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速公路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书.doc
- 格式:doc
- 大小:21.05 KB
- 文档页数:4
【太原市】迎泽区、小店区、晋源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10个)
【大同市】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大同县、天镇县、阳高县、左云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11个)
【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怀仁县、右玉县(6个)【忻州市】忻府区、原平市、繁峙县、代县、五台县、定襄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偏关县、河曲县、保德县(14个)【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5个)
【吕梁市】离石区、汾阳市、孝义市、兴县、交口县、方山县、石楼县、岚县、中阳县、交城县、临县、文水县、柳林县(13个)
【晋中市】榆次区、介休市、昔阳县、寿阳县、和顺县、左权县、榆社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12个)
【临汾市】尧都区、候马市、霍州市、隰县、蒲县、吉县、古县、安泽县、乡宁县、汾西县、洪洞县、浮山县、翼城县、襄汾县、曲沃县、大宁县、永和县(17个)
【运城市】盐湖区、永济市、河津市、绛县、夏县、闻喜县、垣曲县、新绛县、稷山县、万荣县、临猗县、平陆县、芮城县(13个)
【长治市】城区、郊区、潞城市、黎城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襄垣县、平顺县、壶关县、长治县、屯留县、长子县(13个)
【晋城市】城区、高平市、陵川县、沁水县、阳城县、泽州县(5个)。
①山西概况讲解要点:山西省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数量、交通条件、气候特点、历史沿革、民俗风情、风物特产、主要旅游景观及近年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等。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欢迎各位来到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西省。
表里山河,三晋大地,山西简称“晋”地理上处于华北地区,因居太行山以西而得名.从行政区划来看,山西下辖 11 个地级市,太原为山西省的省会。
山西省常住人口约3700万人。
在交通方面,大运铁路连接南北,同蒲铁路则是山西东西方向的重要交通动脉。
京昆高速、二广高速公路将山西与周边省份紧密相连。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大同云冈机场提供了高效的空中通道。
山西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凉风冬有雪。
早在上古时期,山西就是尧、舜、禹等古代帝王活动的重要区域。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古老传说几乎都发生在山西这片土地上.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崛起,到了明清时期,晋商崛起,开创了辉煌的商业传奇。
山西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
北路梆子、上党梆子、晋剧等戏曲文化源远流长。
剪纸艺术、面塑作品展现了山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说到风物特产,山西是产煤大省,据说全中国每三台电器就有一台靠山西的能源来发动,另外刀削面、老陈醋、汾酒,平遥牛肉、太谷饼,清徐葡萄这些可谓都是山西的名片。
在旅游景观方面。
山西有四大古城之一的平遥古城,四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还有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皇城相府等独特的建筑风格。
近年来,山西经济不断转型、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文化领域大力挖掘,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发展成果。
俗话说十年中国看深圳,一百年中国看上海,一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哪里呢?看的就是我们就是山西省,大家一定要在山西多看看多走走!来一段晋善晋美的旅行,感谢大家聆听我的讲解,谢谢!!。
山西省情知识点(一)引言概述: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文化名城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山西省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知识点,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传统特色等方面内容。
正文内容:一、地理位置1. 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地处东经110°20′—114°33′,北纬34°34′—40°44′之间。
2. 山西东临河北、河南两省,西毗陕西,南接河南,北靠内蒙古。
3. 山西总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3600万。
二、历史文化1. 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古代都城之一,曾是晋、秦两汉、北魏、北宋等多个朝代的都城。
3. 山西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恒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经济发展1.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
2. 山西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包括煤炭、电力、焦化等产业。
3. 山西的农业以小麦、玉米、苹果等为主,同时也发展了现代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四、旅游资源1. 山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景、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
2. 山西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涵盖了五台山、黄河壶口瀑布、太原大同盆地等多个景点。
