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部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招生目录系所名称基础医学院招生总数89~90系所说明本院招生计划中70%为推荐免试。
导师信息见本研究生网页()。
第三位代码是“5”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他为科学学位研究生。
招生专业及人数071003生理学11071006神经生物学 6071007遗传学 3071009细胞生物学 6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2071011生物物理学 4078006药理学11100101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3100102免疫学9100103病原生物学7100106放射医学 31001Z1★病理学 61001Z2★病理生理学 5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1105128临床病理学 2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考试科目系所名称基础医学院招生总数89~90系所说明本院招生计划中70%为推荐免试。
导师信息见本研究生网页()。
第三位代码是“5”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他为科学学位研究生。
招生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 (100602) 人数:1研究方向01.血瘀与活血化瘀考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一3 306西医综合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简介基础医学院的前身是1954年9月14日成立的北京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简称基础部)。
1960年2月改称基础医学系。
1985年5月成立北京医科大学后,正式更名为基础医学院。
2000年4月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后,更名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至今。
学院现设13个系、2个研究所及1个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拥有“生物学”和“基础医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涵盖12个二级学科)、拥有1个“中西医结合基础”二级学科、7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一些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地和实验技术平台。
学院以师资力量雄厚、治学严谨著称,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
学院现有教职工407人,其中教授69人、副教授7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70人,硕士学位者62人。
1001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简介一、学科概况基础医学从宏观到微观层次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揭示人体与外界因素的相互作用,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它起源于中世纪开启的人体解剖学。
在观察研究正常人体与患病机体的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上,解剖学成为疾病特征描述、机理研究和外科治疗的主要知识与技术基础。
17世纪后,一方面借助新生的生物显微技术和早期细胞生物学理论,产生了在微观形态学水平上研究人体与疾病的组织学、胚胎学和细胞学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在人体机能定量测定技术和机体化学组成与化学规律描述的基础上,发展了健康和疾病状况下的人体生理机能学和医学生物化学研究;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致病生物、微生物及免疫现象的发现,以及对人类遗传因素及其致病意义与规律的认识,形成了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医学遗传学等为主干构成的基础医学学科基本框架,整体上构成人体疾病治疗与健康维护的科学基础,同时也成为医学人才培养必备的知识基础。
20世纪中,随着DNA双螺旋结构、遗传密码子等重大发现的产生,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科学解释更多地建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基础医学中人体形态学、人体生理机能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等各学科领域的研究逐步深入到分子水平。
正常机体功能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成为上世纪后半叶连接各基础医学研究方向最重要的纽带,开启了医学各基础领域的交叉融合,使基础医学学科发展呈现出的整体性,也使学科人才培养在各研究方向之间显示出的共通性。
21世纪以来,基础医学的学术内涵正经历着又一次飞跃。
首先,随着分子生物学迅猛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对人体生物分子的结构、表达及功能的解析,继续在微观尺度上深入,对生命和疾病现象及规律提出新的阐释;其次,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各种“组学”、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与理论的涌现,使从细胞到机体各个层次整体地、综合地研究疾病机理成为可能;第三,干细胞生物学与再生医学、分子医学与靶向治疗和个体化医疗等基础-临床融合领域的不断兴起,使基础领域发现的新现象和新规律,转化为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的联系越来越直接。
中山大学前身为广东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校址设在文明路215号。
为纪念孙中山,民国15年(1926年)7月改名为中山大学,后一度迁往天河五山(今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现址),1952年院系调整时将岭南大学部分院系并入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校址亦随之迁入岭大原址。
中大是教育部直属的文理科综合大学,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
中山大学历史悠久,知名度较高,师资力量雄厚。
丁颖、成仿吾、郁达夫、许德衍、俞平伯等许多著名教授和学者先后在校任教。
郭沫若曾任教授兼文科学长,鲁迅曾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建国后在校任教的著名教授有陈寅恪、梁方仲、容庚、江静波、蒲蛰龙、商承祚、李岳生等。
继1978年调整、改革后,1996年设有研究生院、11个学院、30个系、23个研究所和35个教学科研中心。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合并后仍称中山大学,从而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学府。
合并后的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
共有11个博士、硕士授予权一级学科,99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76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和5个专业学位点。
还设立了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3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
拥有6个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中山大学校址前身为美国基督教新教会办的大学――格致书院。
