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6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一. 说教材《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教材通过引导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后,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上每一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十位上就要用0来占位。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连续进位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既采用了情境的创设,也利用了旧知迁移,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由机械的“学数学”变为地构建知识。
教学时我注意培养学生进行估算的意识和习惯。
在对比中发现竖式计算中间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有效学习,在讨论交流中理解与个位相乘满十进位,积的十位上不是0,与个位相乘不满十要用0来占位这一重点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归纳出有关0的乘法的算法。
2.通过多样化的算法探究,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2.通过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1、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
既可以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
2、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知。
3、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而且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小猴吃桃子的情境,让学生直观感知一个桃子都没有用0来表示的客观事实,使学生借助图形理解数字0在表示物体个数时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激发兴趣,自主探究。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小猴爱吃桃子也是小学生知道的,本课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创设妙趣横生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让学生在理解0的意义的基础上,根据乘法的意义自主探究、总结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加强比较辨析,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例5之后,出示402×4让学生计算,之后与例5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与前面学习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个位乘积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
从而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掌握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做好铺垫1.说一说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原来的那个数;任何数减0都得原来的那个数)2.说一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数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设计意图:复习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让学生重温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动脑思考,探究规律1.课件出示教材66页例4情境图。
(1)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图中的情境。
(2)想一想:盘子里没有桃子,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2.引导学生思考:求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怎样列式?(1)用加法算:0+0+0+0+0+0+0=0(个)。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乘法基础,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可能会出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总结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乘法运算规律。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84页内容,它属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学生在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要连续进位的基础上教学的。
而这个课是乘法的特殊情形,在本单元的前几个例题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及笔算乘法,学生已经能够较准确、熟练的实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理解其算理。
而这个课是乘法的特殊情形,教材把它安排在独立的一段,旨在让学生集中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处理“0”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能准确笔算;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估算和笔算,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自觉实行估算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样的编排以利于学生应用一般笔算的方法自主探究,掌握计算的方法.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学会新知,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迁移类推的学习水平。
(二)说教学目标:鉴于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
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迅速地实行计算。
2、数学思考:初步学会举实例比较分析,论证推理的数学方法。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知识使用水平以及归纳概括水平。
4、情感态度: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解决困惑成功喜悦。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学会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难点:能准确地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四)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学法:为了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在谈话中使学生受到启发,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感知、理解、归纳。
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得到收获,让学生学会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去发现规律,掌握新知,在练习中使知识得以巩固。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您如今正在阅读的«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84页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一、说教材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先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先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算成30=3,或许不计算因数中间有零的这一位。
因此,教材在先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普通方法之后布置了本节的内容,有助于先生集中学习在乘法中如何处置0的详细方法.例5教学关于0的乘法,说明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为后继教学做好预备。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个结论在小学阶段包括0和任一非0自然数相乘及0乘0两种状况。
关于0和非0自然数相乘,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几的和。
关于0乘0,就不能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
这种状况在数学实际上只是一种补充规则,在教学中只能直接通知先生,不宜作其他的解释。
例6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由于先生曾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了,再加上例5刚刚验证完的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这样先生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 的乘法就不难了.所以我决议例6采用尝试调整式的教学形式。
二、目确实定。
〔1〕本节课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经过学习,使先生得出并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结论,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在体验、交流中明白用0占位的必要性。
〔2〕在练习中,进一步培育预算看法和数感,以及良好的书写、计算、反省等学习习气,以提高先生的计算技艺。
教学目的: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进一步了解乘法的意义。
2、阅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进程,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育先生初步的迁移类推才干和处置实践效果的才干,体会处置效果战略的多样性。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说内容: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例5、例6说教材: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
所以,教材中将这部分内容专门作为一段,安排在学生掌握了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习0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
教材中先讲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这一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了0乘非零自然数、非零自然数乘0和0乘0三种情况。
对于0乘非零自然数,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0的和。
例5教学关于0的乘法,说明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为后继教学做好准备。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个结论在小学阶段包含0和任一非0自然数相乘及0乘0两种情况。
对于0和非0自然数相乘,可以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即表示几个几的和。
对于0乘0,就不能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
这种情况在数学理论上只是一种补充规定,在教学中只能直接告诉学生,不宜作其他的解释。
例5首先呈现了一幅极富情趣的主题图:七仙女向王母娘娘汇报说,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大仙桃也没摘到。
由此引出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的问题。
然后通过加法和乘法的计算,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例6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这里教材也呈现出了一幅有趣的主题画,老寿星因为天天到公园散步所以才会长寿。
他每天都要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公园里步行3圈,从而引出了问题: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要步行多少米吗?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教材出示了学生的两种算法,既可互相对照,又体现多种算法。
对于分步计算的方法,因为进位难度降低,所以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从高位算起,直接进行口算。
说学生:有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
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习0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