3. 山西的历史古迹如悬空寺、木塔寺、晋祠等,展示了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五、传统特色1. 山西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梆子、评剧、山西腔等,独具特色。
2. 山西的传统工艺品有晋商牙雕、陶瓷制品、绳结工艺等,代表了山西独特的手工艺术。
3. 山西的传统节日如山西灯会、太原杏花节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光者。
总结:山西省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
它不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传统特色,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通过了解山西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传统特色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山西省各市、县(市、区)
【太原市】迎泽区、小店区、晋源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10个)
【大同市】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大同县、天镇县、阳高县、左云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11个)
【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怀仁县、右玉县(6个)【忻州市】忻府区、原平市、繁峙县、代县、五台县、定襄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偏关县、河曲县、保德县(14个)【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5个)
【吕梁市】离石区、汾阳市、孝义市、兴县、交口县、方山县、石楼县、岚县、中阳县、交城县、临县、文水县、柳林县(13个)
【晋中市】榆次区、介休市、昔阳县、寿阳县、和顺县、左权县、榆社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12个)
【临汾市】尧都区、候马市、霍州市、隰县、蒲县、吉县、古县、安泽县、乡宁县、汾西县、洪洞县、浮山县、翼城县、襄汾县、曲沃县、大宁县、永和县(17个)
【运城市】盐湖区、永济市、河津市、绛县、夏县、闻喜县、垣曲县、新绛县、稷山县、万荣县、临猗县、平陆县、芮城县(13个)
【长治市】城区、郊区、潞城市、黎城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襄垣
县、平顺县、壶关县、长治县、屯留县、长子县(13个)
【晋城市】城区、高平市、陵川县、沁水县、阳城县、泽州县(5个)。
山西地理知识山西是一个多山之省,全省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以太行山、洪洞马嵬山、云冈马牧山、紫岩等为代表的山峦连绵起伏,山峰险峻,气势磅礴。
其中太行山脉东西纵贯全省南部,是山西省的主要分界线,太行山东坡为黄河流域,西坡为淮河、汾河流域。
除了太行山外,还有吕梁山、梁山、云岗山等著名山脉。
山西的高山丘陵区占地广阔,地势起伏,层峦迭嶂,沟壑交错,山脉纵横交错,给山西省增添了独特的地理特色。
相对于山地,山西平原地带并不广阔,主要位于省中部和北部,如太原盆地、大同盆地、运城盆地等,地势低平开阔,是山西省重要的农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此外,山西省还有著名的葫芦谷、五泉山、五台山等自然景观,各具特色,让游客流连忘返。
山西省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春、秋两季变化较快。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8-14摄氏度之间,年均降水量在400-700毫米之间,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干旱,日照时间充足,气温适宜,四季分明。
山西省特别是山区气候较为凉爽,山间气温适宜,是夏季避暑的理想胜地。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土地贫瘠,且受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困扰,森林覆盖率低,植被较为稀疏,土地退化现象普遍。
因此,山西省政府一直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改善了山西的生态环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地质资源方面,山西省是一个富集有矿产资源的省份,煤炭、铁矿、铜矿、铀矿等资源储量丰富,尤以煤炭资源为主要,有“煤海”之称。
山西也是国内重要的煤炭基地,煤炭工业曾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
此外,山西还有铁、铜、铅、锌、钨、磷等多种矿产资源,为山西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山西省交通便利,主要的铁路干线纵贯全省,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太原、大同、运城、晋城等城市都设有机场。
山西省交通优势显著,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的来说,山西省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势高低不一,气候条件独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发展潜力的省份。
山西简介概况介绍山西,简称晋,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华北地区。
山西省地处我国经济重要的中国华中地区,北依呼伦贝尔联盟,南枕黄河中下游,东临国家重点保护的中华潍水源自然保护区,西邻蒙古。
山西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兴出产地,交通干道密布,生态环境优美。
山西省人民是中华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宽厚、乐于助人,富有艺术家精神。
山西省是中国的矿业风光、文化风光的重要承载区。
在山西省广袤的矿产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间,人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人文传统的博大精深。
山西省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值得深入探索和发现。