1927年收归国人自办,改名私立岭南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并入中大。
因此,今中大校院内有不少近代建筑是属于西洋古典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应属建于清代的马丁堂。
中山大学是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名牌大学。
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这所大学,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
原校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正式改名为中山大学。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院。
1935年学校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
中山大学前身为广东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校址设在文明路215号。
为纪念孙中山,民国15年(1926年)7月改名为中山大学,后一度迁往天河五山(今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现址),1952年院系调整时将岭南大学部分院系并入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校址亦随之迁入岭大原址。
中大是教育部直属的文理科综合大学,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之一。
中山大学历史悠久,知名度较高,师资力量雄厚。
丁颖、成仿吾、郁达夫、许德衍、俞平伯等许多著名教授和学者先后在校任教。
郭沫若曾任教授兼文科学长,鲁迅曾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建国后在校任教的著名教授有陈寅恪、梁方仲、容庚、江静波、蒲蛰龙、商承祚、李岳生等。
继1978年调整、改革后,1996年设有研究生院、11个学院、30个系、23个研究所和35个教学科研中心。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合并后仍称中山大学,从而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学府。
合并后的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
共有11个博士、硕士授予权一级学科,99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76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和5个专业学位点。
还设立了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3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
拥有6个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中山大学校址前身为美国基督教新教会办的大学――格致书院。
1927年收归国人自办,改名私立岭南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并入中大。
因此,今中大校院内有不少近代建筑是属于西洋古典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应属建于清代的马丁堂。
中山大学是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名牌大学。
1924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这所大学,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
原校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正式改名为中山大学。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院。
1935年学校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
基础医学部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2024年上半年,基础医学部全体教职工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这里,我将对基础医学部2024年上半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科研工作2024年上半年,基础医学部教师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教师们深入研究领域,开展了多项研究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其中,有一项研究项目在国际领先期刊上发表,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另外,多位教师获得了省级科研成果奖励,充分体现了基础医学部教师们的科研实力。
二、教学工作基础医学部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严谨细致,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
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本学期,基础医学部学生在各个评比中屡次获奖,尤其是学生们的临床实践能力在各大医院中受到广泛赞誉,为基础医学部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学科建设本学期,基础医学部注重学科建设,努力提高学科实力。
通过引进优秀师资、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基础医学部的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几位教师获得了副高及以上职称,一些新兴学科的带头人获得了国家级的学术殊荣,学科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四、社会服务基础医学部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为地方和社区居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援助。
教师们组成志愿队伍,走进农村地区,为贫困居民进行义诊和健康宣教,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赞誉和感谢。
五、团队建设基础医学部教师们注重团队建设,通过定期团队会议、学术研讨等形式,加强了内部合作和交流。
教师们密切配合,互相学习借鉴,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此外,基础医学部还为教职工提供了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使教师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总而言之,2024年上半年,基础医学部全体教职工在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共同促进基础医学部的发展和进步。
基础医学部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二)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一、工作概况2024年上半年,我在基础医学部担任职务,主要负责以下工作:1. 教学工作:承担了《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组织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并参与了学生的指导和评估工作。
基础医学院简介基础医学院成立于2009年12月,其前身基础医学部组建于1960年4月。
目前承担全校本科各专业和硕士研究生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工作。
