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 格式:ppt
- 大小:15.90 MB
- 文档页数:7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模式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一)气候因素黄土高原虽属季风气候区,但距海洋较远,大陆性气候又有一定的表现。
由东南向西北大陆性程度逐渐增强,东南属半湿润气候,中部为半干旱气候类型,西北部属干旱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的特点主要是位于西风带内的地面低压系统活动频繁,从而造成多暴雨天气。
夏秋降雨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雨量及降雨强度均大。
暴雨多、强度大的这种气候特点,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二)土壤因素黄土是典型的粉砂沉积物,其主要成分是粉砂,尤其是粗粉砂,其次还含有一定量的极细砂及粘粒,使黄土的抗冲性很差。
黄土的空隙度虽较大,但空隙很小,大多数乃至绝大多数都属于毛管空隙,雨滴击溅后极易堵塞,很不利于黄土的透水入渗,易产生超渗产流,导致水土流失。
(三)新构造运动的影响黄土高原大体上可分为陇西高原、陕北高原和山西高原三个部分。
以六盘山为界,东西分异明显。
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可分为直接作用——地震和间接作用——地壳抬升两种侵蚀基面变化。
地壳抬升引起的侵蚀基面变化,以及因此引起的地形能量变化,是构造运动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
(四)毁坏植被,陡坡耕种黄土高原地区绝大多数是自然地理条件很差的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低,人口增长速度快,为解决起码的粮食及温饱问题,不惜毁林开荒,陡坡耕种。
(五)过度放牧,减少植被覆盖率长期以来,由于放牧强度的增大,严重影响了草地的覆盖率,限制了草场资源的再生速度,人工草地是黄土高原产草量最高的草地,可达7.81t/hm2。
由于改良草场与人工草场所占比例相对于自然草场要小得多,因此超载放牧对草场的破坏程度十分大。
(六)各项工程建设中的不合理利用土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开矿、修路、建厂以及其他工程建设迅速发展,大量弃土、弃渣进入河道,增加新的产沙来源。
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开采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导致开采过程中滥倒弃渣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高中地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措施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
自北而南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从东南向西北包括半湿润地带、半干旱地带、和干旱地带。
其范围东界为太行山西侧,西界为乌鞘岭、日月山、拉脊山一线,南界为秦岭―熊耳山、嵩山北麓一线,北界为长城。
地跨青、甘、宁、蒙、陕、晋、豫七省(区)。
总面积为64万km2。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
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它在地理上有如下显著的特征。
1.1 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
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
1.2 气候差异较大黄土高原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都呈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趋势。
就气温来看,黄土高原具有冬寒夏热、寒暑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特点。
黄土高原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日较差在10℃~25℃之间。
就降水来说,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基本上介于400~600mm之间,而且降水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可占全年降水的60%,往往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其他季节降水少而蒸发强烈,干旱问题比较普遍。
1.3 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水面蒸发是降水的二倍多,而且降水集中。
黄土高原的特性决定了其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1.4 山地丘陵面积大黄土高原地区土地以丘陵山地为主,约占整个地区的80%,而河谷平川只占土地总面积的20%。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2)精选2篇(一)黄土高原是指我国中部地区的黄土地带,是我国第一大风沙源地,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有气候条件、植被破坏、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植被恢复、科学耕作、防风固沙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原因(1)气候条件: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容易造成土壤缺水,从而引发水土流失。
(2)植被破坏:长期以来,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非常严重,植被覆盖率低,植被根系无法固定土壤,容易被雨水冲刷。
(3)人类活动:过度的采煤、开垦、畜牧等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的完整性,加速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2.治理措施(1)植被恢复: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根系固土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2)科学耕作:采用合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包括隔河排渠、地势整理以及梯田建设等,减少农业生产对土壤的损害。
(3)防风固沙:通过修建风沙固定带、搭建遮风棚架等措施,防止风沙侵袭,减少土壤侵蚀。
(4)水土保持工程:包括修筑沟渠、梯田、沟坎工程等,使地表水迅速排出,避免长时间静水滞留,减少土壤侵蚀。
(5)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以上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的简要介绍。
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农民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实施长期可持续的水土保持工作,以恢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黄土高原的资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2)精选2篇(二)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区域,但在长期以来,这个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非常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给当地农田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