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的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甘油三酯和磷脂结构甘油三酯和磷脂是生物体内常见的两种脂质分子,它们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甘油三酯和磷脂的结构、功能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甘油三酯的结构甘油三酯是由甘油和三个脂肪酸分子通过酯键结合而成的三酯分子。
甘油是一种三价醇,它的三个羟基与三个脂肪酸分子中的羧基反应形成酯键,从而形成甘油三酯。
脂肪酸是一种长链羧酸,通常由12-24个碳原子组成,其中大部分是偶数碳原子。
甘油三酯的结构中,脂肪酸的种类和数量会影响其性质和功能。
甘油三酯的功能甘油三酯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量储存分子,它们在脂肪细胞中以脂滴的形式存在。
当身体需要能量时,脂肪酸从脂滴中释放出来,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代谢,产生ATP分子供给身体能量需求。
此外,甘油三酯还可以在动物体内形成脂蛋白,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需要能量的组织中。
甘油三酯的应用甘油三酯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它们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增加食品的口感和香味。
此外,甘油三酯还可以用于制造肥皂、润滑油和化妆品等。
磷脂的结构磷脂是一种复杂的脂质分子,它们由甘油、两个脂肪酸和一个磷酸基组成。
磷酸基可以与其他分子结合,形成不同种类的磷脂分子。
磷脂分子中的脂肪酸可以是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或多不饱和脂肪酸,它们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影响磷脂的性质和功能。
磷脂的功能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形成双层膜结构,保护细胞内部的物质不被外界干扰。
此外,磷脂还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调节细胞功能。
磷脂的应用磷脂在医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它们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将药物包裹在磷脂分子中,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此外,磷脂还可以用于制造基因转染试剂、细胞培养基和化妆品等。
总结甘油三酯和磷脂是生物体内常见的两种脂质分子,它们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甘油三酯是主要的能量储存分子,而磷脂则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们的结构、功能和应用都有所不同,但都对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贡献。
大豆磷脂是一种混合磷脂,它是由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简称PC,高等级为PPC)、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简称PE)、磷脂酰肌醇(肌醇磷脂,简称PI)、磷脂酰丝胺酸(丝胺酸磷脂,简称PS)等成分组成,其中最典型的是前三种。
磷脂油,也称之为液体磷脂或粗磷脂,为黄色粘稠状物质,是生产大豆油脱胶时的副产品,经真空干燥、脱色所制得的产物。
其主要成份为:卵磷脂、脑磷脂和肌醇磷脂、豆油等。
磷脂七十年代由前苏联科学家从植物油中提炼出来,广泛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随着其功能逐步被科学界认识和发现已成为最主要的饲料营养强化剂之一。
大豆磷脂油主要由大豆油、卵磷脂(PC)、脑磷脂(PE)、磷脂酰肌醇(PI)、磷酸脂(PA)、其他磷脂等营养成份组成。
用法与用量:通常以量代替其它油脂直接加于各类配合饲料中均匀混合。
磷脂是人体细胞(细胞膜、核膜、质体膜)的基本成分,并对神经、生殖、激素等功有重要关系,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
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磷脂营养大量流失,因此补充完整磷脂(PC、PE、PI…)对现代人而言是绝对必要。
鉴于大豆磷脂类保健品是一种功能性的健康食品,虽然不是立即见效,但有著全面、长远、稳定的效果,同时又没有药物的副作用,医学家们也开始重视卵磷脂在预防疾病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大豆磷脂的作用机理①.对肝脏的作用机理:磷脂是构成细胞生物膜(细胞膜、核膜、线粒体膜)脂双层的基本骨架,也是构成各种脂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磷脂是身体所必需的,俗称必需磷脂。
大豆磷脂在体内能以完整的分子形式与受损的肝细胞膜结合,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再生。
大豆磷脂还能将肝中的脂肪带到血液中乳化成小微粒,大豆磷脂修复肝细胞膜和消化肝中脂肪的双重作用对脂肪肝的功效更为明显。
②.对血管的作用机理:磷脂参与脂肪和胆固醇的运输。