现有解剖学教研室等11个教学单位,教务科等4个管理单位,1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肿瘤防治创新团队),2个省级重点学科(基础医学学科和生物学学科)1.基础医学学科基础医学学科历来以师资实力雄厚、基础扎实而著称,被评为黑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涵盖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4个二级学科;学科有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校肿瘤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包括两个科研团队,肿瘤防治创新团队和干细胞科研团队,其中肿瘤防治创新团队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学科现有专任教师65人:教授23人,副教授18人,讲师24人。
其中博士30人,10名教师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
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4人。
近五年,学科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9项,其中独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主持省部级科研人员7项,共获得475余万元经费资助,师年均可支配科研经费1.46万元/人·年;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54篇被SCI收录。
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厅局级科研奖励32项。
2.生物学学科生物学学科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涵盖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4个二级学科;学科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教育厅工程中心、4个院级研究室。
2011年建立黑龙江省生物制药技术创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共800余人,拥有专兼职教师10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目前已形成一支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学术思想端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近5年教师共承担教研和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省级项目20余项,获得省级成果奖14项;参与编写国家规划教材5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基本情况简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基本情况简介一、学术梯队人员结构1.主任:张登本2.副主任:李翠娟3.组成人员:教授:专职:1人:张登本兼职:5人:张喜德邢玉瑞黄广平孙理军党炳琳副教授:专职:2人:乔文彪田丙坤兼职:1人:曹彩霞讲师:专职:2人:张景明李翠娟助教:兼职:3人:张勇刘东平刘艳教辅人员:1人:傅培生(初级职称)3.职称比例:现有专兼职教师14人,教辅1人,计15人;其中正高6人(专职1人,兼职5人),副高3人(专职2人,兼职1人),讲师2人(专职2人),助教3人(兼职),教辅1人。
4.学历状况:博士3人,硕士6人,在职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2人,中专1人。
5.年龄结构:51岁以上3人:张登本(1944.62岁)党炳琳(1950.56岁)张喜德(1951.55岁)41岁~50岁5人:黄广平(1956.50岁)邢玉瑞(1959.47省医学史学会常委、九三学社咸阳市委主委、陕西省政协委员、咸阳市人大代表、咸阳市政协常委。
一直从事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法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先后主编、参编学术著作及本科和研究生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省、局级科研课题4项、参与科研课题2项,获得国家与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4项、参与科研课题2项,获得国家与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5项,陕西中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张喜德,男,1951年8月生。
教授,硕士学位。
现任学院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理论整理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陕西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医学会科研管理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委。
撰写并发表了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学术论著就、教材9部。
先后主持、参与部、省厅局级科研课题十余项。
2003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授予“九五”期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管理(自然科学类)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并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聘任为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评审专家。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协作单位理事会《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是由国家教育部委托浙江大学和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主办的医学教育类核心期刊。
2000年,在教育部和学会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我刊成立了两年一届协作单位理事会。
协作单位理事会旨在研讨医学教育领域的新课题,展示新成果;通过本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医学院校的教育和改革动态,加强各院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展示院校形象、教研成果及精品课程等。
目前,第五届协作单位理事会的筹备工作正在进行,我刊热忱邀请各高等医学院校积极参加。
在此,本刊对参加历届协作单位理事会的各医学院校表示深切的谢意!《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第五届协作单位理事会(排名不分先后) 佳木斯大学 济宁医学院 吉林医药学院 大连大学医学院潍坊医学院 承德医学院 湖北科技学院 广东药科大学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南京大学医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长江大学医学院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湖州师范大学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川北医学院 齐鲁医药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滨州医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嘉应学院医学院嘉兴学院医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宁波大学医学院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苏州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大连大学医学院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泰山医学院 深圳大学医学部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广州医科大学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西安医学院……(陆续征集中)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殏殏殏殏 台州学院医学院简介台州学院医学院历史悠久,其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33年恩泽医局创办的本科医学班,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浙江省台州卫生学校,2003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台州卫生学校并入台州学院,并以此为基础组建台州学院医学院。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本简介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在河南卫生职工学院的基础上,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一所医学普通专科学校,2013年5月正式通过教育部备案。
