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项训练:专题能力提升练(四)B卷
- 格式:pdf
- 大小:820.55 KB
- 文档页数:7
专题能力提升练(三)A卷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8分,共56分.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7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固定斜面倾角为30°,质量为m的小物块自斜面底端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恰好等于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若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A.小物块上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小物块上滑过程中动能损失了mgHC.小物块上滑过程中动能损失了2mgHD.小物块上滑过程中机械能损失了2mgH解析:设摩擦力的大小为F f,根据如图所示,一个小球套在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一根轻质弹簧的一端悬挂点,别一端与小球相连,弹簧与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将小球沿杆拉到与下滑,当弹簧处于竖直时,小球速度恰好为零.若弹簧始终处于伸长且在弹性限度内,在小球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B.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加C.重力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D.当弹簧与杆垂直时,小球的动能最大解析:先分析小球的运动过程,由静止释放,初速度为0,受重力和弹簧弹力两个力作用,做加速运动;当弹簧与杆垂直时,还有重力沿杆方向的分力,继续加速;当过弹簧与杆垂直后的某个位置时,重力和弹簧弹力分别沿杆方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加速度为0,速度最大,之后做减速运动.小球的机械能是动能和重力势能,弹力做功是它变化的原因,弹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小球的机械能先增后减,故A正确,D错误.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由弹力做功引起的,弹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故如图所示,质量为m高处由静止释放,落到地面后继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从点沿倾斜轨道ab滑入水平轨道滑块A、B的质量均为套在固定竖直杆上,A、如图所示,一物块通过一橡皮筋与粗糙斜面顶端垂直于固定斜面的固定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块所受的重力与摩擦力之比为8.(2016·四川卷)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弹簧的弹性势能.将弹簧放置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左端固定,右端在O点;在O点右侧的B、C位置各安装一个光电门,计时器(图中未画出)与两个光电门相连.先用米尺测得B、C两点间距离s,再用带有遮光片的滑块压缩弹簧到某位置A,由静止释放,计时器显示遮光片从B到C所用的时间t,用米尺测量A、O之间的距离x.(1)计算滑块离开弹簧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是________.(2)为求出弹簧的弹性势能,还需要测量________.A.弹簧原长B.当地重力加速度C.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3)增大A、O之间的距离x,计时器9.如图所示,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由静止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从A点随传送带运动到水平部分的最右端B点,经半圆轨道C点沿圆弧切线进入竖直光滑的半圆轨道,恰能做圆周运动.C点在B点的正上方,D 点为轨道的最低点.小物块离开D点后,做平抛运动,恰好垂直于倾斜挡板打在挡板跟水平面相交的E点.已知半圆轨道的半径R=0.9 m,D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75 m,取g=10 m/s2,试求:(1)摩擦力对小物块做的功;(2)小物块经过D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3)倾斜挡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解析:(1)设小物块经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v1,因为经过C时恰好能完成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
2017年湖北高考物理二轮模拟试题及答案1 .2015 年 7 月的喀山游泳世锦赛中,我省名将陈若琳勇夺女子十米跳台桂冠.她从跳台斜向上跳起,一段时间后落入水中,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她在空中上涨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B她在空中着落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C她马上入水时的速度为整个跳水过程中的速度D入水过程中,水对她的作使劲大小等于她对水的作使劲大小分值 : 5 分查察题目分析>22 .如下图的实验装置中,小球A、B 完整同样.用小锤轻击弹性金属片, A 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 B 球被松开,自由着落,实验中两球同时落地.图中虚线 1 、2 代表离地高度不一样的两个水平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A 球从面 1 到面 2 的速度变化等于 B 球从面 1 到面 2 的速度变化BA 球从面 1 到面 2 的速率变化等于 B 球从面 1 到面 2 的速率变化CA 球从面 1 到面 2 的速率变化大于 B 球从面 1 到面 2 的速率变化DA 球从面 1 到面 2 的动能变化大于 B 球从面 1 到面 2 的动能变化分值 : 5 分查察题目分析>33.一只小船渡河,运动轨迹如下图.水流速度各处同样且恒定不变,方向平行于岸边;小船相对于静水分别做匀加快、匀减速、匀速直线运动,船相对于静水的初速度大小均同样、方向垂直于岸边,且船在渡河过程中船头方向一直不变.由此能够确立()A 船沿 AD 轨迹运动时,船相对于静水做匀加快直线运动B 船沿三条不一样路径渡河的时间同样C 船沿 AB 轨迹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D 船沿 AC 轨迹抵达对岸前瞬时的速度分值 : 5 分查察题目分析>44 .一质点自 x 轴原点出发,沿正方向以加快度 a 加快,经过 t0 时间速度变成 v0 ,接着以加快度﹣ a 运动,当速度变成﹣时,加快度又变成a,直到速度为时,加快度再变成﹣a,直到速度变成﹣,其v﹣t 图象如下图,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质点向来沿 x 轴正方向运动B 质点将在 x 轴上来去运动,最后停在原点C 质点最后静止时走开原点的距离必定大于v0t0D 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距离为v0t0分值 : 5 分查察题目分析>55 .如下图,在倾角θ=30 °的圆滑斜面上,长为 L 的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连结质量为 m 的小球,小球在斜面上做圆周运动, A、 B 分别是圆弧的点和最低点,若小球在 A 、B 点做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分别为vA 、vB,重力加快度为 g ,则()AvA=0BvA=CvB=DvB=分值 : 5 分查察题目分析>66.如下图,“嫦娥三号”的环月轨道可近似当作是圆轨道,察看“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上的运动,发现每经过时间 t 经过的弧长为 l,该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θ弧度,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 G,则月球的质量是()ABCD分值 : 5 分查察题目分析 >710 .如下图,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v0 从固定的粗拙斜面底端上滑至点又返回底端的过程中,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若用h 、x、v 和 Ek 分别表示物块距水平川面高度、位移、速度和动能,t 表示运动时间.则可能正确的图象是()ABCD分值 : 5 分查察题目分析>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 分,共 15 分。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7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四)理综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原创,较易)三个原子核X 、Y 、Z ,X 核与氦核(42He )发生核反应后生成Y 核和中子,Y 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成Z 核。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X 核比Z 核少2个质子 B .X 核比Z 核少2个中子 C .X 核的质量数比Z 核质量数小2 D .X 核的电荷数与Z 核的电荷数相等 答案:B解析:由核反应431220A A Z Z X He Y n +++−−→+,330211A A Z Z Y Z e ++++−−→+,可知X 核比Z 核少2个中子,选B考点:原子核核反应方程,中子数、质量数、核电荷数等概念15.(原创,中档)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行星“比邻星b”可能适合人类生存。
“比邻星b”绕“比邻星”的运动以及地球绕太阳的运动都可看成是做匀速圆周运动。
观测发现:“比邻星b”与“比邻星”之间的距离是地日距离的k 倍,“比邻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n 倍,则在相等的时间内,“比邻星b”与“比邻星”的连线扫过的面积和地球与太阳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的比值是A .1:1 B. C.D. 答案:B解析:由22Mm v G m r r =①,连线扫过的面积S= 12rvt ②,联立①② S=12面积之比为nk ,选B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匀速圆周运动16.(改编,中档)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b 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除R 以外其余电阻不计。
从某时刻开始在原线圈两端加上交变电压,其瞬时值表达式为t u π100sin 22201=V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 .6001=t s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2V B .6001=t s 时,ac 两点电压瞬时值为110V C . 滑动变阻器触片向下移,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小 D . 单刀双掷开关由a 扳向b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小 答案:A解析:电压表示数为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由1122U n U n =,得222U V =,A 对。
