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17哺乳动物血压调节试验目的学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
- 格式:doc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3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压调节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血压调节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术。
3. 观察和记录血压调节过程中各因素的调节作用。
二、实验原理血压是衡量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其调节机制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
在生理情况下,血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来实现的。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器反射)和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调节来实现。
当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反射使心脏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从而使心率减慢、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当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反射使心脏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从而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升高血压。
体液调节主要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心房钠尿肽(ANP)系统来实现。
当血压降低时,RAAS系统被激活,血管紧张素II(ATII)分泌增加,导致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同时,ANP系统被抑制,ANP分泌减少,导致血管扩张,降低血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家兔:2只,体重约2.5kg。
2. 实验仪器:BL-420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血压换能器、刺激电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注射器(5mL、1mL)等。
3. 实验试剂:3%戊巴比妥钠、0.3%肝素、1:10000盐酸肾上腺素、1:10000去甲肾上腺素、1:1000异丙肾上腺素、0.01%多巴胺、1%酚妥拉明、0.001%乙酰胆碱、0.01%阿托品。
四、实验方法1. 家兔麻醉:将家兔放入实验台,用3%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剂量为40mg/kg体重。
2. 动脉插管:在兔颈动脉处进行动脉插管,插入深度约1cm,连接血压换能器,记录血压变化。
3.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实验:(1)夹闭颈动脉窦血管,观察血压变化;(2)夹闭主动脉弓血管,观察血压变化;(3)分别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观察血压变化。
4.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调节实验:(1)给予肾上腺素,观察血压变化;(2)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观察血压变化;(3)给予酚妥拉明,观察血压变化。
家兔血压调节实验报告引言:家兔是一种常见的哺乳动物,广泛应用于动物实验研究中。
血压调节是人体内部环境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也是许多疾病的基础和预防工作的重点。
因此,本次实验使用家兔作为实验对象,旨在探究家兔血压的调节机制,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实验原理: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它由心血管系统的前负荷、心肌收缩力、心血管阻力和周围血管张力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其中心血管阻力是维持血压稳定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管紧张素是一种强有力的血管收缩素,是调节血压和体液平衡的关键因素。
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血管紧张素通过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而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压上升。
而一些药物,如ACE抑制剂和ARB,则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的生成或作用,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实验设计:实验选用6只性别、年龄相近的健康家兔,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只。
组别A为对照组,组别B为实验组。
实验组每只兔子接受ACE抑制剂—依普利钠的药物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毫克,注射前后分别于0分钟、30分钟、60分钟和120分钟时测量其血压。
而对照组则在同一时刻进行同样的测量,但翻转注射等操作的应用没有使用。
实验步骤1.给健康兔子准备好细长型静脉采血针2.将剂量为每公斤3毫克的依普利钠通过兔子耳缘静脉注射3.将剂量为0.9%的生理盐水溶液通过兔子耳缘静脉注射作为对照组4.将兔子置于适宜位置,固定血压计进行测量5.每测一次都要多次进行测量和数据对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将实验完成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兔子的血压明显降低,而对照组的兔子的血压几乎没有变化。
