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硬盘的基础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13.81 KB
- 文档页数:3
全面的硬盘知识硬盘,英文“hard-disk”简称HD 。
是一种储存量巨大的设备,作用是储存计算机运行时需要的数据。
体现硬盘好坏的主要参数为传输率,其次的为转速、单片容量、寻道时间、缓存、噪音和S.M.A.R.T.1956年IBM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块硬盘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它的数据为:容量5MB、盘片直径为24英寸、盘片数为50片、重量上百公斤。
盘片上有一层磁性物质,被轴带着旋转,有磁头移动着存储数据,实现了随机存取。
1970年磁盘诞生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了一台640MB的硬盘、第一次采用“温彻斯特”技术,是现在硬盘的开端,因为磁头悬浮在盘片上方,所以镀磁的盘片在密封的硬盘里可以飞速的旋转,但有好几十公斤重。
1975年Soft-adjacent layer(软接近层)专利的MR磁头结构产生1979年IBM发明了薄膜磁头,这意味着硬盘可以变的很小,速度可以更快,同体积下硬盘可以更大。
1979年IBM 3370诞生,它是第一款采用thin-film感应磁头及Run-Length-Limited(RLL)编码配置的硬盘,"2-7"RLL编码将能减小硬盘错误1986年IBM 9332诞生,它是第一款使用更高效的1-7run-length-limited(RLL)代码的硬盘。
1989年第一代MR磁头出现1991年IBM磁阻MR(Magneto Resistive)磁头硬盘出现。
带动了一个G的硬盘也出现。
磁阻磁头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所以盘片的存储密度可以得到几十倍的提高。
意味着硬盘的容量可以作的更大。
意味着硬盘进入了G级时代。
1993年GMR(巨磁阻磁头技术)推出,这使硬盘的存储密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认识硬盘硬盘是电脑中的重要部件,大家所安装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9x、Windows 2k…)及所有的应用软件(如:Dreamwaver、Flash、Photoshop…)等都是位于硬盘中,或许你没感觉到吧!但硬盘确实非常重要,至少目前它还是我们存储数据的主要场所,那你对硬盘究竟了解多少了?可能你对她一窍不通,不过没关系,请见下文。
电脑硬盘基础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电脑硬盘这玩意儿,这可真是电脑里的大宝贝呀!
你想想看,电脑硬盘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仓库,专门用来存放各种数据,什么照片呀、视频呀、文档呀,统统都能塞进去。
它的容量有大有小,就跟咱家里的衣柜似的,有的大衣柜能装好多衣服,有的小衣柜就装得少一些。
咱平时用电脑的时候,下载的软件、保存的文件,可都得靠硬盘来收留它们呢。
要是没有硬盘,那咱的电脑不就跟个空壳子似的,啥也干不了啦!
硬盘也分好几种类型呢,就说机械硬盘吧,它就像个勤劳的老黄牛,虽然速度不是最快的,但任劳任怨,能存好多好多东西。
固态硬盘呢,那可就是个短跑健将,速度超快,让你的电脑运行起来那叫一个流畅。
咱平常要是想让电脑跑得快一点,换个固态硬盘那效果可明显啦!就好比给汽车换上了高性能的发动机,“嗖”的一下就冲出去了。
还有啊,咱可得好好爱护咱的硬盘。
别没事儿就乱摔电脑,那硬盘可受不了这样的折腾。
这就好比你对一个宝贝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它才能好好为你服务呀!要是你整天对它又打又摔的,它能不发脾气吗?
你说要是硬盘突然坏了,那得多着急呀!里面的照片、资料啥的可就危险啦。
所以啊,平时要多注意备份重要的数据,别等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而且呀,硬盘的价格也有高有低,咱得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
别一味地追求大容量或者高速度,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吧?