2017年四川省资阳市高考物理二诊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得0分.1. 如图所示,两根平行导轨水平放置,间距为L ,其间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垂直于导轨水平对称放置一根均匀金属棒.棒上通有图示方向的电流I ,金属棒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棒受到四个力作用B 金属棒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右C 减小电流,金属棒将向左运动D 金属棒所受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2. 如图甲所示,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中心轴OO ′匀速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随时间t 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若外接电阻的阻值R =9Ω,线圈的电阻r =1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线圈转速为100π rad/sB 0.01s 末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C 通过线圈的最大电流为10A D 电压表的示数为90V3.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 ′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荷量很少,可被忽略.一带负电油滴被固定于电容器中的P 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小B 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C 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D 若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极断开后再将下极板左移一小段距离,则带电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4. 如图所示,是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发射及运行示意图.长征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近地点为A 、远地点为B 的椭圆轨道上,B 点距离地面高度为ℎ,地球的中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天宫一号”飞行几周后变轨进入预定圆轨道.已知“天宫一号”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n 圈所用时间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地球半径为R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天宫一号”在椭圆轨道的B 点的加速度大于在预定圆轨道的B 点的加速度 B “天宫一号”从A 点开始沿椭圆轨道向B 点运行的过程中,动能先减小后增大C “天宫一号”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周期大于沿预定圆轨道运行的周期D 由题中给出的信息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M =(R+ℎ)34π2n 2Gt 25. 如下图所示为a 、b 两小球沿光滑水平面相向运动的v −t 图.已知当两小球间距小于或等于L 时,受到相互排斥的恒力作用,当间距大于L 时,相互间作用力为零.由图可知( )A a球的质量大于b球的质量B a球的质量小于b球的质量C t1时刻两球间距最小 D t3时刻两球间距为L6. 如图所示为牵引力F和车速倒数1的关系图像.若汽车质量为2×103kg,它由静止开始v沿平直公路行驶,且行驶中阻力恒定,设其最大车速为30m/s,则正确的是()A 汽车所受阻力为2×103NB 汽车车速为15m/s,功率为3×104WC 汽车匀加速的加速度为3m/s2D 汽车匀加速所需时间为5s7. 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r=3Ω,R0=2Ω,直流电动机内阻R0′=1Ω,额定输出功率P0=2W.调节滑动变阻器R1可使甲电路输出功率最大,调节R2可使乙电路输出功率最大且此时电动机刚好正常工作,则()A 甲电路中当R1=1Ω时,定值电阻R0功率最大B 甲电路中当R1=1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C 乙电路中当R2=1.5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D 乙电路中当R2=2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8. 图中的MN、PQ为两条相互平行的虚线,在MN的上方、PQ的下方空间存在相同的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图中的O点沿与PQ成θ=30∘的方向斜向上射出一带电粒子,粒子在上下两磁场中各偏转一次后恰好经过图中的S点,且经过S点的速度与O点的速度方向相同.不计粒子的重力.则()A 如果保持θ不变,仅增大粒子的初速度,则粒子一定还能经过S点B 粒子每次经过边界PQ时的速度都与初速度相同C 该粒子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D 如果仅将θ增大到60∘,则粒子一定不能经过S点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 某同学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在托盘及砝码带动下运动过程中所得纸带的一部分如图乙所示,图中标出了5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单位:cm).(1)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m/s2,打点C时滑块的速度v=_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木板的质量B 滑块的质量C 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D 滑块运动的时间.10.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可以测电阻和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实验器材:电源E(电动势为6V,内阻约为1Ω)定值电阻R0(阻值约为5Ω)电流表A(量程30mA,内阻约为0.5Ω)电流表B(量程0.6A,内阻约为1Ω)电压表C(量程8V,内阻约为5kΩ)电压表D(量程4V,内阻约为3kΩ)滑动变阻器F(阻值0−10Ω)滑动变阻器G(阻值0−500Ω)根据题中所给信息,请回答以下问题(1)电流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选填器材代号)(2)该同学操作正确无误,用U1、U2、I分别表示电表、、的读数,其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求得定值电阻R0<或=);(3)该同学发现电源电动势偏低,于是再利用了一个辅助电源E′,采用如图乙所示电路测量,调节R1,使电流表A1的示数为0,这样电源的电动势的测量值________电源电动势的真实值(填>、<或=).11. 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5m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m=1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将轻绳拉至水平并将小球由位置A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最低点O时轻绳刚好被拉断.O点下方有一以O点为圆心、半径R=5√5m的圆弧状固定曲面轨道,取g=10m/s2,求:(1)轻绳刚要拉断时绳的拉力F的大小;(2)小球从O点运动到曲面的时间t.12. 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且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成α=53∘角,间距为L =0.5m的导轨间接一电阻,阻值为R=2Ω,导轨电阻忽略不计.在两平行虚线间有一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B=0.8T.导体棒a的质量为m1=0.1kg、电阻为R1=1Ω;导体棒b的质量为m2=0.2kg、电阻为R2=2Ω,它们分别垂直导轨放置并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现从图中的M、N处同时将a、b由静止释放,运动过程中它们都能匀速穿过磁场区域,且当a刚出磁场时b正好进入磁场.a、b电流间的相互作用不计,sin53∘=0.8,cos53∘=0.6,取g=10m/s2.求:(1)导体棒a刚进入磁场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I;(2)导体棒a穿过磁场区域的速度v1;(3)匀强磁场的宽度d.(二)选考题,任选一模块作答【物理--选做题1】(15分)13. 关于冲量和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冲量是反映力的作用时间积累效果的物理量B 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C 动量是物体冲量变化的原因 D 某一物体的动量发生了变化,一定是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E 某一物体的动量发生了变化,可能是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14.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0.49kg和M2=0.5kg的木块静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两木块间夹有一轻质弹簧,一粒质量m=0.01kg的弹丸以v0=150m/s的速度打入木块M1并停留在其中(打击时间极短),求:①当弹丸在木块M1中相对静止的瞬间木块M1的速度v1;②当M2的速度v=1m/s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 p.【物理--选做题2】(15分)15. 从塔顶以相同速率抛出A、B、C三个小球,A球竖直上抛,B球平抛,C球竖直下抛.另有D球从塔顶起自由下落,四个小球质量相同,落到同一水平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落地时动能相同的小球是A、B、CB 落地时动量相同的小球是A、B、C C 从离开塔顶到落地过程中,重力的冲量相同的小球是B、D D 从离开塔顶到落地过程中,动能变化量相同的小球是A、B、C E 从离开塔顶到落地过程中,动量变化量相同的小球是B、D16. 如图所示,物块A、C的质量均为m,B的质量为2m,都静止于光滑水平台面上.A、B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短细线相连,初始时刻细线处于松弛状态,C位于A右侧足够远处.现突然给A一瞬时冲量,使A以初速度v0沿A、C连线方向向C运动,绳断后A速度变为2v0,A与C相碰后粘合在一起.求:3(1)A与C刚粘合在一起时的速度v大小;(2)若将A、B、C看成一个系统,则从A开始运动到A与C刚好粘合的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ΔE.2017年四川省资阳市高考物理二诊试卷答案1. A2. C3. B4. D5. B,D6. A,D7. B,C8. A,C9. 0.13,0.36BC10. B,F4.8,<=11. (1)轻绳刚要拉断时绳的拉力F的大小为30N;(2)小球从O点运动到曲面的时间为1s.12. (1)导体棒a刚进入磁场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1A;(2)导体棒a穿过磁场区域的速度为10m/s;m.(3)匀强磁场的宽度为125613. A,B,E14. ①当弹丸在木块M1中相对静止的瞬间木块M1的速度v1是3m/s.②当M2的速度v=1m/s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 p是1J.15. A,C,Ev0;16. (1)A与C刚粘合在一起时的速度v大小是13(2)若将A、B、C看成一个系统,则从A开始运动到A与C刚好粘合的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mv02.能ΔE是1336。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天一大联考 2016—2017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理科综合(物理部分)第I 卷二、选择题:1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前5 s 内的位移为10 m ,在前7 S 内的位移为21m ,则质点在t=6s 时的速度为A.3.5 m/sB.4 m/sC.5m/sD. 5.5 m/s15.如图所示,ABC 为竖直平面内的金属半圆环,AC 连线水平,AB 为固定在A 、B 两点间的直金属棒,在直棒和圆环的BC 部分上分别套着小环M 、N(棒和半圆环均光滑),现让半圆环绕竖直对称轴以角速度1ϖ做匀速转动,小环M 、N 在图示位置。