60分钟左右,实验组兔子的血压下降到92/60mmHg,而对照组的血压仍然保持在120/80mmHg。
至120分钟时,实验组的血压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发现ACE抑制剂—依普利钠可以有选择性地影响血管紧张素的合成,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动物血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动脉血压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变化规律。
3. 掌握血压调节的神经体液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4. 学习使用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进行血压数据采集和分析。
二、实验原理动脉血压是心血管功能活动的综合指标,其稳定对于维持各组织、器官的正常血液供应和物质代谢至关重要。
动脉血压的调节涉及神经、体液等多种因素,包括压力感受器、心脏、血管平滑肌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动物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血压变化,分析血压调节的机制。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BL-420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血压换能器、刺激电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注射器(5mL、1mL)等3. 实验试剂:3%戊巴比妥钠、0.3%肝素、1:10000盐酸肾上腺素、1:10000去甲肾上腺素、1:1000异丙肾上腺素、0.01%多巴胺、1%酚妥拉明、0.001%乙酰胆碱、0.01%阿托品等四、实验方法1. 动物麻醉与固定:取家兔,称重,用3%戊巴比妥钠进行静脉麻醉,剂量为40mg/kg。
麻醉成功后,将家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2. 颈部皮肤切开:沿颈部正中切开皮肤,分离肌肉,暴露颈动脉。
3. 动脉插管:在颈动脉上穿两根丝线,结扎远心端,近心端用动脉夹夹闭。
用眼科剪在结扎端与动脉夹之间剪开一小口,将动脉套管插入颈动脉,并用手术线固定。
4. 血压测量:将动脉套管连接到血压换能器,通过BL-420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实时监测血压变化。
5. 实验分组与处理:1)对照组:正常家兔,仅进行血压测量。
2)神经阻断组:用酚妥拉明阻断颈动脉窦神经,观察血压变化。
3)受体阻断组:分别用阿托品阻断乙酰胆碱受体和酚妥拉明阻断肾上腺素受体,观察血压变化。
4)受体兴奋组:分别用乙酰胆碱兴奋乙酰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兴奋肾上腺素受体,观察血压变化。
6. 数据采集与分析:记录各实验组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血压变化,分析血压调节的机制。
动脉血压的调节实验报告动脉血压的调节实验报告引言: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血管内的压力,它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重要指标。
动脉血压的调节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生理系统的协同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探究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实验动物(小鼠)、血压计、药物(如血管活性物质等)、实验室设备(如注射器、静脉注射器等)。
实验过程中,首先给小鼠进行麻醉,然后通过静脉注射给予药物,最后使用血压计测量小鼠的动脉血压。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通过给小鼠注射不同的药物,观察其对动脉血压的影响,以及血压的调节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注射血管收缩剂如去甲肾上腺素会使小鼠的动脉血压升高,而注射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则会使小鼠的动脉血压降低。
这一结果表明,动脉血压的调节主要通过调节血管的收缩和扩张来实现。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调节血管内平滑肌的张力来控制血管的直径,从而影响血管的阻力。
当血管收缩时,血管阻力增加,导致动脉血压升高;而当血管扩张时,血管阻力减小,动脉血压降低。
此外,实验还发现,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小鼠的心率也有所增加。
这说明在动脉血压调节过程中,心率也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心率的增加可以使心脏泵血量增加,从而提高动脉血压。
实验还观察到,注射血管扩张剂后,小鼠的尿量明显增加。
这提示尿液的生成与动脉血压的调节密切相关。
尿液的生成主要通过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过程来完成,而血压的增加可以促进肾小球滤过率的提高,进而增加尿液的生成量。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动脉血压的调节机制。
动脉血压的调节主要通过调节血管的收缩和扩张来实现,同时还涉及心率和尿液生成等生理过程。
这一研究对于进一步探索动脉血压调节的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动脉血压是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其调节涉及多个生理系统的协同作用。
本实验通过给小鼠注射不同的药物,观察其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揭示了动脉血压调节的机制。
