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品质检验与分析第3章粮油检验技术概论
- 格式:pptx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40
粮油检验技术培训教材一、粮油检验的概念粮油检验是以粮油及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检测手段,全面、客观的研究与评定其品质及品质变化的一门学科,是建立在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微生物学及技术、生物化学及技术、食品化学、粮食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并注重实验技术的学科。
粮油检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粮食研究和工作中有极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它的发展离不开相关学科及技术的发展,在检验技术上,它依赖于各种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的进步,实际工作中它依据国际、国内的各种法律、法规(产品质量法、计量法、食品卫生法、……)以及各种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它涉及的对象主要是粮食、油料、食用油脂、饲料、以及其它相关产品,包括这些物质的原料、半成品、成品、辅助材料等。
粮油检验的意义在于保证党和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贯彻实行,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保护国家、企业、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也为生产、管理、科研等部门提供必要的分析结果和数据,为科学管理、安全储藏、改进生产工艺、合理利用和开发粮油资源、研究新产品服务。
二、粮油检验的方法根据粮油检验的内容和任务,主要采用以下几类方法:1. 理化分析方法2. 生物学方法3. 感官评定方法三、稻谷GB^三50-2009标准2009年3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三50-2009《稻谷》强制性国家标准,用以取代原国家标准局1986年5月6日发布、1987年4月1日实施的GB^三50-198《稻谷》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稻谷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和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以及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适用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的商品稻谷,但不适用于标准分类中规定的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以外的特殊品种稻谷。
该标准于2009年7月1日实施。
1.全面客观地研究与评定其品质变化的一门学科。
2.粮油品质检验的性质:①是粮食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②是开展粮油及其加工品质量管理的主要技术手段③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④具有多样性,系统性,灵活性和发展性⑤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同时又具有高度统一性3.粮油品质检验涉及的主要环节有粮油收购,销售,调运,储藏,加工等4.粮油收购、销售、调运环节检验的目的:①为粮油定等作价提供依据②为更好的贯彻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提供依据5.粮油轮入环节检验的目的:①判定粮油是否符合储备粮油的入库质量标准②检查粮油的新陈程度以及储存品质指标是否适宜储存③为粮食分类储存提供科学依据6.粮油储存时定期检验:①探索粮食储存指标的变化规律,指导科学储粮②为“推陈储新适时轮换”提供科学依据不定期检验:探查局部粮情异常的原因。
7.粮油轮出时检验的目的:①检测粮油的综合品质②对储存期间曾经使用的熏蒸剂进行残留检测,看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是否能投放市场8.粮食:以收货成熟果实为目的,经去壳,碾磨等加工程序而成为人类基本粮食的一些作物。
9.粮食根据领域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原粮、成品粮、混合粮、贸易粮;根据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用途分为:谷类、豆类、油料、薯类10.稻谷的分类:按品种分为籼稻,粳稻;按生长期分为早稻、中稻、晚稻;按淀粉性质分为粘稻和糯稻。
国家标准按其收获季节粒形,粒质分为:⑴早籼稻: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米粒腹白较大,角质部分较少⑵晚籼稻:生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米粒腹白较小或无⑶籼糯稻:糙米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米粒乳白色,不透明,粘性大⑷粳糯稻:椭圆形,米粒乳白色,不透明,粘性大⑸粳稻谷:长椭圆形,粘性较大胀性较小11.小麦的分类:按播种期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按皮色分为红皮麦和白皮麦;按硬度指数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不低于60为硬质,不高于45为软质)。
国标按皮色硬度指数分为:⑴硬质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⑵软质白小麦:. 不高于45⑶硬质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⑷软质红小麦:不高于45⑸混合小麦: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小麦12.玉米的分类:按粒色分为黄玉米和白玉米;按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按用途分为食用,饲用和食饲兼用。
粮油品质检验一、粮油品质检验的依据粮油检验技术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粗到细的发展过程,而且已经形成了较多的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就是产品品质检验的依据,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它体现着国家对粮油质量的集中管理和监督。
粮油标准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政策和技术法规,它是保证产品质量可靠的重要措施。