如果半圆环的角速度变为2ϖ,2ϖ比1ϖ稍微小一些。
关于小环M 、N 的位置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环M 将到达B 点,小环N 将向B 点靠近稍许B.小环M 将到达B 点,小环N 的位置保持不变C.小环M 将向B 点靠近稍许,小环N 将向 B 点靠近稍许D.小环M 向B 点靠近稍许,小环N 的位置保持不变16.如图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完整原、副线圈匝数相等。
原、副线圈都有4个接线柱,正好三等分原、副线圈匝数,其中D 、H 分别为原、副线圈公共接线柱;变压器原线圈两端接入如图2所示的交流电,副线圈接额定电压为120 V 的用电器。
改变原、副线圈的接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用电器的最大工作电压接近A.147VB.110VC.84VD.73V17.如图所示,滑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受一个弹簧拉力作用,弹簧原长小于悬挂点的高度,水平向右的拉力F 拉动滑块,使滑块向右缓慢移动,并且滑块始终没有离开地面,则在上述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弹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不变,枏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B.弹簧殚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不变,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小C.弹簧弹力在竖直方向的分星增大,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小D.弹簧弹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增大,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18. 如图所示,,是由电荷量分别为+6q 和-q 的两个点电荷组成的一个电荷系统,其中A 、B 是两点电荷所在位置,N 、P 、Q 是AB 连线上的三点,N 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2017年山西高考物理综合提升练习(四)14.一质量为m 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
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如图所示。
则物块 A .仍处于静止状态 B .沿斜面加速下滑 C .受到的摩擦力不便 D .受到的合外力增大答案:A 解析:由于质量为m 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说明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与物块的重力平衡,斜面与物块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
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使得合力仍然为零,故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A 正确,B 、D 错误。
摩擦力由mgsin θ增大到(F+mg)sin θ,C 错误。
15.实验表明,可见光通过三棱镜时各色光的折射率n 随着波长λ的变化符合科西经验公式:24BCn A λλ=++,其中A 、B 、C 是正的常量。
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的情形如下图所示。
则A .屏上c 处是紫光B .屏上d 处是红光C .屏上b 处是紫光D .屏上a 处是红光答案:D解析: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由上至下(a 、b 、c 、d )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屏上a 处为红光,屏上d 处是紫光,D 正确。
16.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 ∆所用的时间为1t ,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 ∆所用时间为2t 。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1212122()()x t t t t t t ∆-+ B .121212()()x t t t t t t ∆-+ C .1212122()()x t t t t t t ∆+- D .121212()()x t t t t t t ∆+-答案:A解析: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一段x ∆所用的时间为1t ,平均速度为11x v t ∆=,即为12t时刻的瞬时速度;物体在后一段x ∆所用的时间为2t ,平均速度为22x v t ∆=,即为22t时刻的瞬时速度。
速度由1v 变化到2v 的时间为122t t t +∆=,所以加速度211212122()()v v x t t a t t t t t -∆-==∆+,A 正确。
北京币胡阳区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理科综合测试4冷试时何150分仲诲分300分)杰试卷共16页•共300分•占试对尺1500仲 匕生务必的書案符往徐Hfi I? k.ftit 卷上佑咨无效:与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範卡一并交冋,町倦用対的们对原十质比H I IJ7 C 12 N 140 16 Nu 23 Al 27 Cu M 第一部分(ans 共i2o 分)春部分共20小越川小3 6分』12()分伽小題列出的四个选頊中•选岀最符合股U 要求的顼 13. 根擔玻尔的凍子按型•一个◎原子从兀・3能级跃迁到H »1能级时■该氢原子A. 吸收光子,能fit 敲小 a 放出光子,诡戲敍小 c 放出光子,核外电子动幣法小D.吸收光子•核外电子动能不变14. |□图所示.AfiC 是一个用折肘率的透明介质做成的梭宓其截面为零讓直角三痢形。
现有一束光从图示位建垂直入射到梭悅的初面上•则浜光束A.能从*C 面射出 a 腿从sc 面射出c 进人梭傥后速度不变 a 进入梭觇后波长变长15. 一列简谐横波在鼻轴上传掃•某时刻的波影如明所示.a.b.c 为波上的三个质点•质点a此时向上运动•由此可知 A.该波沿%釉负方向传播B 质点6振动的周期比质点c 撮动的周期小C 该时刻质点&掾动的速度比质点c 提动的逮度小a 从该时刻起质点b 比质点c 先到达平會位建16. 某家用电鷄壺祗牌如图所示•其正當工作时电厦的H 大值处人 0.2AC 5A 2017.5A仇如图所示■带正施的險谊褂块从固宦斟面頂対由鼎止胖旌•酹无底蒯吋的理厦为比若花擀个空阿加一番直纸而向小的匀强雄场,祈块仍从斜面顶域由存止祥放.醉莖底箱时內遠度为下列谏法正确肿层-V若斜面光滑.则仁芥斜面光洋-则滸取下淆过出屮朮为所效的功芹于濟览机械{世的堵加址IX若斜面机樞■则滞块下獅过程中更力所他的功竽于滑块动陡的壻加吐1乩牛领曽设世:从高山上水平她出钧床,述度一次比一次人•需她点就一次吃「次远.如卑拋出i±Jff足够大・粉体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邸卫笊価阳所赤若从111顼同…位以不剧的水平湮度抛出三个相同的物徉,延动轨迹5MM为丨巳知山顶岛脛为A*ti远小于地越半住化地球黑曲毗力加建脛为&朋定空%81力不讯卜刊说法止确的地A.孰迹为I卫的凹助件在空中适功的时间均为¥罟H・轨谨为$勵怖(♦抛出时的拖山评于J聲C.姮出盾三个物体花産动过程中均处Tjfe®狀舍“魁出后三个物弹在运动过段中的he進应均賞孕不燮19.舀采川下图典卩Z陶种实验滅?I集购证动竝赢謎律(图屮小陳味船FkHifit均已jn・Um、>卫/屈恵任同一木平戟上).下列说处JEIM9是A.耒用图甲所示的出任,必需测朮f站."M.OP fil 0A的距离B乐用阳乙1W示的戦!S泌需测吐0M2P和n w的8!伺C.采用图甲唐示的装證.若g*・ev =叭,*OP+m p *如h则农明吐踐撞动册守恫6采用罔乙所永的我註冶」= = =、+』二:,期决朗此迢忡机械陡也守恆 *屈£y TF20.2016^贝尔物理学奖侦发饴了三位黄拭科学取,以袈題他们将拓扑搭念应用于穆理研丸所傲的贾献・我们知道•按异电性陡不同传嫌材料大致可分为导体和徳缘体两类.而拓扑塑绿体性J®独持,它垦一种边界上导电、体內绝嫌的新型最子材料。
专题四追击相遇问题专题1、追及和相遇问题的特点追及和相遇问题是一类常见的运动学问题,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讲,相遇是指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
可见,相遇的物体必然存在以下两个关系:一是相遇位置与各物体的初始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移关系。
若同地出发,相遇时位移相等为空间条件。
二是相遇物体的运动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若物体同时出发,运动时间相等;若甲比乙早出发Δt,则运动时间关系为t甲=t乙+Δt。
要使物体相遇就必须同时满足位移关系和运动时间关系。
2、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方法1:分析法:首先分析各个物体的运动特点,形成清晰的运动图景;再根据相遇位置建立物体间的位移关系方程;最后根据各物体的运动特点找出运动时间的关系。
方法2:利用数学不等式求解(即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根判别式)。
利用不等式求解,思路有二:其一:是先求出在任意时刻t,两物体间的距离y=f(t),若对任何t,均存在y=f(t)>0,则这两个物体永远不能相遇;若存在某个时刻t,使得y=f(t),则这两个物体可能相遇。
其二:是设在t时刻两物体相遇,然后根据几何关系列出关于t的方程f(t)=0,若方程f(t)=0无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物体不可能相遇;若方程f(t)=0存在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个物体可能相遇。
方法3:利用图象法求解。
A、利用图象法求解,其思路是用位移图象求解,分别作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如果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相交,则说明两物体相遇。
处理相遇问题分析时要注意:(1)两物体是否同时开始运动,两物体运动至相遇时运动时间可建立某种关系;(2)两物体各做什么形式的运动;(3)由两者的时间关系,根据两者的运动形式建立S=S1+S2方程;(4)建立利用位移图象或速度图象分析;1.(2016·江苏卷)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和位置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2.(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