实验17 哺乳动物血压调节[实验目的] 学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观察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实验原理] 人和动物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实现的。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反射是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重要机制。
该反射传人神经分别是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或减压神经),其传出神经为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兴奋,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心肌的β1受体,引起心率变快、传导加速,收缩力增加,导致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
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a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迷走神经兴奋,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的M受体,引起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房室传导减慢,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体液因素中以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最重要。
两者均能使心血管活动加强,引起血压升高。
由于与作用的受体不同,两者作用亦有区别。
肾上腺素主要引起心跳加快、传导加速,收缩力增强,使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血管,使其平滑肌收缩、管径变小,外周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实验对象] 兔。
[实验用品] BL-420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血压换能器、保护电极、动脉插管、动脉夹、三通管、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彩色丝线、纱布、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1000u/ml肝素、1/10000肾上腺素,1/10000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1.麻醉及固定动物,按1g/kg剂量,由兔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将动物麻醉,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注意将颈部拉直,保持呼吸道通畅。
2.分离颈部血管和神经:剪去颈部手术野的兔毛,沿正中线切开皮肤5~7em。
用止血钳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暴露气管。
用止血钳把气管两旁的肌肉拉开,即可在气管两侧找到与气管平行的左、右颈总动脉。
同时可见与动脉伴行的一束神经:其中最粗的是迷走神经,较细的是交感神经和最细的减压神经。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压动脉调节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2. 了解神经体液因素对血压动脉调节的影响。
3. 学习使用血压测量仪器和数据分析方法。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血压动脉调节是指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机制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过程。
在生理状态下,动脉血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心脏搏出量、血管阻力、血容量等。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而体液调节主要通过激素的调节。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仪器设备:血压计、动脉夹、手术器械、生理盐水、注射器、记录仪等3. 试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酚妥拉明、阿托品等四、实验方法1. 动物准备:将家兔麻醉后固定在手术台上,暴露颈动脉。
2. 动脉插管:在颈动脉处插入动脉导管,连接血压计,记录血压。
3. 神经刺激:分别刺激家兔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观察血压变化。
4. 激素注射:注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酚妥拉明、阿托品等,观察血压变化。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1. 交感神经刺激:交感神经刺激后,家兔血压升高,心跳加快。
2. 副交感神经刺激:副交感神经刺激后,家兔血压降低,心跳减慢。
3. 肾上腺素注射:肾上腺素注射后,家兔血压升高,心跳加快。
4. 去甲肾上腺素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注射后,家兔血压升高,心跳加快。
5. 酚妥拉明注射:酚妥拉明注射后,家兔血压降低,心跳减慢。
6. 阿托品注射:阿托品注射后,家兔血压无明显变化,心跳无明显变化。
六、实验结论1.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血压动脉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2.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对血压动脉调节具有显著影响。
3. 酚妥拉明、阿托品等药物对血压动脉调节具有调节作用。
七、实验讨论1.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血压动脉调节的调节机制: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脏搏出量增加,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脏搏出量减少,血管扩张,导致血压降低。