学校始建于1952年,前身系河南省卫生干部学校,承担全省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和普通中等医学教育;1984年升格为河南卫生职工学院,1993年增挂河南职工医学院牌子,承担成人专科医学教育;2002年经河南省教育厅同意开始招收普通专科学生,承担普通专科医学教育任务。
学校是河南医学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郑州市南龙湖宜居教育园区;北校区位于郑州市金水区。
学校占地面积1122.6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4.07万㎡,固定资产总值5亿余元,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设施完善。
学校以普通专科教育为主,开办成人专科教育。
目前设护理系、医学系、药学系、检验系、医学技术系、思政教研部、公共基础部、基础医学部、继续教育部等教学单位,开设临床医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营养、药学、药物制剂技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美容技术、眼视光技术等20个专业(方向)。
学校建有基础实验室、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各专业实验实训室135个。
拥有一所直属附属医院,60个非直属附属医院等实习实训基地。
附属医院规划建设为三级综合医院,设计床位1300张;目前一期建成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建筑面积3.2万㎡,开放床位350张。
经河南省卫生厅批准,2008年增挂“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牌子。
同时,学校是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中心、河南卫生人员培训中心、河南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河南省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等十几个省部级培训基地。
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河南分中心。
60多年的办学历史,近30年的医学专科教育,探索形成了“立足河南,面向基层,依托行业,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适应城乡基层卫生工作需要,与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基础医学院简介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前身是1954年9月14日成立的北京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简称基础部)。
1960年2月改称基础医学系。
1985年5月成立北京医科大学后,基础医学系正式更名为基础医学院。
2000年5月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后,更名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学院现设9个系、1个室、1个研究所和1个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其中有两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教学和研究人才培养基地的名牌课程”,四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项目”。
拥有“生物学”和“基础医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涵盖12个二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一些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地和实验技术平台。
在2003年全国基础医学一级学科评估中,基础医学院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声誉等四个方面的整体水平排名荣获第一。
现在的基础医学院已成为国内较著名的,以发展多层次基础医学教育,研究人类生命科学和防治疾病的基础理论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科研中心之一,是国家基础医学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培训基地之一。
基础医学院目前承担所有医学专业学生(包括留学生)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已招收研究生1388名,其中博士生487人(有3篇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硕士生901人。
目前博士后流动站在站人员19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28名。
已招收基础医学和医学实验技术两个专业的学生1413人。
学院还承担了卫生部下达的培训全国医药院校中青年教师的任务;承担了接受国内访问学者和进修学员的教学任务;并举办多种类型的继续教育项目。
我们培养的学生以学风严谨,实践综合能力强,开拓创新潜力大等优点多次受到国内、外的教育和研究部门的赞誉。
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生物医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
基础医学院现有教职工371人,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5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71人,硕士学位者84人。
2023年基础医学专业特色简介基础医学专业是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其主要研究人体的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知识,对于深入了解人体生理机能、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基础医学专业的发展历程、教学内容、特色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发展历程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医学专业人才、保障医学教育质量、提高医学科研水平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基础医学教育始于20世纪初,最早由西方传入。
1915年,中国第一所基础医学院校——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成立,设置了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课程。
此后,全国各大医学院校纷纷开设基础医学课程,基础医学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教学内容基础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化学、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精神医学、病理学、心理学、微生物学等。