2017年某校高考物理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第1~10小题为单选题,第11~15为多选题.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错选的不得分)1.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库仑扭秤.细银丝的下端悬挂一根绝缘棒,棒的一端是一个带电的金属小球A,另一端有一个不带电的球B,B与A所受的重力平衡,当把另一个带电的金属球C插入容器并使它靠近A时,A和C之间的作用力使悬丝扭转,通过悬丝扭转的角度可以比较力的大小,便可找到力F与距离r和电量q的关系.这一实验中用到了下列哪些方法()①微小量放大法②极限法③控制变量法④逐差法.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 如图,水平传送带两端点A、B间距离L=5m,传送带以v0=2m/s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顺时针运转.现将一质量m=1kg的小煤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至A点处,已知小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g取10m/s2.由于小煤块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会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则小煤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A 小煤块从A运动到B的时间是√5s B 划痕长度是0.5m C 皮带对物块的摩擦力做的功为10J D 由于传送煤块而使电动机多输出的能量为4J3. 某人在O点将质量为m的飞镖以不同大小的初速度沿OA水平投出,A为靶心且与O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飞漂水平初速度分别是v1、v2时打在档板上的位置分别是B、C,且AB:BC=1:3则()A 两次飞镖从投出后到达靶心的时间之比t1:t2=l:3B 两次飞镖投出的初速度大小之比v1:v2=2:1C 两次飞镖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之比△V1:△V2=3:1D 适当减小m可使飞镖投中靶心4.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进行对接.在对接前,“神舟十一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41km,“天宫二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93km,它们在各自轨道上作匀速圆周运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神舟十一号”比“天宫二号”的运行周期短B “神舟十一号”比“天宫二号”的加速度小 C “神舟十一号”比“天宫二号”运行速度小 D “神舟十一号”里面的宇航员受地球的吸引力为零5. 如图所示为一台非铁性物质制成的天平.天平左盘中的A是一铁块,B是电磁铁.未通电时天平平衡,给B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a端接电源正极,b端接电源负极),调节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使电磁铁对铁块A 的吸引力大于铁块受到的重力,铁块A 被吸起.当铁块A 向上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磁铁B 的上端为S 极,天平仍保持平衡 B 电磁铁B 的上端为S 极,天平右盘下降 C 电磁铁B 的下端为N 极,天平左盘下降 D 电磁铁B 的下端为N 极,无法判断天平的平衡状态6. 如图所示,甲是一个带正电的小物块,乙是一个不带电的绝缘物块,甲、乙叠放在一起静置于粗糙的水平地板上,地板上方空间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现用水平恒力拉乙物块,使甲、乙无相对滑动地一起水平向左加速运动,在加速运动阶段( )A 甲、乙两物块做匀加速运动B 甲、乙两物块间的摩擦力不断减小C 乙物块与地板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变D 甲、乙两物块间的摩擦力不断增大7. 一带负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 轴正向运动,其电势能E 随位移x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O ∼x 2段是对称的曲线,x 2∼x 3段是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x 1到x 3带电粒子的加速度一直增大B 从x 1到x 3带电粒子的速度一直增大C 粒子在O ∼x 2段做匀变速运动,x 2∼x 3段做匀速直线运动D x 1、x 2、x 3处电势φ1、φ2、φ3的关系为φ1>φ2>φ38. 如图所示,圆形区域内有一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1,P 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点.相同的带正电的粒子,以相同的速率从P 点射入磁场区域,速度方向沿位于纸面内的各个方向.这些粒子射出边界的位置均处于边界的某一段弧上,这段圆弧的弧长是圆周长的13.若将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变为B 2,结果相应的弧长变为圆周长的14,不计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影响,则B2B 1等于( )A 34B √32C √62D √239. 如图所示,虚线间空间存在由匀强电场E 和匀强磁场B 组成的正交或平行的电场和磁场,有一个带正电小球(电量为+q ,质量为m )从正交或平行的电磁混合场上方的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带电小球通过下列电磁混合场时,可能沿直线运动的是(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④10. 有一种电荷控制式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的结构简图如图所示.其中墨盒可以喷出极小的墨汁微粒,此微粒经过带电室后以一定的初速度垂直射入偏转电场,再经偏转电场后打到纸上,显示出字符.已知偏移量越小打在纸上的字迹越小,现要缩小字迹,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 增大墨汁微粒的比荷B 减小墨汁微粒进入偏转电场时的初动能C 减小偏转极板的长度 D 增大偏转极板间的电压11.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用轻绳跨过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与质量为2m的重物相连,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现将小环从与定滑轮等高的A处由静止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A 小环下滑过程中小环和重物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 当小环下落d的距离到达B点时,它的速度与重物上升速度大小之比为√2C 小环到达B处时,重物上升的距离为d D 重物从开始运动到上升到最高的过程中,轻绳的张力始终大于2mg12. 如图所示,截面为正方形的容器在匀强磁场中,一束电子从a孔垂直于磁场射入容器中,其中一部分从c孔射出,一部分从d孔射出,忽略电子间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cd两孔射出的电子速度之比为v1:v2=2:1B 从cd两孔射出的电子在容器中运动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1:2 C 从cd两孔射出的电子在容器中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a2=2:1 D 从cd两孔射出电子在容器中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a2=√2:1 13. 霍尔元件广泛应用于测量和自动控制等领域,霍尔元件一般用半导体材料做成,有的半导体中的载流子(自由电荷)是自由电子,有的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是空穴(相当于正电荷).如图所示为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霍尔元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磁感应强度B垂直于霍尔元件的工作面向下,通入电流I的方向如图所示,C、D两侧面会形成电势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元件的载流子是自由电子,则D侧面的电势高于C侧面的电势B 若元件的载流子是空穴,则D侧面的电势高于C侧面的电势 C 在测地球赤道上方的地磁场强弱时,元件的工作面应保持竖直 D 在测地球赤道上方的地磁场强弱时,元件的工作面应保持水平14. 如图所示,MPQO为有界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ACB为光滑固定的半圆形轨道,圆轨道半径为R,AB为圆水平直径的两个端点,AC为14圆弧。
2017年全国高考物理二模试卷(新课标Ⅱ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关于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结构,经过不断的实验探索,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这个探索的过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卢瑟福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生散射,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为了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辐射光谱的不连续性,波尔提出了氢原子结构模型C.卢瑟福通过利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最终发现了中子D.人类第一次实现的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是N+He→O+H.2.(6分)长途客运站的安检机中输送行李的水平传送带匀速转动,乘客把一袋面粉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上,在出安检机之前已经和传送带相对静止,结果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白色的径迹,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传送带的速度越大,径迹越长B.面粉质量越大,径迹越长C.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越长D.释放的位置距离安检机越远,径迹越长3.(6分)工厂生产的某一批次小灯泡说明书上附有如图甲所示的电压随电流变化图象,乙图是该批次三个小灯泡连接而成的电路,三个灯泡均发光时电压表V2的示数为1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V1的示数为2.0 VB.电流表A1的示数为0.60 AC.若灯泡L1短路,则电压表V2的示数为5.0 VD.电源的输出功率为0.90 W4.(6分)据美国宇航局消息,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三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假设某天我们可以穿越空间到达某一类地行星,测量以初速度10m/s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可到达的最大高度只有1米,而其球体半径只有地球的一半,则其平均密度和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为(g=10m/s2)()A.5:2 B.2:5 C.1:10 D.10:15.(6分)如图所示,底角为θ=的圆锥体静止不动,顶端通过一根长为L=1m 的细线悬挂一个质量为m=1 kg的小球,细线处于张紧状态,若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的取值范围介于3rad/s到4rad/s之间,不计一切阻力,则细线拉力F可能等于()A.B.C.15 D.206.(6分)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灯泡比睡觉前要亮,其原因在于大家都在用电时,用电器较多,利用下图模拟输电线路,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模拟用户的变化,原线圈输入50Hz的220V交流电,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定值电阻相当于输电线电阻B.开关闭合,灯泡L1两端电压升高C.开关闭合,原线圈输入功率增大D.开关断开,副线圈电压增大7.(6分)竖直平面内存在有匀强电场,一个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以初速度v0沿与竖直方向成θ斜向左上方沿直线运动,已知小球运动路径恰好在匀强电场的平面内,那么在小球发生位移L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电场强度E=B.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电场强度可能等于E=C.若小球运动过程电势能不变,则电场强度E=D.若小球运动过程电势能不变,则小球的动量变化量与速度反向8.(6分)长方形区域内存在有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其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带电荷量q的小球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下进入该区域.若小球恰好沿直线下降,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小球带正电B.场强E=C.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D.磁感应强度B=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8分)光电门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时就省去了打点计时器分析纸带的不便,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虽然少了计算的麻烦,却必须要测量遮光条的宽度,游标卡尺测量的结果如图所示,我们可以发现游标尺上每一分度与主尺上的最小刻度相差cm,遮光条宽度为cm.