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管理体系2020版-呼和浩特市
- 格式:docx
- 大小:22.16 KB
- 文档页数:11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种植类设施农业发展(2021—2025年)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03•【字号】•【施行日期】2021.1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种植类设施农业发展(2021—2025年)的实施意见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为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健康发展,促进首府城乡一体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现就加快推进我市种植类设施农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人才、质量、品牌支撑体系,提高首府以蔬菜为主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水平,打造全区设施农业绿色发展样板,助力首府乡村振兴。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四控”行动,着力提高土地、水资源等使用效率和化肥、农药等的利用效率,实现全市设施农业绿色发展。
(二)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加大政府在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调动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设施农业农产品价格总体保持合理水平。
(三)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依据各地区资源条件和生产基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设施农业。
稳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构建生产经营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稳步增收。
(四)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
依托首府科技优势,引进示范推广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着力提高设施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强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沿海六市市际之间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工作,提升食品安全区域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促进区域内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成立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区域合作领导小组,将按照“信息共享、监管互认、协同高效、共建共创”的原则,着力推动区域食品安全信息通报、风险会商研判、风险预警交流、风险防控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区域合作机制。
每年至少召开1次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会商联席会议,遇到紧急状况时可根据需要临时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合作事项和风险预警交流合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等;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定期通报食品安全信息。
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根据合作协议和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在信息交流、人员培训、风险预警、舆情监测处置和核查处置等方面形成有序、高效的运转体系。
及时通报日常监管、抽检监测、舆情监测、稽查执法、投诉举报、应急处置等方面发现的各类重大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定期召开食品安全交流会议,互通反馈跨区域不合格(问题)样品核查处置、下架召回、风险控制、原因排查、信息公开等情况,加大各方现有的信息数据系统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区域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共建共享。
适时召开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会商会议,共商解决区域性、系统性、源头性重大问题。
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及其运用优势,搭建区域之间食品安全科普宣教合作平台,依托科普专家和科普平台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科普活动,提高区域各方的参与度,探索形成区域食品安全科普活动品牌并推广。
支持和鼓励各方跨区域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补充检验方法、地方特色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和食品加工操作规范、快检方法的研制与申报。
组织实施风险交流合作,互派工作人员、技术专家,联合开展食品安全交流基本理论、预警分析方法、风险交流技术、信息化技术应用和不合格(问题)食品核查处置能力等领域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第37卷第6期2023年12月水土保持学报J o u r n a l 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37N o .6D e c .,2023收稿日期:2023-04-05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60286);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项目(R K 2200000139);呼和浩特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社-重-4-2-1) 第一作者:祁迷(1999 ),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森林碳储量研究㊂E -m a i l :q185********@163.c o m 通信作者:王飞(1980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㊂E -m a i l :w a n g f e i n i h a o 2003@a l i yu n .c o m 滑永春(1981 ),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植被遥感研究㊂E -m a i l :398721962@q q.c o m 基于P L U S 与I n V E S T 模型的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评估祁迷,王飞,滑永春,王铭媛(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呼和浩特010018)摘要:为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的 双碳 目标㊂根据内蒙古自治区2000年㊁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L U L C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 十四五 政策规划,建立自然发展㊁耕地保护与生态保护3种情景,利用P L U S 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203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分析,并用I n V E S T 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开发情景下碳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㊂结果表明:(1)2000 2020年间内蒙古地区林地与建设用地面积均有增加,耕地㊁水域㊁草地与未利用地面积均呈减少态势,且转移方向上主要表现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㊂(2)自然发展状态下,草地㊁耕地㊁水域及未利用地呈下降趋势,林地及建设用地呈上升趋势;在生态保护状态下,林地㊁草地和水域面积均比自然开发情景有所增加;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面积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呈扩张趋势,扩张面积达4.69ˑ104h m 2㊂(3)2000年㊁2010年㊁2020年内蒙古地区碳储量分别达到1.3717ˑ1010,1.3709ˑ1010,1.3706ˑ1010t ,呈逐年减少趋势㊂2030年自然发展㊁耕地保护㊁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总碳储量分别为1.3701ˑ1010,1.3706ˑ1010,1.3719ˑ1010t,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相比较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更多,表明保护措施的实施,可有效地控制碳储量下降㊂实施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政策以控制耕地扩展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有助于延缓区域碳储量流失㊂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P L U S 模型;I n V E S T 模型;土地利用变化;碳储量中图分类号:S 71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23)06-0194-07D O I :10.13870/j.c n k i .s t b c x b .2023.06.025A s s e s s m e n t o fL a n dU s eC h a n g e a n dC a r b o nS t o r a g e i n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 A u t o n o m o u sR e gi o nB a s e do nP L U S a n d I n V E S T M o d e l s Q IM i ,WA N GF e i ,HU A Y o n g c h u n ,WA N G M i n g yu a n (F o r e s t r y C o l l e g e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Ho h h o t 010018)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 t o a c h i e v e t h e D u a l c a r b o n t a r g e t o f t h e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A u t o n o m o u sR e gi o n ,b a s e do n t h e l a n du s e d a t a (L U L C )i n2000,2010a n d2020a n d f o l l o w e d t h e 14t hF i v e -Y e a rP l a no f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 A