山西省是中国历史较为悠久的省份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山西省在历史上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西省曾是古代中华文明的重要中心,出现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省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如太原古城、崇正书院等,这些古迹展示了山西省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山西省的自然风光也是其重要的魅力所在。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和环太行山区交汇处,地形复杂多样,自然景观独具特色。
山西省有着壮美的自然景观,如五台山、华山等,这些景点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山西省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这些矿产资源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山西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山西省的主要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回族等,各民族都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共同推动了山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山西省的文化多样性也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山西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山西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山西省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山西省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得益于相关部门对山西省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山西省干部群众的辛勤奋斗。
山西省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山西简介概况山西,简称“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北部。
山西东临河北,西接陕西,南邻河南,北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与吉林相连。
山西省总面积为156,3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712万人。
山西地处中国的北方,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
山西地形主要分为北部山地和中部平原。
北部山地主要是太行山脉和吕梁山脉,山势险峻,景色秀丽;中部平原主要是晋南平原和汾河平原,地势相对较低,适宜农业发展。
山西还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山西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年平均气温在8-14摄氏度之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由于地处内陆,山西的气温变化较大,早晚温差较大,需要注意保暖和防晒。
山西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
在古代,山西曾是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山西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山西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地,有众多的古代建筑和文化景观,如平遥古城、壶口瀑布、云冈石窟等。
山西的经济以农业、工矿业为主。
山西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
山西也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一。
此外,山西还有煤化工、机械制造、能源等产业,近年来也在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山西的饮食文化独特,有丰富的特色菜肴。
山西菜以面食为主,如刀削面、炒拉面等,以及有名的灵石豆腐、运城葱油饼等。
此外,山西还有独特的面点制作工艺,如平遥牛肉面、运城驴肉火烧等,深受人们喜爱。
山西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省份。
山西的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景观众多,经济发展迅速。
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旅游角度来看,山西都是一个值得探索和了解的地方。
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够亲自走一走,感受山西的独特魅力。
山西省各市、县(市、区)
【太原市】迎泽区、小店区、晋源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10个)
【大同市】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大同县、天镇县、阳高县、左云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11个)
【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怀仁县、右玉县(6个)【忻州市】忻府区、原平市、繁峙县、代县、五台县、定襄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偏关县、河曲县、保德县(14个)【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5个)
【吕梁市】离石区、汾阳市、孝义市、兴县、交口县、方山县、石楼县、岚县、中阳县、交城县、临县、文水县、柳林县(13个)
【晋中市】榆次区、介休市、昔阳县、寿阳县、和顺县、左权县、榆社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12个)
【临汾市】尧都区、候马市、霍州市、隰县、蒲县、吉县、古县、安泽县、乡宁县、汾西县、洪洞县、浮山县、翼城县、襄汾县、曲沃县、大宁县、永和县(17个)
【运城市】盐湖区、永济市、河津市、绛县、夏县、闻喜县、垣曲县、新绛县、稷山县、万荣县、临猗县、平陆县、芮城县(13个)
【长治市】城区、郊区、潞城市、黎城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襄垣
县、平顺县、壶关县、长治县、屯留县、长子县(13个)
【晋城市】城区、高平市、陵川县、沁水县、阳城县、泽州县(5个)。