(2)某次实验过程中,已经得到AB之间的距离l和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和力传感器的示数F,若要完成探究目的,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若要以F为横坐标,做出一条倾斜的直线来判断加速度和力成正比,那么纵坐标的物理量应该是(t2或).10.(6分)压敏电阻由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进而导致电阻率发生变化的材料组成,为了探究某压敏材料的特性,有人设计了如下的电路,一电源电动势3V 内阻约为1Ω,两个电流表量程相同均为0.6A,一个电流表内阻r已知,另外一个电流表内阻较小但阻值未知.(1)电路图中哪个电流表的内阻r已知(A1或者A2)(2)在某一个压力测试下,两个电流表A1A2的读数分别为I1和I2,则压敏电阻的阻值R x=.(3)经过测试获得压敏电阻的阻值和压力的关系图如下所示,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阻值和压力的关系式是.11.(15分)如图,水平边界的匀强磁场上方5m处有一个边长1m的正方形导线框从静止开始下落,已知线框质量为1kg,电阻为R=10Ω,磁感应强度为B=1T,当线框的cd边刚进入磁场时(1)求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2)求cd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3)若线框此时加速度等于0,则线框电阻应该变为多少欧姆.12.(18分)质量分别为2m和m的滑块1和滑块2通过一根细线拴接在压缩的弹簧两端,某一刻细线剪断后滑块1沿水平面向左运动,滑块2向右从斜面底端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忽略滑块2沿斜面向上运动前的速度大小变化,当斜面倾角θ=时,滑块1和滑块2滑行的最大距离之比为:4,当倾斜角度变化时,滑块沿斜面滑行的最大距离也会随之变化.重力加速度为g,水平部分和斜面部分动摩擦因数相同.(1)滑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假设滑块2的初速度为v0,当斜面倾角为多大时,滑块滑行的最大距离最小,最小值是多少?(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物理--选修3-3](15分)13.(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绝对湿度大,相对湿度一定大B.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不一定变小C.密封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D.两个铁块用力挤压不能粘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有斥力E.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收缩14.(10分)通电后汽缸内的电热丝缓慢加热,由于汽缸绝热使得汽缸内密封的气体吸收热量Q后温度由T1升高到T2,由于汽缸内壁光滑,敞口端通过一个质量m横截面积为S的活塞密闭气体.加热前活塞到汽缸底部距离为h.大气压用p0表示,①活塞上升的高度;②加热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量.[物理--选修3-4](15分)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红外摄影可以不受天气(阴雨、大雾等)的影响,因为红外线比可见光波长长,更容易绕过障碍物B.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C.紫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可能大于红光双缝干涉条纹间距D.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离我们远去E.光的色散现象都是由于光的干涉现象引起的16.A和B是一列简谐横波上平衡位置相距x=3m的两个质点,某时刻,质点A 到达平衡位置正向上振动,而质点B刚刚从平衡位置开始起振,且二者之间只有一个波谷,经过时间t=0.6s质点B第一次到达波峰.①画出B刚开始起振时A、B两质点间的波形,并在图中标出B质点此时的振动方向;②求该波的可能波速大小.2017年全国高考物理二模试卷(新课标Ⅱ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关于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结构,经过不断的实验探索,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这个探索的过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卢瑟福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生散射,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为了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辐射光谱的不连续性,波尔提出了氢原子结构模型C.卢瑟福通过利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最终发现了中子D.人类第一次实现的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是N+He→O+H.【解答】解:A、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正确;B、为了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辐射光谱的不连续性,波尔提出了氢原子结构模型,故B正确;C、查德威克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实现了人工转变发现了中子,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故C错误;D、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氧17和一个质子,这是人类第一次实现的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该反应方程为N+He→O+H.故D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C2.(6分)长途客运站的安检机中输送行李的水平传送带匀速转动,乘客把一袋面粉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上,在出安检机之前已经和传送带相对静止,结果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白色的径迹,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传送带的速度越大,径迹越长B.面粉质量越大,径迹越长C.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越长D.释放的位置距离安检机越远,径迹越长【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面粉的加速度大小a=μg,设传送带的速度为v0,则面粉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时经历的时间t=,位移x1=,在这段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x2=v0t=,则相对位移,即径迹的长度△x=x2﹣x1=,与面粉的质量无关,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越越长.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越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6分)工厂生产的某一批次小灯泡说明书上附有如图甲所示的电压随电流变化图象,乙图是该批次三个小灯泡连接而成的电路,三个灯泡均发光时电压表V2的示数为1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V1的示数为2.0 VB.电流表A1的示数为0.60 AC.若灯泡L1短路,则电压表V2的示数为5.0 VD.电源的输出功率为0.90 W【解答】解:AB、电压表V2的示数为1V,由U﹣I图象得到其电流为0.3A,故、两个灯泡的电流均为0.3A,干路电流为0.6A,再根据U﹣I图象得到电压为4V,故电压表V1的示数为4V,电流表A1的示数为0.60A,故A错误,B正确;C、若短路,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内电压增大,路端电压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小于5V,故C错误;D、路端电压为4V+1V=5V,干路电流为0.6A,故输出功率为P=UI=5×0.6=3.0W,故D错误;故选:B4.(6分)据美国宇航局消息,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三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假设某天我们可以穿越空间到达某一类地行星,测量以初速度10m/s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可到达的最大高度只有1米,而其球体半径只有地球的一半,则其平均密度和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为(g=10m/s2)()A.5:2 B.2:5 C.1:10 D.10:1【解答】解: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有得==得:在类地行星表面,,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5.(6分)如图所示,底角为θ=的圆锥体静止不动,顶端通过一根长为L=1m 的细线悬挂一个质量为m=1 kg的小球,细线处于张紧状态,若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的取值范围介于3rad/s到4rad/s之间,不计一切阻力,则细线拉力F可能等于()A.B.C.15 D.20【解答】解: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角速度为ω的取值范围介于3rad/s到4rad/s之间,向心力为:,所以有:.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右图:则有:即所以,,即:.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6.(6分)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灯泡比睡觉前要亮,其原因在于大家都在用电时,用电器较多,利用下图模拟输电线路,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模拟用户的变化,原线圈输入50Hz的220V交流电,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定值电阻相当于输电线电阻B.开关闭合,灯泡L1两端电压升高C.开关闭合,原线圈输入功率增大D.开关断开,副线圈电压增大【解答】解:A、家庭电路用电器之间为并联关系,用户较多时,并联支路增多,相当于开关闭合,而与之串联的定值电阻,实际是等效输电线的电阻,故A正确;B、开关闭合副线圈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定值电阻分电压增多,并联电压变小,即灯泡两端电压减小,故B错误;C、副线圈电压不变电流增大,副线圈电功率增大,根据能量守恒,原线圈电功率也增大,故C正确;D、原、副线圈匝数和电压成正比,由于匝数比值不变,原线圈输入电压也不变,所以副线圈电压不会变化,故D错误;故选:AC7.(6分)竖直平面内存在有匀强电场,一个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以初速度v0沿与竖直方向成θ斜向左上方沿直线运动,已知小球运动路径恰好在匀强电场的平面内,那么在小球发生位移L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电场强度E=B.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电场强度可能等于E=C.若小球运动过程电势能不变,则电场强度E=D.