血浆中磷脂过低,则胆固醇/卵磷脂比值增大,出现胆固醇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故磷脂有抗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
如果每天服用大豆磷脂5-7克,连续2-4个月可明显降低胆固醇含量,缓解因高血脂引起的各种不适,对治疗高血脂、高胆固醇、动脉硬化具有显著的功效。
脂质体的形成原理和应用有哪些1. 背景介绍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分子组成的微粒,具有生物相容性和药物输送能力。
它们在药物传递和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脂质体的形成原理和应用。
2. 脂质体的形成原理脂质体的形成依赖于磷脂的特殊性质和水或水溶性聚合物的添加剂。
2.1 磷脂的特殊性质磷脂是由磷脂酰胆碱、磷脂酰甘油等分子构成的脂类物质。
磷脂具有两性分子的特性,即它们同时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
这使得磷脂分子在水中形成双层结构,称为脂质双层。
2.2 水或水溶性聚合物的添加剂水或水溶性聚合物是用来稳定脂质体结构和改变其特性的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可以调节脂质体的大小、稳定性和药物载量等。
3. 脂质体的应用脂质体在药物传递和疾病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3.1 药物传递脂质体可用作药物的载体,将药物封装在内,以实现靶向输送和缓释释放。
这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3.1.1 靶向输送脂质体可以被修改为特定的靶向分子,如抗体或配体,在体内特定靶点上识别和释放药物。
这种定向输送可以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害。
3.1.2 缓释释放脂质体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实现持续的药物输送。
这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特别重要。
3.2 疾病治疗脂质体在疾病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3.2.1 肿瘤治疗脂质体可以用于传递抗癌药物,实现肿瘤的靶向治疗。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内的浓度,同时减少副作用。
3.2.2 皮肤病治疗脂质体可以通过改变皮肤的屏障结构和增加药物渗透性,用于治疗皮肤病。
例如,脂质体可以用于输送外用药物和护肤品,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3.3 医学影像脂质体在医学影像方面也有用途。
脂质体可以用作超声造影剂、磁共振造影剂和放射性核素标记物,用于影像检查。
4. 总结脂质体是一种重要的微粒,其形成原理和应用十分丰富。
它们在药物传递和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脂质体将在医学领域发展出更多的应用。
3 大豆磷脂在食品中的应用大豆磷脂是油脂加工后油脚的主产品,主要有卵磷脂、脑磷脂和肌醇磷脂。
卵磷脂占大豆磷脂的29%左右,脑磷脂占31%左右,肌醇磷脂占40%左右。
从生理生化角度,人体日摄入磷脂量以5~7g为宜。
3.1 在面包中的应用在面包中添加0.1%~0.2%的磷脂,面包芯有弹性,结构和气孔都有很大的改进,体积也有相应的增加。
能延长保鲜时间,使产品保持松软,提高营养效价。
3.2 在乳粉中的应用添加0.2%的磷脂,可使乳粉的溶解度显著的加强,分散度90%以上,25℃时速溶90%以上。
喷入磷脂还可避免粉尘,是一种无尘乳粉。
3.3 在糖果中的应用磷脂添加量0.1%~0.3%。
磷脂是天然的乳化剂,使奶油与糖迅速地混合,冷却后也不分开。
这就避免了糖果起纹、粒化和走水现象,保持糖果的新鲜和不变味。
3.4 在巧克力中的应用磷脂添加量0.3%~1.0%。
加速可可脂在糖中的溶解速度,能使其完全溶解,均匀地分布于巧克力中。
可大大降低巧克力的粘度,还可降低巧克力的表面张力,吃起来爽口不粘牙,使巧克力表面保持光泽。
3.5 在人造奶油中的应用磷脂添加量0.3%~0.5%,使各类油、乳、水混合均匀,作为抗氧化剂,使人造奶油不致于酸败,保存时间大大延长,煎炸食品时减少喷溅。
3.6 在通心粉和各种面条中的应用磷脂添加量0.1%~0.3%。
可以减少鸡蛋用量,而且使产品煮食时不易变形。
磷脂还能防止面条水分的蒸发,以保持通心粉和各种鸡蛋面条的柔软性,不易干裂抽缩变形,还能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3.7 在其他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磷脂用于冰淇淋中,增加光滑性,防止"起沙"现象,减少蛋黄的用量。
在奶酪中加入少量磷脂,能增加凝聚性,防止奶酪的破碎。
可以制备可溶性可可粉,增加其营养功能作用。
适量地加入到肉汁、酱油、蕃茄酱、乳制品、果汁、香肠和小肚之中,能使制品混合均匀,果汁、饮料不产生沉淀,增加其风味。
我公司供应国产及进口磷脂。
磷酸酯和磷脂酸
磷酸酯(Phosphate ester)和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都是含有磷酸基团的化合物,但在化学性质和功能上有所不同。
磷酸酯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包含磷酸基团(PO4)和一个酯基团。
磷酸酯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包括DNA和RNA中的核苷酸、ATP(腺苷三磷酸)、GTP(鸟苷三磷酸)等。
它们在细胞代谢和能量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储存和释放能量、信号传导、细胞内通讯等。