你看,这电脑硬盘虽然不大起眼,但在电脑里可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它就像一个默默奉献的小天使,为我们的电脑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咱可得好好珍惜它,让它好好为咱服务呀!所以呀,大家在使用电脑的时候,可别忽略了这个小家伙哦!。
第一章:硬盘基础知识-认识硬盘-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1.1.3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硬盘的性能指标包括品牌、容量、单碟容量、转速、数据传输率、平均寻道时间、主轴转速与缓存等,它们是衡量硬盘好坏的主要标准,而熟悉这部分知识可以使我们更深地了解硬盘。
本书不对全部的性能指标进行一一介绍,只讲解几个主要的性能指标。
1.品牌目前硬盘的品牌主要有希捷(Seagate)、三星(Samsung)、东芝(Toshiba)、富士通(Fujitsu)、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迈拓(Maxtor)、昆腾(Quantum)、日立(Hitachi)、IBM等。
其中迈拓公司于2000年并购昆腾,而迈拓公司又在2006年与希捷公司合并。
因此现在市面上已基本看不到昆腾硬盘,只在一些二手市场中时有出现;而迈拓硬盘也只有少量在出售。
2.容量(Volume)容量即硬盘的大小,其单位为兆字节(MB)、吉字节(GB)与太字节(TB)。
早期的硬盘容量很低,大多以MB为单位,世界上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只有5MB,而目前主流硬盘的容量都在160GB以上。
随着硬盘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大容量的硬盘也在不断推出,如现在已出现1TB容量的硬盘。
许多人发现,操作系统中显示的硬盘容量与官方标称的容量不符,即少于标称容量,容量越大则这个差异越大。
如标称容量为40GB的硬盘,在操作系统中显示为38GB,80GB的硬盘显示只有75GB,160GB的硬盘则只显示140GB。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硬盘厂商对容量的计算方法与操作系统的计算方法不同,以及单位转换关系不同。
我们知道,计算机中所采用的计数方式是二进制的,这样在操作系统中对容量的计算就是以1024为一进制,即1024B=1KB,1024KB=1MB,1024MB=1GB;而硬盘厂商在计算容量方面是以1000为一进制的,即1000B=1KB,1000KB=1MB,1000MB=1GB,这些进制上的差异就造成了硬盘容量的差异。
硬盘的基础知识硬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存储设备之一,也是人们常说的硬盘驱动器或磁盘驱动器。
它是一种用来存储和读取数据的装置,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和较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等领域。
硬盘的基本构造是由一个或多个盘片组成的,每个盘片的表面都被划分成许多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可以存储一定数量的数据。
盘片通常由铝合金或玻璃材料制成,表面涂有一层磁性材料,用来记录数据。
盘片之间通过一个主轴相互连接,整个硬盘机构被安装在一个盘片驱动器中。
硬盘的读写原理是利用磁头在盘片上扫描来读取和写入数据。
磁头是硬盘中最为关键的部件之一,它类似于唱片机上的唱头。
当硬盘工作时,磁头会在盘片上不断移动,将数据记录在盘片上或从盘片上读取数据。
每个盘片上都有两个磁头,一个用于读取数据,另一个用于写入数据。
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只有几纳米,因此需要非常精密的控制和定位技术。
硬盘的存储容量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硬盘的存储容量也在不断增加。
早期的硬盘容量较小,一般只有几十兆字节或几百兆字节。
而现在,常见的硬盘容量已经达到了几十或上百个千字节。
甚至还有更大容量的企业级硬盘,可以达到几个千字节或几个百字节。
硬盘的读写速度也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硬盘的转速、缓存大小、接口类型等。
硬盘的转速是指盘片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通常以每分钟转数(RPM)来表示。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硬盘转速有5400转/分钟、7200转/分钟和10000转/分钟等。
转速越高,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越快。
硬盘的接口类型也会影响其读写速度。
常见的硬盘接口有SATA、SAS和SCSI等。
其中,SATA是最常见的硬盘接口,具有较高的兼容性和性价比。
SAS和SCSI接口则主要用于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服务器和存储系统。
硬盘也需要一个控制器来管理和控制其工作。