由于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已能根据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使“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的规律呈现出来。
《多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一、说教材多位数乘一位数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课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七课时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
所以,教材中将这部分内容专门作为一段,安排在学生掌握了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习0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
二、说学情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一个难点。
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以便学生集中学习0在乘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
由于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已能根据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使“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的规律呈现出来。
学生在初次接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会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探索欲望。
但在计算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
当个位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
对于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加强比较和改错的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1、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法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乘法口诀指明生回答。
2、课件出示有关0的乘法。
(0乘任何数都得0)3、课件出示学过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进位)4、观察下列各数有什么特点。
101 3004 209 809 407(板书多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二、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1、出示主题图2、学生看图,说题意。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五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处理及课标依据、学生实际、教学流程、教学得失这五方面实行说课。
一、说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安排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它属于“数与代数”部分,是第一学段的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在课标中的学段目标要求是1、知识技能方面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实行运算。
2、在数学思考方面要求在对运算结果实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问题解决方面要求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4、在情感态度方面要求对身边与数学相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了解数学能够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二、说教材处理及课标依据《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属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学生在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要连续进位的基础上教学的。
而这个课是乘法的特殊情形,教材把它安排在独立的一段,旨在让学生集中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处理“0”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能准确笔算;在探索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的过程中合理估算和笔算,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自觉实行估算的意识;在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合课标我对教材的解读如下:《课标》指出,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本节课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尝试、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升类推迁移水平和计算水平。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⑴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地计算,进一步理解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安排了本节的内容,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在乘法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处理好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难度不算大,但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其方法,并在计算时胆大心细。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通过多样化的算法探究,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由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难点:这种简便写法的算理四、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四点:1、精心设计习题,注重知识衔接。
为了提升练习密度,本节课由一组口算练习引出新课,之后又结合新授内容设计了一组探究练习,最后又有适当的巩固练习以强化新学内容。
在习题的设计上,注重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而且非常注重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环环相扣。
如口算练习中的0+1+2、304+304等题看似是实行口算练习,其实是为本节课的内容做准备的;再如探究出5个0相加仍然得0后,让学生自己出类似的题并计算;还有最后的巩固练习中通过0的加法和0的乘法两道计算题,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很快知道答案,进一步强化了0的计算。
2、积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0的乘法计算,难点是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关于0的乘法,我用透明塑料杯装棋子,让学生直观地看到0+0+0+0+0=0,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将这个算式用乘法表示出来,学生很容易地写了两个乘法算式:0×5=0 5×0=0,从而引出0同其它数相乘,进一步概括出0同任何数相乘都得0;学习了0的乘法后,即时用书中的“做一做”实行练习,在此基础上,用一句“看看同学们在计算中能不能真正将0的乘法同0的加法区别开?”引出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乘法计算中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他们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他们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惑,不知道如何处理因数中间的0。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并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法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规律、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发现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规律。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问题,发现计算规律。
3.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发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讲解演示: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讲解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法则,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莒南县第三小学袁彦飞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口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的,主要包括0乘任何数都得0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两部分内容。
学生只有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后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打下基础。
因此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于整个整数乘法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1.使学生经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
三、说教法学法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在教法与学法的设计上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注意唤起儿童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提问“关于0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你能举一些关于0的计算?”这两个问题,唤起学生对于0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一是找准教学的起点,切入教学,二是为学习构建新的知识提供相应的固着点和支撑。
2.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充分利用七仙女摘桃、老寿星散步的神话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学习数学。
3. 提供恰当的“数学原型”。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有效的数学学习,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
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求7个0的和是多少、每天步行3圈,每圈508米,每天步行的米数这两个原型。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归纳、概括出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4.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第【1】篇〗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 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计算,分析等方法能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说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会进行独立计算。
课型:新课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手段:课件,黑板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个猴子,它们想跟我们一起学习数学。
你们同意吗?(同意)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第4题。
二,教学例4.师:你们观察一下这个,上有什么?生:(7只小猴子和7个盘子。
)师:你们想一想盘子里原来有什么?生:桃子。
师:7只小猴子把盘子里的桃子都吃光了,7个盘子里都没有桃子,也就是说每个盘子里桃子的个数都是0。
7个盘子里还有多少个桃子?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扮演。
方法一:0+0+0+0+0+0+0=0(个)方法二:0×7=0(个)或7×0=0(个)想一想:0×3=?,9×0=?。
0×0=?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三,教学例5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第5题。
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生:用乘法算,列式为604×8 或8×604.问:怎么计算?方法一:估一估,600×8=4800,应该比4800人多一些。