u t o n o m o u sR e g i o n ,t h r e es c e n a r i o so fn a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e c o l o g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w e r e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 P L U Sm o d e l w a s u s e d t o f o r e c a s t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s pa t i a l d i s t r ib u t i o n o f l a n d u s e i n2030o f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A u t o n o m o u sR e g i o n .T h ec h a n g e so f c a r b o ns t o r a g eu nde rd if f e r e n td e v e l o pm e n t s c e n a r i o s i n t h eR e g i o nw e r e a n a l y z e dw i t h t h e I n V E S T M o d e l .T h e 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1)T h e a r e a o f f o r e s t l a n d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a n d i n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i n c r e a s e d f r o m2000t o2020,w h i l e t h ea r e ao f 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 ,w a t e ra r e a ,g r a s s l a n da n du n u s e dl a n ds h o w e dad o w n w a r dt r e n d ,a n dt h e m a i nt r a n s f e r d i r e c t i o nw a s f r o m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 t o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a n d .(2)U n d e r t h e s t a t e o f n a t u r a l d e v e l o pm e n t ,t h e a r e a o f 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 ,g r a s s l a n d ,w a t e ra r e a ,a n du n u s e dl a n dd e c r e a s e d ,w h i l et h ea r e ao ff o r e s tl a n d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a nd s h o we d a nu p w a r d t r e n d ;u n d e r t h e s t a t e of e c o l og 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th e a r e ao f f o r e s t l a n d ,g r a s s l a n d ,a n dw a t e ra r e ai n c r e a s e d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n a t u r a l d e v e l o pm e n t s c e n a r i o ;u n d e r t h e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s c e n a r i o ,t h e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a r e as h o w e da ne x p a n s i o nt r e n dc o m pa r e d w i t ht h en a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c e n a r i o ,a n dt h ee x pa n d e da r e ar e a c h e d4.69ˑ104h m 2.(3)I n2000,2010,a n d2020,t h e c a r b o n s t o r a g e i n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r e a c h e d1.3717ˑ1010,1.3709ˑ1010a n d1.3706ˑ1010t ,r e s p e c t i v e l y,s h o w i n g ad e c r e a s i n g t r e n d y e a rb yy e a r.I n2030,t h et o t a l c a r b o ns t o r a g eu n d e rt h et h r e es c e n a r i o so fn a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w a s1.3701ˑ1010,1.3706ˑ1010a n d1.3719ˑ1010t, r e s p e c t i v e l y.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e n a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c e n a r i o,t h e c a r b o n s t o r a g eo f 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w a s l a r g e r,i n d i c a t i n g t h a t 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 p r o t e c t i o nm e a s u r e s c o u l de f f e c t i v e l y c o n t r o l t h ed e c l i n eo fc a r b o n s t o r a g e.T h e r e f o r e,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c u l t i v a t e dl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p o l i c i e s c o u l d c o n t r o l t h e e x p a n s i o no f 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 i n t o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a n d a n du n u s e d l a n d,a n d i m p r o v e t h e l a n du s e s t r u c t u r e,a n dh e l p t od e l a y t h e l o s s o f r e g i o n a l c a r b o n s t o r a g e.K e y w o r d s:I n n e rM o n g o l i a a u t o n o m o u s r e g i o n;P L U Sm o d e l;I n V E S T m o d e l;l a n du s e c h a n g e;c a r b o n s t o r a g e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严重,人类活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阻碍㊂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储量中占有重要地位㊂通过对大气C O2的吸收和固定,能够有效地维护生态平衡和减缓气候变暖等问题,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固定碳是延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最经济实用且环境友好的方法㊂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㊂为此,对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区域碳储量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㊁保持碳循环的平衡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㊂为更加准确地预测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情况,国内外许多学者[1]在此方面已进行大量研究,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模型有S D㊁L o g i s t i c-C A㊁A N N-C A㊁F L U S㊁C L U E S 和C F L U S等,但已有模型无法有效地发掘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对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斑块时空动态模拟出的结果并不理想㊂P L U S[2]模型保留基于赌盘的自适应惯性竞争机制,获取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概率[3],同时具有模拟精度高和数据处理速度快的优点,可以对多地类复杂演化过程进行有效的模拟[4]㊂利用P L U S模型已经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在P L U 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的支持下,杨潋威等[5]和李安林等[6]计算3种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类型改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自然发展情景㊁经济快速发展情景㊁土地生态保护情景㊁生态经济平衡4种情景下,G a o等[7]采用P L U S模型模拟南京市2025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对各种情景中各类用地变化及用地流转状况进行分析,并利用城市扩张压力㊁景观生态风险,粮食储备压力以及生态退化压力等评价指标,对各种情景中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㊂近年来,估算陆地生态碳储量的学者日益增多,普遍采用实地调查法和模型模拟法[8]㊂实地调查法是估算碳储量最为基础和高效的方法,但操作较繁杂且调研设备价格昂贵,仅适用于小面积的调研,大面积地区较难落实㊂Z h a o等[9]使用的模型较好地弥补了实地调查法中的不足之处,在碳储量估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存在着数据参数繁杂㊁适用性较差等缺点[10],大大制约其推广应用㊂当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如刘洋等[11]㊁B a b b a r等[12]采用I n V E S T模型对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评价,由于其数据需要参数较少,运行速度较快,模型精度较高[13],得到广泛应用㊂综上,P L U S模型与I n V E S T模型在多地类复杂演化模拟与碳储量估算等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㊂近年来,大多数学者[14]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全省局部地区土地利用与碳储量变化进行研究,但对于内蒙古地区整体土地利用变化与植被㊁土壤碳储量变化的研究仍然不足㊂为此,拟以整个内蒙古地区为研究对象,在P L U S模型与I n V E S