山西省旅游景点大全
1. 大同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有
2000多座佛龛和五万余尊彩塑佛像,是中国石窟艺术的宝库
之一。
2. 山西平遥古城:位于晋中市平遥县,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拥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城墙和街市,也是中国现存古商城市的代表。
3. 五台山:位于忻州市五台县,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景观,是佛教信众和游客朝拜和旅游的圣地。
4. 晋祠:位于晋中市榆次区,是晋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晋国的祭祀场所,也是晋文化和晋地风俗的体现。
5. 忻州木塔:位于忻州市市区,是东亚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瑰宝。
6. 平遥古城墙:位于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西周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长的明清古城墙,被誉为中国古代城防工程的杰作。
7. 潞安陵园:位于长治市城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明代第四代皇帝朱祁镇的陵墓,也是现存最大的明代帝陵之一。
8. 南大峡谷:位于朔州市右玉县,是中国北方最美丽的峡谷之一,有壮观的峡谷岩壁、奇特的地质景观和清澈的溪流。
9. 阳泉皇城相府:位于阳泉市市区,是清代皇帝临幸住所,具有浓厚的宫廷气息,也是中国现存皇城相府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10. 运城关帝庙:位于运城市运城关帝庙街,是关公庙中规模
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仅为山西省旅游景点中的部分代表,山西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值得一游。
山西简介概况介绍
山西省地处黄河上游,东邻河北省,南接河南、陕西两省,西抵内蒙古自治区,北靠北京、天津两直辖市。
省会城市为太原,是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山西的省会是实施改
革开放早的试点城市之一。
山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
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山西省地形多为中山丘陵和高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储量居全国前列,因
此享有“煤海”之称。
山西还是一个农业大省,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为主。
此外,山西有着悠久的煤炭、钢铁、电力、化工等产业,是中国传统的工业基地之一。
山西的旅游资源丰富,有着许多著名的景点和历史遗迹。
其中,著名的景点有:太原市的
晋祠、双塔寺、太山等;大同市的云冈石窟、应县木塔、云州石窟等;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这些景点都体现了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建筑。
山西的饮食文化也有着独特的风味,尤以面食和面食为主,如:刀削面、炸酥肉、过油肉、麻油拌面等,都是山西的特色小吃。
此外,山西还有着独具地方特色的豆腐脑、烧饼、牛
肉汤等美食。
总的来说,山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资源的省份,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
风情。
山西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为国家的文化遗产和经济建
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西地区名字大全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
11个市分别是: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阳泉市、吕梁市、晋中市、长治市、晋城市、临汾市、运城市。
11个地级市共辖117个县级行政单位(25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1个县)。
1、太原市,辖6区3县1市,包括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
区(县、市)共辖街道53个、镇21个、乡31个,合计105个。
2、大同市,辖4区6县,包括新荣区、平城区、云冈区、云州区、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
区(县)共辖街道办事处46个、镇33个、乡66个,合计145个。
3、朔州市,辖2区3县1市,包括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右玉县、怀仁市。
区(县、市)共辖街道4个、镇19个、乡50个,合计73个。
4、忻州市,辖1区12县1市,包括忻府区、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原平市。
区(县、市)共辖街道6个、镇59个、乡126个,合计191个。
5、阳泉市,辖3区2县,包括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
区(县)共辖街道12个、镇20 个、乡12个,合计44个。
6、吕梁市,辖1区10县2市,包括离石区、文水县、交城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交口县、孝义市、汾阳市。
区(县、市)共辖街道13个、镇81个、乡67个,合计161个。
7、晋中市,辖1区9县1市,包括榆次区、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介休市。
区(县、市)共辖街道17个、镇59个、乡59个,合计135个。
8、长治市,辖4区8县,包括潞州区、上党区、屯留区、潞城区、襄垣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
区(县、市)共辖街道14个、镇68个、乡64个,合计146个。
9、晋城市,辖1区4县1市,包括城区、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泽州县、高平市。
山西简介概况介绍
山西省,简称“晋”,省会太原市。
地处华北平原中部,北依吕梁山脉,西、南与陕西省接壤。
山西全省面积12.7万平方公里,人口7500万人。
下辖1个直辖市、11个地级市。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曾是周天子和诸侯的活动场所,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境内均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是全国最大的诸侯国之一。