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名称哺乳动物的血压调节一、实验目的熟悉:直接测定和记录动脉血压的急性实验方法;观察家兔颈部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对心脏与血管活动的影响;验证心脏与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掌握:血压的概念和血压形成及影响血压的因素二、实验原理及要求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动脉血压是相对恒定的。
这种恒定性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调节动脉血压最基本的反射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减压反射;体液性因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当改变内外环境的某些因素,动脉血压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三、实验仪器设备兔手术台、常规手术器械一套、眼科剪、动脉夹、气管插管、兔动脉导管、水银检压计、注射器、丝线、5%枸橼酸钠、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酯、肝素、0.01%肾上腺素、0.01%去甲肾上腺素、家兔四、实验步骤1.动物准备捉拿:一手捉项部皮肤,一手托臀部称重:读取公斤体重麻醉: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4ml/kg体重进行麻醉。
注射时速度要慢,并注意观察动物的情况。
当四肢松软,呼吸变深变慢,角膜反射迟钝时,表明已被麻醉,即可停止注射固定备皮:将动物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然后将颈部的被毛剪去,即可进行手术2.颈部神经血管分离术手术分离:触摸气管的位置,沿气管正上方依次剪开皮肤、筋膜、肌肉层,暴露气管气管插管:游离气管,下方穿线备用,倒T字形切口(在甲状软骨下方1cm处横向剪开血管1/2横径,向头部方向做一纵口),插管固定分离颈动脉鞘:依次分离双侧减压神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颈总动脉。
神经由周围组织中分离出2-3cm,将动脉分离约4cm,分别穿线备用3.动脉套管插入法在分离出来的左侧颈总动脉的远心端(尽可能靠近头端),用丝线将动脉结扎。
在颈总动脉之近心端(尽可能靠近心端),用动脉夹将动脉夹住。
于两者之间另穿一线,打一活结。
在紧靠近结扎处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名称哺乳动物的血压调节的稍下方用锐利的眼科剪在动脉上做一斜形切口(注意:不可只剪开外膜,也切勿将整个动脉剪断,切口大小约为管径的一半),将准备好的动脉套管由切口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管。
∙综合性实验∙作者: 日期:2008-10-15 19:26:06∙实验一兔动脉血压的调节[实验目的]学习家兔动脉血压的描记法,识别有关神经和血管,观察神经和体液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直接测定动脉血压,通过动脉血压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性调节,并通过MD-2000微机记录系统,将血压波记录下来。
[实验原理]哺乳动物的心血管系统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影响。
心交感神经兴奋,心脏产生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交感缩血管纤维兴奋,引起缩血管效应。
心迷走神经兴奋,心脏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引起小动脉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增高;已酰胆碱可与心脏的M 受体结合,使心脏心率变慢,心缩力变小,心输出量减低,血压降低。
[实验器材与药品]MD-2000微机化实验教学系统,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气管插管,动脉夹,动脉插管,玻璃分针,血压换能器,保护电极,有色丝线,纱布,注射器。
生理盐水,1%戊巴比妥钠(3ml/kg),肝素,1:10 000去甲肾上腺素,l:10 000乙酰胆碱。
[实验对象]家兔[实验步骤和方法]1.手术过程(1)麻醉:由耳缘静脉注射1%戊巴比妥钠(3ml/kg),待兔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兔台上(2)插气管插管:颈部剪毛,沿颈正中线做一5~7cm长的皮肤切口。
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暴露和分离气管。
在气管下方穿一较粗线备用,于甲状软骨尾侧2~3cm处做“⊥”形切口,插入气管,用备用线结扎固定。
(3)分离颈部神经和动脉:在气管两侧辨别并分离颈总动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降压神经。
三条神经中迷走神经最粗,交感神经次之,降压神经最细,常与交感神经紧贴在一起。
分离后分别在各神经下方穿以不同颜色的丝线备用,颈总动脉下方穿两条线备用。
(4)插动脉插管:在左侧颈总动脉的近心脏端加一动脉夹,然后结扎其远心脏端,动脉夹与结扎线之间相距至少2cm。
用眼科剪刀在靠近结扎线处做一向心脏方向的斜形切口,将连于血压换能器的细塑料管(管内预先注入肝素以抗血凝)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切口内,然后用备用的线结扎固定。
实验报告课程:机能学实验时间:2015年4月8日2013级康复系第二组组员:秦欣侯穰纯陈夏子张鸿悦执笔人:秦欣实验题目:动脉血压的调节和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实验目的:学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描记方法,观察神经、体液因素以及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从而加深对动脉血压的调节及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
实验原理:血压的形成和维持由心血管活动共同完成,而心血管活动受神经、体液和血液和化学物质的调节影响。
支配心脏活动的主要是心交感神经(正性作用)和心迷走神经(负性作用);神经调节还可以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实现,最重要的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即减压反射。
