设置是60s)。
如果从属服务器存在文件,它将忽略此选项。
master-ssl-xxx=xxx对主、从服务器之间的SSL通信进行配置。
read-only=0/10:允许从属服务器独立地执行SQL命令(默认设置);1:从属服务器只能执行来自主控服务器的SQL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