晋国的祖先原为姬姓国,春秋时改称“晋”,其疆域一度东至黄河中游,西至秦晋交界的秦岭—太行南麓。
战国时期,山西地区曾是赵国的疆域。
秦代开始设郡。
西汉时设立朔方郡(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和五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五原县)等。
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晋王朝在今山西境内先后有过8个政权。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境内先后有北魏、北齐、北周、隋、唐等朝代在此建都。
北朝时期山西境内先后有北魏、北齐两个政权;隋唐时期有西魏、北周两个政权;五代时期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政权;辽金时期有辽、金两个政权;元时期有元等五个政权。
—— 1 —1 —。
山西概况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
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人口2875.9万。
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晋城六个地级市和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五个地区。
共计86个县、14个县级市和18个市辖区。
省会太原,省政府驻太原市府东街。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这里是晋国的领地,所以简称为晋。
战国初期,晋国被韩、赵、魏瓜分,史称“三晋”,历久便成了山西的又一代称。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薄板”、“禹都安邑”都在山西的南部,即今天的临汾、永济和夏县。
周代,山西是唐国的领地。
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
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
战国时,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国,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郡。
到隋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
隋末,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建都长安后,把太原尊为“北京”,意即“别都”。
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和北汉都是以山西为根据地起家。
在中国封建社会期间,山西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越是乱世越是显得重要,谁拥有了山西,谁就可以称雄天下。
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
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北部居领先地位。
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
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
全省大部地区海拔达1000米以上,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 以上。
以山西平面地图看,是一个斜长方形,由东北斜向西南,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
从地形看,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
山西,山脉很多。
东部有太行山,西部有吕梁山,北部有恒山、五台山,南部有中条山,中都有太岳山。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位置及采空区分布情况
##高速公路##段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项目##段,位于##镇和##村之间,需要治理的采空区包括##煤矿采空区、##煤矿采空区、##煤矿采空区、##~##煤矿采空区等4处采空区治理工程,集中分布于拟建公路K82+400—
K92+700两侧。
各采空区的分布情况如表1-1所示。
##段采空区分布情况表表1-1
(二)地形、地貌、地震简况
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位于基岩中、低山区,区内山梁、山坡、冲沟、河谷纵横,海拔900~1070,地形相对高差在50~80m之间。
采空区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山西组和太原组煤系地层,岩层总体向南缓倾,倾角5°~6°;主要岩性为灰、深灰色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灰黑色、黑色泥岩,含9#、15#两个可采煤层,煤层厚度
1.0~6.7m,煤层埋深27.2~77.15m;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厚度0~20m。
据《山西省工程地震设防烈度图》,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其表现特征主要是受周围地震活动的影响,轻度有感地震频繁,但震级较低,多在4级以下。
(三)水文与气象简况
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所处区域为大陆性暖湿带半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水较多,春秋两季气温变化幅度大,冬季变化幅度小。
年平均气温11.2~11.7C°,最热月
份为7月,月平均温度22.8C°~29C°;极端最高温度37C°,极
度端最低温度-22.5C°。
全年无霜期160~180天,冰冻深度30~57cm,年平均降雨量625~680mm。
区内水系分
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
区内丹河属黄河水系。
区内地表径流多由降雨产生,季节性变化明显。
(四)交通、动力、通讯及其他条件
1、交通条件
拟建太原~晋城高速公路长治~晋城段大致与长晋二级公路呈平行关系,二者相距不远,交通条件较好,从乡、镇到施工现场有小路或者便道通行。
2、水、电供应条件
用水可以利用就近煤矿排水,当水量不足时,可由供水站铺设输水管道解决。
工程用电可以与就近乡、镇的供电部门联系协商,接动力输电线路,也可自备发电设备解决供电问题。
3、动力物质及通讯条件
长治~晋城二级公路沿线分布有加油站,可对施工机械提供动力物质资源。
另外采空区所处区域内,移动电讯条件较好,通讯方便。
也可通过就近乡、镇,架设线路,以解决通讯问题。
二、施工布置。