若小球运动过程电势能不变,则小球的动量变化量与速度反向【解答】解:A、若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受力平衡,有Eq=mg,则,故A正确;B、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与初速度同向,必有Eq>mg,则,故B错误;CD、若小球运动过程中电势能不变,则电场力不做功,则电场力与速度方向垂直,重力分解为垂直于速度和沿速度的分量,重力垂直初速度方向的分力与电场力相等,则有mgsinθ=Eq,所以,小球合力等于重力沿速度方向的分量,与速度方向相反,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有:I=﹣mgcosθ•t=△p<0,动量的变化量方向为负方向,则小球动量变化量与速度反向,故CD正确;故选:ACD8.(6分)长方形区域内存在有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其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带电荷量q的小球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下进入该区域.若小球恰好沿直线下降,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小球带正电B.场强E=C.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D.磁感应强度B=【解答】解:A、若粒子带正电,电场力方向与电场线的方向相同,向右下方;洛伦兹力垂直于v0向左,同时重力的方向向下,则电场力、洛伦兹力和重力不可能平衡.若粒子带负电,电场力方向与电场线的方向相反,指向左上方,洛伦兹力垂直于v0向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则电场力、洛伦兹力和重力可能平衡.可知粒子带负电.故A错误.B、由A的分析可知,电场力沿竖直方向的分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有:qE•sin45°=mg所以:E=.故B错误;C、粒子如果做匀变速运动,重力和电场力不变,而洛伦兹力变化,粒子不能沿直线运动,与题意不符,可知小球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粒子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洛伦兹力与电场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由平衡条件得:qvB=qEcosθ,联立解得:B=,故D正确;故选:CD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8分)光电门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时就省去了打点计时器分析纸带的不便,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虽然少了计算的麻烦,却必须要测量遮光条的宽度,游标卡尺测量的结果如图所示,我们可以发现游标尺上每一分度与主尺上的最小刻度相差 0.005 cm ,遮光条宽度为 0.225 cm .(2)某次实验过程中,已经得到AB 之间的距离l 和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和力传感器的示数F ,若要完成探究目的,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 位置必须由静止释放 .若要以F 为横坐标,做出一条倾斜的直线来判断加速度和力成正比,那么纵坐标的物理量应该是 (t 2或).【解答】解:(1)游标卡尺的精度为mm ,因此游标卡尺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游标尺上每一分度与主尺上的最小刻度相差0.05mm=0.005cm , 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2mm ,游标读数为0.05×5mm=0.25mm ,所以最终读数为:2mm +0.25mm=2.25mm=0.225cm .(2)实验时,将滑块从A 位置必须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 的时间t ,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可近似认为是滑块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得若要得到滑块的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l .由题意可知,该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M 不变,因此有:v 2=2al ,v=,a=, 可得:=2••l ,解得:F=.故答案为:(1)0.005,0.225;(2)A位置必须由静止释放,.10.(6分)压敏电阻由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进而导致电阻率发生变化的材料组成,为了探究某压敏材料的特性,有人设计了如下的电路,一电源电动势3V 内阻约为1Ω,两个电流表量程相同均为0.6A,一个电流表内阻r已知,另外一个电流表内阻较小但阻值未知.(1)电路图中哪个电流表的内阻r已知A1(A1或者A2)(2)在某一个压力测试下,两个电流表A1A2的读数分别为I1和I2,则压敏电阻的阻值R x=.(3)经过测试获得压敏电阻的阻值和压力的关系图如下所示,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阻值和压力的关系式是R=﹣2F+16.【解答】解:(1)测压敏电阻阻值时应测出电阻两端电压,由图示电路图可知,压敏电阻与电流表A1并联,则需要知道电流表A1的内阻.(2)由图示电路图可知,待测电阻阻值:R X==.(3)由图示图象可知,R与F成线性关系,不妨设:R=kF+b,由图示图象可知:F=0N时R=16Ω,F=4.5N时R=7Ω,由此得:b=16,7=4.5k+b,解得:k=﹣2,则R 与F的关系式为:R=﹣2F+16.故答案为:(1)A1;(2);(3)R=﹣2F+16.11.(15分)如图,水平边界的匀强磁场上方5m处有一个边长1m的正方形导线框从静止开始下落,已知线框质量为1kg,电阻为R=10Ω,磁感应强度为B=1T,当线框的cd边刚进入磁场时(1)求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2)求cd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3)若线框此时加速度等于0,则线框电阻应该变为多少欧姆.【解答】解:(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得感应电动势E=BLv=1×1×10=10V(2)设线框电阻为R,则cd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为:(3)线框中电流线框cd边所受安培力加速度为0,所以合力为0,则得答:(1)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10V;(2)cd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为7.5V;(3)若线框此时加速度等于0,则线框电阻应该变为1欧姆12.(18分)质量分别为2m和m的滑块1和滑块2通过一根细线拴接在压缩的弹簧两端,某一刻细线剪断后滑块1沿水平面向左运动,滑块2向右从斜面底端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忽略滑块2沿斜面向上运动前的速度大小变化,当斜面倾角θ=时,滑块1和滑块2滑行的最大距离之比为:4,当倾斜角度变化时,滑块沿斜面滑行的最大距离也会随之变化.重力加速度为g,水平部分和斜面部分动摩擦因数相同.(1)滑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假设滑块2的初速度为v0,当斜面倾角为多大时,滑块滑行的最大距离最小,最小值是多少?【解答】解:(1)设细线剪断后滑块1和滑块2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取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mv1﹣mv2=0解得v1:v2=1:2对滑块1和滑块2滑行的过程,分别由动能定理得:﹣μ•2mgs1=0﹣×2mv12.﹣(mgsinθ+μmgcosθ)s2=0﹣mv22.据题有s1:s2=:4.联立解得μ=(2)对滑块2在斜面上上滑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mgsinθ+μmgcosθ)s=0﹣mv02.得s==其中tanα=μ,则得α=30°由数学知识可知:当θ+α=90°,即θ=60°时滑块滑行的最大距离最小,最小值是s min==答:(1)滑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2)假设滑块2的初速度为v0,当斜面倾角为60°时,滑块滑行的最大距离最小,最小值是.(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物理--选修3-3](15分)13.(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绝对湿度大,相对湿度一定大B.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不一定变小C.密封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D.两个铁块用力挤压不能粘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有斥力E.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收缩【解答】解:A、对于不同的压强和温度,饱和蒸汽压不同,故绝对湿度大时相对湿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B、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气体的体积增大,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若气体的温度同时升高,则压强不一定减小;故B正确;C、密封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体积不变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压强增大,所以,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故C正确;D、两个铁块用力挤压不能粘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有引力,故D错误;E、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收缩,故E正确;故选:BCE14.(10分)通电后汽缸内的电热丝缓慢加热,由于汽缸绝热使得汽缸内密封的气体吸收热量Q后温度由T1升高到T2,由于汽缸内壁光滑,敞口端通过一个质量m横截面积为S的活塞密闭气体.加热前活塞到汽缸底部距离为h.大气压用p0表示,①活塞上升的高度;②加热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量.【解答】解:①设温度为t2时活塞与容器底部相距h2.因为气体做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有:=得:=解得:活塞上升了:△h=h′﹣h=②气体对外做功为:W=pS•△h=(p0+)•S•=(p0S+mg)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U=Q﹣W=Q﹣(p0S+mg).答:①这段时间内活塞上升的距离是.②这段时间内气体的内能变化了Q﹣(p0S+mg)[物理--选修3-4](15分)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红外摄影可以不受天气(阴雨、大雾等)的影响,因为红外线比可见光波长长,更容易绕过障碍物B.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C.紫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可能大于红光双缝干涉条纹间距D.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离我们远去E.光的色散现象都是由于光的干涉现象引起的【解答】解:A、利用红外摄影可以不受天气(阴雨、大雾等)的影响,因为红外线比可见光波长长,更容易发生衍射,则更容易绕过障碍物.故A正确;B、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减小玻璃的反射光的强度.故B错误;C、根据△x=λ,知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成正比.虽然红光的波长比紫光长,但由于实验条件不一定相同,所以紫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可能大于红光双缝干涉条纹间距.故C正确;D、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离我们远去.故D正确;E、色散现象可以由光的折射现象引起.故E错误.故选:ACD16.A和B是一列简谐横波上平衡位置相距x=3m的两个质点,某时刻,质点A 到达平衡位置正向上振动,而质点B刚刚从平衡位置开始起振,且二者之间只有一个波谷,经过时间t=0.6s质点B第一次到达波峰.①画出B刚开始起振时A、B两质点间的波形,并在图中标出B质点此时的振动方向;②求该波的可能波速大小.【解答】解:①B刚开始起振时,A由平衡位置正向上振动,故波由A传向B,且二者之间只有一个波谷,那么,若AB间无波峰,则波形如图所示:,质点B向下振动;若AB间有波峰,则波形如图所示:,质点B向上振动;②经过时间t=0.6s质点B第一次到达波峰,故若AB间无波峰,则波长λ=2x=6m,周期,故波速;若AB间有波峰,则波长λ=x=3m,周期,故波速;答:②该波的波速大小可能为7.5m/s或1.25m/s.。