方法二:列竖式计算604×84832小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与没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完全相同,计算时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在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位,可直接写0占位,必须加进位。
《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67页例5和例6。
2.教材分析:《一个因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乘法》属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学生在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要连续进位的基础上教学的。
而这个课是乘法的特殊情形,教材把它安排在独立的一段,旨在让学生集中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处理“0”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能准确笔算;在探索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的过程中合理估算和笔算,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自觉实行估算的意识;在小组合作,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学生一个因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一个难点,在本单元的前几个例题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及笔算乘法,学生已经能够较准确、熟练的实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并理解其算理。
在知识上,学生已经有了算理与基本算法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掌握相关0的乘法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关键有两点,一是“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二是要让学生掌握简便算法,并在计算时胆大心细。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
经历和探索一个因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能准确的实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和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法与学法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第【1】篇〗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教学设计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教材简析】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教材通过引导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后,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上每一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十位上就要用0来占位。
【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通过多样化的算法探究,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推理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0加一个数还得这个的数。
【教学设想】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进行体验、交流、如估算、口算、竖式计算等,使学生体会到算法多样化,与同伴之间可以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借鉴与欣赏;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寻找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出示开放性题目上,让学生乐于探究数学奥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1.创设情境,引出和0有关的问题。
师:(课件出示孙悟空和蟠桃)你想到了什么故事?2.引出例题5师:糟糕一不小心把桃子摘光了,可是王母娘娘已经派七仙女来摘仙桃了,接下来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出示课件演示例5主题图)二、探索新知。
1、关于0的乘法。
(1)列式解决师:你能用加法来算一算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吗?生:0+0+0+0+0+0+0=0(板书例5及算式)师:用乘法怎么列式计算呢?生:0×7=0 7×0=0(板书)师:“0×7”表示什么?生:7个0相加是多少?是0想一想:0 ×3=() 9×0=()0×0=()(2)、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生汇报师生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推荐2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第【1】篇〗说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
(教材第48~50页) 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
3.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说重点难点难点: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教具学具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指名说得数。
12×1023×1032×308×13 6×50 24×202.提问。
出示:6×50师:这道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一位数,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一个0)出示:24×20师:这道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一个0)3.导入。
观察:6×50和24×20这两道题的因数有什么特点(都是整十数,末尾都有0)师:如果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这样的乘法你会做吗板书:160×30=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学习例2(1)。
(1)老师出示例题。
(2)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出算式。
(3)尝试笔算。
(4)反馈,请运用不同算法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解答的。
生1:我是口算得出的结果,先算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生2:我是这样算的:(5)提问。
这道题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这道题怎样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学生丙的做法比较简便)师:写竖式时,要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再把0前面的数相乘。
提问: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怎样添0(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添几个0)(6)归纳总结简便算法。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中“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及笔算乘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它为学生今后学习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及多位数乘多位数打下基础。
教材是这样呈现的:通过创设七仙女摘桃、老寿星散步的神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0和任何数想乘都得0的计算法则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自主地探究出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但少数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现错误,或不知道怎样计算,我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教材处理:
教材提供了“七仙女摘桃、老寿星散步的神话情境”,通过调查学生,发现学生特别喜欢这样的故事情境,所以,我在不改变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将这一情境以动态的形式呈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84页的例6改成一组对比题,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心智水平,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①结合七仙女摘桃、老寿星散步的神话情境,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②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估算能力,灵活计算的能力,迁移类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绿化环保意识,体验与他人交流想法的快乐。
重点: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策略选择。
关于0的加法、乘法的辨析,0的占位等问题都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本课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感悟使学生明白任何数加0和任何数与0相乘算理的不同点,从而突出0的乘法的特性。
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错题的分析,在观察、纠错、说理等学习活动中体悟用0占位的理由和必要性。
六、具体做法如下:
1、精心组织材料,突出教学重点。
课的开始就以学生熟悉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偷吃仙桃的故事引入, 0的乘法自然过渡到0的乘法教学。
通过0的加法,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加上0还等于这个数。
通过乘法的意义让学生知道0×7等于多少?出示几道0的乘法,引导学生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学生在计算、说理过程中,体悟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明辨两者的内在关系,对0的乘法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通过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例6.
2、留出思维空间,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发展,借助例6主题图创设老寿星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公园散步的情境,使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图中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在观察、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结合具体问题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估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接着,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为学生创设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最大限度地放入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不仅使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3、分层设计练习,全员各有发展。
练习不仅是对新知巩固消化的过程,也是对知识深化提高的过程。
针对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设计的三个层次练习,即基本应用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思维训练,有学生经历知识的应用过程,感悟到数学的实用性,有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到0的加法与乘法的特性,得到了成就感的培养,设计满足了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发展。
数学教学应提倡“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和用是一个整体。
这节课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我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活动始终将学生置于一种自主、和谐、轻松的自然学习氛围中,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习得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我求知、自我获取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才能的发挥。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