T模型基础上,对内蒙古地区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㊁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进行仿真研究,并讨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继而为保护生态系统㊁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的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㊂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内蒙古自治区(37ʎ24' 53ʎ23'N,97ʎ12' 126ʎ04'E)幅员辽阔,自东北至西南走向,总面积约118.3万k m2[15],为中国第三大省,跨越东北㊁西北和华北㊁北邻蒙古国和俄罗斯,南接宁夏,西接甘肃,东接黑龙江,国境线全长4200k m㊂年均降水量30~450m m,从西南到东北逐渐增大,年蒸发量大,多数地区在200m m以上,年平均气温为0~18ħ㊂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草地,植被类型以针叶林植被㊁阔叶林植被和草原植被为主㊂地形多样且复杂,以高原为主,高原面积约占内蒙古总面积50%,山地与平原呈带状分布[16]㊂1.2数据源及预处理(1)土地利用类型数据㊂内蒙古自治区3期(2000年㊁2010年㊁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资料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h t t p:ʊw w w.r e s d c.c n/d a t a),是以各时期L a n d s a tTM-E T M 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进行人工目视解译产生㊂以内蒙古自治区3期土地利用类型资料为基础,运用A r c G I S对土地利用类型重分类,由此得出,研究区未利用地㊁建设用地㊁水域㊁草地㊁耕地和林地6种1级土地利用类型㊂(2)驱动因子数据㊂通过地理空间数据云(h t t p s:ʊ591第6期祁迷等:基于P L U S与I n V E S T模型的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评估w w w .gs c l o u d .c n )下载仿真未来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驱动因子高程(D E M )资料,由D E M 数据处理得到坡度数据;通过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h t t p:ʊw w w.r e s d c .c n /)下载社会经济数据(人口密度㊁G D P );通过O S M (o p e ns t r e e tm a p )(h t t p:ʊw w w.o p e n s t r e e t m a p )下载距离因子中公路㊁河流和政府驻点等资料,并借助于A r c G I S 软件中的欧氏距离法进行计算㊂1.3 研究方法1.3.1 P L U S 模型 P L U S 基于F L U S 模型,从斑块层面出发,能够兼顾政策驱动和引导作用,实现土地利用类型精细化预报[17-18],模型基于M a r k o v 模块中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开发出C A R S 和L E A S 2个模块㊂1.3.2 I n V E S T 模型 I n V E S T 模型是为生态系统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而发展起来的模型体系[19]㊂I n V E S T 模型将生态系统碳储量划分为地上㊁地下㊁土壤㊁死亡有机质4个基本碳库㊂其中,研究区总碳储量为所有地类碳储量之和㊂(1)碳储量的计算㊂研究区总碳储量计算公式为:C t o t a l =C a b o v e +C b e l o w +C s o i l +C d e a d(1)C t o t a l i =(C a b o v e i +C b e l o w i +C s o i l i +C d e a d i )ˑA i (2)式中:A i 为该地类面积(h m 2);C a b o v e ㊁C b e l o w ㊁C s o i l ㊁C d e a d 分别为地表碳库㊁地底碳库㊁土壤碳库㊁死亡有机质碳库面积(h m 2);C t o t a l 为各个地类碳储量的总和(108t)㊂(2)各地类碳密度㊂I n V E S T 模型要求输入研究区所有类别碳密度值[20]㊂在解宪丽等[21]研究基础上得到全国6个地类碳密度数据,并根据陈光水等[22]所提出的计算公式修改碳密度(表1),由于死亡有机物中碳密度较难得到,比重也较小,故将其赋值为0㊂表1 研究区4大碳库碳密度单位:t /h m 2碳密度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地上生物量3.0222.4618.701.591.320.69地下生物量42.7461.3845.81009.37土壤98.1375.8690.43070.6128.42死亡有机质00001.3.3 不同情景设置(1)自然发展情景㊂该情景基于2000 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将耕地㊁林地㊁草地㊁水域㊁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转移弹性值分别设置为(E L S A )0.5,0.3,0.5,0.9,0.7,0.9,并设置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表2),不设置限制区㊂采用P L U S 模型M a r k -o v C h a i n 在20年内对2030年自然增长情景土地利用需求进行预测,将其作为模拟其他各情景基础[23]㊂(2)耕地保护情景㊂基本农田的质量与数量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需要纳入耕地保护思想作为基准情景㊂设定该情景下耕地到未利用地的E L S A 值分别为0.4,0.3,0.5,0.7,0.6,0.8,并设置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表2)与限制区(图1)㊂(3)生态保护情景㊂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将大兴安岭林区㊁呼伦贝尔草原㊁科尔沁草原㊁锡林郭勒草原㊁科尔沁沙地㊁浑善达克沙地㊁阴山北麓草原㊁黄土丘陵区㊁毛乌素沙地及阿拉善荒漠绿洲保护区等区域设置为限制区域(图1),设定生态保护情景下耕地到未利用地E L S A 值分别为0.6,0.3,0.5,0.6,0.7,0.7,并设置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表2)㊂2 结果与分析2.1 P L U S 模型的精度验证为验证P L U S 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类型模拟的准确性,根据L U L C 生成L E A S 模块在2000年和2010年各个区域内的开发概率,利用C A R S 模块生成2020年L U L C 模拟结果,并将模拟结果同2020年真实L U L C 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图2),验证P L U S 模型精度,得出K a p pa 系数为0.77,结果显示:P L U S 模型对未来L U L C 预测有很高的准确性,故利用此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2030年度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模拟㊂表2 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发展情景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耕地111011林地111011自然发展草地111111水域111111建设用地111011未利用地111011耕地100000林地011011耕地保护草地011111水域001111建设用地011011未利用地011111耕地100011林地010000生态保护草地001000水域000100建设用地100011未利用地111691水土保持学报 第37卷图1 2030年耕地保护㊁生态保护情景控制区注:a ㊁b 分别为2020年实际和模拟土地利用类型㊂图2 研究区2020年实际与模拟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2.2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2.2.1 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由图3可知,内蒙古自治区2000年㊁2010年及2020年L U L C 主要集中在草地及建设用地上,2020年草地面积在该土地利用面积中所占比例为46.04%,建设用地占比为26.99%;耕地㊁林地分别占总面积的9.93%,14.45%;水域与建设用地面积较小,均<2%㊂2000年 2020年,各地土地利用类型都发生明显变化,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建设用地增幅最大,达0.33%;林地面积较2000年增长0.13%;草地㊁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较2000年有所减少,草地面积降幅最大,降幅达0.33%,且草地面积减少量也最大,达3.722ˑ105h m 2;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下降0.02%,0.15%㊂图3 2000-2020年研究区各期不同土地利用 类型面积2000年㊁2010年㊁2020年3期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见图4,运用A r c G I S 软件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00 2020年L U L C ,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表3)㊂通过2000 2020年土地利用转移变化特征分析发现,耕地转出以草地为主,林地次之,建设用地㊁水体和未利用地比例较低;林地以向草地迁移为主,其次是耕地㊁建设用地㊁水体和未利用地;草地流向以耕地㊁林地和未利用地为主,水域与建设用地的比例最低;未利用地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最少,向草地转化比例最高,达7.03%;建设用地向其他土地利用转移最多,流向草地和耕地的比例最大,分别为4.568ˑ105,4.343ˑ105h m 2;水体占用以草地㊁耕地和未利用地为主,转移概率之和接近36%,建设用地和林地次之㊂图4 2000年㊁2010年和2020年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格局表3 2000-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类型转移面积(ˑ106h m 2)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2000年面积耕地7.890.572.100.120.430.2311.34林地0.5113.372.200.040.040.1816.34草地2.192.2845.590.250.462.1752.93水域0.120.040.220.860.020.191.45建设用地0.350.030.210.020.460.041.12未利用地0.280.212.230.140.1128.0030.982020年面积11.3316.5052.561.431.5230.812.2.2 2030年土地利用预测结果分析 通过建立地类之间不同情景下转移矩阵和邻域因子权重,采用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2030年土地利用进行仿真(表4)表明,不同情景对土地利用类型的791第6期 祁迷等:基于P L U S 与I n V E S T 模型的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评估需求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㊂(1)自然发展情景㊂此情景没有考虑政策因素,仅考虑自然和人文双重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㊂自然发展情景下,耕地面积(1.12874ˑ107h m2)比2020年下降0.41%,草地㊁水域和林地幅度分别为0.04%,3.76%, 