磷脂酸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磷酸酯,其中磷酸基团(PO4)连接到一个甘油分子的第三个羟基上,而其他两个羟基上连接有脂肪酸基团。
磷脂酸是细胞膜中的重要组分之一,参与调节细胞膜的性质和功能。
它在细胞信号转导、脂质代谢和细胞膜的形成和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磷酸酯是一类含有磷酸基团和酯基团的有机化合物,而磷脂酸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磷酸酯,其中磷酸基团连接到甘油分子上,参与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调节。
它们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和生化作用。
大豆磷脂及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中国饲料>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蔡元丽谢幼梅山东省畜牧业贸易服务中心魏可峰高福才大豆磷脂是从生产大豆油的油脚中提取出来的产物,在大豆中的含量为1.2%~3.2%。
它是由甘油、脂肪酸、胆碱或胆胺所组成的酯,能溶于油脂及非极性溶剂中。
大豆磷脂的组成成分复杂,主要含有卵磷脂(约含34.2%)、脑磷脂(约含19.7%)、肌醇磷脂(约含16.0%)、磷酯酸丝氨酸(约含15.8 %)、磷脂酸(约含3.6%)及其他磷脂(约含10.7%)。
其中最主要的3种磷脂为:卵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组成;脑磷脂,与卵磷脂的结构相似,它含的氨基醇是乙醇胺而不是胆碱;肌醇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肌醇构成。
大豆磷脂在畜禽体内脂肪代谢、肌肉生长、神经系统发育和体内抗氧化损伤等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大豆磷脂作为饲料添加剂代替部分脂肪已初步应用于饲料工业。
1 大豆磷脂的理化性质纯净的大豆磷脂在高温下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由于精制处理和空气接触等原因而变成淡黄色或棕色。
大豆磷脂溶于油脂、脂肪酸和苯、乙醚等有机溶剂,部分溶于乙醇,极难溶于丙酮和乙酸甲酯,不溶于水。
磷脂具有亲水胶体的性质,遇水时能吸水膨胀,从而使其在油脂中溶解度大大降低,从油中析出。
在磷脂分子中,有磷酸根和氨基醇亲水基团及碳氢键疏水基团,故磷脂能起表面活性剂作用,能使水、油两个不相溶的相形成稳定的乳胶体,这是因为磷脂在水、油两相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层而降低油与水之间的表面张力,成为很好的乳化剂和分散剂。
磷脂在空气中或阳光中不稳定,易氧化酸败而变黑,但在油脂中却比较稳定。
磷脂的耐热性能较好,但温度超过150℃会逐渐分解。
磷脂在酸碱条件下易水解,其产物为脂肪酸、甘油、磷酸、氨基醇及肌醇等。
2 大豆磷脂的种类: 根据大豆磷脂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类型:2.l 天然粗制磷脂它是由大豆精炼油的副产品(油脚)真空脱水而制得,亦称为浓缩大豆磷脂。
蛋黄卵磷脂的功效与作用蛋黄卵磷脂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细胞膜中。
它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体健康有着诸多的功效和作用。
本文将从蛋黄卵磷脂的组成及性质、生理功能、保健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蛋黄卵磷脂的组成及性质蛋黄卵磷脂主要由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等磷脂类物质组成。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磷酸酯和碱碱基等组成的复杂有机物,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双重特点。
蛋黄卵磷脂具有以下特点:1.致密性:蛋黄卵磷脂的分子组成致密,结构紧凑,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分蒸发和氧气的渗透。
2.乳化性:蛋黄卵磷脂能够乳化油脂,使油脂颗粒分散均匀,增加油脂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可摄取性。
3.稳定性:蛋黄卵磷脂在高温下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分子结构,不易分解和氧化。
4.生物活性:蛋黄卵磷脂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有显著的益处。
二、蛋黄卵磷脂的生理功能蛋黄卵磷脂在人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功能:蛋黄卵磷脂是细胞膜主要结构成分之一,它能够调节细胞的通透性和稳定性,使细胞膜保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2.代谢调节功能:蛋黄卵磷脂参与脂质代谢反应,调节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和分解,维持正常的胆固醇水平,预防血管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3.抗炎作用:蛋黄卵磷脂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预防和治疗一些炎症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等。