粮油品质检验工作,必须以粮油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为依据。
二、粮油检验的方法与质量标准的分类㈠粮油质量检验方法分类粮油检验可分为:物理检验、化学检验、动物试验、色谱分析四个方面。
但目前对粮油品质鉴定的常规检验,仍是以物理检验和化学检验为主。
1.物理检验:就是用人体感觉器官或科学仪器,从粮油的外部形态特征或粮油的不同物理特征、特性来鉴别粮油的品质。
检验后的粮油基本不改变原有性状。
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⑴.感官检验:就是利用人体感觉器官,从粮食的外部形态特征或不同的物理特性来鉴别粮食的品质。
主要是根据长期工作积累的经验,用眼看、手摸、耳听、鼻嗅、牙咬等方法,来检验粮食的成熟度或者说饱满程度、水分、杂质.不完善粒、虫蚀、霉变、色泽、气味等。
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不需要携带任何仪器,但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不易掌握,检验结果也不够准确。
因此,某些项目的检验一定要结合仪器检验的结果,反复地进行练习比照,才能够不断地提高感官检验的准确性。
它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缺点是不够十分准确,这种方法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可用作为判定粮食品质的初检或粗检,属于粗略估测、参考数字,不可作为出证数据。
⑵.仪器检验:是根据粮油需要检验的项目,使用科学仪器进行检验,这种方法结果较为正确,取得的数据可作为出证依据。
2.化学检验:就是通过比较复杂的仪器,配以必须的化学药剂,来测定粮油的化学成分及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检测方法。
3.动物试验:利用动物对毒物的敏感性,通过动物饲养结果的病状得知毒物毒性,即动物试验。
4.气相色谱法:根据不同物质在由两相,一固定相和流动相构成的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也随流动相一起运动。
粮油检验技术培训教材一、粮油检验的概念粮油检验是以粮油与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检测手段,全面、客观的研究与评定其品质与品质变化的一门学科,是建立在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微生物学与技术、生物化学与技术、食品化学、粮食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并注重实验技术的学科。
粮油检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粮食研究和工作中有极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它的发展离不开相关学科与技术的发展,在检验技术上,它依赖于各种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的进步,实际工作中它依据国际、国内的各种法律、法规(产品质量法、计量法、食品卫生法、……)以与各种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它涉与的对象主要是粮食、油料、食用油脂、饲料、以与其它相关产品,包括这些物质的原料、半成品、成品、辅助材料等。
粮油检验的意义在于保证党和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贯彻实行,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保护国家、企业、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也为生产、管理、科研等部门提供必要的分析结果和数据,为科学管理、安全储藏、改进生产工艺、合理利用和开发粮油资源、研究新产品服务。
二、粮油检验的方法根据粮油检验的内容和任务,主要采用以下几类方法:1.理化分析方法2.生物学方法3.感官评定方法三、稻谷GB1350-2009标准2009年3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1350-2009《稻谷》强制性国家标准,用以取代原国家标准局1986年5月6日发布、1987年4月1日实施的GB1350-1986《稻谷》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稻谷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和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以与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适用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的商品稻谷,但不适用于标准分类中规定的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以外的特殊品种稻谷。
该标准于2009年7月1日实施。
粮油检验技术一、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1 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发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规定了储备粮品质控制指标,(见表3、表4、表5)表3 稻谷储存品质控制指标表4 小麦和玉米储存品质控制指标表5 大豆储存品质控制指标2 回归评分值(Y)计算公式:Y籼稻=70.7+0.07X发芽率-0.25X脂肪酸值+1.70X粘度Y粳稻=86.3+0.005X发芽率-0.61X脂肪酸值Y玉米=80.5+0.10X发芽率-0.34X脂肪酸值说明:为了计算回归评分值,需要检验发芽率3 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的使用与宜存、不宜存、陈化的判定3.1 储存品质控制指标适用于安全水分条件下正常储存的无污染的粮油。
3.2 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的划分把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划分为两部分:品尝评分值作为品尝指标部分,其它指标作为理化指标部分。
3.3 宜存、不宜存、陈化的判定3.3.1 稻谷有一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符合“不宜存”规定的,即判定为不宜存稻谷;有一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符合“陈化”规定的,即判定为陈化稻谷。
3.3.2 小麦有一项理化指标符合“不宜存”规定的,即判定为不宜存小麦;判定小麦是否陈化,则以品尝指标为准。
“宜存”和“不宜存”的品尝指标是参考指标,不是判定指标。
3.3.3 玉米回归评分值是参考指标,不是判定指标;其它储存品质控制指标,有一项符合“不宜存”规定的,即判定为不宜存玉米;判定玉米是否陈化,则以脂肪酸值为准。