0.02%,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正好相反,未利用地略有增加,增加0.21%,建设用地扩大更为明显,增加4.78%㊂由图5可知,建设用地增加在原土地利用条件下从城镇向外扩展,以占用耕地和林地为主,若不加约束,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将受到威胁㊂(2)耕地保护情景㊂耕地保护情景严格限制耕地向其他地类转化,耕地面积为1.13343ˑ107h m2,对比2020年耕地面积基本没有变化,耕地保护得到一定效果㊂相对于自然发展情景下耕地面积增加4.69ˑ104h m2,说明实施耕地保护和严格控制其他地类对耕地的占用可以有效地保护耕地和确保粮食安全㊂2030年,林地㊁水域及建设用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未利用地及草地仍属于扩张地类但相比较自然发展情景,未利用地面积下降5.45ˑ104h m2,说明耕地保护政策的推动将制约未利用地的扩展趋势㊂(3)生态保护情景㊂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㊁草地㊁水域面积较2020年保持不变,耕地及建设用地面积有所扩大,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达到9.67%,耕地面积增幅较小㊂与自然情景相比,耕地㊁林地㊁草地㊁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均呈扩张趋势,扩张面积分别达到1.243ˑ105,1.520ˑ104,2.440ˑ104,5.380ˑ104, 7.430ˑ104h m2,但是未利用地有缩减趋势,缩减面积达2.893ˑ105h m2,降幅为0.25%㊂表4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与变化率情景模式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2020年现状面积/(ˑ106h m2)11.33416.49952.5591.4301.52030.813 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面积/(ˑ106h m2)11.28716.48652.5351.3761.59330.878 2030年耕地保护情景面积/(ˑ106h m2)11.33416.49052.5691.4241.51530.823 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面积/(ˑ106h m2)11.41216.49952.5591.4301.66730.589 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变化率(较2020年)/%-0.41-0.02-0.04-3.764.780.21 2030年耕地保护情景变化率(较2020年)/%--0.050.02-0.43-0.350.03 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变化率(较2020年)/%0.68---9.67-0.73图52030年3种情景下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格局2.3碳储量变化评估采用I n V E S T模型评价内蒙古自治区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物碳储量(表5),碳储量变化亦存在明显差异㊂从时间变化来看,内蒙古自治区2000年㊁2010年与2020年碳储量分别为1.3717ˑ1010,1.3709ˑ1010,1.3706ˑ1010t,20年来整体呈下降趋势㊂2000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碳储量总量下降7.85ˑ106t,相比2000年下降0.06%;2010 2020年减幅降慢,下降3.0023ˑ106t,同比2010年下降0.02%㊂2000 2020年碳储量总量下降1.085ˑ107t,年平均下降0.54ˑ106t㊂在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预计达到1.3701ˑ1010t,相比2020年下降4.88ˑ106t;耕地保护情景中碳储量预测值为1.3706ˑ1010t的,比2020年总碳储量提高1.20ˑ107 t,与自然发展情景相比,碳储量减少较少;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预计达到1.3719ˑ1010t,比2020年增长1.30ˑ107t,增幅为0.10%㊂碳储量空间分布(图6)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碳储量变化并不明显,主要集中于林地㊁草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但在空间上仍有所差异㊂2000年㊁2010年㊁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碳储量空间格局有所变化,在巴彦淖尔北部和鄂尔多斯北部碳储量呈减少趋势,在呼伦贝尔西南部㊁锡林郭勒盟东北部㊁巴彦淖尔北部碳储量有少量增加㊂2020 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碳储量流失最大区域主要分布在赤峰以南㊁呼和浩特市以南以及阿拉善盟以南地区;2020 2030年耕地保护情景下,内蒙古自治区碳储量在锡林郭勒盟中南部有少量减少,相较于自然增长情景下碳储量减少程度变小㊂2020 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内蒙古自治区碳储量呈大幅增加,主要集中于阿拉善盟东北部和兴安盟东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的林地㊁草地分布一致,内蒙古东北方向主要是林地,因此碳密度较高㊂研究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和碳储量变化一致性较高㊂3讨论本研究利用马尔科夫链和P L U S模型模拟内蒙古自治区3种情景的土地利用格局,在模型验证阶段得到的K a p p a值为0.77,总体精度达0.85,其中F o M 值为0.07,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适用性强,主要源于P L U S模型多类用地斑块变化机理,能模拟出多个地891水土保持学报第37卷类在斑块级别上的演化情况[2],模拟结果一致性较好㊁模拟精度较高㊂当前P L U S模型已被用于不同尺度土地利用格局研究及驱动因素分析中,例如,宏观尺度下,胡丰等[3]在P L U S模型中分别对长江三角洲㊁山区重点开发区和渭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研究;微观尺度上,喇蕗梦等[24]采用P L U S模型对秭归县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多情景用地模拟和动态权衡关系分析,均表明P L U S模型可模拟用地复杂空间演变㊁挖掘用地诱因㊂此外,为适应不同发展需要,‘内蒙古自治区 十四五 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历史演化,通过调整转移矩阵对发展区域变化进行约束,并且设定今后3种不同的发展情景㊂在自然发展情景㊁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可以预测延续之前的发展模式,执行一些耕地保护政策和生态保护政策㊂3种情景设定,基本能够覆盖未来发展的不同模式,但是所制定的3种发展模式与现实的发展情形还存在一定差距,不可能覆盖今后的全部发展模式㊂此外,植被覆盖度变化对碳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㊂鉴于未来土地利用需求量更接近于实际政策制定,减少发展情景与实际发展模式之间的差距,必将成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仿真研究的重点㊂表52000年㊁2010年㊁2020年及2030年3种情景下总碳储量单位:ˑ1010t 情景模式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总碳储量2000年16.31526.10182.0120.0230.80311.921137.174 2010年16.37026.32781.5690.0220.83711.971137.096 2020年16.30926.34981.4350.0231.09411.857137.066 2030年自然发展16.24126.32981.3970.0221.14611.882137.017 2030年耕地保护16.30926.33481.4510.0231.09011.861137.067 2030年生态保护16.42026.34981.4350.0231.19911.770137.197图62000年㊁2010年㊁2020年及2030年3种情景下总碳储量分布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碳密度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为碳密度较小的土地利用类型,会引起碳储量下降,否则将引起碳储量上升㊂本研究中,自然发展㊁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3种情景中,内蒙古自治区2030年碳储量总量变化显著,自然发展情景中碳储量总量较2020年下降4.88ˑ106t,证明继续原有发展路径将使研究区总碳储量呈下降趋势;在生态保护情景下,较2020年总碳储量增加1.30ˑ107t,表明一定的生态保护措施对林地㊁湿地等生态用地及耕地数量具有保护作用,对高碳密度耕地具有制约作用,而林地㊁草地及湿地转变为低碳密度建设用地,可减缓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减少趋势,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碳储量总量;耕地保护情景下,由于建设用地大幅度缩减,碳储量总量增加1.2ˑ105 t,说明耕地保护措施起到一定作用,使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㊂综合来看,内蒙古自治区今后应以生态保护情景为背景,继续执行 退耕还林还草 政策,在恢复生态用地等保护措施的前提下,适当控制建设用地规模㊂为达到双碳目的,需要促进生态保护和低碳的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㊂991第6期祁迷等:基于P L U S与I n V E S T模型的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评估4结论(1)2000 2020年,内蒙古地区林地与建设用地面积均有增加,耕地㊁水域㊁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有减少,且转移方向上主要表现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㊂(2)自然发展情景下,草地㊁耕地㊁水域和未利用地减少,而林地和建设用地增加;与自然发展情景相比,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㊁草地㊁水域面积增加;在耕地保护情景中,耕地面积与自然发展情景相比有扩大趋势,扩大面积为4.69ˑ104h m2㊂(3)从I n V E S T模型计算结果来看,2000年㊁2010年㊁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总碳储量逐年下降,且因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和碳密度大的地类被占用而使得碳储量呈现出下降趋势㊂(4)2020 2030年,内蒙古自治区总碳储量在自然情景下呈下降趋势,在耕地保护与生态保护情景下呈不同幅度上升趋势,其中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增加最多,3种情景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生态保护情景是内蒙古自治区今后发展的最优情景㊂参考文献:[1]许小亮,李鑫,肖长江,等.基于C L U E-S模型的不同情景下区域土地利用布局优化[J].生态学报,2016,36(17):5401-5410.[2] L i a n g X,G u a nQ F,C l a r k eK C,e t a l.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 d r i v e r s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l a n de x p a n s i o nu s i n g a p a t c h-g e n e r a t i n g l a n du s es i m u l a t i o n(P L U S)m o d e l:Ac a s es t u d y i n W u h a n,C h i n a[J].C o m p u t e r s,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U rb a nS y s t e m s,2021,85:e101569.