4.抗氧化作用:蛋黄卵磷脂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延缓衰老过程,降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5.改善记忆和学习能力:蛋黄卵磷脂中的磷酰胆碱是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重要原料,可以增加脑细胞之间的通讯效果,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改善,提高记忆和学习能力。
6.调节血脂和血糖:蛋黄卵磷脂能够促进血液中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的积累,调节血脂的平衡,预防高脂血症和肥胖症的发生。
7.促进肝脏健康:蛋黄卵磷脂中的胆碱能够保护肝细胞,促进肝脏的排毒功能,预防脂肪肝和肝硬化的发生。
54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3年 第3期大豆磷脂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沈 波,邬本成,王改琴(安佑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太仓 215437)磷脂是分子中含有磷脂酰胆碱的复合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细胞中。
大豆磷脂则是毛油精炼产生的副产物,其在大豆油脚中的含量为40%~50%。
其产量在国内很大,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
但目前对于将饲料级磷脂油作为乳化剂在饲料中使用,用以提高脂肪消化率、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一直富有争议。
近来,豆油已经非常昂贵,相比之下饲料级磷脂油的价格较为低廉。
因此开发和利用磷脂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大豆磷脂的理化性质磷脂根据来源可分为大豆磷脂、菜籽磷脂、玉米磷脂、花生磷脂、蛋黄卵磷脂等;其成分大同小异,主要为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肌醇(PI),通常这类物质由1分子甘油、2分子脂肪酸链(R 1+R 2)和1分子的磷酸基团与胆碱、乙醇胺或肌醇形成的酯化物共同构成(见图1)。
植物磷脂中的脂肪酸以不饱和酸为主,尤其亚油酸较多;磷元素平均含量为1/26.31(m/m),灼烧完全后生成P 2O 5。
其中大豆磷脂来源丰富,价格适摘 要:大豆磷脂是大豆油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是一种天然饲料营养添加剂。
就大豆磷脂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营养功效做以介绍,并对其在畜牧业和饲料工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大豆磷脂;性质;功能;饲料;应用作者简介:沈波,男,食品科学与工程。
通讯作者:王改琴,动物营养专业,Email:**********************。
中,应用研究相对较多。
纯净的大豆磷脂在室温下是一种白色固体,溶于油脂、脂肪酸及苯、乙醚、己烷等有机溶剂,部分溶于乙醇,极难溶于丙酮和乙酸乙酯。
在空气中或阳光下不稳定,易氧化成淡黄色或棕色,当温度超过150℃时开始分解,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易水解为脂肪酸、甘油、磷酸、氨基醇、肌醇等,由于大豆磷脂分子中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
磷脂分子的结构式可以表示为R-O-PO3H2,其中R代表脂肪酸尾部。
脂肪酸是一种长链烷基酸,通常由16-20个碳原子组成。
磷脂具有多种性质。
1. 物理性质:磷脂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和溶解性。
其颜色因加工和漂白程度不同而呈乳白、浅黄或棕色。
磷脂易溶于乙醚、苯、三氯甲烷、正己烷,但不溶于丙酮、水等极性溶剂。
2. 化学性质:磷脂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化合物,在常规环境条件下(如室温和中性pH值)能够维持其结构和功能。
它们对氧化作用比一些其他脂类化合物更为稳定,分子中含有磷酸基团,能够提供抗氧化保护作用,减缓自由基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发生。
3. 生物性质:磷脂是生物体内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磷脂的稳定性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光照和氧气等环境条件。
在极端的条件下,如高温、极端酸碱性或氧化环境下,磷脂可能会发生降解或变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妥善的存储和使用条件有助于维持磷脂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磷脂结构、性质、功能及研究现状(1)
曹栋;裘爱泳;王兴国
【期刊名称】《粮食与油脂》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该文较系统介绍磷脂的性质,种类,不同种类磷脂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高品质磷脂制备方法进展;并对各种磷脂在医药、食品和非食品上应用进行较详细归纳总结,最后针对我国是磷脂大国现状,提出加强磷脂研究重要性.