同时,动脉血压也可受到相应药物的影响。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氯化乙酰胆碱、酚妥拉明、盐酸普萘洛尔、硫酸阿托品和多巴胺等均能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结合而产生兴奋或阻断受体作用。
实验对象:家兔,2.5kg实验步骤:1.捉拿家兔,称重(2.5kg),麻醉,固定;2.去毛,做颈部切口手术;3.暴露,分离气管,做气管插管手术;4.分离双侧颈总动脉,迷走神经;5.颈总动脉插管,连接BL420系统;6.描记正常血压波形,观察家兔在不同处理因素下的血压变化。
①夹闭右侧颈总动脉15秒②给药(耳缘静脉注射,用头皮针建立一个给药通道)1)0.01%肾上腺素0.2ml/kg2)0.01%去甲肾上腺素0.2ml/kg3)0.1%异丙肾上腺素0.2ml/kg4)1% 酚妥拉明0.2ml/kg (α受体阻断剂),重复步骤1)、2)5)0.01%普萘洛尔0.5ml/kg (β受体阻断剂),重复步骤1)、2)6)0.001%乙酰胆碱0.1ml/kg7)0.01%阿托品0.1ml/kg(M受体阻断剂),重复步骤6)③结扎剪断右侧迷走神经,电刺激外周端、中枢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图形在附表处理组别收缩压(前-后)舒张压(前-后)平均动脉压(前-后)夹闭颈总动脉未做(因为兔子死了)注射肾上腺素45-60 32-55 42-59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注射去甲肾上腺素66-93 57-85 63-89注射多巴胺60-65 59-64 59.5-64.5注射酚妥拉明73-48 66-39 69-44注射普萘洛尔(心得安)64-41 56-33 60-37注射乙酰胆碱74-71 69-65 71-68注射阿托品65-68 59-61 62-64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未做(因为兔子死了)刺激迷走神经(周围端)结果分析:肾上腺素,Bp升高:主要通过对于心脏的正性作用去甲肾上腺素,Bp升高:主要通过广泛的缩血管作用,增加外周阻力异丙肾上腺素,Bp升高:主要兴奋β受体,心输出量增加(β1 ),外周阻力降低(β2 )舒张压降低多巴胺,Bp升高:激动β1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激动α1受体,血管收缩酚妥拉明,Bp降低:通过阻断断α受体,降低外周阻力普萘洛尔,Bp降低:通过阻断β1 受体,降低心收缩力、心率,心输出量降低乙酰胆碱,Bp降低:M受体兴奋,降低心收缩力、心率,心输出量降低阿托品,Bp升高:阻断M受体,增加心收缩力、心率,心输出量增加讨论:兔子死亡原因猜想:①连续注射药物,间隔时间不够。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学习记录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方法,并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实验原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心血管活动受神经、体液和自身机制的调节。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心交感神经兴奋时,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内兴奋传导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
心迷走神经兴奋时,使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房室传导减慢,从而使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
在神经调节中以颈动脉窦-主动脉弓的减压反射尤为重要,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增加,通过中枢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下降、血管舒张和外周阻力降低,使血压降低。
反之,当动脉压下降时,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减少,神经调节过程又使血压回升。
支配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升高。
家兔的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在颈部从迷走神经分出,自成一支,称为减压神经,其传入冲动随血压变化而变化。
心血管活动还受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体液因素的调节。
它们对心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
关键取决于心、血管壁上哪一种受体占优势。
肾上腺素对α与β受体均有激活作用,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α受体而对β受体作用很小,因而使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但对心脏的作用要比肾上腺素弱。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脂(或3%戊巴比妥钠),肝素(500 U·ml -1),1: 10000肾上腺素,1: 10000去甲肾上腺素,1: 10000乙酰胆碱。
[ 仪器与器械]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或二道生理记录仪、刺激器),兔手术台,手术器械一套,气管插管,动脉夹,动脉套管、血压换能器,保护电极,棉线,纱布,棉球、注射器(50、10、2 ml),支架,双凹夹。
[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准备:(1)麻醉和固定:家兔称重后,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5 ml·kg -1)或3%戊巴比妥钠(1 ml·kg -1)进行麻醉。
家兔动脉血压调节实验解读一、家兔动脉血压调节(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动脉血压的变化来反映心血管活动的变化。