[3]胡丰,张艳,郭宇,等.基于P L U S和I n V E S T模型的渭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预测[J].干旱区地理,2022,45(4):1125-1136.[4]王佳楠,张志.基于M a r k o v-P L U S模型的柴北缘土地利用变化及模拟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3):139-148,179.[5]杨潋威,赵娟,朱家田,等.基于P L U S和I n V E S T模型的西安市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与预测[J].自然资源遥感,2022,34(4):175-182.[6]李安林,周艳,唐丽毅,等.怒江州土地利用模拟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基于P L U S模型的多情景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1):140-149. [7] G a oLN,T a oF,L i uRR,e t a l.M u l t i-s c e n a r i o s i m u l a-t i o na n de c o l o g i c a l r i s k a n a l y s i s o f l a n du s e b a s e do n t h eP L U S m o d e l:Ac a s es t u d y o fN a n j i n g[J].S u s t a i n a b l eC i t i e s a n dS o c i e t y,2022,85:e104055.[8]李姣,汪杰,李朗,等.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22,41(6):1156-1165.[9] Z h a o M W,Y u eT X,Z h a oN,e t a l.C o m b i n i n g L P J-G U E S Sa n d HA S Mt os i m u l a t e t h e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f o r e s t v e g e t a t i o n c a r b o n s t o c k i nC h i n a[J].J o u r n a l o fG e o g r a p h i c a l S c i e n c e s,2014,24(2):249-268.[10]张平平,李艳红,殷浩然,等.中国南北过渡带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及动态模拟[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5):1183-1197.[11]刘洋,张军,周冬梅,等.基于I n V E S T模型的疏勒河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J].生态学报,2021,41(10):4052-4065.[12] B a b b a rD,A r e e n d r a nG,S a h a n aM,e t a l.A s s e s s m e n t a n dp r e d i c t i o n o f c a r b o n s e q u e s t r a t i o nu s i n g M a r k o v c h a i na n dI n V E S T m o d e l i nS a r i s k aT i g e rR e s e r v e,I n d i a[J].J o u r n a lo f C l e a n e r P r o d u c t i o n,2021,278:e123333. [13]杨芝歌,周彬,余新晓,等.北京山区生物多样性分析与碳储量评估[J].水土保持通报,2012,32(3):42-46.[14]王超越,郭先华,郭莉,等.基于F L U S-I n V E S T的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22,31(8):1667-1679. [15]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16]李佳鸣,冯长春.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改善效果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生态学报,2019,39(13):4741-4750.[17] F e n g DR,B a o W K,F u M C,e t a l.C u r r e n t a n d f u-t u r e l a n d u s e c h a r a c t e r s o f a n a t i o n a l c e n t r a l c i t y i n e c o-f r ag i l er e g i o n:A c a s es t u d y i n X i a nc i t y b a s e d o nF L U Sm o d e l[J].L a n d,2021,10(3):e286.[18]张志国,班高晗.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洛阳市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异[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4):226-230.[19]王旭,马伯文,李丹,等.基于F L U S模型的湖北省生态空间多情景模拟预测[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230-242.[20]杨洁,谢保鹏,张德罡.基于I n V E S T和C A-M a r k o v模型的黄河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29(6):1018-1029. [21]解宪丽,孙波,周慧珍,等.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估算与空间分布分析[J].土壤学报,2004,41(1):35-43.[22]陈光水,杨玉盛,刘乐中,等.森林地下碳分配(T B C A)研究进展[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2(1):34-42. [23]陈理庭,蔡海生,张婷,等.基于M a r k o v-F L U S模型的饶河流域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分析[J].生态学报,2022,42(10):3947-3958.[24]喇蕗梦,勾蒙蒙,李乐,等.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时空动态与情景模拟:以秭归县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37(11):1368-1377.002水土保持学报第37卷。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能源设备预警管理系统研究发布时间:2022-08-30T04:00:54.081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2期第1月作者:党继平唐俊[导读] 近年来,内蒙古蒙西电网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党继平唐俊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 摘要:近年来,内蒙古蒙西电网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截至2018 年底,蒙西电网累计装机约6900万千瓦,新能源累计装机约2830万千瓦,其中运行超5年以上新能源老旧场站占比达到75.85%。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上庄严宣告:“2030年前中国要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毕竟引起国内新能源发电市场的大规模开发,新能源电站数量和业务规模将同步快速增长,电站遍布中国各省。
但是随着新能源电站数量的急剧攀升,及老旧机型问题日益凸显。
关键词: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设备;预警管理一、背景1、众多电站分散与集中式运维管理的矛盾电站数量众多、场址分散,所处地区不同,发电机理不同、布置方式不同、受辖电网不同,且电站监控系统功能简单,无高效的数据整合、统计、分析能力,呈现方式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性的需求。
发电企业生产运维由分散型向集约型发展是大势所趋。
2、安全隐患、经济损失日益明显成规模的大量设备出质保,老旧机型设备故障频发,带来大量的安全隐患,同时因为大量故障停机造成发电量损失金额日益增大。
而目前无法及时、全面获取设备运维状态信息、无法提前预警设备故障、无法及时调动排程运维队伍都是摆在新能源运维人面前的挑战。
3、经济效益压力与日俱增平价上网、限电、设备故障等因素对新能源企业在生产运维阶段成本方面形成巨大压力,在创造利润方面又形成了极大的阻碍。
如何有效提升设备可靠性,增加设备有效利用小时数,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新能源人的面前。
4、提升设备性能迫在眉睫设备性能提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老旧机组提供长期的、可靠的、稳定的、持续的服务,提升性能。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5.25•【字号】内政发〔2022〕17号•【施行日期】2022.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5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33号)精神,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确保完成自治区“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8%、8%、10%、10%以上。
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明显提升,重点行业能效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粗放高碳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取得显著成效。
呼和浩特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碳达峰成为了全球各国的共同目标。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市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了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首先,呼和浩特市将加大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力度。
传统能源的大量使用是造成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呼和浩特市将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
其次,呼和浩特市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碳排放管控。
工业生产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因此,呼和浩特市将建立健全的碳排放监测和管理制度,对工业企业进行严格的碳排放核算和监管,推动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减少不必要的碳排放。
同时,呼和浩特市还将大力推进城市绿色交通建设。
交通运输是城市碳排放的另一大来源,为了降低交通运输对碳排放的影响,呼和浩特市将加快推进公共交通建设,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
此外,呼和浩特市还将加大对碳排放的处罚力度。
对于那些故意违
反碳排放标准的企业和个人,将依法严厉处罚,倒逼其加大节能减