【总页数】4页(P3-6)
【作者】曹栋;裘爱泳;王兴国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036;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036;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45.9+6
【相关文献】
1.磷脂结构、性质、功能及研究现状(2) [J], 曹栋;裘爱泳;王兴国
2.高压均质对大豆蛋白-磷脂复合体系结构及理化/功能性质的影响 [J], 毕爽;李杨;隋晓楠;王中江;齐宝坤;江连洲
3.卵磷脂—卟啉类金属络合物的导电性能及其结构变化 [J], 孙润广;姚松年
4.改性大豆磷脂对豆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J], 王喜波; 梁亚茹; 杨朔; 郭增旺; 江连洲; 范志军; 王中江; 滕飞; 李杨
5.信贷结构调整的性质功、能及其对策 [J], 李福臣;吴少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磷脂类判断依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磷脂类是指一类具有磷酰胆碱或磷脂酯结构的脂质物质,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在生物体内,磷脂类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中,并参与调节细胞的信号传导、细胞膜的形成和保护等生物学过程。
磷脂类的代谢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磷脂类进行准确判断至关重要。
磷脂类的判断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磷脂类的分子结构:磷脂类具有磷酰胆碱或磷脂酯结构,通常由一个疏水脂肪酸分子和一个疏水磷酰胆碱或磷脂酯分子组成。
通过分析磷脂类的分子结构可以确定其是否属于磷脂类物质。
二、磷脂类的理化性质:磷脂类具有明显的理化性质,如在水中形成胶束结构、具有表面活性、易被酶水解等。
通过检测磷脂类的理化性质可以确定其性质和功能。
三、磷脂类的生物学功能:磷脂类在细胞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参与细胞分化等。
通过研究磷脂类在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确定其在生物体内的位置和功能。
四、磷脂类的代谢途径:磷脂类的代谢途径包括合成、降解和转运等过程,这些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通过研究磷脂类的代谢途径可以确定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状态和功能。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判断依据,我们可以对磷脂类进行准确的判断和研究,为深入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磷脂类与疾病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00字】第二篇示例:磷脂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中。
磷脂类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磷脂属于脂质类化合物,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关于磷脂类的判断依据有很多,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1. 分子结构:磷脂类化合物主要由一个甘油酯基与两个脂肪酸残基以及一个磷酸残基组成。
根据脂肪酸残基的不同,可以将磷脂分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氨酸等不同种类。
教学目标:了解磷脂的性质
教学重点:溶解性、水解性
教学安排:P
>P8—>P10;10min
7—
一、溶解性
磷脂不溶于水,在不同的有机溶剂中,不同的磷酯的溶解度也有很大差异,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分离、纯化各种磷脂。
磷脂不溶于丙酮和乙酸乙酯中,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将磷脂与油脂分开。
磷脂在油脂中溶解很少,制油时部分磷脂溶于热的油脂中,油脂冷后,磷酯析出来,进入油脚中,可以从油脚中得到磷脂。
二、成盐及复盐
卵磷脂分子中含有磷酸和胆碱,在水相中两个羟基的性质相反,可以与碱或酸作用形成盐。
磷酯与氯化铂,氯化镉作用形成复盐。
不同磷脂形成的复盐溶解度不同,可用于分离、提纯、鉴定磷脂。
三、乳化性和膨胀性
磷脂也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在水表面上形成单分子层薄膜,降低表面张力,产生乳化现象,给油脂加工带来困难。
磷脂具有亲水性,当与水接触时吸水而膨胀,膨胀的磷脂在油脂中的溶解度减少,而分
离沉降出来,利用这种性质在油脂加工过程中脱磷。
四、磷脂的水解
磷脂在碱性水溶液中易于水解,水解的终产物是脂肪酸、氨基醇及甘油磷酸酯。
甘油磷酸酯的水解较困难,需要在酸性水溶液中长时间回流才行。
不同的磷酯水解速度不同。
如果在酶存在下,水解变得容易,选择性也很高。
例如
五、关键词
磷脂的溶解性、磷脂盐、磷脂复盐、磷脂乳化性、磷脂膨胀性、磷脂水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