安培力的方向垂直于电流I
A错误,B正确;当电流
的方向时,直导线受到的安培力为零,当电流I的方向垂直于磁场
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有关,
电场中的一簇电场线关于y轴对称分布,
为圆心的一个圆周上的四个点,其中M、N在
间的电势差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Q点的电势能
如图所示,两平行导轨与水平面成α=37°角,导轨间距为
方向垂直导轨所在平面向下.一金属杆长也为
水平放在导轨上,与导轨接触良好而处于静止状态,金属杆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
的轻质弹簧,下面挂有匝数为
,线框的下半部分处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线框中通以电流
于平衡状态.令磁场反向,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仍为
)。
2003年MAM 高考生物仿真试题(五)答案一、(一)1.D 2.D 3.A 4.A 5.B 6.C 7.D 8.B 9.C 10.C 11.B 12.C 13.A 14.C 15.B16.B 17.C 18.B 19.C 20.B 21.D 22.D 23.D 24.C 25.D 26.A(二)27.AC 28.AD 29.AC 30.ACDE 31.BC 32.ACD二、33.(8分)(1)L 和N (1分)(2)摄取富含糖类的食物后,糖类被水解并在小肠内吸收进入血液运动之后,运动需要大量能量,葡萄糖用于供能,如果储存的葡萄糖不能满足要求,血糖水平将降低(2分)(3)血糖水平高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功能:①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②促进葡萄糖在肝细胞内直接氧化分解;③促进多余的血糖在肝脏内转化为糖元;④促进血糖转化为糖元(5分)34.(10分)(1)两者都能抑制细菌生长,但抗生素Q 的杀菌能力比P 强,故2内白色清晰区面积较大 由于4的温度适宜,细菌能生长,而5处于低温,细菌不能生长,而呈白色清晰区(4分)(2)同时使用P 和Q ,疗效会显著降低,因为在3的P 、Q 重叠区为阴影部分,有细菌存活,说明P 和Q 的相互作用使两者都失去杀菌能力(4分)(3)由于药物的选择作用,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强的菌株(种)出现,而使原来抗生素失去杀菌效果(2分)35.(8分)(1)非等位基因 不一定或不能 当出现杂合体时,隐性基因不能表达,或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素有关。
(2分)(2)可以,一条染色体中有一条DNA ,为双链DNA 。
(2分)(3)统一性 生物间亲缘关系远近(2分)(4)忧虑(略)(2分)36.(8分)(1)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2分) 光能转变为化学能(2分)(2)5(2分) (3)3(2分)37.(6分)(1)需要。
表现型正常女性有可能是携带者,她与男患者婚配时,男性胎儿可能带有致病基因。
2017年福建高考物理二轮模拟试题及答案14.一带负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轴正方向运动,其电势能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0~段是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段是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电场强度最小,但不为零B粒子在0~段做匀变速运动,段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0、、、处的电势、、、的关系为D段的电场强度大小方向均不变分值: 6分查看题目解析>215.如图,固定斜面CD段光滑,DE段粗糙,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从C点由静止下滑,下滑过程中A、B保持相对静止,则A在CD段时,A受三个力作用B在DE段时,A可能受二个力作用C在DE段时,A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D整个下滑过程中,A、B均处于失重状态分值: 6分查看题目解析>316.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路中的分别为总阻值一定的滑动变阻器,为定值电阻,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
当电键S闭合时,电容器中一带电微粒恰好处于静止状态,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逐渐增大的光照强度,电阻消耗的电功率变大,电阻中有向上的电流B只调节电阻的滑动端向上端移动,电源消耗的功率变大,电阻中有向上的电流C只调节电阻的滑动端向下端移动,电压表示数变大,带电微粒向下运动D若断开电键S,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变大,带电微粒向上运动分值: 6分查看题目解析>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417.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充电后板间形成匀强电场,板间距离为d,一个带电的液滴带电荷量大小为q,质量为m,从下板边缘射入电场,沿直线从上板边缘射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滴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液滴做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C两板的电势差D液滴的电势能减少了mgd分值: 6分查看题目解析>518.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细线栓着两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各自做圆周运动,某一时刻小球1运动到自身轨道的最低点,小球2恰好运动到自身轨道的点,这两点高度相同,此时两小球速度大小相同,若两小球质量均为m,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刻两根细线拉力大小相同B运动过程中,两根线上拉力的差值为2mgC运动过程中,两根线上拉力的差值为10mgD若相对同一零势能面,小球1在点的机械能等于小球2在最低点的机械能分值: 6分查看题目解析>619.如图所示,物体A、B通过细绳及轻质弹簧连接在轻滑轮两侧,物体A、B的质量都为m,开始时细绳伸直,用手托着物体A 使弹簧处于原长且A与地面的距离为h,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放手后物体A下落,与地面即将接触时速度大小为v,此时物体B对地面恰好无压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B此时物体B的速度大小也为vC此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上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分值: 6分查看题目解析>720.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记录了一些与地球、月球有关的数据资料如表中所示,利用这些数据来计算地球表面与月球表面之间的距离s,则下列运算公式中正确的是ABCD分值: 6分查看题目解析>821.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A、B(B物体与弹簧连接,A、B两物体均可视为质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用在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测得两个物体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A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B外力施加的瞬间,AB间的弹力大小为M(g+a)CAB在时刻分离,此时弹簧弹力等于物体B的重力D上升过程中,物体B速度,AB两者的距离为分值: 6分查看题目解析>简答题(综合题)本大题共82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美国物理学家于1995年在国家实验室观察到了顶夸克。
这是近代粒子物理研究最重要的实验进展之一。
正、反顶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势能可写为E p=-K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中r是正、反顶夸克之间的距离,αs=0.12是强相互作用耦合常数,无单位,K是与单位制有关的常数。
则在国际单位制中常数K的单位是()A. JB. NC. J·mD. J/m【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无单位,r的单位为m,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单位为J,则K的单位为Jm,故C正确.学科*网考点:考查了力学单位制【名师点睛】本题看似比较难,但是仔细阅读以后会发现只是考查了单位制,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2. 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用弹簧系住一重力为20 N的物块,物块保持静止。
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f=12 N,那么该弹簧的弹力不可能是()A. 2 NB. 10 NC. 20 ND. 24 N【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当弹力较小物体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时,当弹力较大物体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时,D错;考点:考查静摩擦力规律的应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可以是变化的,要根据物体的运动趋势进行判断3. 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卫星可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度线(非赤道)是共面同心圆B. 任何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都是圆C.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所需的速度大小只决定于轨道高度,而与卫星的质量无关D. 若卫星中有水银气压计,则仍然可以准确读出气压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卫星的轨道平面只能过地球的大圆球心,而不可能是地球表面上某一纬度线(非赤道)是共面同心圆,选项A错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不一定都是圆,也可能是椭圆,选项B 错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所需的速度大小只决定于轨道高度,而与卫星的质量无关,选项C正确;卫星中因为是完全失重,则卫星内与重力有关的仪器都不能使用,则其内的水银气压计部可以准确读出大气压值,选项D错误;故选C.学科*网考点:4. 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0的带电金属球,通过其球心的一直线上各点的电势φ分布如图所示,r表示该直线上某点到球心的距离,r1、r2分别是该直线上A、B两点离球心的距离,根据电势图象(φ-r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金属球可能带负电B. A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由A指向BC. 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D. 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沿直线从A移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W=q(φ2-φ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0到r0电势不变,之后电势变小,带电金属球为一等势体,再依据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则金属球带正电,故A错误;A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由A指向B,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选项B正确、C错误;正电荷沿直线从A移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W=qU AB=q(φ1-φ2),故D错误.故选B.学科*网考点:电场强度;电势及电势能【名师点睛】解决该题要掌握根据电势高低判断电场方向,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点降低;理解电场力做功表达式,注意电势差与电势之差的关系式。