排力度,推动全社会形成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最后,呼和浩特市将加强对碳达峰实施方案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各
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对碳达峰实施方案的认识,引导
市民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共同参与到碳达峰的行动中来。
总之,呼和浩特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为城市的绿色
低碳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积极
贡献,也为全球碳减排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碳达峰的目标不懈奋斗!。
呼和浩特市北郊公园生态服务功能的探究摘要:城市绿地不仅具有供给、调节、支持和生态服务功能,更是成为人们缓解精神压力、疲劳恢复、增强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
本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郊公园为案例,分析研究公园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关键词:公园绿地;健康影响;功能;价值;生态服务以绿色植物为载体的城市公园环境对人们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健康产生的积极作用,不仅具有净化空气、改善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噪声、改善环境品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有形”的健康服务,同时还具有休闲娱乐、缓解精神压力、舒缓心情等“无形”的心理健康服务功能。
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北郊公园(以下简称为公园)为例,探究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的重大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北郊公园绿地概况呼和浩特市北郊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市北部区域,总面积约88.8公顷的带状绿地,范围包括北郊公园、希贵图公园、新钢公园和河道绿地四部分,公园绿地形成了呼市北部区域重要的生态廊道,公园内种植乔灌木种类达到五十余种,包括常绿乔木油松、樟子松、云杉、白皮松、桧柏、侧柏等,落叶乔木新疆杨、垂柳、白榆、国槐、卫矛、山桃、山荆子、龙爪槐、山杏等,花灌木紫丁香、暴马丁香、红瑞木、红瑞木、连翘、四季玫瑰、黄刺玫、榆叶梅等,地被植物鸢尾、马蔺、萱草等。
这些树种花色丰富,叶形多变,与人工湖、假山、古亭相结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环境。
公园面积统计表二、公园的生态功能1.碳氧平衡功能目前许多城市空气中的CO2含量超出了自然界大气中CO2的正常含量300mg/ KG的指标,根据呼市环保局资料显示呼市部分区域大气中CO2浓度常达0.04%~0.05%,城市公园绿地通过光合作用固碳释氧的功能,可有效改善局部区域空间的空气质量。
结合乔木灌木的固碳释氧能力,城区不同绿地类型典型样地单位面积储碳量变化范围在1.32Kg/m2 —3.29 Kg/m2。
[1] 以公园现有76.63公顷的绿地面积,植物群落以乔灌草复合种植结构为主的植物配置的现状进行测算,公园绿地固碳量1011.5 t,释放氧气总量为735.6 t。
呼和浩特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一、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情况为了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并成立了由秦义市长亲自挂帅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2014年3月,完成了“智慧呼和浩特”建设总体规划,开始着手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
今年2月,经过国家城乡建设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评定,我市被确定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结果将于近期正式公布。
2015年1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正式下发了《“智慧呼和浩特”建设方案》,这标志着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总体工作思路是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础、三类工程、九大专项”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和公共服务智慧化,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以信息化、智能化助推呼和浩特“活力首府、美丽首府、和谐首府”建设。
主要依托国家级数据中心建设呼和浩特智慧城市云中心,完善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实施与云计算产业培育和发展相结合的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智慧政务及社会民生信息和智慧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惠民工程、与我市培育和发展云计算产业相适应的智慧产业发展工程,建设城市网格化管理、绿色建筑与照明节能、智慧社区、智慧一卡通、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乳业九个专项应用。
目前,政务城域网网络已达到300管程公里以上,网络节点覆盖了市政府组成部门、旗县区和开发区,电子政务网络向社区延伸建设、民生信息网络建设和政务服务三级网络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我市网上政务审批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信息公开、全市办公OA平台、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在线办事等服务得到快速推广,国家重点信息化项目“金”字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数字城管、智能交通、基础空间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等全市综合信息系统已投入使用,公安、规划、交通、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部门以及社区服务等社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正在稳步推进。
火电厂碳排放测算方法和减排措施探究发布时间:2021-10-09T07:35:51.754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7期作者:王志云[导读] 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中的最大贡献者,是碳排放核算最主要关注的源头之一。
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20摘要:为了研究火电厂碳排放测算方法和减排措施探究,本文基于相关工作经验,在理论结合实际的前提下展开相关研究,为行业发展和我国的环保事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火电厂;碳排放;环保;措施1引言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中的最大贡献者,是碳排放核算最主要关注的源头之一。
而基于不同来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需要各行各业进行防范。
在火力发电行业中,化石燃料燃烧不完全或者后续环保设备运行不充分会造成更多的排放。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在2020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本文基于火电厂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研究,精细核算火力发电厂碳排放量并分析其减排方法和措施,为行业发展提供依据。
2火电厂控制碳排放的意义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控制二氧化碳碳排放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首先,控制碳排放可以提高企业化石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进一步减少大气粉尘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其次,控制碳排放可以降低火电厂的生产和运行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最后,在保持火电厂竞争力的同时可以促使各行各业加快对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的研究和使用,推动社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3火电厂碳排放的测算方法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发电行业配额预分配的通知。
根据通知,2019-2020年发电行业碳排放权分配方案对不同类型机组的碳排放强度均有清晰的指导值,也即基准值,这对火力发电厂计算碳排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能源管理体系手册文件编号:DTTD/NYSC-A-2014编制: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组审核:付俊杰批准:段文伟2014-01-06发布2014-01-16实施目录0.1 公司概况0.2 发布令0.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0.4 能源方针0.5 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0.6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4.1 总要求4.2 管理职责4.2.1 最高管理者4.2.2 管理者代表4.3 能源方针4.4 策划4.4.1 总则4.4.2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4.4.3 能源评审4.4.4 能源基准4.4.5 能源绩效参数4.4.6 能源目标、能源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4.5 实施与运行4.5.1 总则4.5.2 能力、培训和意识4.5.3 信息交流4.5.4 文件4.5.4.1 文件要求4.5.4.2 文件控制程序4.5.5 运行控制4.5.6 设计4.5.7 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4.6 检查4.6.1 监视、测量与分析4.6.2 合规性评价4.6.3 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4.6.4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6.5 记录控制4.7 管理评审4.7.1 总则4.7.2 管理评审的输入4.7.3 管理评审的输出附录一:能源网络图附录二:发电厂生产工艺流程图0.1公司概况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所属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控股子公司。
于1995年11月在呼和浩特市组建成立。
2008年6月份,托克托发电公司、托克托第二发电公司和呼热电公司按照“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独立核算、有偿使用、统一管理、协调发展”的原则,实施一体化管理。