3.3.4 大豆有一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符合“不宜存”规定的,即判定为不宜存大豆;有一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符合“陈化”规定的,即判定为陈化大豆。
3.3.5 食油有一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符合“不宜存”规定的,即判定为不宜存食油;有一项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符合“陈化”规定的,即判定为陈化食油。
3.4 除每年两次常规性的检测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外,还应根据储存过程中粮油的具体情况,随时扦样检测其品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粮油损失。
粮油检验技术培训教材一、粮油检验的概念粮油检验是以粮油及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纳科学、系统的分析检测手段,全面、客观的研究与评定其品质及品质变化的一门学科,是建立在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微生物学及技术、生物化学及技术、食品化学、粮食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基础上进展起来的独立并注重实验技术的学科。
粮油检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粮食研究和工作中有极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它的进展离不开相关学科及技术的进展,在检验技术上,它依靠于各种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的进步,实际工作中它依据国际、国内的各种法律、法规(产品质量法、计量法、食品卫生法、……)以及各种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它涉及的对象要紧是粮食、油料、食用油脂、饲料、以及其它相关产品,包括这些物质的原料、半成品、成品、辅助材料等。
粮油检验的意义在于保证党和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贯彻实行,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人们的躯体健康;爱护国家、企业、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也为生产、治理、科研等部门提供必要的分析结果和数据,为科学治理、安全储藏、改进生产工艺、合理利用和开发粮油资源、研究新产品服务。
二、粮油检验的方法依照粮油检验的内容和任务,要紧采纳以下几类方法:1.理化分析方法2.生物学方法3.感官评定方法三、稻谷GB1350-2009标准2009年3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化治理委员会联合公布了GB1350-2009《稻谷》强制性国家标准,用以取代原国家标准局1986年5月6日公布、1987年4月1日实施的GB1350-1986《稻谷》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稻谷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和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以及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适用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的商品稻谷,但不适用于标准分类中规定的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以外的专门品种稻谷。
该标准于2009年7月1日实施。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油料和油品的检验植物油脂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主要膳食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一、油料概述1、定义:油料:含油率>10%,具有制油价值的植物种子和果肉及粮食加工副产品(如米糠油、玉米胚芽油)。
几种南方油料(北方不常见)油菜籽: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之一,其籽粒是制浸油脂原料主要品种之一。
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全国油料总产量的30%以上。
油菜籽中含有一定量的芥酸、芥子碱、单宁等化学物质,有一定的毒性,故菜籽饼需去毒后才能作饲料。
胡麻油:是一种油料作物,在全国油料作物中位于油菜、花生、大豆之后居第4位。
胡麻种子含油量一般为38~48%。
其突出特点是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以甘肃、内蒙古、山西、宁夏、新疆、陕西等省种植较多。
蓖麻油:是飞机和高速机械的润滑油,是高级表面活性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重要。
桐油:是我国特产油料树种──油桐种子所榨取的油脂。
原产于我国。
它是制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桐油的外观易与食用植物油相混淆,极易误食中毒。
茶籽油:茶籽油又名茶油,山茶油。
主要分布在长江、淮河以南,茶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其脂肪酸组成与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植物油脂橄榄油相似,有“东方橄榄油”之称,油酸含有量最高。
橄榄油:在地中海沿岸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供食用的高档橄榄油是用初熟的油橄榄鲜果通过物理冷压榨工艺提取的天然果油汁,是世界上唯一以自然状态的形式供人类食用的木本植物油。
2、油料中含有的主要成分(1)油脂:是油料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由糖转化而形成的一种复杂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各式脂肪酸。
构成油脂的脂肪酸主要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甘油三酸酯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时,在常温下呈固态而称之为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时,在常温下呈液态而称之为油。
(2)蛋白质:可以和糖类发生作用,生成颜色很深的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影响油的外观),也可以和棉子中的棉酚作用,生成结合棉酚(饼粕去毒);(3)磷脂:磷脂即磷酸甘油酯,简称磷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