目的在于间接地观察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性调节和学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心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加强, 传导加速, 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为迷走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 房室传导减慢,从而使心输出量减少。
支配血管的植物性神经, 绝大多数属于交感缩血管神经, 兴奋时使血管收缩, 外周阻力增加。
同时由于容量血管收缩,促进静脉回流,心输出量亦增加。
心血管中枢通过反射作用, 调节心血管的活动, 改变心输出量和外用阻力, 从而调节动脉血压。
心血管活动除受神经调节外, 还受体液因素的调节, 其中最重要的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它们对心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 又有特殊性。
肾上腺素对α与β受体均有激活作用,使心跳加快,收缩力加强,传导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它对血管的作用取决于两种受体中哪一种占优势。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受体α,对β受体作用很小,因而使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增加。
其对心脏的作用远较肾上腺素为弱。
静脉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时, 血压升高,可反射性地引起心动过缓。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兔。
2. 器材:四道生理记录仪、血压换能器、电刺激器、保护电极、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照明灯、铁支架、双凹夹、烧瓶夹、试管夹、气管插管、动脉夹、三通管、塑料动脉插管、放血插管、注射器(lml 、 5ml 、20ml ,有色丝线、纱布、棉花、 1%戊巴比妥钠、 1:1000肝素、 1:10000去甲肾上腺素、12. 5U/ml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记录装置将血压换能器固定在铁支架上,换能器的位置大致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将换能器电缆与二道生理记录仪的血压放大器输人插座相连(图 6-18 。
按照前述二道记录仪的使用方法调整记录仪。
实验14 哺乳动物血压的调节【实验目的】1.学习哺乳动物急性实验技术以及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
2.观察神经和体液因素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3.观察几种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4.观察循环血量对血压的影响,了解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机理及一般急救措施。
【实验原理】动脉血压主要受到心排出量、外周阻力、循环血量以及大动脉管壁弹性等因素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人和哺乳动物的血压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支配,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加强,心排出量增加,血压增高;副交感神经兴奋则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血压降低。
全身大多数血管受交感缩血管纤维单一支配,当其兴奋时,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口径变小,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当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降低时,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在体液性调节因素中,主要是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E对α、β1、β2受体都有兴奋作用,作用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即强心作用),对血管的作用表现为,部分外周血管收缩(主要是α受体,皮肤和内脏血管),部分血管舒张(β2受体,骨骼肌血管),全身血流阻力变化不大。
NE主要兴奋外周血管上的α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舒张压升高,对β2受体无兴奋作用,NE对β1受体也有较弱的兴奋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收缩压升高,但其强心作用远较E为弱,其升压作用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
生理状态下,哺乳动物血压的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压力感受器反射。
血压的变化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感觉冲动分别沿窦神经、主动脉神经(在兔,自成一束称为减压神经,depressor nerve)传向延髓的心血管中枢,通过调整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从而改变各自传出神经的传出冲动频率,调节心血管活动,维持血压相对稳定。
在失血时,回心血量相应减少,心缩力量减弱,心排出量减少,血管充盈度下降,血流阻力减小,都可使血压下降。
实验17 哺乳动物血压调节
[实验目的] 学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观察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实验原理] 人和动物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实现的。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反射是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重要机制。