控制器是硬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硬盘的读写操作、数据传输和错误检测等。
电脑常识普及硬盘知识电脑常识普及硬盘知识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那么大家有了解过电脑硬盘有哪些知识吗?来看看店铺的文章介绍吧!硬盘有固态硬盘(SSD 盘,新式硬盘)、机械硬盘(HDD 传统硬盘)、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
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
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一、种类硬盘有固态硬盘(SSD)、机械硬盘(HDD )、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 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
二、容量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MiB)、千兆字节(GB/GiB)或百万兆字节(TB/TiB)为单位,而常见的换算式为:1TB=1024GB,1GB=1024MB而1MB=1024KB。
但硬盘厂商通常使用的是GB,也就是1G=1000MB,而Windows系统,就依旧以“GB”字样来表示“GiB”单位(1024换算的),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
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
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
一般情况下硬盘容量越大,单位字节的价格就越便宜,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盘略微例外。
在我们买硬盘的时候说是500G的,但实际容量都比500G要小的。
因为厂家是按1MB=1000KB来换算的,所以我们买新硬盘,比买时候实际用量要小点的。
三、转速转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
硬盘基础知识大全硬盘是一个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中心,我们运行计算机时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目前绝大部分都存储在硬盘上。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关于硬盘基础知识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关于硬盘的一些基础认识机械硬盘的认识硬盘的组成硬盘的物理结构磁头主要任务完成盘片上数据的读写操作,盘片在高速旋转时,磁头会飞行在盘面上方,而不是接触盘面每个盘片的两面都会有一个磁头,当然有的硬盘有可能只有一个磁头,磁头的编号从0开始机械臂使磁头部件作径向移动的装置,已完成磁道变换盘片含有磁性的合金盘片,用来存取写入的数据:每张盘片的容量成为单碟容量,而硬盘的容量就是所有盘片容量的总和;由于单碟容量的限制,通常一个硬盘会含有多张盘片盘片的厚度在0.5mm左右,盘片的转速与盘片大小有关每个盘片都会有上下两面,都可以被利用来存储数据;能存储数据的盘面成为有效盘面,每个盘面都会有一个盘面好,其和磁头编号是相对应的,从0开始编号盘片的逻辑划分扇区盘片在转动时,磁头在盘面上画过的一段圆弧,称扇区,即sector扇区并不是连续的,在磁道上被划分成一段一段的,从1开始编号是硬盘最小的物理存取单位,每个扇区为512byte磁道磁盘在格式化时被划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叫做磁道,即track磁道从外向内从0开始编号,盘面的容量越大,包含的磁道数越多磁道是看不见的,只是盘面上一些被磁化的区域柱面所有盘面上相同编号的磁道构成的圆柱,称为柱面,即cylinder每个柱面上的磁头由上到下从0开始编号数据的读写是按照柱面进行的,而非按照盘面进行柱面是分区的最小单位柱面是所有盘片表面上到中心主轴的距离相等的磁道集合数据的读写按柱面进行,即磁头读写数据时首先在同一柱面内从“0”磁头开始进行操作,依次向下在同一柱面的不同盘面即磁头上进行操作,只在同一柱面的所有磁头全部读写完毕后磁头才转移到下一柱面。
因为选取磁头只需要通过电子切换即可,而选取柱面则必须通过机械切换。
各类硬盘选用基础知识一文看懂固态硬盘!硬盘对于整台电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脑所运行的操作系统、软件、以及游戏等所有文件资料都是存放在硬盘里面的,硬盘的不同类型和你电脑的性能密切相关,本期笔者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硬盘的知识。
硬盘的种类目前分为三种硬盘:机械硬盘(HDD)、固态硬盘(SSD)、混合硬盘(SSHD)。
其中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为主流,机械硬盘采用磁性碟片进行存储,目前市面上主流机械硬盘品牌有:希捷、西部数据、东芝。
固态硬盘采用闪存颗粒进行存储,有体积小、速度快等特点。