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的发电工程是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重点工程。
一期工程安装两台60万千瓦湿冷机组,分别于2003年6月、7月投产发电;二期工程安装两台60万千瓦湿冷机组,分别于2004年7月、9月投产发电;三期工程安装两台60万千瓦空冷脱硫机组,分别于2005年9月、11月投产发电;四期工程安装两台60万千瓦机组,分别于2006年6月、8月投产发电。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正文:----------------------------------------------------------------------------------------------------------------------------------------------------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和《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内财监〔2019〕1343号)精神,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建成我市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现就我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的指导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创新预算管理方式,持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预算约束,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确保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总体目标要求市级层面到2021年底、旗县区层面到2022年底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提高本级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并加强对下转移支付的绩效管理,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为全面推进首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基本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财政部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和协调主体,负责全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与制度建设,组织并指导各预算单位和旗县区绩效管理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03•【字号】内政办发〔2021〕40号•【施行日期】2021.09.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顺应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城市更新既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当前,我区城市发展已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
为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列入国家试点城市,出台城市更新试点方案;开展城市更新建设示范,指导设市城市(包括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到2023年底,全区设市城市均形成更新示范片区,并逐步扩大片区范围或集中连片实施城市更新。
到2025年底,城市更新行动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结构、功能、布局逐步调整优化,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加快转变,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病”和城市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二、重点任务(一)建设宜居舒适城市。
1.完善空间布局。
推动建设呼包鄂乌和赤峰、通辽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呼包鄂乌一体化进程,促进产城融合,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建立功能完善、衔接紧密的城市群综合立体交通等现代设施网络体系。
呼和浩特市财政局关于加强市本级预算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呼和浩特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20.10.13•【字号】呼财购〔2020〕32号•【施行日期】2020.10.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政府采购正文关于加强市本级预算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通知市本级各预算单位:为贯彻落实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要求,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促进采购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的内部权力规范运行,防范和化解政府采购廉政风险和法律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库〔2016〕99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市本级各预算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目标市本级各预算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要按照“全面管控与突出重点并举、分工制衡与提升效能并重、权责对等与依法惩处并行”的基本原则,以“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为主线,通过制定制度、健全机制、完善措施、规范流程,逐步形成依法合规、运转高效、风险可控、问责严格的政府采购内部运转和管控制度,做到约束机制健全、权力运行规范、风险控制有力、监督问责到位,实现对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
二、主要任务(一)落实内控管理主体责任。
各预算单位是本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建立内部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对采购需求、采购预算、政策落实、信息公开、履约验收、结果评价等内容的管理。
主管预算部门应加强对所属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运行的督促和指导。
(二)明确内部采购管理部门。
各预算单位要明确政府采购工作内部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政府采购执行管理和对外沟通协调。
内部管理部门牵头建立本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本单位相关部门在政府采购工作中的职责与分工,建立政府采购与预算、财务、资产、使用等业务机构或岗位之间沟通协调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实施计划、确定采购需求、组织采购活动、履约验收、答复询问质疑、配合投诉处理及监督检查,做好与市级财政部门、主管预算单位的业务沟通协调等工作。
B usiness观点蒙牛乳业样本:上市公司的ESG实践文/陈妤婕 江西理工大学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逐渐开始重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并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践行ESG理念。
根据企业每年提交的ESG报告以及社会责任报告,对其ESG践行情况加以分析,并基于财务报表中的会计指标,从多个方面对其财务绩效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ESG表现可以改善公司的财务绩效。
蒙牛集团(简称“蒙牛”)1999年成立于内蒙古自治区,总部位于呼和浩特市。
蒙牛致力于为中国以及全球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且口感上佳的乳品。
如今,蒙牛的产品已经成功进入东南亚、北美等市场。
第六届中国企业论坛平行论坛“践行ESG理念,创建一流企业——中央企业ESG论坛”在会上发布的蓝皮书和“央企ESG·先锋100指数”表明,蒙牛乳业以87.4的高分位列第三,为食品饮料行业最高排名。
蒙牛持续加强ESG相关自律和激励机制建设,因此,它在ESG领域得到了广泛赞誉,与此同时,蒙牛的MSCI ESG评级已经连续三年得到了提升,甚至在2022年达到A级。
蒙牛公司ESG表现参考蒙牛公司2018—2022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选取符合蒙牛公司行业的关键评价指标,对其ESG表现进行说明,评估蒙牛公司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协调发展的能力。
环境(E)纬度。
蒙牛作为我国头部乳制品公司,深信人类健康与环境紧密相连,遵循“守护人类和地球共同健康”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构建对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体系,并承诺在2050年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
在GREEN战略“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支持下,它设定了双碳行动、绿色运营、回收循环这3个核心议题,并全方位地开展温室气体、水资源、废弃物以及包材回收等活动,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社会(S)纬度。
蒙牛充分利用行业优势,积极践行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投身公益事业,并致力于打造行业领先的雇主品牌。
蒙牛设定幸福员工、乡村振兴和公益慈善三个议题,努力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助力城乡均衡发展,全方位落实企业社会责任。
《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其大气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因此,研究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的组分特征及来源,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组分特征1. 化学组分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碳(OC)、元素碳(EC)以及各种金属元素等。
其中,硫酸盐和硝酸盐是主要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气态前体物(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
2. 粒径分布PM2.5的粒径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细小颗粒上。
这些颗粒物由于其粒径小,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且能深入肺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三、来源解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是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特别是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的排放,对PM2.5的浓度影响较大。