在这些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将系统掌握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构造、功能、代谢过程及相互关系,以及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基础医学专业的学习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
三、专业特色基础医学专业的特色在于其不仅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大量的基础医学知识,还需要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基础医学专业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也注重实验室技能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提高。
此外,基础医学专业还注重跨学科交叉,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多个学科知识融汇贯通,力求探索出创新医学研究方法。
四、未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医学需求的不断增长,基础医学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基础医学专业将面临更广泛的需求,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治疗、新病原体的发现和治疗等方面。
因此,未来的基础医学专业需要注重对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要探索出更加有效的疾病治疗方法和手段,为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基础医学简介一、基础医学是啥呢?嘿呀,基础医学就像是医学大厦的地基呢。
它研究的是人体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啦,比如说我们的身体是怎么组成的呀,心脏为啥会一直跳呀,肺是怎么呼吸的呢。
这就好比我们要了解一辆汽车,得先知道发动机、轮子这些部件是怎么工作的一样。
基础医学包含了好多学科哦,像人体解剖学,就是告诉我们身体里的骨头、肌肉、器官都在啥位置的学科。
还有生理学,这就是研究这些器官和系统怎么正常工作的。
二、基础医学里的学科有哪些有趣的地方?人体解剖学可有意思啦。
你想想看,我们能知道身体里的每一块小骨头叫啥名字,每一块肌肉的作用。
就像发现了身体里的小秘密一样。
生理学也超酷的,它能解释为啥我们运动的时候心跳会加快,为啥我们吃了东西会消化。
还有病理学呢,这个学科就像是医学里的侦探学科。
当身体出问题了,病理学就来探究到底是哪里出了毛病,是细胞病变了呢,还是组织受到损伤啦。
三、基础医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啥关系?其实关系可大啦。
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能让我们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呢。
比如说知道了人体正常的生理指标,我们就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健康啦。
要是血压不正常,那就是身体在给我们发信号啦,这就是基础医学告诉我们的知识。
而且呢,基础医学的发展也能让医生更好地治疗疾病哦。
如果没有基础医学对人体的深入了解,医生就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去治病啦。
四、基础医学的未来发展会咋样?我觉得未来基础医学肯定会越来越厉害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人体的认识会更加深入。
可能会发现更多身体里的奥秘,比如说基因层面的更多秘密。
也许以后我们能通过基因技术来预防很多疾病呢。
而且呀,基础医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也会越来越多,就像和计算机科学结合,说不定能创造出更智能的医疗诊断工具哦。
医学基础部岗位及职责一、主任、副主任岗位职责(共3人)1、主任1人:职责:负责本部门全面工作。
负责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廉政建设、文明建设工作;负责本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宣传、档案与保密、人财物管理、负责指定区域的招生工作;负责本单位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等。
2、副主任2人职责:副主任(1):负责医学基础部理论教学工作。
负责医学基础部教学资源的统筹、协调、管理和服务;负责医学基础课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组织实施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负责医药卫生类专业基础医学各教研室的建设和管理,研制并落实本单位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负责医学基础部内部质量保证的诊断与改进等工作,完成学校及医学基础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副主任(2):负责医学基础部实践教学工作。
负责医药卫生类实训实验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医药卫生类实训实验室建设、服务及工作人员的管理;负责医药卫生类实训实验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实训实验室安全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安全工作,完成学校及医学基础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二级部门岗位及职责(一)、综合办(共2人,其中聘用1人)主任1人、科员1人职责:1、在医学基础部党政领导下,具体负责本部门日常事务性工作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2、协助医学基础部领导做好本部门各类学习、教育、培训、会议等的组织工作,落实通知、考勤、会议记录、信息上报等工作。
3、完成医学基础部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做好各项保密工作。
4、负责各类文书的收发、传阅,文书档案的管理,教学、科研等有关情况的统计和报表工作,负责印章的管理和签盖,来信来访和电话电传的传达和处理等。
5、协助分工会小组做好工会及共青妇工作。
6、负责医学基础部办公固定资产的统计、核实、管理和办公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办公用品的采购和使用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解决。
7、负责本部门安全保卫工作,落实办公楼楼内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管理及门前四包等工作。
基础医学部简介
基础医学部是我校的重要教学系部之一,承担着全校各专业基础医学共?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其下设1个行政办公室、2个教研室(中医教研室和西医教研室)、1个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基础医学部有一支充满活力、拼搏进取、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职工2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0人;其中,本科学历?人,硕士研究生5人。
近年来,基础医学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人承担主编、副主编或参编国家高职专科规划教材?部;结题及在研省级课题?项,市级科研课题?项。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经过学校大力投入和建设,现已拥有?等一批先进的教学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约?余万元。
基础医学部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科研为导向,以育人为目标,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合格人才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