混合硬盘可以看做是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结合体,多用于对空间要求较高的笔记本电脑中,但是随着固态硬盘的普及,混合硬盘也逐渐被市场淘汰。
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区别固态硬盘普遍要比机械硬盘体积小且重量轻。
其次是速度,固态硬盘比机械硬盘存储速度快,如果将机械硬盘比作是一辆货车,那固态硬盘就是一辆跑车。
机械硬盘采用物理方式读写数据,所以在工作时会有噪音,使用时间久一点的机械硬盘噪音尤为明显,而固态硬盘因为读写原理不同,噪音为0,并且功耗更低。
固态硬盘采用闪存颗粒制作而成,具有更强的防震抗摔性,而机械硬盘在运行过程中,如遇到震动,则很容易产生坏道而造成数据丢失。
那么固态硬盘就没有缺点了吗?当然不是,固态硬盘有读写次数限制,而机械硬盘有着更长的寿命。
固态硬盘的重要参数主控是固态硬盘的控制中心,市面上常见品牌的主控有迈威(Marvel),后改名为“美满”,人们常叫它“马牌”,还有三星、英特尔、慧荣、群联、东芝等。
主控好比是固态硬盘的司机,司机技术越好,就越能发挥出固态硬盘的性能。
闪存颗粒同样重要,3D NAND和3D__point为目前主流,NAND闪存又分为SLC、MLC、TLC、QLC四种类型闪存颗粒,SLC为单阶存储单元,每一个单元存储一个信息,MLC为双阶存储单元,每一个单元存储两个信息,TLC为三阶存储单元,每一个单元存储三个信息,以此类推。
硬盘的基础知识介绍关于硬盘的基础知识介绍硬盘基本知识电脑发展到今天,硬盘己成为主要配置之一。
硬盘容量也越来越大,从初期的10MB发展到今天的十几GB至几十GB。
而且随着硬盘技术的发展,价格也越来越便宜了。
今天我们来说说硬盘的一些基本知识。
硬盘按盘径大小分目前主要有5.25英寸(135mm)、3.5英寸(90mm)、2.5英寸(64mm)、1.8英寸(46mm)和l.3英寸(33mm)等几种。
其中5.25英寸的硬盘主要配置在早期286以下的PC机,目前的台式电脑一般都是配置3.5英寸硬盘,笔记本电脑中则主要是配置2.5英寸以下的硬盘。
硬盘按照接口方式分主要有IDE接口、EIDE接口(EnhancedIDE——增强型IDE接口)、SCSI接口等等。
PC机中主要采用的接口方式则为EIDE接口。
硬盘驱动器的性能指标硬盘驱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有:盘径、接口类型、磁头数、柱面数、每磁道扇区数、数据传输速率、磁盘转速、电源、重量、MTBF(硬盘平均使用寿命)等。
硬盘定位并查询某个扇区中数据的总时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时间的总和:A、磁头定位到目标磁道所需的时间;B、找到目标扇区所需时间;C、选取扇区数据所需时间:这个时间值被称为硬盘的存取时间或硬盘速度。
硬盘的容量是由硬盘的磁头数、柱面数和每磁道扇区数决定的,因PC机中每扇区容量为512字节,所以硬盘容量的具体计算公式为:总容量(字节数)=512X磁头数X柱面数X每磁道扇区数。
例如,系捷ST38420A硬盘的磁头数为16、柱面数为16383、每磁道扇区数为63,则其总容量的计算方法为:512X16X16383X63=8455200768字节=12220416/1024/1024/1024=8.06GB(l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硬盘基本概念IDE接口(IntelligentDriveElectronics):即智能化驱动器电子接口,又名ATBUS接口,多见于3.5英寸硬盘,主要优点在于兼容性高、速度快、价格低廉。
电脑硬盘的基础知识大全首先简单认识一下硬盘的物理结构,硬盘内部的物理结构很复杂,只能从大的颗粒度去看内部的结构总体来说,硬盘结构包括:盘片、磁头、盘片主轴、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份。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那些关于电脑硬盘的基础知识大全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硬盘基础知识基本的结构就是这样子的,至于硬盘是如何进行读写的,必须要知道磁盘盘片是如何划分的?否则你只知道磁头在盘片上动来动去。
盘片上涉及的基本概念整个硬盘上一般有很多的盘片组成,每个盘片如同切西瓜一样被“切”成一块一块的扇面,同时沿着半径的方向被划分成了很多同心圆,就是传说中的磁道,每条磁道被扇面切成很多的扇形区域叫做扇区(扇区是从磁盘读出和写入信息的最小单位,通常大小为512字节),不同盘片上的同半径磁道组成了柱面,这些都是磁盘物理上的概念,知道便可。
有了这些概念,我帮便可以计算磁盘的容量:磁头数× 磁道(柱面)数× 每道扇区数× 每扇区字节数磁头(head)数:每个盘片一般有上下两面,分别对应1个磁头,共2个磁头;磁道(track)数:磁道是从盘片外圈往内圈编号0磁道,1磁道...,靠近主轴的同心圆用于停靠磁头,不存储数据;柱面(cylinder)数:同磁道数量;扇区(sector)数:每个磁道都别切分成很多扇形区域,每道的扇区数量相同;圆盘(platter)数:就是盘片的数量。
硬盘上的数据定位每个扇区可存储128×2的N次方(N=0.1.2.3)字节的数据(一般为512B),扇区为数据存储的最小单元,从上图可知,外圈的扇区面积比内圈大,为何存储的数据量相同,这是因为内外圈使用的磁物质密度不同,但现在的硬盘已经采用内外圈同密度物质来存储数据了,以减少类似“大面积小数据”的浪费情况。