该反射传人神经分别是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或减压神经),其传出神经为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兴奋,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心肌的β1受体,引起心率变快、传导加速,收缩力增加,导致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
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a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迷走神经兴奋,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的M受体,引起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房室传导减慢,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体液因素中以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最重要。
两者均能使心血管活动加强,引起血压升高。
由于与作用的受体不同,两者作用亦有区别。
肾上腺素主要引起心跳加快、传导加速,收缩力增强,使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血管,使其平滑肌收缩、管径变小,外周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实验对象] 兔。
[实验用品] BL-420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血压换能器、保护电极、动脉插管、动脉夹、三通管、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彩色丝线、纱布、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1000u/ml
肝素、1/10000肾上腺素,1/10000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1.麻醉及固定动物,按1g/kg剂量,由兔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将动物麻醉,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注意将颈部拉直,保持呼吸道通畅。
2.分离颈部血管和
神经:剪去颈部手术野
的兔毛,沿正中线切开
皮肤5~7em。
用止血钳
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
暴露气管。
用止血钳把
气管两旁的肌肉拉开,
即可在气管两侧找到与气管平行的左、右颈总动脉。
同时可见与动脉伴行的一束神经:其中最粗的是迷走神经,较细的是交感神经和最细的减压神经。
仔细辨认后,将3条神经分离,在每条神经下穿不同颜色的丝线,以便区别、备用(图4-14)。
3.分离动脉和插动脉插管钝性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在向头端的甲状软骨上缘可见
颈总动脉分成颈内和颈外动脉,在颈内动脉根部可见颈动脉窦。
同样方法分离左侧颈
总动脉,在其近心端夹一动脉夹,结扎远心端。
动脉夹与结扎线之间的长度至少达3cm左右。
然后用眼科剪在靠近结扎处作一斜形切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丝线扎紧插管,并把丝线残端缠缚于插管侧管上,以防插管从动脉滑出。
4.心室搏动观察装置针灸针柄上粘附一小三角形红纸,在胸骨柄下缘左侧将针垂直刺入,这时如见到小红旗随心室搏动Array而节律性的活动,证明针灸针已刺
人心室肌。
5.全身肝素化按 1 000u/kg
剂量给动物静脉注射肝素,使兔全
身肝素化。
6.实验装置连接按(图4-
15)用双凹夹将压力换能器固定于
铁支架上,使换能器位置与心脏大
致在同一水平上,将换能器输入端
连于BL-420
并向动脉插管内注入肝素(约250u)和生理盐水,将BL-420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输出端与保护电极相连接,连接完毕后备用。
7.仪器调试打开计算机,进入BL-420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操作界面,由菜单实验项目点击→循环实验→动脉血压调节。
慢慢放开动脉夹,旋动三通开关使动脉插管与换能器相通。
8.观察项目
(1)调试好BL-420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先记录一段血压曲线作为对照。
(2)夹闭一侧颈总动脉:用动脉夹夹闭右侧颈总动脉,持续10s左右,作出标记,观
察血压和心搏动发生何变化,并分析可能原因。
(3)刺激减压神经:持备用线轻轻提起右侧减压神经,将其搭在保护电极(刺激电极)上,然后启动连续刺激,刺激减压神经,观察血压、心搏的变化。
(4)刺激迷走神经:结扎右侧颈迷走神经并剪断,以适当强度刺激,刺激外周端,观察记录血压和心脏搏动有何变化?
(5)观察颈交感神经对兔耳血管网的调节作用:先把兔耳对准灯光,观察和对照两耳血管网的数量和充血情况(图4-16),可见双侧对称。
然后结扎并剪断右颈交感神经,对比两耳血管网是否对称、血管口径有何变化?继而,再用中等强度的连续刺激,刺激右交感神经外周端(头端),观察对照两耳血管网的数量和
充血情况变化,撤除刺激后,稍等片刻再观察
左耳血管网又出现何变化?为什么?
(6)观察体液因素的影响 ①从耳缘静脉
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溶液0.2~0.3ml ,观
察并记录血压和心搏的变化。
②待血压、心率
恢复后再从耳缘静脉注入1/10 000去甲肾上
腺素0.2~0.3ml 对比观察血压、心搏与①结
果有何异同,为什么?
[注意事项]
(1)麻醉要求深浅适宜,过浅动物挣扎,过深则反射往往不易出现。
(2)手术过程一定要仔细,并及时止血,保持手术野清楚,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最先分离减压神经和交感神经。
(3)每项实验观察,必须等前项实验的血压和心搏恢复正常后,方可进行下一项实验。
(4)实验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动物的状态(如麻醉深度),动脉插管的位置是否扭转、有无漏血等。
【分析与思考】
1.夹闭颈总动脉引起血压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血压下降,停止刺激后为何有时出现反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