2017高考新课标理综物理模拟四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6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7~10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各物体均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出发,其中一直做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 )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选项AB 为物体的运动轨迹图像,由图可知物体做曲线运动,选项AB 错误;选项C 做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向直线运动,选项C 错误,选项D 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速度一直增加,选项D 正确。
2. 轻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比重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多,已知氘核H 21与氚核H 31反应生成氦核He 42,若氘核、氚核、中子、氦核的质量分别是m 1、m 2、m 3和m 4。
则下列有关对该核反应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方程式为H 21+H 31→He 42+n 1B .该反应属于人工转变C .该反应的质量亏损为Δm =m 1+m 2-m 3D .该反应的释放的能量为ΔE =(m 1+m 2-m 3)c 2 答案:A解析:由氘核和氚核的结合以及电荷数、质量数守恒可知选项A 正确;该核反应为聚变反应,选项B 错误;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Δm =m 1+m 2-m 3-m 4,C 错误;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ΔE =Δmc 2,可知选项D 错误。
3. 在如图所示的交变电路中,理想降压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如图所示的交流电,副线圈接有额定电压均为V 220的电机M 以及电炉丝R ,其中电机的内阻为r ,接通电路后用电器刚好正常工作,此时理想电流表A 1、A 2的示数分别为A 16.9、A 16.5,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用1n 、2n 表示。
则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A .2:5:21=n nB .Ω=55rC .流过变压器副线圈的电流每秒钟改变方向50次D .副线圈输出的电功率为201答案:D解析:由图像可知,原线圈的电压有效值是U 1=2275V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副线圈的电压有效值是U 2=220V ,故n 1︰n 2=U 1︰U 2=25︰4,A 错误;电动机不是纯电阻,不能直接用两端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求得内阻,B 错误;由图像可知,输入电流的频率是50Hz ,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变化两次,故副线圈中电流方向每秒改变100次,C 错误;原线圈的输入功率等于副线圈的输出功率,P =U 2I ==,因此副线圈输出的电功率约为2015.2W ,D 正确。
为圆心,直径ac、的两个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kqr2线上各点电场强度方向与bd线上各点电场强度方向垂直如图所示,在两个等量负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是两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的两点,)从c点匀速移动到)一定大于φ如图所示,一圆环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x轴垂直于环面且过圆心轴上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低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高的第三象限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电荷量为q的带电液滴从.速度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受到的安培力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受到的安培力在一个周期内做正功、电荷量为q的小球用长为点,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释放的同时加上一个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小球运动过程中细线始终伸直,则乙所示,物块运动速度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内电场力做的功;内的位移x1=12v t1=1 mx2=v t2=2 m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之间的距离和场强E的大小,使小物块每次都能从度水平抛出并击中挡板的不同位置,求击中挡板时小物块动能的最小值.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ed求圆形区域内磁场磁感应强度B1的大小?若要求从所有不同位置出发的电子都不能打在感光板若要求从所有不同位置出发的电子都能打在感光板与ab板间的距离最大时,电子从所有电子射入圆形区域后做圆周运动,轨道半径大小相等,设为O2,如图甲所示.间的最小距离轴正方向射入电场,经电场偏转和磁场偏转后,感光板上,则所有电子都能打在感光板上.恰好能打在感光板上的电子在磁场中的,如图乙所示.间的最大距离间的距离最大为h2=d时,所有从O点到轴正方向射入电场的电子,运动时间最长.设该电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为中运动周期为T,时间为t2,则。
为圆心,直径ac、bd
的两个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kq
bd线上各点电场强度方向垂直
c点,电势能减小
点分别产生的场强为E1=E
a指向c,bd线上各点电场强度方向由
点与b点的电势相同,
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D错误.
如图所示,在两个等量负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O
是两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的两点,
点匀速移动到d点,
φc
一定大于E c
.负粒子的电势能一定先增大后减小
.施加在负粒子上的外力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由沿着电场线电势降落可知φc>φO>φa,A项错误,
项错误;负粒子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大,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小,可判断出匀速移动,受力乎衡,外力在大小上等于其所受的静电力,而沿方向,电场强度大小无法判断,因此外力如何变化无法得知,故
如图所示,一圆环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x轴垂直于环面且过圆心
轴上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低
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高
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减小,电势升高
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增大,电势降低
圆环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根据对称性可知,圆环上各电荷在
圆环上各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在
点右侧有向右的分量,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可知,
点右侧电场强度方向向右,根据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知
错误,B正确;O点的场强为零,无穷远处场强也为轴正方向,场强应先增大后减小.从
错误.
.受到的安培力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受到的安培力在一个周期内做正功
由左手定则可知,金属棒一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当电流反向以后,金属棒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经过一个周期速度变为0,然后重复上述运动,所以选项
,由题中图象可知前半个周期安培力水平向右,后半个周期安
C正确;一个周期内,金属棒初、末速度相同,由动能定理可知安培力在一个周期内不做功,选项D错误.
、电荷量为q的小球用长为L
点,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内电场力做的功;内的位移x 1=12
v t 1=1m =v t 2=2m
内电场力做的功W =W 1+W 2=7J
内的加速度a =Δv t 1=2m/s 2内物体匀速运动,有F f =qE 2
(2)0.5kg
ABCD 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轨道,AB 段平直倾斜且粗糙,是光滑圆弧,对应的圆心角θ=53°,半径为r ,CD 段平直粗糙,各段轨道均平滑连接,
14圆弧挡板MN ,圆弧半径为R ,圆弧的圆心也在道所在区域有场强大小为E =9mg 5q
、方向垂直于斜轨向下的匀强电场.一个质量为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之间的距离和场强E的大小,使小物块每次都能从
水平抛出并击中挡板的不同位置,求击中挡板时小物块动能的最小值.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sinθ·2
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点小物块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点后做平抛运动,得:
小物块平抛过程机械能守恒,得:mgy=E k-1
2
m v20
3mgy
4由数学中的均值不等式可知:
ed
求圆形区域内磁场磁感应强度B1的大小?
若要求从所有不同位置出发的电子都不能打在感光板
若要求从所有不同位置出发的电子都能打在感光板MN
板间的距离最大时,电子从
所有电子射入圆形区域后做圆周运动,轨道半径大小相等,
点进入x轴下方,则:r=R
设电子经电场加速后到达ab时速度大小为v,电子在
轴负方向射入电场的电子离开电场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
沿x轴负方向射入电场,经电场偏转和磁场偏转后,不能打在感光板上,则所有电子都不能打在感光板上.恰好不能打在感光板上的电子在
,如图甲所示.
间的最小距离
轴正方向射入电场,经电场偏转和磁场偏转后,能打在感光板上,则所有电子都能打在感光板上.恰好能打在感光板上的电子在磁场中的圆轨
间的距离最大为h2=d时,所有从O点到
运动时间最长.设该电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为
中运动周期为T,时间为t2,则
=πd 6v0
23d 3v0+πd 6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