(此时的内外磁道的扇区数量将不同,具体细节省略)有了扇区(sector),有了柱面(cylinder),有了磁头(head),显然可以定位数据了,这就是数据定位(寻址)方式之一,CHS(也称3D),对早期的磁盘(上图所示)非常有效,知道用哪个磁头,读取哪个柱面上的第几扇区就OK了。
硬盘的DOS管理结构1.磁道,扇区,柱面和磁头数硬盘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由坚硬金属材料制成的涂以磁性介质的盘片,不同容量硬盘的盘片数不等。
每个盘片有两面,都可记录信息。
盘片被分成许多扇形的区域,每个区域叫一个扇区,每个扇区可存储128×2的N次方(N=0.1.2.3)字节信息。
在DOS中每扇区是128×2的2次方=512字节,盘片表面上以盘片中心为圆心,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称为磁道。
硬盘中,不同盘片相同半径的磁道所组成的圆柱称为柱面。
磁道与柱面都是表示不同半径的圆,在许多场合,磁道和柱面可以互换使用,我们知道,每个磁盘有两个面,每个面都有一个磁头,习惯用磁头号来区分。
扇区,磁道(或柱面)和磁头数构成了硬盘结构的基本参数,帮这些参数可以得到硬盘的容量,基计算公式为: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要点:(1)硬盘有数个盘片,每盘片两个面,每个面一个磁头(2)盘片被划分为多个扇形区域即扇区(3)同一盘片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为磁道(4)不同盘片相同半径构成的圆柱面即柱面(5)公式: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6)信息记录可表示为:××磁道(柱面),××磁头,××扇区2.簇“簇”是DOS进行分配的最小单位。
当创建一个很小的文件时,如是一个字节,则它在磁盘上并不是只占一个字节的空间,而是占有整个一簇。
DOS视不同的存储介质(如软盘,硬盘),不同容量的硬盘,簇的大小也不一样。
簇的大小可在称为磁盘参数块(BPB)中获取。
簇的概念仅适用于数据区。
本点:(1)“簇”是DOS进行分配的最小单位。
(2)不同的存储介质,不同容量的硬盘,不同的DOS版本,簇的大小也不一样。
(3)簇的概念仅适用于数据区。
3.扇区编号定义:绝对扇区与DOS扇区由前面介绍可知,我们可以用柱面/磁头/扇区来唯一定位磁盘上每一个区域,或是说柱面/磁头/扇区与磁盘上每一个扇区有一一对应关系,通常DOS将“柱面/磁头/扇区”这样表示法称为“绝对扇区”表示法。
硬盘的参数基础知识大全硬盘是电脑缺一不可的硬件之一,在电脑中起着存储的作用。
目前DIY装机在选购的硬盘时候,一般固态硬盘是目前装机首选,而机械硬盘多数作为存储盘使用。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硬盘的参数知识大全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硬盘的接口类型硬盘按数据接口不同,大致分为ATA(IDE)和SATA以及SCSI和SAS。
接口速度不是实际硬盘数据传输的速度,目前非基于闪存技术的硬盘数据实际传输速度一般不会超过300MB/s。
1.IDE硬盘接口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IDE接口,也称之为ATA接口,即“电子集成驱动器”,,是用传统的40-pin 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的,接口速度最大为133MB/s,因为并口线的抗干扰性太差,且排线占用空间较大,不利电脑内部散热,已逐渐被 SATA 所取代。
2.SATA硬盘接口SATA,全称Serial ATA,也就是使用串口的ATA接口,因抗干扰性强,且对数据线的长度要求比ATA低很多,支持热插拔等功能,SATA-II的接口速度为375MB/s,而新的SATA-III标准可达到750MB/s的传输速度。
SATA的数据线也比ATA的细得多,有利于机箱内的空气流通,整理线材也比较方便。
3.SCSI硬盘接口SCSI,全称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机系统接口),经历多代的发展,从早期的 SCSI-II,到目前的 Ultra320 SCSI 以及Fiber-Channel (光纤通道),接口型式也多种多样。
SCSI 硬盘广为工作站级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所使用,因此会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如碟片转速15000rpm的高转速,且资料传输时CPU占用率较低,但是单价也比相同容量的 ATA 及 SATA 硬盘更加昂贵。
4.SAS硬盘接口SAS(Serial Attached 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取序列式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可达到6Gb/s。
电脑硬盘的基础知识
电脑硬盘的基础知识
市场上的硬盘主要分为IDE和SCSI两大类。
SCSI硬盘有速度快、容量大、使用稳定的特点,是硬盘技术的排头兵,但其价格太贵,
主要用于较专业的场合。
而IDE硬盘虽然说在技术水准上尚同SCSI
硬盘有一些的差距,但无庸置疑其差距已越来越小,现如今的IDE