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前体物,这些前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细颗粒物。
2. 交通排放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排放已成为PM2.5的重要来源。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在光照条件下经过光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如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等,这些物质再经过反应最终形成PM2.5。
3. 城市扬尘城市建设、道路扬尘等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
特别是在春季风大的时候,裸土、建筑垃圾等容易产生扬尘,增加了PM2.5的浓度。
四、结论及建议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的组分特征及来源进行研究,我们发现PM2.5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和城市扬尘等。
为了改善呼和浩特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工业排放管理:对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的排放进行严格控制,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前体物的排放。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家畜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王月;张东方;丁莹;荆红俊;娜仁花【摘要】Adopting the methods included in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2006) and Training Materials for Low‐carbon Development & Provinci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Prep‐aration ,the current study calculated the emission of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Ho‐hhot from 2007 to 2011 .The result showed thatthe tot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by livestocks in Hohhot was 62639 .42 t on average from 2007 to 2011 ,in which methane ,61019 .04t and 97 .41%of total emis‐sion ,esp .methane by enteric fermentation ,88 .72% of the total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the emission of nitrous oxide was 1620 .38t .,2 .59% of total emission . Tuzuo county , Helin county and Saihan district ,top three regions in terms of the greenhouse gasemission ,produced 19048 .15 t ,12973 .55 t ,11446 .11 t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accounting for 30 .41% 、20 .71% 、18 .27% oftotal ,respectively . The top five livestocks for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emission are milk cow ,sheep ,cattle ,goat and swine ,producing a total amount of 45139 .58 t ,9679 .47 t ,2695 .01 t ,2656 .65 t and 1741 .20t ,respective‐ly and accounting for 72 .06% ,15 .45% ,4 .30% ,4 .24% ,2 .78% of tot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采用2006年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低碳发展及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培训教材提供的方法,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07~2011年各地区家畜的甲烷及氧化亚氮排放量进行估算,同时为该地区在养殖业中如何合理安排减排技术,有效控制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提供理论依据。
DB1501/ T 0009—2020
碳管理体系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术语和定义、领导作用、策划、实施、绩效评价、改进。
使组织采用过程方法实现碳管理绩效,包括减少碳排放量,持续改进碳排放绩效。
本标准适用于碳排放组织。
本标准可单独使用, 也可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32150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
ISO 14064-1:2018 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层面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
3术语和定义
GB/T 32150、GB/T 19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3.1
碳管理体系 carbon management system
组织针对温室气体排放管控而建立的管理方针、目标、过程和程序及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
3.23.2
碳排放核算 carbon emission accounting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方法对碳排放进行量化的活动。
3.33.3
碳排放强度 intensity of carbon emission
组织单位产品产量或产值的碳排放量。
3.43.4
碳排放管理团队 carbon emission management team
组织内部负责实施碳排放管理活动、持续改进其碳排放绩效的相关人员。
3.53.5
1
DB1501/ T 0009—2020
2 碳排放源 carbon emission source
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或过程。
3.63.6
碳排放量 carbon emissions
组织在一定时间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
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计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
3.73.7
碳源流 carbon source flow
流入组织或流出组织边界的化石燃料、含碳的原材料、含碳的产品或含碳的废物。
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或废气如果被现场回收利用而不流出组织边界,则不属于碳源流。
3.83.8
碳排放权 carbon emission rights
组织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所获得的碳排放指标从而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
3.93.9
碳配额 carbon emission quota
由碳交易管理部门发放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额度,计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4领导作用
4.1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对碳管理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对碳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b)确保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和目标;
c)确保碳管理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d)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e)确保碳管理所需的资源是可获得的;
f)确保碳管理信息的有效沟通;
g)确保碳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
h)促使人员积极参与,指导和支持其为碳管理的有效性作出贡献;
i)推动碳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j)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
4.2组织的机构、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相关的机构、职责和权限得到分配、沟通和理解。
最高管理者应分配职责和权限,以确保:
a)碳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DB1501/ T 0009—2020
b)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c)报告碳管理的绩效以及改进机会;
d)在整个组织中推动低碳发展战略;
e)在策划、实施碳管理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4.3碳管理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在界定的碳管理范围内建立、实施并保持碳管理方针,碳管理方针应满足:
a)与组织碳排放的特点、规模相适应;
b)包括改进碳排放绩效的承诺;
c)包括履行其合规义务的承诺;
d)为制定碳管理目标提供框架;
e)形成文件,在内部不同层面得到沟通、传达,并可为相关方获取;
f)根据需要定期评审和更新。
5策划
5.1总则
组织应进行碳管理的策划,形成文件。
策划应与低碳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并保证持续改进碳排放绩效。
策划应包含对碳排放绩效有影响活动的评审。
5.2合规义务
注:
5.3评估风险和机遇
组织应识别碳排放对其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
组织应:
a)识别政策变化驱动的风险;
注:政策的不确定性、产品标识政策与标准、强制性碳排放报告、碳税、碳排放交易机制等。
b)识别政策变化驱动的风险;
注:政策的不确定性、产品标识政策与标准、强制性碳排放报告、碳税、碳排放交易机制等。
c)识别物理参数变化驱动的风险;
注:极端气候引发的自然灾害对组织造成的潜在风险。
d)识别其他风险。
注:利益相关方的诉求、社会责任、企业声誉等。
5.4碳排放量核算
组织应确定碳排放量核算的方法学和准则,编写碳排放报告。
碳排放报告至少应包括:
a)碳排放量核算的目的和核算准则;
b)碳排放的范围和边界;
c)核算期;
d)工艺和设备信息;
e)碳排放源及排放种类;
f)碳排放活动水平及其交叉验证的方式;
g)碳排放因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