硬盘同样具有转速快、容量大的特点,而且其价格便宜,已成为家
用场合的首选。
而IDE硬盘按其内部盘片直径的大小,又可分为5.25、3.5、
2.5和1.8英寸的硬盘等。
2.3和1.8英寸盘片直径大小的硬盘主要
用于笔记本电脑等设备;5.25和3.5盘片直径的硬盘主要用在台式
机上,现在台式机上最常用的就是3.5寸盘片直径大小的硬盘。
1.硬盘的容量
我们在购买硬盘时首先会问,这硬盘是多大的呀?回答:40GB、80GB,就是指的硬盘的容量。
它一般指的是硬盘格式化后的容量。
硬盘的容量越大越好。
其次,在选择容量时你还可优先选择单碟容量大的产品。
单碟容量越大技术越先进而且更容易控制成本。
举例来讲,同样是40GB的
硬盘,若单碟容量为10GB,那么需要4张盘片和8个磁头,要是单
碟容量上升为20GB,那么需要2张盘片和4个磁头,对于单碟容量
达40GB的硬盘来说,只要1张盘片和2个磁头就够了,能够节约很
多成本及提高硬盘工作稳定性。
2.硬盘的转速
这也是大家比较留心的问题。
它是指硬盘内主轴的转动速度。
如今市场上的IDE硬盘主要分为5400RPM(转),7200RPM(转)两种转速。
在容量价格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可首选转速快的7200转的硬盘产品。
3.硬盘的传输率
硬盘的传输率也是硬盘重要参数之一。
它主要指硬盘的外部和内部数据的传输率,它们的单位为Mb/s(兆位/秒)或MB/s(1MB=8Mb)。
硬盘的外部传输率(burstdatatransferrate)即硬盘的.突发数据传输率,它一般指硬盘的数据接口的速率。
现在的ATA/66/100/133接口的硬盘的传输率可达66-133MB/S。
而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datatransferrate)是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在这方面市场上主流硬盘的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一般都可达350Mb/S以上,优秀的硬盘其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可达500Mb/S。
4.硬盘的缓存
硬盘的缓存的大小也是硬盘的重要指标之一。
硬盘的缓存是指在硬盘内部的高速存储器。
如今硬盘采用的缓存类型多为SDRAM,但也有例外的如采用EDODRAM的。
缓存的容量越大越好,它直接关系到硬盘的读取速度,如今的硬盘缓存容量大都是2M,并向8M的更大容量过度。
但也有少数只有512K缓存的产品,这点大家需注意。
5.硬盘的磁头
硬盘上采用的磁头类型,主要有MR和GMR两种。
GMR巨磁阻磁头已开始取代MR磁头成为硬盘磁头的主流。
MR磁阻磁头,采用的是写入和读取磁头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它是通过阻值的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对信号的变化相当敏感,使其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相应提高,而且由于其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因而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就提高了盘片的密度,这就使硬盘的容量能够做得很大。
而GMR磁头同MR磁头相比它使用了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和多层薄膜结构,它比MR磁头更敏感,因而可以实现更高的存储密度。
现在的MR磁头的盘片存储密度可达到3Gbit-5Gbit/in2(每平方英寸每千兆位),而GMR磁头则可达10Gbit-40Gbit/in2以上。
6.硬盘的寻道时间
硬盘的寻道时间也是了解硬盘的重要参数之一。
它主要指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seektime),道间寻道时间(singletrackseek),最大寻道时间(maxfullseek),以及平均等待时间(averagelatency)等等。
它们的单位皆为ms(毫秒)。
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指的是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时所用的时间,这个数值越小越好,如今IDE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大多在9ms以下。
而硬盘的道间寻道时间,指的是磁头从一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的时间,这个时间也是越短越好。
硬盘的最大寻道时间,指的是硬盘磁头从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块所用的全部时间,它的数值也是越小越好,市场上的主流IDE硬盘的最大寻道时间大多在20ms以内。
至于硬盘的平均等待时间,是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到磁头下的时间,它的数值也是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